為什麼中國沒有更多的代人讀書的付費服務?

因為大家都沒時間看書;更希望看讀過書的人錄製視頻告訴我們書裡面是什麼;大家也沒時間看電影,更希望看看過電影的人錄製視頻告訴我們幾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那麼為什麼這個市場還是沒有做的更大呢?比如付費代人讀書這個服務,只有樊和羅二人;代人看電影只有古一人。

這個市場會有多大?和考試培訓,出國留學諮詢,高考選校填志願服務相比,哪個更有市場呢?


開個玩笑:這個世界上有種職業的工作內容之一就是是替人讀論文然後給他講論文的內容……


因為真正想讀書的人,花一周功夫去讀完一本書,比每天花一小時時間,連續一個月嚼羅振宇嚼過的饅頭,要有滋味且實惠得多。


我希望勃勃代人讀這本書——編譯器原理。中國成為超級大國指日可待。真正一個人就可以讀透的書,那書含金量能有多少呢?


會有的


尼瑪原來是波波小號,然而這個問題真是提的只想讓你走走心……

1.書評、影評人的評價,目的在於給潛在讀者、觀眾「這個書/片子是不是值得看」的參考,並不是概括書/片子的內容。

而「幾個圖概括」「幾分鐘縮略」的東西,就不是概括或者簡介,是一種對片子太爛太拖的嘲諷。

2.羅胖做的不是代讀,而是一個以科普為主題的網路電視節目。

試問有多少觀眾點開羅胖的節目,理由是「沒時間看書」?

所以羅胖節目的受眾是一大波又懶又閑的人。這種人有的是時間聽羅胖在那沒營養的瞎掰,就圖看個樂兒。

3.這些東西和考試培訓/志願諮詢行業根本不能比較。

看書看電影以及看羅胖的意義是娛樂休閑,面對的是所有有空餘時間來追求精神需要的觀眾讀者們。隨著物質條件的改善,潛在觀眾讀者群體會越來越多。

考試培訓的意義是取得資格,面對的考生群體是相對固定的,你做的再好也不能把不想考研的人拉進考研班裡。

最後吐槽兩句:

上來就「大家沒時間看書」「大家沒時間看電影」,真是噎了個夠嗆。

那還出書拍電影幹嘛,反正都沒人看…


1. 樓上80%的答案都是錯的,代讀書代看電影起到一個篩選的作用,不是說我是傻逼我自己讀不下去我只能聽羅胖講,也不是我沒時間讀某本書只好來聽羅胖講講,也不是聽完羅胖講完我就得到二手信息被別人嚼過沒收穫,而是我沒時間看這N本書,我都要聽羅胖講一遍,才能知道,喔,哪些書我真的想看。但羅胖也沒做到極致,肯定有好書,但有時候我覺得他推薦的書不錯,買回來覺得很一般,推薦的時候有點誇大其詞。

2. 看電影也是一樣,有一天晚上我打開電視看電影,發現幾千部電影,按評分隨便看了一個發現根本不好看,雖然我看電影是為了消遣時間,但我也沒那麼多時間用來消遣,只好從挑些評分高的,再跑去看個大概影評,結果電影兩小時,找電影一小時,如果有個幾分鐘看完高評分電影的,我消遣時候就會看,看完覺得哪個好,我再去看全片。注意,這幾分鐘是別人的精妙客觀總結,不是預告片那種。

3. 這個市場跟影評、評書等都不同,廣大群眾有可能越來越不讀書,那麼這個市場就大不了,也可能看直播的那些無聊廣大群眾終於意識覺醒覺得人丑還得多讀書,主播發現加點知識能火,市場就很大,都有可能,不知道。

4. 專門做語培 留學 高考類的「代讀」 其實就是深度諮詢。我就是留學輔導老師,我是以信息 + 內容為主,比如我輔導的學生,我會推薦他哪些書、視頻、課程值得學習,做的事情就是一個「代讀書」,比如對於計算機學生,我做過四五本演算法書,兩三本我覺得價值最大,給學生推薦,輔導學生一起完成,就節省了學生時間也提高了他的能力。在學習以及申請過程中,我把了解到的信息直接告訴他,把一些不錯科研機會推薦給他,做的事情就是一個「代谷歌」以及「代學習」,同樣節省了他的時間,讓他專心考試即可。

5. 但和你說的「代讀書」相比,市場誰大沒法預料,代讀書比較新,市場情況不知道,留學輔導這種行業需求已經存在,多大也能量出來。

6. 曾老師才發現你偷偷換號了


你吃飯時是喜歡正常地吃還是喜歡吃別人嚼碎了吐出來的?

當然有人消化不良需要吃別人嚼過一遍的,畢竟身體不好可以理解。比如羅振宇的粉絲


這個市場的容量取決於sb的容量,二者正相關。


別人替你讀懂了高等數學,然後講給你聽,跟你自己去上課相比,有沒有區別呢?

至於文學么,別人讀了金庸講給你聽,還不如自己去看電視劇。


想起了 谷阿莫


曾經的百家講壇,學術水平這些不做評論,單就商業模式來說


我在聽說自己初中同學說他們大學裡有收費代簽到的服務時候也是懵逼的


教科書的話。中國有幾十萬人(自己瞎估計的)是專門干這個的。


請問看書,看電影的時間都去幹嘛了。。。。。

抽煙打牌喝酒交際應酬去了么。。。。。。。


接受別人加工過的信息,和你一手掌握,通過第一信息源獲取得一手資料是不同的。題主的這個想法是希望找到學習的捷徑。我懂。因為我也嘗試過。

但在嘗試過程中發現,你的思維會被其它人的理解限制。因為你根本不懂他是依據什麼得出這個框架。就拿寫論文為例(因為我最近在弄這個)一篇嚴謹邏輯清晰的好論文一眼看過去就知道,然後你拿著這個已經加工好的材料想套入其的邏輯框架。不能啊!這是別人的東西,管你偷還是模仿都拿不到啊!因為你不懂其材料的來源,文章隱藏的邏輯線的推敲打磨過程。你看見的是一塊成形的美玉而你手中是一塊黑黑的原石。你不懂它的脈絡,怎能打磨。

而為什麼只出現那兩人成功用加工好的材料成功商業化,大概有三原因,大多數人是沒有自主思考的能力的,不如說是當下的普遍問題,看一本書,一步電影,談次戀愛,哪有時間去總結什麼人生經驗或者寫寫書評,這些人只是當初地消費信息,沒有創造。第二類,有一些想法,試圖與人分享,結果別人說矯情,後來漸漸不說了,或者放棄了。最後一種,懶。其實具備能力,但不能賺錢,或者對於當下沒有幫助。

綜上,二次加工是好東西。人人都懂價值,以及投入其中可能花費的時間精力。但當下,沒有現實需求,與商業驅動。沒有人願意無條件分享這類信息。憑什麼你拿到別人付出勞動的成功,還指責不夠優秀。懂的人,應該,安靜,默默欣賞,或是感激這類願意分享的人。

但你也作為人,放棄思考與進取,這樣和鹹魚有什麼區別!


聽人講書還不如自己看書速度快……

zhihuers,你們上了這麼多年學就沒這種體驗嗎?


沒時間看書和希望通過看讀過書的人錄製的視頻達到看書的效果之間是沒有因果關係的。


您直接聽評書好不好呢?


推薦閱讀:

互聯網時代,人們最理想的學習模式是什麼?
會多種語言是什麼樣的體驗?
「折翼天使」這個詞最早發源於哪兒?怎麼火起來的?
登錄和登入有什麼區別?
新浪是停止對博客的技術維護了嗎?

TAG:互聯網 | 經濟 | 商業 | 付費服務 | 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