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釋迦牟尼那套理論真的是最好的,那為什麼佛教還有這麼多異端宗派呢?
按理說,一套理論如果足夠完美,不是能夠免疫異端的產生嗎?
釋迦牟尼那套理論是最好的?不不不,才不是最好。佛法不能讓人馬上長生不老,坐擁無數財富,享盡榮華富貴。佛法不能讓人馬上就全宇宙第一,神通無限。佛法不能讓人馬上天天開心。
佛法不能讓人馬上無災無病,永葆青春美貌
…………哦,對,佛法還不能免疫異端的產生。佛法不符合無數種人們希望的「最好」或者「完美」的標準。佛法是佛弟子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如理做意,法次法向,漸次精進,最終趨向解脫的教法。對佛弟子來說,這是最好的,完美的,雖然對於別人來說,可能這並不重要。小夥子,佛門中有一句話,叫做法不孤起。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世間萬物,無論修行的出世間法,或者我們因生活,事業,家庭等而有的諸多遭遇的世間法,都不是無緣無故,憑空產生。
世間萬物彼此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遷移變化,大家可以回想自己人生諸多遭遇。
題中有一套完美無缺的理論的詞語,此乃世人對釋迦教法的誤讀。
法非理論,而是方法,工具。
依靠此工具,行者看透世間真相,不再迷惑,心能安住,超脫生死。此生死亦非眼睛一閉,或者娘胎里出來啼哭這般簡單。
生死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從未有絲毫間斷。生死,乃在一呼一吸之間。
人命亦是危脆,可是世人無視無常,執著一切皆是恆常不變,死主來臨,捶胸頓足。
有些跑題,願以上有心的朋友能夠理解。
正因世事無常,遷移變化,無所停住,因為歷史原因,文化原因,人為等等諸多原因,交互橫雜,才使得教法教派產生諸多分支變化。
是謂法不孤起。
而這,又從一面印證了佛所言非虛,因為佛已經說的很明白了,佛法又怎能例外。你們有這些困惑,實際是把佛法當做人生信條,絕對真理,本末倒置了啊朋友們!佛法只是工具,依此解脫才是真諦!
什麼佛法啊,最後都是要統統扔掉的,你還留著,牽掛著,這怎麼能行呢?
有人說,這麼多教派,依著不好的不是學跑偏了么?沒錯!尤其是當今附佛外道叢生的今天,更應有鑒別真假貨的能力!
總有些經典是從古以來公認的,大家不妨閱讀。大家記住一條,善知識難尋,並非碰到個和尚就是善知識,他們同你一樣,也是需要不斷修行的。所以,請保留你自己的思考能力。把佛法內化成自己的東西,才叫修行。
一家之言,姑妄聽之。
南無文殊菩薩。首先佛陀住世時代的佛法不立文字。
然後佛陀入滅後僧團第一次結集,形成經律論三藏,此時依然沒有文字典籍,全靠背誦口傳。好記性始終不如爛筆頭,傳多了就會出現偏差,於是第二次結集就出問題了,佛教發生了根本分裂。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上課要好好做筆記,不要聽天書。另外,佛教那個不叫異端,嚴格意義上叫做附佛外道。南傳把整個北傳都叫附佛外道,藏傳我就不說什麼了。然後呢,宗派是有的,但是不是某些宗教理解的那個意思,不是非要斗得你死我活的。佛教的宗派主要是以經立宗。通俗的講就是某一個宗派更像是以某一部或者某一種經典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學派。比如律宗以《四分律》《十誦律》立宗,法相宗以《瑜伽師地論》等立宗,天台宗以《妙法蓮華經》立宗等等。而且各宗派之間的交流是比較頻繁的。比如律宗第十一祖弘一法師曾經向凈土宗高僧印光法師求法,太虛法師曾倡導八宗共揚。這就好比川菜放辣椒。有的人覺得就是為了好吃,比如我。有的人卻認為是為了掩蓋食物變質的味道,這種人知乎上也不少。
釋迦牟尼根本就沒有理論,他也沒有創建佛教。所有的一切都是後人搞出來的。那個東西不可說,一說就錯,怎麼可能有一個理論。佛只是指著那個目標說,自己看。佛說的話不是為了描述那個東西,而是為了指明方向。所以佛法最終也是要被放下的。但是我們這些後來人全都誤解了,根據自己的解讀創造出不同的理論和派別。這些和釋迦牟尼一點關係都沒有。
完美個毛線。一邊為了革婆羅門的命,強調"無我";另一邊照搬了六道輪迴。瞧大饃的時代連是什麼在輪迴都沒搞清楚,後世產生分歧是很正常的。
就因為這麼多人把佛那一套僅僅當做理論,所以才有了異端宗派……
看過傳話嗎?一句話,一段歌,從第一個人傳到第五個人就基本聽不出原來的意思了,但是它並不能證明原來第一個人說的就有問題。而恰恰是第一個人只能安靜的看著一個又一個的失真。
佛法也這樣,什麼時候再有佛陀出世,佛法戒定慧教法證法都是第二個人,直接跟佛陀這個原作者學的,八九不離十,再等到佛陀圓寂,過個兩千多年,跟咱們現在,也差不了多少。
因為每個人都只能聽見自己想聽的,他只會說自己想說的,再強的模仿,也是百分之八九十。這用佛教的理論,就是那個人業力不同,所以他看到的世界都不同,這樣不同乘以不同,漸漸的就跟原本佛陀的意思,不太一樣了完全信授正法也需要福報,這樣的機緣與福報不是每位有情都有。佛菩薩辛苦度眾也是幫助大家積累福報。
真理本身完美不完美?為何有對真理的誤解產生?對真理的誤解是否妨礙真理自身?佛教和佛教徒是兩個概念,佛教徒是不同智力、道德水平的組合體。佛教徒自己學歪了,無妨佛教教理本身的正確。再者,釋迦牟尼自己已經預言過佛教在人世間流傳的衰落和異變。
首先,佛陀教導的絕不是一套理論,而是認識煩惱和解脫煩惱的日常生活練習。
其次,你的煩惱和我的煩惱不一樣,這個地區和那個地區的煩惱不一樣,這個時代和那個時代的煩惱不一樣。一樣的是佛法的經歷幾千年驗證的切實可行。
最後,佛教哪裡有什麼異端宗派啊?除了心外求法,梅村的僧團根本不在乎你是什麼宗教信仰。當佛陀涅槃後,並未指定身後繼承人,他所代表的僧團並沒有合法的領導者,其追隨者各自按照自己的理解來解釋法。而且由於缺少權威的理論和機構,就形成了形形色色的部派。 最嚴重的分裂發生於佛陀去世後大約一個世紀,主要是「上座部」與「大眾部」的矛盾。兩個部派的分歧在於阿羅漢的地位問題和關於『律』的修訂。加之佛教走出印度本土,向其他地區發展過程中,不斷與新的風俗習慣和新的思想觀念遭遇,關於教義是否要根據需要適應各地區文化產生了更大的分歧,就此分道揚鑣,結果是「部派大分裂」。 自此以後,分裂更加嚴重,產生大量小教派。
劣幣驅逐良幣。很多事,不要想的高大上,其實很簡單。掛羊頭賣狗肉一個道理,所以慢慢的就有了。。。
人知道禮義廉恥是好的,但就都能全部都做到么。
明白道理和完全實踐道理是兩個概念。道理是好的,不踐行,空喊的人多了去了。
佛法不是最好的。是最不好的。我們做人也是一樣。我們是最不好的。別人都比我強。所以我見別人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人人都是大菩薩。人人都是如來。
至於那些所謂異端。就像上面說的那樣。光佛門中有么?從古至今,什麼時候不都有衣冠禽獸的儒士,但也會有慷慨救國的妓女。
我們不看他是什麼,我們只看他做了什麼。
世間事很好解決,兩個字。謙虛。
謙虛學習不懂的。謙虛教會人家請教的。謙虛對暴戾的人。謙虛尊重每人的觀點。謙虛坦誠自己的弱點。謙虛去認證理論與方法的對錯。人貴在自知,如何自知?謙虛。
阿彌陀佛
釋迦牟尼那套理論真的是最好的——一位大醫王,醫術獨步天下
佛教還有這麼多異端宗派——開出了很多不同的藥方
「良由眾生根性不一,致使如來巧說不同。」——因為患者的病不同,致使醫王開的藥方不同
「以實融權,無權而不實,一切諸法,無非佛法。是為以實融權也。」——能把病治好的藥方就是最好的藥方(不管兩張方子的治療思路是多麼地背離)正是因為佛的教誨太好了,所以才有許多邪門外道打著佛教的旗號騙人,就像假冒商標,盜版一樣,不好的產品是沒人假冒的。
在學校,老師教的科學及數學知識基本上都是正確的、經過確認的,但台下學生們在考試時還是會寫出各種錯誤的答案。
如果完美的理論就不會出現不同的答案,那麼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在考試中拿滿分。事實上並非如此。
完美的理論要出現一致的看法,必須有個前提,就是每一個人都擁有完美的智力及知識、完全的客觀,每一個人都像機械一樣精確及完美。這樣才能保證每一個人都能夠正確的理解這個完美理論、對於世界可以得出同樣的結論。
但現實中,每個人的智力及知識水平是不相等的,也不是每個人都能絕對冷靜及客觀的看待問題。所以即使存在著完美理論,也不代表每一個人都能夠正確的理解它。
就像盲人摸象,每一個人只能接觸到真理的一部分,大家把各自的答案寫下來,自然發現大家的答案都是不一樣的。
這還是假設大家都是努力尋求真理的情況。如果有些人從一開始就是存心險惡的搞破壞,那麼彼此的答案就更不可能一致了。1,以謀利為目的的可以被稱作異端,因為那些不是佛教徒,而是投機倒把的商人。2,以修行方法不同而分出的各種宗派,原則上不叫異端,只是不同宗而已,目的都是為了修行悟法而已,就好比各個國家採用不用的考試製度一樣,沒什麼對錯之分,只是方法不同罷了。3,最早的傳播者口口相傳的誤差極大,每個人的智力和悟性不同,每個人看到的世界也不一樣,傳播自然是偏差越來越大,雞蛋鴨蛋鵝蛋的傳下去,所以最終講經還看個人的悟性,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給出一個正確答案。
生活中,一句話都能傳歪,何況一套理論
其他的都是修正主義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釋永信多項指控不成立?
※如何評價胡因夢?
※地藏經是地藏菩薩大慈悲體現。請問地藏菩薩為什麼會有大願力?
※所有念佛的法門都可以歸為凈土宗么?如藥師法門?
※佛教本質上是不是在消除生的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