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有人信佛嗎?那他們所看的佛經是如何翻譯成英文的?意思會被曲解嗎?

很想知道有沒有英文版的佛經啊,會不會翻譯也被搞笑的牛頭不對馬嘴了。


謝邀,本人宗教門外漢。

是時候祭出來這張佛教分布圖了(2010)

至於曲解意思,佛教經文翻譯成漢文是不是也有曲解呢~

會不會翻譯也被搞笑的牛頭不對馬嘴了

這個「也」字不知道題主想表達什麼。國內流傳的佛經也是由巴利文和梵文翻譯過來的,大量詞語都是直接音譯的,翻譯的部分也不一定貼切。英文版也基本是這樣的~ 部分的翻譯加上一部分的音譯。法文德文我不懂,不過也是能查到相對應的經文的。

下面貼個英文的《金剛經》:http://lapislazulitexts.com/vajracchedika_prajnaparamita_sutra.html

就我本人的有限的英文水平來看,翻譯質量還是非常不錯的。


英國巴利語學者 Thomas William Rhys Davids 在 1881 年於倫敦創立了 Pali Text Society(巴利聖典協會),並在此後的很多年,集眾巴利學者(包括出家比庫和在家學者)之力,先將巴利語三藏以羅馬字轉寫,有了羅馬字書寫的巴利語三藏。在此基礎上,又進行了翻譯和釋義。

由巴利聖典協會的諸多學者進行的三藏翻譯,乃是自巴利語直接翻譯為英語。在表述特點上,遵從巴利聖典的原意,以同樣直白的英語進行表達。巴利聖典協會的譯作,依據的底本——巴利聖典是可信度頗高的文獻。一路可追溯到佛陀時代,佛陀入滅後的三個月進行的第一次三藏結集。結集者都是親自聽聞過佛陀的言教並在實際修為上達到阿拉漢果的五百位阿拉漢聖者。背誦出佛陀言教的是作為佛陀侍者長達二十多年的阿難尊者,當他背出一段經文,在場的阿拉漢們便會判斷其正確性。最終一致通過後,有了經藏。

相較於文獻的出現年代,北傳佛典則最早出現了佛滅後四五百年時,印度本土的佛教,由原始佛教轉為部派佛教,且近二十個部派又經歷了各自的興衰,最終有了如今的南傳上座部佛教和北傳佛教。北傳佛教的經典,是在部派佛教時期大乘論興起的過程中,逐步被編寫出來的。所以像是《楞嚴經》《法華經》《華嚴經》《心經》《金剛經》等,都是佛滅五百年左右才出現的,這也使得在佛滅三個月後即結集的巴利三藏中,並沒有上述諸多北傳經文。這也使得,以巴利三藏為圭臬的南傳佛教中,沒有西方極樂世界思想,沒有八識思想,沒有咒語解脫思想等。

英國早期殖民了緬甸。為了更好地干預緬甸,英國人開始了解緬甸文化。然而緬甸文化已經牢牢地和巴利三藏文化捆綁在一起,諸多的緬甸語辭彙是直接取自巴利語的。為此,英國人便由此開始了對於巴利三藏的探究。

由於歐洲學者在探究佛典源流的功夫上下得很深,且沒有宗教情感影響理性判斷,所以,最終他們更傾向於認可在成型時間上更接近佛陀時代,內容的邏輯更自洽的巴利三藏。譬如在 PTS 版本的三藏譯本中,律藏由 I. B. Horner 翻譯成《The Book of the Discipline》六大冊,內容忠實於原典,很好地傳達了佛陀的教導。

相關的網站

Access to Insight

Buddhist Publication Society

Pali Text Society Home Page


是時候祭出英文版《心經》了

When Avalokiteshvara Bodhisattva was practicing the profound prajna paramita, he illuminated the five skandhas and saw that they are all empty, and he crossed beyond all suffering and difficulty.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Shariputra, form does not differ from emptiness; emptiness does not differ from form. Form itself is emptiness; emptiness itself is form. So, too, are feeling, cognition, formation, and consciousness.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Shariputra, all dharmas are empty of characteristics. They are not produced, not destroyed, not defiled, not pure; and they neither increase nor diminish. Therefore, in emptiness there is no form, feeling, cognition, formation, or consciousness; no eyes, ears, nose, tongue, body, or mind; no sights, sounds, smells, tastes, objects of touch, or dharmas; no field of the eyes up to and including no field of mind consciousness; and no ignorance or ending of ignorance, up to and including no old age and death or ending of old age and death. There is no suffering , no accumulating, no extinction, no way, no understanding and no attaining.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異無得。

Because nothing is attained, the Bodhisattva through reliance on prajna paramita is unimpeded in his mind. Because there is no impediment, he is not afraid, and he leaves distorted dream-thinking far behind. Ultimately Nirvana!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捶,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All Buddhas of the three periods of time attain Anuttara-samyak-sambodhi through reliance on prajna paramita. Therefore, know that prajna paramita is a great spiritual mantra, a great bright mantra, a supreme mantra, an unequalled mantra. It can remove all suffering; it is genuine and not false. That is why the mantra of prajna paramita was spoken. Recite it like this: Gaté gaté paragaté parasamgaté bodhi svaha!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就心經為例,生活在今天的我們已經遠離了當初玄奘大師譯經時的語言環境,所以文言基礎不太好的(比如我)每每翻閱,便總覺得玄妙得不得了,簡直只可意會不可言說。但看過英文版心經之後再作對照,反而豁然開朗。

所以並不像題主擔心的,會翻譯得亂七八糟。


現在所有的傳世經文,原始語言還存在的有幾個?古蘭經是一個,還有呢?

你看的佛經不也是翻譯……印度人看的大部分也都是。


Plum Village

Access to Insight

Dharma Wheel ? Index page


印歐語系之間互譯比梵文譯成中文更簡單準確。


有,曾經去歐洲荷蘭鄉下,有一座禪河寺,英文名zen river。聽到那裡歐洲的僧人誦念著英文版的心經,心裡莫大的崇敬。信仰無國界,沒想到在遙遠的異國他鄉,僻靜優美的鄉村,有一群金髮碧眼高鼻樑的僧侶堅守著佛教事業,他們喃喃念叨著英文版的經文,那一刻如同2008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的「我和你",雖然你我語言不通,但我們彼此站在這裡,心連心。據說英文版佛經由大師傅從日本習得翻譯…當時拍下的照片存在以前的手機里,有時間補發。


看了看別的答案,我覺得譯經的一個重要因素被忽視了,譯者

佛經畢竟不同於普通書籍,不是說只要精通兩種語言就可以翻譯的

不論是鳩摩羅什所譯的《妙法蓮華經》、《金剛經》、《阿彌陀經》,還是玄奘所譯的《大般若經》、《心經》,都是在古代中國流傳非常廣泛,被高僧大德修證推崇的,並且譯者本身也有極高的佛學造詣,鳩摩羅什圓寂前發誓如果所傳不謬,舌根不爛,玄奘法師創建法相唯識宗。

雖然不能說歐洲人里就沒有修為高的佛教徒,但畢竟人數太少,即使辛苦翻譯出來,也沒有多少接受世人查驗修證的機會。

最後說點題外話,作為一個即將留學歐洲的佛教徒,雖然我自知依然是個門外漢,但還是希望將來能有機會為歐洲人廣傳佛法,建立正信,其中佛經的翻譯當然是及其重要的一環


巴喬就是佛教徒。


現在的原始巴利三藏都是19世紀外國人首先翻譯的,他們發現上座部佛教和他們首先熟知的漢傳佛教有很大不同,於是自發翻譯巴利三藏。有基督徒翻譯了巴利三藏之後,居然破教歸依我佛了。


我有很多經典都是從英文開始讀起的,南傳佛教有很多經典已經給翻譯好了,反倒是大乘佛教的很少,推薦thomas cleary翻的華嚴經,真的是一個浩瀚的工程,本人還沒開悟所以不知道翻譯的是否準確,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英文版的佛經比中文容易懂很多,所以我一直都是看英文佛經的。英文版的佛經有妙法蓮華經,華嚴經,凈土三經,除了華嚴經以外很多都是日本人請別人來翻的。還有一些論書比方說入菩薩行論也被翻為英文了!當然還有中陰聞教得度也被翻成英文了。我打算全都買下來細細品讀,享受人生啊!


很多藏傳佛教大師,第二語言是英語而不是漢語。


有人信,也有人翻譯。翻譯好不好取決於譯者自身的水平高低。英文還是其次,重要的是譯者對經典理解到什麼程度。

現在的譯者能不能達到當年鳩摩羅什、玄奘的水平,我不清楚,世界這麼大,總有藏龍卧虎吧。但毋庸置疑,只要譯者團隊水準夠高,就能有很棒的譯本。


我很好奇那句「若見相非相 即見如來」這句怎麼翻譯的。

if you see a thing that its not original appearance. then you will see the Buddha?

我四級沒過哎,但我也不覺得英語過了專八的人能把佛經翻譯的好到那裡去 英文拿來翻譯一下童話故事還差不多 比如聖經那種哄小孩的童話故事≥﹏≤


中文佛經何嘗不是從梵文翻譯來的?

英文聖經也是從古希伯來語和古希臘語翻譯的嘛……

前兩年接觸過一本四加一日月佛學院的《普賢菩薩行願品》

拿來一看,呀!甚彆扭。

後來才知,是從藏文翻譯過來的。

然後順著歷史倒騰一下,大概是梵文翻譯成了巴利文,巴利文翻譯成了藏文,然後由藏文翻譯成了漢語。

然後看著我自己手裡那本常見的行願品下的一行小字——「唐罽賓國三藏般若奉詔譯」

酸爽啊!


巴喬好像就是信佛的


既然佛經能被翻譯成蒙古文,藏文之類語言,想必辭彙量更加豐富的英文肯定是沒問題的。當然是否準確就不得而知了,因為無論是西藏,蒙古,日本還是印度,佛教的中心思想以及內容和形式都是天差地別的。


有,比如,倫敦有個巴利聖典協會,把南傳上座部佛教的三藏典籍都英譯了,從巴利文翻譯為英文。


這個問題不是很懂哈,如果有說錯的,請指正

首先樓上說了,原文就不是中文噠,中文佛經也有好多版本的,比較有名的有鳩摩羅什、玄奘法師等等,而且鳩摩羅什好像也不是中國人╮(╯▽╰)╭

然後不同版本翻譯出來有不同,記得藏文翻譯出來,就比中文的要長好多,因為中文概括能力強吧,但是由此意義減省,你就不明本義了

有些採用的是音譯,所以你要追溯才知道本義,比如佛簡單的對應大概是覺者,般若對應正智,包括沙彌、僧這些詞等等

對真正意思來講,就是要實修實證,禪宗之後有人淪為口頭禪,那麼意思的深刻性會被曲解,

我看小說家的說法,未經考證,佛當時說法的時候有聲聞智慧,一句話說出來,不是你現在看到的信息量可比的,所以你看到的只是紙頭的,也因此可能有執

補充一點

聲音

比如密宗會說咒語,發育具有某些震動氣脈的意義,像六字訣也是類似原理吧。那麼很多,直接音譯,念就好了,記得有本寫聲音震動和氣脈關係的書就是外國人寫的


佛教又不是中國本土的……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近年歐洲英法荷奧丹匈希等國的極右和反歐盟傾向?
歐洲為何會有百年戰爭八十年戰爭這種長期的戰爭?
古保加爾人既是回鶻仆固,又是匈人附庸,也就是說他和匈奴、匈人都有關係,那能否證明匈奴和匈人存在聯繫?
為什麼古代北義大利政權林立,南義大利相對統一?
世界各國人都吐槽自己國家的哪些方面?

TAG:佛教 | 上座部佛教 | 歐洲 | 歐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