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79年氣勢洶洶殺進阿富汗,最後落荒而逃,除了地形和土匪的游擊戰術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啥?


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蘇聯對阿富汗封建主的拉攏不夠成功(而阿富汗的抗蘇戰爭實際主要是由當地教、俗封建主領導的。當然也有其他勢力包括阿富汗毛派(所謂火焰派)在內參與了抗蘇戰爭,但未能爭得抗蘇運動的領導權——部分原因是抗蘇統一戰線中的右傾投降主義)——絕不是蘇聯主觀上不想拉攏,出兵阿富汗的初衷就是為了除去對搞暴動的國內封建主持相對強硬立場的哈菲祖拉·阿明(用79年夏季率軍事代表團訪問阿富汗的蘇軍帕夫洛夫斯基大將的話說就是「應儘力通過放慢革命的步伐併除掉阿明總理的方式來平息阿富汗人的反叛」——嗯,說這話的時候阿明還是總理,尚未推翻塔拉基當上總統),以結酋長、毛拉之歡心,侵阿蘇軍扶持的卡爾邁勒和納吉布拉也一再對國內教俗封建主作出讓步,「卡爾邁勒上台後,決定放慢土地改革步伐,一再表示政府將尊重伊斯蘭傳統,不觸動清真寺名義下的土地,還宣布新政府將尊重部落首領們的權力,以及減少政府對人民傳統生活的干涉,釋放了阿明時期遭受鎮壓的部分政治犯,並吸收其中一些人加入了新的「革命委員會」」。「」納吉布拉取代卡爾邁勒後「,進一步表示「和解」姿態,恢復了傳統的黑紅綠三色國旗,修改了國徽圖案,在新憲法中規定伊斯蘭教為國教,放寬土地佔有者的佔有限額,並給清真寺以優惠照顧。」此外還恢復了王國時期的兩院制,為聖戰者保留了一定的議會席位(雖然聖戰者方面不買賬)。不過人民民主黨(90年改名祖國黨)的讓步顯然仍不能令多數的封建主滿意(當然蘇修和人民民主黨與阿富汗封建主和解的政策也不能說完全沒有效果,至少培養了杜斯塔姆之流么,呵呵)。另外其實就算是阿明也有聲稱「四月革命」(即人民民主黨78年4月上台時發動的政變)完全符合伊斯蘭教義、修復在鎮壓暴動時被破壞的清真寺之類舉措,其長期走向其實也很難說,只不過蘇聯人對他已經沒有耐心了。

至於「蘇聯79年氣勢洶洶殺進阿富汗」,一開始確實很順利,但如果不順利的話,蘇軍高層也可以集體買豆腐撞死了。因為阿富汗政府軍原本就是在相當程度上受蘇聯顧問控制的——人民民主黨治下的阿富汗本身就是蘇聯的衛星國。事實上蘇軍在攻打總統府前已經打著幫助圍剿聖戰者的旗號進駐並控制了喀布爾,接管了阿富汗邊防(借口是讓阿富汗政府軍能夠騰出兵力來鎮壓聖戰者),至於外省駐軍,也大多被蘇聯顧問用各種手段扣押了彈藥和燃料,因此行動不便(順便一提,73年7月17日推翻查希爾國王的政變和78年4月27日推翻達烏德總統的政變中也都有蘇聯駐阿軍事顧問團的影子)。79年12月27日蘇軍正式入侵時阿明能夠指揮的實際只有自己的總統府衛隊。蘇軍入侵後只有少數忠於阿明的軍隊在局部地區進行過微弱的抗擊(但然並卵,並且由於阿明被殺而陷入一盤散沙)。實際上蘇聯入侵前,阿富汗政府在戰場上並不怵聖戰者,各路聖戰者恰恰是借著抗蘇戰爭才壯大的。

不過蘇聯顧問能控制政府軍,可控制不了各路反政府武裝,之後就陷入了治安戰,打得很被動。

PS:樓上有人說「前面的所有回答都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蘇聯撤軍後,殘留的聖戰者們根本無力復燃。當時的阿富汗政府軍牢牢控制住了局勢,一直到5年後塔利班的崛起」,但這話本身就是不符合事實的,第一納吉布拉政權92年4月就垮台了,這時離蘇軍全部撤軍也只有三年,根本沒塔利班啥事;第二,真要是「殘留的聖戰者們根本無力復燃」,納吉布拉政權是怎麼垮台的?杜斯塔姆吃飽了撐的反水引聖戰者進喀布爾?(其實喀布爾一直謀求與聖戰者妥協,只不過聖戰者方面態度強硬罷了)喀布爾政府軍在蘇聯撤軍後倒是取得過一些戰術上的勝利,但然並卵,終究是大勢已去。「1990年夏天,阿富汗政府軍處於防禦態勢,至1991年年初,阿富汗政府僅能控制全國10%的地區。」。「1992年4月25日,以古勒卜丁·希克馬蒂亞爾為首的阿富汗聖戰者伊斯蘭聯盟武裝力量(伊斯蘭黨游擊隊)進駐喀布爾」。納吉布拉政權在蘇聯撤軍後其實在相當程度上也靠蘇援支撐——在莫斯科支持其的主要是謝瓦爾德納澤和克留奇科夫,不過隨著91年前者辭去蘇聯外長之職、後者因參與八一九事件被捕,蘇援遂斷絕,於是第二年就完蛋了。不過人民民主黨殘部倒是繼續跟著杜斯塔姆做軍閥,繼續禍害阿富汗人民。

喀布爾政權之所以能苟延殘喘三年之久,一方面是有蘇援續命,一方面聖戰者本身也不是鐵板一塊,遜尼派聖戰者和什葉派聖戰者就不統一。無非是碧藍的戰爭,不過聖戰者還是在碧藍中勝出了。

另外杜斯塔姆算「叛徒」么?也許對納吉布拉來說算,不過1992年4月16—25日期間,實際控制喀布爾政權的就是杜斯塔姆,「在內外交困的壓力下,1992年3月18日,納吉布拉向全國發表電視講話,表示同意交權。1992年4月7日宣布他已準備提前交權,將不等待在聯合國主持下向穆斯林游擊隊交權的日程安排。事後即將其家屬送往國外。同年4月16日正式卸去總統職務,由4名副總統和4名高級將領組成聯合委員會接管權力,國防部副部長阿卜杜勒·拉希德·杜斯塔姆將軍任委員會領導人。」因此可以說杜斯塔姆才是「阿富汗民主共和國/阿富汗共和國」政權的末代國家元首,從某種意義上恰恰是喀布爾政權主動向聖戰者納了降表(當然納降表之後其實也無所謂,人民民主黨(祖國黨)殘部照樣在杜斯塔姆的「伊斯蘭民族運動」旗下割據一方)。人民民主黨政權垮台後,卡爾邁勒那一伙人可是繼續給他抬轎子的(迫使納吉布拉下台的過程中他們也有積極出力)。

「阿富汗問題實質是宗族和部落問題,這一特點一直影響到現在。蘇軍撤離後,原先強行把政治分歧聚攏在一起的外力不存在了,那麼政府分裂就是必然結果,至於分裂後叫什麼旗號都不重要了。當然要我擼清勢力關係,這個能力我沒有,但我所說的來自專門對口部門。」——分裂的又不只是喀布爾當局,哪怕蘇軍未撤時喀布爾政權內部明爭暗鬥也從來沒少過(並且蘇軍侵阿期間是否「強行把政治分歧聚攏在一起」而不是起反作用也值得商榷,因為阿明在位時尚可大體控制局面——否則蘇聯完全可以另行扶持代理人,而不必自己赤膊上陣)。聖戰者本身也從來不是統一的勢力。同樣是依靠部落族權(還有教權)和外援,同樣是分裂狀態,但最後勝出的並不是蘇聯扶持的人民民主黨(祖國黨)陣營。

反過來說,如果喀布爾政權真有能耐,不管內部怎麼換馬,何至於拱手讓出喀布爾呢?蘇軍撤離前如果真的打斷了聖戰者的脊樑,聖戰者又怎能在蘇軍撤離三年後就進得了喀布爾呢?甚至(在這樣的情況下)完全撤軍本身也是沒有必要的事情,如果只是成本問題,精減兵力便可(實際上在阿富汗駐軍是蘇聯一貫的要求,在人民民主黨上台前蘇軍就已經進駐阿富汗了(儘管是小規模的),甚至有材料說78年4月政變中就有蘇軍戰機參與——正是蘇軍戰機對達烏德總統府的轟炸給了達烏德政權致命一擊)。

推翻喀布爾政權的當然不是94年才成立的塔利班(雖然塔利班的盟友、古勒卜丁·希克馬蒂亞爾為首的阿富汗伊斯蘭黨倒是抗過蘇的,並且最後也進了喀布爾),而是抗蘇戰爭時期的老聖戰者——雖然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喀布爾政權主動納了降表。不過人民民主黨(祖國黨)系統的「阿富汗民主共和國/阿富汗共和國」的法統在92年就已經完蛋了(雖然其殘黨在納了降表之後繼續割據馬扎里沙里夫,不過既然已經丟了喀布爾這個首都,反正也不重要了。然後到97年杜斯塔姆被塔利班趕到國外託庇於土耳其,01年美國發動侵阿戰爭後才捲土重來),取而代之的是抗蘇聖戰者建立的「阿富汗伊斯蘭國」——直到96年塔利班攻陷喀布爾,建立「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為止(當然攻陷喀布爾之後塔利班倒是煞有介事地打「死老虎」,特地把92年起就躲在聯合國駐喀布爾辦事處的納吉布拉搜出來處死了——之前馬蘇德、拉巴尼等在奪取政權後倒是多次表示願意赦免納吉布拉等前政權官員,作為納吉布拉發小的馬蘇德在撤出喀布爾前夕還邀請納吉布拉和他一起跑路,但被後者拒絕,其認為同為普什圖族的塔利班不會殺他,但結果么……)。雖然這個「阿富汗伊斯蘭國」建立不久拉巴尼、馬蘇德等與希克馬蒂亞爾就矛盾激化,開始了軍閥混戰。

塔利班推翻的不是人民民主黨(祖國黨)的政權,只是作為這個政權對手的老聖戰者建立的「阿富汗伊斯蘭國」,雖然也「順便」掃蕩了人民民主黨(祖國黨)的殘餘勢力。

雖然我也不敢說對阿富汗問題就多麼精通,不過至少還是查過了相應材料的。反之,如果連基本的資料都懶得查就想當然地拍腦袋,能得出正確答案才是咄咄怪事。這種情況下,「正面討論」反正也是沒有意義的無用功,無用功自然沒必要做。


軍隊必須懂得市場結構,勞動力成本高的軍隊非要跟命不值錢的政權拚命,結局都差不多,除非對方人數極少。

西班牙人征服阿玆台克帝國,八國聯軍屠殺滿蒙騎兵這種技術完全不在一個平台,被徹底打蒙的事情,不能算入正常的思考樣本。

如何打贏不對稱的戰爭,朝鮮戰爭以後,美國思考了很多,用精確制導、手機炸彈啥的高科技對付游擊隊,用美元清算阻擋等金融手段對付恐怖分子,但都沒有太好的效果。

治標不徹底,治本太麻煩;

看過一個報道,MIT有個經濟學家在阿富汗field work認為,邊遠地區的阿富汗人的月收入8美元,只要發展經濟,提高恐怖組織招募死士的成本,恐怖組織自然失去了土壤。不然就是春風吹又生。

深以為然,香港黑社會消失的原因盡在於此。廣為傳頌的灣仔的茶餐廳里「杯茶釋幫派」的故事最動人。

遠古以來,上兵依然伐謀

留個尾巴:軍隊高層里的「婆羅門」陰謀,故意留著對手不剿滅,甚至故意誘使戰局反覆,以便為軍方局部謀取最大化利益,參見殺毒公司盈利模式。


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阿列克謝耶維奇寫過一本著名的紀實訪談錄,《鋅皮娃娃兵》。讀過之後就會知道某些真實情況。

蘇軍在阿富汗的失敗與美軍在越南的失敗有很大的相似之處。首先,阿富汗抵抗者們獲得了整個西方國家、中東乃至中國的物力財力支持。從毒刺導彈、中國產的衝鋒槍等軍火,到義大利先進的令俄羅斯人羨慕不已的止血繃帶。等等。。。。。。

其二,蘇軍在阿富汗的軍力長年僅僅保持在數萬人。就像美軍不可能把所有軍力投入朝鮮或者越南戰場一樣,蘇聯也要維持在東歐與中蘇邊境的軍事存在。對於美軍蘇軍來說,越南戰爭阿富汗戰爭都是一場有限度的局部戰爭。

其三,當最初的信仰與熱血之後,人都會自己思考,特別是親歷者。所以,無論是越戰中的美軍還是阿富汗的蘇軍,都開始或明或暗消極怠工,或者沉淪。軍內吸毒玩女人等等等等不一而足。美國國內甚至出現了大規模反戰運動。這樣的結果就是軍隊戰鬥力的急劇下降,出工不出力,與保家衛國的蘇德戰爭中人人爭先死不皺眉的精神與勇氣形成了強烈對此,天壤之別。而抵抗者們的精神動力有兩個來源,保衛自己家園和宗教聖戰的狂熱。塔利班就是在美國物質支持下從這個時期開始種下種子發家的。

初步想到的就這麼多,肯定還有,自己去看看書吧。


因為無限戰爭並不是那麼好打的

換句話說,打仗打到沒錢了,是怪國家太窮打不起仗,還是怪目標設得太高啊

再換句話說,你沒錢買大力,是怪自己買不起大力,還是怪自己非得喝大力啊


其實原因很簡單,蘇聯在阿富汗的仗打完了

前面的所有回答都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蘇聯撤軍後,殘留的聖戰者們根本無力復燃。當時的阿富汗政府軍牢牢控制住了局勢,一直到5年後塔利班的崛起。

蘇軍在阿富汗的反游擊戰是成功的,遠比公開資料里的成功。當蘇軍基本完成了任務,還留著幹嘛呢。

當然,戰爭成本巨大也是原因,但蘇軍撤離後,聖戰者們沒有能力反攻也是事實。至於哪個事實影響更大,就看你願意相信哪個了

..................

下面有人提到他認為的原因,本想去回復一下,結果發現被此人屏蔽,這個實在莫名其妙,只好回復在這裡了

在蘇軍撤離後,阿富汗政府內部陷入了類似現在卡爾扎伊政府式的爭權奪利,從現在阿富汗政府的作為我們看得到,阿富汗人沒有什麼對共產主義或者民主的信仰,只有權力,假如我不能在官方的渠道去得到,那我就從對手那裡去得到。因此阿富汗局勢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實質上是政府內部兩派在鬥爭,這種內耗消耗的是政府軍和聖戰者兩邊的力量,這才給塔利班造成了機會。

但是,政府軍在內部分裂和出叛徒的情況下依然堅持了3年,恰恰說明了那些聖戰者們是多麼的無力了。

........

剛編輯了一大堆又沒了。

最後一次回復,之後不玩了,跟個連正面討論的勇氣都沒有的馬甲較真是我的錯。

阿富汗問題實質是宗族和部落問題,這一特點一直影響到現在。蘇軍撤離後,原先強行把政治分歧聚攏在一起的外力不存在了,那麼政府分裂就是必然結果,至於分裂後叫什麼旗號都不重要了。當然要我擼清勢力關係,這個能力我沒有,但我所說的來自專門對口部門。

所以呢,如果繼續和我糾纏,恭喜你,你肯定一定以及絕對是正確的!哪怕你說蘇軍是被一群狗咬出阿富汗的。

對了,樓下洋洋洒洒說了那麼多,就是錯了兩點:

1、塔利班1994年才成立

2、推翻阿富汗政府的是也是塔利班

呵呵~


謝邀。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沒能正確處理國內矛盾。

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內因起決定作用。蘇聯入侵阿富汗戰爭發生時,是勃列日涅夫時代的最後一年,也就是1979年。這一年,中國開始改革開放,決定和海峽對岸緩和關係。這一年,美國決定跨越大洋,和中國牽手,接納她作為國際社會的一員。

這一年的關鍵字是:變。

世界都在發生著改變,唯有蘇聯沒有變。

蘇聯從勃列日涅夫時代汲取了太多的發展紅利。勃列日涅夫在赫魯曉夫之後就任蘇聯黨的總書記,對內加強黨的領導、發展國民經濟,對外加快擴軍備戰、和美國全面對抗。那個時候蘇聯的強大是今天的中國都無法企及的——有國際地位、有國內威望。居於蘇聯社會主義領導核心的蘇聯共產黨是取得這個成績的偉業的領導者,然而他們卻開始沾沾自喜。

他們以為國內穩定可以長期持續下去,於是國內社會就變成了死水一灘。

他們以為國際盟友可以永葆紅旗不變色,於是波蘭出現了團結工會運動。

他們以為美帝可以一直就這樣被打壓下去,於是美帝開始謀劃亞太新戰略。

執政黨一旦放棄思考、放棄改革,是必然要被歷史淘汰的,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入侵阿富汗只是個表現而已,實際問題在勃列日涅夫之後的蘇聯體制上。


沒有落荒而逃,相反蘇聯比較美國而言,更讓聖戰者們恐懼。這已經被很多阿富汗戰士所證實了。蘇聯士兵不怕犧牲,更加吃苦耐勞,而且蘇聯的戰略和戰術比美國更加無情。蘇聯那時候如果增大投入,基本能把游擊隊壓得喘不過氣來。這跟現在的阿富汗塔利班,伊拉克的ISIS一樣。

至於為何不能速勝,就是有巴基斯坦這個國家的存在。基本所有的人和物資都從那裡過來,打輸了還能跑回去避難。現在還是那樣,本拉登和一幫塔利班高層都藏那邊。

這個游擊隊的事情,基本上和大國正規軍作戰都是「噁心噁心你」的節奏,還能讓大國望風而逃這個有點誇張了。至於為何有「帝國墳場」這個稱呼,那就跟越南自稱「世界第三軍事力量」一樣,屬於:臭狗屎自吹沒人敢來踩我,踩了我還是臭狗屎,但你的腳就臭了。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能屠城


因為美國人對某些派別的支持。美國人也因此付出了代價。


如果按照鐵木真的做法,現代大國的軍隊能夠征服任何他想要征服的地方。

這才是關鍵。


蘇聯還沒落到落荒逃走的地步吧!我聽贊成第九別動隊裡面最後的獨白的——贏了戰術,輸了戰略。


因為士兵都給氣球拽跑了


我認為主要就是不能屠城,如果蘇軍放下思想包袱,就像蒙古人一樣呢?進村子殺光,無人區一片一片的。阿富汗肯定扛不住


落荒而逃用詞不對,不過如果你覺得美國人在越南戰爭也是落荒而逃 的話 倒是沒事

雖然我覺得都不對,都是被國內拖累回撤,他們不是被擊敗的

簡單說,打仗打的沒錢了


因為蘇聯面對的是美帝和tg的組合


蘇聯可不是落荒而逃的。

阿富汗和越南不一樣。整個阿富汗戰爭中,戰場的主動權都是在蘇聯人手裡的。抵抗組織就沒發動過一次大規模的主動的出擊。有的只是不斷的小規模的騷擾。偷襲蘇軍的據點,打擊蘇軍的補給線(這個是重點)。而越戰的時候北越軍隊還時不時的能主動進攻美軍,空軍都能打擊美國空軍。北越的規模是聖戰者所不能比的。七十年代末了都,侵阿蘇軍比侵越美軍的軍事技術發達多了,而北越游擊隊和阿富汗聖戰者的技術基本是一個水平的。條件越來越不對稱了,反游擊戰的水平也越來越好了。

蘇聯軍隊撤出去的首先是發現無利可圖了。看過段話是一個蘇聯士兵說的,說蘇聯就像個大個子壯漢,把一個小孩打哭了,結果發現小孩兜里啥都沒有,然後就走了。其次,經濟上跟不上了,這也是個主要原因,89年撤出來,91年就解體了。


因為蘇聯那個時候相當於同時對抗中國和美國。

遠東,歐洲,東南亞,三線壓力太大,越南那邊的援助是個無底洞,阿富汗背後又有美帝用大把鈔票大批量武器來對抗蘇聯,蘇聯肯定是扛不住。

戰爭打的就是工業基礎和經濟實力,一個蘇聯同時面對中美兩國,怎麼能不輸。


不是軍事上的失敗……是政治上的失敗……


主要是美帝援助。蘇聯開始態勢很好,但是在美帝援助之下,抵抗運動從小規模自發的發展成大規模有組織的軍事行動。蘇聯在鎮壓過程中,發現山地作戰武裝直升機很好用,對游擊隊造成很大傷害。但是很快美帝援助的毒刺導彈就給蘇聯紅軍的直升機造成很大損失。蘇聯本來是壓倒性優勢,結果在阿富汗的山地陷入了游擊戰的泥坑。


最主要原因是阿富汗游擊隊後面站著美帝和我大天朝。朝鮮戰爭、越南戰爭都證明了如果有大國背後支持小國,美帝也干不死小國。阿富汗屬於同理可證。你看蘇修解體後,伊拉克、利比亞等小國,美帝指誰滅誰。不是伊拉克、利比亞比越南、朝鮮、阿富汗無能,純粹是沒有靠山。


推薦閱讀:

中國美國以後可能會向蘇聯美國那樣冷戰么?
為何杜魯門寧願放棄中國而不放棄朝鮮?
如何評價朝鮮戰爭及其影響?
如果中蘇關係不破裂,蘇聯願將中國打造成一極或者經濟上的准一極,那麼當年的中蘇有能力取得冷戰勝利嗎?
蘇聯停止幫助中國發展核武器時,中國的原子彈發展到了何種地步?在何種程度上蘇聯幫助了中國?

TAG:戰爭 | 蘇聯 | 美蘇冷戰 | 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 | 戰爭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