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從二層以上做設計?

建築設計。老師認為二層很重要,但是想不通。


這句話沒有了上下文,所以也很難知道你的老師的本意是什麼。

老實說,當老師講了你不能理解的觀點時,你要抓緊去追問清楚。

我按照我的理解講我發現的四個點吧。

一是結構和空間的契合問題。

許多建築呈現著這樣的特徵:低層數呈現公共性,高層數呈現私密性;低層數空間靈活豐富,高層數空間強調功能、呈現規整和重複;低層數可以突出裙房、有更大的靈活性,高層數呈現為類似於標準層的結果。

比如說你做一個旅館,或者一個上住下商。

你先是去放手做一樓的話,柱網對上去就完蛋了。

旅館的高層數的客房部分訴求著一個規整的柱網,比如每兩個客房為一跨,7200或者7800。

然後,受到「功能強形式」約束的客房層,產生的這個規整柱網,就會構成了底層的「幾何強形式」。

很顯然,你要先規劃一個大的布局,然後先做出上面的客房層來,再把柱網落下來,落到服務層裡邊,作為服務層的一個限制條件。

二是,二層以上的空間很多人容易做得簡單乏味。

由於它們經常呈現著功能性,空間會做出來主要都是走廊和房間,並且它們又有外輪廓約束,不能像在設計首層一樣讓裙房體量在紅線里到處蔓延。這時就容易做得粗糙了。

比如你設計一個宿舍樓,很可能你的首層平面挺好看的,去到上面的房間層,感覺就無非是走廊和房間了。

然而這個宿舍樓,實際上學生們以更多的日常時間在體驗與活動的空間又是這些房間層,這些層是要努力多爭取一些趣味性的。要多考究一下在使用者交通空間上的轉折、對景、收放的體驗,盡你所能貢獻點什麼。

再加上,在製圖上,首層平面有環境刻畫,二層以上的沒有,二層以上的平面圖一般都只是個線條為主的灰白的圖。那就會加劇你的設計「在二層以上無聊無趣沒有經過設計」的印象了。

三是,二層以上,與周邊景觀條件的關係更大一些。

登高望遠,與二層空間建立起了關聯的周邊景觀的範圍更大了。

也就是說,設計高的層數時,要認真討論和室外景觀的關係。

四是,存在一些功能的上下對位問題。

這事倒是好辦,只不過客觀存在所以告訴題主。

很少有下方的功能對上方造成約束的情況,然而上方的功能卻經常約束下方。

比如做別墅,一樓某個地方是廁所,上邊是什麼都行。然而二樓是廁所的地方,下邊卻最好是個廁所,很多功能都不適合放在一個廁所的正下方。

這倒不是說,要先做二層再做一層——實際上是要統籌著、往複地做的;又或者說二層要比一層更重要——都重要,一層是建築門面,二層以上是日常生活。

可能老師只是想說點提起注意的話,免得你們把二層以上做得太差吧,我也不知道。

希望這個答案能給題主一些啟發。也歡迎題主拿著這個答案去和老師交換意見。


被葛爺的體積大法虐成狗。。。


現在你知道了吧~這是毒~得吃。


明明,你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學得還是不夠精妙啊。

需知道,一個人說的話如何理解,不但要結合說此話的場景、對象,還要結合這個人從小到大的成長經歷以及思想歷程。

葛老師最強的是什麼?

是園林。

以及用園林的方式做設計。

所以我們理解這句話,還要從園林的方式去理解。

中建史上講過,中國古典園林雖然看似自然隨意,但依然有規律可循。例如——不精確但確實存在的向心性——大部分的建築的中軸都會朝向一個中心區域。

我們可以推斷,這樣的原則能夠幫助造園師確定游者不斷變化的視線的大概朝向,簡單地確立主要的觀景點與景點。只要確保游者大部分時候看到的都是豐富的畫面,其餘部分適當簡略也無可不可。

所以呢,可以試一下把數層的建築看做是立體的園子——所謂的二層,指的是可能偏心的中心區域。

圍繞著二層做,可以簡單地確定不同層與二層的聯繫,從而把整個建築團成一個整體,確保不同角度的視線能夠穿越建築的不同部分,使人有一種觀園的感覺。

這像誰?這不就是偉大的阿道夫嘛!這不就是繆勒住宅嘛!

再想想,阿道夫說過,真正的紳士是不會沿著窗口向外眺望的。

內向的建築啊!這不就是園林嘛!

所以明明,你還是要學習一個。

例如學習一下我,怎麼能在沒上過葛老師的課的情況下扯這麼多。(手動微笑)


說到從二層做起就想到體積法,裡面曾說過設計要從4m多做起。

想不明白的話,試試推敲設計的時候除了平面,還同時去推敲剖面,剖透視,鳥瞰……

可能最後的會出乎意料呢。


推薦閱讀:

像大舍、日清、WOHA、TAO 這樣不是非常大,但是很出作品的建築事務所的工作狀態是什麼樣的?
建築設計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經典的設計原則?
哪些尺寸是學建築設計應該牢記於心的?
以下兩個戶型單從戶型結構來看哪個更好?
怎樣從體塊開始設計建築?

TAG:建築 | 建築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