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明代宗為易儲賄賂大臣成功了,明神宗爭國本卻爭論了十五年?

明代宗想廢掉侄子,另立自己的兒子,甚至採用賄賂大臣這種手段,更讓我不解的是竟然成功了! 遭到的阻力相比萬曆可以忽略不計。而萬曆國本之爭卻演變成曠日持久的政治事件呢?


這個問題簡直搞笑。

什麼叫明景帝賄賂大臣成功了?(景泰皇帝的廟號貌似是明代宗),難道易儲真的是因為賄賂嗎?

就景泰給大臣的那點銀子,都不夠內閣大臣的一頓飯錢,誰會在乎那點錢?真正的原因是,景泰朝易儲,是因為當時的朱見深沒有任何理由不被換掉,把他換掉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

中國從古到今皇位繼承或者父死子繼,或者兄終弟及,誰聽說過叔叔死了給侄子的?(叔叔沒有兒子不算)人家景泰自己有兒子,憑什麼放著自己的兒子不立把皇位給你朱見深??

而且朱見深的爹也太不成器,正統皇帝好好的龍廷不坐非要親征,搭進去文武百官不說自己還被俘虜了,沒有于謙的話大明朝的江山就沒了。所以在景泰朝的時候,正統皇上的形象跟宋徽宗基本是一個級別的,除非實在沒人了,否則大家不會讓他兒子繼位,何況是拼上身家性命跟現任皇帝死磕,來保護一個爹還不知道在哪的孤兒。

萬曆朝的情況就不同了,太子雖然不得寵,卻是正兒八經的皇帝長子,在法統上沒有任何問題。景泰帝廢朱見深是廢掉自己的侄子,萬曆帝廢朱常洛就是廢長立幼了,是法理上所不允許的。

福王本身的因素也是一方面,歷史記載,福王是個純粹的紈絝子弟,甚至連紈絝子弟都算不上,是個豬一樣的飯桶。體重達到三百多斤。同志們啊,那可是萬惡的舊社會,古代食物的熱量要遠遠低於現代食物,他在那種營養條件下能長到三百多斤,估計如果福王真的繼位也是個大號的天啟。

更主要的是,景泰朝的太子黨和萬曆朝的太子黨力量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景泰朝傾向於廢儲的,是景泰皇帝,百分之百的決心,反對廢儲的人,零。

萬曆朝傾向於廢儲的,是萬曆皇帝,決心嘛,,,,撐死了算百分之五十,反對廢儲的人,幾乎是滿朝文武。東林黨和其他黨派都在太子身上進行了政治押注。

兩個完全不同的局勢,怎麼就能拿到一起來對比呢?題主居然還認為景泰朝易儲是靠賄賂大臣成功的。。。。

你們啊!naive!


以明代君權之強大,所謂文官集團,不過都是寄生在皇權上的政治勢力罷了。說文官集團強大的,于少保被冤殺的時候,文官集團在哪裡?大禮議慘敗,楊廷和一班老臣被清除出朝,文官集團在哪裡?張居正死後抄家,文官集團在哪裡?崇禎走馬燈一般換首輔、殺大臣,文官集團在哪裡?

正統皇帝自己作死,還要帶著整個國家一起陪葬,所幸以于少保為首的忠良之士不答應,才沒有重蹈靖康之變的覆轍。人家景泰皇帝臨危受命,有大功於國,卻落入「太上皇不是親爹,太子不是親兒子」的尷尬境地。當初立郕王為帝,立英宗長子朱見深為太子,不過是說服太后的妥協條件罷了。朱祁鈺地位鞏固以後,易儲是必然的。當事人之一的于少保雖然主張迎回英宗,也不過是「顧理」,擔心落人口實罷了,景泰皇帝的合法性是板上釘釘的,「天位已定,寧復有他」。朱祁鈺為易儲而「賄賂」大臣,個人以為他的本意不過是給大臣一個台階下,因為他是被擁立為代理皇帝的,終究底氣不足,正常情況,易儲哪裡需要這麼大費周章?不過皇帝陛下一句話的事情。

至於明神宗想要換太子,本身他的決心就不堅定,何況還有來自親媽李太后的阻力,如果真鐵了心,哪有這些大臣什麼事情?


英宗喪師失地,不是景帝當仁不讓,大明朝就有倒懸之危。沒把朱祁鎮父子一族全部論罪遷到鳳陽高牆回鄉守墳思過,就算景帝恪盡弟悌了。天下者,太祖,太宗,景帝之天下,傳之於子,有何不可?迂腐文臣爭個什麼?


正統皇帝已經不是皇帝了,你以為之前還有個金匱之盟啊,那代宗換人也是沒問題的,名正言順,別人也沒辦法嚼舌頭根子。而神宗皇帝連要換皇儲的意思都沒有表露,你就這樣說一個捕風捉影的事情,是不是有硬點的感覺?爭國本的本質不過是黨爭,神宗皇帝本人的確是比較怠惰,如果他稍微勤奮一點,也不至於讓這個事情拖這麼久,你還真以為有文官集團這種東西啊………


額。。。你真的覺得一百兩銀子就能賄賂大臣???


趙光義難不成還要傳位給趙德芳?


歸根結底一句話,萬曆不堅決。事實上明朝皇帝跟文官爭失敗的都因為皇帝軟弱。萬曆只要像他爺爺學習權術就是了,把設太子一拖。然後支持的利用各種理由將其升官發財進內閣,反對的貶官致仕走邊疆。過個幾年事情就妥了。


推薦閱讀:

中國熱兵器發展真的是從清朝開始才落後於世界的嗎?
如何評價開中鹽引以及鹽對於明朝經濟的影響?
南明時期有哪些軍事才華出眾的人物?
明朝軍隊戰鬥力為什麼那麼強?
古代真的沒有一種在保證中央控制的前提下軍隊戰鬥力不下降的軍事制度嗎?

TAG:明朝 | 中國歷史 | 歷史 | 萬曆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