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的孩子罵人怎麼辦?

小孩子總是罵人怎麼辦,能看出來是一種情緒的表達了已經


說個簡單粗暴的。

我妹,一歲多上託兒所,正是學說話的時候,偏偏託兒所一個阿姨特別愛說髒話。

某天,我媽把她接回家,她特別開心的說,爸爸。。。媽媽。。。我爹媽這一誇喲

接下來,她蹦出一句。。。x了個b。。。說完還特得意的看著我媽。

然後,我媽一個大耳刮子……

現在我妹二十多年沒罵過人了。

這是上個世紀的事了,評論區秀優越感有意義嗎?


什麼是詛咒敏感期?

在孩子3-5歲左右,接觸到一些詛咒性詞語或髒話,會學得非常快,而且會不分時間場合的使用,非常狂熱~你越批評禁止,他說的越歡!等過了這個階段,就會恢復正常。

為何會有詛咒敏感期?

1歲半到2歲半,是孩子的語言敏感期,小傢伙話說得越來越溜。到了3歲左右,接觸到髒話或詛咒性詞語,他會發現這些話很有力量,因為每次說出口,聽者都會有強烈反應,於是他非常感興趣,就越來越愛說…

1. 首先要淡定

前面已經說了,你越激動他越高興,所以當娃滿嘴屁啊、屎啊、說你是壞人的時候,直接裝做沒聽見!

不給娃想要的回應,他就會覺得很沒有意思,一點不好玩兒,自然也就停止了。你要知道,孩子的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在一件事上。

2. 見招拆招

米粒有次說:媽媽,我要把你砍成兩半!

我一臉輕鬆的回答:那媽媽就沒法陪你玩,給你講故事了,這可怎麼辦?

小傢伙有點懵:那我用膠水把你粘起來。

我說:沒有那麼強力的膠水哦,媽媽太大了,粘不上哦。

他有點疑惑:膠水這麼差?那我將來要造一種什麼都能粘的膠水。

我笑了:那你可得研究好多知識才能造出來呢…

自始至終,我沒罵他,也沒非得抓著他講道理,說什麼這不好你得改之類的。只是陪著他「瞎扯」,最終他歡天喜地的看繪本,學知識去了~

3. 直接表達你的感受

還有一次因為沒給米粒吃糖,又讓他趕緊上床睡覺,他氣的大喊:媽媽,我要殺了你!

當時真的有點傷心,想罵他但忍住了。走過去把米粒抱在懷裡,認真的對他說:米粒,你這樣說媽媽,我非常難過知道嗎?我很愛你,可你這句話傷害到媽媽了。

孩子雖然小,但他對情緒的體察很敏銳,能夠真實感受到你的傷心和難過。要不咋說母子連心呢?

看到我不高興,米粒馬上低頭道歉:媽媽,我再也不說這樣的話了。

面對孩子,如果我們從不認真的表達內心感受,他真會以為這樣說話,別人並沒有覺得「有什麼」。

4. 巧妙轉移注意力

有段時間米粒喜歡給任何人或東西,冠上「臭」這個字眼。有天閨蜜來家玩,我讓她叫阿姨,他直接說「臭阿姨好」。

我滿臉黑線正準備表達不滿,閨蜜給我使了個眼色,笑咪咪的對米粒說:小傢伙,你知道臭字怎麼寫嗎?

米粒一聽,嘴裡連聲說著知道,邊說還邊拿張紙,獻寶一樣的寫了個歪歪扭扭的臭字。閨蜜誇他寫的不錯~接著問:那你知道臭字是什麼意思嗎?

米粒哈哈大笑:廁所里的粑粑就是臭的!閨蜜逗他,那你剛才是說阿姨也是粑粑嘍?小東西摸著腦袋不好意思:阿姨身上可香了。

他說完這句話,我們仨一起笑了起來。之後,他很愉快滴寫了好多認識的字給閨蜜看,早把臭不臭的事忘腦後去了。

5. 多教孩子一些詞語

既然孩子對說話、學各種詞語如此有興趣~我們就要好好利用這個階段,多帶他讀有趣的繪本,帶他出去玩,認識各種花草,小動物和他不認識的東西。

孩子們都是「喜新厭舊」的,當有更新鮮好玩的東西讓他產生興趣,能學習更多新詞語,自然不會總執著於那些不好的話。

此外,我們要多跟孩子說:我愛你,寶貝你很棒,你這樣做我很開心之類的話,同時給娃愛的抱抱。美好的語言和行為會給他帶來好的體驗,自然也會學著如此對待他人。

6. 營造文明語言環境

如果上面這些你都做到了,可家中沒有文明的語言環境,仍舊是白搭!大部分父母都有素質,可有時情緒不佳難免爆粗口或說喪氣話,如果孩子在跟前,一定要時刻注意自身的言行。

這時期的孩子就像小鸚鵡,我們說啥他都會學,不想讓他口出穢語,首先自己必須做到。不僅是父母,還有家中老人和其他親戚、朋友,都要提醒他們。

如果孩子從幼兒園回來,突然開始說髒話,肯定是跟小朋友學的。條件允許要跟老師溝通,盡量減少這種現象的發生。

總而言之,詛咒敏感期是每個孩子必經的階段,家長真滴不用太過緊張焦慮。他只是覺得好玩並從中感受語言的力量,以及他人的反饋。

平和淡定的巧妙應對,可能沒幾個月,娃就平穩度過了這個階段。畢竟,對小孩子來說,世界的新鮮之處實在太多了~放輕鬆啦,麻麻們!


一、 當說到孩子罵人這件事,有幾點是我們需要知道的。

第一,這件事基本是不可避免的。「不要以為你可以完全阻止他們說髒話,這種努力註定會失敗,」麻省人文學院的心理學家Timothy Jay說(他對「髒話使用」問題已研究了幾十年)。「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在說f*ck和shit。」就算你在他面前不說髒話,孩子也會從學校、球場、電視節目里聽到這些詞,然後就會嘗試使用。研究表明一個學齡前的兒童平均能掌握30-40個罵人單詞。(這是美國的研究,但中國的孩子也實在不容小覷)

第二,孩子說罵人話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並不一定是為了侮辱別人(成人也一樣)。他們可能覺得有趣所以模仿,有情緒想要宣洩,或者尋求關注,等等。比如在《老友記》里,Ross的兒子Ben調皮地重複Rachel說話,是因為覺得有趣;在《摩登家庭》里,Lily說C-word和F-word是想逗老爸Cam開心,因為他聽到自己說髒話就會樂不可支……

第三,當你聽到孩子罵人,最好的反應就是:保持鎮定。對小小孩來說,「大人的反應越小越好,」巴納德學院幼兒發展研究中心主任Tovah Klein解釋說,「當孩子從大人那裡得到很大的回應,他們會更頻繁地使用這個詞,因為它能讓大人格外注意自己——『哇哦,這個詞真的讓爸爸好生氣哦!』」所以如果你什麼也不做,這個詞往往會很快被忘記。

二、作為父母,我們該怎麼做?

如果孩子在8歲以下。首先,你可以嘗試了解為什麼孩子會使用這個詞。比如:「嘿,這個詞挺有趣,你從哪裡學來的?你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嗎?」接下來,你可以告訴他不可以使用這個詞,否則你會生氣。不過這樣做有一點隱患,就是讓孩子知道當他故意想惹你生氣,或者想吸引你注意的時候,就可以說這個詞。

另一種更好的辦法是,讓孩子在一定限度內使用這個詞。

「告訴他,有些人非常討厭這個詞,但如果你一定要說,可以在你自己的房間里說。」Klein說。這種更溫和的「授權式」的辦法,有效規避了「羞恥問題」。Klein在她的書《幼兒如何茁壯成長》(How Toddlers Thrive)中說到,父母和老師在批評和管教孩子時常常會無意識地讓孩子感到羞恥,而常常讓孩子感到蒙羞對他的自尊水平會有很大的挫傷。

「如果你給孩子的信號是,這些詞非常不好、永遠不可以用,那孩子就可能因為使用過它們而覺得自己是個不好的人,」Klein解釋說。研究表明常常感到羞恥的孩子更有可能在犯錯時逃避責任,而不是勇敢面對。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你不能管教孩子和設限,而是要注意不要用侮辱性的方式懲罰孩子

三、從源頭解決問題

如果你的孩子已經學了滿嘴髒話,你應該找一找這些話的源頭來自哪裡,然後隔絕它。

他是否在偷看某些影視劇?和某些愛說髒話的人接觸? 還有可能,就是比如你在和別人議論你婆婆的時候被他聽到了。孩子有一種驚人的天賦:當你想讓他們聽話的時候左耳進右耳出,但當你以為他們沒注意的時候,他們實際上聽得很認真。


三歲正是幼兒學習語言的關鍵期,辭彙量發展最快,每天增長數個詞。

不到三歲的女兒上幼兒園第一天就學會了罵人。然而,也就是在那一天,她知道了罵人的話不可以說出口,也記住了,無論怎樣,都不能罵人。以後的二十年里,她再沒有說過髒話,也從未與人發生過衝突,我始終暗自慶幸。

清晰地記得,那天接她回家,我就忙著在廚房做飯。她一個人在客廳堆積木 ,一邊玩,一邊自言自語地說了一句罵人的髒話。我的心一下子緊縮起來,馬上意識到了這是上幼兒園的惡果,可我必須鎮靜!接著,又是一句,一共五句,句句扎心的痛啊,她差不多把那些常見的髒話都學到了,怎麼辦?我又氣又急,可我必須冷靜處理。

吃完飯,我平靜地和女兒聊了起來。我說:「媽媽做飯時聽見你說了一些罵人的話,心裡很不是滋味,媽媽知道你一定是因為不知道那些話是罵人的髒話,覺得新鮮才學著說了,是嗎?」

她一臉天真地看著我:」我們老師的兒子拿著根木棍,到處敲,說話可神氣啦……嗯,這些話都是聽老師家的哥哥說的呀。」

在和女兒的交談中,我了解到,那個老師家的孩子上小學一年級,還沒開學,就跟老師一起在幼兒園玩耍。

女兒剛上幼兒園就遇見養育這樣一個滿嘴髒話兒子的老師,真的是不幸啊!那時,心裡萬般惆悵,但面對女兒,我必須掩飾起我的驚慌。我知道,女兒根本不懂那些髒話的含義,只是單純的學話,但我必須讓她明白為啥不能說髒話。

我和女兒聊了很多,讓她知道了哪些話是不能說的髒話,一旦對著他人說出來,就會傷到人家,也會使自己的模樣變醜,還引導她如何識別,和她約定了「語言美周獎勵爬奇山活動」。奇山就在離家不遠的地方,我家的地址就是奇山西街23號,但已經有十幾年沒有再回去過,卻總在不經意間想起那時的日子。

當時心想,如果女兒一周之內改不掉,我就必須想盡辦法給她換一家幼兒園。可那時,我調入煙台才半年,人生地不熟的,加之部隊工作緊張,換幼兒園談何容易啊,還是挺犯愁的。

好在,女兒實在是乖巧。不僅是一周,從此以後,她再也沒說過一句髒話,她真的就再也沒有說過一句罵人的話,我都佩服得不要不要的。自然,也省去了換幼兒園的麻煩。

很多時候,我們無力改變環境,但我們必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讓他們明白是非曲直,越早越有效。


回答里,一堆說扇耳光的,我只想說別欺負小孩了好嗎?他們是無意的,只是聽見什麼學什麼罷了。

對於這件事,我覺得要非常嚴肅的告訴孩子,這樣不好,這樣沒禮貌。可以怎麼怎麼說。相信我,三歲的孩子聽得懂。

還有,他說髒話的時候不要理他,冷處理,你情緒激動的呵斥,可能會激起他的逆反心理,說的更起勁。更有的長輩還覺得孩子說髒話好玩的,更是不可取。孩子會好像得到鼓勵說的更起勁。

再次說一下,別打孩子!!如果你不想孩子有反抗能力的時候用暴力處理事情的話。


我小時候,嗯…總比三歲大吧,差不多五歲?有一陣子覺得說「靠」可酷了,也不懂啥意思,就總掛嘴邊。後來有一次,到一個阿姨家做客,順嘴說了一句,然後就聽見那阿姨和另外一個阿姨「竊竊私語」,大意是怎麼這麼小就說髒話什麼的,打那以後就再沒說過了。


我並不支持一樓答主媽媽的以扇孩子的臉做法。或許對一些孩子來說可能會很有效,但這絕對不是一個好的方法。

罵出來的話到底是什麼意思,也不知道這種話語說出來對還是不對,他們只知道罵出這種話來有意思,或許還會刺激別人關注他。這個階段的孩子模仿能力非常強,很容易受到身邊的環境影響。家長應該及時反省為什麼孩子會罵臟,到底是身邊的人還是影視劇的影響。如果選擇打罵來解決這種問題,或許孩子會一時之間不會說,但是在下一次激怒孩子或者父母不在身邊的情況下,他們也會再次使用這種方式來攻擊對方來引起對方注意。

一般孩子如果罵人無非分下面這種情況

1:身邊人說,他也跟著說,覺得很好玩,純屬的模仿。

2:宣洩自己的不滿,採取這種錯誤的措施來吸引對方注意。

解決:

如果是情況一,及時引導孩子,心平氣和詢問孩子是從哪裡學來這些辭彙,問他罵人是對還是不對的。然後再告知孩子,罵人是非常不好的行為,這些話語很難聽,我們不學。要學會尊重他人。同時家長也要反思周圍的環境和人為什麼會給孩子造成這種影響。如果有人惡意用髒話逗孩子玩,應該及時警告對方並讓孩子遠離對方。

如果是情況二,解決方法第一步和上面一樣,但是還要第二步,教導孩子學會如何發泄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不滿,如果發生了不高興的事情要及時告訴父母。要了解孩子為何不滿的原因,及時與其溝通。

最後無論是哪一種方式,當孩子接受了和遵循你的意見,請及時給與孩子表揚。


可能是穢語症。要注意。帶他去醫院檢查,這是神經方面的疾病。這是病,得治,不能說他,要吃藥。


我聽說到我三歲時看到一輛車在院子門口擋道了,看大人們說自己就吧嗒吧嗒上去踢了車輪一腳,然後氣呼呼的說了句:哪家的屌車子!然後在場所有大人都愣了,哈哈,有記憶開始自己就沒有說過髒話也不記得這事兒,對人生也沒啥影響。

只是想說三歲這個想說話的階段很正常,孩子只是聽到了模仿,並不知道具體的意思,所以淡化很重要,不要去試圖說道理,更不要責罵,作為父母要先檢討自己和一起生活的人有沒有口頭禪,有的話也要改正哦。如果沒有,孩子可能就在路邊聽到或者別的孩子說的,別上升高度就可以。


要採取主動 父母要採取主動教導孩子,否則孩子是不會自然聽話的。因此,父母需要適當地樹立權威。雖然,近幾十年來,有一些所謂的專家使「權威」聽起來太嚴厲了。其中一個甚至聲稱,父母的權威既不人性,也不合理。可是,如果你沒有樹立權威,放縱孩子,這可能會讓他覺得無所適從、變得任性。從小寵壞孩子,他長大後也不會有責任感。——聖經原則:箴言29:15

要管教 管教就是一種訓練,可以幫助孩子學會服從和自律,常見的方式是立下規定,並在孩子違反規定時給予懲罰。當然,管教絕不該不合理或被濫用,而且必須清楚、適度、並前後一致,否則,孩子就不會想改正錯誤。——聖經原則:箴言23:13

要明確 有些父母很客氣,只是請求?孩子聽話。譬如他們可能會説:「麻煩你去整理房間,可以嗎?」他們可能覺得這樣説比較有禮貌。但是,父母過度遷就孩子,就會讓孩子覺得他們可以先想想對自己有沒有好處,再決定要不要聽話。父母應該行使權威,清楚吩咐孩子該做甚麼。——聖經原則:哥林多前書14:9

要説到做到 如果你告訴孩子不可以做一件事,就應該堅持到底,而且你的配偶也應該站在同一陣線。假如你已經告訴孩子不聽話就會受罰,就一定要處罰他。千萬不要跟孩子討價還價或無止境地講道理。如果你堅守原則,是就該説「是」,不是就該説「不是」,這樣麻煩就會少很多。(雅各書5:12)

要以愛為出發點 家庭教育不應該由少數服從多數,也不應該由一個人説了算。家庭是上帝設立的安排,讓孩子可以在愛裏成長,得到引導,成為有責任感的成年人。管教是這個成長過程的一部分,父母管教孩子,可以幫助他學會聽話,也可以讓他感到父母的愛而有安全感。


這得問孩子的父母了


多半是欠揍了


小時候,大概四五歲,我已經忘記和誰學的髒話了,有次和我媽在一塊,我說了髒話,然後我媽把我綁在凳子上,等我爸回來!我爸回來對著我就是一個大耳刮子,然後……到大都沒有說過髒話


可以更進一步教他怎麼用英語或者其它各種語言罵人。貌似知乎上有那麼個問題……什麼事情只要做了就一定要做精。


帶我女兒,去遊樂場玩,邊上一個小男孩不停地推其他孩子,還在嘴不停地cnm,邊上的爺爺一點也不管。我把我女兒就抱遠了。一會兒就見這熊孩子又跑過來要推我女兒,我直接指著這孩子罵,他爺爺趕緊過來把他孫子抱走。家裡的不管教,來來,老夫替你罵!


當一個小孩子老是學貓叫的時候,一定是他身邊經常貓狗大戰


我小時候也說髒話,還和同桌比著說,有一天,我好朋友突然轉過頭來,和我說xxx你能不能不要說髒話了。我就在不說了


有一天我和我嫂子去接我侄子下課,我侄子在教室表現的唯唯諾諾,出了校門把書包甩給我嫂子 一路『我靠』『卧槽』亂飈,我嫂子還不當回事。正直放學路上好多學生,同一個學校的兩個女孩走在前面,兩個小姑娘都一手拿著泡沫飯盒一手拿著串兒(泡沫飯盒裡放了好多串兒),邊吃邊大笑交談。

然後兩個姑娘吃完直接隨手把泡沫飯盒一扔,再看和我一路一直飆粗的我侄子……

回來和我哥說,初中一定要把他送到更好的學校。

小孩的文明教育還是挺重要的


其實跟環境和家長的言傳身教很有關係。你自己看看平時有沒有說髒話,或者孩子爸爸家裡的老師,學校的老師同學等等,這些影響蠻大的,小孩子都是跟大人學的。

有一個辦法從我老公那裡學的,他說他小時候說髒話他媽媽就讓他喝肥皂水,因為髒話不幹凈要把嘴巴洗乾淨,算是一種懲罰吧。但是,不是真的喝肥皂水,就是他媽媽帶他到洗手間拿肥皂弄一點水給他舌頭上舔一下,所以不會對健康有影響的,也起到了警示的作用~


在目標教育看到的一片文章,講的正是這個時期的孩子,總結了一下,大致是孩子都會有這樣一個學「新鮮話」的時期,解決方案是,好好和孩子說話,或者置之不理,家長反映越激烈,孩子的這種行為出現的越多。

以下是原文

「臭媽媽,我不喜歡你了!」「我要打死你!」當孩子突然有一天開始說這些狠話,甚至罵人,以致有比罵人更不堪入耳的詞句出現時,你可知道,他為何如此?我們又該如何面對?

某日,幾個小男孩在一起鬥狠。小男孩甲說:「我要打死你!」小男孩乙:「我要拿刀把你剁碎。」小男孩丙:「我要把你從窗戶扔出去,把你摔成肉餅。」「我要把你切成兩半。」「我要把你頭砍下來當球踢。」 ……

各種狠話源源不絕從孩子們嘴裡飄出來,讓人心驚肉跳。

小夥伴之間如此鬥狠是常有的事。孩子們湊到一起,但凡有人無意間提到一句,立刻就會引發其他孩子的連鎖反應。

當然,把矛頭指向爸爸媽媽或者其他家庭成員就更多見了:「打死媽媽!」「殺死爸爸!」「摔死奶奶!」「臭媽媽!」 「壞奶奶!」類似的話,只要家有孩子,我們基本都有機會聽到。越是孩子親近的人,他越是樂於用這些語言去攻擊對方,以觀察對方的反應。並且,越是那些惡毒的、難聽的語言,他們似乎越感興趣。這就是所謂的 「詛咒敏感期」。

詛咒敏感期何時出現?

「詛咒敏感期」一般出現在孩子3 歲左右,與孩子 「語言敏感期」緊密相關,可以算是「語言敏感期」的一種特殊表現。進入「語言敏感期」後,孩子吸收並運用語言的熱情高漲,當孩子發現語言本身是有力量的,尤其是有些話能夠像利劍一樣刺傷別人,孩子就會使用強而有力的語言來試探、發展自己的力量,並觀察別人的反應,對髒話、狠話更是情有獨鍾。原因就在 於這些語言能引發聽者更強烈的反應,看起來更有威力,效果更加明顯。

最初,孩子說髒話狠話僅僅出於好奇,所以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孩子說狠話髒話的時候,往往是笑眯眯的,完全把它當成一個遊戲在玩兒 ,沒有任何的惡意。只有當我們處理這個問題的方式欠妥當時,孩子才意識到,原來這些語言具有殺傷力。在他意識到這點之後,他才會有意把它當武器使用。

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當孩子們的髒話狠話陸續登場,我們往往不知如何招架。大多數爸爸媽媽都會給孩子講道理,告訴他這些話如何不好,不能說。當勸說無效時,我們可能就會通過呵斥甚至體罰來阻止孩子,但是這樣處理,效果往往不好。孩子天生都是小小外交家,他們很清楚我們的界限。因此,倘若呵斥與體罰是象徵性的,他會覺得爸爸媽媽的這種反應很有趣,於是,與爸爸媽媽通過這種方式互動成了一個他期待的遊戲,結果他反而會更多地通過這種方式來吸引我們的關注,導致他的這種行為被強化。

倘若我們是認真的,他也感知到我們的底線不可以觸碰,但是他並不清楚自己究竟錯在哪裡,他會很困惑。或者雖然他暫時放棄了說某些詞,但他的好奇心並沒有獲得滿足,他就會在其他人面前,或者在其他場合繼續試探,獲得他期待的反應。

因此,這樣的方式並不能從根本上消除孩子的這種行為。這樣的方式要麼讓孩子覺得這是一個刺激爸爸媽媽的有力武器,要麼讓他有 「我不好」的感覺,但又不清楚如何才是 「好」,對改善他的行為無法產生實質性的幫助。

若家裡個別成人也有說髒話狠話的習氣,孩子的這種行為就更難以消除了。即便家裡有人管制他,他在家迫於壓力不敢說,到了外面這種壓力消除了,他就會補償性地滿足這種嘗試的慾望。

家長沒必要過度緊張

如果我們明白,說髒話狠話僅僅是孩子一個階段性的行為,就無須為此大驚小怪,平和淡定地面對就好了。如果我們不把它當回事兒,冷靜地面對孩子的這個行為,他的這種行為反而會消除得更快。

有個小女孩看到我,跟我玩一會兒後來了一句:「我要殺死你。」當然,從孩子那澄澈的眼神可以看出,她說這話並沒有惡意。

「是嗎?我要是被殺死了,你就再也見不到我了。」

「那你去哪兒了?」

「我就變沒了。」

「那我要把你砍斷。」

「我要被砍斷了,就需要用膠水把自己黏好。要黏不好就麻煩了,我就死掉了。」

「那我把你頭砍下來。」

「那我的頭一定很傷心,因為它不能跟我的身體在一起了。」

……

從始至終,我只是很平淡地面對孩子的這個行為,並沒有給她講道理,告訴她這話有多狠,有多不受人歡迎,只是很自然地呈現後果給她。聊了幾句,她很快被別的事情吸引了注意力,也就把要殺我砍我的念頭給忘了。

過了幾天,孩子再也不曾提起過這個話題。當然,這個孩子並沒有因此就變得更暴力。某一天,再見我的時候,她沒再說殺我砍我,而是撲進我懷裡,摟著我說:「林老師,我好想你呀!」當然,我會給她一個熱烈的擁抱,親親她的小臉蛋,並且告訴她,我也很想她。

正如上面的案例呈現的那樣,「詛咒敏感期」是階段性的,不會永遠延續。因此,在試探過語言的威力之後,孩子自然會明白,那些友好的、充滿愛意的語言更令人感動,更能帶給人溫暖的感覺,引發對方熱烈的反應,她自然就會嘗試其他的方式來與人互動了。

當然,淡定地面對處在 「詛咒敏感期」的孩子,並不等於可以帶著賞識的表情看待他的這個行為,或者以欣賞的語調與他談論這些話題。這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不可混淆,否則就會適得其反了。

在孩子的理解能力足夠好之後,他在清楚界限的前提下依然說髒話狠話,那就說明他在挑戰規則。此時,我們還是要告訴他這些話有多不受人歡迎,以及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並告訴他哪些行為更受人歡迎,同時讓他感受到這個行為帶來的自然後果。比如,我們可以明確地告訴他:「聽到這樣的話,我感覺很不舒服。我不想聽這樣的話。如果你再說,我只好躲到別的地方了。」這就是讓他感受到被冷落的後果當然,不同的情形需要採取不同的方式去處理。總的原則是,不要讓孩子因為這個不被接受的行為受到更多的關注,或者達到他期待的其他目的。當他有更值得賞識的行為時,給予他鼓勵與關注,以此強化他那些更值得賞識的行為。並且,給孩子講這些道理時,點到就好,無須一再強調,也不要反應過於激烈。否則,這些方式都相當於給予了他更多的關注,一樣會對孩子的行為起到強化作用。

如果你的孩子也出現了詛咒敏感期,千萬不要反應過於強烈,因為,你的反應越強烈,越容易激發孩子不斷地使用詛咒性的用語。一般來說,如果不是特別在意孩子的詛咒,兩三個月後,孩子會自動恢復正常,不再特別喜歡使用詛咒性的用語。

對於一個三歲不到的孩子來說,雖然孩子喜歡用可怕的語彙來詛咒他人,但是,其實她只是在用語言心中的不滿而已。而且,孩子在發泄自己的不滿情緒時,是很難去考慮他人的情緒和感受的,所以,我堅持對她說:「媽媽知道你不高興了,不管怎樣,媽媽還是一樣愛你!」給孩子充分的愛,從而漸漸淡化孩子的詛咒意識。


推薦閱讀:

為什麼小孩走路總要蹦蹦跳跳的,大人就不那麼走?
女兒長期被欺負,爸爸氣不過,打了欺負者一巴掌,是不是要坐牢?
迪瑪希為什麼這麼喜歡小孩子?
從小喝牛奶、母乳、米湯麵糊長大的孩子,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為什麼我覺得小孩跟貓很像?

TAG:教育 | 兒童教育 | 孩子 | 罵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