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澤鑒的書怎麼讀?

見問題,怎樣讀才能讀得透徹


一、總體閱讀思路

王老師著述的精華是方法,即往返流轉於規範與事實之間的法教義學,相應地有兩大重點:法條與案例。法條的重要性不少朋友已經提及,備一份台灣民法典在手頭比對參閱是必要的,北大版的最後也都附有相應的法條。比較容易忽視的是案例,王老師著述中的案型,需要詳加揣摩,民法的學習真正見功夫的,其實是運用概念和原理區分、比對、設計、解決不同案型的能力。

初學者讀王老師的書,一會覺得文風不習慣,二會感覺讀得慢。觀察台灣學者的作品,個人覺得王老師的文風是典雅和精準結合得最好的,文風的適應需要時間,但適應了就是進步。讀得慢,也意味著讀得細,有的案型如果自己願意略加變形再作深入,會更慢,但長進也會更大,所以剛開始慢一點其實不要緊,貴在堅持。

二、結合相應課程閱讀的體系書:《民法概要》《民法總則》《民法物權》《債法原理》《侵權行為》

體系是民法教義學的精髓,最具魅力但也最具挑戰性,這也構成評判教科書水準的一個很重要的標準。王老師的書除了案型豐富,另一大貢獻應該就是體系精準。在跟著相應的主幹課程閱讀這幾本體系書時,不妨先按照其目錄畫定一個大體的框架,並將其內容要點與關鍵案型歸位填充,形成讀書筆記。同時,可以將課程學習以及閱讀大陸地區相應教科書的筆記也歸位填充進這個框架中。如此一來,也方便在具體的問題點上對兩岸規則與學說作細緻的比較。

三、介於教科書與專題之間的專著:《不當得利》《人格權法》《損害賠償》

這三本書的專題色彩較為濃重,適合學習完民法主幹課之後作為進一步研究的參考書。高年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同時可以學習王老師在這類專題性作品中,是如何鋪設和安排比較法、判例等素材的。這三本書是王老師這幾年特意更新或者全新撰寫的,這種持續精進的態度和執行力實在令人欽佩。

四、請求權基礎方法操作手冊:《民法思維》

請求權基礎方法的價值就不贅言了,學習完民法主幹課搭建了總論、物權、債法的基本體系,可以進入《民法思維》,沿著王老師的案例,全面了解和跟蹤請求權基礎方法的運用。方法的核心在於運用,最為有效的檢驗和訓練方式,是將王老師的案例置於大陸地區民法的背景下,嘗試運用大陸地區的現行法規則,以請求權基礎方法解決之。勇敢地嘗試一次,民法的新世界可能就此打開。

五、專題論文集:《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

2014年我與高杉峻先生一道協助王老師重編了天龍八部,形成現在新的重排合訂本,體系性的編排一方面便於查閱,另一方面也方便觀察在個別問題上王老師觀點的演化過程。但落實到具體的篇目,觀察王老師如何藉助已有的體系去應對某個非常具體的主題,如何將概念和原理運用到實例的解決和論證中,收穫也會非常大(比如如何通過小標題來作分類討論或區分概念層級)。若習得真功夫,自己日後在工作中撰寫出來的各類法律文書,其品質將大為可觀。哪怕是已經進入職場從事實務工作的朋友,不妨翻閱一些跟業務有關的篇章讀一讀,往往也會有新的收穫。


王澤鑒的書要按照《民法總則》《債法原理》(2013年3月第二版)《不當得利》《侵權行為》

《民法物權》(2010年11月二版)的順序讀,讀之前至少要通讀一本大陸的民法教科書,熟悉一些基本概念,讀的時候要準備台灣民法典的法條在手邊,最後讀《法律思維與民法實例》。

但是,真心推薦讀完大陸民法教科書就直接讀德國民法。

台灣民法是我們了解德國民法的「簡化版」,但是,跟真正的德國民法還是有差距。


王澤鑒的民法研究系列可以當做教材來讀,咱們的大陸法學教材絕大部分是按照我國現行法律條文的順序編寫,而王澤鑒有一套自身的民法體系,內容上理論結合案例,讀之易懂。下面摘錄幾位讀王澤鑒書的感受:葛雲松北京大學法學院

最初看到王澤鑒老師的著作,大概是十八年前。那時我在南京大學法 律系讀本科,因為一個機會獲得了學校的「特別待遇」,取得了進入當時「本科生與狗不得入內」(那時各校普遍如此)的系資料室借閱的特權。在一個顯然用來存放貴重書籍的帶門書櫃里,我發現了史尚寬、鄭玉波等 先生的書,還有王老師的《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

開始我對民法懵懂無知,實在看不出「天龍八部」有什麼好,很快忽略過去。在艱難地啃過史尚寬先生的部分著作後,有一天又看起王老師的文章,突然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彷彿一扇門被打開了。這些文章從 提出問題,到整理學說判例,到比較法資料的援引,到邏輯分析、政策衡 量,有如水銀瀉地,你能感到一種完美的「線條」,一種庖丁解牛般的輕 松瀟洒。他的文字樸實、簡潔,有一種不疾不徐、溫文爾雅的君子之風。就好像傳說中真正的武林高手,你看到的似乎都是平常的招式,可是一招一式揮灑自如,其運用之妙,讀起來真是一種享受。我在1991年複習考研 的很多日子裡,在教室里和政治課本、英語單詞鏖戰一番後,回到宿舍常 常已經過了午夜,可是我還必須要打著電筒看完一篇王老師的文章,然後 才能心滿意足地安心睡覺,覺得今天沒有白過。

十幾年過去了,當時那種久旱逢甘霖一般的暢快,還有感悟其中所蘊含的法律方法與法律精神時的「禪意」,令我至今懷念。

劉家安中國政法大學

隨著海峽兩岸初開法學交流,王澤鑒先生的台灣原版著作開始流入大陸,記得當年每獲先生 一本著作,必如饑似渴地閱讀,多年研習民法的許多困惑也隨之一一解開,彼時,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先生以實務研習方式出版的民法系列書,以及有關民法方法的《基礎理論》與《法律思維與民法實例:請求權基礎體 系》(此次修訂更名為:《民法思維:請求權基礎理論體系》);自上世 紀最後幾年始,先生的民法著作終於開始被大陸出版社引進,包括被稱為「天龍八部」的八本《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在內的若干系列著作均得以在大陸出版,我輩法學後進終於可以方便地獲取並閱讀先生的著作。

如今,在自己的課堂上,我總是向學生推薦先生的著作,並時常表達對他們的羨慕之情與督促之意:看,你們多麼幸運,就連王澤鑒老師的著 作都能唾手可得,你們還有什麼理由學不好民法?

田士永中國政法大學

我是在1997年初次見到該書的前一版本,當時一位同學從台灣到北京 學習法律順便帶來,書名是《民法實例研習:基礎理論》。書中有一段話印象深刻,至今仍然記得:如果將學習法律譬如「練功」,則法律基本概念,猶如練功之基本動作,必須按部就班,穩紮穩打,確實掌握。一個練功者未有踏實之基本動作,臨陣之際,破綻百出,暴露死角,必遭敗績。

當時我讀博士生第一學期,常自覺學習民法已有一定積累。自從讀到 這段話,我就常反思自己:不紮實的地方,該重蹲馬步了。1999年10月赴德學習,12月份收到該書當年10月份最新版本,書名已改為《法律思維與 民法實務:請求權基礎體系》。此後一年多,它成了我在德文專業書之外 經常閱讀的一本專業書。

徐滌宇湖南大學法學院

最初接觸王澤鑒先生的思想,是通過從圖書館特藏室借來的那本「內部參考、批判使用」的《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二冊)之影印本。因 迷醉於其精細的法理和獨樹一幟的研究方法,終冒天下之大不韙,以「主動申請罰款」的方式變其公用為私有。後雖購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全部八冊,書架上的舊書也幾經整理淘汰,所剩不多,那本紙張業已發黃的「王澤鑒著」卻依然領銜我的經典收藏系列。「王澤鑒著」之於我,已由署名權意義上的符號內化為一種情結。

法大版的「王澤鑒著」系列甫一問世,法學著作中竟現罕見的「洛陽紙貴」之景。依該出版社某資深編輯所言:「除法學教材外,銷售量能達萬冊以上者,惟王澤鑒系列耳!」此景釋放的信息是,「王澤鑒著」在署名 權的意義上更添「馳名商標」之功效,購書前的預審和躊躇似已多餘。君 不見,此後出版的王澤鑒著民法體系書之系列,購買者信賴的無非是「王澤鑒著」四個字!而從引用率看,「王澤鑒著」確未辜負讀者對其學術價 值的期待。

易軍中國政法大學

最早獲知王澤鑒先生及其著作是在大學本科的課堂上。有一次徐國棟 教授說,王澤鑒先生的《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我可是象喝「葯」一樣讀過的。其意為倡導吾輩閱讀該系列著作。喝「葯」當然是玩笑話,在我看來,有兩層含義:一是該著作來自台灣地區,采繁體、豎版排列,與中國大陸的文字編輯習慣有異,這無疑增加了閱讀難度;二是中國大陸經歷了近三十年的民法廢弛,重拾民法者閱讀專業性極強的民法著作有一定困難。1998年新年甫過,我在書店看到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王澤鑒先生《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八冊後,立即傾囊相購。在閱讀先生的著作中發現,為了釐清有關出賣他人之物與無權處分問題,先生竟不惜以四篇的 篇幅為之。由此引發了我對該問題的極大好奇心。2000年碩士畢業時,即以「德國與我國台灣地區民法上的無權處分制度」作為自己的畢業論文選題。這是我結識王澤鑒先生著作的經歷。在讀博期間,我不止一次聽到王利明、張新寶等教授說過,他們冒著盜版,乃至「政治」的風險偷偷閱讀通過非正式渠道得到的王澤鑒先生著作的影印本。我想,中國大陸幾乎每一位民法研習者都有發生過與王澤鑒先生著作的「奇遇」。時至今日,對中國大陸的民法研習者而言,彷彿不購買、研讀先生的著作就沒有資格入民法學之門似的。

張雙根北京大學法學院

這兩三年,王澤鑒先生每年都會來京講學。所到之處,各校法科學子 不避遠近,以一睹先生風采為快。王先生的講座,誠為京城法學的一道亮 麗風景線。但我腦海中王先生的形象,總是定格於2004年初夏柏林自由大 學法學院圖書館的一個角落。

其時,我在柏林結束學業行將歸國。王先生短期旅德,客居柏林自由大學附近。先生以其慣有的地心吸引般的魅力,將留學柏林兩所大學(洪堡大學與自由大學,我在洪堡大學法學院)的兩岸法科學子,很快聚集在身邊。我也由此能多次當面聆聽王先生的教誨,這是留學當初未曾料及的。王先生剛剛自台灣司法院大法官任上退休,旅德雖有訪學之名,卻未 必真有什麼具體的研修任務,本可享雲鶴之閑適。但王先生除訪客外,基本在自由大學法學院圖書館度過,查閱資料,凡遇所需者,即就館複印。德國各大學圖書館之複印,要付費,且館內不配備專門的複印工,複印機置於一角,一切自己動手,隨取隨印。有自由大學的同學告訴我,時常看 見王先生在複印機前,一站就是半天。複印這個苦差事,我干過不少,相 信不少同仁也受過這般「訓練」。其機械、枯燥與乏味,半天下來,兩腿灌鉛,雙臂酸麻。王先生當時年近七十,似乎未曾視此為苦,且樂此不疲!

一位老人,佇立在圖書館角落的複印機前,一頁一頁地翻印,周圍的一切似乎靜止,伴隨的僅是機器不盡重複的「咔嚓-吱——」:這就是王澤鑒先生永遠定格於我腦海中的形象!

對了,小編還喜歡紅樓夢,歡迎有相同愛好的同學交流

http://weixin.qq.com/r/QjvRyafEwPq-reOq925Q (二維碼自動識別)


不僅僅是王澤鑒,幾乎所有台灣的學者寫的東西大陸人來讀本身就有障礙的。

主要原因就是半文半白的文字…

所以不要貪量貪速度,其實除了文字理解比較困難但是邏輯是很清晰有條理的。

把一個長句拆開,一個詞一個詞的讀。不難的。


文言文還行嗎


如果是原著的話,引用德國法比較多,而且基本都是繁體,讀起來會覺得晦澀難懂,但是王教授的書邏輯性很強,基本遵循了德國法的三段論,建議你在讀之前,多學一下法律邏輯學,這樣有助於你更好地理解。


先讀民總,再債總;債各和物權不分先後;民法思維那本可以穿插著讀。另外可以下載一些王澤鑒老師發表在月旦法學教室之類的刊物上的文章,比如人格權受侵害王澤鑒老師有系列文章共8篇,這些可以做補充練習。

一定要對照著最新的台灣民法典啊!2015年的啊!法務部網站有哇!每年修年年修,百度上的法典都太落後啦!

台灣老師的書包括法典的語言都不太白話,剛看肯定不適應,不過沒關係看多了就熟啦~其實他們自己也不喜歡這種復古晦澀的法律文書寫作格式~就當練習文言文吧~

王澤鑒老師的書有點艱難,比如民總的一個案例會穿插債之關係、物權、親屬繼承甚至有可能侵權行為不當得利,在沒有學過民法的時候常常搞不清楚這到底是個啥,然而不懂的例子太多,也就這麼簡單粗暴的歸納提煉出一些原理

想說王澤鑒老師的書大學部念法學院的同學都不一定愛看~所以要是看的不爽也沒關係,換一本就好啊( ??ε?? ) 比如陳自強老師,史上寬老師,蘇永欽老師~( ̄▽ ̄~)~


初涉,談一點微小的看法。

行文雖不至艱深,但對語言文字功底依然有一定要求,否則讀起來難免吃力。

法條援引頻繁,手頭最好有台灣地區民法條文。

民法本身有難度,故耐心對於任何教材書目都極為重要。

讀時遇到瓶頸,可參考其他書籍(如梁慧星先生的《民法總論》等等)相關內容,理解教易。

鑒於內容深度,閱前有一定民法學基礎為宜,加之兩岸法律差異,不建議作為初學者首要教材,以為補充甚好,學有餘力深入領會更佳。


有空了就翻出來看看


邊看邊畫思維導圖,本人正在踐行中


直說了啊,打基礎無益,寫論文有助。


你好,謝邀。說實話我沒有讀過王澤鑒老師的書。剛剛去圖書館檢索到了一本他的書《法律思維與民法實例》。大致粗略翻了一下,上網也找了點資料,給你提出點建議吧。雖然可能由於台灣法律和大陸法律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們在理解一些具體條文的規定的時候可能會存在一些困難,其學術價值不一定能夠為我所用。但是正是因為他在德國長期接受的大陸法系的法學教育,他的書邏輯演繹能力很強,書體系非常清晰,特別是其中的《法律思維與民法實例》能夠培養我們法學思維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我認為才是我們所需要的。我也打算近期研讀一下這本書。

來自法學院學生


歡迎各位學友加入「王澤鑒民法討論群」,群號:160651861


翻開一頁一字讀!


推薦閱讀:

求你們幫幫我,親叔叔用我名義貸款150萬,還不上,我該怎麼辦?
客體、標的、標的物三者的內涵與區別?
如何評價剛剛發布的民法典?民法總則專家建議稿(提交稿)?
【失物冒領】本案例構成盜竊還是詐騙?
締約過失責任與違約責任是不是不能同時主張?

TAG:民法 | 民法通則 | 德國民法 | 民法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