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劉姝威的樂視網分析報告?

如題

報告原文:樂視網分析報告

-------------------------------------------------------

補充點問題

其實從分析報告開頭的高管結構分析其實就已經看出來劉姝威的一個意圖

以及類比華為,就是質疑樂視的研發能力

樂視網這種互聯網企業沒有什麼專利技術,在硬體方面燒錢方向是否正確?

從前幾年樂視網的報表已經能夠明顯看出來資本化研發支出占當期凈利潤在猛烈增長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374.65% 87.17% 50.82%

有無粉飾報表的嫌疑?

這些研發是否落到實處了?

有沒有這幾年樂視網擁有專利的數據來看看?

還有就是文章第六部分,似乎沒有直接追著樂視砍,而只是想通過樂視去給所有人打了一劑鎮定劑。

連福布斯中文網採訪老賈,老賈自己都說了,長期來看,公司股價一定會回歸價值。

是否也自認泡沫?

可能扯遠了點,就是看完劉姝威的分析包告之後想到的幾點,諸君隨意答答吧


2017.7.5 我來看劉姥姥、狂煽知乎財經大神們的臉


2107-6月9日,我來看看那些知乎金融大神是怎麼被打臉的。說好了實習生水平呢?


我是學會計的,裡邊很多專業性的東西還是很到位的。至於這個話題下的評論,好多人說實習生水平的,呵呵呵呵 等著打臉吧。

上述是15年6月24日編輯的…

現在17年7月3日…

劉姝威當年的「藍田事件」,在業界掀起多大波瀾,她的實力確實在那裡擺著,2年吧,樂視這個樣子,返回頭再去看看她的文章吧。財務數據比例是簡單,難的是從中間分析出問題來,就這個被評論為實習生本科生水平…

最後,我是學會計的,我是做審計的。


現在再看這個問題,誰有貨,誰扯淡一目了然。


會計師事務所的人答一個。

劉姥姥分析基本中肯,大部分資料基於財報,沒什麼讓人眼前一亮的點。但未必都是廢話。

華普天健披露財報並不完善,劉姥姥指出的第二個表 主營業務收入結構當中,沒有披露成本和利潤比例。這讓人有點奇怪,收入和成本都是配比核算,按照謹慎性原則應該披露,而且披露的話工作量不大。為什麼營業成本不披露?相信事務所項目負責人當時睡的不大好。

另外提到電子版權攤銷的問題。樂視採用直線攤銷的會計政策,不符合正常邏輯。會計師事務所的人難道腦子燒了看不出來?另外母公司一年內應收賬款12個億,按3%計提壞賬,個人認為有點偏低。如果按5%計算,樂視需要多計提壞賬12億×0.02=2400萬。再考慮版權折舊影響,利潤就很難看了。

綜上,財報這玩意兒,看看就行了。


我覺得劉姥姥的中心思想是給股民提個醒,燒錢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對樂視如此,對創業板也是如此。至於分析啥的總感覺有些乾貨沒敢寫出來..


謝邀

我持有樂視網的股票,我其實是非常期待能夠借劉老師的眼光發現一些不同的、深刻的,甚至是BUG性的問題,即使是可能帶來嚴重損失。反正如果這家公司真的不靠譜,早一點割肉才是最優選擇。

1.1、關於樂視網團隊

「通過分析樂視網的董事會成員結構和高管人員結構,我們看到,樂視網的優勢是在傳媒領域,尤其是網路視頻。」

這個推導我認為是不準確的。

首先,按照劉老師列舉的高管名單,在3位董事+9位副總裁的高管團隊中,除了賈躍亭與財務負責人以外的10人中,只有1位的履歷是產品方向,2位內容方向,剩下的7位都是運營與市場方向。僅憑高管履歷,我想這應當是一個市場與運營導向的團隊。

其次,樂視高管們的履歷在人才濟濟的傳媒行業其實算不上豪華,其中少有能跟小米剛剛挖過來的陳彤PK的業界明星,並且6位傳媒業界中的3位均來自於已經在行業競爭中敗下陣的酷六網。通過與行業的橫向比較,我認為很難僅僅通過「董事會成員結構和高管人員結構」就推導出「樂視網的優勢是在傳媒領域,尤其是網路視頻」這樣的結論。

或者說,劉老師得出的這個結論本身可能並沒有問題,因為從各第三方對於視頻網站的排名當中,樂視綜合實力保守來說排進行業前四應該無爭議。但這個推導過程實在是過於草率——決定企業競爭力的要素中,高管的履歷既不是充分條件,也不是必要條件——整個團隊所體現出的綜合能力才是,但也僅僅是部分決定性要素。

那麼問題來了——一個行業平均水平的團隊,是如何將樂視從行業的邊緣角色運作至一線地位的?(此處不含股價)

1.2、關於與華為的對標

「華為公司的董事會是由信息與通信技術專家組成的,所以華為公司能夠成為信息與通信領域的國際強者。」

因為「董事會是由技術專家組成」,所以「能成為國際強者」?北大清華哈工大的同學們,你們聽好了,榮譽屬於你們!呵呵噠

事實上,劉姝威女士的論調,與互聯網分析師口中常見的「基因論」如出一轍——華為核心團隊是技術型的,而樂視核心團隊是市場型的。劉女士此處只說了一半,並沒有就樂視與華為的對比給出針對樂視的結論。但我們可以比較明顯地看出此處的隱含意思是「技術型的核心團隊取得巨大成就的幾率更大」。

雖然我個人認為「唯基因論」可能過於簡單粗暴,不過從IT行業的成功案例來看,這樣的結論是符合概率的。所以樂視網的核心團隊中缺乏技術大牛這一點是非常值得擔憂的,尤其是在樂視目前的主業視頻和正拓展的手機、汽車都對技術有強勁需求的前提下。

另外,樂視雲、樂視汽車在技術和人才方面看上去有大手筆投入,希望在董事會和副總中間出現更多的技術席位。

2、樂視的盈利能力

劉老師的陳述都是基於財報,沒有深度分析,沒有特別有引導性的結論,也沒有問題。

很多人提到應該給互聯網公司,尤其是樂視這樣的平台型公司更長的時間去跑馬圈地,建立護城河,而非過早將盈利放在第一位。樂視自身的操作也是這麼來的。眾多風險投資人也由此共識。創業板相對主板也更容忍風險。

按照樂視的打法和營收趨勢,營業額增長但不賺錢、盈利能力下降,這可能是持續存在的風險。這些風險是投資人必須要承擔的,但有人提醒總歸是好事。

3、關於樂視是否經營出了問題?

不賺錢、盈利能力下降是不是問題?在於你對一家公司未來盈利能力的預期,以及你給這個預期多長的期限(劉老師在文中也是這個觀點)。

但是——

如果樂視網繼續實施「通過銷售樂視TV,擴大用戶規模」的策略,那麼,這種「燒錢」模式能夠持續多久?樂視網的投資者們願意為樂視網「燒錢」繼續提供資金嗎?在國內外,被「燒錢」模式燒死的公司已經不少了。

通過銷售樂視TV擴大用戶規模的策略見效嗎?過去兩年是有效的,將來能否持續?——不知道

樂視網的投資者願意繼續為燒錢提供資金嗎?——不知道

燒錢究竟是燒出一片新天地還是燒死?——不知道

通過一組尚不可能得出肯定結論的設問,得到一個「我認為樂視經營出了問題」的結論,劉老師你確定你真的OK?

小米攻擊樂視違規至少是搬出法律依據,你這麼干我覺得是誹謗。

---寫到這裡突然覺得心好累啊,我為什麼要去點評一個毫無邏輯的報告!!!

4、關於樂視網的優勢

樂視的內容優勢是劉老師其實是沒有拒絕的,甚至還對樂視創作、運營優質內容有所期許。

事實上,在內容製作、內容發行、內容分銷方面樂視成績都還不錯,這已經比較顯而易見。從我個人看法,因為樂視在音樂、體育方面優勢突出,並且版權保有量及預占量均可觀,因此自主發揮、深度運營的空間巨大。如果真的能如賈布斯所言「打破內容邊界」,用內容將客廳及移動場景下的各種服務重新串聯構建,潛力會相當大(此處不展開,插入一個之前在樂視小米撕逼問題中的回答 樂視小米大戰,你支持誰? - 趙人傑的回答)

回到劉老師的報告,

劉老師提到樂視2013年花費了1.88億購買內容,然後上文已經列出「會員及發行業務」收入24.2億、「廣告業務」收入15.7億,兩項加總接近40億。收入減去成本,毛利有38億,這是明顯的吧?

然而萬萬沒想到的是,劉老師提了這樣一個問題——

「樂視網購買這些影視作品版權後,能夠從影視作品的使用中收回成本和創造利潤嗎?」

我竟無言以對!

5、可以為講故事投資嗎?

當然可以!這有什麼好說的!

近的有BAT小米京東,遠的有微軟谷歌蘋果,會講故事是核心競爭力之一我會亂說?

話說樂視確實是一個熱愛講故事的公司,但你一定無法得出講故事的公司就不值得投資這樣的結論。只講故事不做實事的公司才不值得投資吧?

「上市公司從銀行貸款要支付銀行利息,同樣上市公司在股市融資要支付投資者股息。上市公司不論是從銀行借款還是從股市融資,都不是免費的,都是有資金成本的。上市公司使用募集資金的每一分錢都要考慮投資收益,募集資金不是上市公司想怎麼使用就能夠怎麼使用的。」

樂視靠「故事」融來的資金,一定不是想怎麼使用就能夠怎麼使用的,如果沒有投向約定的地方,是犯法的!!!

即使融資沒有投向一個快速帶來短期回報的領域,也不代表沒有考慮長遠的投資收益?是不是一定要在劉老師所理解的「摩爾18個月周期」之內回報才算是「每一分錢都考慮投資收益」。

「當一個證券市場靠「故事」和「概念」的想像空間吹高股價,根本不提投資者的收益回報,大股東以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任意減持套現巨額資金,這個證券市場還能夠運轉下去嗎?」

沒錯,我們應當持續改進股市的管理以控制系統性的風險,但如果上市公司講的故事和減持的行為都合法合規,即使造成「證券市場不能運轉下去」的結果,也不應將主要罪責扣到合法操作的公司頭上。

6、關於劉老師的結論

  • 加強對於概念炒作的監管

  • 倡導以股息和償債能力為核心依據的投資價值觀,引導股市從短期炒作走向長期投資

  • 註冊制的實施將會令股票回歸真實價值,但在此之前需要降低槓桿率,讓價格做好回歸價值的準備

  • 為大股東套現設立更高的門檻,例如需同時做出投資者收益回報承諾

我覺得很有道理。我覺得它們應該單獨成為一篇文章,作為中國股市的投資者,我們希望它越來越規範。

但用合法經營的樂視來做這些問題的反面論據,並且得出一組肯定樂視有問題的結論,並不合適。就好比在北京推出購車搖號政策之前,你說一個沒搖號就拿到車牌的人有問題,這很荒謬。

最後

作為學者和研究人員,如果我發現上市公司的問題而不指出來,任其發展惡化,那麼,我違背了我的職業道德。

我覺得您其實更多的,是違背了一個「資深經濟學家」的邏輯水平,萌萌噠。

待編輯。


呵呵,好多人說我打臉,打什麼臉?有些回答是有時效性的。劉姝威的報告當時並沒有產生預想和期待(對,我是很期待劉的報告能對樂視造成巨大打擊的)中的打擊力。當時普遍的看法就是樂視躲過一劫。劉的報告比知乎里一些對樂視一針見血的分析都差遠了。

現在過了這麼久,賈躍亭跑了,樂視出問題了,就證明劉姝威牛逼?報告里扯的摩爾定律跟樂視有啥關係?

若干年後,如果樂視公司(上市公司的部分)又起來了呢?劉要不要打臉?

回答有時效性,現在再來讓我打臉就免了吧。

——————————————

原答案:

指望第二個藍田的,可以洗洗睡了。尤其扯海信電視和摩爾定律那段,更加不知所云。


曾經當過金融系學生的人都知道,這篇文章就是什麼都不懂對上市公司了解極其有限的情況下對著手頭僅有的資料——年報——寫的八股文,而且寫的水平不怎麼樣,生搬硬套,堆數字湊結論。

有人居然還能從這種爛文章里斷章取義提煉出中心思想也真是醉了,不造是水平太高還是剛好相反。


1樂視有問題

2 她沒找到點


1、第一感覺手下研究生寫的吧

2、另外有常識性錯誤,如摩爾定律的理解

3、隱有所指,並未說透

4、沒有財報解讀方面的乾貨

以上

ps,樂視和唐德影視前兩天的技術圖形一個模樣,黑天鵝真可怕。


本來以為是黑,看完了感覺是個粉


因為受到報告的啟發,我就熟悉的領域談一些看法

1、我想先列舉以下數據(數據來源樂視網年度報告)

(1)終端業務收入佔比超過4成,高毛利業務收入佔比減小,收入結構發生變化

(2)14年毛利率顯示,樂視已不像一個輕資產的互聯網企業(30%及以上),倒像是傳統家電製造銷售企業(2014年該行業企業毛利率在13%-18%)

(3)製造功能的子公司盈利狀況並不理想,且有持續惡化趨勢

(4)存貨資金占用問題初現,14年產成品存貨佔比達55%,這並不像是原材料、產品方面的戰略儲備,可能已經出現獃滯庫存問題

通過以上數據,結合現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各項稅費」與收入的配比情況,我還是傾向於樂視的收入數據是基本真實的,但同時可以看見,樂視目前硬體終端銷售業務佔比過高,且增收規模與其他高毛利業務並不匹配(即終端業務沒有與其他業務之間產生預期的協同效應),由於兩類業務毛利率差別巨大,結果必然是衝擊了樂視整體的盈利指標,如果這種收入結構持續或往更極端發展,終端業務勢必對樂視原有的盈利體系、運營效率產生不利的影響。目前,樂視自有生產製造端,自擔存貨風險,以參與度如此高的模式進入傳統家電製造行業,如果不握好方向盤,對未來的競爭策略沒有清晰的認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高收入、低毛利的終端銷售拖垮。

2、承接「1」中有關的結論,再來談談樂視的商業模式。

根據劉的報告,樂視2014年關於毛利結果的解釋說白了就是一點,電視機保有量(用戶規模)還沒達到計劃目標。由此再去討論賣了的電視有沒有擴大用戶規模,我認為意義不大,因為雖然目前一款電視的生命周期逐漸變短,但在消費者角度,電視還是一種耐用品,正常使用壽命基本是3-5年,因而至少在這段時間內,購置了樂視電視的客戶就是被擴大的用戶數量。樂視的商業模式要有效,我認為一定有一個轉換點,當終端保有量達到目標後,終端不再銷售,製造廠只保留基本的硬體升級和維修功能,然後在樂視終端的基質上每年賺取和擴大增值業務收入。然而在這個轉換點出現之前,我認為應當先出現終端銷售規模減少,終端收入佔比下降,而其他業務收入依舊持續增長的情況,否則現有的收入規模擴大就不是良性的,是被終端銷售綁架的被動式規模增長。然而,目前,我還沒有發現這個轉換點出現的跡象。


劉教授醉翁之意不在酒,走著瞧吧


1. 這都行?!這叫分析報告?還藏寶式地當殺手鐧?

2. 沒看過藍田的文章,也沒興趣找來看了

3.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主任?嗯,想起10年前待過的公司里某二百五總監,最新的頭銜是XX大學教授。

以上。


1.樂視為什麼和華為進行比較?

2.樂視為什麼和海信進行比較?

3.樂視為什麼和韓娛引進節目比較?

我想解釋清楚這三點應該就知道報告意思了。


說本科生水平的,我覺得正常。當年她挖藍田那篇文章,用到的知識點不超出本科生財務管理課程範圍,一樣搞倒一個公司。個人覺得她明顯有些話藏著掖著沒往明裡說,畢竟賈布斯身後的背景比藍田強太多。各種狙擊做空樂視的傳聞,樂視難說是沒有縫的雞蛋。劉老只是不想當那隻蒼蠅拍而已。


一年後,樂視股價35。


建議大家多關注最後一部分,最重要的還是為註冊制鋪路,間接融資向直接融資轉換。


期待半天,以為會有什麼猛料,一舉把賈布斯拉出閉環生態圈。。。結果劉老師就弄出這麼個類似本科生課後作業的報告。。。

說來說去,就是黑了下成本價銷售圈用戶和高昂內容成本。毫無新意。

但是我個人很反感這種設立的為廣大散戶『伸張正義』的這種基調,尤其是「如果樂視網繼續實施「通過銷售樂視TV,擴大用戶規模」的策略,那麼,這種「燒錢」模式能夠持續多久?樂視網的投資者們願意為樂視網「燒錢」繼續提供資金嗎?在國內外,被「燒錢」模式燒死的公司已經不少了。」 這段。

燒錢在全世界互聯網行業都不少見。遠有amazon,近有京東,滴滴。 各大視頻網站都在燒錢。只要是符合國家法律,遵守了上市公司的披露程序。燒不燒錢是股東自己的選擇,願不願意讓管理層燒錢沒有人強迫你。 如果說小股東沒有投票影響力,那你完全可以不投資這個公司,遠離它就好了。二級市場也好,廣義的金融市場也罷。目的應該是更高效的分配資源。 高風險公司自有相對應的要求高回報的投資人去匹配。市場供需也能自動調節。 劉老師的這種思維方式,雖然出發點是保護散戶利益,但是客觀上卻可能恰恰反映了不尊重市場。跟『剛性兌付』 『國家托底牛市』一樣,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劉老師不如好好寫本教散戶投資者如何看財報的入門指南來的實在。


推薦閱讀:

不喜歡自己從事的行業,想要改行應該怎麼辦?
28歲女孩想轉行做數據挖掘靠譜嗎?
有不錯的工作你還會讀研嗎?
是進入遊戲行業還是其他互聯網行業?
日本的軟體業和互聯網行業為何相對落後?

TAG:互聯網 | 會計報表 | 樂視網信息技術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 分析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