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碩士畢業答辯時,學霸橫掃戰場,學渣被批成翔,可最後學霸還沒學渣工作找的好這種現象?


這個問題和「讀書無用論」是兩回事。

國內一些相對冷門專業的研究生,聽老闆的話、科研做的好的學生在找工作方面不如自學、自己找實習的學生是非常普遍的現象,雖然後面這個群體經常在組會上、答辯會上被批粗翔。

當然學術做得好,能評上傑青之類的當然前途不可限量,但是比例實在是太低了。


騷年,不要被眼前的表面現象所迷惑。作為已經工作10年的學渣告訴你,你現在所看到的學霸找不到好工作,只不過是他生命中的一個小波折而已。把眼光放長遠一些,五年或者十年以後,你就會發現,學霸依然是那個學霸,他曾經在學校里碾軋學渣,在生活中他同樣有能力碾壓學渣。

評論區有同學表示不服,我只恨我不是學霸,沒能力翻牆出去找一份純英文的,關於美國成功人士學歷調查報告說服你。你看,這就是學渣悲催的地方,連打臉的能力都是那麼的貧弱。

你打開百度,把你能想到的成功人士的履歷順著搜一遍,有多少個是學霸,多少個是學渣?

沒錯,現實當中確實有學渣混的比學霸好的,但那一定是學渣具有學霸不具備的資源或者能力,只不過是在學校的時候沒展示出來。但這樣的天賦異稟的學渣,你見過多少?你是不是其中一個?

沒好的家庭背景,沒拔群的的天賦,還不願意正視自己與學霸的差距,堅信「智商高的人一般情商都低」這種學渣意淫出來的迷之結論的同學,哪天你如果被雙商奇高的學霸碾壓,記得回來贊我。

最後,那位說沒有學霸能夠碾壓馬雲的同學,信不信我順著Wi-Fi信號過來掐死你?你見過哪個學渣可以操著一口流利的英語,在美國矽谷的峰會上做演講的?


為什麼突然多了那麼多三零用戶點贊?

總有刁民想害朕? o( ̄ヘ ̄o#)

……………以下原答:………………………

一百個學霸和一百個學渣作對比。

九十九個學霸走向人生巔峰,一個學霸沒找到工作。

看吧,學霸連工作都找不到,讀書有球用。

九十九個學渣沒找到工作,一個學渣走向人生巔峰。

看吧,學渣都走向人生巔峰了,那個學霸連工作都找不到。讀書有球用。

綜上所述,學霸找不到工作,學渣走向人生巔峰。

讀書有球用。

得到這個結論,李二狗心滿意足的回富士康車間了。


我碩士畢業答辯的時候答辯主席跟我導師有項目上的利益衝突,那個人人品也很差,找各種理由不讓我通過。後來扣了我一個月,我導師看著不行,放棄了幾個分項我才順利畢業。但優秀論文肯定沒戲了,評語寫的也很差。

後來碰巧的是教育部論文抽檢抽到我了,最後的我的專家評議結果是優秀。

之前只聽說論文抽檢評議不合格的答辯主席被處分,這次見識到了另一種處分原因。那孫子之前還用抽檢不合格就收回畢業證脅迫我,我聽說他被處分3年不許招生的時候第一時間打過去電話表示恭喜。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題目問的是如何看待,所以我分三部分講一下自己對這種觀察的個人看法:

1. 在討論一個群體前,先注意有沒有觀察上的偏差,思考觀察到的個別現象能否代表整體

一個學習成績處於中下的學生,畢業沒有找到好工作,大家可能不覺得特別意外,而年級知名「學霸」前途遇到挫折,炸裂。

比如說,北大學生回到家鄉當屠夫去賣豬肉,能成為熱點新聞,多少年了還有媒體追蹤報道,

事件的首次報道,是在2000年,很慚愧,當時我還拿這個例子當過高中作文素材,一副高高在上的嘴臉批判他人「高分低能」 (那時候就有一個清華人的思維模式了)

這是2013年的新聞,依然有人記得他,從標題來看,仍然是對他的職業去向持否定態度,還順便嘲諷了一把文科生:

直到2016年,正面的聲音才多了起來。

不說輿論的導向變化問題,單單是16年還被人記得這事,就已經足夠能說明我的觀點了。

也許正因為他是個「學霸」,做了一份在社會看來不這麼光鮮的工作,才會被人反覆議論,多少年都記得,

換作一個普通三本學校畢業生,同樣是沒有達到社會對大學生就業的預期,還會有這麼多的關注嗎?

反過來說也成立。馬雲畢業於杭州師範大學,並沒帶著光環的名校。馬雲成功了,能說明非名校畢業生一定比名校混得好嗎?世界上又還有幾個馬雲呢。

簡言之,提問者所觀察到的現象,也許並不意味著學渣比學霸找的工作好,而是學霸找不到"好」工作大家都關注的到,「學渣逆襲」的故事也更能吸引眼球。

2. 在論文答辯上被批評,不一定代表職業能力差,也不一定說明此人就是「學渣」

正如 @白如冰 提到的,有可能不同人點的技能不同,時間是稀缺資源,在就業求職上投資的時間多了,在搞研究寫論文上花的時間就會少,遭受更多批評也是難免。

再補充一點個人體會:論文被「批成翔」不代表學術能力不行,

寫一篇四平八穩,沒什麼黑點的論文並不難,

可以在熱門領域稍微加一點新的東西,包裝一下。比如最近環保是學術界的熱門,有學者研究了pm2.5對呼吸系統的影響,我研究一下pm25的影響;最近P2P的監管問題很熱門,有學者研究了美國的監管機制,我研究一下法國的...把別人的冷飯加點新佐料回鍋一下,挑不出大毛病,相對受到批評的可能性也就小。

這就好比,在知乎一個熱門話題下,寫一篇附和最高排名答案的回答,補充一點自己的故事,加幾個事例,順便拔高一下主體思想加點雞粉調味,雖然得到的贊同不一定多,但被大量點反對+沒有幫助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而真正用一些創新的方法,自己構建新的分析模型,為作一篇論文自己再次「發明輪子」,論點站在少數派管觀點一邊,或是提出未被學界廣泛討論的新穎觀點,則遭受批評的可能性會更大。可能是新造的輪子不入老司機的法眼,可能是本來昏昏欲睡的老師聽到了新東西一下子清醒過來,可能答辯老師本人就不認可這個觀點,總之,這名學生被批判了,但這就能說明他的研究素養和學習能力肯定不行嗎?

3. 題主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研究題目啊

所謂「高分低能」,其實已經有很多學者結合具體數據研究過了,

比如清華經管學院的鐘笑寒老師和吳斌珍老師,各自都研究過清華大學對學生就業前景的影響。研究的一部分,就是基於多年統計數據分析同等高考成績的學生,上不上清華大學,收入水平會有怎樣的差異。

套用第二點的思路,別人研究學校差異與收入的關係,關注勞動經濟學的朋友們,也可以研究一下同一個學校中分數差異與收入的關係嘛。


小答一下舉例子我宿舍的:

我宿舍入學6人(全國各地,無本地),211工程學校,目前1人定居美國(碩士美國),一人博士(正在交流學習),兩人工作後讀研(一是我全日制-保送2+3,一個在職)

現在說說我們6個人,初入大一還認真學習,大二至大三突然放棄學習,保證低分划過,只有定居美國的貨每次靠加分拿個獎學金,慘不忍睹。但是我們很團結,團結的如果你不準備小紙條我就掛,如果我不準備小紙條你就掛的程度,想想這些學渣過的那幾年。

大四,隨大流,出國的出國,考研的考研,工作的工作。

but,再反觀現在,當初不可能當學霸的現在已經讀博士(dota大神),出國讀研的也是留在米國工作,讀研的也去了科研院所。我的感覺,不能說學渣找到好工作就令人嫉妒,而是學渣找到自己的方向,個人價值的體現而已。你說學霸願意去科研院所是個人價值的體現,學渣去企業也是個人價值的體現,最後發現科研院所3000,企業13000,但是個得其所。


可以說這是比較普遍的現象,這是由於工作和學術兩個不同方向評價體系的不同

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和本科學習有很大差別,本科只要平常好好學保持一個好的成績是沒問題的,比較類似高中。研究生階段的學術能力和本科差別很大,評判的標準就是論文。

發論文是非常耗時間的,閱讀大量的文獻,不斷修改,基本上去實習是不可能的,最後以就業為導向,論文和實習相比更不重要,找工作看的是工作能力和實習經歷,如果三年一直好好寫論文不去找實習最後碩士畢業去找工作是很困難的,學術界和企業界是存在巨大差異的。

我十分尊敬有志於學術的人,如果確定了要走學術道路,就應該好好讀文獻,踏踏實實做學術。如果確定了要工作而非學術,就應該早做準備,實習也好,考證也好,多做準備。如果以後要工作卻被老師牽著鼻子走,閉門造車搞學術,等到畢業找工作的時候發現要準備的東西都沒準備,自己以前做的東西都沒什麼用,那就麻煩了。

所以我覺得題主說的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學術做的好不去讀博士而毫無準備的去工作肯定是被虐的,工作能力強學術能力差而去的博士肯定是找虐的。提前選擇好適合自己人生的道路,並走對自己的路。


正常人的理解:學霸熱愛科研,積極探索,學渣每天弔兒郎當混日子,這樣題主問的問題就像為什麼大學本科畢業混的不如小學畢業。

其次,就是其他答主提到過的,學霸熱愛科研,把時間花在了科學事業上,而學渣追求實際,對於科研僅限於畢業就行,把時間花在實習上面,這樣工作經驗更豐富,找工作更好。而找工作很多都不看paper的,學霸就處於劣勢了。

還有一種特例就是研究生階段,很多情況下,科研情況取決於老闆,有個老師跟我說過:沒有培養不了的學生。老闆靠譜,或者老闆的項目都是短期有成果的那種,只要學生按時完成老闆要求的工作,那麼paper根本不是問題。我認識一個根本談不上熱愛科研,甚至不熱愛學習的女生研一就有好幾篇影響因子高的paper了,因此也獲得了國獎;而跟一個不靠譜的老闆,或者老闆做的都是短期沒有成果的,大概就要淪為學渣了。我身邊也有這樣的人,但要說找工作,或者能力方面,後者比前者強很多。

我這麼說是想表達,研究生中學霸和學渣並不能簡單的區分,有太多因素影響科研結果。有認識的學姐,為了回家鄉,隨便考了個研,結果現在去伯克利讀博了。也有同學,本科年級第一,保清華深圳不去,碩士念的太痛苦了,深造念頭都打消了。見過讀研是因為熱愛科研,結果讀的生不如死的;也見過讀研為了找工作,結果讀博的。研究生生活質量、人生追求受老闆影響太大了。

個人的見聞吧,有局限性,也有代表性!讀研需謹慎,導師很重要!


當我們評論一個人的只看他的工作、薪資,而不看他的內涵、積澱

評價一個人只看今天,而不看明天的時候

我們已經被淘汰了

---------------------------------

快看!評論區打起來了!


小時候經常聽到這樣的言論:小明平時不聽課,不記筆記,各種搗蛋,到考試就考第一;小麗小時候特別聰明,到了高考卻考了個差學校。還有網上看到的段子,一個村子裡的兩個小孩兒,一個小學綴學去社會上各種混,最終混成大老闆;一個從小學到大學一路優秀,最終連房都買不起。

小時候聽到這種說法,第一反應是,哇,好牛逼!第二反應是自己好笨,陣陣挫敗感。

這類段子的普遍特點是,忽略客觀規律,放大隨機因素。世界這麼大,各種小概率事件總會有一些,但小概率事件構不成普遍規律。歸根結底,這類信息的傳播還是媒體推波助瀾,以及人們辨別信息的能力在起作用。

俗話說,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畢竟媒體也都是盈利機構,眼球、流量、廣告、收入都是一脈相承的。另外,隨著社會的信息量增大,對大眾的信息辨別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無奈大部分人都是缺乏理性思考的,再加上娛樂、顯擺心理在起作用,就很容易造成這類無腦段子傳播了。


正在聽答辯的我,突然感覺兩年後畢不了業了


我們老師說我,如果有5%的人得二次答辯,你就是那5%的number one


一千萬的豪宅未必能租的出去,也租不起價格,五百萬的商鋪,卻能賺到三十萬一年。

具體看人所處的位置,以及能給老闆帶來的利益。


謝邀,可以參考這個問題下面的回答;

「班裡成績差的同學出社會以後會混的很牛逼」的說法屬實嗎? - 王行的回答

在市場經濟建立的早期,制度還不完善,靠鑽漏洞和鋌而走險撈到第一桶金的人比比皆是。這些人的性格特質就是班上那些成績差的人,他們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更吃得開。

吳曉波在《激蕩三十年》里這樣寫到:「在1978年到2008年的中國商業圈出沒著這樣的一個族群:他們出身草莽,不無野蠻,性情漂移,堅忍而勇於博取。他們的淺薄使得他們處理任何商業問題都能夠用最簡捷的辦法直指核心,他們的冷酷使得他們能夠拔去一切道德的含情脈脈而回到利益關係的基本面,他們的不畏天命使得他們能夠百無禁忌地去衝破一切的規則與準繩,他們的貪婪使得他們敢於採用一切的手法和編造最美麗的謊言。」

——這些都不是應試教育環境下好學生的特質。

——這些也僅限於市場經濟早期。隨著規則越來越完善,真正主導市場各環節的人會越來越依賴掌握真材實料的「好學生」。

不過因為路徑依賴的存在,這個過程不會太快。所有被強者奪走的都會被更強者奪回,只是這個時代和我們對強者的定義不同。


碩士畢業答辯剛剛結束。

我們答辯小組五個人,有位同學(並不是我)被老師批到哭,三位答辯老師同時向她提問,更有一位老師單挑一段,然後一句一句糾正語法和邏輯錯誤。

答辯結果當然是沒有通過,要做重大修改。

這位同學什麼性格呢?心太大。兩萬字的英語論文,語法錯誤,邏輯錯誤,最不能忍的格式錯誤,她都犯了。

可是,也正因為心太大,性格較為洒脫,在各種考試中,毫無壓力取得高分,而我們由於過於看重,心理設限較多,謹慎小心,只能拿到一個略高於平均分的分數。

不過,我不建議大家這樣做。她做重大修改,是因為她的錯誤只是小面積,答辯評委考慮到照顧導師的面子,也不會讓他掛掉(院長也不會同意的!!!)。

這也許是常說的倖存者偏差。

因為,去年有一位學長,考上了公務員(競爭比較激烈的一個職位),卻因為論文寫太差,延期畢業,丟了到手的工作。

所以,學渣們一定要謹記:你能不能真正得到那份好工作,取決於你的畢業論文寫得好不好。

還想說一句,我不建議過多地去比較學霸和學渣的工作和學習,因為二者既然在一個學校,如果沒有特殊情況,能力相差不會太大。

此外,什麼是「好」工作,也是不好討論的。有人追求錢,有人追求權力,有人追求穩定。你甘之如飴,我棄之若履,何必呢?


剛剛碩士畢業答辯完的,用真實故事來作為答案吧,從26號開始,到31號結束,答辯一辯的所有工作結束,4號開始進行二辯。

工作的背景,學校211非985,專業是食品科學與工程,我們這一屆同一個中心的一共14個人,有3個本校繼續讀博,導師是行業大牛,1個澳洲深造讀博,導師是諾貝爾獎得主,其餘人都是工作的,拿到的offer是利樂,可口可樂,百威,中糧,康師傅等,

我們實驗中心的這一群超級團結,我們這個中心名揚整個學院,因為真的太團結了,去年秋招的時候,大家是一起互相改簡歷,一起做測試,一起趕場子,互相幫忙投簡歷,還會每天定時進行模擬面試,一起練習;到了寫論文的時候,我們這邊又是一起寫論文,互相幫忙改論文,順邏輯,挑格式錯誤;準備答辯期間,一起做ppt,一起寫稿子,借了報告廳和會議室的鑰匙,一起練習,一個人上去講,下面的人就進入答辯老師的角色,針對ppt的內容、排版、課題內容、邏輯、報告方式細節等全方位進行提問和建議,分析各自答辯組老師的風格和擅長領域,提出各種能想到的問題,然後進行回答,有些問題比較犀利,就一起想答案。

學校食品學院的答辯比較BT,是嚴格要求每組要有人進入二辯的,31號所有一辯的完成,最終的結果是我們這邊所有人全部順利通過一辯,沒有一個進入二辯,同時每個人答辯時遇到教授們問到的問題,大部分都是準備到的。這一群人里,我是較差的學渣,在我答辯的那天,除了忙著交材料的,其餘小夥伴們基本都來聽我答辯了,在後面幫我助威,答辯過程中,用大家的話說是我一點都沒有緊張,特別大方,簡直超常發揮,答辯主席對我評價很高,我ppt演講得很好,問題也回答得不錯。等我答辯完,大家一起去食堂吃飯時,一學霸說感覺是來送女兒出嫁的,他們都是娘家人,是的,其他實驗中心沒有這樣的 ,我很感動,很驕傲!另一方面,在整個一辯過程中,有很多發了高影響因子SCI的學霸們被掛了,也有很多像我這樣只有一篇中文文章的學渣順利通過一辯的,我一舍友只有科技在線,就在11人組內8人有SCI的險境下逆襲成功。所以呀,題主的問題是不對的,答辯時,所有一個答辯組內的人被教授們噴和輪的情況是同等的,而找工作呢,也是一件講緣分的事情,例如輾轉幾次成功進入可口可樂的姑娘,例如拒絕四大糧商之一的嘉吉而去了一家小台企的我,例如發了3篇SCI而早早工作早早結婚的學霸,即使他很有做研究的天賦,所以呀,每個人對好工作的定義不一樣,每個人對自己的選擇不一樣,每個人對學霸和學渣的定義也不一樣,就像我們這一群,在外面試時,就是一群海龜清華北大香港眼中的學渣渣~

PS:很感謝我遇到這一群小夥伴們


雖然我是學渣,可我都知道有一種謬誤叫做強行因果。


首先澄清一點:企業招碩士,不是招去搞學術答辯的!

作為一名央企HR,參與過五年的校園招聘會,主要負責面試時考察應聘者的專業技術問題。

我所從事的行業是電力系統,去過許多國內211、985高校招聘,面過大專學歷人員、碩士、甚至是博士,給我感觸最深的一點就是個人的綜合能力及素質,真的跟學習成績優秀與否關係不是特別大。

特別是像電廠、國家電網這樣的生產單位,本身就不需要人去搞科研,注重的也不是創新和學術,而始終會把安全生產放在第一位,但裡面的運行、維護、檢修、庫區監測等崗位,其實只需要大專學歷就足可以應付。

所以,除了科研院所和高校,央企喜歡要的還是綜合素質比較好的人,只要基本要求達到,專業符合要求,是不管你是學霸還是學渣的。

但經過面試上千人的經驗總結,反而是學習不好的人,在人際交往中佔有比較明顯優勢。

在面試過程中,那些最會「來事」,頭腦最機靈的人,不是那些對專業技術問題對答入流的學生,而是學習一般,甚至偏差的學生。

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所謂的那些學渣,察言觀色能力都很強,面試組二十多個人,他們只要隨便掃一眼,不用介紹,就能區分出裡面各種人的職位高低!

學霸在與我們初次接觸的時候,都統一稱呼為「某某總」「某某領導」感覺很見外、很生分、很二,也很虛(過度謙虛,表現得有求於人,就顯得不踏實、假!)

而學渣,卻能準確地區分出每個人的職位,從而自自然的給予相應稱呼:面試組裡的主任就直接叫「主任」,年紀一般大,職位不高的,他們知道叫「師兄」而不叫「師傅」也不會出格地稱為「某某總」,年紀稍微大,負責技術面試的,稱為「某某工」比如「王工」、「趙工」,總之,沒有經過任何介紹,就能把稱謂摸得如此精準、靈活、表現自然、不卑不亢,給人一種老到,機靈的感覺,領導當然更喜歡要這種人。

有一次,我為此事實在感到好奇,為什麼這些在專業上不怎麼樣的學渣會對稱謂這樣的細節拿捏得如此精準,說話如此的得體,動作如此的自然,我專門找了個被領導看重的學渣來問,這位學生坦坦然告訴我:這個太簡單了,接觸的人多了,參加的社團聚會多了,從一群人走路時排布的前後,還有相互之間交談時的語氣和面部表情,一眼就可以分辨出來了;至於第二點,是我相信自己能找到好工作。此地不留人,自有留人處,幹嘛要對招聘人員那麼客套,這是雙向選擇,雙方滿意就簽,不滿意就算。第三點就是平時經常唱K,泡吧,追妹子,臉皮練厚了,自然不怯場了!

而學霸,個人分析可能是家庭環境不好,或者是特別愛學習,很少抽時間,很少用心去揣摩和觀察人際交流當中的這些細節問題;家庭環境的不好,又讓學霸對電網、電廠這樣的好工作特別的珍視,特別的看重,在面試過程中自然會表現出對面試組態度上過度的謙虛,這就會讓人產生一種沒有自信,甚至是刻意討好奉承面試組的虛偽感覺。

學渣在學校里喜歡跟好友一起出去吃、喝、玩、樂,更會處理人際關係,而這點恰恰又迎合了非研究性企業「做事之前先做人」的尚義、尚情氛圍,所以學渣面試時更容易得到領導的好感和垂青,入職後更容易和周圍同事打成一片,營造企業融洽的人文環境。

再次強調,企業招人,特別是央企招人,並不是招去搞論文答辯和學術研討的,企業要求的人僅僅是動手能力強,能妥善處理好人際關係就行,所以學術研究、和論文答辯反而是其次了!


題主本來想在答案下面聚集批評學霸的評論,不好意思打臉了。


這有什麼可看待的?

這世界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學霸有學霸牛逼的地方,學渣有學渣牛逼的地方。各有側重而已。企業看人,也是各有側重。不能因為學渣找到好工作就否定學霸,也不能因為學霸學習牛逼就否定學渣。


推薦閱讀:

大學畢業後可以去迪拜工作兩年,這是一個不錯的鍛煉機會嗎?
珠寶設計師的職業發展有前途嗎?
25歲上下的年紀,沒技術沒錢沒背景沒人脈如何規劃好以後要走的路?
高一新生退學,下一步應該怎麼走?

TAG:職業發展 | 畢業答辯 | 學霸 | 成功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