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能不能說日本的經濟迅速發展是因為戰爭掠奪了大量財富造成的?


不能,因為在日本的投降後,大部分吐了出來。

不過如果你說日本經濟發展迅速是因為戰爭的話,那是的確的事情。

「二戰後,世界迎來了冷戰時期,日本作為美國抵禦蘇聯影響的橋頭堡,因此受到了美國極大的經濟援助,又加上朝鮮戰爭的爆發以及日本戰後的重建和更新需求使日本重工業復甦,加上沒有養軍隊的的束縛,這些都開啟了經濟奇蹟的大門。日本經濟的特色包括:合作廠商、供應商、經銷商與銀行緊密相連成一個團體,因而這個團體被稱為財閥,財閥往往又與政府有著良好的關係。公司與工廠裏又擁有強大的企業工會和終身僱傭制度保證了員工的利益。那些刺激經濟的政策通過國際貿易和工業部出台。」

維基百科-日本戰後經濟奇蹟


日本迅速發展是因為在經濟和軍事上成了美國的第五十一個州。


日本戰後的經濟迅速發展,的確戰爭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不是靠戰爭掠奪,而是美國的朝鮮戰爭武器訂單。這個訂單的意義絕不只是錢。它意味著日本作為一個本來要被剝奪重工業生產能力的戰敗國,重新有了繼續作為工業國而存在的可能。

當時麥克阿瑟帶領的聯合國佔領軍(其實就是美國)駐紮日本,第一個就是拆三菱這些重工業的生產設備。本來日本的精英們都是已經絕望了的,認為日本以後就要作為一個農業國家而存在下去,永遠不會有崛起的希望了。

但是朝鮮戰爭也就1950年到53年,日本在這之外的表現才是真的是長袖善舞,硬是把一副爛牌打到了一度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在這裡引入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那就是在日本的朝鮮景氣之後的經濟增長,是靠「賠」出來的。

早在戰前,就有目光長遠的人士看出日本的必然戰敗,因此在戰敗不到一個月時,石橋湛山就在《東洋經濟新報》上提出波茲坦公告的規定中可利用的點,「允許日本維持日本的經濟,並維持足以用實物支付賠償的產業」,那麼這個可以「用實物賠償的產業」,當然是日本自己才有發言權了。什麼軍工業之類的,變動一下就成了和平工業了嘛。

然後則是不斷的和美國扯皮,雖然一開始玩翻船了,但是及時抓住了冷戰的機遇,在美國派來斯特賴克使節團後,說服了他們兩次減少日本的工業設備拆遷規模,最後拆掉的工業設備只有7%,保全了大部分的工業生產能力。(《現代日本經濟史》1993年81頁)

再就是舊金山合約中,提出日本用勞務進行賠償。但當時只有印度和台灣方面簽署了這個協議,其他東南亞國家都表示日本沒有拿出賠償的態度,拒絕簽約。於是在正好朝鮮特需結束,日本急需尋找貿易出口對象的情況下,日本開始找還對自己懷有敵意的東南亞國家,緬甸成為了突破口。日本表示雖然是賠償產品,但是只要是生產資料,那就也可以接受吧。於是通過簽訂賠償條約,日本打開了東南亞的市場,在緬甸大開日資企業,以及給緬甸只能用來購買日本機械設備的錢而又順帶開闢了維修市場。

也就是說,日本靠外交手段,賠償賠出了一個中國的一帶一路的成果……

在緬甸之後,日本成功的與更多東南亞的國家簽訂了合約,打開了市場。因此即使在與緬甸的十年賠償協議到期後,日本還又給予了1.4億美元的經濟援助。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972年日本也是同樣對中國進行賠償的。也就是很多日吹們喜歡強調的「日本是中國建國後最大的經濟援助國」,其實這是日本作為戰敗國的賠償,雖然這個賠償被他玩出了花兒來了……因此我們的教科書上也說的是日本「無條件賠償」,而不是沒有賠償過。

當然,日本的經濟重建也還包括了對打開西歐市場的努力,包括削尖腦袋擠進關稅貿易總協定和WTO等等,但是這些就更多是美國爸爸的功勞了。話說日本坑了美國爸爸也不少。1960年的纖維製品,1970年的鋼鐵製品,1980年的電氣產品和汽車,先是用價格戰打垮美國本土的產業,讓對面實在不行要提高關稅了,再降低自己這邊的關稅倒打一耙說美國貿易保護主義……

所以東亞這幾個國家,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雖然有時候輿論經常迷惑人眼,但是看看中國,改開三十年各方面的飛躍我們都看的到的;韓國先搞獨裁振興本國經濟弄出個漢江奇蹟,然後沒有一點負擔地變成自由民主的國家;朝鮮現在也是用核武器把幾個大國耍的團團轉;日本也是能幾次把爛牌打好的強手,雖然現在被閹了。

如果東亞這幾個國家能停止內耗,那聯合起來發展,能量簡直不可想像。不過現在看來,天朝還是要在神級難度下玩很久……


日本二戰後的經濟發展是由於戰前培養出了大量高素質人才。

而培養這些人才的經費則是通過戰爭和對殖民地的掠奪獲得的。

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也是肯定的。


不能。


日本作為戰勝國和戰敗國都能實現迅速發展

果然你是軍部的馬鹿吧


推薦閱讀:

二級價格歧視和三級價格歧視有什麼區別?
美聯儲加息誰會成為贏家?
為什麼天津及天津港要發展重化工產業?形成這種產業規劃布局的原因是什麼?
宏觀經濟下滑,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壓力日益增大有什麼相關性?
現在實體經濟是不是真的快不行了?

TAG: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