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率讀書?
輸出才能讓閱讀更高效。
從小到大,課堂里基本都是填鴨式教學。所有知識喂到嘴邊,學生們就一起搖頭晃腦地背課文、背英語、背公式……然後考試的時候就套一套,默一默。從不會將所學知識和問題相結合起來,頗有一些象牙塔里做學問的感覺。
等到出了校門,才發現紙上得來終覺淺,和現實脫了軌,不知道怎麼辦。這實際上是一種學習的誤區。
其實學生們首先需要的是發現現實中的問題,然後帶著問題去書中尋求解答。這樣讀書才會成為一種尋找答案的方式,隨後再利用得出的結論去處理問題。這才是一種真正高效的讀書方式。
原尻淳一的《高效能閱讀》通過89條效率專家親測有效的讀書技巧,詳細介紹了如何高效能閱讀。這些技巧既能夠讓不喜歡讀書的人開始對讀書感興趣,也能夠讓職場人士的競爭力提到提升,十分實用。
原尻淳一是日本龍谷大學研究所經濟科研究碩士,後來進入知名廣告公司工作,專門從事飲料和食品的品牌宣傳策略規劃。現在他是艾回娛樂股份公司(AVEXENTERTAINMENT)品牌策略部門市場調查室的課長,主要負責藝人的品牌贊助、市場調查和訂定公司日程計劃等工作。可能,你會有所懷疑,這樣的他能給出什麼樣的高效閱讀建議?看下去就知道了。
原尻淳一給出了我們這樣一個閱讀主線。
(原尻淳一《高效能閱讀》閱讀流程)
接著就來說一說這五個部分。同讀書一樣,你也可以選擇直接跳到你感興趣的部分開始閱讀。
1、驅動讀書
首先最主要的就是讀書的驅動力,一種是帶著問題的好奇心尋求解答,另一種是自己的興趣使然。
這部分的建議主要是幫助不愛看書的人,讓他們開始對讀書有興趣,將他們轉變為「讀書體質」。實際上就是通過其他方式來引發自己的興趣,如搜索作者的趣聞軼事,先聽作者的講座,參加讀書會之類。
比方說,就算你不關注任何日本作家,但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石黑一雄,你會不會有興趣想要去讀一讀他的書?每次諾貝爾文學獎都陪跑的村上春樹,他如何看待這個獎項,他的作品又是什麼樣子的?你會不會有那麼幾分想要看一看?
總之就是如果自己對書不感興趣,就圍繞其周邊來開發自己的興趣,從而調動自己讀書的胃口。
另外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不必通讀全書。很慚愧,這是我至今還沒有改掉的缺點,大概是自己有始有終的心態在作怪。我們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每一本書都從頭讀到尾,一字不差,那也太浪費我們的時間和精力了,況且每一本書也不是從頭到尾都是精華。所以讀一本書,只要汲取對自己有營養有幫助的部分就可以了。
2、讀書技巧
閱讀一本書,不需要通讀,也不需要每個部分都勻速地去閱讀。重點部分可以反覆閱讀,非重要的部分則可以掃兩眼就過去。這也要求了我們要帶著問題去閱讀,可以更快地找到答案,即書中的精華。
目錄是類似於大綱的存在,先翻一翻目錄會對整本書有個最基本的了解,可以幫助我們快速找到想要優先閱讀的內容。
在日本,大部分商業書籍的作者都會在書中以黑體字形式標記想表達的重點,這對讀者來說是一種最快得到重點的方式。國內,我讀的書還不夠多,不知道有沒有這樣的形式。不過一般來說,我們也可以從標題和首尾段落得到重點。
得到重點之後,就是標記和筆記。通過便利貼或是熒光筆來提醒自己重要的部分,在旁邊就寫上對自己的啟發,這是會讀書的人都會做的一件事了。
3、體系閱讀
這是給予我啟發最大的部分。主要是針對職場人士的閱讀建議。這裡要介紹兩個概念:垂直型閱讀和水平型閱讀。
垂直型閱讀:「是在垂直方向上深化特定領域的讀書」。
這種閱讀方式會讓我們成為專才。比方說,本書的作者原尻淳一就是在閱讀了百餘本關於讀書術的書籍之後,才寫出了這樣一本包含其親身經驗的《高效能閱讀》,無疑他就是高效閱讀方面的專才。
我們每個人也可以根據自己工作和發展的需要,有體系的去閱讀同一類書籍,這樣我們不僅可以反思自己,也能夠帶著問題去閱讀,這樣絕對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吸取經驗教訓,提升自己。
水平型閱讀:「是在水平方向上閱讀所有專業領域的書籍」。
這種閱讀方式會讓我們成為通才。簡單來說,就是什麼方面的都看一點,什麼都會一點知道一點,卻不精通。有時候閱讀這些「課外」書籍也是必要的,因為它們會為我們自身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視野。
原尻淳一建議將讀書的七成投資在垂直型閱讀上,兩成給支持垂直型閱讀的參考書目,一成給未知的書籍。這樣能夠保證我們的知識儲備。
4、建立知識庫
得到了知識,就要把這些知識存檔起來。
首先是存檔什麼樣的知識。原尻淳一給出的一種方式是:將知識分為三類,分別為「菜譜信息」「食材信息」「裝盤信息」。每一種分類的比喻都很形象,可以理解為方法論、素材和形式。媽媽們都會積累自己的食譜,我們也要積累自己的知識食譜。
接著是通過什麼樣的方法來存檔。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閱讀》中給出了很多建議,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去選擇。比如剪貼簿、讀書卡、照片、日記、網盤雲端等等。
建立知識庫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過程,因為因為很多人可能會有自己的知識儲備,但大多雜亂無章,其實可以活用分類及標籤等來讓整個體系一目了然,更有條不紊。雖然這可能是一個很龐大的過程,但絕對是必要的,日積月累就會是寶貴的財富。
5、總結輸出
總結輸出說的主要是非虛構類書籍,畢竟這些可以更好的化為己用。
看再多的書,得到再多的知識和經驗,不去總結出來、不去實踐也是無用。所以我們在讀完一本書之後,就應該將所得投入實踐,以改進自身。知行結合,才能夠讓我們更上一層樓。並且,我們可以以著書立說為目標,用所學和經驗整理出屬於自己的獨門秘籍。
就如原尻淳一,他根據自身多年的讀書經驗和自己的工作反思,總結出了一份關於營銷的資料。這份資料就得到了同事和領導的肯定,也讓他認識到了輸出的重要性。
所以,每閱讀一本書,就把它當做是自己將來那本書的原料吧,為自己的輸出服務。
其實這樣讀書也是一個良性的循環,因為在總結輸出時,我們也許還會出現新的問題,需要閱讀書籍來解決,這樣我們就又回到了開頭——帶著問題去讀書。
其實最開始為什麼讀書?無非是想從中得到啟發和愉悅。小說散文詩暫且不談,非虛構類的指導用書,我們既是帶著問題去看了,那麼自然以一種高效的方式閱讀完畢才是最好的方式,這樣也才能夠快速上手,改進自身的不足。
牢牢掌握高效閱讀的方法,也有利於我們在這個信息量爆炸的時代更好更快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而且在這個誰都可以發聲的時代,我們每一次使用社交軟體實際上都是自己的一次輸出,所以何不讓自己的閱讀化為輸出的養分,使其更加高質量?
原尻淳一的這本《高效能閱讀》雖然裡面有一些建議是只能在日本實現,但大多數建議還是不分國界的,而且既具有趣味性也具有實操性。推薦想要高效閱讀的朋友們去讀一讀,讓自己通過每一次的讀書都更好一些。
Ps:我的一些關於讀書的小貼士
1、APP曬書房。新買的書,掃描一下書的二維碼,就可以錄入進自己的書房。這樣自己有多少書就心中有數了。
2、APP塗書筆記。拍照選擇想要摘抄的部分,可以轉化為文字筆記保存。
3、APP印象筆記。通過它保存有用的素材,支持電腦端和手機端同步。就不需要再額外整理到電腦上。
第一步:高效閱讀
1、確立讀書目的。帶著主動意識去閱讀會更加專註,閱讀後更容易有所收穫。
2、摘取關鍵信息。在正式開始閱讀一本書之前,首先應花幾分鐘的時間確認三項信息:序言、目錄和後記。通過這三部分大體可以了解這本書的基本信息、內容要點和大綱,有助於從整體上把握這本書的內容。對於大部分書籍而言,重要的內容只佔全書的20%,也就是說一本200頁的書,重點的部分只佔30—40頁左右。知道這點以後,我們在瀏覽全書框架的時候,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選擇哪部分重點閱讀,哪部分可以粗略地閱讀。
3、確立時間意識。對於商務類的書籍,我們沒有必要逐字從頭讀到尾(因為幾乎沒有一本書全是新觀點,大部分都是換湯不換藥的老觀點),只要摘取對自己有用的信息就可以了。確立時間意識,效率會迅速提高。
4、學會快速閱讀。快速閱讀是一種眼腦直映式的閱讀學習方式,掌握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理解和記憶效率;同時很快的閱讀速度,還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遊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具體學習可以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軟體中還有思維導圖的學習和訓練,對讀書學習也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5、有意識地「輸出」。用輸出倒逼「輸入」,反而更容易記住書中的內容。所以掌握一本書內容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向他人講述」或者「寫下來」。如果每次都要找人講述,恐怕朋友也沒那麼多的時間,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某些自媒體的寫作平台註冊帳號,然後把書中的內容以文章的形式總結出來給大家看(或許還有意外的收穫哦)。
第二步:巧記讀書筆記
1、在讀書的過程中,遇到有趣的、有疑問的、重要的等等地方就記錄下來(一方面可以在書本上用不同顏色的筆進行勾畫和書寫;另外把你認為重要的記錄到本子上,也可以是電腦上),以備份查閱。
2、做好讀書批註。要隨時記錄自己的閱讀感受:讚美的,批評的,聯想到的以及那時產生的思緒和靈感。作為一個讀者,我認為要有懷疑的精神。這是屬於讀者的話語權利,這也是培養自己創造精神的一種途徑。
3、以知識框架的形式來做讀書筆記。讀書,甚至一切接收信息獲取經驗,都最好有一個自己的大的「知識樹」,當你有新的知識時就把它加入到這個「樹」上,你也可以知道你缺哪方面的知識。這對於提高效率可不是一星半點的程度。
第三步:重溫書籍
對於讀過的書籍、內容,要經常去鞏固。一方面是溫習你的讀書筆記,二是重讀這本書(針對一些好書非常有必要,每次讀你的理解和感悟都會不同)。 再好的知識、觀點,如果你記不住或者短期內沒用就遺忘了,那下次再接觸再學習需要花費的時間就等於是重學。經常花點時間溫習已學的知識,才能做到真正掌握這些知識,靈活運用。
第四步:理解、記憶和運用知識
很多人認為將知識轉化為力量是一個很空的話題,其實不然。將知識轉化成力量的途徑,可以簡單的分為兩塊:一是理解和記住這些知識;二是在理解和記住的基礎上實踐這些知識、觀點。
針對文學類的書籍,你需要做的就是:體會書籍的寫作背景,作者的寫作風格;理解書籍中的主要人物、事迹、觀點、中心思想等一些重點,包括一些優美詞句,要有意識的進行記憶。
針對一些具有指導性、方法型、可實操類的書籍,在閱讀之後甚至在閱讀的過程中,你可以簡單的這樣做:第一步,設立行動目標;第二步,思考書籍觀點的可行性,分析現狀和目標的差距;第三步,寫出具體的行動方案;第四步,把計劃、任務細化到每一天去實際執行、檢驗。當然,理解和記住書中的一些重要觀點、知識點,甚至案例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
部分內容摘自: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
說說個人感受吧。
首先要明確為什麼要讀書,這很重要,因為充分發揮你的知情權更能使讀書具有目的性。首先我們要用到反證法:假如世界沒有書籍,人的一生便註定是苦逼的。說到底我們學習就是學習先人犯下錯誤痛心疾首後冷靜所留下來經驗之談。我們其實不難想像:假如人一生的長度是一定的,別人一直在犯幾千年前先人的錯誤,而你主動去學習,沒有犯下不必要的錯誤,那麼相對於別人來說,你的生命長度便得到了延長,使你有時間去經歷其它的事情,以便更好的生活,更快實現自身價值。何樂而不為?
其次,明確學習意義後,就需要強調學習方法了。在這裡引用培根的一句話:一些書可以淺嘗輒止,有些書可以狼吞虎咽,有些書則需要細嚼慢咽,好好消化。真正達到高效率的讀書,就要知道什麼樣的知識才是你最需要的。我個人喜歡快速瀏覽書籍,一旦看到讓人深思或有哲理的語段便抄在自己的筆記本上(是筆記本,不是PC),在抄的過程中有時間拷問自己,抄下來的筆記本就全是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有錢也買不到啊~接下來就要經常去翻開筆記本去細嚼慢咽。千萬不要以為看筆記很浪費時間,因為讓知識接觸到生活或者融入心靈深處是需要時間的。
最後,一定要控制好學習的速度。效率=工作總量/時間,時間只能儘可能的短才能實現效率最大化,但必須明確,多快速的社會都需要心靈沉澱的人,不能急於求成。所謂的熟能生巧就是用時短便能夠成功的能力是上天對刻苦耐勞的人的禮物。試想一下,連電腦鍵盤上字母發布都搞不懂的人怎麼可能每分鐘敲字過百呢?不會寫字的人怎麼可能成為作家呢?艱苦奮鬥,永遠都不會錯的!
最後,衷心希望樓主可以儘快找到屬於自己的高效率學習方式!努力么么噠~讀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我高中老師說的,當年他也是小夥子一枚,從高一就見他一個教物理的天天拿本星火英語看,等我們高三的時候,他考上了清華研究生。
難道都沒有讀書筆記嗎?讀一本書之後,自己總要總結,寫點理解感受什麼的吧
講給別人聽。
1、在學習之前要明白你為什麼學,學的目的是什麼,這個很關鍵,決定了你是否能堅持,以及能堅持多久。2、對學習要有規劃,比如規定每天自己學習多少,同時規定了必須要做到,要腦子每天形成完成它的意識,給自己一定的緊迫感。3、要培養對所學知識的興趣,決定學習後每天留意各方面的新聞,學會根據現在學內容的時不時歸納一些自己的看法。4、在學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時的把疑問解開,盡量靠自己查閱資料,當你試著解決一個疑惑的時候,你會發現成就感油然而生的。5、挑選自己精力好的時候學習,比如我晚上的精力比較好,我就會利用晚上來學習,其他時間我去干別的事。這個依自己而定。
6、可以生活中、網上多與人對學習內容討論、交流,開拓一些不同的看法。
7、要學會思考,思考了才會更加深刻。看大家講了很多方法,但讀書的關鍵其實在讀書之道,而非讀書之術
讀書之道就是:通過讀書,你想看透什麼?你看透了什麼?舉個簡單的例子
一個學生要怎樣能理解和掌握量子力學?——整理一個錯題本?——寫幾千字的上課筆記?——多做幾道題?——抄50遍公式?——坐在第幾排?——講給別人聽?簡單問題這些方法還算有效。但如果要真的遇到棘手的問題,並沒有太大的幫助可我們讀書,不就是為了幫我們看清世界,解決棘手的問題的嗎?問題答案:大神做了幾道題就搞定了,大多數人做了一個學期題,應付完考試就忘了讀書亦是如此
不知大家是否經歷過隨便讀書的日子,那時候效果只能說是是事倍功半,除了記住了一些不痛不癢的故事,沒有什麼可圈可點的記憶
經歷功利的讀書的時候,出不了半年你會和當時的我一樣放棄,因為看不到回報經歷過興趣讀書的日子,看的很有趣,如雞湯。但很多書沒有乾貨,因為這些書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你看的有趣而已問題在哪兒? 讀書沒有頓悟的感覺
Ted有個心理學家管它叫"aha moment";李松蔚老師的某個答案中提過他的老師告訴他,大概意思是,一天能有一次頓悟就是很難得的了;這種感覺也像阿基米德的"我發現了!"那樣的心情。它讓你感覺之前的經歷,知識,經驗全都連接了起來。
所以學霸的知識像一張網,他每天要做的只是查漏補缺;而大多數人的知識像無數條線,中間只要有一個斷點這根就前功盡棄。
正因為這種感覺需要沉澱,思考,迷茫,等待,刨根問底,所以大多數人並不關心,他們只希望有一個捷徑,能帶他們去一切想去的地方。
我讀的書不多不少,最近幾年有幾十本。比我讀的書多的大有人在,但我並不覺得他們分析問題就比我強(快速決策時還是會怵),有些人還會驚訝於我雖然經驗很少,但摸得門道比老人都清楚~當你發現書里不管怎麼說出不了你的套路時,你就對讀書獲得了自信
看完幾遍博弈論之後,看自私的基因只花了一天,因為裡面80%的邏輯全是再講了一遍博弈論的東西;看完獨裁者聯盟再看歷史,你就會發現一個個故事背後有很深的邏輯和共性,這些故事只是在應驗這些邏輯;你明白人心是利己利他的矛盾體,社會性和個性的矛盾體。你就能一眼看懂很多知乎人的觀點,很多雞湯的立場,看到每個人的底線,看到他們內心利益與善良間的鬥爭與妥協。不是沒有是非,但是其實很多問題沒必要把爭論的焦點放在誰是誰非。如果你的目的是讀100本書,拚命的讀,有技巧的讀,能想清楚這些嗎?一 明白為什麼讀這本書,
二 讀的時候要跟著思考,可能的話寫一寫,做批註三 有時間再讀幾遍最最最重要的是
…………………………遠離電腦手機等等一切電子產品我覺得對我有用的方法是看完一本書之後去找它的書評看下別人從不同的角度理解就會以更多方面去看(好像比較局限於小說)。小說之外的書一般是邊看邊記下重點或者抄一下重點記得深刻一些
跑步的時候如果一味的想快點跑完,會覺得跑的很慢,而且第二天還會有懶得時候不去跑了。看書也是,追求效率幹啥呢!享受過程的愉悅。
經典的書反覆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 如今整個社會的知識總量越來越多,更新速度越來越快,不會閱讀的方法,隨時都會被淹沒在信息的浪潮中。
- 高效閱讀包括三個部分:
- 1.輸入
- 2.管理
- 3.輸出
- 1. 高效輸入
- 從當下遇到的問題開始閱讀
- 我們每天都遇到大量的信息,知乎,得到,書,可是現在要問你到底收穫了什麼?你一定答不上來。
- 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讓我們能夠在用的時候能夠調用起來,但是大多數人別說用,就連「想」都「想」不起來,既然想不起來,用不起來,我們的學習就沒有任何的意義,記不起來是由於學習時的專註度不夠,而用不起來的原因80%人都是相同的-------壓根就沒有用的地方!
- 所以學習的最高層次就是從當下遇到的問題開始學習,從那些學了能夠馬上用的知識開始學起,這樣的話,學習的內容大大減少,而且因為你對這個問題感到強烈的興趣,所以你的專註力,記憶力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 除此之外,問題式學習還會讓你更快樂。
- 一個又一個的問題解決,一個又一個新問題的展開,一個又一個腦袋裡面靈光的碰撞,這些都能激發我們腦子裡面的多巴胺,這樣的學習是主動的,你會感受到源源不斷的學習激情
- 2. 知識管理
- 你的記憶是有限的,為了解放你的大腦,你需要將知識打包存放到知識管理工具裡面。
- 我經常用到的知識管理工具有
- 2.1 印象筆記
- 2.2 幕布
- 2.1 運用印象筆記的關鍵?
- 2.1.1 只記錄那些對你有用的知識
- 2.2.2 信息分類
- 人腦喜歡結構化,組塊化的信息,對信息進行分類的過程,本身就是增強記憶的過程
- 將信息結構化存放在不同的類別裡面,能夠增強你的全局觀。
- 延伸:不僅是知識管理,其他的心智活動實際上也應該注重結構化 比如說看書應該先看目錄,寫作應該先寫提綱
- 2.2.3 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
- 人記憶新知識,是靠與舊知識產生聯繫
- 所以對信息分類後不妨對在上寫下自己的想法 問自己一個問題「這和過去的哪段經歷,哪個知識有點類似?」
- 2.2 幕布
- 上面提到結構化的信息更容易儲存在我們的大腦裡面,可是對於很多來說,將知識進行結構化是非常難的事情。幕布就解決了這樣的問題,他集合了思維導圖和markdown的優點,你可以結構化地寫作,也可以結構化地記錄,它提供了一條最便捷的方式讓知識變得結構化,變得易於管理,變得易於記憶,絕對是學習的作弊器。
- 3.輸出
- 參考贊1的回答。
看目錄看看自己能不能記得裡邊的內容
強化記憶,經常拿著看
如何做高品質的讀書者
很多同學說自己一天能讀多少頁書,有些人一天能讀 50 頁,有些人讀 100 頁,可大學期間按照清單讀了 200 多本書,卻沒有感覺到讀書的價值體現出來。
那麼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麼呢?如何才能有效地讀書?下面,就這兩個問題,個人分享自己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幫到大家。
◆低品質讀書的原因 ◆
? 為了讀書而讀書
首先,用多少本書來形容你讀書的經歷,這種思路一開始就是錯誤的。
如果認真讀到書里,是完全不會在意今天讀了多少頁書,今年要讀多少本書這些問題的。帶著今天看了多少頁這種心態讀書,焦慮而刻板,很難真正把書讀進去。
況且我們讀書的目的應該是為了從書中獲取知識,幫助自身成長,解決生活中的難題,而不是為了在書單後的每一項打上勾,證明自己已經看過,用一個勤奮堅持的姿態給自己打上 「心理安慰劑」。
? 沒有系統書單,混亂地讀
一些人是在無窮的信息中找到一份書單,然後機械地朝著書單上的每一項,一本本看下去。或者哪天心血來潮,看到哪本書蠻感興趣,書名不錯,封面不錯,看到書評合胃口,就買下。甚至更多人是為了消遣,心情煩悶了,買一些鼓舞的 「雞湯」 求安慰;無聊了,買一些快餐品進行消磨時間。
這樣造成的後果就是確實讀了一些書,但是讀的東西信息雜亂,不成體系。回過頭來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讀到了什麼,更別提把書上的東西學以致用。
? 不做讀後思考,讀完就丟
最後的一點就是,我們讀而不思。讀完一本丟一本,頂多在書中一些有感慨的句子下面畫畫線。我們看似認真地讀完了一本書,卻無法真正汲取一些東西,變成自己的有效價值。一個勁兒地輸入,卻不能有效地輸出。
那麼針對以上三點,我們該如何高效地讀書呢?
◆讀書目的論 ◆
需要什麼就讀什麼。
我們要知道讀書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難題,提高我們自己,是根據我們的需要而讀的。
首先讀書前要思考我們需要什麼,缺少什麼,為了什麼?
比如,在人際關係中受到了困擾,那我們就要想是什麼事情讓我們產生了困擾的情緒?背後的原因是什麼?那我們該如何解決改善?
經過思考,我們會得出結論,比如不懂人性,或者不會有效溝通,不會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情商不足等問題,針對需要,我們就可以列出以下書單:《高難度談話》《貝克》《人性的弱點》等卡耐基全集…… 那麼我們可以根據這些問題,建立我們所需要的書單,針對性去讀。
◆有效建立書單 ◆
下面我就介紹兩種建立書單的分類法:
? 根據需要
剛剛在前文中提過,根據自己的問題與需要建立書單。根據自己的需要系統讀書,還可以細化為工作類(對工作能力的提升有幫助的)、生活類(增強生活技能的)、個人管理類(時間管理、GTD 等等)。
總有計劃外的事情會出現,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不是嗎?我們都深知這個道理,所以在做計劃與安排時,我們通常不會排得過滿,因為過滿的計劃一定是會因被打亂而失敗的。這部分的列表是空白的,用來為還未出版的書或者突然闖進我們視野的好書做準備的。
? 根據作者建立鏈接
我十幾歲時讀《挪威的森林》,書裡面提到了很多名詞都讓我好奇:Beatles、菲茨傑拉德、塞林格...... 這些人是誰?為什麼要寫到書里?書里的人為什麼這麼熱衷這些音樂家或者作家?我就不禁想要探個究竟。
然後我就聽完了 Beatles 的所有專輯。
然後再回到村上春樹,我覺得這個人寫得很好哇,摘抄他寫的話,聽他聽過的爵士樂和搖滾樂,然後,就去看他的其他小說了,《舞舞舞》《海邊的卡夫卡》《且聽風吟》…… 一系列看下來以後,逐漸了解了日本那個年代的歷史以及村上的寫作風格。
沿著這個路徑下來,我還會看理查德·耶茨、雷蒙德·卡佛,以及那個時期日本的其他歷史小說和同時期的作家。這樣一個鏈接閱讀以後,我不僅對村上的寫作風格有個深入的了解,還能對那個年代的背景有個體會,這樣就形成了我自己的知識體系。
◆學會做讀書筆記 ◆
那麼做讀書筆記有多重要呢?我們先看下面的對比:
1. 當你不做讀書筆記的時候,閱讀可能是這樣的:
過程匆忙簡單,像是完成任務
讀完後就像沒讀過
獲得信息量雜亂有限
2. 當你做了讀書筆記的時候,閱讀可能是這樣的:
根據自己的需要來調節節奏
清晰地知道書中講了什麼
書中的內容為自己所用
所以利用好讀書筆記,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思考,真正消化書中的信息,做到學以致用。
如何做好實用的讀書筆記呢?寫讀書筆記時,要注意以下三項信息:
1. 讀書筆記的分類
2. 摘抄+評論
3. 讀後筆記
關於讀書筆記的分類,我是分成四類:
第一類是自己的 「個人書單」,即自己現階段所需要的書,我會自己抄在專門的筆記本上,在微博或者微信看到一些好的書評推薦,我也會立即分類抄在我的書單本上。
第二類是思考摘抄本,在書中看到一些特別有感觸的句子,一下子戳中內心的句子,很勵志,很有道理的段落,我會專門摘抄在這本思考摘抄本上,甚至我會把很有感觸的那一頁剪下來貼在本子上,這本筆記本相當於我的」心靈雞湯 」,在我迷茫,低落的時候給我充電。
第三類是好句摘抄本,即專門摘抄我認為寫得很美很有味道的句子與段落。
第四類是讀後筆記,類似讀後感與總結,讀完一本書,一定要寫自己的收穫與感觸,以及如何在生活中運用。
至於摘抄在本子上的句子,我會在下面留兩行。第一行,寫自己的評論與感受,這個句子為什麼好以及自己的理解;第二行,寫自己的仿寫,模仿這個句子練習寫作 ,想想這個句子可以用在哪些地方,怎麼用。
讀完一本書,要想有所收穫,最後的總結讀後筆記可以逼著自己去思考,這本書究竟讓你汲取了哪些知識,該怎麼運用到生活中。
帶著目的讀書,建立屬於自己的書單,有效地做讀書筆記,經過這幾個步驟完成閱讀,你會發現你是真正地讀進去一本書。改變我們的讀書方法,從而帶來思考方式的轉變。
====================================
下載新生大學APP,讓自我升級成為一種習慣。
效率是針對一個具體目的和結果的,很多童鞋完全不知道讀書何為,效率是個未改偽概念。
你以為你忘了 實際上這些知識儲存在你的大腦里 我的建議是再看一遍 因為每一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
推薦閱讀:
※大學裡每門課程最精華的部分是什麼?
※股市如何進行超短線操作的學習?
※對於一個剛進大學的新生,有什麼好的建議給他么?
※23歲的女生如何努力變的更好?
※計算機學科學習成績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