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類讀書筆記應該怎麼做?
最近老師布置了很多讀書筆記,都是千字左右。有中國史也有考古學的。但是不知道具體格式或者思路應該是怎樣的,寫起來很容易寫成抒情散文。希望各位指點。
謝 @孔鯉 邀。
我同意 @葉微香 關於把史料和史論分開的觀點。談談我自己的讀書方法。第一遍讀,我是不做讀書筆記的,最多是做一些批註,對一些觀點、疑問、看法標記一下,方便第二次尋找。
第二遍讀的時候,才是做筆記的時候。
如果是讀史料,我會根據我感興趣的內容針對性閱讀,或者是一個人,或者是一件事,或者一個時期,或者是一個問題。
通常我會列出一個年表,按照時間順序,把某年某月人、事都填進這個年表裡去,這是一個非常繁瑣的過程,一般這個表填滿的時候,所想要了解的內容基本也就大體有個脈絡了。然後,回到文本,核對這個年表,檢查是否存在疏漏,理解不當之處,
最後根據這個年表寫點東西,可以是嚴謹的論證,也可以是一個事件的始末或者一個人的生平,甚至是一個比黑洞還大的腦洞,但必須是不違反年表的前提下。
那就舉個栗子,比如這兩年對晉史感興趣,把永嘉之亂大概整理了一個年表,把重要事件,或者相關人物的事件都統統填進裡面去,需要注意的是,通常要列這麼一個年表,並不是一本書可以完成的,耗時耗力也很大,不過等完成的時候,就可以從各個角度解剖這段歷史了。
讀史論,就不太一樣。這時候,我會記一下以下內容:- 作者的主要觀點;
- 作者的主要論據;
- 作者論證過程和思維脈絡;
- 結論的亮點
- 我的看法
一般把這些整理下來就是不錯的筆記了。
需要提醒的是,這只是我擺弄胡椒小手槍和土豆泥之餘的一點經驗,本題吸引了很多專業的童鞋,多看看他們的。
謝 @孔鯉 邀。
最初的時候也是隨手批註,但是很不效率,往往沒有什麼價值,過了也就是批註過而已。
後來藉助幾個軟體,讀書筆記的體系才開始慢慢完善起來。其實也就是四個步驟:
- 讀的時候隨手劃線和批註;
- 每天固定時間用ONENOTE做關鍵詞句摘抄,整理批註;
- 讀完一本用X-mind梳理出邏輯架構,提煉出核心思路。
- 讀完若干本可以互為補充的書之後,可以把邏輯樹連接起來,互為補充豐滿。
繁瑣→精簡→體系
讀書筆記其實是一個不斷抽象提煉的過程。老實說,讀書筆記是一個比較含混的體裁,本來是沒有什麼套路可循的,各種寫法都有。有的老師要求比較少,簡單摘抄一部分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加上按語就能算是篇讀書筆記了。有的老師強求比較多,可能會要你寫比較成型的注釋規範的讀書報告。 按題主描述,其老師的要求應該是介於上述二者之間的一種。這類一般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概述所讀之書的內容,其討論的問題、作者的主要觀點、其論述邏輯、所運用的材料、各章節的布局等等。第二部分就是你對該著作的一些理解。你覺得它有哪些寫得好的地方,是運用了新的材料,還是有著新的視角等等。同時,還有哪些你認為不足,可以進一步的挖掘的地方。或者,可以從書中選取一些你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引申討論一下。讀書筆記難的地方在第二部分,所論不能空泛無物,這就需要一定的積累,對相關研究的掌握。一開始可能不知道該寫些什麼,但一旦閱讀提上去了,相互參閱,慢慢就能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斷。葛兆光先生的新書《且借紙遁:讀書日記選1994-2011》收錄了葛老師不少的讀書筆記,倒是可以為學子借鑒。 黃宗智先生曾有一文介紹讀書方法,題主可以參閱。黃宗智:如何閱讀學術著作和做讀書筆記
我自己就不露醜了,雖是歷史系學生,做得不好。黃宗智先生有一篇文章,專講怎樣做讀書筆記,供參考~~黃宗智:如何閱讀學術著作和做讀書筆記。我覺得這個比較實在,也是讀書時候很多老師推崇的,切絲可行的,沒什麼花架子。
讀史書,特別是編年體的,筆記很重要。筆記能夠梳理脈絡,整理事件。我讀編年體史書時,每年分文事和武事(這種方法有點不好,就是文事的數量往往大於武事),文事武事下又分一二三四五,每件事都用概括性語言總結下。因為編年體史書一件事的過程或一個人的生平很散,這樣寫下來後,再找事情人物間的聯繫會比較方便,不過會讀的很慢,也比較費力。其次我也會隨手寫點批註。在前人筆記的基礎上再添加點自己的看法。藉助梳理出的脈絡,在一件事的過程中或者一個人的生平中找出有疑問或者有感悟的地方,把疑問和感悟都寫下來,再抄在梳理出的脈絡上,方便以後再次翻閱。紀傳體史書一般就是寫點自己的感悟,或者自己的評價。閱讀的史書最好有前人的筆記,利於比較和理解。關於寫成抒情類散文,我覺得這也沒什麼不好啊,不過最好就事論事,或者和其他事情關聯一下。只要梳理出要點就好。
一千字,字數太少了吧。
一般我寫讀書筆記會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部分:選書讀書的因緣,版本信息,書的體例,內容的闡發和思考,書中相關信息的延伸,勘誤,書評。有時候會八卦一下作者,有時候會摘抄個別句子,有時候會做個小專題閱讀的計劃。
隨便寫寫就幾千字。
回答這個問題剛好因為昨天讀完了田先生的《東晉門閥政治》,還沒寫讀書筆記,想跟大家交流一下。書是真好,讀完意猶未盡,準備下載全套田先生髮表的文獻來讀一讀。史料寫札記,史論寫邏輯關聯。
按照自己的習慣。別人的思路看看就好
我覺得筆記就是摘抄加感想。先記下看的書名,作者,主要內容,好的句子這一類知識信息,再就這本書談談自己的看法或感想吧。
推薦閱讀:
※古代的死士是怎樣煉成的?
※去胡佛研究院看蔣介石日記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求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平民成為領主或者貴族的條件?
※知乎@顧子明 平時是在哪看新聞的?
※為什麼奧斯維辛集中營(Auschwitz)不翻譯為「奧辛維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