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脈是如何運營起來的?
脈脈聯合創始人張偉在姑婆那些事兒(張偉:6000萬地鐵廣告為脈脈App帶來260萬用戶和3億美金)上分享了脈脈營銷之道,講講APP推廣的經驗。
如果你在北上廣深杭這幾個城市工作,你一定見過脈脈的廣告。從2月14號開始,脈脈在北上廣深杭5個城市投了一輪廣告,涉及樓宇、框架、電影映前貼片、地鐵車門和拉手、機場LCD框架等等,這輪一直持續到3月底的密集投放總共花掉了6000萬人民幣。
廣告上線以後,不斷有朋友跟我打聽廣告效果、投放策略和細節等等,還有人毫不客氣的說脈脈作為一個APP,不在線上花錢推用戶反而燒錢砸硬廣,這不是外行就是缺心眼兒乾的事。
面對這些問題,我這個不太擅長碼字的人,也有了想寫篇文章聊聊這次投放的想法,一方面把大家好奇的那些問題做個回答,另外也想把6000萬買來的經驗奉獻給正在創業的小夥伴們。每天在脈脈上看到許多正在創業的CEO們苦苦琢磨推廣的事,如果這些經驗能讓大家少走點彎路,我們也算盡了一份力了。
首先回答問題:
1廣告效果好不好?好!
從數據上來看,4月8號脈脈註冊用戶數突破500萬,日活躍用戶數(DAU)從去年底的16萬猛增至80萬,在保持用戶數高增長的同時,脈脈保持著非常高的用戶留存,目前脈脈的次日留存為40-45%。在廣告投放的這一個半月里,新增用戶數為260萬,按照B輪後單個用戶價值為125美金來計算的話,這次投放所獲得的用戶總價值超過3億美金,這也是本文題目的出處。
從知名度方面來看,本身這件事不太好量化,我的直觀感受是:提起脈脈大家都知道了、身邊的朋友陸陸續續的都進來了、找我們合作的公司都見不過來了,還有,聽說不少公司默默的把我們當做競品了…
從職場社交行業來看,脈脈當仁不讓的成為了黑馬,上面提到的數據和事實可以說明這一點。
2為什麼投硬廣不投渠道?
這個問題和脈脈的用戶特點和所處的發展階段有關係。
職場社交是眾多社交場景中的一個,它並不適合所有的手機用戶在目前階段使用。假如用戶本身沒有職場社交的需求,就算他註冊了脈脈也留不下來,並且他產生的行為會對其他用戶造成干擾。所以,脈脈就不適合在應用商店、網盟這類渠道去花錢推下載量。
其次,對職場社交產品而言,用戶的信任感非常重要,而建立信任感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品牌。從建立品牌的效果來看,線下的硬廣天然強於線上廣告,而以發展用戶為主要目的的線上渠道來說,對建立品牌的作用就更可以忽略不計了。
借著這個話題順便聊聊推廣策略的選擇。投硬廣還是投渠道、付費推還是免費推,取決於三個問題:1.產品是給誰用的;2.產品當前所處的發展階段和策略;3.有沒有錢。
產品給誰用,決定了媒體或者渠道的效率。市面上能用的媒體或渠道大多數是透明的,也都是明碼標價,只要你不傻基本上都能找到,但是對於不同的產品來說,渠道的效率和作用差別極大。所以,選擇媒體或渠道的時候,首先要明確它們的特點和覆蓋人群,優先選擇那些高度覆蓋目標用戶的媒體或渠道。
產品當前所處的發展階段和策略,這個問題是最重要的。舉幾個例子:如果產品目前還不太成熟,那麼適合小推,發展些種子用戶幫你完善產品;產品成熟了,要建立你的競爭門檻,這時候考慮先要用戶還是先要品牌,對應的推廣策略就不一樣;假如這時候還沒拿到錢,是自己砸錢做用戶去拿大錢還是低成本推推等拿筆天使再說,推廣策略也不一樣。這個問題很有意思,篇幅所限這裡就不多討論了,之後有機會還會舉幾個有意思的例子分享跟大家,如果大家想看請留言支持。
有錢沒錢的問題就不用多說了,沒錢的只能考慮免費方式,但也要仔細考慮前兩個問題,畢竟時間和機會成本也不能白白浪費,有錢的看起來要爽很多,但是花還是不花、怎麼花也是一個特別難的事情。
3廣告排期和策略?
補充說明一下,既然投硬廣,就一定要一次性打透,否則不如不投。舉個例子,去年我們第一次投分眾樓宇,買了30秒時長,後來發現效果不理想,差不多每5分鐘才能看到一次我們的廣告,這麼低的頻次很難給用戶留下印象。這次投放,我們買了3分鐘時長,基本上每隔3、4個廣告就能出現一次我們的廣告,用戶只要等電梯,肯定能看到我們的廣告。
此外,除了覆蓋目標用戶聚集的寫字樓,我們還投了分眾框架、分眾晶視和地鐵廣告,多次強化目標用戶的認知,事實證明這樣的投放組合效果很好。
以上這些經驗是我們2014年花800多萬人民幣買來的,免費送給大家。
4廣告創意和策略?
脈脈的廣告創意選擇了大佬代言,但又不同於常見的「站台」模式。
對於建立品牌的信任感來說,找大佬代言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我見過不少的代言廣告都是大佬出來露個臉,說一句Slogan的「站台」模式,我們嘗試著在此基礎上進行突破。
大佬的光環背後,其實有很多跟我們普通人一樣的苦逼史,沒錢、沒人、沒方向不是因為我們太倒霉,我們祖先早就知道「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也得經過各種折騰。所以,把大佬從神壇上請下來,聊聊他們的故事,比一句口號更能打動我們這些普通人,這也是我們這次廣告創意的突破之處。
首先,我們從整體考慮代言這件事—用大佬的故事來詮釋「打通職場人脈」這句Slogan。通過研究N個大佬的成長經歷,我們最終選擇了代表了創業者的分眾集團CEO江南春先生和代表職業經理人的搜狗CEO王小川先生,並且用他們的真實經歷為腳本,拍攝了兩部時長為1分鐘的廣告片(如果沒看過,可以點擊原文就可以看看這兩則還蠻萌的廣告,本文配圖均出自於此。),故事的感染力遠遠強於露臉+口號的「站台」式廣告。
然後,我們把1分鐘的廣告片做成了5秒、15秒、45秒的版本及平面廣告,用於不同的媒體進行投放。
最後,在投放策略上,我們先通過分眾樓宇、框架、地鐵進行密集的投放,讓大家記住「打通職場人脈」這句話,然後在這些廣告投放到中後期時,在分眾晶視投放1分鐘長片,抖出包袱,讓大家知道原來這句話背後是有血有肉的故事,對脈脈的認識也進一步加深,進而成為我們的用戶。對於脈脈剛開始是怎麼運營起來的我不太清楚,因為最近一年才開始玩脈脈,但脈脈能夠運營起來並且越做越好是有原因的,脈脈確實在對社交網路有著自己的理解,我把我之前分析過脈脈的文章截取一小段分享給大家:
用戶群
目前兩類人群最多:互聯網行業入職不足5年的人,還有創業者,他們希望通過網路拓展自己的人脈,樂於分享與交流,積極向上。
下載需求
拓展人脈,尋找資源合作,
提升自身專業能力,脈脈里有大牛
其實剛開始下載的需求只是把脈脈當做工具,以上需求是不可持續的,但使用之後就把它當做類似微博朋友圈的社交軟體。
持續使用需求
記錄需求
實名區(發聲)
1.分享自己的行業觀點,比較這是自己關心和擅長的,業內的事用戶自己能插得上嘴
2.吸引他人關注,脈脈有一個影響力值,加人看你的主頁都可以增加你的影響力值,那麼提高你影響力值的最好方法就是多髮狀態。
3.爆料行業最新動態
4.記錄生活(某某職位的工作狀態)
5.發布廣告
匿名區(吐槽)
1.詢問行業內幕和專業性問題
2.吐槽公司或者同事
3.表達觀點,互相交流
4.曬工資,表達優越感
閱讀需求
實名區
1.了解行業新聞,行業內的很多新聞都是先在脈脈上看見的
2.話題分享,針對熱門話題看看其他人都是什麼觀點
3.了解不同公司不同職位的人的生活狀態
匿名區
1.了解行業內幕,各公司情況
2.解答他人疑惑
3.看他人撕逼
社交需求
1.加一些行業大牛高人,詢問學習
2.加一些自己想要去的公司或者職位,詢問情況
3.提高影響力值(作為加速器)
4.交友,找些志同道合或者看的順眼的人。
其實以上需求都是我們進入脈脈後才有的需求,那麼什麼才是我們打開脈脈的動力呢?
1.脈脈裡面有一群和我相關行業的人
2.持續的碎片化內容更新
3.與我相關的消息
後者兩者尤為重要
那麼脈脈是怎樣做到持續的內容更新的呢?
1.眾多的發布者(二度人脈)
怎樣讓用戶看到更多的人的信息並且和用戶相關呢?
脈脈在這裡很巧妙的用了二度人脈的方法:你可以看到你好友的狀態和你好友的好友的狀態
以我舉例:我脈脈裡面有129個好友,主動加的人都是互聯網行業的大概在125個左右,那麼我好友的好友有多少呢?
答案是10000+。
而新用戶的好友大概可能只是10多個,但是只要他加的好友是個好友很多的人,那麼他的二度人脈依舊很廣。
二度人脈屬於強關係,但又不是好友。其實本人發布一些觀點是只希望讓二度人脈的用戶看到,不想讓公司的人看到,因為行業內的很多都是談起來都容易觸碰敏感話題。
2.自傳播
脈脈把每個用戶都當做是一個分享源,打通各個模塊,用戶可以將匿名的狀態分享到實名區;在話題下面評論後自動生成一條狀態,分享話題;分享專欄文章。
脈脈內的信息很少向朋友圈微博里發,為何?因為不是一個圈子的,發了也得不到共鳴。
話題的傳播方式:
1.頂端會有一個展示位;
2.發布者的好友會看到 → 好友看到之後進行話題討論,自動生成一條狀態 → 評論者的好友就會看到這個狀態。
話題也會選擇性的PUSH給用戶。
與你相關的消息為何那麼多呢?
這裡指的是消息提示,如果你在一條狀態下面評論,而其他人也在下面進行評論,那麼你就有一條信息提示
特別是在匿名區,這個方法效果很好。
很多人就是希望看到自己的朋友圈顯示好幾條信息,很多人都有這個心理,另一方面也篩選出你想要的內容,因為你不知道發布者是誰,所以大家更關注的是內容,很多用戶都在狀態下面標記MARK就是希望看到其他人是怎麼說的。
內容優化:如何將好的內容展示給用戶,屏蔽掉廣告信息
1.對於不想看到的狀態屏蔽掉
2.內容審查
3.主頁左側可進行篩選(選擇行業、職業相關動態)
4.評論展示先展示點贊最多,再展示最新回復
5.內容不是按照時間順序展示(按道理應該是按照評論時間展示)
6.賬號價值高:如果這個號封了,你還可以建其他的號繼續發廣告嗎?
在中國當前競爭激烈的APP市場上能夠不斷成長是需要一定的優勢或者亮點來支撐的,那麼脈脈到底有哪些優勢和亮點呢?
1)純粹的商務社交是脈脈不同於其他社交應用的一大優勢。現在市場上活躍著很多社交應用,朋友圈為人們提供了一個交流感情的空間,朋友圈對於職場想聊正事兒的人來講,實在是「亂」。脈脈就是看到這一點,專門為職場人士開闢出一個全新空間,專門聊職場那些事兒!
2)讓工作更有趣
在脈脈上,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聊聊行業里的事、聊職業發展,甚至吐槽工作上的煩惱。從私密性上來講,脈脈可以讓用戶暢所欲言,不用像在朋友圈那樣顧忌朋友、父母、兄弟姐妹、老闆或者客戶等看到不想向他們公開的消息,脈脈既有實名動態,也有匿名八卦,私密性完全在用戶的把握之中;從局限性來講,朋友圈的範圍是有限的,還是以微信朋友圈為例,那些沒有跟你互為好友的人是不會看到你的任何消息的,那些行業里的牛人、大佬是不可能在你的朋友圈內的,所以彼此只能是陌生人。脈脈就不同了,脈脈用戶中,有不少事行業間的領袖或牛人,用戶可以隨時和他們交流。
3)你覺得你的人脈需求已經被微信滿足了,但是當有了一個更加完整的實名人脈網路,你就算只通過朋友認識他們的朋友,效率都能高十倍。而這件事具有極強的網路效應,之前中國的職場社交沒有爆發,原因可能很簡單:因為你的朋友還沒有都在上面。
而三年間用戶從不足百萬到接近數千萬量級的脈脈,可能已經觸碰到了職場社交「網路效應」的臨界點,至少在互聯網領域。今天BAT用戶中有一半的員工都是脈脈的用戶,萬科、碧桂園、國家電網等很多世界500強企業有超過200萬名員工活躍在脈脈上。
4)脈脈的匿名八卦是脈脈應用中最活躍的板塊。用戶通過匿名八卦板塊吐槽工作上的煩惱、行業小八卦等,為用戶的壓力、煩惱打開一個發泄吐槽的突破口,也將工作中的趣事進行分享,讓工作不再枯燥。
很簡單,這個軟體就是個大病毒,安裝上就強行要通訊錄許可權,不給通訊錄許可權就不讓你進入,給了許可權就會讀取你的聯繫人,再給你的所有聯繫人發垃圾營銷信息,邀請開通。就是靠這種病毒式營銷方式起來的。很噁心這種營銷方式,把客戶隱私拿來營銷,吃相太難看。
1、理論支持:基於六度分割理論,利用二度人脈熟人關係進行求職招聘,主要用戶為熱門的互聯網創投圈。2、脈脈做的是人與人之間的聯繫,通過基於關係鏈(手機通訊錄、微博)來為招聘做篩選。脈脈依賴數據挖掘技術自動給每個用戶填上了簡歷。脈脈會自動計算用戶的關係鏈,不需要像LinkedIn那樣從0開始建立社交關係;好友級別LV可3、「職場八卦」板塊讓原本習慣娛樂化社交的中國人逐漸接收職場社交的概念,為此駐留了一批用戶。4、招聘方實名驗證,而求職者可匿名求職,信息不對稱,更具人性化的求職方式。
我只知道早期是通過和新浪微博合作的,後來,被sina踹了,沒辦法,不過現在貌似很火的,我還是很喜歡脈脈的
盜密友的appkey抓數據。。就完成了冷啟動
「人脈拓展、求職招聘、匿名八卦」這是脈脈第一個版本的基礎功能。經過四年的發展,脈脈的產品形態已經豐富到有職業認證、行業頭條、職播、群聊、會員體系等諸多內容,開始從「幫助職場人更好的連接」走向「賦能職場人的職業發展生涯」。
人和人之間連接的訴求和成長的訴求,是職場社交平台提供的本質服務。通過演算法和數據推薦,高效匹配人與內容成為脈脈核心優勢。
早期脈脈用戶里互聯網公司員工佔比有80%-90%,前幾年通過分眾和地鐵站廣告擴散到了其他行業,但是長期留存並不理想。
2016年以來,脈脈跟很多國民級體量的APP合作,京東金融、芝麻信用、滴滴順風車、去哪兒、百合網、世紀佳緣等。用戶有了實名身份,就可以在上述APP擁有特權,也會有更好的信用,所以很多用戶選擇綁定和註冊脈脈。脈脈的價值一旦價值體現出來,在其他行業的註冊和留存就有顯著提高,也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傳播路徑。
圍繞中國社會特徵的職業信用生態體系,脈脈的職場信用應用場景覆蓋消費金融、電商、出行、租車、民宿、OTA及婚戀等多個領域,包括阿里巴巴、騰訊、今日頭條、微軟、甲骨文、IBM、百度、螞蟻金服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均先後同脈脈在市場拓展、個人信用體系、僱主品牌等領域展開了合作。
2013年10月 脈脈APP正式上線,具備人脈分析、招聘和匿名八卦三大重要功能
2014年2月 「實名動態」功能上線
5月 「實名認證」功能上線
8月 支持群聊,職場溝通更高效
2015年10月 「話題」上線,在站內開始營造對事件、知識的行業討論氛圍
2016年1月 為支付寶-芝麻信用提供職業信用認證服務
3月 與百度搜索、搜狗搜索、360搜索建立戰略合作
5月 與京東金融達成戰略合作
6月 直播產品脈脈「職播」上線
8月 脈脈會員體系上線,會員收入開始指數級增長
9月 脈脈廣告服務切換為品牌廣告模式,收入實現快速增長
11月 與考拉徵信達成戰略合作,為阿里巴巴等巨頭打造僱主品牌服務,為滴滴出行提供職業信用認證服務
12月 實現業務盈虧平衡,成為可長期持續發展的公司
2017年3月 脈脈與世紀佳緣達成戰略合作關係
4月 為去哪兒網、百合網提供職業信用認證服務
6月 脈脈榮獲2017WMIC世界移動互聯網大會最具行業領導力獎
7月 脈脈榮登AppStore、艾瑞諮詢、《互聯網周刊》等榜單的商務社交APP榜首
8月 脈脈與阿里巴巴、京東、順豐等企業一同獲評「2017中國電子商務百強企業」
10月 脈脈成立四周年,擁有全行業最多的真實職場Profile和數千萬高凈值用戶,並榮獲中國互聯網行業第三方數據研究機構易觀頒發的2017易觀之星年度最佳APP獎,小蠻腰科技大會最佳職場社交平台等殊榮。
11月 脈脈獲得C輪7500萬美元融資,職場社交史上最高單筆融資,DCM領投,智聯招聘、IDG資本、晨興資本跟投。同時,脈脈榮登iOS商務免費榜第一。
當然,也許這個有它的好處。
但是,我能不能說一下,用剛買的一個手機號註冊,脈脈到了進入一項,非得嫌我手機通訊錄聯繫人太少,而不讓進入。這特么的也算是人性化?嫌我通訊錄人少就不讓註冊了?
於是決定,不需要這個東西了。
真噁心!
作為搜狗搜索的第一位開發者,林凡在創辦脈脈之初對工具類產品有深刻理解。晨興資本合伙人張斐對社交和社區類產品非常敏感,早期給到脈脈許多如何做社交的建議,比如在產品中添加 Feed流,從而激活用戶的好友關係。
Feed 流的加入幫助脈脈快速完成了早期用戶積累,脈脈在2014年進入了高速發展期。公司也迅速在當年完成了 A+ 輪和 B 輪融資。隨後碰到了創業中最大的坎。在發展中發現各行各業之間存在著巨大的溝通壁壘。比如說,即便完成互聯網圈的積累,但是想憑藉這批用戶去觸達金融圈就很難。2015年到2016年的一年中,脈脈陸續上線了很多小功能。例如掃名片、線下聚會,以及類似「在行」的約見專家功能。但這些功能卻都沒有幫助脈脈擴大用戶邊界。2016年,脈脈砍掉了那些研發了一年的小功能,重新尋找用戶之間的共性需求,最終將產品形態鎖定在讓人與人、人與內容更加高效的連接上來。2016年12月30日,脈脈宣布實現盈虧平衡。這讓林凡有了更多的時間去打磨產品和規劃未來的發展步伐。隨著共享經濟的興起,很多用戶上億級別的應用,包括芝麻信用、京東金融、滴滴順風車等,都將脈脈作為身份認證的權威渠道。僅職場信用一項服務就覆蓋消費金融、電商、出行、租車、民宿、OTA及婚戀等多個領域,脈脈悄然成為中國商業社會信用體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據不完全統計,包括BAT、微軟、甲骨文、IBM、螞蟻金服等巨頭企業均先後與脈脈達成商業合作。根據脈脈官方數據顯示,截止目前,主要用戶來自金融貿易、 IT互聯網、文化傳媒、醫療生物、政府法律、教育培訓等領域。其中 49% 的用戶來自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包括來自微軟、IBM、BAT、萬達、萬科等世界五百強及各行業領軍企業的中高層和基層員工。1. 理論支持:基於六度分割理論,利用二度人脈熟人關係進行求職招聘,主要用戶為熱門的互聯網創投圈。
2. 脈脈做的是人與人之間的聯繫,通過基於關係鏈(手機通訊錄、微博)來為招聘做篩選。脈脈依賴數據挖掘技術自動給每個用戶填上了簡歷。脈脈會自動計算用戶的關係鏈,不需要像LinkedIn那樣從0開始建立社交關係。
3. 「匿名交流」板塊讓原本習慣娛樂化社交的中國人逐漸接受職場社交的概念,為此駐留了大批用戶。
4. 招聘方實名驗證,而求職者可匿名求職,信息不對稱,更具人性化的求職方式。
適者生存是最主要的一點。脈脈在內容分發、匿名交流、群聊服務、實名認證、移動優先等細節方面做得更為人性化、更為用戶著想。比如,匿名交流有效地滿足了普遍工作壓力大、強度高的職場人士的交流需求,這也是增強脈脈用戶活躍度的一大利器。另外,脈脈更能響應中國人的實際需求,推出的群聊服務,更能滿足用戶多元化的聊天和商務溝通需求。
總的來說,不難看出脈脈強調的是社交屬性。脈脈更懂國人、更懂中國職場的需求。
2013年10月,脈脈在國內首創並提出「職場社交」與「共享人脈」理念,利用科學演算法為職場人拓展人脈,降低商務社交門檻,將傳統的線下商務社交模式轉移到了線上,一舉打破了中國職場人脈封閉的現狀,實現各行各業交流合作。
賦能中國職場人群發展,以技術驅動構建中國商業信用基礎,用實名制幫助職場人進行人脈精準對接,四年的時間裡,脈脈從零起步到讓數千萬職場人可以通過分享來不斷擴大人脈圈。脈脈在「讓用戶與企業、用戶與用戶、用戶與內容之間高效連接」的指引下先後推出人脈拓展、行業新聞、職業形象塑造、求職招聘、專屬會員、營銷、僱主品牌建設等諸多產品服務。
不僅如此,脈脈還成為了各種職場消息的第一發源地,頻繁引爆公眾對中國互聯網發展的激烈討論;包括摩拜獲得超6億美元E輪融資、阿里巴巴收購優酷土豆、王者榮耀團隊年終獎100個月工資等消息均發酵於脈脈。
脈脈憑藉自身在中國市場的先發優勢和精準地位,在職場社交領域保持了明顯的領先優勢。隨著脈脈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包括萬通控股董事長馮侖、新東方創始人徐小平、分眾傳媒CEO江南春、搜狗CEO王小川等知名企業家都已經入駐脈脈。
同其它社交平台不同,脈脈主打實名制社交,這一舉措也被認為是最符合中國現狀的社交產品策略。IDG資本合伙人牛奎光曾評價道,「脈脈的實名制社交不僅提升了職場社交的效率,還能夠打造職場形象,形成個人品牌。」
目前,脈脈正在著力打造符合中國社會特徵的職業信用生態體系,脈脈已經與芝麻信用、京東金融、滴滴順風車等平台開展深度合作,為用戶獲得更優質的金融、出行等服務進行加持。
有互聯網分析師指出,脈脈擁有中國職場社交行業最多的真實職場數據,能夠貫穿一個人長達數十年的職場生涯,具有長效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
脈脈在社交應用行業中打開了職場這片空間,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開始使用脈脈進行人脈梳理、拓展。「中國職業社交市場已經歷起步期、調整期,2018年起將進入爆發期。」易觀國際日前發布報告,認為中國職業社交市場今年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曾經,國內各種類型的社交應用充斥著社交應用市場,魚龍混雜。而脈脈是一款針對職場人士的社交應用,主要是根據中國人情社會的特點來滿足用戶需求的應用,脈脈CEO林凡曾在大街網和搜狗工作,他想通過將搜狗的演算法和大街網的社交思維結合在一起,讓用戶利用APP管理和發掘自己的人脈,這就是脈脈的誕生思路。
易觀國際發布的報告中認為,現階段互聯網用戶經過了對通用社交網路的追捧,將不再滿足於基本的娛樂及獲取信息,尋求對自己切身利益有關係的職業社交網路將進入快速發展時期。脈脈應用最核心的就是為用戶挖掘梳理人脈,讓工作更有趣,滿足現階段互聯網用戶需求和體驗。
記得最清楚的是在地鐵、電梯里看到脈脈的廣告,然後是報紙上的全篇廣告,我覺得都挺牛逼的,近期脈脈的抵制996公交車車身廣告,也是6666,每一次脈脈做營銷都是鋪天蓋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