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學博弈論?

國企工科男高數基礎差無經濟學基礎,近來對博弈論很感興趣,想系統地學習,有什麼方式?書籍?教材?或者可分享的心得?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 日常經濟學 · 博弈人生,更多「博弈論」話題討論歡迎關注


答一發~

事實上我感覺自學博弈論是挺難的。我的本職是「決策論」,兩者在公眾的印象中似乎是差不多的,都是繁瑣的數學公式和天書一般的證明。但是事實上,決策論基本上不需要任何「巧思」,但需要很變態的數學,而博弈論事實上對數學要求並不高,但是思想非常複雜,需要很多需要理解的東西。

所以,如果真的要自學博弈論的話,手頭最好有足夠多的材料,包括教科書、論文、可能更容易被接受的公開課材料等等,而且我的建議是越多越好。我是不覺得有哪一本教科書是能夠完全解決博弈論的自學的,雖然看諸位的答案裡面似乎很推崇Osborne Rubinstein,但是在我個人看來這本書也有很多沒有說得特別清楚的地方。

以下是我當年自學「序貫均衡」(sequential equilibrium)這個概念的歷程,之所以要自學是因為博弈論課上到了這裡老師得了癌症……因為急著要用,於是乎只能翻出書來自己啃。

在博弈論中,一個行為策略-信念組合被稱為一個「序貫均衡」,如果:

  • 策略是「序貫理性」的,也就是在每一個後續的貝葉斯博弈當中構成了一個貝葉斯納什均衡(類比於「子博弈完美」);
  • 信念的一致性:這個信念是一列「完全混合策略」生成的信念的極限。

其實第一個要求挺容易的,但是第二個要求當時讓我一臉懵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我當時手頭的資料包括:

  • MWG第九章;
  • Fudenberg Tirole的教材;
  • Osborne Rubinstein的教材;
  • 張維迎的《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
  • Kreps Wilson關於這個概念的論文(1982)。

然後,我發現,每種材料對這個概念的解釋都是有缺陷的。一個一個說:

  • MWG介紹這個概念的思路是這樣的。首先,引入「弱完美貝葉斯均衡」的概念,這個概念非常容易理解,然後通過一些例子說明在「不可能達到的信息集上如果信念是任意的那麼均衡不合理」,再提出序貫均衡的概念,回到這幾個例子說明為什麼序貫均衡可以避免這些問題。但是,雖然這段講解邏輯非常順,但是結果是,我還是不知道為什麼這麼定義「一致性」……
  • MWG的問題可以在Kreps Wilson的論文中找到答案,作者講了「字典序一致性」和「結構一致性」這兩個概念,這兩個概念相對來講是容易理解的,一步一步地推出了假設信念的一致性的理由。按理說,這兩份材料加起來已經能夠幫助我們完全理解序貫均衡了,但是……
  • Fudenberg Tirole指出,Kreps Wilson馬虎大意地處理了信念的一致性和結構一致性的關係(論文裡面是「容易證明」,其實證不出來),FT給出了結構一致性和一致性之間會產生矛盾的例子,也給出了假設一致性的另一些理由。

事實上,材料之間的內容互補是自學博弈論最強有力的助手,任何一份材料必然限於篇幅和側重點而對內容有所省略。有的材料專註於實例(比如Gibbens),有的材料偏重理論,有的材料偏重數學,有的材料偏重文字解釋。所以,當你要學習博弈論方面的知識的時候,善於利用這種互補性將大大幫助到你。

除了這個,其他無非是「認真」二字了。

以上。


雖然現在才看到這個問題有點晚,但看到題目近期還是有動態,題主也在知乎上比較活躍,應該也不算挖墳了吧。

看到這個問題感觸特別深,因為自己的博弈論在起步時期也算是自學過來的。題主是工科生,博弈論需要的一些數學應該會有印象,自學到很不錯的水平應該不會太難。自己之前也是個文科生,剛開始的時候確實被博弈論的數學和符號虐得死去活來,現在勉強算是入門。雖然離精通還差很遠,但平時也能夠拿博弈論來思考一些問題或者檢驗一個想法。博弈論是一門很美妙的學科,妙用無窮,而且門檻也不會特別高。

學習博弈論的目標大概有兩個。一個是對想做博弈論研究的人來說的,可以概括成「solve it formally」。如果想走這條路,別無捷徑,該學的數學還是要學,該推的命題還是要推,很多時候是會比較枯燥。這方面以色列人似乎有一些天賦技能。另一種可能是大多數人的目標,叫做「think it strategically」。按這個想法去學博弈論,主要還是期待自己看問題的時候能夠更深刻、更敏銳。兩個目標的策略肯定是不一樣的。自己遠遠達不到第一個的要求,學習的目標也主要是第二個。

剛開始接觸博弈論是在大二。最早是一些市面上亂七八糟的科普書,算是有了一點印象。現在記憶最深刻的還是Dixit的《策略思維》和Schelling的很多著作。前者已經有很多人提到了,很棒的書,有趣的例子加嚴謹的解析,拿來培養興趣再好不過。Schelling的書可能要額外說一下。我們前面說學博弈論有兩個目標,做好研究對兩點都是需要的。2006年的諾獎同時給了Aumann和Schelling,可以說是兩條路的極致的代表。讀Schelling的書,裡面不會有符號,但你會覺得這個人真的非常smart。

Schelling的書有很多,幾乎全都有中譯本,最經典的應該是《微觀動機和宏觀行為》和《衝突的策略》,他還有討論軍備競賽和氣候變暖的著作,也值得一讀。博弈論中很多基本的概念,比如說belief,比如說子博弈均衡,比如說focal point,Schelling其實都已經表述得很清楚了,只是沒有符號化而已。另外,他的這些思想都是沉浸在非常實際的例子裡面,思考的時候不會感覺很突兀。很多教科書是針對知識點找例子,而Schelling是考慮實際問題,然後再跟著思維一步一步把分析需要的概念想出來,個人感覺這是很高的境界了。在後面讀一些比較難的博弈論的時候,跟著Schelling的思路有時會有奇效。

比較嚴格地學習博弈論是在大三,當然大二也翻了一些啟蒙的著作了,比如張維迎老師、Gibbons,大概都看過,但印象最深還是交換的時候。當時作死選了高微,指定教材是Reny——一本非常不錯的高級微觀教材,但博弈論部分老師奇妙地推薦了Osborne和Rubinstein(以下簡稱OR),A Course in Game Theory。結果和 @Deborah Lee說的一樣,一開始我是拒絕的,但後來鬼使神差決定把它攻下來。交換的時候其它課比較簡單,通宵自習室離宿舍又很近,於是就伴隨著這本書度過了漫漫長夜。

OR是一本非常不錯的書,但個人感覺它的體系有些過分簡練完美了。這是從建好的高樓俯瞰江山的格局,而不是篳路藍縷的奮鬥史。如果沒有比較好的數學準備和思維,直接上這本書還是很磨人的。OR和Fudenberg加Tirole那本書(以下簡稱FT)一樣,都是學好博弈論的路上在某個階段必須過一遍的,但未必是一開始。舉個例子,像納什均衡存在性的證明,個人認為OR就處理得沒有Tadelis的書好。整個交換學期,除了課堂上應付Reny的書,微觀部分就是在剛OR和MWG(高級微觀的聖經)。回憶起來,可能還是MWG的書博弈論部分好一點,符號雖然也很多,但不會吃人。雖然第一次學OR學得非常糟糕,但起碼是適應了符號書寫這種風格,後面再遇到類似風格的書也沒有那麼難受了。

回到本校還是要再學一遍博弈論,這次我們用的是Tadelis。因為之前已經在煉獄裡燒烤過一次,再學這個就輕鬆很多了。Tadelis可能是比較適合接在大二後面直接學的書。這本書對博弈論的處理比大部分初級教材(比如張維迎、Gibbons、Bimnore等)要嚴格,但作者的重點應該還是在博弈的思維。整本書的重要知識點前後都有大段大段的文字來幫助你理解,仔細讀這本書,就不會迷失在符號的海洋里。從這本書直接往嚴格的博弈論過渡也比較適合,一是思維上有理解,二是表達方式和證明方式有台階,循序漸進,會好很多。

這期間還看了一些博弈論的分支的書。經過嚴酷的歷練的好處就是,不會看到滿紙的符號就犯暈了——以前這是很經常的,感覺是某種文科生綜合症。博弈論有很多小分支,有很多特別有意思,但主流教材一般只會淺嘗輒止。實際上搭配著一些這種教材看,對理解主幹也是很有益的。其中兩個特別重要的點是匹配和拍賣。匹配入門對數學基本沒要求,但需要心思比較巧,否則很多證明不好過。拍賣對數學要求會高一點,但如果只是為了掌握基礎理論,高數是足夠了。

這兩個分支有兩個很大的優點。一是非常實用,Alvin Roth(也是諾獎得主)是匹配的代表人物,他的一個很大的貢獻就是用匹配來幫助設計擇校機制和器官捐贈系統,在實際中效果也非常好。拍賣就更不用說了,不要把拍賣只理解成拍賣場里富人的事。實際上,只要有一群人付出代價爭奪一個或多個東西,我們就可以用拍賣理論去思考這個問題。這兩個小分支的教材基本也是固定的,匹配是Roth和Sotomayor,拍賣是Krishna。嚴格來說都不算太友好,但也不會很殘酷,如果有前面的基礎應該沒什麼問題。

在這個學期前後包括假期還陸陸續續看了很多亂七八糟的書,主要是一些偏門的博弈論教材或者分支論著。其中有兩本書還是很值得說一下的。一是Colin Camerer的《行為博弈》。這本書的一個好處就是提供了很多實驗室證據,讓自己不會厭煩博弈論,以為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東西。博弈論不是空想的理論,是可以檢驗的。如果對非理性、行為、學習這些相關理論感興趣,這本書也很不錯。缺點是有難度,可以跳著看。另外就是Ordeshook給政治系學生寫的博弈論教材,也有很多故事和例子。博弈論在政治學研究和制度經濟學的研究中不能更重要了,只看理論可能會心生厭倦,也不一定能往現實套。這時候多看一點其它分支的書,也許會有用。

再往後的假期和大四上就是去攻OR和FT了,看書,做題。實際上不同教材之間的重合度還是蠻大的,如果之前看過某一本,再看另外一本的時候就可以省下很多工夫。做題可能也比較重要,雖然這兩本書的習題有些難度還是蠻大的,但起碼答案應該都是看得懂的,過一遍還是很有好處,很多精彩的東西和應用都在題目里。另外就是繼續去看一些零散的分支,比如Borges的機制設計教材就很不錯。雖然機制設計本身非常難,很晦澀,Borges的書還是比較簡明的。機制設計在生活中的應用也非常多,像前面講的匹配和拍賣,其實都是機制設計的特例:設法設計出好制度,去達到設計者的目標。如果感覺Borges不夠平滑,自己最近找到了機制設計的一本新教材,來自四個印度人——Narahari,Garg,Narayanam和Prakash。零起點的書,很注重實用,尤其注重講最優網路設計和網上拍賣設計,學工科的可能會比較喜歡。

期間在學校里修了網路經濟學,主要教材是Jackson的Social Network,非常牛的作者,非常好的書。在網路問題中處理博弈本身就是非常需要技巧的一件事情,但作者做得特別棒,講述得很清楚,題目也很不錯。作者還特別引入了很多例子和來自實際網路的數據,讀完對很多網路的形成和互動過程會有很直觀的印象。這也算是博弈論的一個應用分支吧。如果對這方面有深入的興趣,可以進一步看Goyal的書,非常理論,不太友好。

那個學期上了知乎,也從一些知友,尤其是 @長澤雅美 那裡對博弈論的一些分支有了直觀的了解,也知道了Maschler,Sorin和Zamir的博弈論教材。這本書難度和深度未必會比OR和FT多多少,但範圍非常廣,題目相當多,對EGT(Epistemic game theory)和合作博弈的處理尤其突出。如果沒有時間去讀博弈論各個分支的教材,讀這本教材就可以得到一個完整的概貌了。另外這本書例子也非常多,基本是知識點前後必有例子,學完一個點馬上檢查一下也是很不錯的。這本書基本花費了自己大半個假期,但是感覺也非常值得。

學到這裡基本上博弈論的各個分支都可以看了。比如重複博弈,也是博弈論中非常重要的話題,用來解釋聲譽、承諾或者合同這些現象的時候非常有用。Maskin的書基本也是入門的唯一選擇了。但這個分支本身難度就比較大,也很難降下來,需要很多數學工具,如果時間緊迫或者不感興趣也未必要去強撩,容易灰飛煙滅。另一個很有用處的分支是合作博弈,允許參與者之間形成聯盟。這個分支自己看過的教材是由Branzei,Dimitrov和Tijs寫的,閱讀體驗非常糟糕,同樣不太建議強撩。走到這一步想再往下學都不會太容易了,有一些還是正在發展的領域,如果只是為了「think it strategically」,放過也罷,了解一些基礎定理就好。無論是Tadelis,還是OR,FT,MSZ,都有專門篇章給這些分支。

另一個很有趣的分支是EGT,但個人感覺這個分支比較獨特,畫風有些不同。如果題主學過模態邏輯,或者泛函、拓撲技術比較好應該會在這個分支找到樂趣。自己之前有幸上過陳波老師的課,陳波老師是搞分析哲學的,對知識論、模態邏輯這些也很熟悉,給我們科普了很多,所以看著會感覺比較有趣味。但這個科目也很抽象,可能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如果題主有興趣,直接 @長澤雅美@阿虎兩位就好了,一定會有滿意的答覆的。

此外還有很多其它分支,比如演化博弈論,教材就是Weibull。演化博弈在生物和計算機領域有很多應用,故事也非常有趣味,但學起來不容易。如果答主有計算機背景,也許會喜歡演算法博弈(Algorithm Game Theory)。類似的,像零和博弈、微分博弈、隨機博弈這些都屬於博弈論的分支,題主可以按需擷取。博弈論很像計量經濟學,它更像一個工具而非一個孤立的理論。只要場景中有人與人的互動,經濟學家就會操起博弈論的榔頭。不過像以上這些分支技術性都很強了,同樣容易強撩灰飛煙滅。

最後,個人還是感覺,學習博弈論要時刻結合好故事或者好例子,不停地去「think it strategically」,不然總是鑽在符號堆里,不僅自己感覺難受,也很難堅持學習下去。這方面的故事書很多,像MSY Chwe就寫過兩本書,一叫Common Knowledge,二叫Jane Austin, the Game Theorist。前者是講禮儀、風俗、廣告和經典學說中的博弈論思想;後者則是解析《傲慢與偏見》中各角色的策略思維,講他們怎麼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看待事情、想出合適的解決辦法,很有趣味。像大理論家Aumann也寫過Game Theory in Talmud,Rubinstein寫過the Economic Fables,都是閑暇之餘不錯的讀物。

總之,大概是這麼一個順序:通俗(Dixit,Schelling等)——Tadelis/Fujiwara Greve(另一本個人感覺不錯的入門書)——高級(OR,FT,MSZ)——讀前沿論文——自己做研究,中間穿插各個分支的入門書和故事性比較強的著作,戰術性地避開一些太過數學化的部分。題目應該多做一些,因為實際的應用和有趣的例子/故事很多時候會藏在題目里。然後最好是有人一起討論或者嘗試給別人講,有一些技巧的地方沒有老師點撥光靠自己過真的會非常痛苦。如果身邊沒有資源,網課、論壇或者知乎都是不錯的選擇:)嘗試給別人講更好。這學期做博弈論助教,很多東西自己看得懂,題目能做,但要當著別人面反應過來,推出來,再用小白的語言提煉出來真的非常考驗人,非常有助於反芻自己學過的東西。

以上算是親身的博弈論入門經歷,應該算比較系統了,相信答主一定可以得償所願。自己也還在學習的路上,路漫漫而修遠兮,有興趣可以多多交流。


看到大家都在推薦書,我來補充一些線上課程吧:

中文課程:

  • 浙江大學 - 博弈論基礎 | 中國大學MOOC

英文課程:

  • 斯坦福大學 - 博弈論 Game Theory | Coursera
  • 斯坦福大學 - 博弈論2:進階應用 Game Theory II: Advanced Applications | Coursera
  • 東京大學 - 博弈論入門 Welcome to Game Theory | Coursera
  • 喬治亞理工學院 - 不靠運氣的遊戲:組合博弈論 Games without Chance: Combinatorial Game Theory | Coursera

可以看看上過這些課程的同學的點評,難易程度、開課時間、課程大綱什麼的,看哪門課最適合你~

--

在MOOC學院搜「博弈」結果:搜索-博弈 | MOOC學院 果殼網旗下慕課學習社區


英語好不?推薦一本 Game Theory for Applied Economists by Robert Gibbons

邏輯嚴謹,概念清晰。全書四章,由淺入深得介紹了四種博弈的類型,結構非常合理。整本書寫的乾淨優雅,讀起來很順暢。有大量的例子,嚴肅的證明不是側重點,高中數學基礎足夠,不需要經濟學基礎,適合初學者入門。題主如果是想了解理論,而不是隨便讀讀亂七八糟的通俗讀物,強烈推薦。

當然前面有人推薦mwg和fudenberg and tirole。mwg可以作為延伸閱讀,風格和前一本是一脈相承的,更理論了一些,不過也不算太難。fudenberg and tirole個人覺得就比較難懂一些了,這本是博士階段的博弈論課程的推薦教材。不專門研究這個,不看也罷。

至於耶魯的網上公開課,對我們聰明的中國人來說有點小兒科了。

題外話:初學博弈論建議把概念弄清楚,否則到後面會一團糟的。英語好的話,建議看英文教材,很多概念用英文表達更直接易懂。博弈論說到底是提供了一種解決問題的新思路,理解了納什均衡,基本也就抓住了精髓。只可惜很多本科小朋友,一個學期下來,問他什麼是納什均衡還是直搖頭。所以才說概念重要。

祝題主自學順利!


建議去跟一門網上課程,或者在學校裡面旁聽也行,單單自己看書有點容易走偏的.

推薦coursera上的課程,教學方式比較成熟,每周有作業,完成課程還有證書,也算可以激勵自己學習吧


1學會畫表(矩陣)

2學會給1的表畫線圈etc.

3學會畫樹

4學會給3的樹畫線圈etc.

5學會把表畫成樹

6學會把樹畫成表

7學會畫連續形態(概率)的表和樹

8學會把表寫成G=(N,S,U) 以及各種更複雜形式

9學會解8的game

10學會把樹寫成T=(N,K,P,U,A)以及各種更複雜形式

11學會解10的game

————————————————————快速掌握博弈論的11步


曾經真的有過相似經歷啊...非理工科出身女.智商弱.N次試圖入門經歷..

首先,看了coursera上面的game theory.看的時候覺得全部都懂了,

之後發現只是第一遍替大腦掃盲了辭彙,就是到達了什麼都處於聽過但無法複述的階段。

然後,看了Jehle,Reny,advanced microeconomic theory相關章節,MWG相關章節,david krepes, a course in microeconomics相關章節。micro書里基本講的都不是很難,但相同的內容不同的人寫notation, 有助於你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解方式。好像有朋友說過,博弈論難的不是理論,而是notation...不能同意更多。微觀教材里的博弈論講的相對不是很難,看起來比較快。這裡面,個人覺得david kreps書講的最好。可能因為作者是做game theory的。

再然後,這個時候我很自不量力的嘗試去讀了那些經典paper,david kreps,sequential equilibrium之類的..但發現對整個領域沒什麼認識,就覺得讀了沒什麼感覺。但是,卻發現了一篇很好的總結性的文章, kohlberger,fundation of strategic equilibrium.

接著,可以看專門寫博弈論的一些教材,比如,Rubinstein,a course in game theory. 書很薄,心理壓力沒那麼重。Myerson,game theory.可以買了用來當工具書,需要的時候查閱即可,太厚了..不喜歡。Tirole,Fuden,那個,我沒看過...這時候你會到達一個懂每一個定理和名詞再說什麼,大概知道兩個定理之間的聯繫。但還是比較狹窄,沒有成體系的理解。

再然後,當腦子裡大致知道博弈論的一個思路圖以後,可以去看看paper,總共有七八篇里程碑式的經典paper..Mertens啊,Myerson啊,Rubinstein之類的。讀完之後,就會知道整個game theory從一開始想要解決的問題,von Neumman的思路,到後來Nash的思路,再到人們想要改進這個equilbrium...以上N個大牛一點點從不同的角度修正Nash Equilibriu.這些結果之間,有什麼橫向和縱向的聯繫。比如,subgame perfection+perfect information條件其實就是什麼什麼.

我猜這時候,你算是系統的理解了一點點。

然後你就會有個感覺,覺得其實說到底,博弈論只是策略的一種規範化表達。我們每個人在做實際決策的時候,玩的比博弈論要複雜牛逼多了。博弈論只是把這些東西用統一的術語表達出來。(這句話我不知道對不對,但是最近為自己這個想法所影響所以不想再學博弈論了)

我大概從首先到最後這個階段,用了整整兩個月的時間。那些paper沒有讀完。到現在也就是想起來看兩眼..我覺得聰明的人可能看一本書就會有最後這個感覺。但我相信普通人是不可能看一本書就全部理解的。其實可以一本書看好幾遍。。我只是覺得無聊所以就看不一樣的。


我們這些科班也只是很多人一起自學,應付考試而已啊……

而且博弈論沒外面吹的那麼神奇,論機智,中國民間智慧完爆一般的博弈論,不過人家理論化了就可以積累傳播繼並且不斷發展。

先修課程:

微觀經濟學,不用學也沒事,問題不大

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之類的,看看一些數學附錄就可以了

科普與教材,由淺及深,下面的只是我看過或接觸過的:

1. 牛津通識讀本 博弈論 大神binmore寫的小書

2. 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 這是我們本科的教材,張維迎最近寫了蠻多科普書的,可以找來看看

信息與激勵經濟學 復旦陳釗寫的,理論聯繫實際

3. mwg 7-9 12-14 23微觀聖經,我會告訴你我正在翻目錄么……

博弈論 fudenberg and tirole 擺著用來查閱

4. 專門問題

比如產業組織理論,拍賣理論,機制設計,新規制經濟學,信息經濟學,契約理論,演算法博弈論,演化博弈,很多很多

5.作為數學分支的博弈論

我指的是Nash, harsanyi, maskin, aumann, selten他們的工作。

如果想系統的學,一步一步來吧,看自己能走到哪一步。


大二的選課的時候,在選課系統中看到了作為軟體工程專業選修課程的博弈論。

放在各種計算機圖形學、人工神經網路等選修課中,顯得很鶴立雞群(誤)。

於是就選修了這門課程。

當時的老師本科學的是建築研究生才誤入歧途學了計算機(233)。

使用的課本是 @梁枯魄 答案中的 謝識予 的 經濟博弈論(第三版)。

因為這個課程實際課程大概只有15個課時,所以我也是學了點最基本的理論,而且最後就算開卷也只是拿了一個B。

我所學到的更多是一種思維模式,將一個問題從不同角度剖析最極端(博弈論問題很多是以每個人都做出最利於自己的情況做選擇的前提來思考的)。

老師也推薦了耶魯大學的博弈論課程,說的確是講得比自己好。

PS:為了提起興趣,可以先看一部電影《美麗心靈》。

這部電影的主角是納什。

學博弈論絕對少不了的納什均衡就是以他命名的。


搓麻將


無論通過什麼方式學,一定要找一個懂博弈論的人跟你交流。這是非常重要的。


耶魯大學公開課:博弈論(更新至20130412期)


耶魯大學博弈論公開課

可以在網易公開課看 課堂氣氛很活躍 講課速度略快 毫無經濟學基礎的人學習起來比較費力 可以先通一遍 簡單了解過後 再看專業書


如果不是讀econ而是作為第二愛好來學的話,推薦張維迎的《博弈與社會》,系統完整,通俗易懂,有theory有sense


其實吧,博弈論說白了就是利益最大話。關鍵就要看能不能想到。

假如說兩個同學甲和乙為一組,輪到他們做值日,同時做了值日得分0;甲做了,乙沒做,就是甲得分-1,乙是1分,同理乙做了,甲沒做,就是乙-1,甲1分;若二人同時不做,則會被班主任發現,同時扣分10分。

不難看出最好的方案就是同時做,可是現實總有意外,若甲喜歡乙同學,甲做,乙不做,則就會出現甲得分10(畢竟能給喜歡的人刷好感度,值日什麼的都是小事啦 ),這就是模型建立的局限性,博弈論很容易就滿足眼下利益,對於長遠發展就要看能不能想到了。

記得高中政治里講過,看待問題要用發展得眼光,要抓主要矛盾,學會分辨次要矛盾,如果說甲喜歡乙,而甲沒有想到這是能給喜歡的人獻殷勤的機會,則甲就會在潛在中損失100分的利益,在接著說如果甲想到了,而且次次幫乙做值日,甲的勤勞,乙的懶惰讓同學們看在眼裡,難免的乙就會被其他同學所看不起,甲則把好感都刷到了其他同學那裡,則得分又會出現變化了,甲就是50,而乙就是-100了。

前期建立的模型則會在後期改變的天翻地覆,總而言之,博弈論年輕人還是盡量的少用了,畢竟潛在的價值咱們看不見啊 ,年輕人還是老老實實的幹活吧,人情練達的老狐狸比不過啊。。。

高中的政治書還是很會分析問題的,具體得哪一本我忘了,反正就是講唯物辯證法的那一本,很好的一本分析問題。說白了就是要有能看見利益最大化的眼光,有了這個博弈論.厚黑學的都不在話下了。


如果是系統學習就別去看視頻了,基本上沒用。主流的書,國內一般是張維迎那本,國外的是梯若爾那本


人多但抗自然能力差 人少而抗自然能力高 是集體智能的差別


我最近買了一本《每天學點博弈論》,通過例子解釋博弈論知識,感覺還不錯。


想要學博弈論的話,我覺得除了看書,其實還可以登嗶哩嗶哩搜索博弈論,立馬彈出來一個視頻,裡面老師雖然很尷尬,但是知識點也都齊了。


前面答的很好。但並不建議自學博弈論。自學只能明白概念和結構,卻不一定能正確的形成觀點。

這就好比數學,天賦極高的人也需要名師指點。如果自學有了錯誤的先入之見,會影響到最後能達到的層次。

中國現在能教好博弈論的全職老師也不過十幾個人。還是等到留學的時候系統的學習比較好。


推薦閱讀:

計量概念中的核估計、核函數和窗寬分別是什麼含義?全局估計中的正交序列估計與多項式樣條估計呢?
對一個落後的經濟體而言,市場自由和政府干預哪種政策相對更有利於它的發展?
博弈論最好的教材是什麼?
為什麼沒有一個人均GDP少於1.6W美刀的國家(中國的兩倍),被人們認為是「充滿自由、民主的空氣」?
如何看待黑龍江養老金虧空超200億 ?現在的年輕人應該怎麼解決未來養老問題?

TAG:經濟學 | 自學 | 博弈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