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少上知乎,多看書」?

知乎也有很多知識,獲取速度快也簡便,相比起讀書有哪些不足呢?

相關問題:上知乎和看書有什麼區別? - 閱讀


知乎不夠專業。

好比說,我在知乎提問,如何評價XX帝國XX人物?

自然,會有大神洋洋洒洒幾千字寫出來,很好的回答

但是,有個問題。

這個評價,是大神的評價,他列舉的事例,是他覺得好的事例

所以說,比較狹隘【不是說人格,是說這個回答的涉獵範圍

如果去讀書,

讀史學家的XX帝國史XX傳記,那麼就可以獲得更全面的信息,從而自己給出自己的評價

這樣,讀書,你就能有獨立思考獨立分析的能力

當然,評價這種東西本就是主觀感受,拿來做例子不恰當

再舉個其他的例子,科學方面的,為什麼蛋白質有特定的空間結構

對這種客觀問題,諸位大神的回答都很精彩,但還是有問題,不夠完善

比如,大神回答:蛋白質有空間結構,因為不同氨基酸有親水疏水,有電性balabala

你看,這個看起來很好,很詳細,但還是不行

為什麼親水,是什麼基團,為什麼親水的要擺在這裡?像這樣的問題,就沒有辦法

如果去讀書【這種問題當然是要看專業書啦

那麼,書上或者書上的注釋里就會告訴你親水問題,或者給你參考書目

這樣,你就可以建立成體系的知識系統

再問個問題,我們上知乎為了什麼?

為了獲得知識

為什麼獲得知識?

要麼是自己有用,要麼是拿來和別人聊天的時候有牛可吹

若想對自己有用,那麼就必須要有獨立思考和成體系的知識系統,

沒有獨立思考,就是人形複印機,沒有成體系,那麼你就不能完全掌握知識,沒法實用

若想是拿來吹牛,也要獨立思考和成體系

否則,不獨立思考,你看一條記下一條吹牛一條,我今天問你怎麼評價劉備,你牛逼哄哄的告訴我了很多東西,我明天問你怎麼評價諸葛亮,你馬上慫了,所以,裝逼失敗。若不成體系,會妨礙你的記憶,此外,很容易打臉。比如我問你最高溫度是多少?你當然可以說是XX度,我要問你為什麼,那你立馬也就慫了,裝逼失敗

所以說

不管是為自己,還是要裝逼,都需要獨立思考的技能和成體系的知識系統

而這倆,不是知乎能給你的,要靠讀書去獲得

此外,讀書比上知乎高效

你刷了一天的知乎,晚上我問你,你都看了什麼內容

你能答上來什麼?什麼都沒有!

因為知乎是碎片化的,剛看了物理學溫度的問題,下來就是一個編程,再下來就是如何評價XX,碎片化閱讀,太淺,不能進行深入思考,也不能有什麼記憶

你要是讀了一天書,我問你一樣的問題,你就能告訴我你讀了X書X章節,其中X例子讓你覺得很好,你了解了X的運作原理,知道了和X有關的YZMNOPQ等,以及是如何和X發生關係的。你真正記下的知識要更多

所以,讀書比刷知乎更高效


你可以把知乎一些技術性很強的回答(包括理工和文藝甚至某些專業性很強的心理和人際關係類回答)當做一本書的目錄來看。

但是,只看目錄你能獲得什麼質量的知識呢。


還有什麼為什麼嗎?現在聽網友的話不是常態嗎?

什麼時候會自己做決定了再來問為什麼


這個地方,就是大概說說。

一是說說。

二還只是個大概。

真懂真會,說說是不夠的。

要做。

做中學,學中做。

大概說說更是遠遠不夠。

能充當一個學習的起點,就不錯了。

比如,你在此發現俺老邪一副高人相,跑來跟著我混,才能解決問題。

書也只是說說。

只是說得更系統一些。

但如果不做,也是不行滴。


重點不在上知乎還是看書,有人上知乎也能像讀書一樣。有人看書也像刷知乎一樣。你如果有心的話,關注少量的大v研究他們在知乎上關注問題、贊、回答問題,會發現有的很專業的知乎大V在知乎上也很活躍,有的在知乎已經把自己的品牌做了起來。

如@高太爺 - 知乎,辭掉自己的工作,開始用認知心理學幫助人們改變自己。

如@蘇菲 - 知乎,辭掉日本的工作,在知乎寫日本話題的文章。

還有@warfalcon ,幫助自己也幫助別人學習時間管理。

還有很多很學術范的博士們,在這裡科普:

臨床心理學、心理諮詢 @李松蔚 @動機在杭州

語言學,語言學習 @青格樂 @安時 @Chris Xia

神經科學 @趙思家 @周不潤 @Andrew Xu @Owl of Minerva

當然也有,像最開始的 @采銅 ,影響我最大的知乎前輩,是他讓我知道教育心理學對人認知世界幫助這麼大。

還有 @曹文雯 ,呼籲像她一樣的前輩,引導新一代的知乎,善用知乎,不要亂點贊,強答題。

還有 @周筠 ,也是女前輩,不要把人際關係搞得太混亂了,做好你手上的事,人際關係自然就好了。

有些老師 @陳蘭香 她每天還會早上起來先看15分鐘知乎,有沒有什麼好的問題,然後白天想一想,晚上再回答,很多好的答案不是一下子寫成的,自己不斷地思考,知友的回復慢慢共同構成了一個好的問答。 @青葭 老師也很不錯,她也會刷刷知乎,看看這些聰明的腦袋在想著什麼。

當然也有像把我帶入知乎的高中同學 @袁偉傑 ,讀研二的他專註自己的研究領域,不忍知乎的某些不良習氣-裝逼多於認真答題,很少在機械設計領域答題了。

還有我的大學朋友 @北回歸線之南 ,我親眼看著他的兩年內,贊從400到現在12k,粉絲幾百到幾千。他在女權板塊很活躍,是他讓我看到知乎原來可以作為一個政治討論的空間,只可惜營銷賬號越來越多,加上知乎管理失職,國家politic 太過敏感,這個空間不夠理想。

最後我自己,有的時候,會使勁地刷知乎,甚至大量的轉移知乎的好答案,然後加以整理。有時也會厭惡知乎,感覺很耗時間,老是想著,比如寫完這個答案後,又在想著怎麼改善,把答案寫的完整。


知乎就是一群清高的人聊天吹牛的地方。可以長點見識,換做他處的談資。要學習,還是要讀書。


知乎會用一堆答案告訴你若干個思考的結果,但限於篇幅原因,這些答案沒法告訴你為什麼會產生這些答案。如果你本身沒有足夠的知識累積,面對一堆填鴨式的答案,以你現在的思維能力,完全有可能被那些高贊的答案先入為主,繼而被誤導,你會迷信那些得到贊最多的答案,以為這答案就是對的,你自己依然沒有獨立思考能力。而這是很多水軍正在做的事情,你去看那些答案了,你就有可能被誤導(水軍們請注意,我說的是有可能被誤導,不是肯定被誤導,我不會主動拆穿你們,也請你們忽視我,大家心裡都明白,不要用大量的實際行動來證明你們的動機。)

而書本可以充實你的理論基礎,然後你構建自己的一套思考模式,這是你的武器,而不是別人給你的一個結果,用填鴨的方式告訴你就是這樣的就是那樣的,所以要你多看書,培養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你有自己的價值觀和判斷方式,能禁得起自己的反問和別人的反問,而不是用侮辱性、攻擊性的語言來維護自己脆弱的邏輯,甚至是對一堆答案不知所措,被人誤導尤不自知。

獨立思考是你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之一,也是很多水軍試圖否定的技能,當然,我說的也不一定正確,請用你自己多年來所受的課外教育和社會經驗進行判斷。


雖然書也很多垃圾書,但是不少好書是系統、深入地描述某個話題;而知乎即使長貼,又能如何呢?差別其實很明顯,但是「少上知乎,多看書?」的提法也不嚴謹,看你喜歡了,畢竟不是誰都想深入學點啥的,有時候從知乎看點東西,對出去顯擺比較速成,作為開眼界和提示也不錯,但如果覺得就夠了,那。。。就夠了吧~


自己的內功沒練紮實,學再多的招式也是花架子。


一言以蔽之

知乎傳遞的是文本,而不是感受


知乎畢竟有時候你無法分辨真偽,特別是現在知乎質量明顯下降,站隊現象越來越嚴重。


從「知乎給出的答案」這方面來考慮,補充幾點~

1.一本好書或雜誌上的一篇好文,除去思想,語言和結構也具有魅力,知乎在這方面並不能相比。

2.知乎上的回答很難流傳百年,而書可以。

3.知乎上真正做得好的專業分析文相對較長,自己缺基礎,不想看,而選擇去看的回答多半是已有的感觸或是已得的知識,只不過別人用文字重述了一遍或者添了一小點新東西,這個時候知乎的回答和其他社交軟體的推文差別不大。

4.對比兩種心理狀態,看書的時候人會很平靜,像在與內心對話。看知乎呢?像不像在玩微博?而真正的成長、真正的學習,就我個人來說,主要在內心平靜、獨立思考的時候。

5.可以反過來想想,為什麼現在的你在看知乎而沒在看書。哈哈~


知乎上多了會變成這樣:

(南京一小伙找工作四處碰壁 地鐵站內突發精神疾病--揚子晚報網)


因為能寫書的人肯定能答題,能答題的人大部分寫不了書。


知乎是經驗知識

書本是理論知識

脫離了理論的經驗,基本上都會走火入魔

脫離了經驗的理論,也不行啊!

經驗能頂一時之用,時過境遷之後,很可能不再起作用

理論總是求全,卻忽視在不同條件下的轉換,不注意會釀成大錯

知乎,書本,缺一不可。

還要實踐,沒實踐,知乎書本統稱……扯……


讀書多了自然就會發現知乎上,除了吃喝玩樂,很多幾千贊甚至上萬贊的答案都不值得一讀。


體驗不同。好比你看了很多浪漫的愛情電影與自己的女朋友一起做一件浪漫或不浪漫的事情。

在這裡,那些經歷過的人給你的一個答案,但是那個答案只會屬於答題者自己。無論過去還是未來。

當你真正開始閱讀一本書的時候,你會產生否定,疑惑,新奇,你會覺得你原來聽到的關於這本書的評價或好或壞,然後從書里得到自己的感受。也許這種感受很難付諸文字,詞不達意,但是他是屬於你的。你心裡有了自己的標尺,在回來看知乎上的答案,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我們讀書,學習,思考,等等一切,都是為了建立自己的「只屬於自己的」體系。以上~


我覺得題主所說的書,應該是一方面有主觀和客觀的偏向性區別,一方面是深入度的差異吧。

知乎上很多用戶旁徵博引(當然也看到過不少顧左右而言他的),雖然確實是學到了不少東西,但是畢竟是被別人加工過的知識,雖然很多答主都是大神,不過答案多少會由於個人經歷和觀點傾向而變得主觀,並且這樣得來的知識也比較容易忘記。

只是如果自己的知識體系還不夠健全,了解的東西太少的話,很容易被別人的觀點影響~記得之前看《Good Will Hunting》的時候,在看到酒吧里Will在哈佛男學生照本宣科還自鳴得意的時候當眾秒殺他的時候,在酣暢淋漓之餘也有些羞愧。因為自己偶爾也會這樣,直接借用別人的觀點,有時只是因為它看起來合理可靠能唬人,而不是經過自己深思熟慮的推敲。

對於閱歷還不夠多的人來講,想要充盈自己的精神世界,大概還是要多靠深入閱讀吧。相對來說,書籍更加有針對性和客觀性。雖然書也是人寫的,或多或少會帶上主觀傾向,不過既然能成冊出版,在邏輯性、調研數據、真實性等方面下的功夫,肯定還是比網上的一個回答要來的多的。

我覺得書是要多讀的,撇開專業領域不談,大概以數據和歷史最客觀?即便各類史書其間細節不一樣,整體的經歷也還是值得參考的。不過有的時候也覺得,我們連近幾十年的事情都看得真真假假,市面上或者私下流通的書也沒有一本絕對客觀,又遑論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歷史呢?即使執筆之人足夠剛正耿直,其參看的史料也未必都真實可信,而一個人是沒有那通天的本領考證這幾千年的歷史長河的。好像說的有些自我矛盾了,呵呵。

不管怎麼說,個人覺得閱讀和經歷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充實我們的知識系統,從而更好地引導自己在人生中做出更加科學的抉擇。知乎上面也有很多問題和答案是常規書籍里找不到的~經驗也可以給學習和修行很大幫助呢。

個人淺見~


碎片化知識只能成為你的談資,真正憑本事的時候瞬間變成廢物。說難聽和真實一點,上知乎只是讓大多數人吹牛逼的功力厲害了許多,而且,吹著吹著還出現了真以為自己提高什麼檔次的幻覺。

其實這也沒啥,只是敬告一句,

吹完了,房子還是房子,還在那裡

女神還是女神,還在那裡

你還是你,也還在原地


可能就是在知乎上能找到有共同和不同想法的人可以交流,但對於知識要從書本這樣專業的途徑獲取比較靠譜吧。


推薦閱讀:

中文系應該如何讀書?
有那麼多好書,讀不過來怎麼辦?
看書究竟有什麼意義?
你們看書做筆記嗎?
怎樣去培養一個初一孩子的閱讀習慣?

TAG:知乎 | 知識管理 | 閱讀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