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越是渴望融入美國人的圈子,越是感覺大家都不理我呢?

3月7日繼續更新。我又看了下大家的答案,其實都很好,有人直接有人婉轉,有人諷刺有人勸導,在下統統笑納了。雖然語氣不同,但大家說得都是一個東西:不違心。 手機更新不便,明天有時間自己回答一下這個問題,作一個總結,以謝各位路過分享自己的看法。

-------------------

3月7日更新:想不到這個問題又被很多人關注。當初思想不成熟,在陌生的環境因目的性太強而做了很多言不由衷的事,現在早已經沒有當初的困惑。當時的情況也遠不是某些答主想的那樣,比如那時儘力不和中國人討論是因為不想說漢語,英語學術的交流能力必須在短時間內提高,尤其讓人很尷尬的是上課討論問題,老外想參與進來,我們幾個說中文,很沒有禮貌,所以那時堅持說英語其實是正確的選擇。大家事後其實也理解我的做法,所以大家後來也跟我一樣當老外在旁邊的時候說英文了。至於奴性什麼的,純粹是某位朋友當時在背後說壞話被我發現,大多中國朋友都不這麼看。關於融不到美國人圈子,主要是愛好不同,所以只能成為點頭之交,試圖深入反而會南轅北轍,當時疏遠我的也不是美國人,是西班牙小夥子,他疏遠的原因大概是某些知友認為的那樣,認為我為人不行,連自己國家的人都不來往。這根本是兩碼事。種種原因一言難盡,到現在已經算是交遊廣闊了。總的原則是不和中國人扎堆說中文,知行合一,不做違心的事,自然無欲則剛。

下面的問題說明是當初寫的,很幼稚,歡迎大家來看我笑話,也希望能從我身上看到你們想要看到的劣根性,以借鑒。

---------------------

可能平常為人處事太過刻意,我大概知道失敗的原因,不過還是請各位在美國或者歐洲生活過得人給一些建議。

來到美國因為一心想進入他們的圈子,盡量迴避說中文和中國人打交道,比如各種聚會我總不和中國人坐在一起。平時總是大膽的說英語,可能犯了很多忌諱,冒犯了很多美國的生活習俗。現在,我感覺國人覺得我有奴性,美國人可能也這麼覺得,大家總是忽視我。我真的只是想練習英語融入美國社會,不想和中國人扎堆,只是可能表現得吃相太難看。

我個人並不是特別在意極少數人對我的看法,但如果大家都漠視我,那肯定是我出了問題。平時我比較喜歡錶現自己,比如總在facebook上說自己看了什麼專業書,有什麼體會,等等,上課也總是喜歡和大家討論,基本不和中國人說話。 開始在facebook上大家都回復,後來即使我有事給別人主頁留言別人都不理了,哪怕其他人留一個哈哈別人也會回復,但是似乎我是不存在的。因為平常我基本都在學習,偶爾上上facebook談一點看書的感覺,僅僅是這樣。

可悲的地方在於我不知道做錯了什麼,不會有人當面告訴我。我本來沒這麼脆弱,本可以利用這種情緒更容易一心科研,或者鍛煉身體,但是憋著還是很難受。

不管以前做了什麼,請問有什麼辦法可以回到從前呢?被人孤立的感覺讓人特別不痛快。我知道交淺言深,這事沒法和其他人說,只能跑到知乎來尋求幫助了。

謝謝大家能夠給一些建議!


問題不在於美國人,也不在於中國人,而在於用力過猛。


nobody likes a smart ass

————————————————

看題主的評論,我又覺得自己的答案可能簡單粗暴了一點。其實這句話翻譯成中文,就是「謙受益,滿招損」。而人性,在什麼文化下都大抵相同。

我可能比你大一點,你這個評論讓我感覺你好像是一個很緊張的孩子,總是小心翼翼的計算著每件事情的效果。我不敢說自己就把生活想得特清楚了,但是我還是希望你放鬆一點。你當然可以表現你喜歡學習思考,你當然也可以談娛樂、談時事,但你不應該過於在意你談論任何一件事情可能會帶來什麼樣的社交優勢。你相信我一句話,你刻意地做任何事情,別人一定會察覺到你的刻意。這一點點刻意,就是別人不對你敞開心扉的理由。

現在是一個多元的世界,每一種人都能找到他的同類——文玩、體育、照相機、花鳥魚蟲、航模、樂高、技術控、日本漫畫、美國漫畫、民謠愛好者、哥特粉、留山羊鬍的人、愛吃菠蘿油、愛唱粵語歌……連抽煙的人都有專門的論壇我問你死沒!

雞湯一點說,交朋友,真的只有一個條件就是真誠。放鬆,敞開點,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是什麼樣的人,一定有和你一樣的人,希望你儘快找到他們。

順便說一句,只有在一種情況下,你刻意的把自己偽裝成另外一種人會得到大家的原諒。就是在那個圈子裡有一個你魂牽夢縈的姑娘!當然,這麼做,泡妞本身的效果不見得好!


其實不用力過猛也融入不了的。我先講講我的故事。

我碩士的時候有時會去跟同一個學校的美國人打萬智牌。他們對我也很友好。畢竟我那個學校是民主黨大本營州的私立大學,去那的學生嘛,一般都是東北中產及以上家庭,從小在liberal環境里耳濡目染長大的。

我們打牌那個圈子裡有兩個黑人和一個單手殘障的白人。這倆黑人有一個比較jerky且臭貧,可以說是一個很「黑人」的黑人。另一個則不然。這小伙就讀我校藝術學院器樂表演類專業,談吐優雅,衣著講究,一看就知道家裡無論是經濟水平還是教育水平都很好的。

有一回我和這個音樂專業的黑人小伙戰了幾把T2(一種一對一遊戲方式),好久不摸T2的白人小伙們紛紛來圍觀。娛樂局嘛,大家自然是一邊閑聊一邊討論這個阻擋應不應該,那個咒語該不該康之類的。氣氛融洽。很好,很東北,很民主黨。

然後黑人小伙該去琴房了,我們就去打EDH(一種多人遊戲方式)。白人小伙和後排加入的中東小伙的聊天內容就變成了揶揄去琴房的黑人小伙了。

嗯,就這麼快。一個小時前那哥們坐在這打牌,大夥聊得還挺開心。一個小時後桌上沒有他的族裔的人了,各種不帶髒字的拐著彎嘲笑他的話就來了。

如果大家只嘲笑這個小伙,也沒準是因為這個小伙有什麼黑歷史。不過那個臭貧黑人的待遇也一樣。一個小時前還在一個桌上打EDH,一個小時後,桌上都是嘲笑他的話。

你可能想起來了,我在前面提過有個單手殘障的白人。這哥們走了以後,一桌白人提到他的時候用的說法是「you know, the guy with weird H-A-N-D」。我特意用帶tone的方式來打出這個說法,希望你能想像這幫小伙說這話時的神態。

無論是少數族裔,還是身體缺陷,在liberal話語體系中都是與WASP male人格平等的。但是14年左右的liberal教育並不足以改變風氣。這還是在社會問題下暴露相對少的,20歲左右的年輕人的風氣。

每個在美國呆得足夠長的人,總能找出一個「真心完全沒有種族偏見的美國WASP male」的例子。但這不是我們關注的。我們更關注這樣一個問題的答案:需要多少年的liberal教育或者等價經歷,才能抵消隨機選擇的人群中50%的人心中的種族偏見?

50%這個比例看起來不算高。但是我個人的經驗是,14年或許不夠,16年或許也不夠。當然,24年可能是一個可靠的上界。24年是怎麼來的呢?拿到學士學位後攻讀文科phd並獲得學位,在學校呆的時間大概是這麼長。

如果大多數在美華人或者曾經留過美的華人都認為,需要超過16年,但不超過24年的liberal教育,才能抵消任何一個人群中50%的人的種族偏見,那麼消除種族偏見很可能就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這個任務沒有完成,沒有任何人需要被責怪。但是後果,確實就是由少數族裔在承擔。

面對一個對於整個社會來說不可能的任務,你個人的努力幾乎改變不了什麼。你同族裔的人的共同努力可以做出一點改變,但也不可能去完成這個任務。如果你沒有恰好遇到一群受到超過16年liberal教育,又或者本性好客的美國人,那麼你在表面的和氣之後被議論很可能是必然的。

回到我,我融入了嗎?我沒有。我雖然做到了老留說的「不刻意融入,靠學業上的硬實力讓美國人來巴結我」,也做到了能聽懂美國年輕人的大部分梗。但是第一我聽完梗也就只是樂樂,我接不上。第二我這兩年也沒有交到哪怕一個還能保持聯繫的美國本地朋友。這東西是雙向的。一個美國朋友並不像一份工作那樣必要。找工作可以,或許也必須靠海投來增加命中至少一份工作的概率,但是交朋友真得隨緣。

我覺得老留們對「融入」的各類看法中,最可取的還是「甭理他們,自己玩」。咱們從小到大一直被鼓勵挑戰難做的事情。這在工作和學習中經常是有益的。但是在生活中,不一定。很多時候挑戰難做的事情不會讓任何人快樂。


說兩句閑話。關注萬智牌和遊戲王的朋友可能有個粗略的印象:美國的比賽里,華人出成績的比例要遠高於華人在人口中的比例。對此我有個假說:現在出成績的這波ABC,主體是當年投資移民的後代。他們從小生長在美國文化中,除了臉哪裡都是美國人。但是就是因為臉,處處被排擠,需要有個地方來找認同感。玩牌是一件很容易找到認同感的事情。只要你花個幾百美金,最多一千美金左右,組一套頂罕版本的主流套牌,並且腦子沒有笨到無可救藥,你總能在練熟了套牌後得到一個還不錯(&>40%)的勝率。即使你只有40%的勝率,只要你參加的店賽足夠多,總能卷那麼一兩個。這可以給一個心智還未成熟的孩子帶來在別的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認同感。即使這個孩子真的是因為運氣好加上僅僅沒有多到嚇人的失誤贏得冠軍,他也可以高興好久,沉浸在「我是最好的玩家」的喜悅中。

對了,為什麼我前面要說「頂罕」?因為處處受排擠的孩子,即使贏得冠軍,內心深處依然害怕被別人認為自己是一個幸運的窮孩子。一千刀的頂罕套牌相對於其他有錢人的玩物,開銷根本不值一提,但是足以治癒這種害怕。


我覺得許多在美國讀書的中國孩子都會遇到相似的問題,我也曾有過相似的苦惱。看了樓主寫的問題覺得有點為你感到難受,希望你的情況會慢慢變好。

我想和你分享一下我個人的經歷,希望能對你的境況有所幫助。交美國朋友我個人認為有三個階段/能力是必須有的(當然是之後總結出來)第一當然是語言能力,第二是美國文化,最後是幽默。

第一點的語言能力不言而明。至少要能聽得懂,說的別人大致能明白。口音什麼的都是小問題,實用才是硬道理。再來美國同學們向來好為人師,聊天時候有些詞不會就直問,沒必要不懂裝懂,這樣的人只會讓人覺得不真誠不坦白。我直到今天都不敢說自己把英語學通了,甚至昨天才把poodle和puddle的讀音給弄混了。這種時候要放得下臉面,be chill,可以適當的拿自己開開玩笑,說錯一個詞有什麼呢,就當娛樂大眾唄,反正和我一塊兒的那同學笑的直接滾到地上去了。

有了基本的語言能力之後,拼的就是對文化的理解。我剛到美國的時候,雖然愛聽流行音樂,但流行文化基本沒了解,連Nicki Minaj都不認識。後來在室友君的指導下開始大量補習流行文化知識,常年混跡於Netflix youtube buzzfeed tumblr 甚至urban dictionary。流行文化能讓你輕鬆和美國朋友找到話題,簡單到「你看了最近的那個什麼視頻嗎」,複雜到「你對最近這件國際大事有什麼看法」。做一個有見識有想法的人,別人才願意和你做朋友,這是放之海內外皆通的道理。

最難達到的就是幽默,在第二語言中成為一個幽默的人需要大量的鍛煉和極厚的臉皮。我最開始的殺手鐧就是備用一兩個小笑話,時機合適的時候就上,讓同學們記住你是多麼輕鬆可愛有趣的一個人。在此期間有空就看一些stand up comedy(跟相聲略像好嗎),可以記一些小段子,學會哪些點是可以用來開玩笑的,哪些是絕對不能碰的禁區。抄著抄著你就有感覺了。如果小段子行不通,自嘲總是一條光明大道。基於我在生活中是一個比較二的人,更是常有不少糗事八卦能和朋友們分享。能自嘲而不自卑的人總是討人喜歡的。為什麼把幽默放在最後呢,因為在美國幽默簡直是最重要的品質,從同學到教授,從路邊大叔到頂頭上司,只要你夠幽默,基本就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如果你連幽默感都沒有,別人壓根兒就沒動力和你做朋友。

這三個階段我慢慢走來的時候沒有什麼感覺,現在回頭總結才恍然大悟。我認為自己是很幸運的,在一入校就遇到了細心認真的室友君和開朗熱情的big,她們兩個人帶著我走過了這三個階段,慢慢理解美國文化,踏出自己的comfort zone,一點一點融入校園生活,陪伴我度過了寶貴的四年時光。在此向中文水平僅限於我的名字和各種食物名字的兩位好友致敬。

另外回到你說的美國同學圈子和中國同學圈子的問題。我覺得這一點上你個人確實做的有所欠缺,要和A做朋友不一定就要疏遠B,反之亦然,更何況在你和A不太合得來的時候。我建議你可以從個人開始,慢慢和一些中國來的朋友重新建交,讓他們重新把你帶進這個大社交圈。你當然不用每時每刻都和這些朋友一起玩兒,但和你來自同樣背景有著同樣經歷的中國留學生們身上肯定也有值得你學習或是吸引你的地方。我覺得中國留學生常容易走入兩個極端,一端是只和中國朋友玩只說中文,另一端是只和美國人一起玩,連中餐都不吃。雙方都看不起對方,可心裡又暗自有些羨慕對方。何必呢?中西結合才是硬道理。我們來自於東方文明,又能在西方文明中受教育,這應當是文明交流和結合最好的機會。能對自己的文明感到自豪,同時願意以開放包容的態度接受另一種文明,我認為這才是真正自信的表現。

說迴圈子,我個人的看法是交朋友重要的是不要想圈子,而是想個人。我在美國除了讀計算機和攝影社一堆朋友之外還真的沒混過什麼圈子。曾經短暫的混過馬術隊的圈子,覺得實在聊不來,果斷退出。每遇見一個人都問一下,這個人和你聊不聊得來?這個人能不能做你的朋友?四年下來,我到現在都不認識我們學校所有中國來的妹子,可我也不認識所有美國來的妹子。有時候別老想著這人是美國人還是中國人,只要聊得來的都能做朋友,這樣你一定再不會缺朋友。:)

祝你好運!


謝邀,其實原來已經回答過了,這裡只貼部分觀點了。

關於任何圈子問題,裡面都含有倆附屬問題: 1. 圈子是如何形成的?2. 主流社會的定義在哪裡。

不少中國學生(尤其是女生)很努力的了解美國社會,不少人還說我來美國社會還和中國人在一起就沒意思了(其實還是上面的心態),我可以說精神可嘉。不過不知道這些同學是否想過,為啥你主動融入了半天,還是感覺人家有距離呢?

圈子這個問題這個很簡單,讓我們來想幾個問題,

你知道美國人從小到大看什麼動畫片么?你知道美國從幼兒園到大學怎麼走上來的么?普通美國人長到現在都看過什麼電視劇,喜歡什麼球隊? 玩什麼遊戲?

如果答案是不知道,你能有啥共同語言啊?就像如果一個老美來中國想融入你圈子,你是從三國殺開始介紹還是從葫蘆娃開始? 一樣的道理。所以說,沒有時間積累沉澱,就想靠「觀察體會「乃至」主動融入「就能進圈子,這圈子也太容易點了。

有朋友說感覺我和米國人沒啥代溝,這算歪打正著,我是恰好妹妹在這邊長大,從小看到大的同時就熟悉了美國的教育體制以及很多互動關係。

當然,我還是覺得豬肉白菜燉粉條好吃。。。所以才願意和中國人圈子在一起,也算是自我選擇,不過我覺得如果出點事能叫一堆美國大兵同事來幫自己打架的華人

在整個美國也不多吧 ^^

因此說,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不要刻意「融入」任何一個圈子,那樣會讓自己很awkward,

就像如果現在給你一屋子官二富二,你任何試圖主動融入的行為都是掉價行為。

反而是你有自己特點,人家欣賞了,才會平等的和你交流,後面發現共同語言,有共同利益,才是融入了。

在哪裡喊「融入圈子」的,就和「上面有人」是一樣的。 還是門外漢的說。

還是那句話,什麼圈子朋友都不是求來的,也不是放下身段去融入的,而是自己夠優秀了,圈子自然就來了

中國女生這邊名聲有點不好的原因還是有些人太cheap了,姿態放太低反而被人瞧不起,其實華人女生乃至亞洲女生都應該是世界女性模範啊,真的是半邊天啊。

外面雙職工,裡面一把手。很多做飯能把這邊餐館墨西哥大廚甩幾條街出去,學習更不用說,過五關斬六將,一路從小學拼殺到高考,殺G殺T,獨身一人來美國,

換美國人去試試,估計早死了幾回了。

因此說,有時候傲一點別人反而把你當回事,要有霸氣,這個世界現在是你的,未來是我的,終究還是屬於我的,不服來挑,文打官司武鬥手,咱還怕了這群美國人不成

不平等就沒朋友,只有奴才,這一直是我的看法。

全文鏈接:

O編輯總結: 關於華人如何融入美國人的圈子


你沒給他們提供任何價值。同時也欲速則不達,過猶不及。

剛出國的時候,我也一直想加入本地人的圈子,但是一直加不進去,逛街不出來,酒吧不出來,發簡訊也不回,幹啥都是sorry,facebook發活動不帶我玩,在酒吧搭訕了一姑娘,我給她買好酒,她喝了一口說我要去洗手間,就再也沒回來。我就可鬱悶,為什麼呢,為什麼呢?

然後我就放棄加入他們的圈子了,跟我室友玩,跟中國人玩。

後來有個認識但不熟的本地女生突然敲我寢室門,說你能給我一支煙嗎?果斷給了;

過了幾天她又來了,你能借我5塊錢嗎?果斷又借了。

又過了幾天,她說我們今晚要去酒吧,你要來嗎?我心想媽蛋,讓我去買單?買單也去!!!結果到了那裡各買各的,也沒讓我付錢,他們啥都不會玩,我教給他們用嘴巴撕餐巾紙,我玩會就累了,但是有個女生說她超級喜歡這個遊戲,我們男生肯定是捨命陪君子,就一直玩;教給他們老虎棒子雞,教會了但是不喜歡玩;還教給他們鬥地主,咋都學不會。就這樣撕餐巾紙撕了一夜,也就是這一夜我第一次親到了金髮碧眼的女生。從那天開始,在廚房偶遇也知道問問我要不要嘗嘗她做的菜,他們抽水煙時也會叫我一聲,有事沒事也跑我寢室坐會,又過了幾天,在街上碰到就主動親我臉了。

在學校是考試數據結構,我在國內學過,所以很輕鬆,我後面坐個本地人,抓耳撓腮就是做不出來,我就給他傳了個小紙條,高興壞了。我說咱倆是好朋友,我希望我的朋友們都能通過考試,如果你加我,我可以直接在Facebook上給你發答案了。這貨說我沒手機。。。。我說太遺憾了,我不能給你發答案了。

第二天一見面超級熱情地說:how r u?我說fine,thank you,and you?他就開始一直說說說。然後考試時跟我坐挨邊,美美的抄了我的答案。考試完,他問我數學會嗎,我說不熟,我從來沒接觸過,也沒有參考文獻。他說你沒有加群嗎?老師在群里發了鏈接啊。

媽蛋,一個學期上完了我才知道我這一屆有個群。

後來加了群,再後來他寫好代碼,我去幫他修改;請他吃中國菜;我學德語他幫我補課;邀請我去他家做客;辦居留卡時開著車帶我跑東跑西;跟我一起去找院長給我調課,等等等等。

以上就是我的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如果我身邊有一外國哥們中文都說不利索,我們說政治他不懂,我們說房奴孩子上學他不懂,我們說國產神劇他不懂,多壞情緒多冷場啊!還天天要跟我們圈子裡面鑽,裝出跟我們很熟的樣子,我也不待見他:我們之間本來就沒什麼好聊的,你一來我們還得照顧你的情緒,照顧你的語言水平,我又不是做慈善的我憑什麼理你呀!

你想想是不是這樣?


如果一個越南人或者菲律賓人,說著一口蹩腳的中文想要拚命融入你的生活圈子中,你怎麼看待?

當然了,要是漂亮可愛身材好,性格好的妹子,那在哪都是受歡迎的,不存在融入不進去的問題


早上在路上打個招呼 Hi Jim, what"s wrong with you?

晚上和一幫人打招呼,

那個, go play basketball?

親眼見過很多車禍現場。有次中飯時坐過來一個小白,結果一個妹子就不和我們扯了,拉著那個小白也不知道該說啥好。 先是住哪在哪上的本科,查完戶口以後問他:「你知道有個女孩失蹤了吧,額不不不不在這在UIUC。UIUC是。。是。。 一個大學。 我覺得美國好危險。」

用力太猛了啦。


試圖討好別人就註定是一條失敗的道路,不管哪個圈子。


就算老美再友好,也沒人喜歡ass kisser.遇到題主這種人,我們一般會孤立,老美同學同事更看不起這種人。


我分享一下我的經驗吧。

1,找一個運動,投入其中。你要能和老美侃美式足球,籃球,棒球其中之一。當年我把湖人隊史讀了幾遍,每場球賽直播看一遍,錄影再看一遍,順便用機關槍一樣的Chick Hearn旁述鍛煉聽力。結果和一群老美組了個newsgroup,然後延續了二十幾年的友誼直到現在。

2,學校里找個興趣小組加入,不管是啥,多投入。我參加了法律助理課程,什麼模擬法庭,案例研究,全部都玩過。

3,浸淫在美國某個方面的流行文化里。例如,hip hop,例如音樂劇,例如電影。例如starwar, Star Trek, 等等。

4,要對美國社會做貢獻。我當時做過課後補習,在警局做過義工翻譯,為STAR當過講師,還是honour society的幹部。

你要融入美國人的圈子裡,首先你要了解他們的文化,要能和他們溝通,要有共同的話題。你要融入的不是美國人的圈子,而是加入一個在美國的興趣群體的圈子,例如某隊的球迷,例如某個明星的粉絲,例如某個項目的支持者,或者當一次市級競選的後援隊,甚至去一下當地的教會禮拜。

其實美國人民挺淳樸的。


你幹嘛不在quora上問?


歡迎題主來吱星人的圈子~

如果想搞科研,例如種土豆,還可以艾特種土豆的大腸桿君~


有沒有看熟《The Fresh Prince of Bel-air》先。


以下只是個人觀點。

交朋友應該不排斥任何人,多傾聽他人的言論,了解別人的思想。懂得結交什麼朋友更有益自己。同時,也要很願意慢下腳步與旁人分享,並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為了融入美國圈子就不和中國人交往,有失偏頗。

同時也要知道,知己一生能有一兩個就不錯。不必去追求朋友的數量。朋友太多也未必是好事。

對於愛表現自己的問題。

這個和「我見」「我執」有關。

對付我見的辦法就是多做邏輯思考,監控自己的盲目自信和自大,我們以為的很多時候並不是真的就是我們以為的;

對付我執的辦法是隨緣展示,機會教育。有需要時可以把自己能做什麼告知別人,同時注意自己的表達方式。

當別人來問我的時候,我就把自己覺得好的告訴他們,如果別人不問,我也不多說什麼。

這樣做就是隨緣展示,有求必應,少了主動炫耀的不足。

另外就是無論自己覺得自己多麼了不起,都時刻警惕自己的主觀和客觀之間的差距,

好不好不能完全依據自己的評判,結合別人的反饋來冷靜觀照,保持對自己的正確判斷更有利人際關係的和諧。

對別人有真誠心,恭敬心,愛人敬人,別人也會如此回報。慢慢的,就會好了。


個人看法:

樓主這樣的做法我在留學生圈見得多了。但大多這樣做的中國人在疏離自己的群體之後,並沒有得到native圈子的尊敬和認同。有個同學的朋友,非白非黃,因為在自己圈子混得不好,就來中國人這邊扎堆。最終中國朋友都看不起他。七成原因是因為他本身為人處世就有問題,剩下三成,就是大家常常會問:「你連自己的圈子都混不好,還來我們這混什麼?你本身肯定有問題。請別來我們這」。

一個人,受到外圈的認同,你首先要拿出讓別人欣賞你的本領和尊嚴。退一步講,你要是沒本事,情商低,但你顯示出自己有尊嚴,你尊重友愛同胞,你敬愛祖國,外圈人可能會覺得你檔次還不是那麼低。但如果樓主為了融入外圈而刻意表現的低三下四,喪失尊嚴地為人處世,處處想白人之所想,急白人之所急,為了融入而融入,結果定是被他們更加看不起。因為,你首先不自尊。

美國是一個非常包容的國家。相信樓主深有體會。我倒認為樓主未必是因為語言不同犯了忌諱而遭到他人冷眼。其實大多數情況下,人們都是對事不對人的。樓主要先樹立自尊,才能讓他人尊敬,才能讓外圈人覺得你這個「人」沒有問題。做對「事」,那是之後的第二步,您再慢慢體會。但不排除樓主學術上特別有本事,本事大到可以在seminar上一邊講一邊當著系主任的面摳腳。若如此,相信您融入native圈子的過程會容易很多。

我的建議,

1. 做大做強自己,爭取讓老外反過來給您跪舔。

2. 交往中找回您的自尊,順其自然。

3. 為人高冷一點,但不要針對您的同胞和祖國。


何止是煩你,現實遇上你這種,噁心得想吐


像你這種睿智,我在美國見多了。

看到「中國人都有奴性」我就知道你這種人做學術也做不好,人際關係也處理不好,你的智商低,然後死磕強行出國,這種人走不遠的。

不想當中國人,奈何英語又不好。

好氣啊。


怎麼目前沒有人提到過最簡潔的一種方式呢?結婚啊!很多社會學理論在測試兩個人群的融入情況時,都要考察通婚的比例。

一旦結婚,這個摩擦面廣泛到你必須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和對方的圈子融合,不管你想不想,或者對方想不想。分分鐘給你上一堂又一堂的生動形象的文化課。

就我周圍看到的數百個在美國留學的同學裡,融入所謂的「白人」社會的只有寥寥幾個,而她們恰好都是和白人結婚的人。所以,樓主如果覺得這個目標是重中之重,不如採取我說的這條途徑。

如果樓主是男生,那這條途徑的難度基本是女生的數十倍,畢竟男權社會對於異族男性的要求遠遠高於異族女性。

如果不結婚談戀愛就差遠了,你大概只能認識一些他的朋友圈,而這個交往也不會太深入。約炮就算了吧,文化並不通過性傳播。

比起我說的這一招,上面的人說的幫美國人寫作業或者給人家小利小惠,這些事兒都太流於表面了。你交的都是酒肉朋友,或者就是想要利用你的人。

如果樓主不想和美國人結婚,那就只能從愛好入手,比如你喜歡網球、跑步、跳舞、觀看體育賽事等等?你可以加入這類的社團,基於這一點找到一些共同話題。然後多去和他們喝酒聊天,建立革命友誼。只是這類友誼往往也是基於這個社團的流於表面的,畢業幾年,我和我大學社團里的人大多已經沒有聯繫。當然也可以賴我自己冷淡。

如果樓主和我一樣,只想和美國人表面上過得去,這並不太難。隨便看看當地的報紙,電視劇,體育賽事,能插上兩句話就可以了。並不太需要深入的交往,除非我覺得對方和我很click。如果很click,那就是相互的事兒了。

不過我也沒打算長期留在美國,所以並不覺得巴結洋大人很重要。如果想要長期留在美國,「融入」的好處多多。


推薦閱讀:

15W左右家庭用車選哪款,結實耐操性價比高?
1000元以內的什麼列印、掃描、複印一體機比較好最好帶連供?
當年處在人生低谷階段的你,是如何逆襲翻身的?

TAG:生活 | 美國 | 生活經歷 | 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