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對 ACG 的誤解是什麼因素造成的?

就是說不會看動漫的人都是極為一面倒地反對動漫,

不是僅僅拘泥於沒看就別批評的層面,

而是在客觀的思維上分析這現象,

ACG的雖然說是已經受到認同卻依存有大量的誤解,

究竟在骨子裡頭反對的重點是什麼?


本回答參考總結老師發簡訊給家長稱動漫毀學生 女生吐槽走紅各回帖

現在的11區動漫是不靠譜,沒思想沒內涵三觀怪異才是正常,不過若說毀人的話,能做到這一點的東西多了,不必盯著動漫。我覺得以前的DOTA現在的LOL那種炒作得全民都要搞電競的風向才是毀學生的。ACG在校園裡面再火也只是小圈子愛好,LOL這些已經快變成不會玩/不玩就是奇葩怪人的地步了。

現在在我朝流傳較廣的,在11區絕大多數都是深夜動畫吧。。。11區近年的ACG沒思想沒內涵三觀怪異這個其實本來也只是日本人的問題,我們的問題是讓我們的未成年人直接看到了面向成年人的深夜檔。說真的,這些東西三觀尚不全的小學生初中生還是少接觸為妙,最起碼也等到高二大學再去瘋。那些「心在二次元」的初中生高中生,B站滿地都是,這個群體的三觀,大家隨便去看個視頻裡面的彈幕就知道了,初中生本來就連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生活與哲學》都沒學到,能有什麼正確的三觀?

看北斗神拳,奧特曼,聖鬥士,龍珠,柯南長大的,現在沒有報復社會

現在的孩子是看喜洋洋和熊出沒長大的,反而做出了捆綁小孩燒烤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我不禁陷入沉思(後面請自己補充)

說到底中國家長想要的是安裝了高度人工智慧的娃娃,而不是活生生的孩子

大多數中國老師家長的問題是把自己控制不住學生歸結為簡單的外因,反正不會簡單的第一時間去思考是不是他們自己的教育方法出現了什麼問題。教育是個很講究的東西,多數人教書還成,育人的本事卻沒有。也不該說他們怎樣。一副你們這些老東西都過時沒用了的架勢,那也是中二病沒治好。至於說學校、家長們。。。說極端點:孩子沉迷於日漫不能自拔,那100%都是他們的責任。

為什麼國內的宅用一種朝聖的心態去看待ACG?這種aji的快餐文化正常的話應該也就是無聊的時候樂一樂就好了。為什麼會變成這麼多人精神的支柱呢?可能是因為家長在你上小學的時候就開始給你灌輸「你長大了,不該看動畫了,不該BALABALABALA了」

家長們似乎對「神童」很偏執,這種偏執的一個表現就是覺得幼兒園的應該像中學生,中學生應該像大學生,大學生應該像上班狗。於是學生們就不知不覺地去尋找「成熟」「長大」的證明——深夜檔日本動漫;

小學生行為守則:熱愛祖國,熱愛人民;

中學生行為守則:熱愛城市環境,熱愛學校;

大學生行為守則:熱愛你自己的家庭

小學生行為守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今天的事情今天做完;

中學生行為守則:每天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

大學生行為守則:不要抄作業;

小學生行為守則: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建設社會主義做貢獻;

中學生行為守則:遵守校規校紀;好好學習考高分,不要打架。

大學生行為守則:遵守國家法律;不要殺舍友;

這麼看,還真是年齡倒掛。

出生——家長:只要好好培養,當個球長都可以!(地球球長)

小學——家長:只要好好培養,當個主席沒問題!(國家主席)

初中——家長:只要好好培養,怎麼也能當個大官大老闆什麼的吧!

高中——家長:只要好好培養,應該能考上好大學!

大學——家長:只要好好培養,找份好工作,娶個好媳婦,組個好家庭......

從不切實際的幻想到面對現實,似乎有問題的不只是個別人啊。

突然覺得現在會出現這種問題,其實就是某種意義上的「欠賬」。改開以來長期的意識形態混亂,各種亂七八糟的三觀摻雜在一起,成年人不知道怎麼教育下一代,下一代也不知道到底應該如何成長。再加上社會形勢巨變和本土文化陣地的長期疲軟,大人們尚且思想混亂,更別提未成年人了。

反正了解最近十幾年國內跟年輕人有關的文化產業的發展歷程的人都知道,從當年的「電子海洛因」到「全民泡網吧」到魔獸「銅須門」到最近的Cosplay的「貴圈真亂」之類的負面新聞,基本上都是媒體炒作幾個群體中的壞個例事件炒作出來的。本來就是一顆老鼠屎毀了一鍋粥的事情,媒體還要對著所有已經知道和不知道這鍋粥有老鼠屎的路人大聲喊「這鍋粥裡面有老鼠屎!」,好了,本來想將老鼠屎弄走繼續吃這鍋粥的人也噁心到了,路人們也變得覺得「哇,那人剛剛在吃這鍋全是老鼠屎的粥啊」。因為他們將極少數個例的行為當成是整個群體的行為,還形成了「接近這鍋粥的人也很噁心」的固有印象。而偏偏相信這些媒體的通常都是中老年人,因為他們的年代媒體還是可信的,誰會想到才十幾年媒體就變成這種德性呢?不然為什麼那麼多賣假保健品的騙子廣告要在紙媒上面弄「通告」、「特大喜訊」「通知」這種類似官方格式的廣告呢?就是利用老年人相信媒體的「權威性」。


是不是和為什麼系列的新作么……

實際上大多數人對動漫只是不感興趣不關心而已,

就和你看不看動畫其實沒多少人care一樣。

對於各種事物,不了解的人一般都會有誤解,只不過有時候限於政治正確,不會這麼明確地表達。

如果要讓人家對於你很喜歡,但是他不了解的東西表個態,估計你都會得到「他居然有這麼多誤解」的感受。

再腦洞大開一下,說不定就能夠有題目中給出的「事實」了:他不感興趣肯定是因為不喜歡,不喜歡肯定是反對。

再說政治正確,

如果你公開說世界盃真垃圾,那麼有可能會遭到回擊,或者使得自己在別人眼中的評價下降,因為喜歡世界盃的人真不少,

但是ACG主要流行於年輕一代,屬於是亞文化,潛在的支持者分布不夠廣泛,對於政治正不正確的考量就會少很多,結果就會說得比較直白了

而且人的發言很多時候都是言不由衷的,並且大部分時間也都是在講廢話,5分鐘前說過的話都不一定能記住,

有時候對於ACG的負面評價只是交流寒暄尋求大眾認同的需求

或者想儘快換個話題,

或者單純地就是不想被ACG愛好者安利

這種情況最容易出現於被迫要對ACG表個態的情況

這個應該算是無意的「惡意」吧……

說道世界盃,前段時間有電視記者隨機街頭採訪路人對世界盃的認識和看法,結果是就算(宣傳上)看上去大家都喜歡的一樣東西,真正關心的人並不一定很多,對於ACG這種更小眾事物的情況,就不難理解了


有一種情況在任何社羣都會存在、但可能在 ACG 社羣裡比較嚴重、那就是偏食。ACG 以外的東西都沒興趣、古典音樂以外的音樂都是「商業」、均爲偏食的典型表現。

什麼「三次元萌不起來」啊!用 Robert Heinlein 的話說、換了次元就萌不起來的、那是昆蟲。

---

(依梁海建議、試試在中文裡把逗號和頓號統一爲頓號:中文是唯一在符號形態上區分頓號與逗號的書寫系統(族)嗎?)


所謂stereotype,其實是通過對自己難以理解的事物進行矮化、醜化、污名化,從而達到了自己和難以理解的事物之間的「隔絕」。

這種人為製造的隔絕,為我們提供足夠的安心感。注意到了嗎?其實,stereotype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畢竟,咱們人類還是願意呆在」自己能夠一定程度上理解其內在規律的世界「中,這種規律的理解,可能是經驗上的、邏輯上的、文化上的、甚至是習慣上的。但無論基於什麼原因,背後都是一個很簡單的概念:

如果我們不去使用stereotype去評價一件事物,一定是我們對這件事物足夠習慣了。

這是我們在這個多元的社會中達到內心平衡安定的一種方法。

有人討厭ACG;有人討厭古典樂以外的其他音樂( @Lawrence Li 語,另外:拿頓號當句讀符號實在接受不了……);有人討厭用餐刀餐叉吃冒血沫的牛排;有人僅僅看見「棒子」那邊的舶來品就腎上腺素激升……背後的原因都是如此。

P.S. :其實我真的沒跑題。只是用了個較大的體會去解答了個小問題而已。


首先,並不是一面倒,但也相當嚴重。

在我身邊,真實的情況是:大多數人不認同ACG,只能想到「萌」和「蘿莉」之類的,用著「御姐」這樣的詞卻不知道「御姐控」和「姐控」有什麼區別。看著火影,但並不妨礙他的鄙視(尤其是對看季番的人)。認為動漫只是賣肉廢萌蘿莉控,cosplay 只是奇裝異服,同人就是小黃本等等。

我的理解是:無知罷了。

就好像永遠都有問「瑞士軍刀有什麼用處」、「有必要糾結酒的產地么」的人,因為他們不懂,也不想去懂。他們遵循「社會主流」,忍不住對所見事物大發評論罷了。實際上,他們也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就像防腐劑在被盲目排斥的同時被大量使用一樣,只是讀書太少而想的太多還要大發議論罷了。(如果我說鹽是最古老的防腐劑會不會有人就不吃鹽了呢?如果我說亞硝酸鹽是不可或缺的食品添加劑又會有誰聽呢?)

有點跑題了。。。說回來。

ACG是一個很大的範圍,但反感主要集中在動畫和漫畫,尤其是日系,尤其是它們的周邊、同人等上面(這麼說不知道對不對。。。)。

反感的原因很多:

1 社會偏見。認為動畫和漫畫都是小孩子的讀物,沒有什麼價值;遊戲更是毒草。這些偏見不是誰能夠扭轉的,遵循社會的活著的人會自然而然的反感ACG,尤其是ACG的盛行。當自己不喜歡的東西發展起來是,有反感是人之常情。而社會環境默許這種情緒,這種反感也就露骨的發泄出來了。

同樣的,在這個問題上很少有人會動腦子去想,也就更不能理解了。

2 不明所以的誤解。我在前面提到了一些誤解,但絕對不止這些,即使是喜歡看動畫漫畫的也是有許多誤解的。比如「萌」、「宅」這些詞的原意等等。ACG本質上是一種亞文化,其內核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夠理解的。從入宅到漸漸領悟其文化,我用了大學兩年時間。誤解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容忍。

3 和社會主流過多的接觸。中國ACG環境是相當惡劣的。作為一種亞文化,即使在日本繁榮昌盛,也無法避免被許多人厭惡,更何況在中國。許多愛好者並不打算深入研究文化,卻努力宣揚,試圖和主流平起平坐,無異於自掘墳墓。感受到世界深深地惡意,是正常的。

4 ACG愛好者的問題。亞文化存在的原因是因其不為主流所容。ACG愛好者身上也必然存在著諸多缺陷,諸如交流能力,個人意志等等。在ACG圈內很容易形成狂熱的氛圍,諸如御宅藝,同人,cosplay 等等。在非愛好者看來,這種狂熱是可怕的。如果受到這種人的「傳教」,很容易就會路轉黑。而且黨同伐異嚴重,也會無意中對局外人貼上標籤,滿眼望去全是惡意——其實他們只是無意罷了。。。

大概想這麼多,以後再補充。

==========2014-07-28=======

對於ACG我也只能算是一個樂意研究的愛好者,主要是看看動畫和漫畫,遊戲其實接觸不多。所以,很多觀點也只是我自己的感受和對身邊的觀察。

我所處的城市是一個三線城市,基本上沒有多少公開的ACG環境,都是每個愛好者自發、或是幾個人的小圈子。我的起步是在南京,身邊人比較客觀的看動畫和漫畫,各種控也並不狂熱,所以我自信還是開了一個好頭的,不然我很難這麼冷靜的去分析。

ACG對我來說就是一個逃避的地方,對很多人來說也都是的,這是亞文化的起因和必要的功能。但我又不滿足於麻醉自己,所以我選擇了ACG——它和毒品之類的區別就在於,它還是有正能量和主旋律的。

比如前幾年我看的《自新世界》,後來補的《絕園的暴風雨》,以及入宅的《GOSICK》,都是可以比肩嚴肅文學的作品。之前看的《PP》、《反叛的魯路修》、《乒乓》都是劇情緊湊、思想完善的作品,並不以萌、燃或是「友情、努力、成功」為賣點的作品,這是我選擇ACG的原因之一:它是有無窮可能的。

而在《冰果》、《我們大家的河合庄》之類的作品中,動畫可以表現的更為細膩(典型代表就是新海誠。。。),給監督以更大的可控性。我所欣賞的不是動畫本身,而是浸透在動畫中、通過動畫反映出來的監督和原作者的思想。

《涼宮春日》系列是我很喜歡但暫時還沒有看完輕小說的作品。一般來說,一部優秀的作品我會將動畫漫畫小說遊戲都嘗試一下。阿虛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在虛構的故事中尋找真實感的人腦子一定有病。」

ACG,或者說宅會飽受詬病,是因為一些自稱或被稱為「宅」的人,分不清二次元和三次元的界限。

還記得痞子么?作為第一代回饋ACG的宅,為何他會如此的厭惡宅以至於不惜與觀眾吵架,在EOE中將女神和傲嬌毀的徹底?

因為宅的本意已經不復存在了,那些孜孜不倦,自己為ACG創造內容的宅已經被那些只是消費「萌」、「腐」等ACG元素的人逼到了角落。在市場的驅動下,「腐」已經成了ACG又一潮流,直逼「萌」的地位。賣肉後宮已經審美疲勞乃至成了基本配置,過多的不明所以的梗使得ACG成了一種邪教般的圈子,黨同伐異更是屢見不鮮。

絮絮叨叨說了這麼多其實沒回答這個問題,我想說的是:還有多少人會這麼去思考呢?

即使是ACG的愛好者,有多少人只是單純的發泄、跟風呢?

更何況完全不懂的人呢?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正所謂空穴來風,不會有無因之果。因為風氣和那些顯眼傢伙使得ACG成為貶義詞,實在是再自然不過。對於那些因此感到受傷的人,我只好說: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說白了,他們根本不是惡意的,而是無意的。


我倒覺得國內主流對ACG沒有其他回答說的那麼寬容——當然也沒問題說的那麼誇張就是了。

目前ACG被貼上的主要標籤仍然是:娛樂,非主流娛樂,最大源頭來自日本的非主流娛樂,最大發聲群是沉迷於最大源頭來自日本的非主流娛樂的叛逆期少年。目前國內大眾對這些標籤自然不會有有多大好感。

樂觀地說的話,整體氛圍是在變好的,被ACG影響大的一代人也進入繁衍期了……

悲觀地說的話,ACG在國內真正「興起」也才不到二三十年不到,想想之前三十年國內發生了多大變化,之後的變化誰又知道呢……



咦我被題主邀請了~(≧▽≦)/~

(但身為大眾,題目中有個詞不認識誒,容我百度一下……)

……

……

……

……

……

……

……

……

……

…… Σ(?д?lll) 額…題目是啥來著……?誤解是怎麼造成的?

……

……

……

……

……何誤解之有?(↑ 看垃圾一般的眼神 ↑)


1.從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喜歡的文藝作品類型來看: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在看不是他這個階段人的文藝作品時肯定會有歧義,因為沒興趣,當然這個不絕對,因為與其說這個分類是按照實際年齡來劃分的,還不如說是按照心理年齡來劃分的。

老年人——有情懷的,或者說懷舊

中年人——現實點的

青年人——幻想,像是戀愛、冒險、科幻什麼的,不正是acg類作品的題材么

小盆宇——對不起,熊孩子的世界我不懂

2.從藝術作品的價值高低來看:ACG作為第九藝術,不比任何其他一種藝術形式低賤

這裡我先引用兩段來自《二十一世紀商業評論》的文章「 有時候,製作一款遊戲,與製作一個好萊塢大片,或者創作一件藝術品沒任何區別。 」的內容。

一款製作精良的遊戲,是無數開發人員和藝術家們的心血。近年來,遊戲製作產業的運作機制與開發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可以看到的是,眾多遊戲的CG效果、開發投入比肩甚至超過電影大片。無怪乎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藉由舉辦主題為電子遊戲的展覽,向全社會拋出這樣一個問題:電子遊戲是不是藝術?有時候,製作一款遊戲,與製作一個好萊塢大片,或者創作一件藝術品沒什麼區別。

遊戲音樂正變得越來越「花哨」,其技術與藝術上的豐富,可以看做是遊戲製作演進的一個鏡像。當代遊戲發展的主導權掌握在大製作大手筆的項目或遊戲公司手中:如《使命召喚》、《俠盜獵車手》,通常開發投入都在1億美元這個水平,甚至更多,當然它們賺得也更多。許多遊戲還拉來了好萊塢大腕,如Ellen Page和Willem Dafoe演繹了《超凡:雙生》的角色,奧斯卡獲獎編劇Stephen Gaghan加入了《使命召喚:幽靈》。更多的預算意味著遊戲配樂可以外包給全職作曲家完成。創作一個遊戲配樂的成本可以為0——溫特里曾靠著一台借來的鋼琴完成了創作,或者是100萬美元。

全文鏈接:遊戲也是大片

我本人也很喜電影原聲,知道為 《攻殼機動隊》 配樂的大師 川井憲次 ,同時是為國產電影大作 《七劍》、《葉問》等作品的配樂。給 《劍靈》 配樂的 岩代太郎 同時 也為國產電影大作 《赤壁》 配樂。久石讓也就不需要我再說了....

雖然上面更多的是說了音樂方面的東西,但也足以證明,個別優秀的ACG作品,其藝術價值絕和一些國產的垃圾電影電視不在一個檔次,但是呢,不了解ACG的人,總會覺得其在藝術價值上不上檔次,相信喜歡ACG文化的孩子,都感受到過。一個人對優秀藝術品的感知能力如此之底,能證明什麼?應該是和 接受的教育、環境什麼的有關係吧。

再補充一點,在我看來ACG類作品其藝術價值不低於其他的藝術形式的原因還有,

1.其無窮盡的對人類的想像力的開發和挖掘

2.因為ACG是繼第八藝術的電影后的第九藝術,它不比其他任何藝術形式低賤:(應用一段百度百科對第九藝術的解釋)

說法1:法國人較早地提出了「第九藝術」這個概念。此說法在歐美等地被普遍承認。如今也越來越被更多人群認同。漫畫是一門溶文學、繪畫、美術設計、戲劇電影理論、漫畫的獨特語言及CG技巧於一身的綜合藝術。如果說,日本和美國是漫畫產業中心,那法國是真正意義上的漫畫文化中心。

說法2:電子遊戲,當今人們業餘休閑的最佳娛樂方式之一。一種事物,當它具有豐富而獨特的表現力時,當它能給人們帶來由衷的歡愉時,當它表現為許許多多鮮明生動的形象時,它就是一種藝術。電子遊戲就是一例,它綜合了之前所有的藝術形式,互動性更強。


如果承認這貨是蜘蛛俠,是對ACG的誤解嗎?

不會,重點不是大眾對ACG的印象,而是ACG愛好者如何表達自身。


某樣事物引起人們的反感,歸根結底是它引起了人們的恐懼。

ACG 仍屬於亞文化。一群人之所以投向亞文化,就是為了對主流文化宣告「我和你們不同」。對於「和自己不同的人」,人是會感到厭惡的,就像你也很難對「對 ACG 有誤解的大眾」抱有好感。這份厭惡,就是對於「未知」的原始恐懼。


在90年代與00年代初期,那時人們是不反ACG的,因為那時的ACG傳播的是一種積極的態度,並且對這一代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而現在呢?暴力,血腥等各種因素,以及許多ACG傳達的悲觀厭世情節,讓一個人不大能喜歡地起來。

並且,不知道題主是否看過BBC的『別和日本人談性』,裡面講述了日本在ACG文化極其發達的情況下,導致許多男生對於娶妻生子毫無興趣,40歲了還沉迷與ACG世界中。導致日本生育率下降,再過幾十年,日本人口將減少三分之一。

所以題主,還好想想吧。


以前的話,我會據理力爭,但是,現在就不會了……

並不是說我成熟了,不想去論戰了,而是現在的 ACG圈,已經不是過去的 ACG圈了,現在的 ACG圈充斥著各種萌豚作品,已經讓我感到厭煩了……

我就像是H.G.威爾遜的《時間機器》筆下的時間旅行者,自以為來到了桃花源、理想鄉,但事實上卻不是如此。

現在非常熱門的艦娘和愛生活,我並沒有從中看出動漫作品所謂的深度,只是覺得「低齡向」,或許公眾的眼睛還真是雪亮的,也說不定(


因為他們不想接受


我回答的是從另一方向…

可能很多人覺得這部分人又不能自己賺錢完事了又覺得自己很牛逼的樣子每天弄啊弄啊的……

如果有很多富二代也玩cosplay,那麼不會有人有意見。

如果把小時代里的人全部換成搬磚的,恐怕沒人看了。

都是錢。

還有一點。很多人有自己的珍愛,那麼他們就對別人的珍愛置之不理。

這也很正常。

有些時候我說這個手辦好萌!

我同學說…有那筆錢不如去充Q幣。

你覺得跟他們談論我們為什麼愛…合適嗎。


沒有普遍的極端一面倒的誤解,那是你的被害妄想


總有人看幾部動漫就以為自己是二次元了,我還看物理書呢,霍金和愛因斯坦也是物理學界的那我說自己和愛因斯坦是一個圈子的會怎麼樣


就算看凍鰻的人,貌似對ACG也存在各種各樣的誤解……

不多說,大家自行體會……


因為控制著社會輿論和主流的依然是60後70後啊……


有些對二次元喊打喊殺的人吧,其實對他們看不順眼的一切事物都是這種態度,先貼標籤,再羅列罪狀,最後徹底打倒,他們不懂尊重其他人在不違法不傷害社會公德前提下正常的愛好和個性,真是讓人呵呵。當然,只是一小部分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彈丸論破3 未來篇》第9集?
有哪些人氣很旺但專業評價不高的動畫和漫畫?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
有哪些盜版手辦質量超過原版?
為何「東方project」的幻想鄉里幾乎全是女性?
如何評價歌手やなぎなぎ(Yanagi Nagi)?

TAG:ACG | 二次元 | 御宅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