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學地改造「城中村」?
城中村有河涌,舊的商品房,商業樓,祠堂,市場,還有密集的出租屋群。
如果希望回歸人本,在儘可能地保留城中村的建築肌理的前提下進行改造,但同時解決日照、防火、公共綠地和基礎設施缺乏等問題。這些問題都需要空地,而城中村密集的建築群又不具備建造新設施的條件。這讓我很困惑,難道一定要犧牲部分建築來服務整個城中村嗎?我有想過往屋頂平台改造的方向發展,但又不知道應該如何深入。城中村該如何改造呢?希望有經驗的前輩能指點一下,或者推薦一些資料。--------
本題已被收錄至知乎圓桌 ? 離不開城市,歡迎關注討論。
現在來回答似乎已經晚了,題主估計期末考試都結束了。寫一下給後來的同學參考吧。題主用詞以及描述現狀特徵比較像廣州,我就假定是廣州好了。那麼首先,需要明確項目的任務是什麼。
假定本次城中村改造項目為政府主導,和我國絕大多數相同,那麼題主大可不必糾結了,就四個字,拆舊建新。廣州這邊目前做法是三舊改造,村集體讓出土地,拿補償費或者安置物業;開發商拿地開發房地產,出資建設安置用地。
這個過程中沒有人會關心文化歷史這些東西,要滿足三方的利益最大化訴求,所有能盈利的空間都會被充分地壓榨。除非村莊具備非常有盈利潛力的人文自然資源,否則舊村在改造中基本上渣都不剩。唯一好處就是,題主所關心的「日照 防火 公共綠地 和基礎設施缺乏等問題」都會被充分解決。下圖是冼村改造示意,來源廣州日報(珠江新城冼村改造規划出爐擬建29棟高層建築
-
土地規劃)
但是題主才大三,相信我,當你踏入規劃的職業生涯,這樣簡單粗暴的設計方案做也做不完,為什麼現在就開始折磨自己呢?你如果在乎這個村子的肌理,文脈乃至村民的感受,我建議這個作業應該以村民或者村民-開發商聯合體作為甲方。
首先,你需要擬定一份任務書,你要明確村莊內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哪些;你要明確改造項目的資金來源與預算。假如是村集體出資,你需要調查村民的收入,以及出資的意向。假如村莊具有很好的資源,可以考慮引入開發商,但這樣就必須保證開發商有足夠的盈利空間,同時對村莊影響不大。因此得出的資金預算,可想而知,應該是非常局促的,可能設計費都不夠,但這是真實的。當然,題主的時間精力不夠,沒時間做這個研究,也可以參考導師意見,拍腦袋估算一個數字,但這個數字一定要合理,否則後面的設計都將毫無意義。
現在已經得到了甲方的預算與要求了,就可以參考導師意見,制定改造方式了。當然,這樣的情況下,你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解決在調研中發現的問題,也許你的設計團隊最終只能提出一個很小尺度的設計方案。作為假題,「日照 防火 等問題」也不是一定硬性的,據說水立方就是繞過了一些防火的規範,只要能提出自洽的解釋,就是好設計。
這樣的探索是非常有意義,而且我相信這才會是未來城市規划行業的主流。因為我們做設計,不是為了政府,為了法規,為了資本,我們做設計是為了活生生的人。
推薦一個最近看過的方案,來源谷德設計網(Sky-Paradise / Zhuojian Lao)同意 @嘟嘟所說,城中村核心要解決的是產權問題,不是如何進行城市設計問題。產權不解決,規劃再好也沒有用。
謝邀。
城中村改造中急需解決的幾個問題:一個是好些答案提到的產權問題,另一個我覺得就是居民生活質量的問題。生活質量的提高又包括了題主自己也提到的,改善諸如公共綠地基礎設施,消防日照等等。一般來說我們規劃現階段也就是將將處理好了後者……
一切沒有解決/改善以上居民基礎生活條件的「回歸人本」、「保留肌理」都是耍流氓。
年輕人就該好好解決實際問題,不要老是去想保留什麼肌理。城中村保護什麼肌理,又不是古村落……把有改造價值的元素提取出來改造一下就得了。
「城中村密集的建築群又不具備建造新設施的條件」 ——這個表述聽得我挺疑惑的,那麼多質量低下的建築拆掉了怎麼會沒有空間?空間再不足也能通過建設高層來解決,這是差不多一個世紀前,柯布大師教給我們的。
「這讓我很困惑,難道一定要犧牲部分建築來服務整個城中村嗎?」 ——嗯透露著一種日輕日漫的中二氣息,啊,應該是大三(到大四上的)氣息。讓我想起了年輕時的我……
PS 樓上還有說城中村改造是偽命題,只是政府圈錢的手段和借口這種觀點的,看的我都尿了。還舉了古鎮的例子。古鎮古建築(有保護價值)和城中村(里大量沒有保護價值的破敗建築)是一回事么……虧的還是學GIS的半個業內。你老師哭昏在馬桶上了都……
PS2 其實很多時候問這種問題,並不是想做什麼「以人為本」的設計,就是在校學生(尤其是規劃)受制於規劃任務書中種種條條框框,不想方案(往往是方案的圖面)流於平庸,想做出(往往是圖面上)出彩/狂拽酷炫叼的方案。可惜又被自身的能力,見識,經驗等等主觀因素和又如課程時間短難以做出深入的實地調查等客觀因素所限制,所以才感到困惑和「痛苦」。總結起來就是兩個問題,低年級殘留的「建築師習性」的困擾和對項目的控制能力還不夠,如此而已。
一說到改造,為什麼總是首先會想到城市設計呢?那些城市肌理,建築立面,建築更新什麼的。可是城中村的改造,首先要考慮的並不是空間和建築的設計利用問題啊,而是規劃和各方利益的博弈問題啊。產權要怎麼劃分,規划過程中的居民參與和公平性,改造方案的利益分配問題等等等等,這些才是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啊。只有這些問題解決了,你改造的設計部分才有可能落地實施啊。說到城中村的機理問題,其實這個我覺得沒什麼需要糾結的。大部分城中村都是自發形成自發建設的,在physical 的城市肌理方面一般是沒有什麼需要特別保留的地方。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讓你的改造方案更好的融入周圍城市肌理,而不是保留城中村混亂的肌理。當然如果是歷史村落和歷史街區的改造的話,那就另當別論了。至於改造空間的問題。其實很多城中村的建築質量真的很差的,拆掉真的沒什麼的。
改造城中村,要關注的首要因素不是建築本身,而是城中村裡的人口就業收入及社會公共服務如何解決。就近創造就業機會,醫院學校足夠覆蓋相對的人口密度。但這些都解決了,城中村也就不再是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城中村了。
謝 @Zampeli Diana 邀。 問的是南方的城中村呀,可是我了解和做的都是北方這邊的,並沒有聽說過什麼河涌之類的。本來寫了好多,關於城中村的現狀調研,我們做改造過程中的思考,可是考慮到答非所問,就算了。
在城中村中調研的次數太多了,受的苦也太多了,真實一把辛酸了……
關於城中村的問題,是最近幾年比較熱的問題,也是比較難做的一塊,涉及的產權、補償等問題,是規劃者最不愛設計得地塊。看看最近幾年的城市設計作品,多數都是關於城中村改造的,但是都沒有什麼突破。今年我們班八個組中有六個組做的是城中村改造,弄得老師都頭疼,根本不想給我們輔導,因為他們也沒有辦法。
去年我們小組的社會調查做的也是城中村,並且得到了認可(就是獲獎了),但是我們的調查側重的是外來流動人口的方向。今年的城市設計我們也是想盡辦法,可是城中村限制太多,畢竟發揮不多,搞得最後只能為了設計而設計(就是所謂的牆上掛掛)。比如前期我們去調研,有一家的房子竟然蓋在了城市車行道的中央,還有各種不符合法規的。但是在設計中,老師說不能把那房子直接拆除,要考慮產權,不能強拆,必須的經過居民同意才能搬遷。最後說,你們如果能說服他們搬遷,才能再設計中將他拆除,否則,換個地塊。我當時真的是醉了,我一個學生,誰TM聽我的……
===============================關於改造城中村的論文、案例真的是好多好多!題主自己找吧,不要太懶哦。我比較認同題主的想法,畢竟城中村也是城市發展過程的歷史節點,可能是這一代人以後的回憶。我們為什麼不能想保護遺產一樣保護一些城中村呢?題主說的這讓我很困惑,難道一定要犧牲部分建築來服務整個城中村嗎?
其實能做到犧牲一部分建築來改善整個城中村的環境、提高整體生活質量,已經算是很好了。
城中村改造中遇到最多的不可調和的(我們無法解決的)問題是:產權、補償、民族等,還有最最難的是引資。城中村(我指的是舊城),地價貴、補償高,加之城市管制的限高,對於開發商來說根本沒有利潤可言。你認為他們會花錢改造嗎?以上。首先覺得,屋頂平台改造只是一種手段,有利於城市景觀的改造。
但是這種建築外觀功能提升的改變並不能解決城中村的問題,功能是人用出來的,設計的再好現實也分分鐘打臉。
基礎設施建設肯定是基礎中的基礎也最有效,從根本上還是要改變城中村的社會構成,經濟水平。
這些都是單純的建設改變不了的,除非拆除重建,然而現在返遷房小區也不過是換了層皮的城中村。
規劃的無奈攤手。可以準確說,這不是學著和規劃師理想化就能解決的問題,這是政府和開發商的事,是個純粹的經濟社會活動,學規劃的做做研究就好了。
非專業,拋開產權等不說,提幾個問題。1.首先說現階段是否需要改造。存在必有其合理性。城中村負擔了為城市提供大量廉價居住空間的功能。本地原住民還住在裡面的比例較小。大多是外來打工人口。也正是因為其密度高,配套及硬體條件差,所以相較於周邊居住區的高租金,這裡才會吸引大量的低收入人口居住。而低收入流動人口的居住選擇,在經濟承受能力外很大一個因由便是離工作地點近便。開發後其成本和對利益的追求使其喪失廉價居住空間的特質,這部分人口變會外流。這與當下整個城市化人口流動的趨勢及需求是相悖的。2.改造是為誰。是為所謂的城市形象?是為開發商的利益?是為原住民?還是為現有住戶也就是打工者們?城市形象,誠然裡面衛生等問題不少,但我不覺得城中村是一處「牛皮癬」。反而,這片區域的活力及尺度是當下城市建設所缺乏的。去一個城市旅遊,都願意去老城區兜兜逛逛,只有沒開化的某些官員們才會去遍地大太陽沒點樹蔭的大尺度新城區學習所謂的偉大建設。但當下,裡面的現住戶是改造中最沒有話語權的群體。所以,這個話題,其實。。。。。。
之前看過一個案例,記不清具體情況了,是一個國外的一個貧民窟的改建。也是非常擁擠且生活質量低下的住宅區,設計師通過觀察發現婦女們每天都會到公共洗衣房洗衣服,所以把洗衣房在保留原有功能的基礎上改建成為了一個community center,為婦女兒童提供休閑空間。
我國的城中村改造大刀闊斧的進行了這許多年,雖是幾家歡喜幾家愁,但總體改造形式趨於僵化與單一。現行城中村改造,除歷史街區等重點文化傳承地段外,普遍是拆舊建新的「顛覆式」開發模式,「住進了高樓、看的見綠地」,城市建設管理者的強勢介入將民眾、規劃建築設計從業者的話語權壓縮到最低,卻不想城中村也曾是城市的一部分,也是承載了一代人的記憶、也同樣是一個階段內人們生活方式體驗場所。 在進行城中村改造時,應更加客觀的看待生存其中的民眾甚至是每個個體的家的情懷;更加理性的提出或拆舊建新、或留舊修繕、或局部改造等更個性化的解決方案。由於天然的地理差異與城鄉情懷,城中村改造從來都不應該以一種普適的價值取向來對待!否則剩下的只有文化缺位與情感缺失!以有限制的「以人為本」的理念進行城中村改造才不枉費資源,才不枉對歷史,才不辜負情懷!
可參考「城鄉營造」,硬體與軟體的雙重結合。保留一部分文化傳承的同時融入城市。
城中村可以看做是許多外來低收入人群在城市的聚居地,不能單單從城市規劃和建築的角度來評價。起碼它為這些勞動者提供了可負擔的起的生活,一味由開發商和政府主導取替是不合理的做法,(基與政府沒有合理提供廉租房的前提),只考慮它的利益所得者也是不合理的做法,城市沒有新的人群加入就會失去它的活力和限制它的發展,城市不僅僅需要高學歷人才,也需為城市搬磚砌瓦的農民工,需要行走在各個大街小巷的快遞員......當低收入人群收入水平能達到一定的底線,城市保障滿足一定的需求(難啊),城中村自然有改造的必要。
不清楚什麼是屋頂平台改造,難道是用舊建築的屋頂作為新建設的場地?如果是,我覺得還是放棄這個想法吧 既然是城中村,在整體外觀上必然與周邊已建設的區域有極大的不同,在進行改造時要使外觀上和諧,當然我不是說拆了全部建高樓,比如進行銜接改造村周邊的面貌,控制建築體量和高度來過度村內與村外。 對於骨架,河流等自然地形盡量保留,甚至在與周邊環境聯繫允許的情況下,可以保留原先的路網大框,保留具有當地信仰的單位,比如寺廟,宗祠 說說上學期我們在做社會調研時另一組做的城中村 簡單說就是那個村被徵用了,但是存內有百年宗祠,現在考慮如何進行處理 首先那塊地是用於建設商業街的,那麼問題來了那麼大一個祠堂怎麼辦還是文保單位。 據說後來這個項目把這個宗祠做了一個與周圍環境的銜接處理,項目照常進行,保留了原先的一個文化傳承。 我們在舊址上建設的時候捨去一些東西是肯定的,至少目前的技術條件只能這樣。但是人不能變成機器人那樣只有未來,沒有過去。因此在具體看待建設方向的時候可以適當保留一些有價值的東西
深圳,村民與政府合作開發,減少建築密度,來營建符合居民生活的公共項目。目前做的不錯。但是也有拆遷,如西麗。
城中村的問題看似簡單,其實挺複雜的。
如果真的想要做好設計,還是實打實地去當地調研一下,城中村的人口結構是什麼,他們需要改善的方面有哪些,這些都是需要真實的問卷調查訪談數據支持的,而不是設計師天馬行空的自以為。另一點就是從城中村的空間結構入手,其背後還涉及到產權等一系列問題,糾紛什麼的或許也不是光靠法律、政府就能搞定,也需要從中協調各方利益,最後才是通過你的設計手法來實現他們的需要。
請問城中村對於改造和保留的是什麼? 「大拆大建」 還是「小拆小建」
如過說是小拆小建 我們怎麼能讓城中村對建設城中村的居民來說有認同感呢?認同我們改造的是好的(對於村民來說)然後本身建築也得到合理的空間。去改善合理空間的時候,讓房東與租客有了歸屬感?那我們在保證不大拆大建的情況怎麼去解決合理的空間,使其得到環境,秩序,照明?從內部還是外部出發 改造?我想的是做雲路(在兩牆之間做一個通道),改變人流的方向?這樣的想法能立足嗎?
1.充分調動村民積極性,保證村民的知情權和參與權。
2.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開發建設,經營性土地形成凈地後,可採取定向掛牌出讓。
3.在符合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的前提下,經對環境容量、城市景觀、綜合交通、公共配套等要求充分評估論證,對改造地塊規劃指標給與適當支持。
4.計提國家和本市有關資金後,剩餘部分由各區統籌安排,用於城中村地塊改造和基礎設施建設。對於符合條件的地塊,免徵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等各種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電力、通信、市政公用事業等企業適當降低入網管網增容等經營性收費。
5.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改善金融服務,加大信貸支持力度。積極引導社會資金,通過投資、參股、委託代建等方式參與改造。探索發行企業債券或者中期票據,專項用於城中村改造項目。
6.城中村地塊改造涉及征地房屋補償安置點,按照《上海市徵收集體土地房屋補償暫行規定》等執行。實施土地儲備時,開展征地留用資產試點,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和農民長期穩定收益。堅持遵循程序正當、公平補償、結果公開的原則,保障被征地農民居住條件,維護被征地農民合法權益。
7.積極推進農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對城中村中的集體經濟組織,通過清產核資、成員界定和農齡計算等,將集體資產股份量化給每個成員,組建社區經濟合作社、社區股份合作社、有限責任公司等不同形式的新集體經濟組織,完善內部收益分配機制,形成成員增收的長效機制。規範開展村組撤職,做好民主決策、資產處置、檔案管理等工作。
8.城中村地塊改造涉及征地的,對被征地人員按照《上海市被徵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農業人員就業和社會保障管理辦法》及相關規定,落實社會保障;對符合就業困難人員標準的,提供有關就業援助政策和服務;鼓勵被征地人員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按照規定給予培訓補貼;加強社區建設和管理,完成從農村管理到城市社區管理對接,提高各類公共服務。
謝邀,樓主提出的「希望回歸人本,在儘可能地保留城中村的建築肌理」其實就是建築師或者規劃師所謂的情懷,但現實是真正值得保留的城中村元素又有多少呢?二三線城市不清楚,目前從深圳來講,幾乎所有的城中村都是自建握手樓,沒有任何規劃,其內部日照、採光、通風嚴重不足,建築密度奇高,建築毫無風格,對待此類城中村,有必要保留?另外從深圳市城市更新來講,大部分以拆除重建的方式進行。開發商、政府已經決定了是拆除重建方式或是其他,到規劃院手裡邊的已經是相當於一紙任務書而已。對待此類的城中村實行拆除重建,為城市發展騰挪建設用地,提升改善當地居民生活條件、解決城市人口居住需求,產業升級類城市更新增加產業空間,促進城市產業發展,其經濟、社會效益不言而喻。至於說有保留價值的,可以折射出城市發展歷程的區域,可提取當地建築文化,建築形態及特色,並部分保留,此類型更新對於規劃師、建築師來講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具體案例瑞安集團上海新天地!
中國土地主要是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 當土地承認私有 問題就解決了
謝邀
城中村的問題實際上就是空間上的城市經濟問題,不能僅僅只從城市設計上進行考慮,還要涉及到城市社會經濟生態地理管理等等多層面的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經濟問題城中村就是因為窮才存在的,住在城中村的人有不想從事社會勞動等著政府救濟的,有因為知識水平能力有限導致經濟能力跟著受限的,還有因為身體殘疾或者家人生病沒有時間工作獲得收入的等等城中村的改造拆遷問題,人家願不願意走,走了之後去哪兒還回不回來,只改造不搬遷人家願不願意,拆完了這塊地應該做什麼等等都是政府需要花很大力氣進行走訪收集問題,召開多個座談會進行分析辯證的利用城市地理學知識進行收集數據,統計數據分析經濟和社會問題出現的空間位置,結合現狀以及城市生態學需求提出相關意見,然後對症下藥,再用城市設計把問題改正好,最後利用城市管理手段修正,避免問題的再度出現,中間有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所有的學科都要再放一起重新考慮
所以這並不是簡單的弄出來一個概念,或者拆一部分改一部分就可以科學的完成改造的如果針對城中村的建築改造,推薦一個日本的《全能改造王》節目,或者中國的《夢想改造家》,我記得有一期就是上海的城中村住宅改造,改造的非常棒
另外就是這幾年的建築和城市相關的競賽,越來越多的視角都是針對城市建築小空間的生態人本謝邀,此題無語(答案)再額外補幾刀:城中村問題核心大體需要解決安全體面的生活工作(內個金字塔體系的基座部分訴求,你懂的),不管是不是local。一定需要空地麽?其實除了建設還有大量社會管理策略的作為空間。建設,建設的本底還是經濟行為,差異大。個人認為舊改應該個案鑒別研究,開大題,長跟蹤,三下五除二能改了的多半是背書,不科學。科學點的有沒有?有,比如深圳華強北(上步工業區)改造。2002年就開始做做工業區舊改研究,目前2015年了,很多版研究做過,但其實沒有一版可以稱之實施方案,一個系統的改造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每次研究都在發生影響運用。14年過去了,深圳基本完成了帶形組團城市結構的生長,研究背景不斷變化,哥已經跨出規劃界。
所謂的城中村改造根本就是個偽命題!個人認為,所謂的棚戶區改造和以前的城中村、舊城改造都是為了給城市開發騰地,賣錢而已,可能還有增加投資的原因。中國很多古代、近現代建築和民居都是在這些旗號的庇護下被破壞的。為了這些目的,學術界恬不知恥地創造了所謂的「城中村」的概念,把國外的城市更新的概念生搬硬套進來,就是為了拆、賣地、經濟利益!沒有經濟利益的時候,他們就拆掉很多古建築,有經濟利益的時候他們就造一些假古董來吸引遊客。杭州塘棲古鎮就是很好的例子,當初把運河南岸的古建築都拆掉了,現在又建了假古董,為了吸引遊客招商引資。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以前的新農村建設也是為了騰挪建設用地指標,中國凡是大規模搞的那些運動,不管初衷是什麼,到最後都不過是政府謀利的幌子而已,無一例外!
推薦閱讀:
※許多地方政府只允許外來人口在本地打工,而不願意提供基本的教育、社保等公共服務。怎麼解決?
※2017 國慶假期,你發現家鄉有哪些變化?
※為什麼中國歷史上「市」的行政面積通常很大並且包含很多並不是城市的區域?
※截止今年,中國農民人口究竟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