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看到的佛像兩眼都無神的樣子?
(無神=半咪著眼睛狀態)還是說開始這樣畫,然後就不斷下來形成一個準則了?請用數據,文獻,歷史分析。
垂目是佛菩薩像與天王像、信徒像、帝王像的區別之一。佛的眼睛裡沒有感情,只有慈悲(一種完全理智的愛)。而天王或者信徒的眼睛總是張得很大,以表現強烈的情感和宗教熱忱。
@張化灰 說的「禪定」,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還有一個原因,很多佛像本來是有瞳孔的,多為寶石鑲嵌或者顏料繪製。但是時間一久就毀壞或者褪色了。
另外,佛像原本大多是被供奉在高處的,所以要雕刻成垂目的樣子。這樣,當信徒跪拜的時候,就變成佛像在「看著」他們,以體現對眾生的慈悲。
例外也是有的。比如有類佛像是描繪釋迦摩尼在授業的樣子 (teaching Buddha),偶爾會出現眼睛睜得較大的,他身邊的信徒也會被描繪成一臉敬畏和驚訝的樣子。還有就是藏傳佛教里有種禪定的方法,是要睜大雙眼的。下面就是在進行這種禪定的蓮師像:
這裡有本《造像量經》,是佛像造像早期的執行標準。
佛像的眼神有怒睜的,有微眛的,也有閉目的。跟佛的神職和性格相關。這些佛像通常表述的都是一種莊嚴和禪定的狀態,真正佛法中禪定時,眼睛不是睜開,也不是閉上的,術語叫做垂簾,也就是俗稱的「眼觀鼻,鼻觀心」,因此看上去眼睛都是向下半閉的狀態,看起來像是無神的樣子了。
你自己試驗一下端坐後眼觀鼻,自然眼神向下,而外人看上去就像無神一樣了。贊最多的答案說的很對,再補充一句。佛教造像講究"菩薩垂瞼,金剛怒目",體現"菩薩心腸、金剛手段"。我們在博物館講解的時候講佛像總要提的一句是"眼半開半閉,唇似笑非笑"。體現的是佛的慈悲垂顧。如果感受不深的話,試試仰視再看看。佛像本來就是給跪拜的信徒看的嘛。
武術界有句話叫「不怕金剛怒目,就怕菩薩低眉」。下頜微含,頸椎拔直,肩下沉,頭頂懸,這些要領都有特定的技擊含義。
時隔八個月,得一贊,翻回來看看,原來是答題答跑題。羞!算了,不改了,見諒吧。
這裡就謝過贊我的這位知友啦,哈哈。
————以下是原答案————
因為給佛畫眼睛的工匠活不靈。
兩眼無神主要有兩方面,
一是眼珠畫太小,二是瞳孔不對焦。正經做佛像的,會把開臉這活交給手法純屬的老師傅來做,壓箱底的本事,捂得緊,搞的還挺神秘,根本不授人。
年輕工匠心浮氣躁,本事不到家就單幹,摸索著開臉,就容易造成題主看到的東西。這高水準的
話太多,易傷人,每個人的根性不同。佛祖經常把人比喻成四種、五種、九種的人。
有的人心中,佛像即是佛。
有的人心中,佛本空性,佛像啥都不是。
有的人心中,廟裡請來的佛像才是佛,淘寶的佛像只是玩具。
人確實根性大大不同,有的人3世代就可成佛,有的要91劫,有的千百劫,有的三阿僧氏劫。
人的根性不同,劫數不一樣。
本人學佛多年,不要迷信,正常點,說句實在話,你觀察到的都很正常啊,因為佛像只是像而已,一種表徵,你怎能去指望一堆石頭或畫像象真人的雙目一樣炯炯有神,那是不現實的。
半目微閉,一定是有個表法的象徵意,收攝自心向內觀照。
這是傳遞的很重要的信息。因為佛沒有眼識,他就低垂著,因為如果他要是看著你的話你會嚇一跳。那個實相是超經驗的。
我去承德外八廟(具體哪個忘了,挨著小布達拉宮很近),一個很安靜的寺廟,一個屋裡,隔著門看到一個泥塑的菩薩,當時我就被震撼到了,那麼的安靜慈祥,靜靜的與她對望了幾分鐘
為什麼我看到的佛像兩眼都無神的樣子?
因為你非要這樣認為。
我恰恰覺得佛像的兩眼很深邃有神。我見過無神的也見過有神的,不從信仰的角度考慮,那就完全是做工、畫工、 手工問題啦。
禪定的時候,為了避免為外界環境打擾,需要閉目。但是完全閉目又易令坐禪者昏睡。於是便有了這種半閉雙目的方法。
在眼睛半閉時,會讓光照進來以保持清醒,同時又不看清外物以避免打擾。
綜上,半閉雙目是修禪的常用方式之一。故,所見佛像多為此狀。
另,同意讓拜佛像者感到佛像是在看自己的這種解釋。我咋看著佛像的眼睛覺得很舒服,有一次看的時候忽然覺得菩薩對我笑而我也不由自主地回笑…朋友說我當時在發獃,哈哈
因為佛是佛神是神啊,佛像兩眼無神,但是兩眼有佛啊233
推薦閱讀:
※關於 放下我執 ?
※佛珠開沒開過光能看出來嗎?
※上聯:佛說富貴貧賤 原平等相下聯:一切悲歡離合 作如是觀求問橫批是什麼?
※無餘涅槃是否存在第八識?
※見道是不是必須得具備宿命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