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金庸的《碧血劍》這部小說?

最近重讀《碧血劍》,注意到一些小時候沒注意到的問題:

首先主角袁承志的性格塑造,我總覺得有點矛盾。感覺像是金老也沒打算好到底把他寫成什麼樣,就信筆寫來了(個人觀點,請溫柔打臉)。他的三觀也怪怪的,似乎金老是想寫個謙謙君子,仁義大俠,但又不是很有說服力……

不知道金老這部作品在他的所有作品裡地位如何?又該怎麼評價?


《碧血劍》是金庸先生的第二部小說,可以看出大師也是從一開始慢慢積累才達到後來的高度的。作為他前期的不成熟的作品,《碧血劍》和後期的巔峰之作相比,相形見絀。比如主角光環太過強烈、主角性格不夠突出、女性人物的衝突不合理、結局的逃避和突兀;但是從這本書里我們也能看到了金庸先生曠世才華和創作中為日後的寫作風格打下基調,比如古靈精怪的青青——可以看作黃蓉、趙敏的前身,於武俠於歷史動亂中也是後期的風格,等等。

《碧血劍》最大的特點就是,主角並非主角。金庸先生在《後記》里是這麼寫的:《碧血劍》的真正主角其實是袁崇煥,其次是金蛇郎君,兩個在書中沒有正式出場的人物。袁承志的性格並不鮮明。不過袁崇煥也沒有寫好,所以在一九七五年五六月間又寫了一篇《袁崇煥評傳》作為補充。

那麼我就從人物分析談談自己的看法吧。

1.袁崇煥 第一主角

袁崇煥在書中並沒有露面,全都是靠著別人的談話、舉止側面描寫的。但是饒是這樣,沒有一個人不感嘆袁公的英勇忠烈、智勇雙全。以致在他死後,仍舊不乏追隨者,小說一開篇就談數百壯士齊聚「山宗」的聚會,山宗有兩個意思:一個是眾山之首,另一個是崇。大家在會上哀傷憤懣,同時對袁崇煥的遺子袁承志關懷備至,官兵殺來的時候,大家拚死保護。袁承志的主角光環就從此開始,一路逢凶化吉,包括當世武功數一數二的華山派掌門,怪脾氣的老頭穆人清都不沖他發脾氣就收了小徒弟——因為你是忠烈之後。這之後袁承志一路過關斬將,年紀輕輕就學會了正派最強的拳劍內功、輕功暗器和邪派的金蛇劍法(超級主角光環,一開始就滿格的能量),初入江湖一年便聲名鵲起,做事沉穩機智,要財寶得財寶,要女人有女人,要名聲有名聲,要地位有地位。而且每一個被他打敗的人,都心甘情願的追隨他(除了幾個反派)。看著看著我就覺得這小說......太順了吧?後來我想,金庸先生這麼寫或許是在為袁崇煥鳴不平,你也是一身忠義、沉穩善良,卻落得這般凄慘下場,我偏要讓人們知道:忠義善良的人,必有好報。

金庸先生對袁崇煥最重要的評論,在於書中皇太極和崇禎的描述。一個是惋惜,一個是後悔。這是很中肯很重要的。他自己說的,袁崇煥沒寫好,我比較贊成。《袁崇煥評傳》還不錯,大家可以看看。

2.金蛇郎君 第二主角

如果說袁承志是袁崇煥替身的話,那麼溫青青(夏青青)就是金蛇郎君夏雪宜的替身。幸運的是,金蛇郎君在書中有出場畫面,而且很精彩。

很多人都把他看作一個亦正亦邪十分可愛的人物。但是這個人,讓我愛不起來,也恨不起來。金蛇郎君最初登場的時候,就是一地白骨,這一地白骨竟然設了多重機關。如果袁承志不是宅心仁厚,這本小說到這裡就結束了。一個人死都死了,還設了三重機關來殺要自己的仇人,甚至不惜在自己骨頭上中上毒藥、墓地上埋下炸藥。對自己都能這麼狠的人,對別人什麼干不出來?可是魔頭也有愛,夏雪宜死的時候,緊緊叼著溫儀的金釵,一直咬進了牙縫裡,愛之深可見一斑。溫儀是他一輩子最愛的人,雖然我無法回去找你,那麼我就永遠念著你。

夏雪宜在書中,基本上沒有做什麼好事(幫助焦公禮是好事)。他可圈可點的愛情,到頭來也是毀了兩個愛他的女人的一生,剩下的就是瘋癲瀟洒的做怪事,心狠手辣的報仇溫家。尤其是對溫家的報仇,可以說是心狠手辣、手段多樣,這中間夾雜著被溫家害的家破人亡的酸楚和憤懣。冤有頭債有主,本該直接把兇手殺掉就可以了,可是夏雪宜恨透了溫家的人,牽扯了很多無辜的人。這些無辜的人就包括溫儀,溫儀和他在懸崖上相處的那一個月里,改變了夏雪宜,改變了溫儀。愛上世仇家的人,是武俠小說的慣用矛盾。壞人也有柔情的時候,他就變得十分可愛了。

夏雪宜和溫儀的愛情故事,是溫儀娓娓道來的。看她大難臨頭仍然不顧生死,詳盡會議自己美好的愛情的痴樣,我覺得她很像《天龍八部》里被段正淳迷倒的那些女子們。何紅葯也是一般,書中把她描繪的醜惡陰險,怪癖狠毒,其實仔細想想終究是夏雪宜負她,她沒有負夏雪宜。這些怪厲的表現,都是一個少女被負心之後的癲狂。

拋開世俗的眼光來說,夏雪宜這個人,心中充滿仇恨,卻又生出愛來。一生背負重擔,卻活的瀟洒自在。是一個很不錯的人。

3. 袁承志

自幼根正苗紅,年少名師授業,初入江湖便平步青雲。有時候我覺得這不是金庸的小說,倒像是當今的玄幻啊。。。

金庸反思說,這個袁承志寫的沒有個性。舉雙手贊成!這個角色最大的失敗就是主角光環太旺,一路過關斬將,但是在最後國家動亂,清兵入關的時候,他竟然去國外開闢新天地了。are you kidding me ?說好的救民於水火呢......噢,闖王李自成兵敗混亂,攝政王多爾袞鐵騎入關,社稷風雨飄搖,百姓生靈塗炭,這個時候你大英雄大豪傑,搖身一動,出國清凈去啦?承志承志,承到哪裡了?

袁承志身上另一個問題就是對兒女情感上的軟弱。從一入江湖和溫青青好,便處處受溫青青的「小心眼」要挾。溫青青有黃蓉的聰明伶俐,但是還有一絲乃父夏雪宜的古怪狠毒。本心不壞,但是總是隱隱約約的給身邊的人來一刺。袁承志少年英雄,身邊自然有很多小姑娘喜歡他。比如焦婉兒和阿九,都傾心於他,但是青青吃醋啊。她們看出了袁承志的為難,一個把自己嫁給了殘疾人,一個剃髮為尼。其實我個人是傾向於袁承志和阿九這對CP,討厭青青處處小性兒酸酸。青青的小性子和自己的經歷有關係,其實怪她不得,而且每個人對於自己的愛情都有一種佔有慾。可是我覺得愛情不只是一種承諾,更是兩心相悅和理性理解的,袁承志在這方面一面愚忠,一面不開竅。無意中傷害了愛他的人,這是很不好的。

4.何鐵手

之所以不說青青,一是覺得乏善可陳,二是因為不喜歡她的小性兒和執拗,不討喜。何鐵手是一個很特別的人,五毒教教主,左掌被削去,裝上鐵爪子,出廠設定就很吸引人。慣用毒藥,心狠手辣,但是愛上人之後也是一塌糊塗、死心塌地。甚至連教主都不當了,可以叛教而去,只可惜她愛上的是女扮男裝的夏青青。這個女孩子敢愛敢恨,武功高強,外表惡毒,但是內在里有讓人憐愛的地方。

何鐵手拜投袁承志名下,我覺得很突兀和牽強。希望各位給我指點一下。

5.歸氏夫妻和闖王

名滿天下的歸氏夫妻,為人卻頗不講理,憑藉著自己武功高強,就橫行霸道。這一點從他們管教的徒弟就能看得出來,學到了皮毛,就無法無天。尤其是飛天魔女孫仲君,不問青紅皂白上去就砍掉了人家的胳膊,簡直是個女魔頭。就這樣,歸氏夫婦還是要護短,要庇護,把私情放在臉面上面,有愧大俠之名。

在之後,這兩個人為了救自己的孩子,一路圍追堵截鏢局的鏢師,奪人家押送的葯。按理說,人家壓的鏢,不管是給好人壓的還是給壞人壓的,接了這個生意,就得保護到底。哪裡有你們兩口子強搶豪奪還很有道理的,甚至上去就把人家壽宴鬧了,把無辜的人打傷了。你們的兒子是兒子,別人的兒子就不是?無語......真是見過臉皮厚的,沒見過這麼厚的。尤其是兩個大俠,帶著徒弟,稀里嘩啦追一通還抓不住一個二流武功的鏢師,真....

同樣還有李自成,闖王打著好口號,忽悠著老百姓和各路英豪,一路過關斬將,但是進了北京城之後,士兵們一個個都成了土匪,一點軍紀都沒有。在大政方針上,李自成也沒有政治眼光,不把吳三桂放在眼裡,也不知道清軍在外面虎視眈眈,終究不是那塊當好皇帝的料。

所以做人不管你名氣有多大,都要本本分分的做事情。行得正,坐得端,才能頂天立地。

先寫這麼多吧。


曾經在貼吧寫過個帖子,主要從寫作筆法上評價碧血劍(前期)的。

貼一下,稍微改動。

當初看碧血劍時,雖然已經感覺乏味但是仍然有一股勁勾著我往下看。後來得知碧血劍算是金庸劣等作,深表贊同,但仍然忘不了那種被吸引著向下讀的感覺。今天重讀,別有一番體悟,下面談談我對碧血劍的看法。

故事從張什麼的菲佣到大明說起,本是仰慕華夏衣冠,沒想到堂堂大明,官匪略同,一副混亂模樣,但是我們都知道這個菲佣肯定不是主角。金庸開頭喜歡洋洋洒洒,話鋒一轉帶出個主角來,不上這個當。

袁承志出來,先給了個家世資本:袁崇煥之子。開掛很正常,因為不開掛怎麼可能年紀輕輕傲視群雄?先從血緣上開起:你看看人名臣之子就不一樣。穆人清收他的一個原因也就是他老爹。

自從他上山,連開三大掛。穆人清,木桑,金蛇,包含了正面對敵、暗器輕功,設定已經齊全,穆人清還特意讓他留著把混元功最後一重練玩,無懈可擊。如果太完美,那就是一路虐人,一定很沒意思,於是金庸忽然暴露其弱點:

噴,還沒下山先栽個跟頭,差點被石樑派張春九搞死。

這個事情金庸也不交待明白了,張春九是怎麼知道金蛇秘籍在這的,連金蛇郎君死沒死都不知道,就知道書在袁承志這裡!光是說查了十八年,完全不能信服!

接著袁承志連連失誤,不會騙人,哦原來設定的弱點是缺心眼。這個好辦,他是聰明人只是沒經驗,再缺心眼,只要活著,在江湖上跌爬滾打一段時間,也變精了。

但是張春九的死,又很草率。翻了假書,中毒死了。如果翻的是真書,就沒袁承志什麼事了。死的理由是說的通的,但是不精彩,完全是袁承志碰了運氣。

能力上的掛開多了的主角,就別開運氣掛了。像韋小寶這種武功廢柴,開些運氣掛沒有問題。我們現在知道袁承志不會死————這個險肯定能解決,無論是靠武功還是機智還是靠運氣都只是一個圓故事的手段。既然武功很強,就可以用武功解決問題,這樣至少中規中矩。如果能想出出奇的方法,那就能精彩。靠運氣,就很無味。

下山先見流民再見闖王,然後下江南,開始了真正的歷練。袁承志的表現很老練,比如向榮彩退讓等等。即使溫青故意挑榮彩下場,也把人情做足。看來心眼問題不大。

沙老大這類小嘍啰不在話下,榮彩第一個boss,金庸用旁白介紹了江南武林的座次:五祖,呂七,榮彩。(差評!)

你妹,這是惡劣的劇透好不好。這種設定要在真要用的時候再搬出來,不要在不必要的地方甩出。就像小說不宜在開始前來個人物介紹表一個道理。袁承志沒有收到的信息,我們收到了,就減少了這個視角的代入感。

五祖也就算了(至少前面對話提到「溫青爺爺」了),呂七也出來了。好吧現在江南排名很靠前的榮彩被完虐,之後的江南之戰我們都有數了。

溫青一路忸怩作態,這個我們都看得出她是姑娘,只有袁承志瞎奇怪,讀者也為袁承志著急。為什麼說這樣不好呢,得先想想金庸為什麼這麼寫。

假如溫青一路上男子氣派,忽然女裝,不僅袁承志吃驚,連讀者也覺突兀,只是驚沒有喜,就如同作者強行把人物變性。那我們是不是還得懷疑袁承志是妹子裝的?沒完沒了了。於是需要些線索,讓大家知道,這個人一開始就是個女孩子。

但是過多的暗示就是明示。這個歸根結底跟上面榮彩是一個問題:設定拋太早。結果我們都不需要最後點睛就知道是妹子了,只一個袁承志摸不著頭腦。因為我們接收到了袁承志沒收到的結論,與主角視角脫裂了。

上述兩種情況,成了兩個極端。一個上等的伏筆,應該是點到為止的。讓我們和袁承志一樣,有點奇怪,或者心疑,等結果一揭曉,有心的讀者會大笑果然如此,無心的讀者會恍然大悟媛來如此,而按索前文,的的確確,溫青就是個女子,毫無破綻。

不僅武功開掛,愛情也開,來得太容易了。溫青一下子就看上了這個黑小子。真是應了榮彩的龍生龍鳳生鳳一語,屌絲只可羨慕其艷遇而無可模仿學習之處。這種意淫,我是很不喜歡的。

來到金華,先用市民、鄉民來說明溫家作孽。這段很充分,溫家的爛已經人盡皆知。之後六爺,七伯造孽的往事便很自然。而夏雪宜也能更加得到同情。為私仇殺私敵家人,因私仇導火索而殺人民公害,得到的讀者情感是不一樣的。這段用一個鋪墊掩飾了夏雪宜可能引發讀者討厭的地方,我是很喜歡的,假如讓庸人來寫,無非兩種,一種是壓根沒掩飾好,別人一看:夏雪宜也不是好貨,報仇殺罪人,你殺家人幹什麼,而且還十倍地殺?一種是夏雪宜偉光正高大全,他會讓夏雪宜本人(而不是袁承志)來聽到人民訴苦、溫家的家人也各種爛,原來溫家天怒人怨,好,干他丫的。那麼其實也就不是邪性的夏雪宜了,大大的失敗。

溫青開始吐露過去的事,袁承志與溫青結拜,到此不曾把話說明白,夏雪宜的出場需要千呼萬喚,每次露一角給大夥看,得到一個印象,這樣才能使讀者層層情感變動,不能急。

…………

tj了


喜歡袁崇煥才翻出這部小說看的,剛剛參觀了寧遠古城和薊遼督師府,心情澎湃,對袁崇煥傾慕惋惜之情切切。

說到《碧血劍》,貴在題材有意義,不是架空的,而是依託明末清出的亂世背景,感懷袁崇煥的同時思考了「君與民」、「戰與和」、「內與外」很多憂國憂民的問題,叩問了「明帝昏庸,是否只因為他是正宗天子就要擁護到底?」"韃子"外敵,但皇太極心懷百姓,是否就非殺不可?」「闖王出身百姓,為什麼身臨寶座、時移世易,也做起了燒殺搶掠的套路?」這些思考也是歷代更迭時忠臣義士們彷徨疑問、糾結不已的問題。所以很多明朝老臣老將降了清,所謂正義,每個人心裡都有個人的答案。

題材和思考有,但是情節和主角的設定可以看出金庸早年作品的不成熟之處,袁承志趨於扁平,從毛頭小子到歷練有成轉變過快,開掛跨度太大。類比後期作品中的段譽、虛竹、韋小寶,同樣是開掛人生,但是後期作品中人物多是性格決定命運,這樣的人必然做這樣的事,命中機緣其實是性格所致;而袁承志的好運更像天上掉餡餅,讓人不太服氣。這可能是最大的不足了吧!


金庸的第二部作品

不得不說,碧血劍比起巔峰之作天龍八部,鹿鼎記差距實在大到不像一個作者,可見大師也是在逐漸進步的。

故事性太平淡,天龍八部高潮迭起,無論最初段譽離奇的際遇,神奇開掛學武功。到酒樓斗酒引出喬峰,杏子林里的叛亂,聚賢庄的血戰,然後進入偵探事件一路追兇,再到生離死別。等等等等。就說聚賢庄,少林寺兩個大高潮就讓讀者看的熱血沸騰。

反看碧血劍,主角開掛了么?也開掛了,但是開掛太平淡了。就是高手收入門,自己慢慢練習,在掉到山崖撿到秘籍。打的反派弱到名字都記不住,開掛沒有成就感。想比之下,段譽吃江昂,磕頭學微步,北冥神功見誰吸誰,不知道高明到哪裡去了。而後吊打濃墨渲染的慕容復出一口惡氣。更不用說小和尚香艷的奇遇記了。

再說反派,臉譜化太過嚴重,反派幾乎沒有自己的性格,也缺乏側面的描寫,溫家五老,玉真子就是單純的反派。但是玉真子年輕時候是個好人這一點能給讀者遐想,如果能稍微提及黑化的過程或許更加出彩。至於五老,甚至不如tvb版出色,最起碼電視劇里青青的親爺爺還留有一份親情,在財寶和親情面前稍有猶豫也會顯得更加真實。

然後是主角實在不討喜。金庸男主角中,個人最不喜歡的是陳家洛,其次就是袁承志。前後性格很奇怪,感覺應該是金庸早期寫作的時候拖延時間太長,而且很有可能是寫作不連貫造成的。說老實吧,比起郭靖,狄雲又有些遜色。說聰明吧,比起令狐沖,韋小寶又差的太遠。說俠客,胡斐和喬峰勝過太多。性格上實在不凸現。倒是林家棟演繹的很不錯。女主角青青還算可以,和趙敏,黃蓉設置稍有衝突,但是這樣刁蠻的性格其實比較容易展現出來。老版本阿九戲份太少,愛上袁承志實在莫名其妙,反而不如電視劇改編加戲後合理。

最出彩的人物我認為是夏雪宜和歸辛樹夫妻。

夏雪宜其他評論說了很多,可以說是小說重要男主角,而且江華的夏雪宜為這個角色加分太多。

歸辛樹夫妻反而是書中最真實的角色。相比之下,大師兄的人設很好,可惜性格不太凸現,戲份也少。而二師兄一個莊家漢的形象,卻是幾乎小說中最強的戰鬥力,形成巨大反差。而性格上也顯得真實,寡言少語,護短,衝動,但是夫妻二人尊敬師父,愛護幼子,顯得更加人性化。

本書個人覺得最大詬病在於邏輯上存在太多問題。比如袁承志以金蛇郎君弟子身份排憂解難,刻意模仿金蛇郎君的狂態,給人一種十分違和的感覺,當時看到袁承志裝腔作勢感覺尷尬症都要犯了。

而阿九莫名愛上袁承志更是不可思議,就算說公主沒怎麼遇見過年輕男子一見鍾情。可何鐵手作為一個妙齡少女,居然分辨不出青青的性別,實在匪夷所思。年輕男孩,和同齡女子很少接觸的,比如郭靖,虛竹,陳家洛這樣清純處男,認不出女扮男裝是可以理解的。可何鐵手自己就是女人,居然會分辨不出來,這個bug和神醫張無忌活埋珠兒可以一比了。最難以理解的是在為愛叛教卻發現真相後,何鐵手就這麼輕而易舉的說算了就算了。和她之前狠辣的形象全然不符合,拜師更是莫名其妙的要給袁承志開啟後宮模式。

最後,全文最不可思議的莫過於玉真子在結局強行boss。真的不明白玉真子就憑藉一個鐵劍的信物,就敢單刷華山派。華山上當時可是有穆人清和三大弟子,以及木桑道人,五個和他同級別甚至強過他的人,就算他用鐵劍倫理制服木桑和袁承志,但是面對另外三個不知道怎麼打得贏。


在談我的看法之前,先列舉幾個數字:

金庸(查良鏞)先生出生於1924年。

《碧血劍》初始成書於1956年,金庸時年32歲。

金庸在1975年的《碧血劍》後記中說,這是他的第二部(武俠)小說。

金庸對此書進行過兩次大改,增加了1/5(五分之一)的內容。因此我手頭上的版本是1975年的修訂版。

《碧血劍》全書共20回,計共600頁(不計目錄、後記),後附《袁崇煥評傳》100頁。

《碧血劍》在「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中排在倒數第二個字。

現在回到主題。由上可知,這是金庸先生第二部武俠小說,應該還在創作的起步階段,所以這部小說沒有什麼膾炙人口的人物和情節,也是情有可原。

但是我想說,不要被「排在倒數第二字」所矇騙,也不要被「第二部小說」所誤導,這部小說其實已經具備了「金庸武俠小說」的所有「武俠元素」,奇人、奇遇、奇技、奇師、奇書(經)、奇冤、奇蹟、奇毒、奇葯、奇情、奇境、奇物、奇牲(兩隻大猩猩) …… 無一或缺。即使那些耳熟能詳的《射鵰》、《神鵰》、《天龍八部》,其架構也無出其右。

而且,這部小說的情節還是很吸引的,即使你已經看過金庸的其他著名武俠小說,但是當你看到《碧血劍》第一回的後半部分,你還是會開始被它吸引。然後,在看到某些章回情節時,你照樣會像以前一樣,不看完不睡覺。等你全書看完了,你不會覺得不值,不會覺得它浪費了你的時間,

這部小說涉及的歷史事件,是李闖王攻克明朝京城。小說描述了以李闖王為首的一群農民,當他們未得到權力的時候,口口聲聲愛護百姓,為國為民。但是當這些洗腳上田的農民 坐上權力巔峰,嘗到了權力的滋味後,卻殺害功臣,賜死忠臣,不但內部傾軋,還干著驕奢淫逸、禍國殃民的行徑。請看其中一段:

【劉宗敏冷笑道:「這天下是大王的天下,是我們老兄弟出死入生、從刀山槍林里打出來的天下。我們會打江山,難道不會坐江山么?你來討好百姓,收羅人心,到底是甚麼居心?」

袁承志道:「大王剛才說過,他自己也就是百姓。」劉宗敏哈哈大笑,說道:「大王打江山的時候是百姓。今日得了天下,坐了龍廷,便是真命天子了,難道還是老百姓嗎?你這小子胡說八道。」袁承志默然不語。】

這部創作於1956年的小說,具有強烈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現在要說這本書的缺陷。深入淺出地說,在我看來,這本書有兩大缺陷,一是在篇幅有限的情況下,出場人物太多。二是溫青青(夏青青)這個人物是全書最大的毒瘤,最大的敗筆。

第一個缺陷,上面說過《碧血劍》只有600頁,拿在手上就是上下兩部,而且下半部還有約1/4(四分之一)是《袁崇煥評傳》。在這樣有限的空間里卻要塞進很多各種各樣的人物,留給每個人物的筆墨非常有限,基本談不上深刻的性格描寫。嗯,如果要說印象較深刻的,是那個動輒斷人臂膀、殺人全家的華山女弟子孫仲君,此外就是令人倒胃的溫青青,都是性格極端、不討人好的角色。

很多人物出場一次,之後就渺無聲息,直到接近全書末段才重新露臉,讀者已經想不起這些人以前的情節了,當時他們是怎麼來的,發生過什麼事 …… 即使闖王手下大將李岩,也是如此,到後來闖王殺入京城,李岩再度出場,我已經忘記了以前袁承志和他怎樣相遇的了。剛才看網友評論提及有個叫「榮彩」的,真抱歉,我腦海中真想不起這個人來,是善是惡 毫無印象了。

第二個嚴重缺陷,就是溫青青這角色。《碧血劍》全書共20回,本來在前十回,溫青青還是有作用的,有些小聰明,幫袁承志找到了寶藏。但是從第8回開始,金庸筆下的溫青青漸漸成了只會吃醋的女子,除了吃醋 就是蠻橫,和因為吃醋而隨意出走、惹下莫名其妙的麻煩。可以說,溫青青從第十回幫袁承志一齊在老宅找到藏寶的地洞後,就漸漸成了討人嫌的角色。而且她從第八回開始吃安小慧的醋,直到第20回結束,她不是吃醋就是出走,不是蠻不講理就是惹是生非,與前半部小說相比簡直變了另一個人。

如果單從「人物塑造」來說,溫青青是塑造成功的,因為在金庸筆下,她確實令你心生厭煩,以致印象彌深,以致越到後來,你會不自覺地想,要是她終於消失了,那該多好!……要是她消失了再也不回來,那該多麼多麼的好!—— 能把一個「女主角」寫得這麼極品、這麼神憎鬼厭,在金庸小說里是唯一一部。

對於溫青青,討論什麼「女孩天性」、什麼「男人風度」之類,這些「花痴式」的觀點 都是離題萬丈。我們應該去問:這樣一個角色,對這部小說本身 是好是壞?對讀者的閱讀是好是壞?

溫青青這個人物在小說後半部非常令人倒胃,她的吃醋和蠻橫已經完全不可理喻,不分對象(只要是女的)、不分地點、不分輕重、不分親疏、不分場合、不分因由。可以說,這時她已經成了一個反角,但偏偏,這個「反角」整天黏在主角袁承志身邊,導致的後果是:袁承志與所有女角色(焦宛兒、何鐵手、阿九)都失去了發揮的空間,無論她們怎樣情深款款、秋波暗送,反正你知道最後唯一的結果必然是 男男女女都要挨溫青青責罵,然後袁承志唯唯諾諾認錯道歉,女的賭咒發誓身家清白,要麼繞路而行(何鐵手),要麼馬上嫁人(焦宛兒),要麼剃度出家(阿九),以表心志。再不然就是溫青青一聲不吭離家出走,然後主角袁承志傻乎乎地帶著他的一幫江湖朋友處尋訪,如是者反反覆復,一次、兩次、三次,一而再、再而三。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在看TVB的電視劇??作者把這樣一個討人嫌的角色綁死在男主角身上(是真的綁死,從第八回開始直到20回結束,袁承志和溫青青就沒有分開過,即使離家出走也是短暫分開),這種「設定」嚴重限制了小說本身的創作空間,也扼殺了讀者的想像空間,令小說本身「自斷其臂」。

很多人看完全書,都覺得費解:溫青青心思不如焦宛兒,功夫不如何鐵手,相貌不如阿九,偏偏主角袁承志卻對她「如珠如寶」,其實整部小說看下來,袁承志心裡最深刻的,不過就是他們曾經結拜為兄弟 …… 或許金庸覺得,既然金蛇郎君才是本書真正的主角,所以他的女兒溫青青毫無疑問必須是女主角吧 ……

而對於讀者,溫青青這個角色越到後段越無樂趣,嚴重影響了閱讀興緻。無論袁承志在外面多麼揮灑自如,結局都是一樣,天黑了就要回到溫青青身邊,看她的臭臉,挨她的臭脾氣,就像你面對了山珍海味,但是你知道總要吃到臭雞蛋一樣,什麼閱讀興緻都蕩然無存。因此,說溫青青是全書一大毒瘤,實不為過。

從寫作角度說,男主角身邊的女性,對男主角有著非常重要的烘托作用,黃蓉對郭靖、小龍女對楊過、任盈盈對令狐沖、程靈素對胡斐、趙敏對張無忌 …… 這些都是經典的佳作,反觀 溫青青對袁承志,真是天上地下。

這裡插一句:作者(金庸)不可能不知道這個"河東獅"式的角色討人嫌,由於金庸創作《碧血劍》時32歲,我在想,溫青青這個角色會不會是金庸對當時身邊某個女性的深刻映射?或者是作者朋友的親身經歷?一笑。

這裡要說明一點:由於我手頭的版本是1975年的修訂版,其後金庸先生還做過兩次修訂,但是那些版本我都沒有去看(據說在後來的修訂中,金先生不許韋小寶同時娶7個老婆),所以後來金庸先生有沒有把溫青青的性格進行修改,我不得而知。

上述兩大缺陷,嚴重影響了小說的發揮空間和讀者的閱讀興趣。至於其它問題,例如此書的藝術性、主角性格、一些情節上的 Bug 等等,我認為不影響對這部小說的整體評價。武俠小說本身就是奇情+懸疑,一些細節不必過於較真,就像你不必對書中的招式較真一樣。


其實我不想過多評價碧血劍。

碧血劍是金庸武俠的第二部作品,屬於初出茅廬的青澀作品。做個比較,同為香港四才子的倪匡衛斯理系列的前四部作品(中篇小說)《鑽石花》《妖火》《地底奇人》《藍血人》顯然精彩得多。可見二公的寫作天賦還是有差異的。然而經過時間的淬鍊,金庸晚期寫出了《天龍八部》《鹿鼎記》這樣的傳世之作;而倪公雖然後期作品不乏較早期作品更佳之作,但最終沒能存留下足夠高度和影響力的作品。可喟可嘆。不過倪公一輩子活得那麼精彩,其實也沒啥好感慨的,畢竟他和金庸從性格上就是截然不同的。

至於碧血劍,我只能說,作為早期作品,它有它的優點(架構),所以你可以認為它合格,但沉穩有餘靈動不足,評優秀就別想了。早期作品嘛,誰沒有個成長期呢?


我是聽說書的,今天剛聽完,三聯版。我在聽完說書之前已經看過很多評論,本來期待這部小說能精彩一點的,但聽完後覺得網上的評論果然沒說錯,的確是挺讓人失望的一部小說。

《碧血劍》給我的感覺是劇情乏善可陳,沒有高潮,一條直線那樣說著說著就說完了,劇情不多也不複雜,還有一些很難解釋的情節。

大概劇情是通過張朝唐這個華僑引出袁承志這個主角,然後袁承志在袁崇煥逝世三周年紀念會的時候由於官兵打來,被迫由一個掛名華山派弟子帶著逃亡,剛好逃到另一個和華山派有點淵源的農家裡。農家大嬸托華山派僕人啞巴帶袁承志到華山拜穆人清為師學武。

學武的過程順風順水,袁承志學到了華山派的頂級功夫,也學了木桑道人的輕功暗器,還在山洞裡找到金蛇郎君的武功秘籍,把金蛇郎君的邪路武功學到手。這樣,男主角袁承志學成下山的時候已經是當世數一數二的高手了。

袁承志下山之後的經歷不多,第一是溫家堡一戰,搭上了初戀溫青青,第二是和溫青青到了南京化解了一場江湖恩怨,第三是押送在南京找到的寶物(就是藏在一座老宅里的十箱金銀財寶)北上,結識一幫江湖好漢,在泰山成為武林盟主,第四是到了北京做內應幫李自成,最後發現李自成也不是好鳥,心灰意冷之下只好移民海外。嗯,劇情就這麼簡單。

武俠小說男主角的一貫套路都是一開始武功平平,後來不斷有各種奇遇,武功一步步提升,到後期才成為一代大俠。而《碧血劍》里的袁承志,除了經驗值,其他能力數值一下山就已經是頂格,之後也沒多少提升空間了,打怪升級這條老路沒了,所遇的事情都是無驚無險又過一關。所以少了讀者和主角一同成長的過程。在讀這部小說的過程中,我會覺得既然是江湖中事,主角能力又那麼強,自然萬事迎刃而解。事實也是如此,從溫家堡第一戰到最後華山打玉真子,袁承志都沒受過什麼考驗,除了在南京和師兄歸辛樹比武,在瀋陽、華山與玉真子單挑,袁承志都沒幾次是需要出盡全力的。唯一一次生命受到威脅,是在瀋陽刺殺皇太極之前沒做好功課,不知道對方有玉真子這樣的高手在,行動過程中又被一幫摔跤手纏住,導致失手被擒。

劇情簡單,主角無論是學業、事業還是感情都一帆風順波瀾不驚,您說是不是乏善可陳?

再說書中的主要角色。

袁承志公認是不出彩的男主角,不必多說。但其實我覺得這個男主角還是比較得我歡心的,這主要是因為他接地氣——除了武功絕頂,其他方方面面都是一個貌不驚人的普通人。其實他根正苗紅,為人正派、有勇有謀,脾氣好懂禮數,天資聰穎又勤奮,再加上得到名師指導,想不成為學霸都難。可就是這樣的設定令他沒有稜角,也沒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特質,風頭完全被隱形主角金蛇郎君蓋過了。

金蛇郎君的話題太多了,我不多說,只說一件題外話。就是一些二十來歲,不看經典武俠小說的年輕人,提起《碧血劍》,就第一時間說起金蛇郎君這個名字(老實說以前我也不知道金蛇郎君是哪部小說的人物),可見這個角色是多麼出彩。

第一女主角溫青青可能是金庸以後忠厚老實男配美貌邪氣女這個套路的初始。不過溫青青寫得並不討喜,除了開始表現出一些足智多謀,後期完全就是不分青紅皂白地吃醋的問題少女,我也不多說了。我本來期待溫青青和袁承志有多點分分合合的戲碼,可是他們從一開始就好到最後,偶爾青青生氣走開一下,很快又和好了,好像是現實的平淡故事而不是小說。

溫青青雖然不討喜,但也不討人厭。畢竟出自單親家庭,還要處處看人面色受人歧視,性格有缺陷是正常的。試想如果你身邊也有這樣的人,你也會給予一點理解吧?

事實上溫青青和袁承志這個搭配我挺喜歡的,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和金蛇郎君溫儀這一對男人不壞女人不愛形成鮮明對比。從這對情侶我想起我爺爺和奶奶。當然我爺爺只是一個普通人,我奶奶也不是美女,不過她的確是一個有時候比較尖酸刻薄蠻不講理的老人,連我老爸叔叔姑姑也大呼難搞。不過我爺爺就是像袁承志包容溫青青那樣,脾氣超好地一輩子讓著我奶奶。爺爺去世後,奶奶經常說,爺爺一輩子容忍她,一輩子沒和罵過她,說到這裡的時候,臉上總是隱隱流露出一絲幸福。

之前說到,在遇上歸辛樹之前,袁承志一路都處於無敵狀態,連溫家五老的五行陣也奈袁承志不何。而到了歸辛樹出場,已經是全書過半了,可見之前的劇情是多麼不溫不火。

另一個我很喜歡的角色——五毒教教主何鐵手的出場時間已經到了全書後期,也沒多少機會可以讓這位教主姐姐表現一下了。而全書我覺得最莫名其妙的事情就發生在何教主身上——她毫無徵兆就喜歡上了男扮女裝的溫青青。這時候她們見過多少次呀?她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有什麼互動而導致何教主這個老江湖瞎了眼一般地意亂情迷?還有,何鐵手單單因為喜歡上一個錯誤的對象就要叛教,是否太突兀了?我本來以為何鐵手在教裡面是有什麼苦衷或者故事,可真的是毫無徵兆地說叛變就叛變,最後還謎一般地要拜袁承志為師。叉叉叉,我嚴正要求老金給個解釋。

令人聞風喪膽的何鐵手沒表現,反而是她姑姑何紅葯寫得還算出彩——在不多的篇幅里已經表現出既心狠手辣又痴情苦戀,還暗中下毒憑一己之力幹掉溫家四老,最後被毒死在埋葬金色郎君的洞穴。

還有玉真子,作為全書里實力最強的反派角色,就出場了兩三次,而且是在劇情過了三分二之後才出現。兩次(其實可以看成是一次)是在瀋陽和袁承志交手,最後到了全書快要結束的時候才再次出現,但最後居然是糊裡糊塗地被金蛇咬死。又是一個辜負了讀者期待的角色。

阿九也差不多這個情況,山東劫寶時才第一次出場,馬上就對袁承志一見鍾情,到再次出現的時候已經是全書後期差不多結束的時候了,她反而在《鹿鼎記》里更有看頭,可惜性情已經幾乎是變了另一個人了。

整部小說前期啰啰嗦嗦波瀾不驚,後期令人期待的角色戲份太少,顯得頭重腳輕,沒有曲折離奇的情節,還有限於全書篇幅不長,總是令人有放不開,不過癮的感覺。估計老金不會再有時間修改這部小說了,否則我希望能增加何鐵手,阿九和玉真子的戲份。

和射鵰三部曲,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這些氣勢恢宏的長篇巨著相比,《碧血劍》固然相形見拙,和雪山飛狐,飛狐外傳等著作相比也並不特出,但作為一部武俠小說,該有的武功,武林,奇書,奇遇,陰謀這些常見要素都具備,在金庸的武俠世界裡不是佳作,只能算是中規中矩。


前面的評論說到了很多,不重複了,我再加一點吧。

金庸先生自己說這部書最想表現的主角是袁崇煥,但是「藝術總有失手的時候」。這部書對袁崇煥的體現,直到最後新修版也沒多好,倪匡作為了解金庸的老朋友,讀出來的第一主角是金蛇郎君。一般讀者肯定以為是袁承志了。

我估計查先生是想全用側面描寫體現一個人物的手法,但是就袁崇煥而言,還遠遠不如孫曉《英雄志》中的秦霸先,甚至不如火影中的四代目。。。


我倒覺得這部作品挺好的,拋開歷史人物包袱來看,很好。

事實上,在金庸封筆作鹿鼎記中,金庸提到射鵰,笑傲江湖等,但提到最多的,甚至一些人物就是來自碧血劍。


《碧血劍》

曾看過一點九幾年港版的《碧血劍》,那時覺得這故事不吸引人。

就記得阿九離開,佘詩曼的光頭型,看得很嚇人。還有金蛇郎君出場的時候的瀟洒,金劍一揮,金光潾潾,頭髮飄飄,帶著冷笑。矯矯金蛇劍,翩翩美少年,指的是夏雪宜,而非袁承志。

當時也知道袁承志是主角,只是小時候已經太看臉了,覺得袁承志傻裡傻氣的,哪有什麼好看,也就不看了。

現在看小說,覺得袁承志還行。小說中寫到身材中等、面色黝黑,這不是普羅大眾嗎。說他一事無成,那也不是被歷史決定的嗎,若不其然讓他和清兵戰死?

《碧血劍》里的溫青青邪氣最盛,但也最可愛。趙敏雖然邪氣,但她畢竟是郡主,不像青青是大盜專業戶出身。

金庸特別喜歡寫一個老實巴交的練武少年和一個邪氣、古靈精怪的少女的故事,這也是最常用的套路。金庸告訴咱們,做男人心要正派,要坦蕩,這其實也是古來要求的君子風度。但金庸把袁承志寫得也太傻了吧,這點情調都不懂,難道在華山之頂就沒妹子了,十年不見妹子啊,這毅力少有,這武功怎麼不強。

阿九後來成了九難,但想來她的人生這一難便頂得上九九八十一難了,國滅家碎,真是一個可憐人。甚至心中有點責怪青青,應該大度一點嘛,看人家趙敏還是能容下一個人的。只不過,又想來,袁承志畢竟沒有真正喜歡過阿九,這實在不好。可惜韋小寶沒有早生三十幾年。

何紅葯同李莫愁一樣可憐可恨,她的心應該比李莫愁的心更寬一點,但也差不多了。

何鐵手的塑造有點突兀,這女扮男裝有什麼難看出來的,還是堂堂教主呢。最後又怎麼莫名其妙的改邪歸正了,不合理。


其實整篇閱讀下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麼幾位人物:

1. 袁崇煥的貫穿整篇

2. 青青的小心眼

3. 何鐵手的「面若桃李,心如蛇蠍」


最近復活節旅行路上無聊,重看了一遍碧血劍,冒昧來答題。

首先得肯定,小說是佳作。但放在金十五篇里,估計得是最後一二名吧。作為金大俠的第二部作品,能和它「並駕齊驅」的只有第一部書劍恩仇錄了。

小說的主要問題就是,如題主所說,主角性格太不鮮明,太普通,卻又身世武功運氣各種開掛。金大俠自己評價碧血劍,說這本小說第一主角其實是袁崇煥,第二主角是夏雪宜。袁崇煥雖說是戍關大將,可確實儒士出身,殺身成大義可卻完全稱不上俠,刻畫筆墨至少連金大俠自己都看不下去後來補了一部《袁崇煥評傳》。夏雪宜這個角色,雖說沒正面出場,卻的確刻畫的入目三分。心思縝密,有俠義心腸,下手恨辣,對溫儀用心專一,可這麼個角色試想換成其他金大俠的作品,能當主角嗎?

小說其他的問題,統稱一句叫做劇情狗血。女主溫青青妥妥的問題少女,不知道為毛和男主互相虐戀。阿九女二,堂堂大明公主因為算了一卦就可以獨自外出拜師行走江湖。女三何鐵手稀里糊塗就看上了男主的。。武功,非要拜他為師,(我這遍看的是最新版,沒有鐵手青青les的橋段)剛開始我還以為拜師是幌子背後有真陰謀,結果真的只是拜師學藝啊。。。這類劇情不一而足。

總而言之,《碧》是佳作,可讀性強,但遠沒到金大俠的平均水平。反倒是TVB翻拍的劇情相對合理些,金蛇郎君有正面出場,還踏踏實實地當了個男二。其他幾個主配角的選角也不錯,很符合小說設定。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金庸對華人圈的影響?有哪些代表性衍生作品?
你認為《碧血劍》里主人公是袁承志還是袁崇煥跟夏雪宜,為什麼?
大家希望段譽和王語嫣在一起,還是和木婉清鍾靈在一起?
楊過真正愛的是誰?
《神鵰俠侶》中誰最愛楊過?

TAG:小說 | 金庸 | 碧血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