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語文教育是否存在問題?
我是一名高三的學生(學校是省里最好的高中,語文教育也難逃一劫。)。多年的學習生活讓我發現語文課原本是非常重要的學科,現在卻逐漸被應試教育所束縛,連作文題目的立意也是要有所限定。不僅如此,閱讀題、古詩詞鑒賞更是以所謂的背誦「模板」來得分的。我們的語文教育是否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呢?拿作文來說,這應該是一個學生個人最好的體現平台,現在的狀況卻成了八股文。如何看待中國的語文教育?
標記一下,這個問題文字表達不清楚,改天錄個視頻傳上來。
我覺得,不是語文本身出了問題,而且其他教育的無能,把任務都放在了語文頭上。
比如最基本的邏輯,比如藝術,比如哲學。中學的語文包羅了太多文學之外的東西造成了自身定位的困境,連帶著考核方式也就不知指向何處了。
語文教育最可笑的是,教給你怎麼認,怎麼讀,怎麼背,中心思想是什麼,表達什麼情感,但最後,卻不側重於教學生怎麼做人。
還記得有一篇師說,說拜師不分高低貴賤,人家有長處,就要虛心學,可恰恰在學過後的兩天,一個平日的差生第一個解出了全班沒有一個人解出的難題,大部分同學的態度不是虛心請教,而是不屑與否認。也還記得,初中時的一篇真情實感的文章(我寫文章從來只挑真實的寫,這樣才能得高分啊233333),其中有一段老師畫了一個圈,說不合格,原因是讀起來覺得不真實,我理解老師是怕應試的時候有老師認為有破綻,但我仍然不能接受的是,考場上老師來決斷一件事情是否合理,是否真實。
真正的語文教育,應該是像民國時的教育。各類文學大家的精彩演講,不同甚至相反思想碰撞迸發出火花,而不是為了考試而考試。
原來我極其熱愛語文,但枯燥的語文教育幾乎殆盡了我對語文的熱情。如此枯燥,如此無聊,教出來的高分們大都也只是死讀書的,而不具有真正的語文素質——獨立的思想與靈魂。有問題的不僅僅是語文吧?國家的宏觀調控擺在那裡呢!
我是一個厭學的差生。
幸運的是,我並不厭學語文。
所以我的語文成績好,卻又不是服從於考試的那種好——我喜歡它。
正因如此,我想,我可能看不到這個科目的問題:我深受語文教育的補益,我喜歡語文,擅長語文,並且沒有副作用。
我想,如果有人問到:中國現今的教育制度是不是有問題。
我應該能夠回答。為周總理降半旗之廣場激情演講,西點軍校雷鋒相,太空肉眼看長城這些,是要糾結死我們這種強迫症患者了。
偏離正軌。而且不同意有個答案里提到那種只要識字什麼就行了的觀念。太多東西和語文相關,而現在的語文教育,重應試,不重(主動)積累,不重沉澱。跟激素雞一樣。
問題太多了,這個地再多水軍也沒法洗。
看看閱讀理解的標準答案和滿分作文(尤其江蘇卷),只能感慨這種試卷得高分的人大概永遠當不了真文學家了吧。好比《死亡詩社》里羅賓·威廉姆斯讓學生們撕掉的序言里關於詩的公式,這種爛俗的東西只會讓詩顯得可怕又無聊,使得學生們都提不起興趣。對於「語文只是工具,文學要靠天賦自己摸索」的觀點,必須得說,大部分人缺乏的不是天賦,而是被正確教育的機會。現在的教育,當學生對某些教材以外的知識感興趣時,老師往往表示:非考試範圍內的內容你們不必知道,也不該花去太多時間。無形中就扼殺了許多人尚未顯露的才能。
不論條件如何環境如何,做的差就是做的差,不要找借口。說什麼「中國人口基數大能做到這樣已經很不錯了你應該知足」的,這和「你們不要黑我愛豆他已經很努力了」有什麼區別?答案是肯定的
現在的語文就是粗暴地教授(或熏陶)心理學和社會學 順便逼瘋幾個不會文言文的小夥伴
YY網文大行其道,無厘頭低劣電影充斥銀幕,有市場必定有相應的消費人群,這部分的素質和修養已經說明了語文教育是否有問題了,語文教育不僅僅是教人寫字看書,這些功能小學就基本能完成了,教不會學生文藝鑒賞,還在高中初中學它有什麼用。
高中階段,嚴禁獨立思考
葉開、郭初陽、張朝陽,語文教育界的「盜火者」引領的語文教育革命,為之震撼。這套書是我實習時辦公室里閑時翻看的,非常不錯,散文篇、小說篇、綜合篇。語文教育發展至今,像題主所說的問題確實是存在的,所以才會有一次次改革。背景與大框架下,我們的改革也只能是緩慢的,但至少有人在努力,說明希望還是有的。事實上,現在的語文教育已經離八股越來越遠了。我在HZ一所不錯的初中實習,中學時代的語文教育其實老師還是有很多自主性的,語文課程也越來越多樣化,像我現在會給孩子們上專門的詩歌朗誦課、經典美文賞析課等等,孩子們每周也有專門的自主閱讀課,至於標準答案,不多是言之有理即可么?私認為,真正語文水平高的人,參考答案模式一摸透,考試不也是簡單的事兒了嗎?連八股文都能寫好,還有什麼寫不好呢?祝好運。
問題肯定是有問題的,考試方法也感覺有問題雖然不知道怎麼改。我覺得挺那啥的是一位工科學長認為語文只要會識字,會理解就ok了,然後有位老師講他哈工大的一位工科老師(民國時期培養的)給全校開了門關於音樂的選修課。個人還是認為新時代對於大學生要求肯定是文理素質都要的,不能因為自己是理工就放棄了文,而在其中,語文是根基,是中華文化的載體。不希望見到將來還被人拿著貓樣的中華文化告訴我們說他們才是中華正統。
小學喜歡讀《古文觀止》,初中喜歡讀唐宋兩本《三百首》,到了高中被語文課噁心到了厭學的程度,於是從此開始走理工科學霸路線。現在已經會好幾門外語,英語和數學都成了強項,語文依然差得一塌糊塗,每次看見「請分析本文中心思想」就想卯足全身力氣打人。
目前已經讀研了,這些年凈看些外文教材、論文,很少讀文學作品。倒不是崇洋媚外,行業原因各種資料都是英文為主。
閑暇時重新拿起古文書,反倒覺得很親切。目前已經讀了《儒林外史》《世說新語》等等閑書,還打算繼續抽時間把這些年落下的古文底子補回來。我只想說:讀書學習本是一種極大的享受,尤其是讀上下幾千年的古書。愣是讓省教研組的一幫狗日官僚弄成這樣。
既不讓我們通過讀書塑造價值觀,又不允許獨立思考。只能寫些什麼「花開花落,雲捲雲舒」的八股文。所謂高考滿分作文,什麼玩意兒。
當然,我上高中也是七八年前了,現在高中可能比以前強點了吧。全年級15個班級,有2個文科實驗班(就是成績好的同學組成的班級)仍然記得高二升高三的那個暑假,實驗班在暑假提前上課
語文老師要求大家自己背誦詩歌,古今中外,長短皆可
每節課他隨機抽三名同學背誦,大家交流感覺那是最美好的一段語文課經歷每天大家都自己背喜歡的詩歌,包含個人理解的演講不過為了避免跟前面 同學重複,詩歌越背越長.....最後我只好背普希金的 致大海......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可以把現在的教育否定到渣都不剩 但這並不是問題 而是我們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核心價值觀的剛需
本身就是人多的亂世
have no alternative but to confess
現在的教育的終極目的只是為了篩選能夠進一步接受我們自己的高等教育的過程和手段
然而進一步也僅僅是為了謀一個好一點的錢途
作為一種最通用和最公平的路徑卻又無可替代
但我們國家的人太多了 我們不需要這麼多科學家和詩人 也無法容納他們 而需要更多的money maker或者pure economic contributor
所以真的想獲取更多知識的話 還是要依靠自動(自己動手) 這在任何時空都適用
依靠你二十年的知識積累 要走完八十年的人生 想一想 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吧
最近迷上古詩文,突然覺得自己是文盲了,因為想學詩,就要打好古文基礎,但那些古書都是繁體字,所以又從說文解字開始看。發現什麼都不懂,很多字不認識。雖然英語,數學,理化這些課程很重要,但覺得當今中國教育對這些太過於偏重了,以至於我們國文水平大大下降,至少在別的國家中小學教育沒有如此不重視自己祖國文字和文學的。和中國人務實有關吧,覺得什麼有用就學,覺得沒用就不學,古時因為讀四書五經能科舉取士,就學。古人文人隨便就出口成詩,因為他們四五歲開始就學蒙學,內容如三字經,千字文,聲律啟蒙等,而我們小學時學什麼?背一些唐詩,六年級的難度還不如千字文吧。想想覺得悲哀。如今科教興國,國家更是重理輕文,因為科學實用啊,中國人向來如此,語文成為小眾興趣了。大眾只要會寫字,會寫應用文,本科以上的,會寫論文,就叫會語文了。
我只能說大家誇大了教育的作用,更誇大了語文教育的作用,當然不能否認我們的語文教育有問題,語文的目的是兩個基本素養的培養:一個就是閱讀能力,另一個是寫作能力,當然現在的語文教育受限於很多原因,這兩點做的並不到位。題主說的問題是教育的功利性,這點不僅僅是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也是很多其他學科存在的問題!從題主的意思來看,題主可能誇大了語文的人文性,忽略了語文的工具性,某些方面來說,它只是一個工具!當然語文的人文性很重要,語文課堂給不了你的,你可以自己補足(很是無奈吧……)加油吧,改變可改變的,接受不可改變的!
《儒林外史》里對八股文的評價是「八股文章若做得好,隨你做什麼東西,要詩就詩,要賦就賦,都是一鞭一條痕,一摑一掌血,若是八股文章欠講究,任你做出什麼來,都是野狐禪,邪魔外道.」我認為對語文教育也是一樣的。真正喜歡語文、語文好的人語文考試也不會差。我也是從省內比較有名的高中出來的,據我所見,語文其實即使在模板里也是要下功夫的。畢竟模版是一樣的,但是完全照著模版寫是無法拿到高分的,如果追求平均分那照著模版隨便寫,可真正用心的文章即使沒有模版還是可以拿不錯的分數的。(然而如果光有思想說不清楚也並沒有什麼用)其他如詩詞賞析和閱讀理解我沒有怎麼背過,不過我認為這裡的模版是為了讓學生能說得更清楚。語文教育也許有一點死板,但是的確是語文的基礎。如果連考試都應付不了的話大概語文也不會多好。
推薦閱讀:
※為什麼可汗學院在中國沒有火起來?
※中國高等教育機構為什麼普遍不使用口碑良好的國外著名教材,而用良莠不齊的國家規劃教材?
※中國有哪些好看的校服?
※體制內人員的更新換代是否會使現今狀況有所改變?
※中國的高等教育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