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行業的年輕人應該具備的什麼樣的能力與優秀特質和品質?


我招PM時比較看重的幾點:

熱情和積極性

學習能力學習意識

興趣愛好的廣度和深度

宏觀微觀的洞察力

分析解讀數據能力

自我反思更新的能力

產品的直覺和判斷力

目的心和執行力

這些素質很難客觀量化,但它們都是真實存在的。

對事業的熱情和工作的積極性是一切的基礎,沒有它們就像沒油的汽車,馬力再強也毫無用處;在工作上,沒有學習能力和學習意識,等於宣告此人沒有前途,即使可用,也只能用一時;沒有愛好,或是愛好廣泛但都淺嘗輒止,等於心中無愛,要打動別人,先要打動自己。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素質應當是別人對你的評價,而不是自己對自己的評價。

回過頭來說樓主,你現在還是高中生,我建議並懇求你不要輟學,認真把大學讀完,即使是中國的大學,也要讀完。輟學做事不算勇氣更談不上本事,一邊讀書一邊把你喜歡的互聯網做出點名堂更有價值。如果你認為在學校讀書是浪費時間,學校對你來說是個包袱,限制了你的才能,不妨反過來想:越是在逆境中做出成績,才越能證明你的實力。

須知,任何一個偉大的產品,都不是在無限制的環境中誕生的,所有了不起的創造,都是在克服了無數困難之後才得以實現的。

而且,如今的世界已不是單槍匹馬靠一個人就可以做成事的,你要想做出了不起的產品,就需要找到和進入了不起的團隊。

很抱歉,目前國內99.9%的優秀的互聯網公司和100%的不優秀的互聯網公司,都不會招一個連高中學歷都沒有的人。


扎克伯格和蓋茨在高中已經是該行業大牛

①高中時,他為學校設計了一款MP3播放機。之後,很多業內公司都向他拋來了橄欖枝,包括微軟公司。但是扎克伯格卻拒絕了年薪95萬美元的工作機會,而選擇去哈佛大學上學。在哈佛,主修心理學的他仍然痴迷電腦。
在上哈佛的第二年,他侵入了學校的一個資料庫,將學生的照片拿來用在自己設計的網站上,供同班同學評估彼此的吸引力。

②17歲的時候,蓋茨賣掉了他的第一個電腦編程作品——一個時間表格系統,買主是他的高中學校,價格是4200美元。

 ● 蓋茨在SAT(美國高考)標準化測試中得分1590,當時這項測試的滿分是1600。

大學,有專業知識,有高數。題主會高數嗎?

在這個問題中:為什麼很多單位招聘還是很在乎學歷?@刑天戰士 的回答

比如我現在學習的數據挖掘,就因為我沒有好好學習高數和概率論,根本看不懂……

馬雲講「阿里巴巴今天缺的不是工程師,不是服務人員,不是產品經理,我們缺經濟學家、心理學家、社會學家、人類學家。 "扎克伯格大學的心理學助推了facebook,喬布斯上了大學的美術課才有了mac電腦上漂亮的字體。

自學電腦編程的扎克伯格入學哈佛,出人意料地選擇了心理學作為自己的專業方向。或許是基於對心理學的熟稔,他表現出對人性慾望和人際關係的特殊敏感。從某種意義上說,扎克伯克利用了人們「窺視欲」「自我表現」等心理,創建了一個同其他網站不同的Facebook,這裡不只是冷冰冰的資料庫和海量的信息,更是一個有血有肉的現實社交生活。

喬老爺子也是哦~ 喬布斯在工業設計上以品味著稱,他念念不忘的事情之一,就是大學時上的美術字課程。最初Mac電腦漂亮的字體便是出自他在書法課上的設計。 windows後來也使用了這一字體。

蓋茨,扎克伯格,喬布斯,戴爾等不是因為輟學才牛,而是因為牛才輟學。他們清晰的了解自己擁有什麼,想要什麼,願意放棄什麼。如果題主想清楚了這三個問題,擁有足夠的能力,也願意且能夠在社會的大學中,孜孜汲取,愈挫愈勇。上大學,確實沒有意義。

關於上學與能力,個性與束縛:

曾經,我本人很浮躁,學個東西很功利性,老覺得用不到,靜不下心來學習現階段需要紮實掌握的東西。還自以為是「有啥用,又不代表能力」考上大學發現,高中學的確實大部分用不到,但如果當初學的紮實些,就能考高分,就能上好大學,就有一個更高、更好的平台學習真正有用的東西!!原來,看似沒用的東西,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發展平台,層次,社會對你的認可程度啊!清華畢業,別人就是認為比無名學校有能力;大學畢業,別人就是覺得比高中生有能力。(你可以說這種認定方式有失偏頗,但確實是最高效且低成本,為社會絕大部分人所接受並使用的。)

另外,高中時數學學的還湊合,沒想到對大學學金融學很有幫助。

這兩個視頻觸碰了我的心窩,分享給親:(王石:萬科董事長,現在在哈佛上學)

王石:機會之前的準備不要太功利

王石:年輕人要放下身段,拋開浮躁

大學教育有問題,我承認。(竊以為,任何教育,對個性張揚,極有想法的人,都有一定程度的束縛)但畢竟能帶來專業知識,以後意想不到的知識,視野,人脈,志同道合的夥伴等。另外,如果會玩,那點小束縛根本不是問題。而如果連的大學的那點小束縛都搞不定,不覺得能搞定社會上的束縛,麻煩。

既然有志於此,平時可以有意識的培養一下互聯網精神:開放、平等、協作、分享

個人更喜歡馬雲對互聯網建設的見解:開放、透明、分享、承擔責任


如果你有一個IBM董事成員的母親和一個牛逼律師事務所的父親,你就這麼干吧,可惜,上一個符合這個條件的人,名字叫 比爾,姓氏是 蓋茨。

言歸正傳,@史飛已經充分說明了業內普遍的PM招聘的要求。

事實上,很多互聯網公司連客服都不大會招高中都沒畢業的人了,何況產品或開發乎。

當然,如果你有信心並且有能力,能夠做一個堪比facebook或者低一點,堪比人人,或者再低一點,算了,不去得罪人了的產品出來,做到至少業內能看到你產品的消息,那麼我覺得你高中輟學,還是會有機會的。

只是,這只是一個可能性,而已。


大部分靠譜的公司都不要非本科畢業的,所以你還是跟我一樣,用10%的時間學習,90%的時間寫自己的代碼。我本科畢業後就直接進微軟了,過著愉快的生活。


1.凡事想好後路——互聯網嘛,你懂的,很殘酷的,大把大把的互聯網產品天天死的一茬一茬,不留點後路怎麼種下一茬;

2.合理分配時間——不至於為一點小事把所有精力燒進去, 不然很快會對自己的工作精力枯竭的

3.基礎知識紮實——英語、語文、數學什麼的要靠譜,起碼大學本科水平,不然讀不懂老外的資料,看不明白老外的產品,很多演算法也永遠弄不懂,寫個文案還得找人幫忙那得多蛋疼;

4.聽得進去建議——你得清楚的啦,互聯網產品很多是直接面對用戶的,別人的話都聽不進去的話自己悶頭做產品最後用戶也不會買賬的。

5.善於調研和規劃——互聯網充滿了創新性的東西,沒有多少成型可以照搬的東西,所以說凡事要多調研,從產品到行業,搞清楚以後好好規划了再做,傻乎乎的悶頭沖用戶還是不會買賬的。

6.要有責任感——假設啦有一天你的東西有用戶來用,你要想你的用戶對你那麼好,給了你那麼多支持,結果你不管不顧你的用戶,那是很過分的,也會很傷用戶的心的。

7.得有些好夥伴,人脈什麼的——就好比喬布斯有沃茲,拉里配齊有謝爾蓋布林,李彥宏有徐勇什麼的,做什麼行業都需要志同道合的好夥伴一起,不然的話個人的力量還是很有限的。

恩,差不多就這樣子


少年,感謝邀請。

是否輟學投身於互聯網事業,我的建議是:

根據你自己目前的技術水平來做決定,而不是根據你的宏願來判斷這件事。

在當前的網路之下,我理解,你們這些孩子會認為:

1、中國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整體的課程設置缺乏效率,對就業和科研都幫助不大;

2、學術腐敗

3、功利化,金融、經濟、管理等扎堆報名。

因此,你們對教育是失望的,也害怕自己重複前人的彎路,白白浪費了青春在不必要的學習上。

如果你的擔心在於此,我相信,大部分人是可以理解的。

但你畢竟不是過來人,只是通過電腦屏幕,更多地看到國內網民習慣性對各種事物各類人物的吐槽,而很難體會到這些經歷背後的一些積極意義。即使被吐槽到這個地步,相比「社會大學」來說,我們的正規院校也是存在有價值的東西的

考慮到你希望將互聯網的技術工作作為自己的事業,請一定要了解:

1、互聯網最大的特點:燒錢。這意味著,任何項目的成功,都離不開投資。而吸引投資這件事,不是一個編程愛好者能夠完成的,你需要人脈、初期合伙人等等,最好自己也懂一些財務、管理方面的知識;

2、互聯網產品迭代速度快,需要團隊。現在的互聯網已經不是比爾蓋茨那個時候的一窮二白了。你進入市場,面對的是無數同行的競爭。互聯網的一大特點是,產品更新快,即使是硬體,至少你看iPhone也是一年一款,更何況是軟體,小版本每月一升級,大版本半年一升級。這些,都是極大的工作量,沒有強大的團隊是不行的。這就要求,你必須,懂得團隊合作、項目管理等技能和知識。另外,回到上面一條,投資人對你的項目進行投資,主要是要看你的團隊有多強大。如果你是一個人,很難吸引到資金。

而頂尖大學能給你的職業帶來什麼?

答案:比別人更高的視野、無處不在的強大人脈、以及與自己技術實力匹配的同學(同事、合伙人)

如果你來自北大、清華或者常春藤高校,當你進入社會從事產品工作後,就會意識到,校友圈是多麼有用的資源。這不僅僅是你進入企業的敲門磚,而是一直可以成為你職業生涯如影隨形的推動力。

其他高校的校友圈有多厲害我不太了解,但至少,你去念書,就有機會參與團隊合作。這是一個人埋頭寫代碼換不回來的經驗。

希望有一天能夠看到更多像你這樣的孩子來推動互聯網的健康發展。

PS.千萬別把技術用在造防火牆上,不然我會恨你的。


樓主上學吧,沒學歷什麼公司也進不去,看簡歷就給你刷下來了。你又不是馬化騰的兒子李彥宏的侄子或者周鴻禕的外甥,能牛逼到哪去,讓人家連學歷都不考慮就果斷要你,至少我還沒見過。

另外上大學你覺得是在浪費時間浪費精力,其實你學那些東西真就沒用嗎?你後面少說還有40年的時間呢,你能保證這40年時間裡你就用不上這些知識和技能嗎?絕對保證不了。

此外,上大學可以提高你的文化修養,開闊眼界,別以為這東西沒什麼,如果社會上別人都有的東西你沒有,那就是你水平不行,在你成功之前這就是公眾的邏輯,而你在這種條件下想要成功的難度遠遠大於你有一個好的學校和學歷的成功難度。

同學你說什麼叫成功,成功不是你最後賺多少錢,而是你本身掌握多少資源,錢不是價值的本體,資源才是,當然知識資源和學校的人脈資源必然也是。你就這麼放棄了?


1. 一往無前的決心:互聯網是個大信息量,節奏快的行業,很多機會都是一閃即逝。因此,看準機會,一往無前會是互聯網行業最需要的一種精神。

2. 堅持不懈,不怕失敗:這個行業是個新興的、充滿機會的行業,倒下去並不可怕,拍拍手爬起來,繼續往前闖,永遠不要忘記最初的夢想。

3.學無止境:跟上節奏,永不自滿。

4.團隊精神:獨行俠在這個行業必定不會成功。

5.Good Luck: 永遠不要忽視運氣,找到好運的人或者讓自己成為運氣的寵兒。


只說三點

1、職業規劃

在沒有大佬幫你之前

職業規劃是你上班之後需要制定的

所有沒有工作經驗的職業規劃都是白紙一張

所以我拒絕為任何不了解的人提供職業規劃的建議

當然我以上也可能對你來說猶如扯淡

那麼 請堅持你的不屑直到你成功

2、價值觀和世界觀

保證你能夠生存

然後再去考慮改變世界

雖然你最後會發現被改變的只是自己

但是我要說勇氣可嘉是互聯網人應有的氣質

3、選擇

記住無論你選擇什麼

前提是不要傷害自己最親近的人 比如你的家人 你的女友(年輕人早熟我看好你)

如果你喜歡創新 可以試試看研發可穿戴智能設備 或者對應的APP

目測這才是之後的大勢所趨

互聯網什麼的 太虛了


你可以看看蓋茨,扎克伯格,卡馬克這類大學輟學的人在高中是什麼水平。。。如果可以的話,你就輟學吧。


看了所有的回答,其實大多數都偏題了。

但是,所有人都在儘力想幫助你這個小朋友做一個正確決定。

所以我也不打算回答你的問題,只想嘗試一下能不能解開你的心結。

其實你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有夢想,也可以叫幻想。

你覺得你可能有那麼萬分之一的機會作出一個不錯的產品,

即使這一次失敗了,以後還可以繼續。

我看到某個評論里你說想做一個圖片分享網站。

真的是無力吐槽。

我覺得你可以把你的想法誠懇地講給大家聽,

保證有很多人可以來指出你這個想法裡面,你從來沒有想到過地問題。

要說服你去上學,其實只要說明你想做地東西根本沒意義,還不如去上學有意義。

你覺得呢?

說說你想做的東西吧。

如果你怕說出來別人抄走了,我只能說你「無藥可救」了。


我昨天撿了個滑鼠,想開個網吧,請問還需要做些什麼?


剛學過的東西剛好派上用場。我想和樓主討論一下:

為什麼要輟學?


會寫程序。


多想回去逆轉那場輸掉的球賽;

多想回去和那妹子說 I Love You;

即使在學校學不到東西,但認識幾個好哥們、把個妹妹,人生也不枉那幾年。

回答不用看都是一面倒,凡事都有特例,但這個概率實在太低了,

所以大家都可以放心「一炮打沉」樓主的言論。

PS:別刪問題,記得若干年後回來看看,包你回味無窮!

又可以搬小說里的對白了。

」你這個乳臭未乾、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今天就……「

什麼!你就是那個沒上過學,卻會乾坤大挪移的把妞高手張無忌?


張一鳴:我所知道的優秀的年輕人身上所應該具備的特質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第四號街

導語:

現在的年輕人都是可以奮鬥、可以為了工作嘔心瀝血的人。然而成功並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日積月累,厚積薄發的過程。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這是所有年輕人的期盼。可是他們往往受限於自身的學歷、能力、家庭等因素限制,對自己喪失信心,甚至對自己的情景感到迷茫,沒有勇氣去尋求更大的突破與追求。

以下分享的是張一鳴8月12日在「2016今日頭條Bootcamp」上對研發產品部門應屆畢業生的寄語。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大家好

各位都非常年輕,我今天來的時候挺有壓力。因為我畢業快11年了,看到你們,真是覺得「長江後浪推前浪」。

我去年參加了武漢的校招,感覺新一代年輕人的素質確實都非常好。我昨天就在想,今天應該跟大家分享什麼。想了想,先把題目擬出來,把喬布斯的「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改「Stay hungry, Stay young」。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畢業後的工作經歷和體會。另外,我作為面試官,過去10年里,可能面試過小2000個年輕人。有的和我在一家公司,有的去了別家公司,他們發展差別其實非常大。從演算法層面上講,我們把這叫做「正例」和「負例」。我想分享一下:為什麼「正例」和「負例」發展差別這麼大?

什麼是「Stay hungry, Stay young」?「Stay hungry」,大家都知道,就是好奇心、求知若渴、上進心。但為什麼要說「Stay young」?

我覺得年輕人有很多優點:做事不設條條框框,沒有太多自我要維護,經常能打破常規,非常努力、不妥協、不圓滑世故。

10年過去了,有的年輕人,依然保持著這些很好的特質。我覺得這就算「Stay young」。

「Stay young」的人基本沒有到天花板,一直保持著自我的成長。相反,很多人畢業後提高了技能,但到一個天花板後,就不再成長了。

我先分享一下自己畢業後的個人經歷。

2005年,我從南開大學畢業,加入了一家公司叫酷訊。我是最早期加入的員工之一,一開始只是一個普通工程師,但在工作第二年,我在公司管了四五十個人的團隊,負責所有後端技術,同時也負責很多產品相關的工作。有人問我:為什麼你在第一份工作就成長很快?是不是你在那個公司表現特別突出?

其實不是。當時公司招聘標準也很高。跟我同期入職的,我記得就有兩個清華計算機系的博士。

那我是不是技術最好?是不是最有經驗?我發現都不是。後來我想了想,當時自己有哪些特質。

第一個,我工作時,不分哪些是我該做的、哪些不是我該做的。我做完自己的工作後,對於大部分同事的問題,只要我能幫助解決,我都去做。當時,Code Base中大部分代碼我都看過了。新人入職時,只要我有時間,我都給他講解一遍。通過講解,我自己也能得到成長。

還有一個特點,工作前兩年,我基本上每天都是十二點一點回家,回家以後也編程到挺晚。確實是因為有興趣,而不是公司有要求。所以我很快從負責一個抽取爬蟲的模塊,到負責整個後端系統,開始帶一個小組,後來帶一個小部門,再後來帶一個大部門。

另外還有一點:做事不設邊界。當時我負責技術,但遇到產品上有問題,也會積極地參與討論、想產品的方案。很多人說這個不是我該做的事情。但我想說:你的責任心,你希望把事情做好的動力,會驅動你做更多事情,讓你得到很大的鍛煉。

我當時是工程師,但參與產品的經歷,對我後來轉型做產品有很大幫助。我參與商業的部分,對我現在的工作也有很大幫助。記得在07年底,我跟公司的銷售總監一起去見客戶。這段經歷讓我知道:怎樣的銷售才是好的銷售。當我組建頭條招人時,這些可供參考的案例,讓我在這個領域不會一無所知。

以上就是我剛畢業時的特點。

後來,我陸續加入到各種創業團隊。在這個過程中,我跟很多畢業生共處過,現在還和他們很多人保持聯繫。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看到的一些好和不好的情況。總結一下,這些優秀年輕人有哪些特質呢?

第一,有好奇心,能夠主動學習新事物、新知識和新技能。今天不太謙虛,我把自己當做正例,然後再說一個負例。我有個前同事,理論基礎挺好,但每次都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完就下班了。他在這家公司呆了一年多,但對網上的新技術、新工具都不去了解。所以他非常依賴別人。當他想要實現一個功能,他就需要有人幫他做後半部分,因為他自己只能做前半部分——如果是有好奇心的人,前端、後端、演算法都去掌握、至少有所了解的話,那麼很多調試分析,自己一個人就可以做。

第二,對不確定性保持樂觀。比方說頭條最開始時,我跟大家講:我們要做1億的日啟動次數。(當然,現在不止1億了,我們現在的日啟動次數已經差不多5億。)很多人覺得,你這家小公司怎麼可能做得到呢?大公司才能做得好。所以他就不敢努力去嘗試。只有樂觀的人會相信,會願意去嘗試。其實我加入酷訊時也是這樣。那家公司當時想做下一代搜索引擎(最後也沒有做成,只做了旅遊的垂直搜索)。我不知道其他人怎麼想的,我自己覺得很興奮。我確實沒有把握,也不知道怎麼做,但當時就去學,就去看所有這些相關東西。我覺得最後也許不一定做成,或者沒有完全做到,但這個過程也會很有幫助——只要你對事情的不確定性保持樂觀,你會更願意去嘗試。

第三,不甘於平庸。我們在座各位,在同學中已經非常優秀了。但我想說,其實走向社會後,應該再設定更高的標準。我見到很多大學期間的同學、一起共事的同事中,有很多非常不錯的人才,技術、成績都比我好。但10年過去,很多人沒有達到我的預期:我覺得他應該能做得很好,但他卻沒有做到。

很多人畢業後,目標設定就不高了。我回顧了一下,發現有同事加入銀行IT部門:有的是畢業後就加入,有的是工作一段時間後加入。為什麼我把這個跟「不甘於平庸」掛在一起呢?因為他們很多人加入,是為了快點解決北京戶口,或者當時有些機構有分房補助,可以購買經濟適用房。

後來我就在想一個問題,如果自己不甘於平庸,希望做得非常好的話,其實不會為這些東西擔心:是否有北京戶口,是否能買上一套經濟適用房?如果一個人一畢業,就把目標定在這兒:在北京市五環內買一個小兩居、小三居,把精力都花在這上面,那麼工作就會受到很大影響。

他的行為會發生變化,不願意冒風險。比如我見到以前的朋友,他業餘做一些兼職,獲取一些收入。那些兼職其實沒有什麼技術含量,而且對本職工作有影響,既影響他的職業發展,也影響他的精神狀態。我問他為什麼,他說,哎,快點出錢付個首付。我覺得他看起來是賺了,其實是虧的。

不甘於平庸很重要。我說不平庸,並不是專門指薪酬要很高或者技術很好,而是你對自己的標準一定要高。也許你前兩年變化得慢,但10年後再看,肯定會非常不一樣。

第四,不傲嬌,要能延遲滿足感。我在這裡舉個反例:兩個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年輕人,素質、技術都蠻不錯,也都挺有特點。我當時是他們的主管,發現他們在工作中deliver的情況始終不好。他覺得其他同事比他做得差,其實不是:他們確實可以算作在當時招的同事裡面TOP 20%,但他們覺得自己是TOP 1%。所以很多基礎一點的工作,比如要做一個調試工具,他就不願意做,或者需要跟同事配合的工作,他就配合得不好。

本來都是資質非常好的人才,人非常聰明、動手能力也強,但沒有控制好自己的傲嬌情緒。我覺得這和「不甘於平庸」不矛盾。「不甘於平庸」是你目標要設得很高,「不傲嬌」是你對現狀要踏實。

這2000個樣本當中,我見到很多我原來覺得很好的,其實沒有我想像中的發展好,我原來覺得不好的,其實超出我的預期。這裡我也舉個例子。當時我們有個做產品的同事,也是應屆生招進來,當時大家都覺得他不算特別聰明,就讓他做一些比較輔助的工作,統計一下數據啊做一下用戶反彈啊之類。但現在,他已經是一個十億美金公司的副總裁。

後來我想想,他的特點就是肯去做,負責任,從來不推諉,只要他有機會承擔的事情,他總儘可能地做好。每次也不算做得特別好,但我們總是給他反饋。他去了那家公司後,從一個用戶量不到10萬的邊緣頻道負責起來,把這個頻道越做越好。由於這是一個邊緣頻道,沒有配備完整的團隊,所以他一個人承擔了很多職責,也得到了很多鍛煉。

第五,對重要的事情有判斷力。選什麼專業、選什麼公司、選什麼職業、選什麼發展路徑,自己要有判斷力,不要被短期選擇而左右。上面一些例子,也都涵蓋了這一點。比如當時很多人願意去外企,不願意去新興的公司。06、07年,很多師弟、師妹問我職業選擇,我都建議他們去百度,不要去IBM、微軟。但實際上,很多人都是出於短期考慮:外企可能名氣大、薪酬高一點。雖然這個道理,大家都聽過很多遍。剛畢業時薪酬差三五千塊,真的可以忽略不計。短期薪酬差別並不重要。但實際上,能擺脫這個、能有判斷力的人,也不是特別多。

張一鳴是國內成功互聯網公司《今日頭條》的創始人。2013年,他先後入選《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的創業者」和《財富》「中國40位40歲以下的商業精英」,是目前國內互聯網行業最受關注的青年領袖之一。

他在報告中給出的年輕人的優秀的特質是:

1. 有好奇心;2.對不確定性保持樂觀;3.不甘於平庸;4.不傲嬌,能延遲滿足感;5.對重要的選擇要有判斷力。

我總結來看就是:

不論是在工作與生活中,都應該保持新鮮事物的好奇與探索心,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借鑒前人經驗,自己也要得出自己的一套經驗沒適應社會的需要。對生活的快樂與憂慮都要保持耐心,不急不躁,生活才會給你本來的模樣。永遠保持樂觀與激情,這才是對一個創業者最最重要的特質。

我們時時刻刻在講不要平庸,不能平庸。平庸就是隨大流,看見別人幹什麼我就幹什麼,於是到最後,別人可以成功,你卻不可以,為什麼呢?

因為你甘於平庸。不會在這個潮流般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番天地。

不傲嬌,就是虛心與謙虛。你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個性,雖然這個個性有時候會讓你遍體凌傷。陳冠希說:「如果每個人都理解你,你該普通成什麼樣「

最後還是要強調本人的個性,崇尚個性自由。中華民族一直以來就崇尚順從與傳統。對比西方的企業文化,我們就好像被禁錮再牢籠里的老虎。為什麼矽谷的高層外國人中中國人非常少,甚至印度人都超過中國人。就是因為中國人太喜歡「拐彎抹角」太崇尚「八面玲瓏」。解放你的個性與思想,才能做出自己喜歡的事情。

今天麥子給大家分享觀點就是:

Stay hungry,Stay young.

-張一鳴

如果每個人都理解你,你該普通成什麼樣。

-陳冠

作者:麥子

自媒體撰稿人

微信公眾號:第四號街

無所無欲,無欲無求


大三的時候從中南大學計算機專業退學(因為沉迷遊戲),沒有取得本科學歷。

12年來,多少次做夢夢到自己在大學校園裡面學習,上課,答辯,夢醒後一聲嘆息,半夜獨自一人默默的坐在客廳裡面,眼淚雙流。

輟學以來,沒有一天不在後悔,不在自責,每年都想過辭職再回去重新參加高考,重新讀大學,可是你知道嗎,我01年退學的,現在已經34了而且有兩個小孩, 錯過了就永遠錯過了,很難再回到過去了。

我甚至都不敢去參加我表弟的大學畢業典禮,我甚至都不敢參加大學同學的聚會,我一直在鄙視我自己,我心裡永遠沒有底氣。。。。

哎,不說了,說多了都是淚。


建議是不要輟學, 至少去大學看一看, 覺得真的不適合自己再做決定. 理由如下:

1. 社會環境. 國外的年輕人成熟的早, 學校和社會的環境是鼓勵年輕人成熟, 自我激勵.社交是學校生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反觀國內的大學前教育, 基本都是利用淘汰的辦法尋找學術人才, 你的非智力因素他才不會管呢?沒有什麼考試考你的情商,你也沒做過神馬情商題是吧? 成人禮呢? 畢業酒會呢? 你穿過正裝沒有? 這些成人世界的東東恐怕在大學都不一定有高比例的人經歷過.

2. 社交的非智力因素. 只要不是搞純學術研究, 你的事業難到不是為他人服務的嗎? 那麼上一條提到的情商就會和你的智力因素平起平做,甚至更甚於後者.因為技術是有規律可循, 能按照一定步驟學習的, 而非智力因素, 除了實戰別無它發. 同樣基於第一條, 國內的高中大家埋頭學習, 有多少機會給你進行非智力活動? 你可自己評估一下. 大學至少是個學校和社會間的一個橋樑, 給予你更多的可能性與機會. 如果你只會尋規倒矩, 說明你不是那麼適合做一個神碼世界級的產品. 因為世界級的產品不是悶鍋悶出來的.

3. 技術中的非智力因素. 你想做世界級產品, 那你在高中的時候做過什麼, 蓋茨可是利用給學校開發排座系統的機會偷偷吧自己和漂亮姑娘排一起, 膽子大有想法, 至於富二代神碼的暫時ignore. 問問自己是不是一個執行力很高的人, 不輕易妥協和做事的人, 是不是一個偏執狂. 做技術做到極致就會像瘋子一樣, 否則你自己就能打敗你.


我那天接到一個事業單位的面試通知,讓我去面試產品設計。雖然我有兩年工作經驗,但是我依舊是虛的。因為沒有底氣,不自信。原因是因為,感覺自己的水平還不夠,還要繼續學習。

樓主,高中、大學是天朝人必經之路。你就當做是要進公園吧,那錄取通知書就是一張門票,有門票的話進哪裡都簡單方便一點,沒門票您得爬牆是吧,爬牆有個壞處,你虛,萬一伸手不夠敏捷會摔下來,搭梯子吧,又容易被人發現。所以為啥,不名贈言順的破釜沉舟的來一次奮鬥呢,咬咬牙搞張門票,將來愛咋整咋整!


學有餘力的人,絕對可以合理安排好必須完成的學習科目和興趣之間的時間。

反之,就是學無餘力。

殘忍的告訴你,學有餘力這是證明你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才的必要潛質。所以,請先評估自己的能力,世上無近道,所以你看到的抄近道的成功經驗,前面那些痛苦的學習經歷都被媒體刻意忽略,並且放大了成功的突然性而已。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沒有更多的代人讀書的付費服務?
互聯網時代,人們最理想的學習模式是什麼?
會多種語言是什麼樣的體驗?
「折翼天使」這個詞最早發源於哪兒?怎麼火起來的?
登錄和登入有什麼區別?

TAG:互聯網 | 學習 | 程序員 | 職業發展 | 大學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