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南亞和東南亞國家的英文地名中有許多與實際發音無關的字母?

今年去了泰國和尼泊爾感覺特別明顯,舉兩個栗子:尼泊爾的Pashupatinath神廟 其當地發音類似於:帕斯帕提那 。sh發的是s的音 th根本沒發音 還有就是泰國的Suvarnabhumi國際機場h和mi同樣都沒參與發音,既然這些字母根本不參與發音 為何翻譯成英文的時候還要加入呢?不是會誤導發音么?僅僅是為了顯得很"異域"么?


很簡單:這兩個地名都是梵語詞,本地讀音與拼寫不一致。

- - -

展開一點:

  • 「Pashupatinath」轉寫自拼寫,且是梵語詞。尼泊爾語在書寫層面保留了單獨的字母來記寫梵語的 [?] 但在語音層面將其與 [s] 合併了,因此「pashu」聽起來像「pasu」。

    而「th根本沒發音」恐怕是你沒聽到。把「pa」都聽成「帕」恐怕也是有問題,應該更像「巴」才對。

  • 「Suvarnabhumi」同樣轉寫自拼寫,且這個轉寫中的 BH 是和英語 TH、SH 一樣的二合字母,不可分拆理解。而這個梵語詞在泰語中的讀音和拼寫差別很大。

再展開一點:

尼泊爾和泰國都屬於梵語文化圈。甚至 Pashupatinath pa?upatinātha 和 Suvarnabhumi suvar?abhumī 這兩個完全就是梵語詞,徹頭徹尾的梵語詞(「獸—王」、「金—地」)。這種地名就跟在漢語文化圈看到的漢語詞類似(比如日本的「東京都」)——完全使用權威語言的原文書寫,但讀音是本地的。

梵語不像漢語這樣有權威文字。梵語主要是口頭傳頌,在各地使用各地的文字來書寫。

南亞、東南亞的各地文字本來就是同源的,都來自古印度(統稱「婆羅米系文字」或「印度系文字」);而為了精確記錄梵語,字母體系也保持了一致,都能記錄並區分梵語的所有讀音。南亞、東南亞的文字之間基本都是可以在字母層面上一一映射的。

這就導致,即使當地語言無法區分一些語音,但為了和梵語一致,拼寫上也保留了區別。

比如,尼泊爾語使用天城體字母。尼泊爾語是梵語的親屬語言,和梵語既有同源關係又受梵語輸入。

Pashupatinath 是一個簡化的拉丁轉寫,尼泊爾語原文是 ????????? pa?upatinātha ——這和梵語原文 pa?upatinātha 完全一致。

梵語區分 S [s](類似普通話 S)、? [?](類似普通話 X)和 ? [?](類似普通話 SH)這三種「S 音」,但尼泊爾語把這三者合併為一個 S 了,就像不分平翹舌的普通話。

但尼泊爾語在書寫上還是保留了梵語借詞中 S、?、? 三者的區分,而後兩者在日常的拉丁轉寫中都寫作「SH」。

又比如,泰語使用泰文。泰語和梵語沒什麼親緣關係,所以本地音系和梵語差別很大,也受到梵語的強勢輸入。

Suvarnabhumi 也是個簡化的拉丁轉寫,泰語原文是 ?????????? suvrr?abhumī ~ suvan?abhumī(泰語對梵語的拼寫有一點不規整,var?a 這一部分有些特殊),這和梵語原文 suvar?abhumī 也是基本一致的。

泰語不允許梵語里那些複雜的輔音叢,梵語音系的四分爆音(清不送氣、清送氣、濁不送氣、濁送氣)也已簡化,加上種種讀音差異,導致依據梵語原文來轉寫成「Suvarnabhumi」的這個詞在泰語里實際上念 [sù.wān.nā.p?ū?m],差別很大。

其實這種言文不一致我們很熟悉,比如中國人就很習慣口頭說方言而手寫標準語。

- - -

其實這些事情就有點像,「成都」的拉丁轉寫是「Chengdu」而非「Cendu」——儘管成都話不分 C–CH 也不分 EN–ENG,但按照「權威」方言而非本地讀音來轉寫了。

外國人到了成都或許也會疑惑:地名里的 H 和 G 是怎麼回事?

儘管「成都」這個例子從遊客的角度表面上看起來和 Pashupatinath、Suvarnabhumi 的事情很像,但本質上差別很大。

首先,漢字不是標音文字,不存在「於書寫層面上保留了權威語言的讀音但在語音層面上妥協至本地音系」的事情。

然後,西南官話—普通話這個關係可能相比尼泊爾語—梵語還有點類似,但和泰語—梵語的關係就完全不沾邊了。日語—漢語,這是和泰語—梵語關係類似的。

可能英語從拉丁語、古希臘語借詞的情況更類似問題中的示例。

比如 @孫煒 舉的「psychology」這個例子:

拉丁語從古希臘語得到了 psycho-(ψυχ? psukhē)這個詞根,英語從拉丁語借了 psychologia。

古希臘語的 ψ ps 和 χ kh 都超出了拉丁語和英語的音系,但借入拉丁語和英語後在拼寫上一直保留了原文拼寫,儘管讀音已經完全本地化了,於是言文不一致。

- - -

另外,關於「既然這些字母根本不參與發音,為何翻譯成英文的時候還要加入呢?不是會誤導發音么?僅僅是為了顯得很『異域』么?」

  • 和本地讀音不一致但仍然體現在拉丁轉寫中,上面說過了,是因為借用外來詞——在書寫層面區分權威語言的語音——依據書面拼寫而非口語讀音來轉寫。

  • 誤導發音?不,不。首先根本就不要指望外國人只看拉丁轉寫就能讀出本地讀音,不可能。不同來頭的外國人用自己不同的母語的拼寫規則來理解同一個地名的拼寫時,讀出來一定會不一樣,而且很多本地讀音都發不了。這種時候,為拉丁轉寫指定堅實的基礎(書面拼寫及親屬語言兼容)比伺候一兩門外語更重要。
  • 另外,這也不是「翻譯成英文」。這是將本地文字轉寫為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是國際通用的,英語、西班牙語、法語、德語……各種語言的母語者都以拉丁字母為標準文字,不用拉丁字母拼寫母語的人也都使用拉丁字母和說其他語言的人交流。拉丁轉寫很重要,必須穩定。
  • 最後那個刻薄的揣測就沒什麼可說的了。

- - -

@何鑫 的答案有一些沾邊,但基本已跑偏……

這個問答和 漢語拼音的zh、ch、sh里的h到底發什麼音?那個疑問的關係並不大。比如題主並沒有認為「SH 里的 H 沒發音」,題主是說「寫成 SH 但發了 S 的音」。又比如 BH 的事情是因為題主只見過西文和漢語拼音的 P-B,沒見過梵語音系四分爆音的拉丁轉寫中 P–PH–B–BH 這種格局。

另外,尼泊爾語這樣的爆音四分音系中,清送氣爆音的送氣很強,不至於「由於在詞尾又是清音,幾乎微不可聞」。


這個問題,開始要先反問你一句,我們使用的漢語拼音里的sh的h真的發音了嗎?沒有吧。

sh是為了表示捲舌音的符號,否則你專門用另外的符號?或者?,既不好寫也不好記,又不能和已有的26個羅馬字母對應,使用起來極為不便。

說到這裡你應該明白了,你舉得例子里,sh,th,bh根本不是s+h,b+h之類,而是像漢語拼音sh那樣代表專門讀音的記號。尤其是bh,dh,在南亞語言里非常常見,語言學上把它們成為「送氣音」,和b,d這樣的不送氣音相對。Pashupatinath一詞當中的th其實是發音的,但是由於在詞尾又是清音,幾乎微不可聞,但並不是不存在。

至於Suvarnabhumi,據我所知,mi完全是發音的,你沒聽清或者別人發音不明顯才導致你覺得mi不發音。


其實singapore這個聽起來似乎挺符合發音規則的詞(雖然長得有點另類)也是從梵語詞singapura(獅城)得來的,東南亞深受印度文化影響,公元元年左右,印度文化已經傳播到了東南亞了,許多東南亞語言都起源於梵語與達羅毗荼語,再比如泰語的書寫都很明顯是印度式樣。而且現在在泰國 馬來等國 仍有很多關於印度教諸神的傳說與故事。至於發音規則我不太理解 在英文中其實很多字母也是不發音的 比如where中這個h就已經是不發音了,但是我也聽到過有米國小夥伴把h這個音發出來,至於lz提到的那幾個詞,我絕對根據英文發音規律還是能發出來噠(參考了印度與東南亞文明這本書) 以上,見笑。


推薦閱讀:

各位模聯人覺得現在在中國辦英文會場的阻礙和解決方案都是什麼?
哪些漢語本土詞語被絕妙地翻譯了?
翻譯奧巴馬的這段""canner can can... ""的內涵(原句看圖片)?
"May you live in interesting times." 這句話的中文原句是哪句?
如何用英語翻譯「一圖勝過千萬句話」?

TAG:英語 | 地理 | 翻譯 | 語言學 | 英語發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