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覺得看《曾國藩家書》有用嗎?

女朋友要我看這本書我買來看了一下就只是純粹的說他的生活。我同學直接就評價為流水賬!你們覺得這本書的亮點在哪裡?


請出我們團隊中對曾國藩比較了解的大神。

———————————————————————————————————————————

其實現在我們不缺教我們如何為人處事的書,網上也能看到大量這類文章。

但其中質量參差不齊,有的確實有用,有的就是坑人沒商量。

那些坑人的我就不說了,說說那些有用的。

我相信知乎上的各位基本都看過什麼做人不能怎麼怎麼樣的一些文章,其中道理都對,但就是看了就看了,從來沒去做。

還是停留在道理我都懂,但是為什麼呢。或者說是對於文章中所講的道理只是認同但是認識不深刻。

這些基本所有人都是這樣的,這也是為什麼」聽過無數的道理,卻仍舊過不好這一生「這句台詞能火的原因,因為引起了大家的共鳴了嘛。

而《曾國藩家書》則不同,它沒有講道理,這些家書記載的是曾文正公糾結磨難苦悶的一生,而這些糾結磨難苦悶都是我們每一個人會遇到的。

你聽過糾結時應該如何做,可你還是會走不出思維僵局。

你聽過磨難時應該如何做,可你還是會逃不出辛酸苦痛。

你聽過苦悶時應該如何做,可你還是會繼續自怨自艾。

因為你太軟弱了,你需要的是堅韌,你需要的是力量。

沒有力量,再好的方法也實行不下去。

《曾國藩家書》和很多人生哲學類書相比,方法需要你細思,更多的是通過曾文正公的心路歷程,你能獲得力量。

你知道,那麼多的苦難折磨,曾文正公撐過來了。

以上只是曾國藩家書的第一點用處

第二點,從曾國藩家書中你可以學到如何修身齊家。

其實修身我是不太提倡完全學文正公的,那個太極端。

但是齊家,這是絕對值得我們學習的,效果我直接引用吧

不管天下風雲變幻,幾番改朝換代,其家庭始終保持著嚴謹的家風,後代也各有建樹。他的兩個兒子,一個是著名外交家,一個是著名數學家;孫輩中曾廣鈞23歲即中進士,是翰林院中年紀最輕的,其他的也都從政從軍,善始善終;曾孫輩則多是學者,各有專長。特別耐人尋味的是,曾家後代在後來國共兩黨的鬥爭中,兩方都有其代表人物:國民黨「國防部長」俞大維的母親曾廣珊是曾國藩的孫女,共產黨元帥葉劍英(也曾任過國防部長)的夫人曾憲植,則是曾國藩之弟曾國荃的玄孫女;國民黨的「國大代表」、後任台灣大學校長曾寶蓀,是曾國藩的長曾孫女,共產黨原高教部副部長兼全國科聯副主席曾昭掄,則是曾國藩之弟曾國潢的曾孫。可以這樣說,曾家數代無一廢人,未出一個紈絝子弟,這與曾國藩的家風是分不開的。

以下是家書中關於齊家的內容

余蒙先人徐前忝居高位,與諸弟及子佳諄諄慎守者但有二語,曰"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而已。福不多享,故總以儉字為主,少用仆俾埠,少花銀錢,自然惜福矣。勢不多使,則少管閑事,少斷是非,無感者亦無怕者,自然悠久矣。

凡家道所以可久者,不待一時之官爵,而恃長遠之家規;不待一二人之驟發,而恃大眾之維持。

傲為凶德,惰為衰氣,二者皆敗家之道。戒借莫如早起,戒做莫如多走路,少坐轎。

等等等等,這些都是很多富貴人家很難去注意到的。

———————————————————————————————————————————

記得點贊加關注啊


搬運曾文正公的遺囑:

「余通籍三十餘年,官至極品, 而學業一無所成,德行一無可許,老人徒傷,不勝悚惶慚赧。今將永別,特立四條以教汝兄弟。一曰慎獨則心安。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能慎獨,則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人無一內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寬平,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二曰主敬則身強。內而專靜統一,外而整齊嚴肅,敬之工夫也;出門如見大賓,使民為承大祭,敬之氣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篤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驗也。聰明睿智,皆由此出。莊敬日強,安肆日偷。若人無眾寡,事無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則身體之強健,又何疑乎?三曰求仁則人悅。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氣以成形,我與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愛物,是於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於尊官厚祿,高居人上,則有拯民溺救民飢之責。讀書學古,粗知大義,即有覺後知覺後覺之責。孔門教人,莫大於求仁,而其最初者,莫要於欲立立人、欲達達人數語。立人達人之人,人有不悅而歸之者乎?四曰習勞則神欽。人一日所著之衣所進之食,與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稱,則旁人韙之,鬼神許之,以為彼自食其力也。若農夫織婦終歲勤動,以成數石之粟數尺之布,而富貴之家終歲逸樂,不營一業,而食必珍饈,衣必錦繡。酣豢高眠,一呼百諾,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許也,其能久乎?古之聖君賢相,蓋無時不以勤勞自勵。為一身計,則必操習技藝,磨練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慮,而後可以增智慧而長才識。為天下計,則必己飢己溺,一夫不荻,引為餘辜。大禹、墨子皆極儉以奉身而極勤以救民。勤則壽,逸則夭;勤則有材而見用,逸則無勞而見棄;勤則博濟斯民而神祗欽仰,逸則無補於人而神鬼不歆。

------ 此四條為餘數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記之行之,並傳之於子子孫孫。則余曾家可長盛不衰,代有人才。」

細細品讀,滿滿的全是智慧!


關於人生導師,裂牆推薦曾國藩的家書。學習、做人、做事等等,都是智慧啊!發現古今中外,勵志人物都有早起,愛學習,寫日記,鍛煉身體的習慣。跟朋友說,讀了曾國藩的家書,我完全脫胎換骨的節奏~

曾老師分享養生的方法 ,大約需要注意五點 :一是睡眠飲食有規律 ;二是不生氣 ;三是節慾 ;四是每天夜裡睡覺前洗腳 ;五是每天飯後走三千步。(據科學研究每天6000步最健康)今年養成了早起和運動的習慣。狀態不好,人真的容易負能量和低效。早起最大的收穫是,特別特別珍惜時間。

在家書里,曾老師說給自己定下要做的功課太多,惟獨記茶餘偶談、讀史書十頁 、用楷書寫日記這三件事情 ,發誓終身不間斷。除了這三件事情以外 ,其他的課程不一定會有所成就,但是這三件事,我將堅持一生。

受此啟發,從書、人和自省三個維度,衍生出我學習路徑的三個方面:

1、信息

國藩老師在家書里說,《史記 》要天天看 ,不可以間斷,一生中喜歡讀 《史記 》 《漢書 》、《莊子 》、《韓文 》四本書。還是要去讀經典,經典是人類幾千年來最優智慧的頭腦向你保證過的作品,他們穿過層層時間障礙,歷久而彌新。好的文字,它不是告知一段信息,而是提供一種獨特的體驗。當然讀經典書是必要的,現在互聯網時代,搜索引擎也是必殺技之一,當然處理信息更是重要。

閱讀和寫作有時候也是很重要的事情,意味著將會有是人與思想走入自己的生命,等待相同的人相逢。

2、人

良師益友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部分。曾老師在家書里說,求人來輔助自己 ,時時刻刻不要忘記這個道理 。人才難得。平日里應該把尋求人才當成一件大事 。那些碌碌無為的人 ,即使是親戚朋友,也不宜久留,擔心賢者不願意與他們在一起共事 。用交朋友來端正自己的缺點 ,這是交友最大的好處 。而標榜自己賺取虛名 ,這是最大的壞處 。

今天讀《哈佛商業評論》,裡面有一篇文章將的是如何向你身邊最聰明的人學習的文章也很贊!主要的體系是行動計劃和學習記錄。

3、自我

真的很多勵志偉人都有寫日記的習慣,芒格的偶像也是。我的日記堅持到讀研就沒有再更新了,忙著去應付生活,停下來總結和思考。日記的益處,我體會並不是很多。不過國慶回家找回了曾經的日記本,打算繼續下去。

曾老師在家書里這麼來記日記:每天都記錄,一天當,有一個錯誤的想法 ,有一件做錯的事情 ,說了什麼或者沉默 ,都用筆記記下來,偶爾會有不好的想法也能立即克服 ,並且記在冊子上。國藩老師覺得自己向來有缺乏恆心的毛病,認為從記錄每天的言行開始 ,可以保證一輩子都會有恆心!簡而言之,日記用來反省和督促自己持之以恆。

日本有本很暢銷的書《神奇的晨間日記》認為早晨寫日記,很多正能量,給自己積極的暗示,會改變人生。這書我看完,好像還是沒怎麼看懂怎麼寫。

家書里還有很多很多智慧,真心值得買紙質版,經常翻閱。以前的我,真心浮躁和膚淺。感謝今年,推薦我看曾國藩的良師益友。以前不信讀書會改變一個人,現在切身體會,真的不一樣了。感恩,現在開始,還不晚太晚。


附圖一張,這篇家書是滌公百千家書中最值得傳頌和銘記的一篇了,請君自己斟酌滌公的家書有沒有用。


自律,勤勉是本書所要講的核心,讀起來倒不困難,但是要真正的按照曾公書中講的那樣身體力行,真是不容易。本書告訴了你完人,偉人是如何煉成的。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後天培養學習的。這就是本書的最大價值。但是看了 ,其實沒價值,做了才有價值,題主您做嗎?


先說回答,有用。

曾國藩的身世以及家庭背景與現在絕大多數國人趨同,如果你換成王陽明,他父親可是狀元,且自身天分極高。所以對於我們平凡的人來說具有更貼切的參考意義。曾國藩成功的實現了階級的跨越。一家人從小拚命供他讀書,希望他通過考學,改變整個家族的命運。去北京參加會試,需要親戚們東拼西湊才籌齊路費。對於大多數的中國知識分子來說,是一份激勵。如果說國學最後一位集大成者,應當是曾國藩。雖自身也知道做文章這種事確實自己天分不高,卻懂得該如何做學問。

此書描述的是曾國藩從二十多歲到北京考進士,到六十多歲位居侯爵,整個人生奮鬥的過程。這本身就是一筆財富,對於年輕人來說,彷彿就是一位長者對於人生的總結與勸誡。家書大多都是寫給至親,真實度很高。所以曾國藩不會過於掩飾自己。

三十多年的家書,充分體現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基本上每封家書都會提及自我如何修身、督促家人怎樣去修身;齊家方面,曾國藩可以說用了一輩子都在做這件事,家裡發生的任何事,曾國藩都會仔細分析提出意見,或者詢問家人意見,家書中提到的道理放到任何時候都不過時。

為何曾國藩位高權重仍能安度晚年。在書中有這樣幾句可以顯露出曾國藩的警惕:

我現在軍中聲名極好,所過之處,百姓爆竹焚香跪迎,送錢米豬羊來犒軍者,絡繹不絕。以祖宗累世之厚德,使我一人食此隆報,享此榮名,寸心兢兢 ,且愧且慎。現在但願官階不再進,虛名不再張,常葆此以無咎,即是持家守身之道。

疏辭兩席一節,弟所說甚有道理。然處大位大權而兼享大名,自古曾有幾人能善其末路者?總須設法將權位二字推讓少許,減去幾成,則晚節漸漸可以收場耳。

以此告誡我們,做人不可太盛,太盛則虧。

家中極盛,曾國藩告誡家人謙遜,勤儉,和氣。

書中一段:

無論治世亂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興;不勤不敬,未有不敗者。

澄弟辦賊,甚快人心,然必使其餘房人等,知我家是圖地方安靜,不是為一家逞勢張威,庶人人畏我之威,而不恨我之太惡。賊既辦後,不特而上不可露得意之聲色,即心中亦必存一番哀矜 的意思,諸弟人人當留心也。

弟弟懲治賊人,讓別人既畏懼家裡的威嚴,又不會記恨家裡太惡。假裝哀悼之像。實在是高明。

這也是為何曾國藩家族能夠長盛不衰的原因了吧。反觀現代,大多是富不過三代。其現實意義不言而喻了吧。

曾國藩在家書裡面時刻自省。能讓自己修行趨於完善和免於災難。儉,勤,謙,恆,戒驕戒傲。

在做學問方面,曾國藩是很有方法的。時常告誡弟弟們如何持之以恆的學習。不要懶惰,與賢人交友。一生中最愛讀《史記》、《漢書》、《莊子》、《韓文》四本書。

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氣,第二要有學識,第三要有恆心。

我挖掘出的只是一小部分。所以說你問值不值得讀,那肯定是應該讀。而且得反覆讀。人會因為閱歷的改變又會有新的見解。


如果我看過的書只能留一本,那就是《曾國藩家書》了。如果還能多留兩本,那我選《平凡的世界》和《基督山伯爵》。

一個人喜歡的書,其實是他性格的投射。

這本書,20歲可讀,30歲愛讀,40歲每日讀。

轉帖一片流沙河老師的文章《可怕的曾國藩》,當年刊登在讀者雜誌上。我就是因為這篇文章,開始讀曾國藩的。

-----------------------------------------流沙河,《可怕的曾國藩》-----------------

回憶高小初中,國文教師選講《曾文正公家書》,催人瞌睡,記不起講些啥。校長每周訓話,又抬出曾國藩大聖人做榜樣,煩死人了。40年代來成都讀高中,《曾文正公家書》有廉價本,青年路書攤上擺著呢。本想翻翻,聽同學說蔣介石愛讀此書,便決心不看了。50年代做了編輯,又聽同志們說此書「反動透頂」,想看看到底如何反動,圖書館裡又沒有了。躍入60年代,讀了羅爾綱研究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的一篇文章,才曉得曾國藩加冠了,是「現行反革命分子」,覺得這頂帽子有趣。現今混到60快退休了,突然瞥見湖南大學出版社精印的《曾國藩家書》,非常吃驚,買一本來瞧瞧。

  瞧瞧之後,更加吃驚。好厲害喲,曾國藩之為人!這傢伙,上承三省吾身的祖訓,下開自我批評的先河,時刻不忘修身養德,狠抓自己活思想,狠斗私字一閃念,堪作樣板。道光二十二年,他31歲,從十月初一那天起,靈魂深處爆發反革命,給自己訂了個「日課冊」,名之曰《過隙影》,」「天天在上面寫。寫些啥?「每日一念一事,皆寫之於冊,以便觸目克治。」「凡日間過惡,身過、心過、口過,皆記出,終身不間斷。」天天寫《過隙影》不是為了發表,而是為了「念念欲改過自新」。《過隙影》必須字字寫正楷,不但寫,而且做。十月初九日,也就是《過隙影》剛寫到第9天,便猛省從前與小珊結仇怨,錯在自己當初「一朝之忿,不近人情」,是夜即到小珊住處「登門謝罪」。長談之後,過了4天又請吃飯。效果嗎,「從此歡笑如初,前隙盡釋矣。」想那《過隙影》中一定寫有不少丑念醜事,此亦足見他的自我批評敢於刺刀見紅。太可怕了,這老反革命,不,壯反革命!這傢伙,可以說是無限熱愛本階級的最高領袖道光皇上。道光二十五年十月初十日,欣逢皇太后70壽辰,他以新任翰林院侍講學士的身份,同滿朝文武跪在一起,抬頭有幸目睹龍顏(其實看見的是給太后跪拜時高聳的龍臀),立刻想到皇上春秋已高,種起子來仍然強壯,61歲那年種出了八阿哥,今年64歲又種出九阿哥,可見「聖躬老而彌康」。又目睹「七阿哥僅八歲,亦騎馬雍容,真龍種氣象」。這些都是特大喜訊,宜函告家人,以分享幸福。如此忠愛老龍,如此慕愛小龍,難道還不可怕?這傢伙,進士出身,先任禮部侍郎管文教,後任刑部侍郎管司法,從不掌兵。

  咸豐三年,太平革命軍解放南京城,關他屁事。部長級京堂官不當了,這時候倒跑回湖南去辦團練,募湘軍,還說「係為大局起見」。從此做定了革命死對頭,可怕,可怕!這傢伙,從戰爭中學習戰爭,吃一塹,長一智,敗不餒,勝不驕,愈打愈頑強,一路攻下去。咸豐四年十一月,攻下黃梅縣,逼近九江府,函告家人:「我現在軍中聲名極好,所過之處,百姓爆竹焚香跪迎,送錢米豬羊來犒軍者絡繹不絕。」

  如果此人熱得發昏,太平天國就有希望。可惜他不發燒,仍然「寸心兢兢,且愧且慎」,「唯力盡人事,不敢存絲毫僥倖之心」。兩月前奉旨署湖北巡撫,賞戴花翎,而「現在但願官階不再進,虛名不再張,常葆此以無咎,即是持身守家之道」。

  第二年打敗仗,回頭整頓水師,以鄱陽湖為根據地,「日日操練,夜夜防守」,「不敢片刻疏懈」。不時巡弋長江,隔斷武漢南京兩處的太平軍,使之首尾不得相應。第三年,亦即咸豐六年,戰局扭轉,到處反攻。兩個弟弟也上戰場帶兵打仗,兇猛異常。湘軍名震東南,他卻函訓二子:「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余不願(爾等)為大官,但願(爾等)為讀書明理之君子。勤儉自持,習勞習苦,可以處樂,可以處約,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氣習,飲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風,極儉也可,略豐也可,太豐則吾不敢也。」

  這傢伙,身許社稷,魂繞家園,信函一封接一封地寄回湖南湘鄉曾宅,給家人撞警鐘。自身既為皇上侍講學士,能通天了,深恐老父在家鄉賣人情,誡以「莫管閑事」,囑其謝絕一切請託。聽說「父親大人近來常到省城縣城」替人說情,又趕快提醒他:「此是干預公事!」朝廷將要委派新學官去長沙,又預先說明白:「父親萬不可去拜他!」以上都是道光年間事了。咸豐四年四月,屢次挨打後,「幸湘潭大勝」,又函告家人:「吾家子侄半耕半讀,以守先人之舊,慎無存半點官氣。

  不許坐轎。不許喚人取水添茶等事。其拾柴收糞等事須一一為之。插田蒔禾等事亦時時學之。」兩天以後,又囑家中四位老弟勿來長沙軍營找他,「但在家中教訓後輩,半耕半讀,未明而起,同習勞苦,不習驕佚。」同年九月,收復武漢有功,奉旨署湖北巡撫,賞戴花翎,又恐家人頭腦發燒,趕快提醒四位老弟:「諸弟在家,總宜教子侄守勤敬。吾在外既有權勢,則家中子侄最易流於驕,流於佚。二字皆敗家之道也。萬望諸弟刻刻留心,勿使後輩近於此二字,至要至要。」咸豐八年,在江西建昌行營時,又函促家中子侄讀書,種菜,養魚,餵豬。規定「後輩諸兒須走路,不可坐轎騎馬」,「諸女莫太懶,宜學燒茶煮菜」。咸豐十年,奉旨署兩江總督,後兼欽差大臣,功名到頂峰了,還在發愁:「余家後輩子弟,全未見過艱苦模樣,眼孔大,口氣大,呼奴喝婢,習慣自然,驕傲之氣入於膏肓而不自覺,吾深以為慮。」像他這樣不近人情,慳頭嗇腦,吾蜀人所謂的老牛筋,可怕已極!這傢伙,不但嚴束家人,頻撞警鐘,而且狠抓九弟的活思想,及時做細緻的思想工作。九弟曾國荃咸豐六年率湘軍三千入江西援吉安,由此登上戰爭舞台,同三年前的胞兄一樣,做定了革命死對頭。咸豐八年二月,國荃弟前線來信,詆上級長官為「傀儡膻腥之輩」,不樂意聽彼輩的指揮。國藩兄覆函批評,說此語「已露出不耐煩之端倪」,擔憂「將來恐不免於齟齬」,提醒他勿忘了去年所贈箴言。兩月後又去函,說頃接別人來信「言弟名遠震京師」。下一句就敲戒尺了:「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弟須慎之又慎!」同治元年二月,知悉國荃弟與同事關係緊張,又批評他只看見對方臉色凌厲,看不見自己的臉色同樣凌厲。又舉出他的來信「常多譏諷之詞,不平之語」,並指出他的隨員和僕從在外面「頗有氣焰」,而他本人做何面目不言自喻。三月後又去函,責備他不太廉,指往年刮錢買田地一事,警告說:「若一面建功立業,外享大名,一面求田問舍,內圖厚實,二者皆有盈滿之象,全」「無謙退之意,則斷不能持久。此余所深信,而弟宜默默體驗者也。」不到一個月又去函,專談聽取批評,哪怕批評的不是事實,態度也得「抑然」,不得「悍然」,並提出「有則改之,無則加勉」8個字。天哪,這8個字原來竟是這傢伙的語錄!想起怪不自在!這傢伙,「抑然」了一輩子,毫無進取意識,常誦的格言是「盛時常作衰時想,上場當念下場時」,常求的境界是「花未全開月未圓」。同治二年四月,知悉九弟陞官,署了浙江巡撫,花似乎全開了,他怕,隨即奏片請將自身兩江總督兼欽差大臣兩頂帽子分出一頂給別人戴,「將來遇有機緣,即便抽身引退」。同治三年七月,打下南京城,滅了太平軍,兩頂帽子之上又封侯爵,他倒「彌增歉悚」起來。

  兩年後,他55歲,上疏請求解除本兼各職,註銷爵位,僅以退休人員身份「留營維繫軍心」。同時函訓長子曾紀澤(此人後來成了能幹的外交大臣):「讀書乃寒士本色,切不可有官家風味!」次年函達太太歐陽氏:「居官不過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長久之計。」得失榮辱看淡了,打起仗來心不紛,特別可怕!這傢伙,體孔孟思想,用禹墨精神,操儒學以辦實事,玩《莊子》以寄閑情,由封建文化培養見識,從傳統道德汲取力量。也許厲害就厲害在這裡吧?37歲跳升內閣學士,該享受綠呢轎了,仍坐藍呢轎。補禮部侍郎缺,仍坐藍不換,其慎可知。軍務雖忙,「凡奏摺、書信、批稟,均須親手為之」,「每日仍看書數十頁」,其勤可知。兩江總督卸任,工資尚結餘二萬兩銀,其儉可知。遺囑不許出版文集,其謙可知。不但蔣介石標榜過他,據《曾國藩家書·重印序言》說,青年毛澤東1917年也說過「吾於近人,獨服曾文正」。啊,這就更不得了啦!

1991.7.14.在成都


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貳


看家書,關鍵是每人的閱歷不一樣。私以為有三重境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這是只讀到了家書「流水賬」。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這是了解了家書的前因後果,背後的故事和心境,知其所以然。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這是真正將家書以及一切思想、認識溶於自身,此時再看,不會糾纏於細枝末節,也不會琢磨其中的說話技巧,而是從更高的角度考量問題。


曾經有人這麼評價曾國藩:五百年來,能把學問在事業上表現出來的,只有兩人:一為明朝的王守仁,一則清朝的曾國藩。

初讀《曾國藩家書》後對其為何能有如此高的成就並被後世之人所稱讚明白了些許,這位150多年前的歷史人物的德行和修身之法,至今仍然是值得我去學習和借鑒的。

全書共167封曾國藩的家書,覆蓋了他人生的31歲到57歲這段重要時間。其人生也經歷了四個皇帝:嘉慶(曾10歲)、道光(曾到40歲)、咸豐(曾到51歲)、同治(曾到62歲)。大致可以概括為:童年在嘉慶、成熟在道光、波瀾在咸豐、收穫在同治。

每一封家書都飽含了曾國藩對家人的關切和情感的表達,隨相隔百年的時空,但給人的感覺是那般的親切和真實,如同在讀自己家人所寫的信一樣。

因為跨度時間長,讀其家書的同時,也如一同經歷了其一生一樣,感悟著曾國藩人生的起伏變化。我今年34,能夠體會到的也僅僅是我現階段的閱歷體現的程度,相信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從曾國藩家書中能夠得到更深刻的認識和實踐。

我感悟最深的是其德行和修身之法兩個方面。

一、進德:

孝敬父母和長輩、關心家人、結交有益處的朋友、幫助品德高尚之人、提拔優秀的人才。

俗話說,家和萬事興,百善孝當家。中國的傳統是不能忘記的。

看過曾國藩在信中對其父母長輩的恭敬,再對比我自己的諸多行事,頓感相形見絀。好好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光,他們已經老了,用心的陪伴是對其養育之恩最好的報答了。

我是獨生子女,故對家人的關愛是要多放在妻兒身上。

無論結交朋友還是幫助他人,都不能出於求回報的心態。為人處事,少些算計、猜疑和計較,多些真誠、寬容和信任。

二、修身:

努力要達到的境界:能立能達

立:發奮圖強

達:辦事周到

為達到這個境界要做的事情:

1.發展自己之所長

2.研究認識事物的本質

3.實踐自己的認識,做到知行合一

4.有志氣、有見識、有恆心

5.無論何時不膽怯,有事時專心致志、心無雜念

6.每天靜思、讀書

7.讀書不二

8.堅持讀史書

9.不驕傲、不自滿

10.戒傲戒惰

11.勤奮、節儉、謙虛

12.謹言慎行

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知行合一,明白怎麼做是一回事,能否執行是另一回事。不能眼高手低。以此告誡現在的自己和未來的自己。


做筆記式的閱讀,勤寫後感,結合時代,自身的過往通讀,我曾經花近兩年時間對曾國藩家書,冰鑒有所涉獵,越發感到,看書不應局限於書,更應該看書上沒有的,古人也是人,偉人也是人,你如果不能平常心看待,終將難以走出前人的歷史。


就不展開說了,《曾國藩家書》應是一本必讀書。原因有幾個,一是,曾國藩毫無疑問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完美地詮釋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傳統最高理想,現在回頭來看,既有深厚學養和修身功夫,又能在官場、社會中完美實踐的人實在不多,曾國藩便是這樣的一個偉人,那如何真正的了解一個人,深入地學習借鑒呢?知人莫過於知心,家書便是一個最好的知心的途徑,讀一本書,了解偉人心跡,不為實在可惜啊!二是,我們都是要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如何做是一門艱深的學問,有的人用一輩子都沒有學好,而曾國藩無疑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他不是官二代,也沒有富二代背景,從一個平民草根成長為漢族最高權臣,還有更有借鑒意義的人嗎?不好找啊!家書包羅萬象,涉及做人做事做學問的方方面面,有很強的實用性,我們完全可以把曾國藩當做我們的老師,通過家書以及全集來加以系統學習。


亮點在於不管你在外面多牛逼,在太后面前要裝孫子,還要表現的服服帖帖,還要教育下一代聽女王的話,心中只能有太后一人,不稱王,永遠對她俯首稱臣。當然,有個前提,是你真的牛逼,不然會被罵,會被甩的。


家書更多展現的是曾國藩為人做事的原則和態度。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年紀讀看同一本書會有很大差別,因為對細節的關注度不一樣。家書對我最重要的有兩點,一是對曾國藩有更多了解,私以為他是要把自己培養成一個聖人;二是感慨他終身踐行對自己的承諾,年輕時訂下關於學識提高和德行修正等計劃,幾乎不曾落下。受此啟發,我也在努力改變自己飲食不節制,亂花錢等問題,已經初有些成效。所以重要的,並非它是不是流水賬,而是你從中能看到什麼。


有用啊,看完這本書,對其中的一些話回味無窮,比如

吾人只有修身立業兩事靠得住

好漢打脫牙和血吞

太柔則靡,太剛則折;剛自柔出,柔能克剛

………………


首先是家書這個概念,就是自己人寫給自己看的,內容相對真實,樸素,也有更大的力量,這種力量是建立在不需要雕琢和修飾的基礎之上的凡人也可以完成的事項,他不是那種人物傳記和日記方式,藏之名山,傳之後世,清朝有很多的人寫日記就是寫給別人看的。反而是這種『真實』的家書更有不同的緯度和不同的意趣,對於本身的操作性更強的一些,『端著』和『裝著』的成分更少一些,也就更能看到對於我們可執行的部分和細微的奧義。

為什麼曾國藩家書那麼吸引人,其實看看裡面有啥,不外乎一些雞毛蒜皮,什麼『甲三,吃炒米兩次,凍米兩次,母乳沒有了』,什麼『已經看好了房子,原定八月初六搬進去,初二搬進去了一張香案』等,但是曾國藩他比其他人好的地方就是執行力強,有是干精神,不迷信,不造謠,不傳謠,他平生也做了很多不仁不義之事,不救王有齡,欺負李鴻章,放任湘軍燒殺搶掠等,但是對於客觀的事情,曾國藩都是有一種特別尊重的態度,包括當年老九跟他要洋槍炮,他教訓老九說什麼武器是重要的因素,但是決定的因素少人不是物之類;但是實際上等到後來發現武器真正有用就會發現曾國藩真正重視這些事情,並且把兒子送出去等等。

所以曾國藩是少有的有實幹精神不矯情不浮誇的儒家弟子,另外曾國藩寫了那麼多漂亮的奏摺,好在結構,好在理路,好在節奏。這個是天生的,下筆能把事情說清楚,能把道理講明白,能夠點出重點,這都是特別稀缺的優點,『戰天京』也是一本好書的原因就是以奏摺入手,條分縷析看到了更加多元的晚清歷史。

其實撫卷長思,曾國藩正是把這些真正一家子生活關心的東西動如實的處理好,不端不裝,才有後來破太平天國的千秋功業。想想還真是,好好讀讀,我們真正相關的東西,身體,財產,家庭關係等,很少有什麼理想啊,情懷啊,立功立德立言啊。

想想真是泄氣。


沒有用,道理誰都懂。

可生活 這樣累,生活這樣臟。

誰能時時刻刻克制自己 be a gentle man

算了吧,be yourself


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真實,讀後能讓人對生活中的某些問題豁然開朗,比如他對傲和惰的闡述。他提到的慎獨、主敬、求仁、習勞八個字非常深刻,值得深入思考,這其實說的是個人優良品德的培養,富蘭克林在他的自傳中也有類似的提法——富蘭克林十三條美德;史蒂芬?柯維在他的《高效能人士的八個習慣》中也闡述了美德對一個人的重要性;真正開始落實慎獨、主敬、求仁、習勞這八個字時就會發現,它能引出一個龐大的自我修養體系,要完全落到實處實非一日之功。

有恆也是他反覆強調的兩個字,「人但有恆事無不成」,多麼精彩的論述,毛澤東也說過:貴有恆,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他在讀書方面的則是一書不完不點他書,絕不兼營並鶩,多麼優秀的讀書方法!

在這個信息過載的社會,哪些才是重要的,哪些是商家的營銷手段,哪些是欺名盜世之徒的嘩眾取寵之作,大多數人都是無法分辨的。但只要你讀了《曾國藩家書》,就能清楚地知道哪些才是對你真正有益的。

讀《曾國藩家書》能讓人靜下心來,他每天靜坐幾分鐘,這也是佛教修行的精髓所在,是非常不錯的收斂心神的方法。

曾國藩主張早起,他認為子孫能不能早起是這個家族興衰的外在表現,只要仔細觀察身邊成功的和失敗的例子,就知道他這個論斷是正確的,當然這指的是大多數情況,因為大多數人不能早起只是因為懶散。

曾國藩寫日記的方式與有些人不同,他寫日記不僅記錄自己的過錯,還提出改過措施,還將這些措施落到了實處,這就是他厲害的地方。我見一些人寫日記只是將今天發生的事記下來,並一味地在日記中責備自己、發泄情緒,這樣寫日記只會越寫越糟糕,弄不好還會得抑鬱症,因為這樣的日記是懺悔式的,一味地貶低自己而從不提出改過措施,更談不上將改過措施落到實處了,每天都貶低自己,時間長了大腦會真的認為自己不如人,大腦是沒法分清事實和想像的。

曾國藩在他的家書中還有諸多精彩的論述,非我這個等閑之輩能說明白的,也就曾國藩這樣的桐城派大家才能寫出如此優美的文字。


亮點在修身勸學 和教育上面阿


看一萬遍也姓不了趙


推薦閱讀:

史學類讀書筆記應該怎麼做?
古代的死士是怎樣煉成的?
去胡佛研究院看蔣介石日記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求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平民成為領主或者貴族的條件?
知乎@顧子明 平時是在哪看新聞的?

TAG:歷史 | 曾國藩 | 曾國藩家書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