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女該支持中老年父母離婚嗎?

父母今年55了;

老爸一生生活平淡,溝通能力差,老來覺得人生無趣,事情總是看不慣,平常板著臉,說話有一句沒一句;

老媽一生操勞,家務事基本都是她做,面對著老爸,委屈卻得不到認可,好嘮叨。

父母並非對離婚後的生活有把握,是對目前的生活很失望。

我的顧慮是未來或難以照顧自己,以及精神上的孤單。

我想讓他們忙起來,可希望工程還在努力,他們很少有別的興趣。

另外,父母在老家,我在北京,老爸還沒退休。


我父母在他們50出頭的時候離婚了。他們的情況和你父母有一點類似但又不同。我說給你聽,希望能給你做個參考。

我父親多年來勤懇工作掙錢養活母親和我,我母親多年來辛苦持家照顧父親和我。但是他們就是沒有共同語言,只是在盡義務。我父親是喜歡說一不二的事業型,我母親是喜愛文娛的藝術型。按說這個組合是可以成為神仙眷侶的,但事實並非如此。母親要照顧自己年長的父母,所以我、我父母和我外公外婆住在一起,我小時候家裡親戚又多,常來常往,是熱鬧的大家庭;長大後,外公外婆一個老年痴呆,一個卧床,我母親照顧他倆苦不堪言。這兩個階段,我父親都過得不舒服。他喜歡安靜地工作,很討厭被人打擾。但家裡人多,怎麼可能不被打擾呢?外加母親比較嘮叨,也經常打斷父親的思路。父親被打斷得多了心裡煩,就發火,但母親也很委屈——她多希望有人能分擔那些煩惱啊。。

父親補償母親的方式就是,多掙錢。母親總希望父親周末能帶我們出去玩玩,讓她透透氣,但父親對此不感興趣,或者覺得這不重要。所以從來沒有滿足過我母親的這個願望。但他為家裡的事,還有我母親所有親戚的事,掏錢果斷,有求必應。所以我母親這邊的親戚都很喜歡他。

後來我母親更年期時患甲狀腺疾病影響激素水平,對性生活就沒什麼興趣了。其實這種事情,好好溝通還是可以取得對方理解的,但不知我母親個性羞澀還是什麼的,反正沒有好好地徵求父親的理解,還往往弄得父親很掃興。

長此以往,我工作兩年後,收入逐漸穩定,我父母拿出大半積蓄,買了商品房,搬出了外公外婆家,照顧老人的重擔交給了我母親的姐姐。按理說,以後我們一家可以過輕鬆點的日子了,父母也有了自己的空間,幸福的生活正在向我們招手呢。可是,我父親卻覺得,自己的義務責任終於都盡到了,就提出了離婚。房子歸母親和我,股票留給母親。他帶走其他積蓄,另謀出路。

這個提議對我母親來說是晴天霹靂——完全想不到到了這把年紀,本以為守得雲開見月明了,可以周末出去散心了,卻遭到了丈夫的拋棄!我當時雖然已經24歲,但也有被拋棄的感覺。總之那段時間我母親受到重大打擊,生病住院。我每天去醫院看她,工作剛起步也很枯燥,我們倆都不開心。當年股票跌得一塌糊塗,我的工資又很低,我們倆還省吃儉用捉襟見肘了一段時間。

但我不恨我父親,因為他也鬱悶了很多年。。也很可憐。

現在他倆離婚已經8年了。我覺得他倆過得都蠻好。尤其是我母親,不用再照顧老人和丈夫,她有了大把自己的時間,去上老年大學,外出旅行,一年旅行14次,長途的一出去就一個月,短途的當天往返,寫遊記,和朋友們分享。她過得很快樂。

我父親離婚後身體突然就不行了,以前強壯的父親現在像個小老頭。但是他獲得了心靈的自由,對自己的生活也比較滿意。

在離婚這件事上,我當時雖然儘力挽回,但我父親心意已決,毫無商量餘地。

當時大家都說可惜,但現在看來,他倆離婚不一定是壞事。畢竟兩人的生活質量在離婚後都提高了。

只要經濟可以支持,老來獨居並不可怕,反而還可以很自在。

僅供參考。

補充一點:

樓上有人說如果不是為了和別人結婚,離婚和分居有什麼區別?

撇開法律方面的區別不說,在我看來,分居的夫妻,對彼此還有義務,家裡要是出了什麼事,還是必須得去處理。但如果離婚,這個義務就不存在了。所以離婚會讓人覺得解放了。分居則意味著「遲早還是要面對問題」,心裡還是沉重的。我父母離婚後非但沒有各自和別人結婚,連「找老伴」的想法都沒有,因為他們的經驗告訴他們,多一個伴,多一份義務,多一份苦澀的麻煩。


父親出軌了,這其實應該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或者說,早在五六年前,他執意要去深圳的時候,心就已經不在這裡了。

或許根本就沒在這裡過吧。

我記不清是什麼時候了,大概讀研的時候?母親一通電話,告訴我這種事,讓我「想辦法」。我是很難以接受的,甚至覺得有點噁心,倘若我的婚姻里出現這樣的情況我肯定會噁心死吧?我那時這樣想,感到無所適從。

我從來沒法與我的父親坐下來平等的對話,以前他總是一副盛氣凌人的樣子,讓我覺得自己是個蠢貨;後來他開始變得異常憤世嫉俗,我已經不屑再與其交流了。這樣的關係,我又能怎麼所謂的「想辦法」讓一個出軌的中年男人回頭是岸呢?

為什麼要一個犯錯的人回頭是岸呢?我不明白,那時我跟我的母親說,為什麼不離婚呢?

她的眼睛瞬間像看到鬼一樣睜得老大:「你居然想讓你的父母離婚?你居然能讓你的父母離婚?!你真不是個東西!你是想要一個小媽嗎!」

現在好了,拖了五六年,從她發現他出軌開始,斷斷續續,如同仇人一樣生活在一個屋檐下這麼久後,父親終於還是去法院起訴離婚了。

要離你而去的人就像要倒向你身上的牆一樣,讓你無能為力。

我也活過了近三十年,談過幾次戀愛,但是從來沒有學會如何挽留想要離你而去的人。過去,我覺得這事真的挺噁心,但是我的母親倒不像她說的那麼「精神潔癖」,她從一開始的「咒罵人家噁心,不要臉,破鞋」,到後來變成「在外面搞沒問題,你得分清哪是正室,得給家裡錢吶~」,而如今我看她很有一種「不給錢也無所謂了,愛怎麼玩怎麼玩吧,但是別離婚,這麼大年紀了,要臉」的心態。

所以說,人其實是很沒有底線的。

就像我現在突然明白,婚姻這件事,與愛情可能沒太多關係。婚內出軌的實例可能比我們想像的要多得多。

所有的文學影視作品,都喜歡給人塑造一種「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我是爸爸媽媽的愛情結晶」這種定向思維,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無話不談,是構成和諧社會的基石。

然而長這麼大了,作為孩子,我們得接受一種事實,那就是,你的父母或許並不相愛。或者說,你也不是所謂的「愛情結晶」,搞不好就只是個「意外」的產物。

因為法律、輿論和道德觀,你不得不被撫養大。所以不要說什麼「沒經過我同意就把我生出來」這種廢話,其實你也沒經過他們同意就意外出現了。只是個意外,世界上可能大部分人都是意外罷了。而活著的我們已經算是很幸運的意外了,畢竟還有很多死在手術刀下的。

我們是活了,活的怎麼樣?健康嗎?快樂嗎?開心嗎?不重要,畢竟書上都說了,賦予你生命已經是父母最大的恩惠了,你不應該再奢求別的。

我的父母不相愛了,搞不好從來沒愛過。只不過是年齡到了,繁殖癌,相個親結個婚罷了。完了像所有人一樣,按部就班的生子,婆媳大戰,姑嫂大戰,逢年過節為了錢掐的你死我活,為了孩子的學費,工作,婚姻再掐的你死我活。

你得接受這樣的事實,這樣的家庭。

你知道,戀愛容易,婚姻不易了吧。這條路沒有戀愛那麼甜蜜可愛,甚至有點「骯髒」,無論開始還是結束,所有人都會帶著小算盤,在心裡默默計算「性價比」。所謂愛絕不是導致婚姻的唯一原因,每每想到這裡,我都會覺得很難過。成長的代價莫過於此,你要開始計較得失,算計利益了。

愛這麼單純的事,就別讓利益這種東西玷污了吧?

但是沒辦法,文藝過後,激情過後,纏綿溫存過後,基本的生存又把你拉回現實,告訴你,愛情是吃不飽的,你需要柴米油鹽這種「庸俗」的東西。而我的母親,每天都告訴我,錢有多重要,並把所有的問題都歸咎於「沒有錢」。感謝上蒼,我也變成了把所有問題都歸咎於「沒有錢」的婦人。

為什麼不開心?因為沒有錢。為什麼他不愛我?因為沒有錢。為什麼總是和另一半吵架?因為沒有錢。為什麼婆媳關係會不好?因為沒有錢。為什麼小姑子大姑子都騎到你頭上拉屎?因為沒有錢。

反正這世上,除卻生死,錢都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只要足夠多。不,連生死的問題,錢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她這樣跟我說,你看,那些重病的人,沒錢去醫院的話,可不是得等死?

錢很重要,沒有錢怎麼裝文藝逼?沒有錢,現在恐怕我連網都上不了。感謝她,感謝她的「不文藝」和「省吃儉用」才讓我能有這麼多閑心在這裝文藝的逼。

那好了,父親為什麼要出軌?

因為沒有錢,她說。因為沒有錢,所以到中年才爆發,倘若以前,大家都還年輕,暴露了,還有後路可走。但是以前他沒錢,又要養他那老不死的爹娘,不得不需要我的這份工資,所以才拖到現在。

其實我早就應該對他們離婚的事實做好萬全的心理準備,因為從記事開始,就一直伴隨他們無休止的爭吵。每次說到這些,我的母親都像祥林嫂一樣逼叨叨那些「惡人罪狀」。我覺得整個人都活在一種「苦逼」之中。

既然這樣?我又問,為什麼不離婚?

她又出現那種看到鬼一樣的眼神,甚至開始咒罵起我來。

有時候我覺得她的「三從四德」很符合直男癌審美,但是有時候我又會覺得因為她刻板的「三從四德」,連「離婚」這種小事都不願意麵對,不敢面對。或者說,儘管總是抱怨,總是不滿意,總是咄咄逼人,她其實從來沒有想過放棄這段婚姻吧?

在沒有了愛的婚姻里,除了柴米油鹽就是錢。別的所謂的調劑生活的「情調」都消失的無影無蹤。

他們自己做飯不是因為「情調」,是為了省錢;他們冬天蓋著被子在客廳看電視,不是因為「情調」,是為了省電費;他們養小狗不是為了「情調」,是為了解決捨不得倒的剩飯;他們甚至沒有多少除了必需的吃喝拉撒以外的消費:他們從不旅遊,沒有什麼燒錢的興趣愛好,從來不K歌,甚至連按摩都沒做過。

這樣沒有「情調」的日子,緣由我母親說的「因為沒有錢」。

這種觀念影響我很深,除了學費,書本費,「走後門」費可能還二話不說就掏出來,別的所有的除卻吃喝拉撒的東西都是「亂花錢」。

直到後來,她知道我父親天天出去玩,去KTV,去按摩,有燒錢的愛好後,她只會咒罵。是啊,是咒罵啊,為什麼老娘在家苦哈哈,你自己帶別人在外頭瀟洒啊?

到底是誰錯了,已經不重要了。事實就這樣赤裸裸的擺在眼前。過去二十多年的婚姻,想來並不愉快,他們記得的都只有對方的醜惡不堪。到頭來,或許又像當初一樣,在心底計算著如何利益最大化,怎樣分割財產。

唉,所以說婚姻啊,實在帶不來多少正能量。

二十歲的時候還覺得出軌、通姦、變態狂這種事離自己很遙遠,只在電影里才出現。而也不過幾年光景,才明白,什麼叫藝術源於生活。隔壁老王之類的絕不只是笑談,搞不好你隔壁就住了一個老王。

到這個年紀,已然做到「見怪不怪」了。任何所謂「驚奇之事」都不會再讓我心情有多大的起伏,中年離婚的例子有很多,這不是什麼大事。隔壁村口的二大爺,可是因為在外面養小三,老婆在廚房上弔死了呢。

然而,人活著吧。

決不能讓這些附屬的東西拖累了自己,為婚姻奉獻青春?為子女終其一生?到頭來,婚姻散了,子女離開,自己卻什麼也不是。連活著的意義都找不到。

人生匆匆數十年,臨遇中年危機,卻還是把所有的過錯都歸咎於「沒有錢」上面。確實是可怕及可悲吧。

而孤苦的我,此刻,除了沉默竟無事可做


不支持。讓他們先分居一段時間,各自找點事做。實在想離婚,再說。

因為他們的訴求並非是要跟外人結婚,純粹閑的無聊。那離婚跟分居有什麼區別呢?


說實話,我特別恨父母忙碌了一輩子全部都是為了子女,沒有自己愛好,沒有自己的生活,一門心思投入到家庭。可是作為子女的我們,又能回報他們多少呢?到了子女真的有能力,償還父母那不圖回報的恩賜時,父母卻早已默默的走入了,那個不能遊山玩水,不能山珍海味的年紀,我們還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呢?到了這個年齡,我真的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呢?

話題扯的很遠,因為剛剛接到母親的電話,談到離婚的話題,此時的心情完全無法用語言形容。

家裡的情況,和LZ情況幾乎一樣。爸爸沉悶少語愛發脾氣,母親勤儉持家愛嘮叨,我隻身到上海闖蕩,父母都在武漢。雖然曾經也為離婚鬧的特別凶,但是這次母親的電話,切實的讓我感覺父母的婚姻真的要散了,已經走到無法挽回的地步。

剛剛接到母親電話時,竭力的勸她,原諒父親的臭脾氣,不要離婚。畢竟離婚後一個過,作為兒子的我,又不在身邊,雖說現在他們還能自己照顧自己,可是誰都會有老的那天,到時候連摔倒在路邊都沒人敢扶,作為兒子卻又總是不在身邊。

可是和母親通完電話後,仔細回想自己勸說母親不要離婚的原因,全部都是為了自己,怕他們一個人,無非就是怕以後給自己製造負擔,總是要自己回去照顧,甚至要放棄自己喜歡的工作,回到武漢。到時候,我真的能像父母的愛那樣無私,義無反顧的回到他們身邊么?


很多時候覺得父母有離婚風險。。。。

介紹一下爹媽基本狀況

我爸是農轉非,我媽卻是個城三代,明面上都是城裡人,但心裡可差得遠呢。

老爸以及他的家庭都是很傳統的,父道,家長制的味道很濃。

老媽就是新青年啦哈哈,思想獨立現代,又加上有文化有能力,女強人。

你們懂這倆人待在一起有多不搭調了吧。

——————————————————————

舉個他們矛盾的實際例子

答主有個舅爺,舅爺的兒子是個敗家子,生活曾經一塌糊塗。(好不容易當了個保安)時不常經常來借錢啥的,也有麻煩人介紹工作的。

值得一提的是,老爸小時候家裡窮,吃不起飯,舅爺有時候就幫著奶奶養著爹。

這不,某年趁著過年跑來借錢說是老家蓋房子。老爸是家裡長子,此事當仁不讓。

但分歧就在於,老爸想白給,老媽想打欠條。

於是乎,吵起來了,老爸罵老媽道德水平低下,老媽說老爸養白眼狼坑自己。

就本事件來說,答主是晚輩沒資格當面插嘴,但不代表我沒有看法。

總的來說,答主是支持老媽的,老媽當時的意思是,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是沒錯地,但我那個叔實在是個loser,沒能力盡拖家裡後腿,得給他緊著點不能傾囊相贈。

老爸就火了,在他的觀念里,所謂報恩就是無條件答應你所有的要求。

後來鬧到爺爺奶奶那兒,我爺爺就是婦道人家瞎BB個啥玩意兒的態度,你可想而知又是不歡而散。

———————————————————————

鋪墊了這麼多,終於開始分析

答主覺得在生活里,父母觀念的差異貫穿始終,就說上面那個事吧,假設夫妻倆人都是農村人,那就白給唄。假設夫妻都是城三代,那就打條唄。

偏偏他倆不一樣。農村人注重傳統,血緣。城裡人注重契約精神。我覺得就這麼點兒差異,並不是大是大非。

啼笑皆非的是,老媽經常告訴我不要找農村人,老爸經常告訴我不要找城裡人。

理由都一樣,觀念差距太大

這裡要說的是,答主的態度是公!正!的!沒瞧不起農村人也不想黑城裡人。答主是城市戶口但是經常被鄉村創業者的孩子生活水平爆幾條街啊。都啥時代了,生活好了就好,英雄不問出處哦。

這就不是瞧不瞧得起的問題,而是觀念差距大,過日子不搭調。

諸如此類的矛盾還有很多。

總之就是一個傳統家庭總是想按照自己家的傳統行事卻偏偏找了個現代感十足的兒媳婦。

不理解的建議去看看《雙面膠》,當東北農村小夥子和上海姑娘結婚啊哈哈。

就這樣,爸媽吵著吵著,50了。

答主也過了那種能被父母離異毀滅性打擊的年齡了。

但是父母是沒有冷戰過的,天天互相威脅不要對方了,答主一邊吃飯一邊看他倆表演。

但我就奇怪了,他倆咋過到現在的?

———————————————————————

答主父母矛盾的焦點是「城鄉二元化」

寫這個答案的時候,很怕有農村或者是城裡的朋友看了覺得我偏頗。而且「城裡人」這個詞現在被調侃,抖機靈的太多了。

然而我只想冷靜地分析分析。

老媽這輩子算是活出了革命青年的感覺,對一切「封建禮教」豎中指。堅持決策參與,注重受尊重感。

老爸就是那個鎮壓者,堅決維護傳統的尊嚴,很多事根本不把老媽當成一個等量級的生物。

在我媽看來,只有奶奶那種文盲,沒有工作能力的人才需要向婆婆低三下四。

然而馬克思說過婦女解放的途徑就是婦女同志們投入廣大的社會勞動中去啊。

然而老爸及其家人卻一直希望我媽就像農村小媳婦似的,工資全交,唯唯諾諾,恨不得買個頭花都得婆婆批准。

這太尖銳了。儘管只是一方面矛盾。

除開答主這個兒子不說,他們看待自己婚姻的時候,是不是有那麼一絲不爽?

如果離婚是他們的選擇,我是不是也該支持呢?

————————————

答主學政治的,上點高中基礎知識。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傳統婦女唯唯諾諾是因為自己沒有文化,沒有經濟能力,而夫家有田有宅,加上以後變成婆婆接著欺負兒媳婦這就一輩子ok了。

但當婦女廣泛擁有知識和經濟能力的時候,她們變得更加自主不願意成為附庸。再說了,過去媳婦唯唯諾諾還有田宅地位可圖,現在田宅在哪兒呢?隨之打破的還有「多年媳婦熬成婆」的代際動態平衡。

任何一次經濟的騰飛都會或多或少地帶來禮崩樂壞的附加效果。

但文化的影響力是持久而深遠滴,在現代社會,重禮重親的宗族觀念依然保持著家庭中的一大部分美德。完全拋棄之是不可能也是不正確的。假如人人都曰利不曰義,那是大大滴不好。

然而我家,竟然成了觀察社會變遷的活標本。

還有。

他倆究竟是咋過到今天的!!!!!!??????


相比於樓上諸多討論父母離婚後的生活,我更在意父母二人對生命質量的評價。

設想某一天,年邁的父親病卧在床,當他回顧一生,內心是滿足、幸福,還是遺憾、傷感?

他是否可以為自己的一生給予肯定,是否可以得到你的認同,又是否會因為一輩子不幸福的婚姻而對此生心灰意冷。

前半生因為你,因為世人的眼光,因為擔心招致種種非議而選擇共同繼續生活。

但如今你已經可以自己飛翔,他們也年過半百,再婚、離婚醜聞等等都與他們無關後,想離婚,想擺脫這層婚姻關係,讓自己身心自由,去看看大千世界,又有什麼錯呢?

作為子女,讓父母晚年過得幸福,才是我們最幸福的事。

若需要你常回去照顧,那就常回去

若需要你贍養,那就贍養

若想出去旅遊,那就給錢,幫忙制定旅遊攻略,訂酒店

若身背債務,那就幫著還清債務

倘若你在算著自己的小日子,覺得年老離婚後的父母是累贅,

那麼你卧病在床的父母,對生命最大的悔恨,恐怕就是為什麼要生了你。


昨天我看了知乎所有關於父母離婚的問答,特別是這個情況最接近的,上來說一下自己的經歷和想法,希望可以給更多遇到這樣問題的人一些參考。

父母剛到50歲,爸爸在外地上班,媽媽在老家照顧老人,我去年畢業後在北京工作,前兩天媽媽突然說要來北京看我,昨天早上接到爸爸的電話,告訴我姥姥有話和我說,讓我給姥姥打電話,我有很不好的預感,所以聽到姥姥說「你媽不想和你爸過了,去找你攤牌了,你把你媽留在北京待個一年這事就過去了,別讓她回來」時,我很驚訝,覺得怎麼會變成這樣,又隱約覺得其實我早就有預感了只是不願面對而已。

我一直覺得父母的感情是很不錯的,從不吵架,但上一個春節兩個人因為不是很大的事情鬧了彆扭,直到我回北京也沒有和好,我給兩個人打電話卻誰都不願讓步,還和我說很多事你都不知道之類的話,前一段時間兩個人又和好了,我鬆了口氣,卻又害怕兩個人什麼時候又會鬧彆扭,我又不在身邊,也不會哄人。接到姥姥的電話我心裡很亂,明明和好了怎麼又想離婚,又覺得這個婚基本離定了,因為媽媽是一個做決定很慎重並且會堅定想法的人,昨天我腦子很亂想了很多東西,我從未想過自己會遇到這種事情,到底為什麼要離婚呢,我是不是就沒有家了,如果離婚了是不是又會各自組建家庭,那我豈不是孤家寡人了,等他們年紀大了以後要怎麼照顧他們呢,後來我想明白了這都是我的問題,需要我自己去解決,我唯一需要確認的只是他們離婚的原因,如果已經深思熟慮了,覺得這樣能更好的生活,那我能做的只是支持。

昨晚把媽媽接回家後,我們聊到很晚,開始是聊我的事情,後來開始說父母之間的事情,我第一次知道原來父母之間發生了很多事情我都不知道,很多次都覺得過不下去了,但為了我還是堅持下來了。我一直不認為父母為了孩子勉強在一起是對孩子好,但我沒辦法對父母的做法有任何指責,他們沒有把任何負面情緒發泄到我身上或者讓我知道,我成長的非常幸福,即使現在知道這種幸福裡面有這麼多的辛酸,我還是很感謝父母為我做的一切,不是感謝他們的不離婚,而是這麼多年裡給我的幸福的家。

媽媽和我說了很多,我才知道作為父母他們想的比我要多得多,真的是什麼都安排好了,我回家住哪裡,留給了我多少錢,兩個人今後如何生活都想好了,還說怎麼養老等他們70歲了我再考慮吧。媽媽問我會不會恨他們,也覺得我還沒有對象就讓我變成了單親家庭很對不起我,但是到了這個年紀想為自己活一活了,也管不了這麼多了。我一點不會覺得怨恨,父母為我做的已經夠多了,我已經長大了,只是承擔這一點後果又算什麼呢,現在只是覺得要更加努力了,等父母老了以後我可能會比其他人多一些負擔,只能讓自己更強大一點,能夠成為值得信賴的女兒。

雖然知道這件事情的時候覺得痛苦,但現在我還是覺得自己非常幸運,父母也還是一樣的愛我,我還是擁有幸福的家庭的,如果父母想要離婚,請不要慌張,問清原因,如果覺得可以挽回就儘力勸說,如果無法挽回了,只能幫助他們處理各種問題,安排以後生活。說到底這是父母的生活,我們可以發表意見但沒權利替他們做決定。其實整件事我什麼都沒有做就解決了ORZ,寫這個回答也只是想告訴大家,這件事也許沒有想像的那麼糟糕,無論如何請滿懷希望!


世上只有三件事:

1,自己的事

2,別人的事

3,老天的事

你現在在為哪件事而發愁?


今天,我冷靜地分別跟爸媽說,「你們協議離婚吧」。

20多年過去,我終於鼓起勇氣說出了這句話。

父母婚姻的不幸一直都是我心頭最大的痛,也是我最不理解的人世間的折磨。在那個年代,因為媒灼之約和傳宗接代的使命,兩個並不適合的人湊在了一起,機械地完成了繁殖任務;在日復一日的柴米油鹽中,雙方價值觀的迥異和性格的巨大差異變得越來越明顯和無法迴避,而這些差異又決定了雙方截然不同的應對方式——媽媽的渴望、貪玩和出軌,爸爸的忍耐、迴避和沉默。一個通過放縱和探索來追尋在法定婚姻中無從獲得的慰藉,一個則在自己脆弱自卑的心裡築起一道又一道銅牆鐵壁、把血和疼都留給自己。兩人之間的裂痕越來越大、越來越深,他們應對的方式從偶爾的爭吵、打架,到強忍的平靜-暫時忘卻-突然爆發的循環,最後到了現在這樣——爸爸視媽媽為可有可無的存在、連一個眼神也不屑給予,讓她的地位從妻子,降到比路過的陌生人更缺乏注意的理由。

從小我與媽媽親近,因為媽媽能夠敞開心扉,把想法和委屈都與我訴說。從小到大,我從媽媽那裡了解到很多她與爸爸之間難以啟齒的點點滴滴,多少次與她邊談邊流淚,兩個人都哭成淚人。身為女兒,我自然更偏向媽媽,至少在我眼裡,爸爸的冷漠和遲鈍是可見的,媽媽的不忠則是一直如風如霧(至少在我小時候)、沒有確鑿證據。加之我們與爺爺奶奶同住,奶奶因爸爸是唯一的兒子、對他備加愛惜、始終拿他當掌上寶貝,自然什麼事都向著爸爸、不分青紅皂白。如此情況下,我更是平添了一分義憤填膺,視自己為媽媽的護翼、是她在這個處處與她為敵的家中唯一的、永遠的依靠。

我經常與別人似開玩笑般地說,我是從小目睹家庭暴力長大的。別人聽罷,會露出一絲驚異的眼神,和想要繼續話題又感到似有不妥的為難之情。越長大,我越深刻地感受到個人的悲劇是不適合以聊天或社交分享的方式與別人講的:這個故事充滿了繁複的細節和沉重的悲傷,淺薄的聊天無法將之傳達出一二;就算我長篇大論、痛哭流涕地講述完,除了給別人心頭一記「人世間真是充滿了悲劇」的打擊,並無什麼用處。他很可能嘆一口氣但回頭就忘,我也無法指責他什麼:這本就是我個人的事。倘若他能被激起一絲同情,那多半是因他也有類似的經歷,於是結果就變成了互相傾訴,告訴我世上不乏人與我一樣悲慘、甚至比我更甚。曾經我以為意識到這點能讓我好過一些,但深究這種心理,其實是讓自己陷入萬劫不復的抑鬱的深淵、把生活過成尋找悲慘的人從而不斷強化「這個世界就是一團遭、出生就是一個錯誤」的想法,讓人生一點一點失去熱情和意義……我不想這樣,不想把世間的黑暗和折磨視作理所當然。我感到一種不甘,想要美好幸福的事物,去追尋它們、企及它們、擁有它們。

因為這種不甘,我不能容忍自己被動地看他們互相傷害、進而傷害我的生活。我試過很多次去挽救他們,因為我能確信的至少還有一點,那就是他們都毫無保留地愛我、只要可能、他們願意為我做任何事。有這樣義無反顧的愛作籌碼,我天真地以為,我可以通過表達我的痛苦、委屈和傷心來感化他們、尤其是爸爸,讓他知道,生長在一個父母不和的家庭,給我的生活帶來了多少並不必要的抑鬱;讓他知道,我的幸福不只取決於我自己和他們對我的愛,也取決於他們對對方的愛和關懷;甚至承擔起人生導師的角色,用自己並不豐富的閱歷來「教育」他們,「讓過去的過去,向前看,重新成為更好的另一半,互相扶持走過人生最後一程」。甚至在前幾天的26歲生日之夜,在媽媽與我哭訴爸爸視她為空氣之後,我還在微信里與爸爸髮長篇大論的討檄文,在我們家的群里教育他們兩人……但換來的是什麼?是爸爸無盡無止的沉默,和媽媽無休無止的嘆息。我還是不甘心,於是與媽媽說,「會不會陪你們一起旅行會好一點,這樣你們有更多機會溝通,比如去年我畢業時,你們一起來上海,不就挺好的嗎?」 未料媽媽立刻給我一盆冷水:「他只是在你在的時候表演般地對我說幾句話,你一不在,他立馬就冷臉對我,去年你畢業時也是如此,所以沒用的。」

正是這次嘗試讓我徹底絕望和放棄。在心裡,我咒罵過爸爸很多次,不明白為什麼他就轉不過腦筋、到底有什麼事情讓他不可原諒,以及他想要媽媽做出的改變到底是什麼。今天我突然恍然大悟,那就是他並不想要媽媽改變,或者說,已經沒有改變可以讓他回心轉意了。他聽到也明白我的痛苦,但他就是做不到,因為他受的傷害就在那裡、過去就在那裡、太多的裂痕已經無從補起。理性無法戰勝感性。這麼明白的道理,到了自己深愛的人身上,不失敗一萬次,不會想記起。但現在,我屈服了,擦乾眼淚接受這個殘酷的人生真諦。

除了對美好幸福的渴望,我之所以想試圖感化改變他們,還因為眾多家庭不幸的孩子都有的一種心理,那就是自責。自責自己的出生使他們在應該止損的時候沒有止損,自責自己經常讓他們分心、從而不斷容忍和咽下對婚姻的不滿,甚至自責自己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感化他們、不像電視劇里的小鬼頭那樣有千奇百怪的想法和主意讓父母重歸於好。但是隨著自己長大和不斷失敗的嘗試,我慢慢看清,這種自責是不必要的。他們的婚姻歸根結底是他們自己的事,他們要為自己負責,不管這「負責」在別人眼裡看來有多麼不負責。外界的影響、即使是來自親愛的子女,在改變他們的想法和行為方面也是非常有限的。甚至他們自己,也無法左右自己的想法,畢竟自由意志只是一個幻覺。如果爸爸體內的生物化學反應最終導致他產生了「這個婚姻已經無可挽救也不值得挽救」的想法,而我再聰明絕頂、也無法reverse-engineer這個反應的過程、來對其中的元素施加魔法,那我無法改變他的行為,也就是天經地義的事。這可以說是人類作為如此構造的生命體的一個天生缺陷。「我們意識得到但無法改變自己的諸多缺點」,這又是一個人生真諦,而我父母的婚姻,只是這個真諦一個非常不幸的實例而已。我可以學會面對和放棄改變自己的許多缺點,為什麼不能放過這個?

我知道這個epiphany非常冷酷,但是這是我現在可以恢復內心平靜的唯一辦法。承認現狀的不可修補,邁出離婚的一步,切斷這個羈絆,也許可以為他們、也為我自己,都帶來一個嶄新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雖然不會有三人同行、齊樂融融的天倫之樂,但至少,不會再有冷眼相待和互相折磨,不會有理性和感性的鬥爭與理性的次次慘敗。我希望我們都可以活得更加自由和輕鬆。慶幸的是我已不是孩子,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給他們足夠的愛、支持、關心和陪伴,幫助他們擁有充實、平靜和快樂的老年生活。


我講一個故事:一對百歲夫婦去離婚,兩人加一起超過200歲,工作人員很奇怪,兩人都這麼大把年紀為何還要離婚?

老兩口回答:離婚會給孩子帶來壓力,所以特意等到孩子們都掛掉了才來辦理離婚。

老人如果覺得有必要,坐下來談談,然後支持他們的選擇就好,一味調解不一定是好兒女,老人不是孩子,他們考慮好了!

我父母也曾要離婚,我贊同,老人反而慎重了,此答案我不匿名,隨時可以提問或私信。


幸福並不是非要"執子之手,與之偕老"。

只要父母的選擇讓他們都得到幸福,做子女的就該支持。


父母到了這個年紀,如果還想離婚,說明日子真的過得不容易~以前為了孩子忍著,現在也該他們選擇的自由了。總之,要尊重他們的意願,如果雙方都有強烈的離婚念頭,那麼做子女的也應該同意。而且應該支持他們新的生活~


父母是否處於更年期?

這個期間的人可能情緒化一些,多包容,多陪陪他們

不建議離婚,首先是離婚後未必會找到更合適的

其次如果真的是因為感情不合,該分早就分了,不會到現在

作為子女,有可能的話還是和父母在一個地方,歲數大了,這是最需要子女的時候


怎樣的決策都是痛苦,唯有希望自己的婚姻幸福


吐槽——勿贊同!!!!!!!

  你這個兒子怎麼當的?有多少時間去了解、體會一下父母的心思?

手心手背都是肉不單是父母跟子女說的,也是子女看待父母的方式。

想想看,假如離婚會怎樣?——

誰照顧父親?誰伺候母親?

若兩人各自獨居,另買房子住還送進養老院?

或父親另娶?誰肯嫁給他?誰嫁他還能像他的原配那樣不管多麼嘮叨仍然忙裡忙外?母親若改嫁又要嫁給怎樣的人?

若他們分別再婚,做子女的又要怎樣處理與父母包括繼父母的關係、平衡與父母相處的時間?

……

  不是說父母想要離婚,做子女的就應該鼓勵,畢竟「勸和不勸散這句俗話是有道理的——

  與其鼓勵他們離婚,最後他們發現無論獨居或再婚,都不可能像原先的婚姻那樣習慣,復婚還是就這麼吊著?這不給他們甚至給你自己找罪受么?

  倒不如花點時間分別陪陪他們,聽聽他們的心裡話——父親不見得是溝通能力差,長期沒人和他溝通,溝通能力能好起來才有鬼了;母親好嘮叨也是有原因的(君不見幾乎所有的母親都好嘮叨),她辛辛苦苦操持這個家,沒人理解沒人安慰甚至發點怨言都沒人肯聽,她能快樂嗎?

  讓他們忙起來,不如幫助他們互相理解,告訴他們彼此已經是最適合的,誰能取代對方呢?為什麼不多看看對方的優點、多考慮對方的感受、多體貼一點對方的辛苦,多愛對方一點呢?

想想看,如果你不趕緊做點什麼——

父母正在慢慢老去,你還有多少時間可以陪著他們?

你知道什麼是「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感覺么?

不要到一切已成定局時才懊悔,你自己又能確定自己還能活多久呢?

現在不趕快著手去幫助父母學會什麼叫「相濡以沫、相敬如賓」,你還有多少時間可以看著他們在你面前呢?

還是說你希望他們在這種看不見盡頭的痛苦中早早入土為安???????

……

愛父母不是嘴上說說而已,你如果真愛他們,一定會絞盡腦汁想出辦法去解決他們的處境,而不是提個問僅僅博取一下同情!(言重了,勿怪,我也不真的認為你是博取同情)。

你說你擔心他們的孤單,那是因為你還沒有看到他們能互敬互愛,如果他們可以做到互相倚賴,什麼離婚什麼分居都是不著邊際的事。你作為他們之間最應該也最有力的聯繫,卻什麼也不做,光是猶猶豫豫地考慮這考慮那,他們心裡何嘗會快樂?

好吧,建議——

多抽時間打電話跟他們聊天,比如跟父親通話時多跟他說母親的好話,跟母親通話時多聽她訴苦(當然也要多說父親的好話),假期回家時幫母親多做家務,多聽她嘮叨,多陪父親聊天,幫助他學會說說心裡話。

掏心掏肺說話其實並不難,我們在與家人聊天時,要真誠地把自己心裡的想法說出來,這樣才會贏得別人的以心換心,讓別人也能誠懇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而且,當別人說他們的想法時我們要認真傾聽,做一個最好的聽眾,同時不斷思考他們話中的正確和錯誤,等別人說完了,再把別人的想法細細分析透徹,用溫和的語言指出他們的錯誤,用最好的態度讚揚他們的正確,讓他們從自己這裡得到溫暖的安慰和有益的幫助。

兒女是什麼?本該是父母最好的朋友、最得力的助手、最需要的依靠

我們做兒女的出門在外,將父母扔在遠方,這本就是一種缺憾,如今還要在他們的困境中加上更多的冰霜,這對嗎???????

如果你真的愛你的父母,請馬上去給他們打電話!!!!!!!

(馬上飛回他們身邊就算了)


剛剛聽我媽說,他倆今天領證了,離婚證,我一直都勸我媽離婚,這些年她怎麼過來的我都理解,他倆離婚對彼此都是解脫,可是,我還是哭了一會。


持有支持態度的子女來吐槽。

父母均60多歲,小打小鬧一輩子,到現在大吵大鬧互相憎恨。用我媽的話來說就是和父親不能溝通,張嘴就是罵人。吵架理由也無外乎家長里短,雞毛蒜皮,婆媳關係,但程度均屬於非常低的,比起電視節目和其他生活中有重大困難的家庭來說,在我看來可以忽略不計。他們的生活外在條件是安逸的,不是大富大貴但衣食無憂,無生活負擔。但內在單調乏味,缺乏興趣愛好,缺乏和親朋好友間的溝通,交流。文化程度也不高,不愛學習也不屑學習。平時生活就是逛公園,做飯,家務,看電視(養生堂一類的節目。連續劇,電影,紀錄片沒興趣看),對生活質量要求低,小富即安。在他們吵架的時候,我腦海里就兩個字 --- 「閑的」。

我開始讓我媽出來住,但老太太心疼房租,寧可看著父親成天板著臉,也不願搬出來。他們一輩子都在為錢所累。

我現在的狀態就像《老友記》有一集Rachel過生日,要離婚的父母在不知對方參加的情況下都來了,於是她不得不在雙方之間周旋,傾聽雙方的不滿和抱怨的樣子。

我一直和他們表示的態度是,實在過不下去就離婚吧,作為子女我真不覺得不快樂的兩人在一起互相消耗是什麼好事。他們一開始認為我在和他們開玩笑,還說離婚對我不好等等。在我三番五次表示離婚能讓你們快樂和解脫我是再開心不過的。但年代問題,歷史問題,老舊觀念,讓他們覺得離婚是不能想像的事,另一方面,那代人覺得必須要老有所依,湊合就伴兒。更讓我感到遺憾的是,他們從來也沒學會讓自己快樂,更何況讓身邊人快樂了。


我們需要了解提出離婚的主要原因:

一,父母由於傳統婚姻觀念的束縛,為了孩子的原因,一直將矛盾積聚著。人到中年,孩子長大成人,在家庭中的責任變輕的時候,感情進入疲憊期,他們開始尋求自己的幸福。「以前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婚姻觀念也發生轉變,中老年離婚也不再「另類」,長期積聚的矛盾就會激發出來,離婚的也就多了。

二,更年期身體、心理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夫妻一方或雙方進入更年期,身體和心理「不正常」導致糾紛不斷,「冷戰」、「熱戰」惡性循環,加之子女不在身邊,缺少情感發泄和疏導,導致夫妻最終走向離婚。

夫妻經歷不少風風雨雨,在一起生活幾十年,兒女長大成人真的有必要談離婚嗎?

在父母那個時候,結為夫妻的原因有很多中:或許是出於某種目的,或許是出於無奈,或者是為了現實的某種需求……他們心理面想著,就這樣吧,怎麼活不一輩子啊,吵一輩子,打一輩子,到頭來還不是得一塊過嗎?婚後為了孩子一直湊合,可現在時代不一樣了,現在人也普遍長壽,五十歲根本就不算老,不想再委屈著自己,想按自己的願望生活,不再為長輩親人為孩子而活,只為自己活一場,這很正常,不是嗎?

現在時代在進步,思想在進步,同時也讓父母他們懂了人得有尊嚴,有愛地活著,對於大家來說,一個不美滿的家庭解體了,不是災難,我覺得是人的解放,是社會思想的進步。

不喜勿噴!!!


總比他們一不如意就對你說我倆早就過夠了,不離婚都是為了你的要好。


首先請你思考以下問題∶

1.我是否深愛著我的父母。

2.父母是否也深愛著我。

3.父母是否為了我忍受彼此,直至我成年可以獨立生活。

4.父母是否有一方不願意解除婚姻關係。

5.是否父母離婚這件事,會對我造成巨大的經濟上的影響。

6.父母離婚的意願是否堅定。

7.父母就離婚是否進行過深入對話。

想明白這些,你大概就能知道問題的答案了。

如果你還是不明白,請看看這些寫在最後的話:

我的父母也有打算離婚,我清楚的明白孩子在中間的為難和不情願。

可我還是想對你說,你對他們來說,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你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制約他們的枷鎖,從出生到成人,他們付出了所有以保證你的健康、教育和社交。可是你卻無法以同等的愛來交換,大多數時候,也許你只能一年探望他們一次。甚至每天都抽不出五分鐘,去給他們打個電話。

對於他們來說,成年以後離家打拚的孩子,就像從未存在過的至親。

你要明白,我們虧欠父母良多,你已經不是那個一無所知的小孩子了,不能不顧一切的聽從內心,你有責任,去讓他們剩餘幾十年的生活稍微快樂一點,不那麼壓抑,可以像你的童年時代一樣,做一點點只關乎自己的事情。

你不需要支持,也不需要反對。你已經成年,你的生活,與他們的生活只會漸行漸遠。你唯一需要做的,也是唯一能做到的,只有鼓勵他們去和彼此交流,和自己交流。

別讓他們的人生,因為你的個人意願,而變得黯淡無光。


推薦閱讀:

病危通知書到底代表什麼?
如何看待滑稽戲老戲骨嚴順開患病卧床七年無人問詢,80大壽僅徒弟曹雄一人前往醫院探望?
今年市面上哪些電視可以被稱為「中國好電視」?求推薦一款方便老人用的。?
知乎有老年人用戶嗎?比如年齡在六十歲以上的?
家裡老人年紀大了什麼東西都吃不下怎麼辦?現在只能定期注射蛋白嗎?

TAG:婚姻 | 家庭 | 老年人 | 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