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中提到的「貪、嗔、痴、慢、疑」五毒本源是什麼?怎麼破?
01-07
五毒的本源是一念無始無明。解決的方法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切業障的根源都是這一念無始無明的產生,如若沒有這一念無始無明,就不會分散出這麼多的業障。可能說這個問題大家不太懂,比如說,你因為某個小事撒了謊,然後,很多事情就跟著你的這個小謊去改變了方向,你想說真話,又怕別人罵你,所以,你不斷的說謊,為的是圓融你這個原來的謊言不被戳穿。所以,一直是無明無明的轉下去。轉到最後,自己都不知道哪些是謊言,哪些是真言。那麼,怎麼解決呢,首先要跳出這個怪圈,就是先否定自己,然後,依止三寶善知識。因為三寶是不妄語者,所以,他的話是絕對可信的,慢慢有了自己修行的路以後,堅持走下去。就能找到原來你昧著良心說謊的原因,把這個因打破,就是打破娘生面孔。
貪—貪心,愛慕,執著
嗔—衝動,脾氣暴躁,心理不平衡
痴—愚蠢,不用頭腦,不明白事理
慢—驕傲,自以為是
疑—多疑,對誰都不信任
我認為五毒的本源是「我執」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有思量。有妄想。則有使 攀緣識住。有攀緣識住故。入於名色。入名色故。則有往來。有往來故。則有生死。有生死故。則有未來世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純大苦聚集。若不思量。無妄想。無使 無攀緣識住。無攀緣識住故。不入名色。不入名色故。則無往來。無往來故。則無生死。無生死故。於未來世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滅。如是純大苦聚滅。
我的理解是:
痴,是「無明」,就是不清楚看不透徹看不遠事物發展的規律以及自己的內心,這是其他四者的根源。貪,是過多地喜好進而去追求和保持一些事物(或者說某種快樂);或者想做的是做不到的,由此而痛苦。嗔,是過多地厭惡進而去擺脫和避免一些事物(或者說某種痛苦);或者想做的是做不到的,由此而痛苦。
(貪,是過多地喜好進而去追求和保持或厭惡進而去擺脫和避免一些事物(或者說某種快樂或者某種痛苦)。嗔,想做的事做不到,由此而痛苦。)慢,是總做明知既得不到快樂也脫不了痛苦甚至相反作用的無意義的事。指後悔和強迫症。疑,是猶豫不決。決斷都是趨舒適避不適,不能決斷,自然就多不適多痛苦。破解,自然是從根源入手,由痴變慧,自洽圓融,自然就能戒能定,能放能覺了。
不過禪宗說:禪而生靜、靜而生定、定而生慧、慧而生玲瓏心。我覺得,佛學,至少有一部分,是很智慧的心理學理論。
貪嗔是所要結果無對應的行為,刺激和感受的對應出了問題(可能由於理性經驗對感性情感機制的擾亂);慢是動機對行為的決定作用出了問題;疑是各動機的比較出了問題。都是因為痴,也就是不清楚事物發展的規律以及自己的情感機制。150207答,0209,0227修改
observer (因緣合會,皆歸於磨滅,不得久住) 2014-02-12 00:52:41
師兄若得便,不妨先依序讀下這幾本有趣的小書,雖不包大悟,但都免費。^_^
先有一些基礎知識,再來討論比較好。 這是南傳法師寫的入門書 《佛陀的啟示》 羅侯羅?化普樂法師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more.asp?lm=lm2=813amp;open=_blanktj=0hot=0這是漢傳禪師寫的入門書《佛教入門》 聖嚴法師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12619《正信的佛教》 聖嚴法師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9154《學佛群疑》 聖嚴法師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31722這是藏傳瑜珈士寫的入門書 《正見:佛陀的證悟》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1819569/破除其它四毒沒什麼心得,只對於慢,有點心得。先介紹一下自己,本人是程序猿,平時工作需要不斷學習新的技術、新的業務、新的代碼,每到這時就會比較痛苦。後來發現只要找到困住自己的邊界,然後跳出這個邊界,學新東西是輕鬆、愉快的事情
生而貪嗔痴
攀緣心的根深蒂固的抓取意願所致。極深入的那一刻,觀察到細微的「心是這樣認為這是心的」是個錯誤,則破除攀緣。
生而為人。等。
最根本的方法是要得到自覺,每天早晚有打坐。
推薦閱讀:
※怎樣理解「神通不及業力」?
※是否每個和尚都有一個故事?
※為什麼孤魂野鬼不能自己超度自己?
※佛陀臨終大病時,會感到很痛苦嗎?
※成佛的步驟是怎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