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 課程是否可以自學?如何借用網路資源獲得學習資料?

工作五年,現在沒有時間脫產學習,又不願意報周末班到學校去混個文憑。我在意的不是是否有MBA這個頭銜,而是想通過一些基礎課程的學習培養自己的商業敏銳度和基礎管理知識。

看到很多評論中都提到人脈關係之類的,所以補充一下這個問題。人脈問題暫不考慮,單就MBA的基礎知識來說,有沒有一些書或者網路資源可以滿足自己進修的目的?最好是案例分析或者網路教學資源。


國外有個personal MBA,The Personal MBA。創始人是個參悟MBA本質的傢伙,對MBA核心知識做了梳理,並開出了書單。我正在一部一部啃,碰倒的問題就是獨自參悟,沒有作證、沒有討論,有些無聊。對了,創始人寫的那本書可以買一本,已經有中文版的了,沒看過,不知道翻譯的怎麼樣。

reading list The 99 Best Business Books


可以自學也無法自學。MBA教的其實是思考問題的方法,知識和技能都能自學,方法、格局、理念、思維、跨行業碰撞和思考,自己是學不來的。

所以分享下關於知識技能的自學渠道。除了看書自學,提供一下其他的渠道:

線上課堂部分:

清華的立課網址:清華經管立課在線

清華的慕課網址:清華大學慕課平台(舊版)

其他學校的稍後更新

然後說說我自己整理的軟技能學習書單(部分):教科書類不在此列

1、彼得德魯克的系列

2、思考快與慢

3、浪潮之巔

4、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5、怪誕行為學

6、管理的真相

7、4+2:什麼對企業真正有效

8、第五項修鍊

9、隱蔽的秩序

10、大敗局

11、未來是濕的

12、遊戲顛覆者

13、菊與刀

14、光榮與夢想

15、世界是平的

16、公司的力量

17、批判性思維工具

18、金字塔原理

19、21世紀資本論

20、企業生命周期理論

21、營銷短視症

22、駕馭大數據

……

成長和經歷是一生的主題,共勉之。


top 20 學校的的在讀pt mba強烈反對「報周末班混個文憑」的說法。在職讀mba很辛苦的好嗎。

這是第一學期的兩門課,leadership和accounting,12周,每周6小時。每周讀一個case一到兩篇資料幾十頁書一篇寫作若干道題,平均一周連上課帶看書寫作業帶參加活動二十多小時打不住好嗎,多上半個班好嗎。這日子要過三年好嗎。

參加比賽周五綵排到半夜才回家好嗎。

什麼叫混個文憑!你以為我們學校單位兩頭跑還花著巨額學費是圖那一張紙嗎?啊?啊?

回到題主的問題。我覺得很多東西是可以自學的。對,mba課上會講很多新的東西,但是對大部分工作來說。你能用到的東西相當有限。主要框架搭起來了最新的進展自己看看paper或者相關文章也能了解的八九不離十。或者了解個框架基本也夠用了。比如說operational management,你看看課程結構,哦,要講linear modeling,queueing,quality control,課上會有生動案例和手把手指導,但是你不上課自己wiki+youtube也能理解的差不多。實在不行20塊錢一小時找個商學院本科生給你講講。

有人說mba主要靠社交,這個也對也不對。我覺得更準確的說法是社交分兩方面,學校活動和校友。對一個想換專業的人,學校各種午飯啊講話啊模擬面試啊都是接觸你想去的公司的好機會。這方面全職比在職好很多毫無爭議。但是校友的話差別其實並沒有那麼大。畢業工作幾年後你就發現比起全職在職的區別,一個學校的畢業生始終比其他的學校親近。

我在其他問題中的回答:

面試官問你的缺點,如何回答?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2357547/answer/129588301

另外我最近把知乎的回答都整理到了同名微博下,方便有興趣的同學圍觀。


首先,MBA的課程種類比較多,有一些是可以自學的,比如財務等。但是團隊實踐類的課程自學比較麻煩。因為管理沒有標準答案。

其次,如果只是想學案例分析,推薦一個網站 「找同行」。裡邊的案例包含了商學院常見案例,並有很多MBA畢業的企業家表達觀點。

最後,找就近的商學院去蹭課吧。尤其是那種大階梯教室的課。


MBA課程不適合自學。商科的很多知識都是可以靠自學來獲取的,但MBA不可以。MBA不是商科嗎?是。但MBA這套培養體系有它自身特有的精妙的設計,它的學習過程本身就是個熬制、萃取的過程。不入商學院,難得其精髓。僅說三點。

1、申請過程

申請過程本身對MBA准學員就會有提高作用。申請國外(或國內體制外)MBA,您需要考GMAT;申請體制內MBA,您需要參加管理類聯考(其實差不多就是GMAT的漢化版,考察思路是一致的)。GMAT的核心是邏輯思維、批判性思考——借你一雙慧眼!美國三大研究生入學測試GRE, GMAT, LSAT,究其本質,考的都是邏輯,而不是其中的數學和英語。智慧自在其中!這種智識傳統,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的蘇格拉底。。。

您還需要反思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未來的職業目標,去寫PS(Personal Stataement,個人陳述),去揣摩、迎合商學院的招生標準。而通常來講,這套招生流程確實是為了培養管理者而設計的。這一趟走下來,您的管理思維已被涵化、定有提升。

2、學習過程

MBA到底學什麼,Will已另有文章闡述。Will認為MBA本質是學習管理,而管理的核心是決策

來,一起想像一下,以決策為圓心,十來門核心課程(管理經濟學、戰略、市場營銷、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管理、會計學、公司財務、運營管理、數據模型與決策、管理溝通、統計學等)圍著圓心組成一個圓周,核心課程的學習過程就是繞著圓周跑一圈,每一門課程指向的都是那個圓心——決策

這個「跑一圈」的過程,就是很多人所說的「MBA什麼都學了,但什麼都沒學精」。之所以產生這種認識,是因為他們以為「跑一圈」下來學的是圓周(各門核心課程),但其實學的是圓心(管理決策)。 「圓周」是肯定無法精深把握的,因為學時有限、且MBA志不在此;但「圓心」,卻是MBA志在必得的堡壘。

否則我們就無法解釋為什麼歐洲MBA的學制那麼短、卻又同樣優秀!因為其學制短,所以就很水、學不到東西?那如果MBA學制延長到三、四、五年,是不是就更有含金量了?汽車不是以size大小來定價的,MBA不是以學制長短來評判其價值的。只要抓住了MBA管理教育的精髓——管理決策,一年也夠!

為什麼要泛泛地「跑一圈」?因為每一個管理者(尤其是中層管理者)在決策過程對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事實上就是了解泛泛(能精通自己所在職能已屬不易)、但又必須在自己所處的職位上做出儘可能正確的決策,於是MBA的學習是一個精妙的模擬決策的過程。所有的管理者都不可能是企業各個方面的專家,哪怕CEO、董事長這些高層管理者也未必是;在學MBA更不是,畢業後也不是,可能一生都不會是。但是管理者必須在知識欠缺、信息模糊的情況下,做出相對科學合理的決策。這也是為什麼大家會說「管理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種藝術」。

管理的本質是實踐,MBA模擬管理實踐。MBA的學習,模擬真實企業里的管理者,在專業知識有限(永遠有限)、信息不充分不明晰(永遠欠缺)的商業環境下,做出決策。這種決策,無法追求商科知識的充足(當然越充足肯定越好)、決策信息的明朗,因為真實的管理者、真實的商業環境,就是那樣的!所以很多人感悟出MBA學的是一種思維,獲取的是一種視野——正解!那些過於強調商科知識傳授的商學院,那些鄙夷MBA課程學不到多少東西的(准)MBA,疑似一葉障目。抽絲剝繭、刪繁就簡,MBA主攻一個核心技能:管理決策。於是一年夠了,兩年更綽綽有餘,順帶多學點商科基礎知識也不錯。

真正牛叉的商學院,其MBA的教學就是深諳這個培養思路,在課程設計和教學上,做出科學的安排,對MBA們的管理思維進行淬鍊。其中備受推崇的,就是案例教學!老師的引導、同學間的合作、彼此觀點思維的碰撞,都是在逼真的模擬真實的決策環境——真實的公司里,就是這麼乾的——各種沒完沒了的開會。有悟性的管理可造之材,在這個過程中會得到升華。而這一切,都不是商學院之外的您,集齊了所有MBA教材、並細緻學習之後,可以獲得的。您可以據此學到商科知識,但那還不是MBA。

3、人脈

MBA同學之間,不僅在讀期間是學友,更是商業生涯上一生的夥伴,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如果您懂得互相尊重、包容多元,以後大家在事業和生活上都或可互相扶助。不要輕視這些!內涵的能量不可限量 Business,很大程度上,就是資源整合,那麼聚集資源,自然也是應有之要義。

尤其是名校MBA,那背後的校友力量、名校品牌帶來的無形資產,真是一兩句話難以盡述。懂的自會懂。

謹供參考

有所啟發?不吝點贊,手有餘香!(點左下角的上箭頭)

————————————————

提供:職業諮詢、職業規劃、職業教練

收費友善,有意者請加微信:willwang021


完全自學是幾乎不可能的。因為題主說不考慮人脈,那麼這裡我就不提跟人脈相關的原因。

第一是一個完整的MBA項目的課程很多。我查了一下我們項目的必修課就有17門,選修課6個方向各自有3~6門。這種數量的課程如果全靠自覺能學完,說明這個人一定有強大的「執行力」,這麼強大執行力的人,請一定介紹我認識。因為他如果不成功,那就是一個黑天鵝事件。

第二個是MBA課程的精髓不僅僅是基本原理,很多課程中教授會講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或者對當時社會熱點相關的理解。這些一方面可以開拓視野,另一方面可能直接跟你當下的投資選擇相關。有教授上課分析過的被低估的股票,同學課後真的去買的,也有因為教授的幾句話去買了房的。這些人不僅僅把學費賺了回來,可能把學費的數倍都賺了回來。

第三個是交流。我這裡說的交流不是認識了誰,而是跟誰認識了之後,你帶走的東西。可以是知識,可以是見聞,可以是觀點。這些交流可以使你有一個更廣的視野去看問題。你會發現各行各業,或者某行業的各個細分領域是如何看待問題的,它們的從業人員有什麼不同的背景、性格。這些一手的信息,只有真正去交流才能獲得。所以,多約飯是必不可少的。

------------------------

最後補充一點我自己的感想。我是完全不相信人的自覺性有多麼強大的。以前我在自制力方面是一個比較糾結的人。一方面我是群體中自制力比較強的,另一方面我自己又經常感到許多時間被浪費了,許多時候學東西的效率並不高。

直到有一次我聽到羅振宇講到一個觀點,有了很大啟發。你有沒有發現互聯網發展到現在,最應該顛覆的領域是教育行業,然而最巋然不動的還是教育行業?那些百年老校,真正的精英學校,美國的藤校,中國的C9,依然是學生追逐的目標。即使是非學位類的教育,比如學英語,或者職業技能的課程,人們仍然是傾向於線下的方式。為什麼呢?

因為你這個人坐在課堂上,就是對你學習效率和效果的最大保證。只要你在課堂上,你就要「被動」地去「主動」接收老師的內容,你就要受到來自同學的「Peer Pressure」,你沒有機會長時間走神,你也不好意思一直玩手機。其實說來說去,學校的作用就是這麼簡單,放棄對自制力的幻想,把你放在一個處處受限的環境中,讓你不得不去學習。

放棄對自覺性的幻想以後,我感到輕鬆了許多。

我開了一個公眾號,專門寫我在MBA讀書過程中的一些感悟和記錄。歡迎關註:Sean的MBA日記。

http://weixin.qq.com/r/6ylgeG-EezIErSsb93z5 (二維碼自動識別)


可以自學,但是不提倡。留給一些想讀MBA的人一些建議

理由如下,1.MBA是一個系統性的稱號,有各種偏向,如管理、供應鏈、人力資源等,有一半的MBA確實是在混的,但這些系統都是相輔相成的,一課不知則無法理解,這不是頂著MBA頭銜的人就可以了解的,自學沒有這麼好的條件。

2、商業敏銳度不是說培養就能培養的,MBA學科的關聯度上沒有打開是無法有很大進步的。

3、MBA重在與教授討論、與同學討論,更多的是無數的案例與小組討論分析,從不同思想緯度去解決問題,自學是無法做到的。

4、單一個倫理的梳理與經濟學極度壓抑人性的分析,就需要打破你自身的邏輯,確切的說是打碎了再拼起來,其中的痛苦一般人無法體會。後其階段更是對知識的構建、運用有更高的要求。當然,混著過照 樣可以拿到MBA,只是這些人依舊是普通人。

體會則更簡單,MBA不只是一個你想像中可以得到什麼具體的東西,MBA只是一個開始,對所有知識體系證偽的過程,對未知事物用己知的方法去研究去分析去解決。對於周未班的見解,我不敢苟同,只要是正規大學享受所有全日誌同等資源待遇的,課程的緊湊與壓力遠高於脫產班,沒有周未只有假期,沒有時間只有拚命的追上,工作的壓力與學業的壓力使得很多人選擇休學。

最後要說一句,如果僅僅是想著貫徹管理的MBA停留在原來的思考緯度,無法參透「管理」自身的局限性,那去MBA只是聽故事和講故事的,回來了,夢醒了,依舊上班加班看領導眼色受制於現有制度,不如不去,僅此而己。


先從樓主最後面的問題開始回答

有沒有一些書或者網路資源可以滿足自己進修的目的?最好是案例分析或者網路教學資源?

鑒於碎片化的時間,推薦兩本雜誌:1.《 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裡邊有很多新穎的案例,理論分析也很實用。雜誌有亞馬遜電子版;2. 《商學院》 集合了國內專家、學者和實戰派最新的思考,也有國外理論和實踐的內容。

MBA是個系統化的東西,把管理學隨便一本教材拿出來,幾乎每一章就是一門課。周末班的學習方式確實只能學個皮毛。但如果沒有精力脫產,需要付出更多。尤其是自學的前提下。

我的建議是樓主如果有自學的興趣,不如先嘗試做一下MBA一月聯考的入學考試的題目。數學、邏輯、英語、寫作。其中數學和英語算是工商管理的基礎工具學科。如果樓主能夠得分在180分以上(13年以後的),那基本具備了自學的能力。


還是找個靠譜的學校(最好是名校!)去讀吧。

無論歐美香港,還是中歐、長江,抑或北大清華復旦之類的傳統學校。

除了人脈因素,學習的體驗、經歷,老師的教導,各種活動……

都是能值回學費的。

讀MBA和讀普通的學科還真不一樣。

前者更多是團隊和組織活動,

比如案例討論,團隊作業,展示答辯,沙盤模擬演練等。

比如 Fresh Connection 供應鏈運營模擬遊戲。

並非單純的、傳統的那種讀書、做學問。


根據個人的經歷,系統知識不可以自學,即使是在商學院上課,也不見得就能學好。

那要什麼樣的情況才可以自學?

第一、要有固定的時間分配。

比如每個周末,早晨到晚上的時間全部固定為自學時間,根據課表安排好相關的課程,設定好進度,對自己的學習自行考核,絕不允許拖拉延時。

第二、基礎時間配置之外的空閑時間分配。

除了上述固定時間分配用以學習必修課程之外,同樣需要分配額外的時間學習相關參考書籍。同一門學科類似的教材會有很多,教材的側重點也有不同,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泛讀、精選、精讀、研究。

第三、堅持2-3年系統學習基礎課程以及專業課程。

商業理論中有不少是基礎原理知識必須要學習,這些理論與商業實踐有很大的差異;於此同時深入地學習一個方向的知識也極為必要。要實現上述學習完全脫產預計需要一年左右,在職狀態需要兩年左右的時間,這需要極大的魄力、毅力。

第四、每一門學科做一個學習報告,直至最終的畢業論文。

學習每一門重要的學科的關鍵不是分數,而是將最重要的一部分理論運用起來,在這個理論的指導下製作一份像模像樣的學習報告。在這份報告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專業化的程度,既是對學習效果的一個檢驗,也是融會貫通的一個重要開端。

綜合來講,如果工作本身對於系統的學習MBA理論沒有極強的需求,不建議開始,即便開始也很難走到底,即便走到底收穫也不如預期。

如何利用碎片時間學習呢?

研究型學習、案例型學習、主題型學習,這是首先需要研究的方向;在這個學習方法之下,圍繞自己日常工作中的難題展開理論學習與研究,整合各種可能的資源,快速在一個月以內解決問題,並最終形成報告。資源的含義非常廣泛,走出校門的夥伴們都知道它豐富的存在。


MBA主要是圈子


很多高校MBA中心,會公布MBA的課程設置,建議可參考一到兩所名校的去讀。網路上會有部分課程公開,但是不全面,不系統。

MBA讀了不是純粹為了積累知識的,另外還有和各行各業考生的交流和學校教授,外聘教授的交流,企業交流等等,各行業權威講座,前沿信息的獲取,人脈積累等,對自己視野的拓展,能力的提升,綜合素質的培養等都有幫助。

書本,知識量我們每天都需要積累,去學校讀MBA學歷的提升,其他各方面的提升是你純粹看書學不到的。

有這個時間和精力,建議考個MBA去學校上課,肯定會有更大收穫。投資自己是最好的投資,個人綜合實力上去了,還怕成本收不回來嘛?


第一,名校MBA的教程都是精心編製,不花大價錢你是絕對看不到的,網上能找到的頂多算課外閱讀

第二,你的學習成果是需要有經驗的教授來評判的,例如,能跟華爾街幹了30年的教授討論問題,是自學不可能有的

第三,只有在極大時間與任務壓力下閱讀,學習,作業,項目,考核,才能練就過硬的商業本領

第四,名校MBA的學生都是經過嚴格挑選的,起碼有統考或者GMAT成績以及面試審核,所以同學都是來自各行各業的精英,跟大家在一起學習交流跟自學效果完全不一樣

最後,MBA是學歷教育,不是職業培訓,更不是成功學培訓,豈能隨便幾本書就可以搞定?


答案是可以的。我可以給你12本書,認真讀完了就相當於完成了MBA的全部課程。

但是,

MBA不僅僅是學習,更是一個發現自我價值的過程,和傳統上的讀書是完全不一樣的。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裡面的妙趣。

-------------------------------------------------------------------------------------------------------------------------------------------

於2017年6月14日更新

介於很多知乎朋友私信我了解哪12本書,我就直接post在這裡,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1. Leadership: The Strategist: Be the Leader Your Business Needs (2012)

2. Entrepreneurship: The Hard Thing About Hard Things: Building a Business When There Are No Easy Answers (2014)

3. Globalization: How Soccer Explains the World: An Unlikely Theory of Globalization (2010)

4. Competitive Dynamics: David and Goliath: Underdogs, Misfits, and the Art of Battling Giants (2014)

5. Innovation Management: Red Thread Thinking: Weaving Together Connections for Brilliant Ideas and Profitable Innovation (2013)

6. Marketing: The Marketing Plan Handbook (2011)

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t"s Not the How or the What but the Who: Succeed by Surrounding Yourself with the Best (2014)

8. Finance: CFO Techniques: A Hands-on Guide to Keeping Your Business Solvent and Successful (2011)

9. Technology: Technical Impact: Making You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ffective and Keeping It That Way (2014)

10. Communication: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2014)

11. Change Management: Making Sense of Change Management: A Complete Guide to the Models, Tools, and Techniques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2015)

12. Strategic Planning and Business Alignment: The Executive Checklist: A Guide for Setting Direction and Managing Change (2014)


verycd上面有很多免費的資源,視頻教程、公開課、pdf書籍,都是不錯的選擇,自學主要是要耐得住寂寞,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交流學習心得也是很好的,可以開一個學習的微博、博客,每天堅持記錄一下學了哪些東西,這樣既可以回顧也可以勉勵自己~~

我只能談談理論上的學習方法,專業的學習資源網站幫不上忙~


就我個人感受和實踐來說是完全可以的。

我14年畢業 工作三年了每天按部就班的工作 覺得今後就這麼平平過了 就想著趁著年輕還能做點什麼 所以就決定考研 也是不想考全日制的 就自己上網找資料了解 發現有MBA MPA MPACC之類的 考的內容都一樣 我又是公務員所以就把方向瞄準了 考MPA(去年裸考過一次)

今年年初開始 買了一本綜合的教材 和 一本劉一男的單詞 關注了許多公眾號 下了一些APP

但書和軟體基本都沒用過

自己基礎其實很差 也想過去報班 但想到要周末上課就慫了 但自己沒頭沒腦的複習又沒效果 我意識到要做出一些改變

所以從7月開始 我制定了一個計劃表 每天背兩個小時的單詞 (用過扇貝 用過百詞斬 個人推薦墨墨)

然後跟著MBA大師這個APP聽課 畫重點 裡面的課是免費的 一開始我以為會是讓試聽兩節 後面再收費 結果是一直免費的 開心

目前聽了英語系統課感覺還不錯

有一個快進的功能特別喜歡 這樣就可以省時間了…而且不懂的還可以反覆聽 不想聽了就可以暫停 哈哈哈

感覺就是請了個私教 跟著學就學的會…

再說下自己的時間安排

早上6點半起床 背一個小時單詞 8點上班

中午睡覺前聽一節課 30分鐘一節 快進的話 20多分鐘就可以聽完

下午6點半吃完飯 就又開始聽課 做題

持續到晚上11點半

然後寫日記睡覺 ………

下次想到什麼再寫了


完全自學是有點困難,但是網上有很多學習的資料。我覺得考MBA的第一件事是學會搜集信息和資料。

本人目前正在準備2018年的MBA考試,去年國家線是170,我考了169,以一分之差落榜(心碎 )。去年準備也不充分,從十月底才開始從頭學起,也是無從下手,買了網上推薦的機工版教材,三年沒再看過教材的人,看到這厚厚的、封面也不是很可愛的書,心裡就打了退堂鼓。算了算了,還是笨人用笨辦法,要不找個培訓班,聽老師講好了?聽總比自己看省事一些!但一看培訓班也都不便宜,囊中羞澀 。

直到有一天上班期間…騰訊發來一個彈窗…咦…額…這個…觀察四周同事們都噼里啪啦地在打字辦公。偷偷點進去一看,竟然……發現好多視頻!還是免費的!!!誒,這個男的長得不錯哦?點進一看,聲音有磁性,內容更豐富哦?

哈哈哈哈 ,大家可不要想歪歪!我看的正是【MBA大師】——邏輯系統課啦。看到的那位美男子也就是薛睿老師。這也算是我接觸【MBA大師】的開端吧。

一入【MBA大師】深似海,從此機工是路人。(手動再見 )

大家都知道MBA要考四門,數學、英語二、邏輯和寫作。所以我深挖了一下其他三門,【MBA大師】也都統統囊括了。而且都是全免費的!!!像我這樣的窮人太需要了!

雖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但不要too young too simple地就認為免費的課程內容都很垃圾。我只能猜測【MBA大師】野心很大,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簡單點評一下邏輯課程吧,前半節是理論,但都是滿滿的乾貨和技巧;下半節課是例年真題分析,薛老師從考官的角度解釋出題思路和考官的陷阱。我覺得這一點很是業界良心了,MBA大師乾的是授之以漁的

事,而不是授之以魚這樣表淺的功夫。

【數學】是我從小到大的陰影,所以在此要重點極力推薦數學!!石磊老師是西安交通大學數學系本碩博連讀的學霸。知識點講解很到位,還有很多獨家的解題方法,更是有5秒鐘解開你5分鐘都解不開的數列技巧。哦,對了,就算是要放棄數學,他還有最後一根稻草—考前教你如何考連蒙帶猜得分。系不系很牛?

石磊還非常有耐心,24小時在線答疑,有問必答。所以說石磊老師簡直是上天派下來拯救我們這些數學白痴的「白胖」天使啊!

去年認識他是白胖,今年人家成功瘦身,高富帥?學霸一枚,關鍵是單身!你懂得!!!作為學生,我也是操碎了心 。

用洗衣服?洗頭的時間評論了這些,只想說,【MBA大師】確實挺好用,APP里還有很多功能,我打字打累了,請自行下載了解吧。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清華的MBA告訴你,今年9月份入學,現在就已經被!上!課!要搞創業團隊,要完成每天的作業(每次大概30頁+A4紙),上課兩次不到(不論什麼原因)取消考試資格,試問自學如何達到這種強度要求。老老實實考個名校,Then 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工作5年的, 讀資料能學些技能,例如項目管理,不能培養「商業敏銳度「. Business acumen 要靠思維甚至觀念的改變 - 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並不適合從商的人從名mba出來,只會做些analysis, 對人對事沒開竅;而沒有mba的土豪靠閱歷能成為土豪。

對於適合從商的年輕人,好的MBA課程能讓你」站在巨人肩上「,認識不同職業的思維,不同行業或不同情況下賺錢的關鍵,自己思維的特點和盲點,揚長補/避短,甚至重新定位。

方法是通過大量的案例去練,經好的教授點撥,與不同背景的優秀的同學們互動。比如第一年accounting和finance基礎課,我憑工科對數字的優勢,試考得比從華爾街出來的都好,但考完就忘了。第二年金融選修課遇到複雜的案例,人家一下子抓住了關鍵,這讓我認識到自己沒有用錢生錢甚至空手套白狼的天份, 老老實實做實業。


首先我是不知道mba要考試的(這是真的。。。以為讀輔導課就是了。總之是這樣的一個真實情況。)。所以接下來是個人和朋友的真實感受,僅個人意見哈。第一,mba課程自學。(mba分筆試和面試)。先說筆試的複習,鑒於現在讀了線下的感覺,我們覺得可以自學。我的理解,自學的前提不是自己,是自己通過網路平台可以學習,這個也叫自學。去學校的路程,老師大班級的授課,可能對於我來說還是會分心,上課筆記回家還得重新整理幾次,因為你不能按「暫停」,不可以影響其他同學,每個人的進度不同。自學,選擇一個平台,我後來通過其他朋友推薦下載了mba大師軟體。每個視頻就是每節課,你按自己的速度聽唄,記錄唄,隨時可以思考。然後他們也有書籍配套。等於加強複習。關鍵的一點是,有群學習,你看到別人思考,也是促使自己思考。總之這個對於學渣來說,真的很好。對於學霸來說,豈不是更加性價比嗎?至於面試,沒有自學的發言權。因為沒有體驗過。大家因人而異。第二,如何藉助網路了解。這個其實範圍不大,口碑是做出來的,通過朋友了解,你總會找到合適自己的。而且google一下,你也會發現其實老師,網站就這些。關鍵你去實際的,自己親自去體驗,會懂的哪些適合你。mba大師,單詞軟體百詞斬,考研的,其實太多了。個人覺得,反而就花半天時間,去書城看一下吧,親自翻一下教材,你自己區分後,再去看網上的網友推薦的。你就明白了。


推薦閱讀:

如何真正將讀過的書牢記於心?
985、211與其他學校的差別具體有哪些?
感覺對自己很失望怎麼辦?
談談你2017年的願望清單?
如何保持高度自律且並不疲憊?

TAG:互聯網 | 工商管理碩士MBA | 自我提升 | 商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