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動畫片的發展遇到了哪些阻礙?
我認為,像以前拍的,《哪吒傳奇》《大鬧天宮》《黑貓警長》《寶蓮燈》《大英雄狄青》《大耳朵圖圖》《藍貓淘氣三千問》《虹貓藍兔》,等等,包括現在大熱的《喜羊羊與灰太狼》。(排名不分先後)
都是很不錯,很有風格的動畫片。但是我覺得,我們國家的動畫片,好像總是很獨立,沒有像日本、美國一樣形成獨特的動畫片風格。大家覺得是什麼原因?我分析了一下,我們的動畫片針對的群體很窄,而且取材很有限,想像力也很缺乏。大家有什麼建議。
看了下這個問題居然是三四年前的,我竟然現在才看到。想了想那個時候我應該還沒上知乎,看不到也正常,不然當時就嫩放大預言術。
不過現在放大預言術也不晚,但光放大預言術也不太好,所以我也來個長篇的回答好了。
其實中國動漫產業面對的問題,和中國的文化產業面對的問題其實是一樣的,概括起來就倆:1)賺不到錢;2)不接地氣。
而這兩個問題其實是一個問題,不接地氣所以賺不到錢,賺不到錢了所以不接地氣,相輔相成,這不是我說車軲轆話,你聽我分析。
以我個人最熟悉的文壇來做例子吧,中國的文壇,改革開放之後就開始很難賺錢了,出版市場上賣得好的都是什麼《五年高考三年模擬》、什麼成功學什麼心靈雞湯,正兒八經的文學類作品基本上賣不了多少本——我知道有人要說韓寒,別急,等我按時間順序給你分析好吧。
這種情況,導致了80年代中後期開始,文壇處於一種什麼樣的狀態呢:大家擠進作協吃政府的資源,政府主辦的文學類雜誌是很多作家的重要收入來源,出的書也基本靠政府經營的圖書館來撐銷量,很多作家削尖了腦袋往文化系統官僚機構靠攏,撈政府的各種油水,而且抱團取暖互相吹捧一起忽悠政府大老闆。
茅盾文學獎就是非常明顯的例子,這個獎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我都是看到每年得獎名單我才知道有這作品。我當年已經算是文藝青年了,看的書很多很多,還會買《收穫》《十月》《微型小說選刊》等等純文學刊物,每周都在圖書館和書店度過很多很多的時光——我爺爺堅信」書非借不能讀「所以從來不給我錢買書,儘管他年輕時候買了那麼多書。
我都沒聽說過的作品,那說明在我住的城市的圖書館和書店就沒有出現過它們的身影。
實際上這個時候的文壇,已經完全脫離了群眾了,我印象中一直很接地氣的老牌作家,就鄭淵潔一個,所以鄭淵潔現在吊炸天,這是後話。
那時候大多數作家,都是閉門造車,因為他們已經根本不靠群眾吃飯了。後來我曾經短暫的有過要混純文學界的念頭,然後我一篇稿子被壓了兩年才發——你木有看錯,兩年。因為純文學雜誌上稿是要論資排輩的,我這種小輩老老實實排隊。
這種糟糕的習氣也延伸到了某些和純文學界有關聯的領域,比如科幻,我記得長鋏曾經爆過自己被科幻世界壓過稿,我個人給《新科幻》壓過稿子;再比如奇幻,我曾經給九州投過三篇稿子,其中兩篇當時九州幻想(不是江南那個九州志)的主編阿豚親自過的稿,一個叫《九尾狐飼養手記》一個叫《橡樹街221號乙》,當時阿豚很喜歡第二篇,實際上我個人也覺得第一篇簡直糟糕,第二篇才是滿意的作品,但是,第二篇三萬字,太長了,雜誌沒辦法給我一個新人排三萬字的篇幅出來。當然阿豚當時沒跟我說這個原因,他說風格和雜誌不符。
他當時把這個稿子在手裡壓了很久,看得出來是想要上這個的,但最後還是上了九尾狐,因為九尾狐才七千字,是給一個新人的正常篇幅。結果我被狠狠的噴了,那篇確實寫得不好。
我本來以為那篇只能拿新人價80,但後來給我結算是按照千字一百五來算的,大概就是對我三萬字中篇不能上的補償吧。
我後來怎麼知道是篇幅的鍋呢,我和小說繪有過一段時間的合作,當時阿豚已經放棄了橡樹街,所以我給了小說繪,責編淘小跳也是一看就很喜歡,然後各種不能過稿,最後她悄悄跟我說:太長了,不可能給你排。
看到沒,商業化程度已經很高的青春向幻想文學領域,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更加等級森嚴的正統文學領域是什麼樣子。
後來,我的朋友自己做了個雜誌叫《輕文學》,《橡樹街》也終於可以變成鉛字了,結果那雜誌收了馬伯庸一篇叫《赤峰XX》的小說,名字後面倆字我忘了,挺精彩一個短篇,然後雜誌死在創刊第三期,而且是被同一個出品公司名下的一個BL向動漫雜誌拖累的,祥瑞御免家宅平安。
跑題了,總之當時文壇的固步自封已經非常可怕,出的書群眾都看不懂,主要的消費者是追求情懷和逼格的文藝青年,文藝青年在青年中的比例才多大啊,就算乘上中國十二億的基數也就那麼點。
當然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這個情況突然得到了改觀,新概念作文大賽就是個開端,第一屆大賽的得獎作品集賣得太好了(相對於當時的出版業),所以這個大賽一下子成了商機的代名詞,然後商人們就開始包裝青年作家,當時除了韓寒和郭敬明,出版業包裝了一票新概念得獎者。
但是他們脫離了群眾太久,包裝起來不順手,很多新概念獲獎者還不如同時期一些新興的公司包裝的小言寫手混得好。
後來郭老闆接管了一切,真正開始針對青少年人群的需求來運作旗下的人和作品。不管你對郭敬明看法如何,你都必須承認他和韓寒一起扇了那幫老不死一個大耳刮,網文扇的是第二個大耳刮。
之後就是九州、小說繪等針對青年的真正的商業文學的崛起,再接著就是網路小說的崛起——這倆可以說是同期崛起的,但現在網文聲勢最浩大。
這就是中國文壇改革開放後這幾十年的一個基本的發展脈絡,我總結一下:
固步自封脫離群眾閉門造車的老一代被群眾唾棄,隨著時間的推移經由市場競爭優勝劣汰的新生代因為尊重群眾的需求,快速崛起
而這個發展脈絡,按我描述的時間和中國經濟的發展對比一下,你就會發現整個過程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密切相關的。
人民都消費不起文化產品的時候,自然就沒有市場,所以形成那種閉門造車的狀況是必然的,以網文為代表的類型小說能做大,歸根結底,就是因為人民有錢了,能消費了。
人民沒有錢不消費,就會變成大家吃皇糧,就會導致一切都脫離人民群眾的基本需求,閉門造車,論資排輩,結果就是作品更不受人民歡迎,購買慾望更低,死循環。
除了文壇,影壇里這點也表現得非常的明顯,當年的大片黃金甲和夜宴,說實話, 以商業類型片的角度看就是垃圾,它們走的還是那幫子學院派導演曲高和寡的路子。當時我也這麼說,被人用票房打臉:你看這票房不低了。
然而,當時電影市場就那麼大,回去看電影的人中很多都是電影愛好者或者要談戀愛的情侶,兩種類型的觀眾花錢買的就是一個情趣和逼格。
現在就不一樣了,大量的普通人開始看電影了,你再拿個學院派的片出來,觀眾就會用腳投票。我沒看成老炮兒的點映,不知道這個看起來是個文藝片的片子到底商業化程度有多少,不好下判斷,只看已經有現成票房可以討論的片,哪個都比黃金甲和夜宴商業。
不是說商業就是好,我必須要強調,只有一個商業上充分成熟的產業,才能催生出雅俗共賞的藝術,只有能做到雅俗共賞的藝術,才是真有生命力的藝術。
斯皮爾伯格的ET藝術不藝術?但是人家商業上也很刁,中國現在為止還沒有這樣的電影誕生,因為中國的電影產業還沒發展壯大到會誕生這種作品的時候。土壤的的肥力都不夠,你還想大豐收啊?
所以要一個產業真正達到真正的高度,就必須要商業化,要擴大受眾群。過去,中國是不具備這種擴大受眾群的基礎的,因為中國人太窮了,沒消費力就沒有市場,就不會有人來做這個事情,只有政府投資,政府投資又那麼呆板僵化,只能養出一幫脫離群眾的老迂。
動畫——或者說ACG產業也是一樣。
我寫了八年漫評,和編輯業內人士吃飯喝酒那麼多次,我告訴你過去中國的ACG產業是怎麼樣的狀況:
國家的高層其實都是很有遠見的,他們知道要和國外的ACG抗衡搶佔宣傳陣地,必須自己把這個產業作起來,所以國家其實一直都在扶持動漫產業,年年投資,各個大城市都上馬動漫產業園,但就是做不起來啊。因為所有人的想法和文壇那幫人一樣一樣的:吃完國家投資扔點東西出來應付差事,他們做這個就沒有想著要獲得什麼市場反響,他就是想要吃國家投資而已。
這樣的項目比比皆是,比如閃閃的紅星動畫版,國家的投資是給足了,做出來的東西只有預告片看起來很棒。
而造成這種狀況的根本原因,還是那句話:人民太窮了。
但是呢,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們的人民確實是在變得越來越有錢,不管公知們在如何詆毀這個成就,事實就是事實。
這種人民的富裕,直接就體現在文化產品的產銷方面。
ACG領域也是一樣的。
我在好多個月前的一個回答里放過大預言術:GTA5的PC的中國區銷量擺在這裡,未來每個3A大作都要考慮一件事:我得加個中文,也許還得加中文配音。
結果今年東京電玩展索尼發布會上,大聲告訴我有多少3A大作有中文?而且差不多都是和其他語種的版本同步發售的!
2006年的時候,我看東京電玩展的發布會相關的消息,總是想「哎全是日文遊戲有一個中文的多好啊」,明年,2016年,我看到一個3A大作沒中文我會非常驚訝:卧槽這是哪個逗逼公司出的啊(看什麼看就是你任天堂)
而動畫領域也是一個道理。
實際上在中國動畫業界,有那麼一群人很早以前就已經在默默前行了,只不過他們做的是很多人口中的低齡向動畫,所以網上動漫愛好者都在嘲笑這些人。我必須要為這些人說句公道話,他們絕對是可敬的動畫工作者,他們進行的是非常有意義的工作,絕不是某些人口中那麼毫無價值。不要小看低齡向動畫啊,在日本,低齡向動畫的戰力是幾百個小圓臉那麼多你們知不知道?糖果公司給糖果上印個小丸子,每年要支付的版權使用費就會讓萌萌二次元們津津樂道的神作的版權方羨慕到死好嗎?
而在中國,很多人注意不到的情況下,以喜羊羊、巴拉拉小魔仙、鎧甲勇士為代表的低齡向動畫、特攝已經打出了天下,所以出品方開始做稍微高端一點的作品比如超能獵兵凱能,我專門買了凱能的玩具,把玩過之後我認為,只要出品方「奧飛動漫」能繼續通過小魔仙之類的東西圈錢,凱能系列的玩具的質量將來是有機會和萬代的高達比一比的——當然現在還是差遠了。
然後你們想一想, 如果人家奧飛動漫旗下的工廠和設計師能搞出拼裝高達那種水平的凱能玩具,它做宣傳片能不用心么?不用心它能賣掉自己精心製作的玩具嗎?
當然這個說起來就有點遠了,說點近的。
今年大聖歸來直接造成了一個連鎖反應:突然間,網文領域文風比較輕小說化的人就一下子成了大家矚目的焦點,因為這些作品容易改動畫和漫畫。所有人都猛然意識到,卧槽動畫還能賺這麼多錢,所以大家都急著來淘金了。
我在這裡可以把大預言術放出來:未來五年,是中國動畫、漫畫和國產輕小說——遊戲不確定——的發力期,
未來的五年,對於那些對國產ACG有期待的人來說,將是最好的五年。
說句題外話,我認為幸運的不光是動漫愛好者,其實整個八零後九零後的中國人都挺幸運的,我們躲過了民族災難最深重的時期,躲過了走向復興之路最開始那艱難的探索期,我們最年富力強的時候正好是民族的上升期,雖然,現在確實有非常非常多的問題,但是,上升期就是上升期,你要否認這個上升期,認為前途是暗淡無光的,你就不正確。瓶頸?管這些現象叫做瓶頸?
個人以為,這些東西根本就不是「瓶頸」的概念。「瓶頸」是指在專業發展進程中遇到的關鍵性限制,多是指該領域內某些客觀或主觀原因造成發展的障礙。
而您提出的這些問題,並非是動漫產業中專業領域內的主觀或客觀限制。 如果一定要解釋,我也許會用「體制限制」來形容。比如您說我國動漫產業針對群體狹窄,取材有限,想像力缺乏。這都沒錯。
難道看不出是怎麼造成的? 動漫作品針對群體是如何被劃為必須面向低齡人群的?誰作出這種指示? 誰限制了動漫作品的取材?哪些內容是允許被編入劇本的而哪些不允許? 按照指示生產的作品,可以按照時長來獲取補貼,這個滑稽的規矩是怎麼形成的?產生了怎樣的連鎖反應?抱歉,我忍不住吐槽了…
回歸主題。
不知道提問者有沒有看過80年代前後的中國國產美術片。之所以叫美術片而不叫動畫片,因為當時的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不止生產動畫片,也生產了大量的優秀美術片,比如剪紙片、摺紙片、泥偶片、木偶片、布偶片,以及大量參考借鑒了中國傳統文化藝術風格的藝術片,比如水墨藝術風格動畫、漢代瓦當藝術風格、壁畫藝術風格、中國傳統線描藝術風格…如果您碰巧看過其中的一些,那麼祝賀您,您看到了中國動漫產業巔峰時代的作品。這些作品的特色之一就是,藝術風格多樣化,各種藝術手法的嘗試被運用在動畫片創作中。
當年的一些優秀作品有《西遊記》系列動畫電影如《大鬧天宮》、《金猴降妖》、《人蔘果》等,特別著名的就是《阿凡提》系列、《哪吒鬧海》、《鹿鈴》、《九色鹿》、《南郭先生》系列、《天書奇譚》等,以及《寶蓮燈》的前身《西嶽奇童》。當時我國並沒有限定動畫片面向群體,雖然當時動畫界也普遍認為動畫片是給孩子看的,但創作時並未過多限制,只是受當時的思潮影響在內容取材方面不夠廣泛。
應該說,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中國動畫產業才是真的遇到瓶頸,就是如何在中國傳統文化和當代文化交匯的情況下,尋找更好的內容素材,把傳統藝術風格與當代新藝術風格融合起來,創作出更好更優秀的作品。這段時間很多老藝術家相繼去世,《西遊記》系列再無優秀的新作,《哪吒鬧海》的藝術風格也未能傳揚下來,《西嶽奇童》更成為很多70後的遺憾。如果現在有年輕人肯虛心學習老一輩的經驗,繼承他們豐富的財產(優秀的藝術手法和藝術創作能力),而不是一味推崇東南亞特別是日本的動漫藝術風格,我個人以為,出現「後萬氏兄弟」也是可能的。應該說,這才可以被稱為中國動漫產業的瓶頸,就是在中國傳統藝術風格中不能更進一步(也是因為後繼無人而無法突破),也很難在傳統文化中找到能夠進行創作的題材。而僅依靠古典章回小說也難以長久,總不能拿出來都是漢、秦、唐、明、清,或者古代典故,《七俠五義》之類說書用的素材缺乏內涵,經不起一次次使用。要有新東西也很難。雖然我不願意成為空想主義者,但把自己拘泥於國內市場現實,讓自己附從於產業現狀的各種限制,我不認為這會對動漫產業發展有任何幫助。
在另一個問題的討論里 @ 陳甫鵃 提到當今國內動漫業內部的不同創業模式,由政府扶持的動漫產業存在很大問題,而作坊式的獨立小型動漫工作室卻會有一些比較優秀的作品。如果能堅持下去,這些小動漫作坊,也很有可能成為Pixar那樣的工作室。
既然小作坊得不到政府的支持,那麼在選材、藝術追求方面都可以放開對自身的限制。- 比如在作品內容選材上,如果針對社會現實來選材,應該是很不錯的辦法。現在很多人受了奇幻文學、架空歷史等影響,反倒局限了自己的創作思維。我們如果把目光放在我們所生存的社會現實,會找到無數可供選擇的題材,比如普通農民的生活、社會底層工人的生活、一個孩子現實的成長曆程…這些都可以成為我們敘述的故事內容。只要我們肯多了解他們的生活,理解他們的生存狀況和心路歷程,以及他們生存中的種種矛盾選擇,可以說我們的取材範圍將會是無限。我們也要讓自己的思維更深化,要學著分析這些現象的本質,再把自己的分析整理出來編寫為優秀的動畫作品劇本。我們不要給自己的創作思維設限。我們看歐美日動漫的內容取材其實都是非常廣泛的,並不都是奇幻、穿越、戲說之類,他們也有很多描述現實小人物生活的動漫作品。我們不是要模仿他們的選材,而是學習他們選材的廣泛。不要總是選擇一些完全架空的題材,我們身邊的很多事情都可以拿來創作,我們只要努力去發現這些題材。
- 在作品藝術風格方面,我們可以讓自己對日式動漫藝術風格的熱情冷卻一下。我們自己本土也有傳統藝術。Disney、Dreamworks等甚至都「偷」了我國的中國畫、皮影戲來充實他們自己的藝術風格,我們自己卻無視中國的水墨寫意、工筆線描、剪紙皮影、泥人面人、磚瓦琉璃…等傳統藝術手法和風格,這反而限制了我們自己的藝術創意。我們不妨從我國本土的藝術風格中大量學習,結合動漫誇張方式,將本土藝術運用在自己的藝術創作中。特別是像《西嶽奇童》那樣的製作,我們現在有足夠的人才來製作,但我們缺少能創作的人、能領導一個創作團隊進行這種追求完美製作的人。如果我們對本土藝術的態度能更寬容,帶著謙虛學習的心態去面對,努力學習前輩的經驗,多吸收傳統藝術的特點,讓自己成為可以創作、可以領導創作團隊的人,創作出有中國特色的動漫作品也就不會做不到。
風格?
既然提到風格化,我們就來看看什麼是真正的風格化,什麼是完美製作。舉個例吧——以上是TRON:Uprising劇照。(看過TRON: Legacy的朋友,應該能看到熟悉的面孔。沒錯,最後一個Iso戰士Quorra。畫得很像,但很有特色,對吧?) 該作品採用了完全風格化基調。Grid世界中所有的建築物都是來自於現實生活,但進行了改造和加工,使之更現代、時尚。影片場景設計感十足,比如圖中下方是Able的車庫(實際上是機械廠,也能製造戰機和坦克),外造型非常華麗。 在這種場景中,不能用寫實人物造型以及唯美人物造型,否則與場景風格有矛盾,但也不能用過於誇張的卡通形象(比如喜羊羊這種),否則動作方面將會有問題。因此設定師Robert Valley在寫實基礎上設計了介於寫實與卡通之間的風格化造型,使人物造型風格與場景設計風格達到一種平衡。最後就產生了這樣一部作品。內容方面,主創人員是想講述兩部《TRON》電影之間的時間段內,在Grid世界中發生的事情,描述數碼世界內「人們」(程序們)的生活。同時,這部劇集似乎也取材自近年來阿拉伯世界發生的多起民主革命鬥爭、人們對抗集權專政的「起義」,用主角Beck與導師Tron組織反抗Clu獨裁統治的革命隊伍,表現人們為自由而戰的意志與決心。
這部劇集不僅在藝術風格上非常高水準,在內涵方面也很深刻。目前在北美大熱,觀眾也不限於孩子。這樣的作品就可以稱為「完美」。如果我們想要用動畫片來描述中國人的現實生活,可以,但不能僅是生活,卻沒有深度。就算觀眾看到影片里描述的中國特色現實生活,卻得不到一點營養,不能讓人反覆回味、思考,這樣的影片就只能給我們中國人自己拿來自娛自樂、給外國人拿來獵奇嘗鮮而已。
三年後我的想法是,中國的動畫事業做不起來,體制問題只是一部分,而且不是決定性的因素。最重要的是沒有一個成熟的盈利模式。這是中國動畫片發展遇到的最至關重要的阻礙。(展開討論見評論…)
===== 2012.7.29 分割線 ======
體制問題毫無疑問是擺在中國動漫前的最大的困難,不過除此之外我還想補充一點:觀念問題。這個觀念不是指「領導們」認為動漫是低幼向之類的這種觀念,而是指一種「中國特色」的情結,簡單的描述就是「中國動漫必須有鮮明的有別於其他國家動漫的特徵,能讓人一眼就識別出這是中國的」。有很大一部分動漫觀眾和相當一部分動漫製作者都持有這種觀點。而我認為這種觀點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中國動漫的發展。這種觀念具體表現為:- 動漫作品極力擺脫日本/美國畫風的影響或一旦有日漫/美漫的風格就不分青紅皂白貶低批評,必須和別人不一樣,美其名曰:「做中國人自己的動漫」。
- 極力想要在作品中加入所謂的「中國元素」。水墨、武俠、百家等等,哪吒、三國、西遊記等題材被反覆拿出來熱剩飯。
- 中國的青少年以及年輕群體作為中國動漫的主要觀眾他們的審美情趣從小就是由日本動漫培養起來的,遠的有《灌籃高手》、《高達》、《數碼寶貝》,近的有三大民工漫《火影》、《死神》、《海賊王》。自己自創所謂的「中國自己的畫風」結果只能有一個:叫好不叫座。
- 日漫/美漫的畫風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已經趨於成熟,而國內在近20年來幾乎都是空白(請原諒我這麼說)。放著優秀的東西不學非要從輪子開始造,費時費力,而且因為本來就沒有一個所謂的「中國畫風」,要獨創基本就是「你一個,我一個」千奇百怪,對形成真正的中國動漫特色不見得會有什麼幫助。
- 一個產業要發展、要有獨創性這個產業先得活下去。與其追逐所謂的「中國特色」不如先把心思放在如何讓作品先活下去,有錢可賺。之後才是「獨創」。很多人偏執於中國動漫過去的輝煌,說什麼水墨動畫、布偶動畫是一絕。要我說水墨、布偶動畫只能算是藝術片,典型的叫好不叫座。想像一下做個150集的水墨動畫(大鬧天宮那種也行),你會看完然後屁顛屁顛的去買周邊嗎?
- 「中國元素/特色」不等於武俠、諸子百家、四個動物和和尚取取經。什麼是中國元素?日常生活中可見的、真實存在於生活中的東西才最能反映當代中國,房子、就業、高考、升學,這才是中國特色。拍一部高考前談戀愛的,不管你什麼畫風一看就是中國特色。
-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動漫作品說到底最最重要的還是故事和趣味性。對內容的追求才是真正有助於中國動漫的發展,糾結於「像不像日本動漫」、「是不是中國動漫」毫無意義,奇怪的民族自尊心作祟,捨本逐末罷了。
題主提到的取材有限、想像力缺乏等問題應該是民間針對審查的自我閹割造成的。其實審查時松時緊,很難說某個題材過還不是不過。但動畫投資成本大,任何一個投資人都不願意承擔這一風險,所以自己就把自己限死了。中國人是不缺腦洞的,缺的是對風險的承受能力——資本是最脆弱的工具。至於獨特的動畫風格,以前有非常中國風的美術片,但這個適合藝術愛好者把玩珍藏,卻不適合商業化。在中國動畫本應獨立發展出自己風格的時代,我們國家遭遇了政治災難,一切停滯。當商業化道路再啟之時,美國、日本的動畫早已席捲全球,不學也得學了,所以才造成現在各類風格群魔亂舞的現象。我相信,等挨過這段市場的蠻荒期,產業鏈真正成熟之時,中國動畫會走出自己的風格的。而其他的,貼一下之前在另一個類似問題下的回答,希望有幫助。http://www.zhihu.com/question/29955345
不能說停滯不前,基本上還是在進步的。但這就像一個神仙被貶落凡間後重新開始修仙的過程,道阻且長。
其實天朝的動畫產業歷史悠久,還曾經一度輝煌過,只是在最近十幾年裡嚴重衰落。有關部門的幫倒忙、不成熟的產業鏈、傳統觀念的束縛和創意人才的流失等等都是天朝動畫一蹶不振的原因。以下是我以前根據網路信息畫的一幅圖,大致概括了天朝從上世紀以來的動畫產業發展史。
可以說,在21世紀以前,就同時代的作品,天朝動畫無論從創意到技術上而言都是相當優秀的,不僅廣受人們喜愛,而且從藝術鑒賞來看也是極富價值的。尤其是五六十年代那些水墨動畫,頗有風韻,比現在所謂的中國風不知高到哪裡去了。而《大鬧天宮》等動畫更是啟蒙了許多創作者,包括日本漫畫鼻祖手塚治虫。即便到了八九十年代,天朝的動畫和日本比起來也是不遑多讓,頂多是風格題材各有千秋罷了。那時正是日本熱血動畫盛行之時,如《北斗神拳》、《龍珠》、《聖鬥士星矢》等等,而天朝則上映了《魔方大廈》等等如今想起來竟然細思恐極的深刻動畫。其實天朝從來不缺乏創意,千年歷史的底蘊和遠比日本美國慘烈而深刻的思想總能給作品帶來別具一格的色彩,可惜的是當年自由萌發的土壤早已被剷除,創意失去了大環境的支持只能走向死亡。
最近這十幾年,政府出台了許多動漫扶持政策,但治標不治本——或者說連標都沒治,反而把市場拖進了更深的泥潭。許多人都知道各省市出台的政策往往是產業園這種變相地產項目或者畸形的按量獎勵規則。這就導致各種土老闆紛紛上馬動漫企業,動用抄襲或者粗製濫造等等種種手段,騙取政府獎金。我記得最近幾年中國的動漫產量(分鐘數)已經位居世界第一,然而我們有印象的作品除了喜羊羊、熊出沒等等就沒了。而同時,天朝的大部分所謂動漫企業的收入基本來自於政府補貼,從來不曾市場化運營過。
當然,難以市場化的原因除了政府的瞎干預還有產業鏈的不健全。一個成熟的產業鏈包括從上游內容創意到下游衍生品開發的一整套機制,日本、美國早已走在前列。除了最近有妖氣和騰訊上了許多漫改或者小說改變的動畫作品,以前我們應該很少聽說有IP改編的動畫吧?各大動畫公司往往喜歡原創一個還未經市場檢驗的IP,放著許多大紅大紫的小說以及優秀的漫畫不用。有時候是因為版權費實在太高,有時候僅僅是因為產業鏈沒打通,中下游的玩家根本不知道上游這些事物怎麼操作。動畫化以後的盈利就更難說了。在天朝互聯網尚未完全普及之前,電視台的話語權是如此之高,以致於動畫公司根本無法將作品賣出一個好價錢。再加上衍生品開發市場也還未成熟,變現手段之少,令企業難以為繼。即便到如今,動畫公司最賺錢的手段還是培養好一個IP,將之開發為遊戲賺錢,實在讓人惋惜。今年《大聖歸來》的成功,應該給投資人注入了一發強心劑,也為真正良心的動畫公司指了一條明路。
此外,就是一些老生常談的觀念問題和審查問題了。觀念問題我覺得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和這一代年輕人的成長,應該會逐漸解決。而審查據說也是有寬有緊,有時候其實不是廣電總局或文化部的意思,而是廣大人民群眾之中確實有一股保守的民意,政府也是迫於無奈才如此的——也許只能等他們被開化了。
這十幾年來,動畫產業其實也不是完全停滯不前的。所謂量變產生質變,儘管沒有什麼好作品,但技術積累還是有的。之前和搞動漫的一些人聊過,他們認為目前來看,技術上與美國儘管還有差距,但已經不是那種難以逾越的鴻溝了。我們如今和美日早就在第一梯隊了,只是第一梯隊內部還有一定距離。《大聖歸來》和即將上映的《小門神》已經反映出天朝的動漫工作者能做出不亞於夢工廠和皮克斯質感的動畫電影了。特別是去看一些工作室製作的概念短片,更是令人驚嘆,只是困於成本壓力,在真正做長篇連載時無法保證最完美的質量。
另一個比較可喜的改變就是互聯網帶來的力量。互聯網打破了原來電視台、廣電總局等的壟斷。有妖氣、騰訊、阿里等開始打通產業鏈,土豆、搜狐、愛奇藝、AB站等視頻平台開始打破電視台的壟斷,互聯網內容的審查又遠遠寬鬆於電視院線,全新的變現模式也給動畫公司帶來了新的機遇。先不說這麼多了,至少未來可期。
從前有一條步行街,叫中國街。街上的餐館只有一家,是當地人開的中國餐館,特色菜味道很不錯,連街上的城管也經常來光顧。然而有一天,城管為了讓街上的生意更紅火,開始鼓勵外地人來做生意。於是,許多外地人湧入中國街,什麼美國餐館,日本餐館,歐洲餐館,一個接一個地開張了,街上還出現了很多外地小商販。
這些外地來的生意人,都是做了幾十年生意的,餐館裡的飯菜,不僅外觀光鮮艷麗,吃起來可口,而且價格公道,有不少菜品甚至免費品嘗。
街上的老百姓看到新開了這麼多餐館,紛紛動身前往,想去嘗嘗鮮。不嘗不知道,一嘗嚇一跳,鄰里鄉親們這輩子從來沒有吃過這麼好吃的飯菜。這些個山珍海味,花樣繁多,尤其受街上的年輕人喜愛。漸漸地,人們都選擇去外國餐館吃飯了。而且,人們還發現,這些外國餐館的菜,各有各的不同。
美國餐館的菜,外觀極其精緻,吃起來也極其順口,這得歸功於餐館的幾個大廚的精湛手藝。就是大多數菜營養價值不高,食材也比較單一。
日本餐館的菜,菜式極其豐富,口感很好。餐館裡的大廚,少說有十幾個,每天都做很多的菜,顧客根本吃不完。這些個剩菜,每天都會被一個開卡車運貨的順道兒拉走,免費分發給各個人家的年輕人。
歐洲菜館的老闆,比較高冷;菜館裡的菜,少而精。來這裡的客人,嘗嘗鮮就走。經常光顧這裡的客人,都是平時比較注意飲食的人。
另外,美國餐館和日本餐館的大廚,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共同產生了一種的行為,那就是喜歡在菜里放辣椒,不管是什麼菜,基本上都有辣椒。在日本餐館甚至還有一道菜叫「清炒辣椒」,直接給你上一盤辣椒讓你吃。而且據說這道菜很美味,都是通過開卡車的偷偷地運給街上的年輕人們吃的。
沒過多久,中國餐館的老闆就發現,這生意是越來越難做了。顧客都被吸引到了外國餐館,中國餐館門可羅雀。而且,以前經常來餐館光顧的城管忙於各大店鋪和街道的管理,漸漸也不來了。又過了一段時間,中國餐館的老闆連店面都租不起了,再加上店裡老師傅退休,餐館算是完蛋了。餐館裡的年輕廚師,轉行兒的轉行兒,不想轉行兒的,就去外國餐館裡打工。而中國餐館的老闆,流落街頭,在街上擺起攤來,以賣果凍給小孩子為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生意還挺成功,街上的孩子都很喜歡吃果凍。
有一天,城管在街上巡邏,突然發現中國餐館的老闆竟然在街頭賣果凍。城管問起個中緣由,老闆便向城管哭訴自己的悲慘遭遇。城管看不下去了,心想中國街怎麼能沒有中國餐館呢?於是,他對老闆說,沒事沒事,不就是租不起店面嘛,街上門面房這麼多,我白租給你一套就是了。
於是,中國餐館重新開張了。中國餐館的老闆,在店面里划出了一大塊地方作為後廚,專門生產果凍。當然,偶爾餐館也會生產一些飯菜出來,畢竟,只生產果凍的地方是不能被稱之為餐館的。就這樣,中國餐館的生意做得也初具規模了。
某日,準備在日本餐館吃個飽的小明,不經意間看到了中國餐館的招牌,決定進去走走。小明,現年12歲,已經好幾天沒回家了。他現在一日三餐都在日本餐館解決,吃飽了就偷偷爬上穿梭於全街的運貨卡車的車頂,坐在上面觀賞全街的風景。有時到了深夜,卡車停了,四下無人,小明還會拿來卡車裡的「清炒辣椒」套餐偷偷享用。
不過今天,小明沒有搭上順風車,只好乘坐450路公交車去日本餐館。
「下一站,B站,有下車的乘客,請向後門移動,準備下車。」伴隨著語音播報,公交車司機發動了汽車。這時,中國餐館映入小明的眼帘。
「中國餐館?沒來過。小夥伴們都說,裡面的菜很難吃。不如進去領教領教。」小明這般思考著,向司機大喊「停車」。
小明下了車,清了清嗓子,走進餐館。
「老闆,上招牌菜!」小明吼道。
「好嘞。」老闆隨即上來一盤喜之狼果凍。小明只嘗了一口,便破口大罵:「這TM是什麼玩意?!」
老闆連忙上前賠笑:「您不喜歡的話,我們還有熊……」
「免了。」 小明抹抹嘴,趾高氣揚地問道:「你,會做菜嗎?」
老闆拉下了臉,心想:我學會做菜的時候,你爺爺說不定還沒出生呢。不過,他只說了句「稍等」便走進了後廚。
不久後,老闆上來一盤腥油雞。
「這TM是什麼玩意?!」小明嘗也沒嘗,聞也沒聞,指著老闆鼻子就罵。
「您還都沒嘗……」
「我不管!你上的那個招牌菜……那是什麼玩意?!中國菜,就是垃圾!」
老闆怒了:「你,你,你說什麼?!」
於是兩人爭吵起來,引得無數路人圍觀。人越聚越多,街道被圍的水泄不通,一輛運貨卡車被困在路中央,司機拚命地按著喇叭,但顯然這無濟於事。城管也趕了過來,想看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小明看到卡車,立即衝過去,熟練地爬上了車頂,站上去俯視著眾人,振臂高呼:
「父母生我支那身,日漫賜我大和魂!」
小明原以為眾人會跟著他一起高呼,但事實並非如此。圍觀人群開始小聲議論起來。小明看到人群中有人用奇怪的眼神看了他一眼,捂起嘴小聲向旁邊一個人說了些什麼。
城管被小明的話震驚了。他剛想說些什麼,便突然聽到背後傳來「小明!小明!」的叫喊聲。他回過頭去,只看到一個女人在人群中殺出一條血路,徑直衝向卡車。
「小明!快給我滾下來!幾天沒回家了?!」
「不回,不回!卡車就是我的家!」
女人氣得說不出話來。她突然看到了城管,連忙走過去,「撲通」一聲跪在了城管面前。
「城管大人!城管大人!你可得為我做主啊!」說著說著,女人竟抽泣起來,「我們,我們家小明,現在天天都去日本餐館吃飯,連家裡飯都不吃了!」女人甚至抹起了眼淚,「而且,而且,城管大人,你知道嗎!日本餐館裡的菜,都加辣椒的!辣椒誒!這口味也太重了吧!小明他還有一個妹妹,才7歲!小明竟然帶她去日本餐館吃辣椒!營養學雜誌里說了,小孩子一吃辣椒就容易上火;一上火,就會流鼻血;一流鼻血,腦部供血就會減少;腦部一缺氧,來個腦死亡也說不定啊!」
「喔……」城管思索著她的話。小孩子一吃辣椒就容易上火;一上火,就會流鼻血;一流鼻血,腦部供血就會減少;腦部一缺氧,就會腦死亡……似乎有點道理。
「她這個年紀,應該吃果凍的吧!果凍(國動),不就是給小孩子吃(看)的嗎?」女人看著沉吟半晌的城管,眨了眨眼睛。
「你說的很有道理,」城管說道,「我現在就去日本餐館,去查他個水落石出。」城管無視了還在車頂上的小明,跟卡車裡的司機打招呼:「老馬!載我去日本餐館!」說著便拉開車門上了車。
「OK!」只見司機一隻手調轉方向盤,另一隻手向人群打著手勢,希望人們能讓出一條路來。
中國街,日本餐館。
剛一下車,撲面而來的氣味就讓城管打了個噴嚏。
「這位客官,裡面請。」一名服務員一邊向城管深鞠一躬,一邊用一隻手做出「請」的姿勢。服務員直起身,迎面撞見了跟在城管後面的司機,臉立馬綠了。
司機則像沒事兒人一樣,緊跟在城管後面,笑嘻嘻地四下張望。
「有人舉報說,你們日本餐館的菜里放辣椒,可有此事?」城管摸著鼻子問店老闆。
「這個問題,您自己嘗嘗就知道了。」只見老闆大手一揮,一群服務員像螞蟻搬家一樣排著隊從後廚湧出,每人手裡都舉著一個盤子。
二話不說,城管挨個嘗起來。只見城管越吃臉越紅,越吃越激動。突然,他將筷子摔在地上,全身顫抖起來:「大膽!你們不僅在菜里加辣椒,還在菜里加罌粟殼!」
「大人果然神通廣大,一下子就嘗出來有罌粟殼……」
「閉嘴!」城管抹了抹嘴,「那些菜,不許再賣了!不許!等我列份清單出來,你們……」
「我舉報!」突然,之前店門口的服務員喊了起來。
「什麼?」
「我舉報,這司機運的貨里,有我日本國的帶辣椒的菜和美國的摻有罌粟殼的菜!」
「哦?」城管挑起了眉毛,質問司機,「可有此事?」
司機笑了笑,露出滿嘴金牙:「您去看看就知道了。」
司機帶著城管來到卡車那裡,打開了車廂。
「這是什麼?」城管眼尖,一眼就發現了一筐辣椒。
「哎呀呀,這個是青椒啦,青椒。」司機指著筐子上的一個牌子,只見上面赫然寫著「青椒」二字。
「嗯……的確。」城管點點頭,「那罌粟殼呢?!有沒有罌粟殼,從實招來!」
「哎呀,老趙,我說你就別裝了,你那點罌粟殼,還不是從我這兒拿的?」
夜深了,老馬開著卡車,來到了一棟建築旁。這是一棟木製的和風建築,但招牌上卻寫著「中國餐館」幾個大字。只見建築中走出一個人,出來迎接老馬。
「老闆,您來了。」
「嗯。蓋飯,這幾天餐館銷量如何?」
「是gě啦,那個字在姓氏里念gě……」
「我知道我知道……」
原來,每天都在運貨的老馬早就看到有許多年輕人很喜歡日本菜,打起年輕人主意的他也開了家餐館。
「說實話,老闆,咱們店裡招的那些個本地廚師,水平真不怎麼樣……」
「哎!難道中國就沒有好廚師嗎?」老馬感嘆道,「要不然……咱請日本廚師來幫咱做?」
「老闆英明! 不過,這樣餐館裡就會來客人么?往常的飯菜都是您親自免費送給別人的,這可是虧本生意呀!
」
「無妨。」老馬擺擺手,「現在主要是培養客戶群,中國街的菜品供應,得由我來承包!先把地盤搶到手再說!反正我的兄弟姐妹們都在搶!
等到將來那些年輕人長大了,嘿嘿嘿……」
說著說著,老馬不由自主地笑了起來。只見老馬越笑越大聲,越笑越放肆,笑聲傳遍了整個街道。
在貼吧討論過這個問題,然而年代久遠不想找來貼上了
也懶得反駁上面那些拉不出屎怪廁所的傢伙們了,反正他們啥東西都能扯到體制上(包括他們自己便秘)先說補貼政策,事實上就和撒料餵魚差不多,餵魚者要餵養並繁殖某湖裡的某一種魚(動漫行業),如果按照某些人所說,「把錢給真正需要的動畫公司團體啊」這種話就等於餵魚者在這個湖裡撒網撈魚把動畫魚(暫且這麼稱呼吧)撈上來餵食再放回湖裡那麼不靠譜,不說效率,光折騰就折騰死魚了,所以最無奈也是最好的法子就是在這個湖裡廣撒料,通過審核質量發錢的方式才是真的災難,審核權在誰手裡都會滋生腐敗,尤其質量水平這個根本沒有評判標準的東西更是。所以,一視同仁,這樣雖然80%的食料被王八給吃了(騙補貼成立的粗製濫造公司),但至少有20%真正到了需要餵食的魚(動畫人)手裡(比例只是假設,有可能比這還低)中國動畫的死亡不是體制的鍋而恰恰是改革開放失去了體制保護的鍋,就像提問者說的為何90年代以前那麼多遊戲作品,現在反而沒了,曾經的中國動畫商業性不說,藝術性是站在世界頂端那一批的,因為動畫人在體制之下,不用考慮商業問題而可以盡情的發揮自己的藝術性,然而改開之後,動畫行業毫無過度的直接推在了市場化大潮面前,直接休克而死,當年的日本可是不要錢甚至倒貼錢給電視台讓電視台播他們的動畫,這種傾銷下國產動畫不死才有鬼呢,國產動畫保護政策真是這樣的情況下出台的(非國產動畫限播令)。(在貼吧有詳細的敘述,然而懶得貼過來了,找不到了)
說白了,國產動畫90年代的崩潰源自於市場化商業化的薄弱,然而這個薄弱是國內大環境有關和動畫人無關。這口鍋你扣給動畫人,扣給體制都不合適。這裡感謝一下藍貓,是這部動畫給黑暗中的國產動畫指了一條至少能走下去的活路,才讓國產動畫沒有徹底死掉。
再說說現在的國產動畫,最多的可能就是日漫迷們指責的動物園和低幼化(兩者一回事,都是低幼化)。
在其他問題下回答過類似的了,懶得再寫,直接把那個複製過來吧
作者:王兆松
鏈接:中國動畫這些年到底經歷了什麼? - 王兆松的回答來源:知乎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當年曾經有篇文章說過這些年國產動畫的歷史和問題,然而我找不到了,就憑記憶大概說一下吧
總有人吹捧把一切交給商業化市場化去優勝劣汰出來的就是精品。然而實際上,中國的精品動畫,或者說中國動畫的最頂峰,恰恰實在計劃經濟時代做出來的,體質,名單需要一一列舉么?
改革開放前的動畫沒有商業和市場一說,那時候的動畫製作體質完全是不用考慮商業和市場的計劃經濟,老一輩動畫人是拿做藝術的心態去做動畫的,那個時代中國動畫在世界上也是一流水平,甚至如果只說技術還是完爆十一區的(直到2000年的時候,上美把那些停職下海的在外的技術人員全部強行召回來,滿懷不甘的做了寶蓮燈,那是中國動畫最後的絕響,那部作品當時使用的某些技術還是領先日本5,6年的,我相信上美在做這部作品的時候一定滿懷不甘,如病入膏肓的一個病人將死之前最後的怒吼)然後呢?一切都沒了,改革開放,這一塊直接就毫無準備的直接推給了市場,一下子,一切都被衝垮了,我不知道十一區是不是別有用心要摧毀中國動畫的底蘊,但是我知道當時十一區的動畫用傾銷來說都不過分,傾銷還只是低於本錢呢,十一區是倒貼給電視台錢讓電視台播他們動畫,你說一個要你花錢買,另一個倒貼你錢,而且後者質量還不比前者差,你是電視台,你怎麼選?
當時直接就是,除了央視等寥寥無幾的電視台自己能做動畫,剩下的,全滅,上美都撐不住了別說別的
不要和我說市場自由競爭和公平,去他媽的公平,一個剛剛市場化的嬰兒和一個市場化了N年無比成熟的成年人去公平自由競爭??這才是最大的不公平,更何況,對十一區動畫這個成年人來說,中國市場只是本土市場吃飽後的零食,而對中國動畫這個幼兒來說,這是不吃就餓死的基本糧食!
所以基本上都餓死了,除了家大業大自產自銷還能維持計劃經濟時代動畫模式的央視。
大批人才要麼轉行,要麼去給十一區動畫做外包了,中國計劃經濟時代傳承下來的一代動畫精華人才,一朝煙消雲散。
這裡讚美一下藍貓,是這部作品在當時國產動畫基本上絕路的時候走出了一條可以走的路,主攻低幼市場,低廉的製作,低廉的放映價格,超長的集數,以及試圖從動畫周邊回收利潤的嘗試。後來國產動畫成功者,莫不是按照這條路走的,如喜洋洋熊出沒之流,這裡肯定有人要噴,麻煩,自己問問自己年齡,再看看人家這倆動畫面向什麼年齡。不要說低幼如何,那個年代,能活下來的,只有低幼,原因:市場,人的觀念,政策,魁拔當年到時不信邪,結果呢?魁拔是勇士,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如果不是他當了投石問路的,或許中國動畫現在還要再遲幾年進入網路井噴時代。私以為,魁拔如果拿到現在這個時間再立項製作,票房一定比當年強好幾倍。
限播令和禁播令就是那個背景下出台的產物,因為這兩個再不出台,中國動畫就真的死了,死的連渣都不剩,死到你想再做動畫你都找不出會做動畫的人才出來。
以雙令和中國動畫扶持政策為轉折點,中國動畫進入了泥沙俱下野蠻生長的時代。
很多人詬病這幾個政策,其他回答你看說的多難聽我不說了,我就問你們,讓你們去做你們怎麼制定這政策,或許有人拍腦門說我把錢給真正做動畫的人啊巴拉巴拉
我只想說,如果你低於18歲這麼說是幼稚,如果高於18歲,就:MDZZ。
我給你打這麼個比方,中國的動畫市場呢,就是一個 魚塘,這個魚塘里有種叫「中國動畫」的魚是你養的,但是快絕種了,你要怎麼辦?一,限閘,不再讓池塘里的水往外流,也不再讓外面的別的品種魚進來,二,投食。
現在,你告訴我怎麼投食?把魚食整個魚塘大把大把的往下撒,雖然會喂出很多王八和泥鰍搶了魚食,最起碼,你的魚也能吃到點兒,被臨時出現的王八和泥鰍搶了大部分,但也無可奈何。
因為不能把裡面的魚一條一條撈出來鑒別,再給餵食,也不能潛水下去一條一條找,餵食。
把錢給真正做動畫的?不按動畫時長算補貼,按質量算補貼?這些措施就和我上面的撈魚餵食和潛水送食一樣。
誰來決定哪些是真正做動畫的?你怎麼知道哪些跑來撈一票的裡面不會出一兩個撈著撈著最後不走了的,誰來決定那部動畫質量好?從這些疑問里,我看到全是腐敗的土壤。所以,廣撒網,不問質量只問時長,就算80%錢為了狗,至少那20%真的到了真正做動畫的人手裡,因為真正做動畫的只要做出來了就能拿到補貼?什麼你沒做出來,但是你是真正熱愛動畫的?對不起,嘴皮子不值錢。
雙限和扶持政策到現在十幾年了,效果才真正的顯現出來,近些年中國動畫在網路和3D領域呈現井噴態勢,彎道超車或許不無可能。
PS:66的回答比我的強太多了不走心的製作,沒錢的公司,以及有心無力團隊。以上。
思想的覺悟與官方的支持, 另外我想說, 樓主你錯了, 國內的優秀動畫甚至優異動畫還是很多的, 主要是沒有得到官方的支持, 上不了市面而已這裡就可以看到不少:http://www.verycd.com/base/cartoon/original/
1,思維禁錮,固有的毛病,害怕創新,一味地走老路,劇情的設置就像昨天晚飯吃的金針菇,第二天出來還是那個模樣!2,義務教育,我至今十分不理解為什麼無論什麼狗屁玩意都要和教育扯上關係,咱能離小學生遠點嗎?動畫片永遠的弱智低齡教育,火星娃學你妹啊,學好了好來侵略地球是不是,告訴你,我們有最不要臉的光腚總局,封殺你!3,開始經商,我不知道中央電視台為什麼要鼓勵動畫片的商業模式,難道這不可怕嗎?當動畫片只以買玩具為目的的時候,動畫市場就要朝不保夕了,這會讓行業裡面許多不以買玩具為目的的動畫製作公司,被迫轉型或者破產……的確現階段的動畫產業不掙錢,補助款全都進地頭蛇手裡了,他們連救災款都敢拿,動畫產業那點補助算個屁!4,神秘力量,有一隻無形的大手在限制並且左右動畫產業的發展,天熱流鼻血就是血腥,洗個手就是色情,拍巴掌鼓掌就是暴力!然後就是被消失,遭封殺!除了禁播你還會什麼?!5,有人反對,人們不理解,不理解一部優秀的動畫片對於孩子的成長有多麼大的意義,家人反對,反對孩子去學習動畫專業,這使得我們流失了大量的優秀動畫人才。缺少人才,哪有未來!其實也無所謂,反正動畫片就是給小孩子看的嘛!
不得不說,中國的大部分家長,至今都有這樣一種觀點:動畫片或者科幻片,這些是小孩子才看的東西。
在他們眼裡,只有小孩子才會看動畫片,大人看動畫片是很幼稚的行為,這種情況導致了動畫片的受眾群體立馬轉移到了小孩子身上,喜歡看動畫片的小孩子又沒有什麼購買力,頂多買個周邊和玩具,然而這個很難刺激動畫片市場。再者說,中國的投資人們,對動畫片市場的投資是不看好,或者是謹慎的,原因主要還是擺脫不了受眾群體的枷鎖,中國從來不缺動畫人才,中國最缺的就是有人來投資。
接下來是國情,我國過去也生產了很多優秀的動畫片,但是更多的是當作「美術片」來放映,加上當時的政治背景,沒有把動畫片當作一個產業來做,只是單純的當作藝術片。
然後是日本文化的衝擊,潛移默化是最可怕的,中國的很多動畫作品其實都離不開日本動畫的影子
最後就是政策了,那些各種條文規定,約束了動畫人才們的想像力和創作空間,說難聽點就是文字獄了,我們的文化部門也把動畫片的受眾人群定位在小朋友,這導致了大部分作品都得先跟小朋友們對齊。總得來說應該是社會制度造成的社會環境問題,大的文化氛圍的太差,浮躁拜金是社會的主流信仰,最大的結果造成做什麼事情都不用心,特別是動畫有這麼多複雜的工序環節的產業。中國如此龐大的所謂受動畫教育人群,按理來講應該是能出來優秀的人才,對中國動畫帶來生機勃勃的福祉。然而結果是相反的,帶來的是大量的粗製濫造。國內這麼多學院,有多少動畫老師能說得上是做動畫或者參與過真正的動畫項目的?研究生那麼多教授那麼多,動畫是要畫出來的。試想一下,沒做過動畫的人來教動畫,能教出來嘛?現在網路這麼發達,能看到國外的很多的好東西,真正稱得上動畫藝術精品的東西,學生看到了自然也有夢想,自己的動畫夢想,當他來到大城市,一個月拿到一兩千塊的工資,租一千多塊錢的房子,以前學生時所有的夢想也就不如一碗飯來得實在。當然動畫的品質主要決定對象還是上層的導演和編劇們,螺絲釘生鏽了可以換,但導演和編劇們的故事能力不行,做得再久花再多的錢沒無濟於事。上層的高度決定了一切,這是自然的。 風格其實不是問題,只要整個中國的動畫產業鏈足夠完整,有足夠多的優秀作品出現,到時候自然會形成自己一套映像語言,和一套獨特的說故事的語言能力。關鍵當核心成員的審美高度到了那個層次,畫面動作不是問題,關鍵就是說故事,講故事接地氣。 本人參與過魁拔動畫片的製作,魁拔在業界裡面製作工藝水準算很高的了。說明國人只要用心,好東西自然能出得來。魁拔的失敗原因很多,主要原因還是在國內沒有形成二維動畫電影的好口碑的市場,光想靠業界人士,還有微博等方式緊急的宣傳,力度肯定是微乎其微的,本來中國動畫電影市場就沒有完善,動畫電影上影院的每年都有,太多的粗製濫造,即使工藝製作水準再好一點也並不能吸引太多觀眾眼球。魁拔其實是個好故事,世界觀也夠大,也許是那個世界太大,想要用幾個小時吃下它太牽強了。導演高估的群眾的接受力,而且在一個較好的劇本下,一些實實在在的情節的銜接太亂,故事表達的不緊湊。最主要得是,裡面角色都浮於表面,沒能深入到故事人物的內在情感的發展,每個情節設置,每個表情動作,如果的都能更符合角色當時心境一些,也就是在人物角色的內在表現的更細膩,情節更緊湊,演員表演更用心,口碑會更好。當然可以像海賊與火影一樣先出連續劇,擴大影響力,再做電影,贏取票房。要麼就是有錢有資本,廣告遍地都是,前提還是你的產品質量足夠好,沒有欺騙觀眾,觀眾看了覺得值,想必在多的廣告費錢也沒有白花,帶來是幾十年的連鎖信譽與高票房。 宮崎駿老爺爺,還有皮克斯的瓦力怪物電力公司等,法國瘋狂約會美麗都,幻術師。還有凱爾經的秘密都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作品。宮崎駿動畫每個角色都是接地氣有血有肉的,每個角色都有他的內在性格靈魂,而且表現手法特別到位,即使沒畫角色吃飯,你也知道角色的在故事裡面的寫實生活狀況是怎麼樣的,他離你是非常近的,即使是在一個想像的世界,也能如此貼近你內心的感受。比如龍貓。就是一個簡單的看媽媽,姐妹鬧彆扭的故事。但它裡邊描繪的小妹是活生生的,即使沒有太多情節,角色的每一個動作和細微的情緒變化就能深深打動你,這都歸結於宮老爺爺超凡的寫實能力,描繪生命的技巧。他的用心程度可想而知。 接下來是皮克斯,我個人最喜歡的還是機器人瓦力,也是一個架空的未來世界裡邊,一開場就花了大量的功夫來描繪瓦力的日常生活,在那一個神奇的小方盒裡邊,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末世辛勤善良懂得享受生活的清潔工,兢兢業業的做著自己的工作,每天早上起來曬太陽就是吃飯,起床找鞋那迷迷糊糊的狀態,雖然我至今不知道它是如何自己穿好鞋的。還有自己的寵物,那就是活生生的,不是一出來就喊打喊殺的,是有血有肉的,令人同情的主角。整個電影沒幾句台詞,但角色的每一個動作表情,加配樂,已經有了充分的說服力,在加上過多的台詞等於畫蛇添足。而這些東西是導演編劇正在需要用心的地方。光這個故事的劇本就改寫了兩年多,後來不斷修繕,計劃三年的作品做了五年,可想人家的用心之處。 像瘋狂約會美麗都,幻術師。稍顯小眾一點的電影,故事也是非常吸引人的,每個人物的細節動作表情語言都表現極其到位有內涵。凱爾經的秘密風格也非常獨特,故事也講得很精彩。 國內要做出這樣用心的東西還有很長路要走,畢竟現在觀眾看到的都是國外的高水準的東西,我們國內製作人比較的對象也應該是他們。動畫電影做到情節真正意義上的用心,與工藝上的極致路還有很長,非急功近利浮躁的年代所能做出的事。
N年前,我曾經是魔都一家新成立的動畫公司最底層動畫學徒工(資質一般)。在此公司工作近一年後離職,為何離職,一是因為沒有錢賺(參考那些整天蹲劇組邊上等開工的群演,我們有卡就畫,沒卡就蹲等,公司管頓盒飯),二是曾經對中國動畫滿滿的期待淡了。基於我少得可憐的有關動畫的工作經驗,略談談我對當年的動畫公司,動畫人以及中國動畫前途的看法。1、關於動畫公司此動畫公司老闆原來是1個銷售人員,不懂動畫也不是藝術相關專業的,為何開動畫公司?為了賺錢,因為N年前國內有所謂的"補貼"這塊蛋糕可以分。表問我補貼是啥,我也不太清楚,總之當年有關於補貼國內動畫行業的政策。公司才剛成立,公司里早就鬥成一團,拉幫結派,互相設局造謠,生怕自己的即得利益少了,個人有個人的一套小算盤,全不想做底層,一心要混進管理層,我不知他們當初入行的初心是什麼,那時只看到一顆顆想著升官發財的心。公司當時想自己拍一部關於宣傳法律的動畫,因為那時好像政府在徵集相關動畫。但原畫只有一人,後來還走了,動畫公司只好接卡畫謀生,主要是歐美那裡的片子,有時有日本及國內的卡。其中當然對底層動畫師有一番盤剝。誰能拉到卡,誰就是作監(作畫監督),作監可以抽大頭。比如A從日本接到一批卡,交卡期限和工錢談好,然後A就把卡給B和C,與B、C說好的總工錢大概只佔與日本公司談的一部分,這樣A一轉手自己不用辛苦畫就可賺到一筆錢,人家有渠道這也是本事。然後B與C再將自己分得的卡交給D、E、F……,然後從中賺錢…… 總氛圍不那麼親善,濃濃的利慾氣息。2、關於動畫人 不知他們當初入行的初心是什麼,我只看到卑劣兩個字。欺負老實人,暗中使絆子,溜須拍馬,做手腳抽好畫的卡畫,好畫的卡就是畫起來簡單的卡。好畫的卡一小時可以畫掉一套,難畫的一小時畫不完一張。為了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有點小才能就打算在公司里組後宮(畫動畫的人大都長得不太丑),動畫業內的人員人品素質似乎偏低,目光短淺,只重眼前。注:我只針對我遇到的有限幾個人發評論,沒進過大公司,沒見過業界楚翹,我只是個小人物,井底之蛙。當然動畫圈裡更多的還是老實人與笨人(本人就是其中一員)……不過笨人分兩類,一類是有聰明不使的好人,一類是自己腦子不行卻仍硬要使壞的真笨人。3、中國動畫前景只要有以上部份公司,以上部份動畫人仍頑強存在,並佔大多數,中國動畫的前途就不會走得太順暢!但我覺得中國的動畫還是有希望的,難些,慢些,但總會變好的。
私以為中國動畫始終無法突破的原因在於:1、沒有中國標示,畫風不統一,也就是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2、受眾群體定位於低幼向,是市場選擇的結果,事實證明低幼向動畫只要清晰了受眾群體的需求,成功可能性就比較大,比如《喜羊羊》之類。3、成人向動畫很少成功,因為相對於好萊塢與日本,動畫劇本的創作相差太遠。4、動畫製作上其實應該將繪畫師與劇本創作完全分開,各自培育成熟才可能誕生優質的作品。
1 低齡化。不知道動畫是一種表現形式,與年齡無關。2 不敢想。不知道動畫這種形式是完全不受攝影技術限制的。3 無內容。沒有次文化的資源作鋪墊。
傳統文化斷了根,全社會進入一個沒有文化的時代,當愚民教育導致的80,90成為社會的中堅的時候,創造力缺乏而導致的惡果又豈止動漫一處?影視、廣告、產品設計、裝潢等等一切都在滑坡。
這比制度限制還可怕。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想先提一下動漫:
動漫是動畫和漫畫的合稱的縮寫,取這兩個詞的第一個字合二為一稱之為「動漫」,只是中國(大陸)地區特有的合成名詞,現在意思多指漫畫進行動畫化後的電視【動畫】作品。
為什麼現在我們都講動漫產業而不是動畫產業?因為動畫已經不單單是一個獨立的行業,在當今國際化大背景下,要想做出優秀的動畫,必須先融入動漫產業的鏈條當中。
日本動漫產業的成功模式已經不僅僅屬於日本,現在全世界都在這種模式化運作下獲得空前成功,贏取巨額財富。
這套模式是怎麼運作的呢?以《海賊王》為例:作者尾田榮一郎於1997年,在周刊《少年JUMP》第34期上開始連載代表作《ONE PIECE》,那時候還沒有《海賊王》動畫片。事實上日本動漫產業是始於漫畫作品的。漫畫雜誌是漫畫作品的試金石,也是漫畫作品的打磨石。為什麼呢?一部優秀的日本漫畫,是要經過殘酷的市場競爭,在巨量漫畫作品中經過大浪淘沙一般的洗禮,才能脫穎而出。在審核-試載-由人氣決定去留-連載-排名-反饋-調整-由人氣決定淘汰這樣的機制下,《海賊王》不斷地改善人物造型、劇情以適應市場。(如果您想深入了解日本漫畫家和相關從業人員,推薦您看《食夢者》(小畑健),看後會對日本漫畫家和動漫從業人員有進一步的認識)。有了漫畫市場的卓越表現就會有出品人為《海賊王》量身定製動畫作品。經驗豐富的動畫製作公司、製作團隊包括動畫編劇、導演、聲優、出品人、推廣人等與漫畫作者進行深入合作,打造齣動畫成品。經過漫畫市場鑒定過的優秀漫畫,基本不會跑輸動畫市場,所以投資人也是放心地投入大筆資金來支持這個巨大車輪的運轉。1999年,也就是漫畫連載開始2年後,在《ONE PIECE》漫畫取得空前成功的前提下,《海賊王》動畫也隨之放映,意料之內地獲得巨大成功,連續放映至今。
再來看看中國動畫:
中國動畫起源於20世紀20年代,1926年攝製了中國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揭開了中國動畫史的一頁。直至20世紀40年代,萬氏兄弟創作了中國動畫第一部長片《鐵扇公主》,發行到東南亞和日本地區,並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為中國動畫走向國際作了很好的鋪墊。在1957年,上海美術電影廠廠長特偉提出了「探民族風格之路」的口號,從此開始了中國動畫的民族風格建設。
本人從小就是動畫迷,從80年代起開始看動畫。那時候廣電總局還沒有那麼強大,國外的優秀動畫作品都可以上電視,且本國也有很多豪不遜色的動畫作品與之比肩。像我們的《哪吒鬧海》、《天書奇譚》、《葫蘆娃》、《黑貓警長》、《雪孩子》、《小蝌蚪找媽媽》、《皮皮魯和魯西西》、《邋遢大王奇遇記》等,陪伴著80後、90後走過童年時代。
那時候引進的日本動畫像《聖鬥士星矢》、《七龍珠》、《足球小將》、《灌籃高手》、《機器貓》等都是長篇居多;美國的《希曼和希瑞》系列、《恐龍丹佛》、《變形金剛》、《蝙蝠俠》等也很不錯。那是個百花齊放的年代。在那個年代,中國動畫的表現並不弱,除了作品定位有點低齡化傾向外,在劇本創作、人物造型、美工、音樂等方面都屬於上乘之作。(倆字評價:走心)
我們再看看現在:
電視頻道已經基本見不到「洋動畫」了——我們的民族文化產業保護措施做得非常到位。所以現在各大頻道充斥著《喜羊羊》、《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熊出沒》等低齡化動畫片。隨著這些動畫片佔領電視市場,中國動畫已經切實面向低齡兒童(至於兒童們買不買賬,我就呵呵了)。不過這也不能怪現在的動畫行業從業人員。其實早在80年代起,這種定位偏差就已經出現了端倪。
這導致一個很尷尬的結果:中國人意識形態中的動畫,是給孩子看的。
很難說究竟是低齡化定位導致這些「幼稚型動畫片」的出現,還是「幼稚型動畫片」泛濫導致了低齡化定位。總之目前的中國動畫市場已經陷入了這種怪圈當中不能自拔。
而反觀國際,從日本的《柯南》、《海賊王》、《火影》、《東京食屍鬼》到美國的漫威、迪士尼等等都是佳作不斷,形成了漫畫、動畫、手辦、同人、遊戲、娛樂、旅遊這樣一套的行業鏈,產生出巨額財富。
有一點必須糾正,那就是動畫,絕對不只是給孩子看的。
幸好,中國動畫在影視作品中尋找到了出路。就在《海賊王》動畫上映的同一年,1999年,國產動畫電影《寶蓮燈》的熱映,給90年代低迷的中國動畫業注入了一針強心劑,雖然並沒有達到想像中的水平,很多地方都顯得很不精細,但是開了個好頭,國人開始了重新定位動畫作品的嘗試。從後來的《秦時明月》、《魁拔》、《十萬個冷笑話》等優秀動畫影片,到今年的《大聖歸來》大獲成功證明了,我國也能夠製作出優秀的面向成人觀眾的動畫影視作品。(事實上這種嘗試還不夠徹底。《大聖》在來自各方的壓力下,依然為低齡兒童做出了一部分妥協性的修改。那些穿插而入的突兀的、幼稚的梗,我實在不忍心仔細回憶了)
事實上,很多人不知道,中國的動畫製作水品處是於世界領先地位的。很多國際知名動畫片的後期加工製作都是由中國公司完成的。他們的經驗、技術、實力都是世界頂尖的。可無奈的是,這些優秀的動畫公司都在為外國人服務(迪士尼、漫威,甚至很多日本動漫作品)。所以在技術實現上,我們一點難度沒有。那麼難度主要在哪裡?在在劇本,創作,在體制,在產業支持。
為了扶持國產動畫,國家相關部門確實做了大量工作,國家廣電總局更是動用行政力量,下發《關於促進我國動畫創作發展的具體措施》,強制各電視頻道的黃金時段必須播出國產動畫片。即使這樣,依然有85%的動漫企業虧損。雖然國產動漫產量已達到14萬2700分鐘,但是這僅僅是一個量的勝利,我們還不足以高興的忘乎所以,量的繁榮之下,隱憂是國產動畫質量不高,是市場不買賬。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必須靠產品來說話。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在分析原因的時候表示,動漫企業家是中國動漫產業成敗的關鍵。而中國動畫的狀況卻不樂觀,經營動漫的企業投資者大多不了解動漫產業的特點,動漫創作者又缺乏商業訓練,造成動漫企業家非常稀缺,這也是85%的動漫企業處於虧損的原因所在。別看總獎勵資金是2127萬元,但動畫片特等獎的獎金只不過80萬元,動畫頻道特等獎的獎勵資金只不過70萬元。動畫片《三國演義》的投資是4000多萬元,無論是賺了,還是賠了,80萬元的獎金都算不了什麼,對電視頻道來說,一集優秀動畫片的盈利就可能超過百萬元,即使70萬元獎金擺在面前,電視頻道也不會無視巨額利潤的吸引力,因此,無論廣電總局的獎勵看起來多麼光鮮,對動漫企業來說,它都只是一塊雞肋——吃之無味,棄之可惜。
總結以上,中國動畫要突破阻礙,必須解決一下幾大問題:
1、 定位低齡化
2、 體制問題,未形成成熟的動漫產業鏈
3、 「限播令」橫行。這要感謝偉大的廣電總局
4、 人才缺乏:聲優、漫畫家、音樂、導演、製作人等等
5、 得不到市場認可
最主要的是國情吧,其次是廣電和製作公司。中國以教育為主,跟教育無關的動畫就會被家長認為是影響學習的東西,禁止自己的孩子觀看,導致作品沒有影響力,沒有市場,沒有市場的作品,製作公司只有兩個選擇:1、斃了2、在以商業片為主的前提下抽空做一下不要以為所有的動畫公司都會那麼為熱愛動漫的人著想,也不要以為動畫公司的老闆就一定熱愛動漫,更不要以為所有的投資商都有足夠的耐心等你做一部非常精良的作品。世道早變了,沒錢誰出力啊,空有熱情也是要生活的啊。而且動漫行業整天說缺人,其實缺的不是人,缺的是精英!總之公司要生存,員工要發展,劇情再爛再幼稚也要做能賺錢的動畫,起碼家長買帳,廣電認可。說道廣電就不得不說一些列的規定,不得不說有些好的動畫的確是因為廣電被毀了,可能是廣電的領導腦子生鏽進水了,還當我們是小孩,所以那也不行這也不能的,才導致中國動畫行業整體偏向低齡化。不是成年了就不愛看動畫了,我們長大了,也被忽略了!總之阻礙中國動畫發展的因素很多,都需要去改善,起碼幾年內是不可能改善好了,因為國家沒有誰願意聽聽我們這一代熱愛動漫人的心聲!
如果你邀請自己的父母陪同自己去看一部動畫片,他們是不會去的。理由「動畫是小孩子看的東西」。因此,電視電影里常見的武俠片段到了動漫里就是血腥暴力,如虹貓藍兔七俠轉曾因此被禁播一段時間。如愛情類故事,因為「動畫是小孩子看的」所以在動畫里就變成色情。中國絕大部分人沒有改掉「動畫是小孩子看的」這樣一個傳統觀念,就不可能進步
題主我給你講個故事
很久以前的隨便哪個朝代有個皇帝,他看到鄰國的戲曲特別好看特別賺錢,所以就在自己國家找了一個最厲害的戲班子,每年給了他們些錢讓他們編寫新戲。戲班子里也是有各種各樣的人的,有的人是真的有本事,有的人就只是沾了戲班名頭的光。這些沾光的人往往善於鑽營所以有時候反而比真正有本事的人混得好,更有話語權。既然是排新戲,就有唱砸了的風險。假設這個戲班連續幾年排了幾個超叫座的戲,皇帝覺得他們能自力更生後給他們斷奶,之後排不出賺錢的好戲了怎麼辦?那些沒什麼本事的沾光者非常害怕這種情況,他們會丟了飯碗。而且皇帝給的錢著實不少,把這些錢用來做一個不知道會不會火的戲上,著實讓人心疼。所以,他們想了個辦法,花很少的錢排一個絕對會臭的爛戲,剩下的錢捲入自己腰包,然後告訴皇帝:您給的這點零花錢只能做成這樣。皇帝也不懂排戲啊,想看好看的戲,只好再給錢。但是有個問題,這個國家又不是只有這一個戲班,別的戲班雖然沒有皇帝投錢,但民間也有熱愛戲劇的土財主,他們會給那些草台班子投資,但凡有那麼一兩個排出了很厲害的戲,那他們的計劃就敗露了,一定不能讓這樣的事發生。所以他們利用皇帝欽定戲班的身份,接近那些有出色戲曲小樣、正在招募土財主投資的戲班,假意為他們介紹靠譜的財主,實際上介紹了自己的同謀。拍戲這種事是一定需要良好的團隊合作的,這些同謀財主以投資人的身份,提一些腦殘的要求,暗中利用手段,逼走團隊中有能力的人,用不了多久這個團隊就散了,戲當然就拍不成了。利用這種手段,這個國家雖然出產了大量的戲劇,但充斥著大量的垃圾,那些人為了穩定的拿到皇帝給的錢,就得保證這個行業的水平必須是低下的。最好造成「除了沒有辨識能力和經濟能力的小孩,沒人會覺得戲好看」這種情況。雖然有戲班咬牙堅持自己拍了一部好戲,但因為沒有收到應有的反響和門票錢,沒了下文。這個國家的人也就只能看著鄰國超厲害的戲,嘲笑國內的戲是垃圾了。這也正是那些人想看到的局面。所以題主你明白了嗎?有些和動畫行業沒什麼關係的人和事,在左右著這個行業的發展。
以上都是陰謀論,你別信。
想想看大聖歸來播出後狂攬票房的那段時間,有多少業界領導睡不好覺了?說實話,我反而覺得我小時候看到的一些動畫水平相當之高
比如小蝌蚪找媽媽、大鬧天宮
以當時的條件,中國能做出這樣的動畫確實很牛只可惜現在中國的動畫陷入了一個很奇怪的圈子
畫風做的偏日系一些吧,總會被人指責抄襲。看上去也確實如此,而且總的來說又不如日本做的好
畫風偏3D一些吧,依然會被人指責抄襲,這次不是抄日本,變成抄美國了。有美國夢工廠、迪斯尼在前,你3D再怎麼做也會被人指責抄襲
除非你換一種表現形式,比如《秦時明月》,這個作為國產動畫大體上算是評價比較正面的了
但是數量少啊。中國動畫才多少?美國日本動畫又有多少?這根本都不是一個數量級的日本一年四大季度,每個季度產出的動畫都是4、50個,其中製作精良的每個季度也可以挑出10個左右,這樣一年下來,就有40部製作精良的動畫了這對於中國而言,一年能做出他們的四分之一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
然後是美國動畫美國作為CG(Computer Graphic,計算機圖形學)的多項標準制定國。自然在這一領域處於絕對領先的地位。一些美國動畫公司甚至自身也是科研機構,每年還會去參加一些學術會議。比如迪士尼,基本就年年都會去參加諸如CVPR、SIGGRAPH這樣的學術界頂級會議國內現在這方面不是很完善。其實說到底,技術只是一方面。絕大多數工具,大家用的其實都差不多。
但是關鍵還是缺錢缺人。很多人本身也不願意往國內跑,一些優秀人才,哪個不願意去皮克斯、迪士尼、夢工廠這樣的地方。當然,錢也是另一方面的問題,這個錢當然和有關部門的扶持也有關係。可能有人覺得做個動畫片有什麼花錢的,其實這裡面花錢的地方還是不少,而且很多都是又花時間又花錢。=====
不過我現在感覺,中國存在一個問題就是什麼東西都「想」搞成一流一說國足,也是心懷一個世界盃的夢,實際卻只能看著日韓一次次的衝擊世界盃有些東西,差距確實就是存在,不是說什麼腦袋一熱,就覺得自己可以做得出來了美國和日本的動畫行業,也是堅持不懈發展了幾十年。
日本美國有些動畫片,60年代70年代就做的非常好了,加上他們很系統的,一代一代的發展。到如今自然比我們強很多了這就像一個優等生,本來就優秀,然後還天天上自習到很晚一個差生難道指望就看幾天書就追上這個優等生?這很顯然不現實啊,要真是如此,高考還有什麼用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動畫《斗破蒼穹》?
※秦時明月之君臨天下有哪幾場打戲最為精彩?
※我們為什麼需要國產動漫,它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如果讓你在所有動漫人物里選擇一個角色做隊友並肩戰鬥,你會選擇誰?
※如何評價動漫《秦時明月》中天明與高月的情感?簡潔一點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