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營銷手段,利用了人的哪些心理特點?


這個問題有意思。

我曾經把產品設計,營銷手段甚至是管理跟「七宗罪」做了一個捆綁分析,

簡單如下:

淫慾:不解釋了,到處可見,遊戲廣告為甚,雖然並不是色情遊戲,但是女主角永遠穿得很少,而 且目測都沒穿內褲,有也是T BACK  

暴食:逢年過節大街小巷,小吃,酒店,超市,都在打折,並且有不少文案都在暗示你:過節了, 可以放開整!   

貪婪:第二杯半價;買滿599打85折   

怠惰:所有的設計都是為了偷懶   

暴怒:可以搜索一下遊戲中排名靠前的,或者比較受歡迎的,大多跟暴力脫離不了關係,遊戲提供 了一個平台,一個讓你實現現實中無法實現的夢想的平台,就好比阿凡達。  

嫉妒:點贊,排名;服裝模特,奢侈品廣告都在刺激著挑釁著   

傲慢:限量版手錶,限量版跑車


補個完整版


說到利用心理特點的,第一個想到的是吐槽,利用用戶心理的「泄憤、調侃、好奇」等等一系列活動,促成用戶UGC,有一句話說得好「不能讓用戶誇你、抱你、愛你,就讓用戶吐槽你」。

2015年,「斯巴達勇士」式營銷事件層出不窮,「留幾手」等段子手大行其道,網紅「papi醬」火遍大半個互聯網,六小齡童莫名其妙被推上春晚的風口。。。這些人(以及背後的人)露個臉、抖個機靈、玩個話題就能獲得千萬級的曝光,這些曝光為什麼會產生?因為有爆點。爆點為什麼會產生,因為有吐槽。吐槽為什麼會產生呢,因為有背後那些喪心病狂的段子手和營銷狗啊!!

就像答主這次要說的吐槽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被譽為「噴中之王」的papi醬(papi醬,一個集貧窮和平胸於一身的女子papi醬現在也算是當前炙手可熱的網紅,她吐槽系列視頻被網友熱捧,視頻太麻煩我就不放上來了,想看的網上隨便搜一下都有。

papi醬微博粉絲400萬,秒拍粉絲200萬,優酷、土豆、A站、B站各個平台的粉絲加起來也得近千萬了,再看看這視頻播放量,但如果是個溫柔可人但只說人話的妹子,你還會愛嗎?

探究問題: 「吐槽」何以成為強大的內容生產力?

在這個人人可發聲的時代,吐槽的門檻越來越低, 人人都是段子手不行,但人人都可以是吐槽手啊。參與度高,擴散性強,關鍵還不用費腦子。

另外有實驗表明:更多的生氣元素或幽默元素,能夠增加人們的共享次數"吐槽"似乎這兩點都沾上邊了,帶著天然的幽默感,站在第三者的角度輕度調侃,人畜無害,別無他意,卻能輕鬆喚醒路人的情緒。(PS:這裡得區分一下「真槽點」和「埋槽點」兩個概念。「真槽點」是東西確實很爛,大家聽完吐槽就完全沒興趣了,比如春晚。)

「埋槽點」則是品牌有意為之,全程把控用戶的吐槽方向。比如《太子妃升職記》一上映,小夥伴們大呼:卧槽,還可以這樣!迅速成為網劇爆款。其實在上映前製作方就分門別類找了不下300個槽點,然後伺機將這些材料放到網路上,觀察哪些是網友最感興趣的,集中引爆。

在企業的內容營銷過程中,營銷狗負責埋槽點,段子手負責吐槽,普通網民負責保持吐槽熱度,最後營銷狗們再來收割吐槽內容。

什麼樣的槽點能夠讓人爆發洪荒之力?

1、能夠引發衝突

最典型的就是春節前的「六小齡童上春晚」事件,營銷者們果斷都是心機婊,抓住了「春晚」這個「扶不上牆」的平台,製造衝突:觀眾呼喚六小齡童上春晚,但春晚卻不予理會連請都沒請。這樣有了敵人和衝突,觀眾的情緒就上來了,接著被輿論帶著自動站隊,自發吐槽。

再有去年的神州專車PK Uber營銷事件:Beat U!我怕黑專車! 這句話就把衝突製造出來了,加上一個「吊打文案」的錯別字。雖然輿論上在聲討神州,力挺Uber,但有趣的是神州卻一夜之間從籍籍無名到成為大眾品牌。

2、槽點具有開放性

「上海姑娘江西男」話題在春節期間熱了一個多星期,而同期的熱點話題「引力波」,這個重大的科學發現因其「相當專業」而使普通人完全插不上嘴」。同樣在去年的第二屆互聯網大會上,流傳的不是大會內容,而是雷軍、周鴻禕那張充滿槽點的照片。槽點是否具有開放性,是否每個人都能說上兩句,對事件的熱度有極大的影響。

六小齡童上春晚:《西遊記》情結、猴年春晚

上海姑娘江西男:城鄉、愛情

【優衣庫】試衣間啪啪啪:性話題

【途牛】只要心中有沙,哪裡都是馬爾地夫:旅遊話題

3、已經形成吐槽勢能

人人都有吐槽欲,但大部分人都不想做第一個吐槽的。品牌做槽點營銷,最怕的是出現了一點微弱的聲音之後就被淹沒了,結果只能淪為自嗨。只有形成一定的勢能,路人才會群起而跟之。這也是為什麼品牌在事先要準備大量吐槽內容,請段子手、KOL、媒體助勢的原因。

神州專車的事件營銷海報發出後,許多媒體第一時間選擇了跟進,並且隊形都非常整齊。顯然是拿錢辦事,神州想把勢能快點搞起來。

吐槽是一件很有藝術性、娛樂性和技術含量的事情,而槽點營銷更是考驗著營銷狗們的操盤能力。正所謂吐槽手常有,而操盤手不常有。各位且操且惜。



現有的回答都抽象了,下面我來舉個具體的例子吧。

【飢餓營銷】

蘋果的慣用手段,小米、鎚子手機也用。。

「飢餓營銷」,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調低產量,以期達到調控供求關係、製造供不應求「假象」、

維持商品較高售價和利潤率的營銷策略。同時,飢餓營銷也可以達到維護品牌形象、提高產品附加值的目的。像現在的「秒殺」「限時搶購「限量版」等等,都是飢餓營銷的類型。

飢餓營銷主要反映的是消費者的四種心理,即「求同」心理、「求美」心理、

「求新」心理和「求名」心理。「求同」就是從眾心理,大家都買了,說明這個還是值得選擇的,打折的櫃檯總會有很多人拍著長長的隊伍等待。「求美」是以注重商品的欣賞價值和藝術價值為主要目的的購買動機。「求新」是以注重商品的新穎、奇特和時尚為主要目的的購買動機。「求美」和「求新」實際上就是要給商品製造一種神秘感,激起消費者的好奇心理,讓消費者很急切的想要揭開披在商品外面的面紗,一睹它的真面目。「求名」是一種以追求名牌商品或者是仰慕某種傳統的名望為主要特徵的一種購買動機,它一般是與炫耀動機相結合的。

【誘餌效應】

「誘餌效應」(decoy effect),就是指人們對兩個不相上下的選項進行選擇時,因為第三個新選項(誘餌)的加入,會使某箇舊選項顯得更有吸引力。被「誘餌」幫助的選項通常稱為「目標」,而另一選項則被稱為「競爭者」。

【錨定效應】

人類也是一群幼鵝,一旦對某商品的第一次價格形成印記(錨定),就很難改變。以後購買同類產品也會參照第一次出價(錨)來決定出價。

【免費的誘惑】

先吃飯,改天再來寫


任性弱點之——懶!伸手黨!

先說一個數據,在曾經工作的公司中,在微博中製作「大禮包」這個事情(整理好資源,只要留郵箱+轉發,就會把資源發到用戶郵箱里,這樣用戶參與門檻低,可以快速獲得轉發),用這個方式,每天可以幾乎零成本(有時候會使用KOL帳號助力傳播)給產品帶來4k-5k的新獨立UV。在我在職期間內,幫助網站帶來了不止百萬的用戶,當然也有單天0成本帶來4、5萬UV的時候。

為什麼資源盤點的方式非常好使?

1.整理資源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拿來主義可輕鬆的多了,哪裡有資源哪裡就有人

2.重點是用戶獲取的方式非常簡單,參與門檻低,留下郵箱即可,這樣不管用戶在用PC瀏覽內容,還是移動端,都可以方便的留下郵箱

3.用戶需要付出的代價很小,僅僅轉發即可,轉發一個資源盤點的內容,不是轉發廣告,不會招人討厭,所以用戶並不排斥轉發資源的內容

4.網路上碎片化信息多,很分散。優質內容很少。

所以說回「互聯網產品獲得最初 10 萬個用戶的方法」,這一件事情做好即可。

我個人有一個習慣,就是收集「悶聲發大財」的公司案例,我實在是不太喜歡很多媒體報道的公司的故事,你會發現,通常媒體報道的那些有明星團隊背景的公司,事實上自己並沒有真正盈利,正式因為不盈利,所以才希望通過報道獲得更多「曝光」,希望用自己的身份光環去吸引目光。反過頭來,有一些悶聲發大財的公司從來沒出現在人們的視野前,但是就是超屌。

打包資源這件事情,我發現有這些業務在做,並且都取到了相當的成績。

比如我現在一直學習的營銷社區(點這裡直達資源現場),各種【簡歷模板+ps資料+策劃方案案例等等】資源白白免費給你,你說如果你需要,你去不去?

再給你看幾個案例

1.某公考網站

就這個同時在線的並發數,帖子總數,每日帖子數,達不到這個數字的多了去了

2.某托福學習網站

3.某公開課網站


安裝APP送禮--------貪婪

掏錢才能安裝APP----優質暗示-----自尊

一元下單體驗--------貪婪

慢1000元免運費------你這個只買三百塊的小客戶就別希望我太在乎。--------自尊

折扣、優惠、套餐--------貪婪

競拍-------恐懼

統統10塊---------投機

抽獎/彩票------機會定價-----貪婪

模特-------激發你的嚮往-----貪婪

暫停---待機更新


1.羊群效應,簡單來說就是效仿跟風.如果一個產品被提升到了人人都用的高度,比如蘋果,那麼自然吸引客戶,這也可以說是最基礎的營銷心理

2.剛好是羊群效應的逆反.一些產品宣傳的時候以小眾/高端/文藝做招牌,突顯用戶的class.

3.Psychological Pricing,比如在商場買東西看到29.9元,89.9元之類的東西

暫時就想這麼多


虛榮、貪婪、懶惰、好奇、恐懼、好勝、情色。

歡迎補充。


品牌名與產品名、品牌標識、外觀包裝、顏色、產品特點和訴求、同類產品對比、定價與檔次、產品故事品牌故事。

我總結的消費者買東西時所關心的要點。


昨天我去超市買套套,遇見一個很碉堡的銷售。

我想買岡本,然後一個杜蕾斯的銷售跑過來跟我說岡本不好用。

我問為啥,她一臉嚴肅的跟我說:「難道你不覺得岡本有點小?」

我聽了之後愣了一下,默默的說「嗯……是」

遇見這樣的銷售,只能……從了……

我想是個男人都對那方面有強烈的自尊吧。


營銷是一門針對人的學問,想做好營銷,往往先要成為 人性心理 的老司機。

不少成功的營銷案例中,其實都有潛在的 心理定律 在作祟。消費者接收到某些具有觸發性動力的消息後,不假思索地作出相應的反應,其實就是被難以察覺的 心理定律 擺布了。

下面這些 心理定律 ,能讓你更懂消費者,並讓他們不自覺地進入你的營銷心機中。

稀缺原則

著名心理學家 羅伯特?西奧迪尼 發現,當某件事物變得 稀缺或難以得到 時,人們會認為此物更有價值,也更想得到,這一現象便是 稀缺原則 。

讓商品變得稀少(只剩最後5個)、加上時間限制(打折僅此一天)或者使其變得獨特(珍藏版、定製版),都能使該物品被認為更具價值和吸引力,出發消費者的購買慾望。

西奧迪尼 解釋道, 稀缺原則 是通過人的 阻抗 起作用的。

一方面,人類習慣於通過獲得一件東西的難易程度來判斷珍貴程度,一件東西越難獲得,其價值往往可能越高, 稀缺性 會刺激人類對其奮力爭取。

另一方面,不同於其他唾手可得的東西,某種東西難以獲得的時候,我們就失去了一部分 選擇和獲取自由 。這種不自由的可能性使人類產生了強烈的抗拒心理,產生維護既得利益的願望,主動作出某些行動,以避免失去這件東西。

稀缺原理 在營銷中的應用很廣泛,例如推出限量版、珍藏版商品,限時推出優惠,為某樣商品的購買設置截止日期等,都能刺激顧客的購買慾望。

預期效應

心理學家 廷波克 通過實驗發現,人類對事物的已有印象會蒙蔽自身觀察問題的視線,形成對一件事物的 預期 ,影響到之後我們對其的 態度和體驗 。如果我們事先相信某種東西好,之後便會選擇相信及對其產生好感,反之亦然。

一些餐飲店在菜名前加一些帶點異國情調的、時髦的詞語,比如 「阿拉斯加鱈魚」 ,我們還沒有吃到,就似乎已感覺到這菜要比普通的鱈魚味道要來得更鮮美些。

而國外也曾進行過研究:將同樣的咖啡放在高檔次的器皿和一般的器皿中,人們會普遍覺得高檔次器皿中的咖啡味道更好些。

對產品的 第一印象 ,即產品的視覺,線下店面的環境風格等會營銷到人們對包裝內產品的品質認知。進而,第一印象產生的 預期 影響著人們對於視覺、味覺和其他感官現象的認知與體驗,甚至能夠改變人們的 主觀甚至客觀體驗 。

營銷的核心目的就是塑造人們對某產品、服務乃至企業組織的正面預期,讓產品品牌在消費者中形成一種認知預期的偏見。

剃刀定律

奧卡姆 的 剃刀定律 可解釋為 「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即 「簡單有效原理」 。也就是說,沒有必要在不必要的地方投入大量精力,用較少的東西同樣可以做好的事情。

運用到營銷領域,剃刀定律可以解讀為,營銷中只重點突出地一件事往往最有效,其他無關痛癢的事情只會起到干擾作用。

突出產品的 重點信息 是營銷中的必備法則。無需擔心自己的產品還有很多好處沒表述出來,人們只會記得最突出之處,其他信息即使都說了,人們往往也不記得。

例如一款手機往往有,但往往營銷中只突出一個功能去挖掘與強調。如 VIVO 專註於強調 柔光雙攝的拍照功能 ,使信息點集中突出,不贅述其他,消費者因而印象深刻。

多得森定律

多得森定律 描述了焦慮程度和解決問題的效率之間的關係呈 「倒U型曲線」 :焦慮程度過高和焦慮程度過低時的效率都很低,而中等焦慮時的效率最高。所以, 適度焦慮 有利於觸發消費者行動。

即焦慮過度時人會進入崩潰狀態,注意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降。但是毫無焦慮的輕鬆狀態,人解決問題的效率也會處於低水平之中。

通篇輕鬆而沒有情緒波動的廣告,或展現多過麻煩及不適的廣告,人一般是記不住或抗拒的。在營銷中加入讓消費者適度焦慮的因素才能為營銷轉化起到促進作用。

比如 「害怕老闆的突然暴躁」 , 「擔心冬季來臨皮膚乾燥」 , 「不爽於自拍總遇心機閨蜜」 等此類的小焦慮都有一種如鯁在喉的效果,這些問題的解決並不難,但解決之後會有一種強烈的舒暢感。

目標設置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 洛克 認為 目標 本身就具有 激勵作用 ,能把人的需要轉變為動機,使人們的行為朝著一定的方向努力,並將自己的行為結果與既定的目標相對照,及時進行調整和修正,從而能實現目標。

目標設置理論在營銷中很常用,但通常不會被發現,如淘寶賣家設置 滿599包郵 滿600包郵且減100 的優惠原則,面對這樣的小誘惑消費者往往非常買賬地繼續添加購物車,希望達到優惠限額。

在消費者進行消費的過程中,預設一個適當目標,這個目標是消費者稍稍努力就能實現的,有助於促進購買轉化。

除此之外,目標設置理論還可以做更多的應用,比如通過消費額進行會員制度設置,充值夠多少返多少之類等形式,屢試不爽。

誘餌效應

誘餌效應 靠的是消費者的 比較心理 ,特別適用於當價格是比較因素的情況下。經濟學家丹·艾瑞里 曾在TED演講中解釋這一效應,以《經濟學人》雜誌訂閱的廣告案例為例:

①電子訂閱:59美元。

②紙質訂閱:125美元。

③電子和紙質訂閱:125美元。

訂閱電子和紙質雜誌的價格和只訂閱紙質雜誌的價格一樣,他們為什麼會提供這樣的選擇?

他給100名麻省理工學生提供了上述價格表,詢問他們購買的選擇。當三個選項都在時,學生選擇了混合訂閱;當去掉125美元的紙質訂閱選項時,學生選擇了最便宜的選項。

這意味著中間選項不全是無效的,它給學生提供了一個 參照 ,他們通過對比會發現混合訂閱非常划算,從而刺激他們花更多的錢訂閱雜誌。

這就是我們消費行為中常見的 相對論 ,憑 相對因素 作出消費決策,這就是潛意識促進消費者作出消費決策的體現。

插播小廣告:
關注 微信公眾號 媒界說(ID:PRADmeijie),即可獲取最新營銷資訊、最實用的營銷乾貨、最驚艷的營銷創意。營銷人需要的一切,都在這裡!


說個中國傳統的營(pian)銷(shu)手段,兄弟杵

當消費者問推銷員A某一件商品的價格時候,A會假裝不了解商品的具體價錢,去諮詢遠處忙活著的推銷員B,這個時候推銷員B會在遠處含糊的說出一個售價,比方說是70。推銷員A為體現聽不清楚會故意再問一次,在推銷員B又重複了一遍價格之後。推銷員A會故意跟消費者說一個比70元低的價格,例如60,讓消費者誤以為推銷員A聽錯了,這個時候,消費者會認為佔到便宜,毫不猶豫的買下這件商品。

這個方法也可以變種的使用,即兄弟倆開店,一人出價,另一人故意埋怨合伙人把價出低了,使顧客感到佔了便宜,麻利兒又舒心的掏錢。

說了半天,感覺各種招兒單只利用「人都想佔便宜」這個特性就夠了。。。


老年人保健品,心理特點:怕死。


上圖為影響力思維導圖,我看的就是這本書啦。

參見營銷領域的寶典《影響力》一書目錄:

第一章 影響力的武器

難以察覺的影響力武器。

當某一個觸發特徵出現時,我們會不假思索的做出相應的反應(如同動物的機械反應),現代社會日益加速的步伐和大量的信息,使這一特殊形式的無意識順從在將來變得愈發普遍。

策略:互惠、承諾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稀缺--利用條件反射的順從(不思考就答應)

第二章 互惠

原理: 我們應該盡量以類似的方式報答他人為我們所做的一切。

第三章 承諾一致

原理:做出選擇與立場,內心和外部壓力迫使我們言行一致,壓力下證明決定的正確性

第四章 社會認同

原理:在判斷何為正確時,我們會根據別人的意見行事,尤其在特定情形和場合。

第五章 喜好

原理:人總是容易答應自己認識和喜愛的人所提出的要求,甚至不認識的人。

第六章 權威

原理:權威具有強大的力量會影響我們的行為,即使是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

第七章 稀缺

原理:機會越少,價值似乎就越高。對失去東西的恐懼要比獲得同樣東西的動力要大。


6個影響力:互惠,承諾一致,社會認同,權威,稀缺,喜好。

東日本地震,專家說有可能核泄漏污染海水(權威),碘片可以抗輻射,海水有碘鹽,海水被污染,大家怕沒有了(稀缺),趕緊去超市買,大家都在排隊(社會認同),不明真相的也加入了。

互惠原理在超市飲料試飲、餅乾試吃活動中效果不錯。

喜好的例子:明星代言。

承諾一致原理:一旦作出了一個選擇或採取了某種立場,我們就會立刻碰到來自內心和外部的壓力迫使我們的言行與它保持一致。在這樣的壓力之下,我們想法設法地以行動證明自己先前的決定是正確的。


香煙,利用了人類最原始的戀母情節。

不信的話,你可以試試看。煙嘴的形狀大小與乳頭的形狀大小完全吻合。


只說一個:便宜沒好貨


這個我必須要來回答一下。

公務員面試保過班

幾萬塊,幾天授課。

考上了,不退。但是考過的人開心都開心死了,幾萬塊真的不那麼在乎。

考不上,全額退款。

但是總有三分之一的能考上吧。

對,掙的就是概率錢。


某遊戲曾經出現過這樣一個禮包,買那個禮包會瞬間多100萬鑽,是個bug,然後整個區所有人買了,第二天伺服器出現公告,鑽石召回並給出玩家補償,剛開始我以為是有人黑了他們伺服器,後來我一朋友告訴我(內部員工) 那天他們營業額爆棚故意這麼做的


推薦閱讀:

如何做一個好的活動執行?
在目前商業過剩(或者說營銷過剩)的社會環境下,有哪些機會?
韓束芳草集這些二三線城市暢銷品牌,賣點到底是什麼?
如何進入一個不熟悉的行業做生意?
太極水為什麼這麼貴?有這個價值嗎?

TAG:市場營銷 | 社會心理學 | 銷售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