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設計時,彈窗和頁面顯示該如何選擇?什麼時候用彈窗,什麼時候頁面顯示更合適?
分享一下,我最近遇到彈窗的問題創業產品一枚,輕虐
問題1
客服反饋;訂單支付成功後,用戶要求退貨(目前不支持系統退貨),原因地址填寫錯誤
客服希望;通過系統解決這個問題,減少客服工作量和提高用戶體驗
聽到客服的需求後,產品大怒:「訂單詳情頁有取消訂單功能啊?」 客服大怒:「用戶下單後,不看訂單詳情的!到貨才知道地址填寫錯誤,而且發貨後不能取消訂單的」
產品解決方案;在訂單確認頁,點擊「去支付」按鈕後,加入提示框「確認是××××××地址嗎?」
(內心想;這麼快就想出解決辦法,我就是這麼機制,天才.....)
分析解決方案;地址填寫有誤的訂單佔總的訂單量中比例很小,在大部分填寫地址無誤的用戶在購物流程中多了一步,冗餘,體驗不好。
分析需求;用戶為什麼會填寫地址錯誤呢?
經過和客服深入的溝通,造成問題的原因;和我們的分銷模式有關(和微商很像)!地址信息填寫錯誤大部分是店主幫朋友下單(用店主紅包等原因),而忘了修改自己經常用的收貨地址。
最後的解決方案;在支付成功頁加入地址信息,同時有修改地址按鈕。
方案的觀點:一方面對大部分地址信息沒有問題的用戶來說,看到地址信息心裡有踏實的感覺,體驗反而有提升,另一方面對填寫地址有誤的用戶來說,也可以修改地址
方案展示(設計稿)
問題2
客服反饋;用戶填寫收貨人姓名與身份證不一致。問題描述;購買跨境商品,需要填寫身份證號和收貨人姓名(要求與身份證一致),否則會在海關檢驗卡住,被打回,之後客服聯繫用戶修改。
客服希望;通過系統解決這個問題,減少客服工作量
客服提出方案;並要求在訂單確認頁強提示,當含有跨境商品時,提示「收貨人姓名與身份證號一致嗎?」。
分析需求;吸取之前教訓,直接對話客服,深入溝通,並發現問題的原因;每天在20多單左右出現身份證號與收貨人姓名不一致問題(占跨境總訂單比例非常小),並且絕大多數都是首次購買。
產品解決方案;不增加提示框,保持現有的不變!
方案的觀點;每天20多單對客服的工作量來說,並不會影響很大,而且初次購買的用戶一部分可能是在試錯的過程。
就到這,有心得後,在寫。
Web界面設計 (豆瓣)
其實你的問題描述的不完整,沒有說明具體場景不太好回答。
我在設計過程中,以下場景是肯定會用彈窗的:1.只有「確定」、「取消」(或者「是」、「否」)兩種選項的短提示。2.顯示需顯示內容後,要保留當前頁面內容的情況。關閉彈窗後能不中斷操作。3.目的是引人注目或起警示作用。彈窗的優勢是響應速度快,關閉後不中斷當前的操作。頁面顯示的優勢是顯示內容可以更豐富,無干擾。
如果是移動應用設計,平台對彈框的使用有所規範。
比如頁面載入的動畫(白圈轉轉),android 會建議你放在頁面而不是用一個彈框。
而蘋果的彈框基本是模態框,這種彈框用戶必須對彈框做出選擇(點一下 OK 或 Cancel ),不能用 HOME 鍵消除掉。因此 iOS 上彈框的使用就比較謹慎了,除非你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告知用戶。android 的彈框樣式很多,有標題沒有標題,有操作按鈕沒有操作等等,每一種都有對應的應用場景,而且彈框能用返回按鈕消掉,因此 android 彈框用地比較頻繁。這麼做也是有好處的,彈框能很好地抓住用戶的注意力,同時避免了界面跳轉,減少層級,對於大屏幕更加友好。反過來用頁面顯示,說明顯示的內同不重要不需要抓住用戶注意力,不打擾。我要說該彈窗的時候彈窗,該頁面顯示的時候頁面顯示,我是不是要被摺疊了?
然而回過頭來看問題,現在的問題沒有任何補充說明,跟一個人問:我吃多大劑量葯合適?有本質區別嗎?我看沒有。故而若是題主遇到切實的選擇難題,麻煩稍後把具體頁面所要呈現的內容補充詳實,場景描述一下,用戶群等等都要講一講;若是為討論個議題,真心沒必要。PC端交互入門的那幾本書已經談了模態窗口的使用通則,移動平台有各大平台本身官方發布的交互設計指南,這些就是通用的東西,所以各位可以查閱一下。
在通則的基礎上,何時使用模態不僅僅跟頁面本身所要呈現的內容有關係,還跟用戶所處的場景(使用的設備?流程環節?前後頁面?預期?……)相關,甚至有時用戶本身的屬性(年齡、性別、行業)也要考慮在內。所以,就算都是個張得一樣的購物車確認訂單的頁面,上述的細節之差就可能導致要不要模態的兩種完全不同的設計決定。
比如 李靜征 談到的問題2,在我之前工作過的YMT哪有這麼簡單?YMT每天的訂單量裡面不寫身份證和寫錯的,那數量級必須引起產品的重視,解決方案也不僅僅模態或者一個、一處模態那麼簡單。更好的交互設計師的思考比我上述的還更加全面。所以啥信息都沒有,就這麼問,然後一堆知友寫個分享,再然後呢?共識的無非又回歸到幾點通則上。情況也不可能窮盡,一個平台多少細節差異,隨機排列組合應付這個問題1000個答案都不夠。
通則有哪些?匿名用戶寫就是,更加幹練和全面的書上和安卓、IOS官方的設計指南上有。推薦閱讀:
※UCD/UED 究竟是怎樣的一套設計理論和方法論?
※Axure 有哪些體驗不好的地方?
※為什麼 iOS 的 Tab Bar 採用 press 觸發而非按鈕通用的 release 觸發?
※為什麼網站登錄窗口要在另一個網址?
※ARVR的界面適合延續現在手機的扁平化界面設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