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典音樂的錄音電平比其它音樂類型的低?

比如,同樣音量為3,播古典音樂總比別的類型(比如流行、newage)的聲音小


出現這樣情況是因為古典音樂的動態比流行樂大得多。動態,通俗點說就是強弱對比,動態越大,對比越強烈。通常市面上質量比較好的錄音作品,古典樂的動態能達到7,80db甚至更高,而一般流行樂也就在30-50db。動態範圍大的作品為了在最高潮的部分音箱不至於破,那麼在前面鋪墊部分音量就必然比較低,相比起同樣回放條件下的流行音樂,音量肯定就顯得小了。

另外Newage的動態會比流行歌大一些,尤其是很多所謂的「發燒碟」,通常都是在製作過程中有意識地避免壓縮,維持甚至增加動態,這樣在一些大功率發燒音響上聽起來效果比較好。動態最大的是電影音效,大動態直接給人帶來感官上的刺激和滿足感。但是這些必須通過很好的器材才能實現,這就是為什麼同樣的片子在電影院里看著爽的原因。

附贈幾個可能會在上面答案基礎上刨根問底的答案:

1、古典作品的豐富內涵需要很強烈的強弱對比來表達。弱的地方如果沒有弱下去,強的部分也就顯不出強,那麼音樂的對比、藝術的張力就會弱化很多。五線譜的記譜法里,力度標號從弱到強為「ppp-pp-p-mp-mf-f-ff-fff」 至少8個等級。

2、在廣播、電視、網路等音樂媒體還沒誕生之前,欣賞古典音樂大多在嚴肅場合(音樂廳、歌劇院、高檔宴會),即便比較安靜舒緩的部分,在場觀眾也都能清晰地聽見。所以古典音樂可以保留聲音很小的部分,進而保留了音樂的對比空間。但流行音樂大多是在相對嘈雜的環境(酒館、街頭、集會),假如有太弱的抒情烘托段落,觀眾會聽不見,會影響整體的演出效果。所以流行音樂弱的地方也不會太弱,強弱整體動態不會太大。

3、古典音樂大多是對原聲樂器進行同期錄音,這就意味著無法針對整體音樂中的某一聲部進行音量、頻段、聲相等參數的調整。不過對於大型管弦樂隊,錄音師通常會針對一些色彩聲部或者獨奏樂器進行補償拾音,使得它們不至於淹沒在整個樂隊當中。所以你在CD里聽到的古典音樂已經經過了一些人為的修飾,以平衡過於懸殊的動態。假如到現場聽,會更震撼的。


古典音樂動態大啊


都是因為那該死的響度戰爭。。。

摺疊我吧


因為古典音樂動態範圍,低電平可以防止爆音


跟欣賞環境有關。長期以來(瓦格納對觀眾提出一系列要求:節目間不鼓掌、不得喧嘩、甚至服裝也有要求……之後),人們習慣了欣賞「嚴肅音樂」、「音樂會音樂」要安靜,而聽流行音樂卻要有「互動」,就是要呼應。於是欣賞古典音樂的時候,環境雜訊要比欣賞流行音樂的時候,其環境雜訊要低得多。人的耳朵有一種「遮蔽效應」,當環境雜訊比較大的時候,若想聽到音樂,必須要求音樂聲大過環境聲。於是,在聆聽習慣的條件發生變化時,電平也必須跟著發生變化。


古典音樂動態很大,所以用壓縮效果器一定要謹慎

我之前做的管弦樂,音量過大導致壓縮過度

比方

分享劉周源的單曲《大二四月17》: http://music.163.com/song/472901980/?userid=359759262 (來自@網易雲音樂)

之後我比較小心,音量盡量小一點,加了一點壓縮,效果就好很多,比方

分享劉周源的單曲《大二8月》: http://music.163.com/song/499969345/?userid=359759262 (來自@網易雲音樂)


因為口水歌水平不夠,所以只能靠各種修飾渲染


推薦閱讀:

中國好聲音明明是現場錄製,為什麼歌有SQ的錄音室品質?
「我身騎白馬走三關」原出何處?
李叔同 送別 誰唱得最好?
聲向、聲相、聲像、Pan有何區別?
錄製專輯的詳細過程?

TAG:音樂 | 古典音樂 | 錄音 | 流行音樂 | 錄音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