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瀏覽器是如何在一片絞殺的移動瀏覽器市場脫穎而出的?

其實問題本質是,海豚瀏覽器是如何推廣他們的App的,謝謝!


產品本身達到一個標準之後,考量的是兩點:

- 做流量的能力超強。據說這個團隊做了海量的移動應用,以此營銷海豚瀏覽器。它們做了多少移動應用呢?據說它每天新增的設備覆蓋量,大於 Android 每天新增的新機器激活量。

- 另外就是持續不斷的廣告。

另外,進入市場早,在 2009 年底、2010 年初就在 Android 海外市場積累,是個很好的起點。


產品。先從國外發力,將產品做的很「矽谷」,滿足歐美市場中挑剔的用戶體驗,推出手勢、插件、多標籤、模仿Flipboard的海豚閱讀等功能,贏得被國人稱之為行業媒體標杆的PCworld,Techcruch等褒獎後,載譽而歸。

研發。月度版本迭代保持用戶黏性,讓用戶每月都有一兩次更新的體驗和期待。

營銷。第三方應用市場合作,應用內廣告,ROM定製,運營商定製(Verizon,軟銀,SK電信),社會化營銷(facebook,twitter,weibo等社區以及論壇),地面活動,名人效應(使用者包含谷歌副總裁Andy Rubin,第三方應用商店GetJar創始人,以及Lady Gaga)等


key points:

1.slogan-為觸屏而生,定位與UC以往宣傳的省流量錯開,為智能機而生,有舍才有得。定位明了。

2.推廣-以海外向國內包圍。目標海外市場智能機比例大,推廣易,贏得海外口碑+國人崇洋媚外心理,打通國內市場順理成章,口碑傳播(本身的產品特色+海外讚譽=符合裝逼心理)

3.產品-主推差異化。與國內主流瀏覽器的操作感受有較大不同,提供差異化功能,符合用戶獵奇心理。


海豚的優勢在海外,它在海外的聲譽不錯,即使被國內抹殺,海外市場依然不可動搖,畢竟國內的抄襲複製很容易,但一旦抄襲商想走出中國,進軍歐美,海豚自然會把罰單擺在你面前,保證其在海外的利益。所以從這點來說海豚的思路的確是很不錯。

在國內的話,應該主要還是靠國外的名聲推動其在國內的發展,然後再和一些應用市場進行合作,例如豌豆莢的推廣等等。


個人感受:

1.無處不在的廣告

2.瀏覽方式

3.改變了用戶使用瀏覽器的習慣。


很喜歡海豚瀏覽器,最開始安裝也是源於論壇里的帖子和推薦。但是其後續發展如何還有待觀察吧,畢竟這個市場競爭太激烈了。UC最近的版本在功能上又針對觸屏智能手機提升不少,還有QQ這個大家好。


  • 以海豚瀏覽器為例,Techcruch評選其為安卓全球應用系統的第二位,在iPhone上線的第一天全球排名第一,Android用戶上千萬。為什麼這家小公司能在UC和騰訊瀏覽器的大體量下依舊找到自己的獨特空間?
  • 和海豚瀏覽器的CEO聊天,對方會問:360會說自己是「最安全的瀏覽器」,UC WEB會說自己是「最省流量的瀏覽器」,有沒有一個好的形容來表示我們的公司?「我覺得你根本不用想太多,你就說你是『智能手機的瀏覽器』!大家以前都是為了老的手機去服務,而你從第一天開始就是把觸屏手機的瀏覽模式做到最好,做到極致。」萬浩基毫不遲疑地說。

--」以上是經緯創投CEO和海豚瀏覽器CEO對話。「


推薦閱讀:

360 瀏覽器為什麼能在短期內擊敗各種 IE 殼瀏覽器?
市面上瀏覽器都隱藏著哪些小彩蛋?
搜狗瀏覽器比起 Chrome 來,有哪些不足之處?
現在還有可以輸入IP地址的主流瀏覽器嗎?
chrome瀏覽器書籤為什麼不能同步?

TAG:移動互聯網 | 移動應用 | iPhone應用 | 網頁瀏覽器 | Android應用 | 海豚瀏覽器 | app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