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擺脫信息依賴?

微博·知乎·校園BBS·QQ·GOOGLE READER·每天花費了很多時間在上面·請問大家是如何解決這樣的困擾的?


就像以前幻滅所說的,他沒有Google Reader恐懼症,因為他只關心和Google有關的信息,所以和Google無關的一律跳過。

所以,要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 十幾歲時,你是否希望考上一個很好的高中或大學,是否希望到大城市或國外念書而不願意留在小城市或國內。
  • 大學時,你是否希望以後進一家世界級公司,現在需要為止作出哪些努力?是否應該利用大學裡的大把空閑時間用來泡圖書館,在一門興趣上花點時間(國外搞破壞的那些黑客通常都是高中生或者大學生,工作了誰有那時間攻擊你的網路?),用幾個星期的周末考駕照,以及乘著大學期間女人們還比較單純的時候交一個女朋友(工作了以後很難找,現實社會讓每個人都不輕易相信另一個人)。

  • 工作後,你是否希望在前幾年多積攢各方面的工作經驗和知識,以便以後做更高層的職位?是否應當在公司並沒有需求的時候就開始學習一些知識做儲備,比如大家都還在用svn,你已經開始學習git或hg了。

對於每一種分別說一下:

  • Twitter、微博、facebook。Twitter被設計成流的方式,不象GR那樣沒看過的都會標記為未讀直到你來讀掉它。不要試圖象GR那樣非要去把每一條都讀到,於是經常上去查看。水流嘛,雖然甘甜,但是流過去就流過去了,後面還會源源不斷地流過來的,而且也一樣甘甜。

    每天可以用一點零碎時間看一下Twitter。另外如果擔心別人的@或者私信不能及時看見,裝個Chrome擴展就可以了,還可以桌面提醒。
  • 論壇、博客、知乎。知識是需要沉澱的。比如一款產品出來,就拿iPad來說吧,從最初傳言要開發,到很多人放出各種圖片,到大家猜測各種參數,到參數一個個被證實,然後正式發布,大家瘋搶,各種測試,爆出各種漏洞,蘋果公司發布補丁。這總共歷時一年的時間,你都可以不要參與,等到各種總結性文章出來,你就可以買來坐享其成了。

    剛知道有知乎這個網站的時候,覺得很感興趣,於是在日曆上3個月後的那一天做了標記,到3個月後,邀請也好找了,知乎也比較成熟了,可以進來逛逛了。又或者,3個月後,知乎已經沒了,我也就省下了很多時間關心一個即將倒閉的網站。
  • QQ。看到很多人的QQ上,分了N個組,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研究生,把所有的同學都放在QQ上保持聯繫。每次有一個人上線,因為不記得以前哪些東西已經跟他說過,所以又要把自己這幾年的情況再說一遍。所以,即使是需要和他們保持聯繫,也要用facebook等SNS網站。以前有人問我,你不用QQ怎麼和同學保持聯繫啊?我的回答是我不需要聯繫。這些人曾經在你的生命中陪伴過你,做過你的同桌,和你一起奮鬥,甚至睡過一張床,但是他們已經離開了你的生活了,你的生活重心應該在父母、爺爺奶奶、現任女友/老婆、自己的孩子身上,為什麼不就此鬆手讓他們走呢?
  • Google Reader。第一遍要過濾文章,只看一下標題,對感興趣的加個星,然後第二遍的時候再仔細閱讀。如果感興趣的太多,加星加到手痛,自然就會知道自己會消耗多少的時間,於是提高標準,只看最重要的文章了。

    另外,如果幾天沒看Google Reader,則要善用「全部標記已讀」功能,不會有什麼損失的。當然,Google Reader本身會把超過30天的文章自動標記已讀。
  • 糗事百科。每天看24小時排名前10的就可以了,甚至可以寫個程序自動讀取一下昨日前10,然後早上起床之前讓它發到郵箱里來。(這就是學計算機的好處~ ^_^)要是《A Day Made of Glass》里的技術能早日實現,我們就可以趁著早上刷牙的功夫看一看笑一笑,這樣保持良好的心情。
  • 報紙。又不是公務員,可以每天把幾份報紙從頭到尾一版一版地看,每一個豆腐塊文章都不放過,等全部看完了,發現還沒到下班時間,就把中縫也給看了。報紙設計成新聞、娛樂、體育、財經幾疊,就是為了滿足不同的人群。另外頭版上有重點新聞的標題和簡介,瀏覽一遍然後翻到自己感興趣的版面去看就行了。另外,GTD的作者David Allen說他是不看報紙和電視新聞的,因為「如果真的有大事發生,周圍的人自然就會告訴我了。」
  • 電視。電視是萬惡之源。有需要看的節目,比如《開卷8分鐘》,可以上網下載下來放到隨身的MP3里聽。平常除了晚上臨睡覺催眠,否則不要打開電視。我將來要是有了房子,我家裡就壓根不買電視。


那是因為你每天都沒有一個明確的To Do List。你知道自己要什麼,你就會先去做什麼。做完了才去關注其它的。


信息太多太多,多得合適你的,你一輩子都看不過來。怎麼辦?

國外有調查得知世上當前至少有一萬人非常合適與你結婚生子,你不能打算把這一萬人都睡一遍吧。最多你遇到一個或幾個而已,然後就從這個人為中心,展開生活。

找信息也是如此,找信息時需要知道我們當前要解決什麼問題,在這過程中若遇到其它特別重要但又與當前沒關係的信息,你就順手收藏下來,甚至你可以忽略它,因為這些信息在你以後需要的時候,一樣能搜出來。

所以我的建議就是:

如果隨便逛逛,就隨興看些文章,如果有強迫症(指非得把好看的信息一定要全部看完),那你就定個鬧鐘,10分鐘,或是30分鐘就行,到點後就去做更有趣的事(前提是你最好安排一個有趣的事)。

如果要解決某個問題,你就只找相關的信息,看到別的信息請自動忽略,口裡念到,那都是一堆狗屎。

話說回來,這次回復並不在我當前的範圍內,所以不說了。。。


或者換一個方法,不是去挖掘你需要什麼,而是去想像你害怕什麼

你害怕,別人都在談論Jobs逝世而你缺一無所知?

你害怕,別人在交談中旁徵博引而你卻茫然無知?

……排比句實在寫不出來了

如果是因為害怕而不是需要,那麼你可以大膽的「跳入冰水」中。慢慢你會發現,新信息在你的生活中並不是最重要的元素,重要的是「自己的」看法。

總會有人把那些你必須要知道的消息告訴你

而你一直不知道的,確是你根本不必要知道的,這不會影響你的生活和你的世界


刪掉app,實在忍不住後裝上;在刪掉,在裝上。。。折騰個這麼幾次之後,你就漸漸習慣沒有它的生活了。

我就是這麼拋棄LOL的


沒有電,我們還可以做很多事情。


信息依賴有時候就像一種強迫症或者心理暗示:它常常讓你覺得多一些外界的資訊或者你可以解決未知的問題,或者在社會競爭中獲取一些優勢。在被稱之為信息大爆炸的時代里,這種「暗示效應」往往更強。

因此,擺脫依賴症的重要條件就是降低對信息價值的期待。其次重要的是,在獲取信息前了解自己目標,缺乏目標的信息獲取,其實就是給自己增加負擔,免不了就要「迷航」。很多高效並能讓信息為自己服務的人,往往會定時對自己掌握的信息分類、消化,並排除無效信息,有時候這和整理房間是一個意思。


有一次,智能手機壞了,拿出N年前的黑白屏愛立信,用了一周直到智能機修好,結果那一周過得十分的愉快、輕鬆。


無法擺脫的噩夢,讓你無所適從


1 首先 意識到 現在的時代,信息的獲取不再那麼重要,更重要的是對手頭裡面的信息實際的運用水平和能力,這是一個人的實務技能的關鍵

2 要承認我們人類做什麼是有 限度 的, 人類沒有那麼多精力,也沒有那麼多時間,關注浩瀚的信息海洋,承認了,心平氣和了.

"

3 準確識別關鍵信息,提升效率,要做為潛意識融入到骨子裡面去.


我不知道我的信息依賴和你的一不一樣。我的信息依賴更像是強迫症,患得患失的毛病在作祟。本來看到一點東西,覺得不錯。過了一會就只能記起來一星半點。於是就強迫自己去回憶,強迫自己去重新看,強迫自己去將他們整理並保存下來。其實自己也明白,這些東西本身不具有什麼價值,可是就好像小孩嘴裡含著一塊糖,滿嘴甜蜜,讓他吐出來就難了。

想要擺脫信息是不可能的,人的探索慾望在那,好奇心也在驅使著。因此更加可行的是重新定義這種行為,你覺得自己每天在知乎微博上浪費了大量的時間,你覺得這樣超過了你的限度。你就覺得這種行為本身有問題。的確如果每天看了大量的信息,然後網路,讓人很有挫敗感,但是形式可以變,你可以通過這些論壇來學習,學習你用得到,而不是去廣撒網。


目前這種互聯網移動時代,很多人都會碰到題主所遇到的問題,尤其是有大把閑時間的人。

答主空閑的時候也是其中之一,本來計劃打開瀏覽器查一下淋巴瘤是怎麼診斷的,打開瀏覽器後突然跳出一條信息,說是谷歌要重返大陸。答主對谷歌是很感興趣的,那就進去看一下吧。進去一看,裡面說谷歌翻譯,現在融合了人工智慧,翻譯結果,堪比人工,這厲害啦,再試一試谷歌翻譯,看看到底怎麼樣。結果打開瀏覽器最初的目的沒有實現,而是越走越遠了,花費大量時間瀏覽了計劃之外的信息。完事兒之後覺得浪費了大量的時間,也沒有什麼收穫,有了題主所說的負罪感。

早之前,答主就想過一些辦法,不過不管用。比如在打開任何一個app之前,一定要問自己打開他的目的是什麼。在此過程中遇到與本目的無關的鏈接,堅決不能點擊,達到到目的之後立即關閉此app。實在碰到特別感興趣的問題,可以記事本記錄下來,總之現在不能去看。這種自主控制的方法,落實起來非常困難,根本沒有解決問題。當然,現在還有一些管理軟體,強制控制瀏覽時間,都可以試一試。

現在,答主覺得有效的解決方法,是找到更有意義的事情去做,不要讓自己空閑下來。比如在知乎上找到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不去看答案,強迫自己思考,然後寫出答案。本答案就是為了不浪費時間,強迫自己思考後寫出答案。這樣做,一方面鍛煉了自己的思考和寫作能力,另一方面通過比較自己與別人的解答,可以實時反饋自己是考不到位的地方。

強答。


把你的時間排滿.....完成所有[重要]的事情以後 如果有心情的話.....無所謂


意識到這是個問題,不想繼續在這些事情上花費太多時間,這本身就是個解決辦法。

自己明明不想做的事情,為什麼要被「自己」強迫去做。

去做點自己想做的事情吧。Have fun!


推薦閱讀:

理論知識因為工作上使用少,所以容易忘記,有什麼好方法?
如何成為博學多才的人?
如何進行知識管理?
比較好的個人知識管理的書籍推薦有哪些?
有哪些個人知識管理產品值得推薦?推薦理由是什麼?

TAG:互聯網 | 知識管理 | 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