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術方面,應該如何評價郎咸平?

總覺得和張悟本,李洪志是一類人物,講話的風格感覺很忽悠,最近還採訪了郭美美的媽咪,他到底行不行啊?

相關問題:郎咸平的學說和觀點可信嗎?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635499


不請自來,看到支持郎老師被摺疊,我覺得有點過分了。本問題討論的是討論郎老師學術水平的地方,不是討論財經郎眼是否靠譜,或者郎咸平對媒體說的話是不是很靠譜。我打個比方,作為一名足球教練員,評判執教水平的不是這位教練對媒體吹不吹牛,而是這位教練有沒有從技戰術和士氣上改良一支球隊的面貌。

  上述問題問題就好比:穆里尼奧的執教水平如何?然後一堆人印象流的告訴你就愛跟各方人士打嘴炮,跟媒體玩文字遊戲,說的話都在打哈哈,戰術只會擺大巴。然後下結論:穆里尼奧是個非常普通的教練,遠比不上瓜迪奧拉和溫格。

  這個問題里大部分的回答都是以這種方式離題的,有的答主更甚。例如 @李智慧,上來就說我不太懂郎咸平的學術水平,但是如何如何,還得到如此高票,╮(╯▽╰)╭令本人想到一幅圖:

  你不懂郎咸平的學術為什麼要在這個問題作答?語文老師沒教過你審題嗎?您老大可以開另一個話題去回答呀,例如:如何評價郎咸平這個人?郎老師在媒體上的言論是否起到誤導作用,是否有誇大事實的地方?這些答主去那裡類型的話題里回答呀,幹嘛在正經討論學術水平地方說些題外話?這裡面討論的是郎老師學術水平,不是討論《財經郎眼》的觀點有多少是正確的,不是討論郎老師改革措施能不能給你家帶來利益,也不是討論郎老師的建議有沒有讓你在股市上賺錢。關於郎老師學術水平,有幾個回答值得大家參考:

  • 一是 @Jeremy的回答:如何評價郎咸平?他的言論是否過於悲觀或誇張? - 知乎用戶的回答

  • 二是本答案裡面被摺疊的回答: @Bridge的回答(這種正兒八經的回答被摺疊,工作人員可以給合理的解釋么?)

  • 三是本答案裡面只有少數贊的回答: @康師傅ALAN@四野飛霜

  • 注意:這幾個回答不是原創,那是肯定的,我在進知乎以前就在別處看到過一模一樣的回答了。

===========================分隔線 1==============================

  答主作為一個金融經濟學研究生,對郎老師學術水平可用幾個字概括:非常棒!為什麼這麼說呢?竊以為評判一個人的學術水平有兩個標準:客觀上先看看其論文發表的數量和質量,主觀上看其思想和方法對於學界的影響和意義。

  從學術發表質量的角度而言,作為一位畢業於沃頓商學院的金融學博士,郎咸平老師的發表質量和引用量都是華人金融學界裡面的翹楚!這一結論首先基於郎老師頂級雜誌發表水準。什麼算是郎老師領域的頂尖雜誌?公認的答案是經濟學的top 5期刊和金融學top 4的期刊。經濟學裡的頂級期刊,俗稱Top 5,是五本經濟學金融學裡最頂尖的學術刊物,名單如下: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美國經濟評論》由美國經濟學會出版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政治經濟學學報》由芝加哥大學出版

Econometrica 《數量經濟學》由計量經濟學會出版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經濟研究評論》牛津大學和韋利出版社出版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經濟學季刊》MIT和牛津出版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上述五本雜誌以外,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以及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也基本上是A+級別的。而即使是現在,大陸北美海歸發一篇Top5雜誌,也是要升職加薪給獎金的,不然留不住好人才啊。例如:堂堂清華大學經濟系主任白重恩老師,哈佛大學博士(07年諾獎得主Eric Maskin弟子)其學術生涯就兩篇AER會議論文(非正式AER)。可以說發一篇top 5 是大多數教授們的努力方向。

  第二類雜誌針對金融學。金融學作為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如果沒有馬科維茨、夏普、米勒、林特、薩繆爾森、法瑪和莫頓等前輩的努力,則不能成為如今主流經濟學的熱門分支(薩繆爾森語:金融學不過是我周末閑暇時用於消遣的畫,金融學就是沒事亂畫的東西.....)。因此,金融學的頂級期刊(Field Top),只能算是經濟學的一流期刊,要比上面top 5低一個身位。它們是: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金融研究評論》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金融經濟學學報》

Journal of Finance《金融學學報》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Financial Analysis《數量金融分析學報》

另有一本比以上雜誌低半檔到一檔但也不錯的雜誌: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銀行與金融學學報》

  在立定判斷標準以後,現在我們用ideas repec 和微軟學術看看郎咸平老師的發表成績。證據來源於各大公開網站和郎老師簡歷:

  • 郎老師ideas 原網頁如下:https://ideas.repec.org/f/pla299.html

  • 郎老師微軟學術原網頁如下:Larry H.P. Lang

  • 郎老師HTML版cv如下:Larry H.P. Lang CV

基於以上的評判標準和公開信息,我們統計郎老師各大期刊發表量統計如下: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2001

  •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1992,1994

Econometrica,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和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無

  •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9):1989(2),1990,1991,1992,1995,1996,2000,2001

  • Journal of Finance (5):1988,1991,1992,1996,2002
  •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4):1988,1998,1999,2006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Financial analysis 和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無

  郎老師少量文章發表在其他的雜誌例如:Journal of Busines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Annual of Finance, 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以及Financial Management等商學雜誌。經濟學雜誌較少,而且幾乎沒有宏觀經濟學雜誌。但是總結起來接近二十篇高引用的A級雜誌足夠在北美任何一所大學拿到終身教職。至於郎老師論文的引用量,上面的用戶都提到了,郎老師共有四篇文章引用在2000以上,截圖如下:

1000-2000引用量(5篇)的截圖如下:

  諸位可以看到,郎老師的發表質量不僅是中國大陸經濟學家難以企及,三分之一以上的文章超過1000引用,而且都在最頂級的期刊上(輕易就把林毅夫老師比下去了)。中國大陸現在的經濟學家,有一篇1500引用量的代表作就到處「談笑風生」,例如鄒恆甫老師最出名一篇在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上研究公共財政支出和經濟增長關係的,引用量1500左右;張五常老師最高引用論文(1500+引用)在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上,是談論公司契約本質的;林毅夫老師最高引用的論文(1500+引用)發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上,談論邊遠地區改革和農業經濟增長的。與他們相比,各位不覺得郎咸平老師的乾貨更足么?

============================分隔線 2=============================

  我們再比較一下我們看看北美頂尖高校(含Princeton, MIT, Columbia, Cornell)已經到終身教職的教授們,看看孰優孰劣。

  比較對象首先是普林斯頓大學的熊偉教授。這位教授少年天才,本科畢業於中科大少年班,碩士畢業於哥倫比亞的物理學,博士畢業於杜克大學,其師Kyle據說是准諾貝爾獎得主。百里挑一聘任熊偉老師到普林斯頓任教的,是前美聯儲主席,時任普林斯頓大學經濟系系主任伯南克。咱們看看熊老師的發表總成績。數據來源:Wei Xiong Research Page。統計如下:Top 5和共有五篇,比郎老師多兩篇;金融學的field top,JFE只有五篇,郎老師的一半多點;JF四篇,和郎老師打平;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倒是有兩篇。而其餘的雜誌集中在經濟學類型雜誌。例如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這種。發表質量可以說平分秋色,熊老師稍高一籌(畢竟Top5是大頭),而且熊老師貌似沒有回來中國圈錢的計劃,往後看個人認為熊老師的成就不會低於郎老師。

當然,咱再看看引用量,截圖如下:

約為郎老師的四分之一,^_^求大部分貶低郎老師學術水平的答主的心裡陰影O(∩_∩)O哈哈~

  比較對象第二位是黃明老師,此人乃康奈爾斯坦福雙博士,從賣冰棍的小孩到北大學子,絕對的勵志榜樣。現在在康奈爾大學任教(主頁Johnson at Cornell)。黃老師的Top 5 也是比郎老師多兩篇,但是金融學發表量就不能與之相比。

  比較對象第三位是MIT終身教授王江的發表和引用量(數據來源:Jiang Wang"s Homepage)以發表兩而言,王老師Top 5比郎咸平多兩篇(難道混北美真是五篇top 5打底?),但是其餘文章真未必比得過。

  余者例如哥倫比亞的王能老師,水平當然也遜色於郎老師(不信你看:Neng Wang - CV)。這些都是公開的信息,都能夠谷歌搜索到。根本不需要開篇陳詞,邏輯嚴密。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看看發表質量和引用次數不就一清二楚了嗎?

  上述比較說明,就發表雜誌的檔次,引用量而言,郎咸平老師不輸於北美任何一個頂尖高校的終身教授的水平,某些言論裡面的「郎咸平在北美混不下去」或者「在台灣混不下去」純屬無稽之談。當然其中還包括分支不同的問題,有些學科分支引用較少,例如田國強老師做的博弈論和機制設計方向。

==============================分隔線3============================

  答主一向反對只看發表質量和排名去衡量一個人的學術水平,我們需要看他貢獻的領域的方向。答主也支持底下評論說,不同領域作者確實難以直接用發表量和引用量比較,所以才在這個分割線下做一些定型的判斷,也希望大家多多指教!這裡應 @楊家彥 要求,完善這一段對於郎咸平老師學術的定性分析和評價。我們評判學術方向的性質,要先了解現代金融學必修的兩個方向:一個是資產定價即Asset Pricing,另外一個是公司金融即Corporate Finance。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金融向來排斥華人,華人被認為是數學高手而走向資產定價。最初的公司金融領域主要是講求邏輯的軟科學,並非華人長項。有留學經歷的同學都知道,中國學生寫essay,講求邏輯的能力一般比不上native speaker,但是數學基礎好,涉及定量分析的考試課常常能得高分。正因如此大部分華人金融學者,都傾向於研究數學,一上手就是各種隨機過程的模型和計量模型,以及數不清的編程語言。上面對比的各位學者,各自在北美學界有自己的一片領域。但是他們大多數都是研究資產定價的。

  與之形成鮮明的對比的是,郎咸平老師研究的是實證公司金融。據郎咸平老師自己回憶說,自己本來也想做投資方面的文章,因為對於公司理財一竅不通。但是他的導師幫他鋪好的公司金融的路子,郎老師亦步亦趨走下去了。但是可惜的是郎老師的導師在其畢業第二年去世,因此知乎有些答案說郎老師「抱大腿」的,把「大腿」說成是他的導師,基本上時間就對不上。

  說起郎老師的貢獻,概括來看便是實證公司金融領域當時有很多空白之處,郎老師是處女地的開拓者。在實證公司金融沒用到太高深的數學和信息經濟學的時候,郎老師開出一片天地,可以說是「時勢造英雄」。而郎老師走在時代最前面,為華人掙得無上光榮,打破白人對於華人只會資產定價這種高端數學的印象。這等功勞,豈能任人貶低? 不過現在有些一流的雜誌根本就不接受實證公司金融的研究,認為技術含量和專業水平不足,所以郎老師可謂生逢其時,他的的許多論文都寫進了公司金融的初級和中級教材。(詳見郎老師自己的文章:(轉)郎咸平:我的學術生涯)

  要注意的是,雖然實證的Corporate Finance數學推理用得少,但是如今普林斯頓和MIT的公司金融博士的理論課高級教材是這個樣子的:

上述截圖選自2014年諾獎得主Tirole的大作 The Theory of Corporate Finance,全書不僅鍛煉您的英語閱讀水平,也考驗您的數學功底。本人碩士的時候接觸過三章內容。

===========================分隔線4===============================

  本人對於郎老師的學術水平評價,可概括為以下幾段話。

  首先從洞察力上來看,郎老師發現問題的能力強。他能夠發現沒有研究過的領域和處女地,然後自己用已有的方法和理論去研究出新的成果,推翻一些在美國市場被當做是特徵事實的現象。這屬於實證研究的頂級水準。普林斯頓大學教授Campell就說過:理論研究負責提供解釋和邏輯,實證研究負責發現證據去支持和否定這些理論框架,以進一步完善理論。郎老師就特別善於發現否定的例子。例如,大家都認為多元化經營是利大於弊的,什麼恆大地產,接著投資足球,礦泉水等等。但是郎咸平老師告訴大家實證研究表明:大部分分散投資都是低效率的。引用他本人一段話:

我在1994年和Rene Stulz在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上發表了《托賓的Q、公司的多元化經營、公司業績》一文。這篇文章出版之後,引領了其後幾乎上百篇的論文,一直到2007年仍有相當多的後續文章問世。這篇文章對學術界而言,是相當具有震撼力的,因為我們提出了一個反思維:公司多元化經營是有害的,我們應該將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

該文引用量2700次,直接改變哈佛商學院教學模式。哈佛教授邀請郎老師對於李嘉誠多元化經營取得成功給出自己的評價。郎老師大筆一揮,送了一段話給哈佛商學院:

「香港的李嘉誠先生是世界十大首富之一。他目前擁有六家上市公司,資產超過1000億美元。其中和記黃埔擁有七大不同部門,包括電信、港口、基建、地產、零售、能源、財務等。這七大行業的息稅前凈利成長率最低為50%,最高為200%,但七大行業的加權平均息稅前凈利成長率最低的竟然只有5%,而最高也不過20%,足足小了10倍。因此,雖然這七大行業的股票總回報率低於七大行業分開的回報率的加總,但這七大行業之間卻有著互補的作用,因此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和記黃埔。這個穩定卻竟然是和記黃埔成功的關鍵。」

接著郎老師總結道:

李嘉誠的案例告訴我們,多元化經營仍然是可取得,但企業間的互補卻相當的重要,否則無法降低企業經營的風險。

  第二是作為實證研究,背後就要有理論依據支撐,否則就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了。支撐郎老師實證研究的理論最開始是托賓Q。托賓Q=公司的市場價值/資產重置成本。郎老師把Q值大於一的定義為好公司,小於一則是壞公司。因此:好公司的公司市值大於重置成本,就是說大家都挺看好你幹下去,你要是半路出家,重頭再來,瞎雞巴搞就會毀掉祖宗基業;壞公司公司市值小於重置成本,等於你打遊戲開局不好,不如重頭來過,小弟們最好重頭開始幹活。

  郎老師和托賓Q相關的文章歸納如下:

  • 〈股息公布:現金流量信號與現金流量假說〉 "Dividend Announcements: Cash Flow Signalling vs. Free Cash Flow Hypotheses," (with R. Litzenberger),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4, 1989, p181-191. 該文說明:壞公司發放股利對股民而言是好消息,股價會上升,但好公司發放股利與否卻不會影響股價的升降。
  • 〈管理業績,托賓的Q和成功收購要約獲得的收益〉 "Managerial Performance, Tobin"s Q and Successful Tender Offers," (with R. Stulz and R. Walkling),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4, 1989, p137-154. 這是和Journal of Finance的主編Rene Stulz共同發表的文章,其時Stulz先生邀請郎老師去俄亥俄州立大學訪問,二人共同傑作,用郎老師原話來說:「這篇文章主要是解決美國市場上收購者在披露收購意向時對本身股價下跌的困惑的。我們證明股價下跌的原因是因為大部分收購者的托賓的Q均小於1。因此,壞公司的繼續投資或收購對於股民而言是個壞消息。」該文發在JFE上且引用量破千(1008)。
  • 〈自由現金流假說檢驗〉 「A Test of the Free Cash Flow Hypothesis: The Case of Bidder Returns," (with R. Stulz and R. Walkling),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9, 1991, p315-335. 「這篇文章指出:如果收購者的托賓的Q小於1,而其手中現金又充裕的話,那麼他的收購行為對股民而言是最不利的。因為壞公司會更加浪費股民手中的現金。」——郎咸平。翻譯過來就是:女土匪手上還有餘糧就趕緊分給姐妹們下山從良算了,不要禍害女孩子了。該文發在JFE上,引用量破千。

  這三篇文章同發表在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上,是郎老師的三板斧,一個青年學者意氣風發的形象躍然紙上。

  第三,郎老師研究公司治理裡面委託代理問題是其研究的巔峰,研究對象多為亞洲公司治理。關於郎老師亞洲市場研究的代表作總結如下:

  • &<東亞公司中所有權和控制權的分離&>,"the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 in East ASian corporations" with S Claessens and S Djankov.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0. 該文是2000年以來全球金融學屆引用率第二高的文章,接近4800次引用。論文指出:東亞國家或地區中家族控股是常態(日本除外),而且家族利用金字塔結構使所有權和控制權分離。
  • 〈大股東激勵與壁壘效應解析〉 "Disentangling the Incentive and Entrenchment Effects of Large Shareholdings (with S. Claessens, S. Djankov and J. Fan), Journal of Finance 57, 2002, 741-771. 該文發在JF上,引用量三千多。文章明確地提出了家族控制權愈高股價愈低,而所有權愈高則股價愈高的實證研究。因此,對於亞洲家族而言,所有權與控制權的分離會直接打擊股價並且損害中小股民的利益。

  除此之外,郎老師在許多方面,例如檢測金融市場的信息不對稱,融資優序理論,公司破產保護等等有著出色的研究,對於北美,西歐,東亞三大市場都有著出色的洞察能力。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翻看(相關的論文借用了 @李傲文 的答案以及郎老師自己的文章(轉)郎咸平:我的學術生涯)。

  第四是在邏輯表述上,郎老師功底很硬。公司金融如果欠缺邏輯,那就做不出好論文。而且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特別重視公司金融領域的邏輯表述,投稿費貴,拒絕的概率大。沒有出眾的表達能力的人都不敢擅自發在JFE上(畢竟是錢)。郎老師九篇JFE 的論文,足見其表達功力。

  第五是郎咸平老師不擅於數理模型。一方面是基礎不好,郎老師大學時代考高等數學的時候還曾經因為作弊而得過雞蛋,在沃頓先錄取的是商業經濟學,郎老師一聽說要求高數,立馬就轉到高數要求不那麼高的金融系(他自嘲如果直接申金融系可能被拒絕)。雖然這些基礎不好郎老師也努力彌補過,例如高數接下來幾次考試都是接近滿分,而且通過了高級宏觀高級微觀的考試。另一方面,郎老師的導師給他指點了公司金融的方向,從此以後郎老師就沒回過資產定價的領域,因而數理模型應該是越來越陌生了。如果當年選擇投資學研究,說不定郎老師的論文引用就上不去了。數學物理背景的人做投資學,引用尚且只有郎老師的三分之一,更別說大半個學生時代是學渣的郎咸平。直接的證據是:在追求數理模型的Econometrica和Journal of Quantitative Financial Analysis上郎老師沒發過任何文章。

  第六是郎咸平老師缺乏原創性的理論框架和實證方法。如上所述郎老師施展開手腳依據的是:托賓Q,融資優序理論,自由現金流假說等等。但是他自己並沒建立一個新的理論框架(這跟他數學建模不好有關,但不代表數學建模一流的某位哈佛畢業生就可以隨便鄙視他)郎咸平老師的導師Irvine Friend曾經諄諄教導他:以後托賓Q會在金融領域大有作為。相當於直接給郎咸平指明了學術研究的核心知識點。在中國經濟學人里,林毅夫,楊小凱,石壽永,張五常等人儘管引用量跟郎咸平相去甚遠,但是這幾個人扎紮實實有自己的理論貢獻:楊小凱的分工和超邊際分析,石壽永的貨幣搜尋模型,張五常的信息經濟學等等都是我輩學子的榜樣。

  因此,用中前期的令狐沖的武功水平來比喻郎咸平學術水平應該可行:令狐沖精於獨孤九劍,內力全失也能夠將嵩山派來的刺客盡數刺瞎,能和向問天大戰江湖並且擊敗江南四友,其劍術比之任我行都毫不遜色。不過令狐沖在擒拿,內功這方面就非常不濟了。郎老師儘管是實證公司金融的先驅,但由於對方法論研究不夠,很難獲得諾貝爾獎。觀獲得諾獎的實證分析者,羅伯特恩格爾和格蘭傑有ARCH—GRACH模型,ACD模型和格蘭傑因果檢驗;拉斯漢森從資產定價模型導出的GMM,安格斯迪頓的AIDS都是原創性的實證計量方法。另外,這些方法越有理論背景就越好。例如GMM就是從理論模型導出來的。

  總結來說:在華人被排擠的落後原始領域——實證公司金融里,郎咸平老師以其出色的洞察力,分析了北美,東亞和西歐三塊主要金融市場:基於托賓Q理論的基礎上給出了公司治理決策的分析建議,即壞公司不應該投資,應該發放股利,好公司要繼續投資;對於東亞控股權和所有權這一委託代理問題,郎老師指出法律不完善的條件以及家族控股的條件下東亞小股東利益遭到的侵害,推進新興市場國家加快對於小股東的立法;同時郎老師證明了西歐市場實際上和東亞市場一樣是家族控股的。除了托賓Q這一傳統經濟學理論外,郎老師研究範圍頗豐,對於前沿理論,例如融資優序理論,信息不對稱理論都做了相關的檢驗,並改變了人們對多元化經營所持的樂觀的態度。總而言之,郎咸平老師稱得上實證公司治理領域的開拓者和領路人,但他的原創性實證方法甚少,因而距離諾貝爾獎仍有距離。

=============================分隔線 5============================

  郎老師的「地攤文學」作品我沒看過,做的財經郎眼也只看過一集,評價起來沒有說服力。如果諸位一定要評價郎老師地攤文學和媒體作秀水平,在下有三個建議:

  第一個建議是要明白一點經濟學隔行如隔山,跨一個分支就很難評判。論文發在Econometrica的經濟學家批評發在AER的論文邏輯不嚴密,隨便OLS就過了審核;研究理論和思想的看不起Econometrica的文章,認為他們是工匠,不是思想家。例如張五常這個弗里德曼的老朋友就批評弗里德曼的弟子鄒至庄老師,說鄒「是搞統計的」而不是「經濟學家」。就郎咸平的發表領域和課題來看,說他是」經濟學家「,或許不算;但是如果按照世行聘請他來看,也算是經濟學家。因此取決於諸位的標準。

  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經濟學家都能夠對於宏觀經濟給出合理建議的,哪怕他們專長是宏觀(更別說專長不是宏觀的郎老師了)。薩金特和Sims得獎的時候,記者採訪他們,問問他們對於經濟危機的看法,二老面面相覷,答不出所以然。如果你問的是Robert Shiller,估計席老能滔滔不絕地講下去,先講如何預測到金融危機,再講對策。這就是席老為什麼在中國受歡迎,公開課魅力四射,粉絲如雲。而Sims和Hansen這類天才,別說中國普羅大眾,我問我們班專長於計量金融的同學,也是十問九不知。因此,普羅大眾看到的經濟學家,和我們學金融經濟的看到的經濟學家,完全不一樣。你可以選擇對這門學科對這些人失望,但請別說他們配不上經濟學家或者教授。

  第二個建議是非專業的評判,用在其他領域就好,千萬別用於學術領域,這是答主看了無數答案以後提醒各位要注意的。比如說 @郭宇寬 郭宇寬老師,我早年看著郭老師的辯論教材長大。我本科學校、學院的辯論隊也非常推崇西交的雄辯作風,但是對於他給出郎咸平的評價郭宇寬:識破郎咸平 愛護郎咸平,不完全認同。

  其一,郭宇寬老師認為郎咸平老師助理教授吹成紐約大學和芝加哥大學的「正教授」。我不 同意「吹」這個動詞。我們查看郎老師簡歷可知,準確的說,郎咸平老師在紐約大學做過副教授(紐約大學的副教授是終身職位,除了哈佛耶魯這一檔次的學校需要正教授以外,其他學校副教授就可以拿到終身職);郎咸平老師做到港中文的正教授以後,還在芝加哥大學做過訪問教授(Visiting Professor)。

  各位記住紐大即使是助理教授也可以進入博士答辯委員會成為博導的,而且紐大的終身教職是抄不掉的,這是美國特色資本主義國情。以國情來看,郎咸平口頭語(非正式用語)把自己說成教授雖不是精確,但要說誇大其詞就嚴重了。美國人給助理教授發郵件寫成Dear Dr是準確的,寫Dear Professor也可以接受,算不得錯。在書面語里,郎咸平出版物從未把紐約大學和芝加哥大學的正教授寫在簡介里。另一個是芝加哥的訪問教授跟訪問學者區別非常大,訪問學者是比較容易的,但是訪問教授是的水平是可以勝任該校正式員工職位的。芝加哥大學要給訪問教授發工資,定工作量(例如教學任務和發表量),並且訪問期間發表的學報文章屬於芝加哥大學(詳見愛丁堡大學侯文軒老師的博客:什麼是講座教授,特聘教授,訪問教授,客座教授?)名下。也就是說,除了編製以外,訪問教授其他待遇條件基本等同於該校正式員工,因此郎咸平具備芝加哥大學的教授水平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說郭宇寬老師說的是事實,郎咸平老師只有助理教授的水平,那麼作為香港中文大學的教員,他在芝加哥做訪問的話只能叫做「訪問助理教授」(Visiting Assistant Professor)而不能叫「訪問教授」Visiting Professor,郎咸平老師的老師李志文,在芝加哥就是這個Visiting Assistant Professor職位。

  所以我們的結論是,郭宇寬老師既不懂美國國情,也不懂郎老師真實的水平,信口開河就批評人家學術道德。按照這個邏輯,如果訪問教授達不到該院系教職工水平,那Samuelson在MIT拿了正教授後去紐約大學做Visiting Professor,我們是不是認為Samuelson達不到紐約大學正教授水平?因此郭老師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做過任何科學靠譜的調查,也就沒有什麼發言權。

  第二個不同意的地方是,郭老師對郎咸平的評價是公司金融知識「及格」。其實,郎咸平的金融課程何止是及格,而是優秀。包括他發的文章也是「優秀」。而且,郎老師還通過了高級宏微觀經濟學的考試。別的東西不說,郭老師既然提到了他的知識水平,而晚生聽說郭宇寬老師是清華大學經濟學博士後,那冒昧請教 @郭宇寬 郭老師:請推導一個DSGE模型讓我們後生學子長長見識,晚生看這個模型經常看不明白。然後按照郭老的說法「郎咸平在中國任何一所大學做合格的會計學老師」,我的回答是:大陸基本沒有一所大學請得起,除非他自願去。

  我第三個不同意是,批評者根據美國有某某博士評價郎老師是機會主義者或者品德不好,得出郎咸平就是品德不好的投機主義者——難道要像凱恩斯評價哈耶克那樣「我和他交情不錯,但是他的理論就是垃圾」?再說了,凱恩斯說垃圾就是垃圾?我覺著還是寶貝呢!有人評價郎老師好處的例子你怎麼不舉出來,這不是偏聽則暗么?答主在這裡舉個正面例子。

Mara Faccio博士畢業於世界排四五百名的大學。這位大美女教授如果沒有郎咸平跟她合發文章,給她推薦,說不定人生最好的簡歷就是卡斯商學院了。之後呢?她輾轉任教於聖母大學,范德堡大學,西北大學,普渡大學,所到之處皆名校。現在還做到了普渡大學的講座教授。她和郎老師合作的文章不僅發在頂級雜誌上,而且引用破千。

  我第四個不同意是,批評者舉「郎老師採訪郭美美為之洗白」的例子來批評其學術水平。這完全兩碼事好不好。我記得蔣昌建老師以前感慨過,做一個辯手就是要駁倒對方,說服評委觀眾,做一個主持人就得順著嘉賓的話去講。作為品德高尚者,可能會拒絕掉這次三觀不合的採訪(如果給我選,我雖不是品德高尚,但是避免麻煩我還是會拒絕,當然我是沒得選,做做美夢)。但是把這次採訪當真並且用來衡量郎老師的學術,各位不覺得可笑嗎?

=============================分隔線 6============================

  郎老師在媒體上的話語,確實一石激起千層浪,造成非常多負面影響,這是肯定的。許多想出名的經濟學家,像鄒恆甫之流,誰不是「先搞個大新聞」。真真正正有品德之人,學習的是楊小凱老師。楊老師乃孜孜不倦的工作的典範:業餘時間就寫寫百年中國經濟學筆記這類科普讀物,以及《經濟學原理》這類教材;組織幾次業內大咖參加的像樣的學術會議;自己的學術不被認可,引用不高,就四處宣揚推廣。楊老師得到中國絕大多數經濟學家的尊敬,很大原因是因為他是帶著使命感去研究的,在文革入獄的時候就有這種使命感了。郎老師畢業的時候對於公司金融還相當陌生,憑藉出色的問題意識和學術嗅覺干出活來。使命感什麼的,比楊老師要弱。

  所以我們也可以用令狐沖做個比較:令狐沖向來說話都不太正經,「一見尼姑,逢賭必輸」之類的都不能當真。

  如果你對郎老師諸多不滿想要免疫,確實需要高的判斷力,知道什麼東西該聽什麼東西胡說八道。好的聽眾需要從發言人的發言里讀出隱藏的信息,他沒說什麼才是重要的。如果僅僅聽他的結論和情緒,結論當然是——你覺得這個人在胡說八道。

  因此答主最後結論是,這些負面的媒體效應,這些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絕對不影響郎咸平老師的學術水平。後無來者我不敢說,但是郎老師的學術水平在公司金融學領域裡前無古人(指的是華人)是一定的。事實上,綜合華人在各個經濟學領域(包括計量經濟學,比較經濟學,金融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微觀產業經濟學,宏觀金融學等),除了鄒至庄老爺爺能夠在總發表數量、頂級刊物數量以及引用量上都賽過郎咸平以外,能跟郎老師掰掰手腕的也就黃奇輔老師了。


早前,郎的學術能力毋庸置疑。Google學術搜索Larry lang,發過很多頂級學術期刊,但是現在幾乎消聲覓跡了。另外,郎的研究領域是公司財務,偏向於Finance,而非Economy。

個人感覺,由於混到了tenure,於是乎開始遠離學術,賺錢去了。不想賺錢的教授不是一個好演員。


郎前期的學術成果和後期的嘩眾取寵要分開看,他在學術上確實很優秀,但在很多節目上和微博上顯然不是以經濟學家的身份在指點江山。學術上的燦爛成果不能給在公眾場合的胡說八道洗白,而公眾場合某些毫無數據支撐的觀點也不能代表他的學術水平。


題目說了,只談學術。

郎咸平最高引用文章-東亞公司中所有權與控制權的分離,被引用4652次,且還在快速增加,一作最高引用2705次。世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最高1524次;

被引1000以上郎咸平有9篇;

這是一個頂尖科學家的數據。

郎咸平:

林毅夫:

最高1524(一作),1000引用以上3篇,全是一作。


其實郎的經濟觀點更偏向於左,甚至有觀點走的是馬派經濟學的路子。但他的受歡迎在於他把偏左的觀點,用偏右的方法說了出來。


陳竺在世界醫學界大約算不得頂級高人,起碼不是最頂級的那一批,我作為一個讀了幾年醫科的人,叫我評價下他的長相啊氣質啊我有信心罵的他狗血淋頭,叫我評價下他的學術水平?別開玩笑了,我哪來的資格?

狼某同理,我不懂經濟學,單純看看樓上幾位發的他的論文數量、發表刊物、引用數,就覺得吧,你要是沒有在經濟學前五名的刊物上發表過五篇引用數過2000的文章,你哪來的資格去評論別人的學術水平?

當然你要是罵他人渣,我毫無意見。可是看很多人的回答給了我一個感覺,那就是全世界最好的經濟學家裡,有好幾十位都出現在知乎這個問題下了。

嗯,厲害,很牛,不愧是被某扭曲論壇s1上稱為逼呼的高智商網站啊,求抱各位大牛的大腿。


看過郎咸平文集前兩卷,隨便說幾句,郎咸平非常有才華,文筆流暢,不少論文非常有創意,而且能把他的創意寫的非常精彩,當然,主要研究公司金融的人,不免許多文章也會撿前人的成果繼續深化。總得來說,他是我繼克魯格曼和席勒後發現的少有的有能力把學術做的有趣的經濟(金融)學家之一。


回答問題還是要數據說話,學術方面嗎,看圖吧。


他是公司財務(Corperate Finance)、企業治理方面的專家(商學),但不是經濟學家(但這不能否定他在經濟學上的造詣)。

他用通俗的語言向普通大眾普及了經濟學的常識,勇敢地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反對的聲音(對政府,對媒體,對大眾)。

他的某些論點和論據經不住推敲,有嘩眾取寵,消費民意之嫌。受眾需要根據自己的能力進行甄別。

綜合而言,我覺得郎咸平對社會起到了積極正面的作用。中國社會太需要勇敢的、批判的、多元的聲音。


金融圈學術能力大概是華人前5的成就,如果激進一點,算到前三也是可以的。

狼老師在國外做研究很出色,擅長公司金融及財務,但不知道為什麼他回國後屢屢在宏觀經濟領域瞎雞巴亂噴。

我在微博和微信無數次黑過、嘲笑過狼老師,是因為此人人品真的不行,好色+沒品,私生活一塌糊塗,當然這是他的私德,我也懶得管。更糟的是此君多次捲入炸雷的P2P,從最著名的泛亞,到後來的望洲,再有就是快鹿,包括最新的合拍貸,都和他或多或少有關聯。

利用自己經濟學者的光環,屢屢把老百姓騙進傳銷騙局,現在出門幾次被人攔截,押送公安局,雖然嚴格來說法律制裁不了他,但業內口碑早已崩盤。

只要給錢什麼台都站,也不會用自己的金融知識去分析一下邀請方靠不靠譜,這樣的學者懂得再多有個卵用?

太想賺錢,吃相狼狽,逼格盡毀。

但題主只問學術的話,狼老師還是很厲害的。


金融界成就,目前華人最頂級


Larry Lang是比較早的一批做tobin-q研究的,後來90年代中期在香港做亞洲的研究做的也很好。

2000以後開始搞媒體忽悠去了。

不過做corporate finance的,story-telling是基本技能。郎咸平已經不能算做一個學者了,把他當成一個搞學術出身的教傳銷的好了。


我覺得平價郎咸平記住兩點,第一,他是搞公司財務,金融的,早年做過一些不錯的工作,發了幾篇引用率很高的文章,看看你的財務課本,注釋裡頭larry.lang就是他。第二,現在基本沒聽說過他干出點啥學術的東西了。SO,一個前財務領域的學者,現在天天拿宏觀經濟說事情,請問說服力何在?郎咸平這樣的,說他是學者實在也是侮辱了學術圈,雖然學術圈不見得多麼乾淨,但是郎先生很多話已經邏輯沒有,對錯不分,缺乏常識了。


首先謝謝@黃繼新 的邀請。

1. 關於郎先生的能力,我同意@負二 兄的觀點:此人大大的有才。無論是經歷還是學術背景,都是金融界的佼佼者。

2. 關於郎先生的行為,我個人意見:太喜歡利用媒體。用媒體來放大自己的聲音和觀點無可厚非,但過於利用,尤其是喜歡用聳人聽聞的題目來吸引媒體和觀眾,難免有綁架輿論的嫌疑。

3. 所以,行還是不行?

我覺得中性偏負:因為我們中國人長期以來,總喜歡極端的言論和判斷。郎的觀點無論正確與否,都由於他過度利用媒體的宣傳,湮沒了業界中其他有知性的聲音。


對於包括我在內的大部分沒有經濟學背景的普通受眾,郎的觀點結論是否正確並不是那麼關鍵,他提出觀點,喚起大眾的思考,已經是一股積極的力量。我看過最近兩年的財經郎眼,也看過他的一些其他演講視頻,至少郎表述觀點的方式是很有說服力的,他能從事實數據出發,通過相對嚴謹的邏輯推理,從而得到結論。這些結論或許是過激的,可能因為數據並不夠翔實,也可能因為考慮的並不夠全面,但是人無完人,作為一個旨在普及經濟學知識到普通大眾的學者,我認為郎的表現是相當不錯的。然而我對郎咸平的好感,更多的來源於對其對立面的很多所謂「經濟學家」的厭惡。對於任何的社會話題,總會存在爭論,不能要求一個人的觀點代表絕對的真理,每個人都可以發聲,而有思辨能力的大眾會在這些爭論之中慢慢接近真相。然而現在所謂的專業人士,往往都帶著一種莫名的傲慢,動輒 「不屑於」評論,或者「去看基本經濟學的書花不了多少時間「,而這些人即便偶有發聲,也少有有說服力的動作。

比如翻到這頁的上面,有人寫到:

「郎所列的兩個原因都有道理,但對房產市場的繁榮或者高房價來說基本可以忽略,更談不上「根本原因」」 」本有很多話要說,現在發現吐槽無力,呵呵。「

什麼叫」基本可以忽略「,如果你承認郎提到的兩個因素是房市高漲的因素,那麼比重是多少?憑什麼就可以忽略?這個「吐槽無力」,更是一種極端噁心的傲慢。就在知乎關於郎的話題里,這樣的表述比比皆是。我個人是理工PhD,我也了解很多時候向大眾傳播一個專業的觀點是有些難度的,但是這些專業人士甚至懶得去嘗試,或者更可悲的是,根本沒有這個能力。

郎是一個在自身領域證明過自己的人,從各種節目中也能看出這是一個很聰明的人,記憶力出眾,思維也敏捷。現在居然知乎上這些人都能居高臨下的鄙視他了,真是滑稽。不是說你不能鄙視他,但請拿出點乾貨來。


以下是胡言亂語:

郎在學術圈混得並不太好,他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去Wharton念Phd了,那時候華人(尤其是國內的)在美國念金融的Phd的人是非常少的。而且那個時候公司金融很多領域都是處女地,在JF JFE RFS之類上刷文章沒有現在那麼難,而且郎傍上了超級大牛—Rene Stulz,發了幾篇引率超高的文章。個人覺得,郎在學術上算不上有才華,也算不上非常努力,但是挺懂學術圈那套東西。

在美國沒混好就回亞洲,據說先是去的母校台大,結果台大不收,後來就去了香港...


郎咸平教授的學術成就是我們應該高山仰止的。前面的人已經說了很多,但我想說郎咸平的研究成果的一個小例子。即公司回購股票是公司的一個利好信號。這個道理很簡單,現在大家均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但這個結論是郎咸平教授首先發現並用數據實證檢驗出來的。


小時代,小丑表演的時代。經濟學厲害的全部都是默默無名,一個進了財政部,一個進了上市公司的財務總監。


直接買一套郎咸平學術文選,看一遍,然後你就知道了。


這個問題太過籠統了吧····對郎咸平定性已經比較清楚了,他是金融和公司治理領域的專家,但是和張五常楊小凱這樣的經濟學家還是有很大區別的,研究的東西就不一樣嘛,而且阿郎喜歡用傳媒宣傳自己的觀點,曝光很多啊,難免招致非議。


推薦閱讀:

為什麼郎咸平在《財經郎眼》中說不看好中國經濟,中國經濟卻沒崩潰?
郎咸平批評轉基因食品,理由是以轉基因作物對於某些蟲會有殺傷力而推及到對人體有害。為什麼以他這種知名度的名人還會有這樣的不合邏輯的言論?
哥倫比亞大學金融工程碩士 67% 都是中國人嗎?

TAG:經濟學 | 郎咸平 | 經濟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