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醫生的收入為什麼那麼高呢?什麼因素造成的?


一句話,准入制度造成的。

以下內容任何轉載都需要註明來自 BYVoid 誰說中國醫療差——談醫療制度

知乎日報也不例外

誰說中國醫療差——談醫療制度

昨天晚上由於喫飯過快,咀嚼用力過猛,一不小心咬到了舌頭,頓時鮮血淋漓,差點噴涌而出。我立刻去買了點冷飲冰激凌,企圖冷敷止血。一開始效果不錯,但是過了一會,流血又開始了,而且越來越多,血流不止。沒過多久感覺嚥了一肚子血。想去去醫院看看,但看看錶十點了,怕是學校醫院急診看不了,還是第二天早上去吧。又過了一會,感覺嗓子嚥血過多,有點不舒服了。對著鏡子看了看舌頭,那流血的速度把我嚇了一跳,每秒可能有將近0.2毫升。掐指一算,一個小時就是720毫升,睡一覺就好幾升了。這一想不得了,腿都軟了,於是立即前去醫院。

果然校醫院急診看不了,讓我去魏公村附近的北京大學口腔醫院。我打車到了口腔醫院,走進急診室,這時已經是深夜一點了。我花了5塊錢掛了個號,排隊等了一會就進去了。年輕漂亮的女醫生問我怎麼了,我把我的病情說了一下,醫生讓我躺下,問我平時有沒有什麼病症。我想了想,說「我應該有低血糖吧」,醫生笑了笑,就讓我張開嘴開始處理傷口。醫生看到我傷口的位置實在奇怪,竟然是在舌頭中間,還是豎著的。只是因爲咬到了一個小血管,纔這樣血流不止。處理的時候醫生一直問我疼不疼,雖然之前有點疼,但不知怎麼在醫生處理的時候竟然不疼了,可能是因爲女醫生年輕漂亮吧。沒過一會,傷口就處理好了,等了半個小時都沒有再出血。

繳費的時候讓我挺吃驚的,費用一共8.2元,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好便宜啊。雖然作爲學生這個醫療費用是可以報銷的,但這便宜得讓我都懶得去報銷了(不過作爲一個理性人我還是要去報銷的,勿以利小而不爲嘛)。交完費以後醫生還告誡我注意事項,不要喫熱的東西云云,那服務態度令我簡直感激涕零。

對比一下美國歐洲的醫療機構,遇到這種小病要麼去公立醫院排隊到死,要麼去私立的口腔診所,同時做好心理準備收到鉅額賬單,而且半夜去人家還未必理你。只有天朝帝都纔有這種物美價廉,24小時隨到隨看的醫療服務。

我爲什麼能享受這一切

儘管這次醫療體驗很愉快,但是我還是清醒的認識到,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中國這種優質廉價的醫療服務,其代價是對公立醫院尤其是醫生利益的壓榨。這樣的醫療服務並不是哪裏都有的,而是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少數幾個大城市,因此遭到全國人民的覬覦。君不見北京各大醫院門口二十四小時都擠滿了來自全國各地求醫問診的人,他們爲什麼來北京?因爲只有北京纔有這樣優質的醫療服務啊。

但是公共資源總是有限的,再多的醫療資源也會被無窮無盡的病人佔滿。針對這種僧多粥少的情況如何解決,無非排隊、抽籤和市場。排隊是最常見的方式,大多數公立醫院,以及春運火車票都採用了排隊這種「公平」的方式。抽籤也不少見,譬如北京車牌照搖號、優質中小學入學抽籤,這種方式也是看似公平的。市場的方式就是競價拍賣,這種方式用得也挺多的,只是離一般人比較遠,譬如政府賣地,價高者得,也算是公平吧(不考慮貪污腐敗的問題)。這三種方式很難「誰更公平」之說,只有「對誰更加有利」之說。排隊顯然是對窮人有利的,因爲富人的時間成本較高。拍賣則是反過來,對富人有利。而抽籤,則對所有人都一樣,所以有人認爲抽籤是最公平的。譬如古希臘雅典的民主制度,發展到後來爲了追求絕對的公平就採用了抽籤。

但是市場是無孔不入的,排隊和抽籤的方式都可以被市場轉嫁,譬如僱人排隊、僱人抽籤,或者有人主動倒賣排到或抽到的資源。就像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兵役制度,雖然是強制隨機抽籤徵兵,但是如果被招募者可以找到一個人代替,就可以免除兵役讓別人代替,這使得富人大多都選擇了僱傭兵代替自身。對於醫院來說,經常見到黃牛倒賣掛號,幾十塊錢的專家號掛號費能被炒到幾千塊很常見。先不說這種倒買倒賣是否符合道義,這種行爲至少解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優質資源的真實價值。如果沒有黃牛倒買倒賣,我們很難知道這樣一個專家號到底值多少錢,這就是二級市場的意義所在。

相信沒有人會覺得五塊錢的掛號費貴,也正因爲如此,醫院和醫生的利益被剝奪了。醫療服務本身是一種專業的服務,無論從其市場需求還是道德需求,專業的醫生(道義上)應得應有的經濟回報和社會尊重。但由於國家控制的醫療費用價格,醫院幾乎不能從上面賺到可以維持運營的資金,只能依靠其他手段,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以藥養醫」。至於公立醫院的國家補貼,我不知其具體數字,但估計很難維持醫院運營。因此醫院和醫生就成了替罪羊,彷彿醫生拿回扣成了「看病貴」的罪魁禍首,殊不知醫療服務本身昂貴的成本。

由於我的病實在不大,而且醫生沒有存心從我身上拿回扣,所以沒用到什麼昂貴的藥。畢竟在當今緊張的醫患關係下,醫生想拿回扣還是要三思的。我之所以能夠享受到這樣的服務,完全是建立在醫院和醫生的利益被犧牲的基礎上的。因此我在看完病以後,忍不住對醫生說了好幾句「謝謝」。

醫療成本昂貴的罪魁禍首——准入制度

醫療成本分爲醫療服務的成本和醫藥的成本,這兩部分貴的原因是不同的。在中國,前者被人爲壓低,使得醫院不得不使用後者補貼前者。而在歐美國家,尤其是美國,爲什麼醫療貴得嚇人呢?我認爲,其根源在於嚴苛的行醫准入制度。如果你看過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可能會注意到一個細節,劇情最後Frank經過多年努力終於考取了美國醫生執照,從此步入高收入階層。然而Frank本身就是北京阜外醫院行醫多年的醫生啊!這個細節反映了在美國當醫生有多難,而這個難完全是人爲造成的。

美國醫師執照由各個州的醫學委員會頒發,考試者必須通過「美國執業醫師執照考試(United States Medical Licensing Examination, USMLE)」等各種考覈。一般在一個醫生開始行醫之前,需要學習十餘年,並且通過實習。由於苛刻的准入制度,美國醫療市場上醫生的數量被嚴格限制,造成了一種人爲的供不應求,醫生的收入自然水漲船高。

美國既然也有醫療費貴的問題,爲什麼還要維持這個制度呢?原因很簡單,是爲了「公衆安全」。不合格的醫生給你看病,你會放心嗎?這個理由看似說得通,卻只是一面之辭。這樣嚴苛的准入制度是保證了醫生的質量,但犧牲的是廣大患者和還沒有獲得執照的醫生的利益。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非常高的醫療標準的,有的人需要的僅僅是水平一般,但是廉價的醫療服務。然而醫生爲了維持自己的高收入和社會地位,利用各種政治勢力遊說權力機構,通過綁架公衆利益的方法保證了自身利益。

中國過去有赤腳醫生,在鄉間提供廉價的醫療服務。香港九龍寨城在被拆之前,由於香港政府對其沒有管轄權,也成了無牌牙醫及中醫診所的集中地(港英政府不承認中醫有行醫資格)。其中的診所雖然良莠不齊,但是解決了相當一部分窮人的看病問題。而現在,香港窮人只能去公立醫院排隊,小病可能一排就是半年。

類似的由於准入制度造成的價格昂貴的例子還有倫敦和紐約出租車的價格。在倫敦,出租車司機的准入門檻出奇得高,所有出租車司機的申請者要花三到四年學習The Knowledge(光這名字聽起來就很厲害),其中知識不僅要求司機牢記25000個城市街道和30到50個郊縣街道,還要對倫敦的歷史、文化、景點熟記在心。因此能通過考試的人非常少,倫敦出租車司機自然也成了「高收入職業」。對於消費者來說,結果就是倫敦出租車價格非常昂貴,我曾經一次從希思羅機場到倫敦市區打車花了105英鎊,還不含小費。而紐約的准入制度體現在出租車牌照上,2013年,紐約出租車牌照拍賣出了130萬美元的天價。事實上在過去並不是這樣,以前紐約共有30000餘量出租車(人口卻遠少於今天),但是後來紐約市長簽署了《哈斯法案》,使得出租車數量下降到了16900輛,到現在紐約830萬人口僅有13336個出租車,相比之下北京人口比紐約多一倍,但有69000多輛出租車。因爲這種懸殊的數量差別,紐約的出租車價格非常貴(同時也有勞動力市場的原因,按下不表),但也正因爲如此,纔給了像Uber這樣的公司獲利的空間。

相比醫療服務價格,醫藥價格無論在美國還是中國都很貴,這是什麼原因呢?直接原因是醫藥的研發成本很高(儘管邊際生產費用很低),一種新藥的研發成本高達數億到數十億美元和十幾年時間。但背後原因是FDA苛刻的醫藥上市管制制度,造成了藥品研發成本劇增。爲什麼會這樣呢?原因是FDA要求上市的藥品符合一系列的標準,並且需要做完整的臨牀實驗,這給醫藥研發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開支和時間開支,使得企業不得不把鉅額支出轉嫁到消費者頭上。雖然說FDA目的是爲了公衆安全(又是公衆安全……),但這不知道阻礙了多少新藥的開發,使得更多原本可以得救的人悲慘地死去。至於中國,中國實際上很少有自行研發的藥物,大部分是進口的專利,所以美國醫藥研發貴,也會造成中國藥品貴。同時中國也效仿美國,制定了越來越嚴格的藥品GMP認證。現在FDA的觸角已經伸向了醫療手機應用,甚至造成矽谷相關的創業企業生存困難,阻礙了醫療技術的進步。

理想的醫療制度

談一下我認爲的理想的醫療制度。我認爲理想的醫療制度應該是完全市場化的,所有的醫生准入制度、藥品審覈制度都應該取消強制性。但並不是完全拋棄,還是可以保留作爲參考。任何人只要有意願,都可以行醫,患者可以自行選擇是否信任。如果醫生願意考取執照,可以增加患者的信任度,相當於一個專業證書而已(假證屬於欺詐,是另一個問題)。同時辦法醫生執照的機構應該破除壟斷,任何機構都可以頒發證書,其含金量由其考取難度、頒發數量決定,類似於金融界或IT界的各種證書。就像金融界從業者不是有CFA證書纔能買賣證券,IT界從業者不是有MCSA證書纔能編程,至於公司是否僱傭你,證書只是一個參考,其他經歷經驗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同理FDA對藥品的准入制度也應該廢除,轉而由第三方的藥品評級機構(公共的或私人的)來對藥品進行評價,類似證券評價機構。注意這並不能解決賄賂等非正常方式造成的欺詐問題,但有FDA同樣不能解決,如何解決是另一個問題了。

在這樣理想的情況下,公立醫院存在的必要性就不大了,因爲市場可以提供各個層次的醫療服務,窮人選擇廉價的,富人選擇優質的,如同其他任何商品或服務。我認爲沒有任何需求是「剛性」的,非要政府介入不可,包括醫療、住房、教育,都可以由市場有效調節(在取消行政干預的前提下)。

有人認爲完全有市場提供醫療服務是有悖於倫理的,一個例子就是患了重病的窮人,他負擔不起昂貴的醫療費用,難道就應該死去嗎?這的確是一個很有爭議的問題。其實我認爲涉及到人的「生存權」的問題不止醫療一個,還包括溫飽、自然災害。關於溫飽,即使是發達國家也是在最近一百年內纔逐漸消滅的,不是任何平等主義政治運動的原因,而是生產力的大幅提高,導致糧食、紡織品價格變得非常便宜,纔讓每個人負擔得起溫飽。即使有人還是負擔不起,通過政府補助的方法,讓一個人喫飽也花不了太多錢。而醫療目前還是一種非常稀缺的資源,無論如何分配總是無法滿足每一個人的,而且面對很多疾病即使你再有錢也無能爲力。這完全是受限於人類醫療技術的,沒有任何辦法可以完美解決。政府誇下海口負責每一個人的醫療的行爲是極端不負責任的,因爲根本就是「何不是肉糜」。所以終極解決方案還是提高醫療技術,而不是任何政治運動。在這種前提下,爲了保證醫學研究的發展,其資金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資源優化配置的方式就是市場的分配方式,這樣纔能讓資本有效流入醫療領域,刺激其發展。

最後解釋一下標題,中國醫療制度的確有很多問題,但是美國也有不少問題,相比之下中國的醫療制度對患者不算差,犧牲的是醫生的利益(患者利益間接受損,造成雙輸局面)。而美國則是犧牲患者利益,養肥了醫生。


醫生執業資格壟斷體系所導致的准入及其困難以及共生的壟斷性高價。

高收入,高資格成本,准入競爭激烈互相正反饋加強這個壟斷體系的牢固性。

醫療服務和奢侈品類似,有價格高暗示高質量的逆向選擇的性質,這導致了個別醫生很難以低價競爭的方法破壞這個價格體系。


供需關係決定的。從進入醫學院(必須是本科畢業之後才能考醫學院)到正式拿到執照成為醫生,需要近十年時間,甚至更長。這個長期的培養的過程(對醫生的謹慎培養未必不是好事)再加上對行醫執照數量的控制,導致美國的醫患市場長期是處於供遠小於求。所以才會有,生個病看醫生要預約然後等好幾天甚至一個星期才能見到醫生這種事情。這也是美國醫生收入高的根本原因


1. 北美醫生要讀很長時間,讀完還要實習, 一般都要30多歲才開始起步,在之前要扔進去很多的錢。這個是由於國外把命看得比什麼都珍貴,在醫藥方面的能力和質量要求極為嚴謹甚至苛刻。

2. 國外醫學院把關很嚴格,同時為了保證市場上醫生緊俏搶手,他們嚴格控制投放入市場的醫生的數量。

3. 國外醫生很多不呆在醫院,都是自己出來營業,並且國外有很多家庭醫生,沒有上頭的剝削甚至還有補貼,收入能低嗎?


我在美國生活時,沒看過美國醫生,雖然感冒了咽喉腫痛要死,但是旅遊沒有買保險啊。根本不敢去看醫生。只能在China Town買了進口中成藥和西藥吃了。美國一般的藥店還不賣抗生素,沒有消炎藥,吃了那些破爛完全沒好。要命啊。但是在紐約唐人街就有抗生素賣,我也不明白為什麼。個人感覺美國把醫生准入制度定得太高了。真的沒有必要。我回國後就在小區對面的診所開了一個醫生,37元的葯吃好了。但美國社會的制度也不是說改變的就改變的,在美國生活一定是需要醫保的。


美國的醫生有自己的行會,能為自己的利益做鬥爭,在中國這個行得通嗎?


以一個美國醫學生的角度隨便說兩句。

我覺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要在美國成為醫生,所要付出的代價太高。

如果不給高工資,根本沒人願意go through那麼艱難的路途去成為醫生。

美國想當醫生是十分困難的。高中就要定下目標,成績要好,要進入好大學,要選好專業,四年GPA要高(不是3.5那種高,是3.9那種高),要有各種實驗和課外經歷,要有好推薦信,要考MCAT(是醫學版的「GRE」,美國公認最難的標準考試,比LSAT還要難很多,說GMAT的可以洗洗睡了)……要go through錄取率普遍只有1%的醫學院們。每人通常申請25到30所醫學院,但是每年總有超過半數的人沒有被任何一所錄取。

嗯,為什麼醫學院錄取要搞得這麼困難呢?因為醫學院太難讀下來了。所以篩選的時候,醫學院要選出最聰明、最肯讀書、最tough的人,所以他們在面對巨大的學習壓力的時候,they are stronger enough go through it。但即使是這樣讀不下來的人也有很多。你問任何一個美國人醫學院難不難,他們都會說very very challenging。至於壓力有多大,大成什麼樣,我覺得三言兩語不太好形容,不過我還記得我醫學院開學之前,我跟幾個跟我關係不錯教授們侃大天,說你們別老警告我說醫學院難,我一個高考都經歷過的人,你們簡直是在小看我!

結果剛開學一個月我就慫了。

我一天學16個小時,一周學7天,夜裡3點爬起來學,周末泡在解剖室學,嗯。從來沒為了什麼事兒這麼努力過,結果第一次考試就下了平均分。

==美國人的智商差距比他們的貧富差距大!多!了!

啊,好像離題了。總之,醫學院四年過完之後,就要考住院醫。住院醫比醫學院還要難過多了,因為醫學院的時候還主要是學習、考試、rotation,但是住院醫身上會壓著很多很多病人的重擔,是最主要的接觸病人、看病情做診斷的人,會非常非常的忙和累。美國人常說「Residency is not a full-time job. It"s two.」而且,你以為住院醫就不要繼續考試了嘛,他們還是要繼續考啊啊啊。

住院醫長短三到五年不等,這期間雖然會有收入,但是不會太高。如果住院醫之後還想更加專科,那麼還要讀fellowship,又是三年。如果還想更更加專科,就讀兩個fellowship,又是三年,典型的比如神外。

所以總體算一算:時間上,大學4年+醫學院4年+住院醫3~5年+fellowship0~6年,最少也要十多年。這十年里,除了大學稍微輕鬆一點,剩下的時間全部都在巨大的壓力裡面度過。醫學院難進,學費極高,貸款很多人要還很久;對腦力的要求很高,平時的生活除了在學校就是在醫院,基本沒有任何的私人生活,說美國醫生要麼很早很早結婚(進醫學院之前),要麼單身到很晚,是很正常的,因為在這麼長的學習、工作的時間裡面,根本沒有時間搞私人生活和感情,而感情是需要投入時間和精力的。

所以,一般人很少會走這條路,過這樣苦行僧一樣的生活,因為它很難。很艱難。

如果醫生工資再低,那麼根本沒有什麼人會願意選擇這條路。就算選擇了,也有可能會絕望的走不下去。


1.培養成本過高。醫生資源匱乏。尤其是專業領域的醫生更是少之又少。美國專業麻醉師執業,除了要接受8年的醫學教育外,還需要12年以上的訓練,

2.完善的醫療體系和社會保障制度。政府也大量的投資。老人過了一定年齡看病就不要錢了,政府從你門的稅收里出,使得美國人更注重個人健康問題。醫生屬於市場稀缺資源。 供求關係不平等。

3. 相對國內的醫生來看,國內的醫生收入有明顯差距。這其中的問題可能大家更感興趣。我的觀念認為。國內看病不是看重醫生的履歷。更多的是看重醫院的背景。醫療資源分配的不平等。使得國內的三甲醫院有了更多打話語權。醫生很難脫開醫療機構混口飯吃。尤其老百姓關注的醫療事故賠償問題。至今電視上還經常播放。

我到是建議國家能夠提高國內醫生的薪資待遇。可能會解決兩個問題。一、更多的學生會選擇報考醫療類的大學。培養更多的醫療人才儲備。二、可能會減少某些醫生的灰色收入問題。我相信可以做到高薪養賢。


在美國,醫生這個職業是非常受人尊重的,所有人會因為你是DOCTOR而更加客氣的對待你;在美國確實是自帶光環的職業。

2015年數據,美國專科醫生的平均收入為284,000美元,而初級保健醫生平均是195,000美元,與既往幾年相比,呈現一種整體的適度上升趨勢。

美國醫生收入並不是高,是合理,是真正服務價值的體現。當然也體現的美國人的價值觀。

簡單看看美國醫學生的怎麼成為醫生的吧。

學士學位(4年):有志成為醫生者必須取得學士學位(專業不限),而國內的醫學院校和其他院校一樣通過高考招生。雖然醫學院校錄取條件中並未對專業做出要求,但本科期間,很多人會選擇醫學預科或理工科。並在此期間參加全美醫學院入學考試(Medical College Admission Test, MCAT),參加了全美醫學院入學考試,學生才有申請並被醫學院校錄取的資格。

醫學院校(4年):在醫學院的前兩年主修解剖、生理學、心理學、生物化學、藥學、倫理學等正規教學。後兩年專註於實踐,學生開始到醫院、診所、實驗室接觸臨床環境。

考取資格證:從醫學院校畢業後,醫學生必須要考取醫師執業證書才能取得醫學博士學位(Doctor ofMedicine degree, MD)或骨科醫學博士學位(Doctor of OsteopathicMedicine degree, DO)。這兩種考試的資格要求和題目不同。美國醫師執照考試(USMLE)要分以下3個步驟:第1步通常在醫學院校二年級完成;第2步則在醫學院校四年級完成;第3步要在住院醫師實習期第一年結束後完成。

住院醫師實習期(3+X年):住院醫師實習期是獨立行醫前的最後一道關卡。住院醫師要在其實習醫院至少工作、培訓3年,一些專業領域要求更久。比如,內科住院醫師必須完成長達3年的住院醫師實習期,而產科、婦科的住院醫師實習期則為4年。普外科住院醫師實習期為5年。所有住院醫師都由住院醫師團隊和主治醫師監管指導,保證他們接受良好的培訓從而獲得必要的臨床技能。第一年又稱實習年。這一年中,主要是與患者交流以採集病史、進行體格檢查,並為患者進行基本治療、實驗室測試、放射檢查等。帶教醫生及高級住院實習醫師均直接監督實習醫師。隨後幾年為住院醫師培訓期,這段時間內,住院醫師將在診治患者中逐漸獲得更多責任和許可權,但仍然接受監督,整個培訓項目完成後才可完全獨立診治。

專科醫師培訓(Fellowships,1-4年):美國的專科培訓是專門為獨立醫學學科和外科設置的,完成住院醫師培訓後可以繼續申請專科醫師培訓。持續時間從1年到4年不等——有些甚至更長。

也就是說美國醫學生成為一個全科醫生至少進入大學開始需要11年,專科醫生至少12年以上。

每個階段的考核都是嚴格的,例如MCAT考試通過率是15%左右,所以美國人普遍認為能上美國醫學院的同學就是社會精英。

美國醫學教育的思路是精英教育,全美僅有133所醫學院能夠授予醫學博士(M.D))學位,近年來,大致每年授予MD學位穩定在16000人左右,申請通過率大約38%。

美國醫學院學費也是貴的驚人的

醫學生大致都會貸款上醫學院,貌似美國銀行行長的孩子也是貸款上的醫學院,超過一半的醫學生預計將貸款超過150,000美金,將近40%的人預計將貸款超過200,000美金。在美國完整的上完醫學院最低消費大致在200萬人民幣。所以本身美國醫學生就是中產家庭的孩子而且學習還要好。現在美國醫學院還不對外籍開放,我說的是MD學位。

還要說一點,美國醫生是完全沒有灰色收入的,看多少病人掙多少錢,做多少手術掙多少錢,倒是體現了多勞多得的精神;所以也有家庭醫生掙得超過專科醫生的。

我覺得你應該問一下什麼因素造成了中國醫生收入那麼低?


本科教育4年,專業培訓4年

如果是公立學校,以ucla2016-2017學年為例,本科本州學生學雜費$12,816(外州+$26682),保險$2,265,食宿交通書本各種加起來,本州學生總要3w多一年,外州在5-6w

醫學院,本州學生2015-16學年的學費是$36401.74, 外州是$48646.74, 算上保險,食宿即使本州學生,也要6w

私立學校,以南加州為例,2015-16學年僅學費大約5w一年,醫學院的學費也超過了5w,那麼算上生活費要7w了

所以,即使在本州,讀完8年也要36w刀,如果讀的是私立,那就是56w刀。不乏醫學生欠一屁股貸款的。

如果要算上為了考醫學院/好的大學,家長買的學區房(是的,學區房)或者私立學校,各種課外活動(音樂體育),各種社會活動(父母投入的時間),更是一筆天文數字。

所以,如果收入不高的話,誰會去做這樣的投資呢?


本來就應該高。難學,學習周期又長;工作又辛苦,又要擔責任。

這樣的工作要是拿不到高工資,不如改行買葯得了。這就是中國目前的情況。


知識壟斷,行業保護。

極少部分人得利,全國人民健康利益受損。

阻撓醫療改革方案的頑固反動既得利益集團。


門檻高,很多醫務工作者看歐美國家大夫收入高眼饞,殊不知以他們自己家庭的收入水平在人家那裡根本供不起孩子學醫


美國每年醫療投入佔gdp20%以上,中國那麼多人口投入4%而已!美國醫生都是精英,屬於產業鏈的核心。中國醫生神馬水平人才都有,在這個產業鏈中沒有話語權,屬於傾銷廉價勞動力.


我太太就是醫生,我認為原因是

1.美國醫生工會(AMA)勢力很強,就像以前有個問題是如何看待少數族裔通過教師考試比例低,紐約州取消考試,政府這張牌打的很聰明,用政治正確種族政治讓工會閉嘴。

醫生工會大量限制勞動力供應,對公共健康,社會福利已經造成非常壞的影響了,過高的人力成本和認證制度造成在鄉村和窮人社區,醫療資源嚴重不足,窮人要的不是HMS的畢業生,需要的是有基本醫療能力的普通醫生,美國鄉村新生胎兒死亡率是所有發達國家最高,簡直是國恥。

2.醫學院大量兼并和教學改革,造成了醫學院高的不切實際的錄取標準和極其有限的勞動力供應,大量醫學院被兼并,畢業生數量被嚴格控制。完全過時的住院醫師制度

3.醫院,藥商,華爾街實際上是在當替罪羊


中國人口是美國的5倍,每年醫學畢業生是美國的10倍


國外醫生跟國內很不一樣吧,國外的醫學要求很高,醫學畢業應該直接就是doctor(博士)了,很多人根本熬不下這個漫長的過程。所以取得行醫的資格比較困難,門檻高,工資啥的自然也就會高了。


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美國醫生工會非常強大,嚴格控制醫生數量,故意造成醫生短缺,以保障醫生的天價工資。


根本來說,因為人家對人命更重視,所以對醫生要求很高,所以要成為醫生的投入就高,所以成為醫生之後收入就高。


老賬號因為發軟文被刪

現在用新帳號把老答案附上

歡迎老知友加上

~~~~~~~~~~~~~~~~~~~

為啥美國醫生地位高收入高?

——蘇清德

作為美帝小醫生,被邀請回答很久了,因為忙,現在才有時間動筆。

先說結論,醫生和小販之間的差距就是社會地位不同。強如特朗普,在競選時,還得拉上自己的家庭醫生,讓他開證明,說自己身體可以勝任總統。在這種情況下,他的醫生扭扭捏捏不大情願的開出一份所謂的證明。這只是個家庭醫生,幾乎可以算是美國醫療系統食物鏈最底層的醫生,連總統都得恭恭敬敬的跟他說話。這間接說明了美國社會對醫生這個職業的認可。

那為什麼醫生這個職業在美國的認可度這麼高?為什麼在很多美國官員富商希望自己後代當醫生?(記得當時剛剛進醫學院,看見學校專門給學生的parking lot里有porsche 911和slk amg的時候,作為開97年破nissan的我,不禁嘀咕一聲,他們為什麼還要讀醫學院)(當時醫學院里還有3個州議員的兒子和女兒)

答案是--選拔制度極其嚴苛。

首先,申請美國醫學院,你必須先讀完本科四年才能申請(跟國內高中就能申請完全不一樣)。然後再讀四年,拿醫學博士學位(doctor of medicine)。

其次是醫學院少。全美國大學多如牛毛,貌似有好幾千所,可是醫學院只有140所,平均一個州不到三所,有五個州沒有醫學院。這些沒有醫學院的州,大家想想都知道是什麼樣的了。

再者不僅僅醫學院少,招的人也少。一個醫學院一年平均只招100人左右。跟各種本科新生對不對上千完完全全不一樣。大家能想像全美國2,3億人口,一年才招一萬多醫學院學生,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比例。

上面這三點就造成了考醫學院極其難,要想脫穎而出,除了mcat,gpa這種硬實力要很好以外,還得research,ec等軟實力要讓人眼前一亮才行。當然最重要的是你面試的時候,如何讓面試官感受到你那一顆堅定的當醫生的心(懸壺濟世救死扶傷你最好不要說,他們都聽爛了。最好要講小故事打動人。我當時牛逼的把面試官給弄哭了,想了解我的面試故事請付費私信 )

撇開其他不談,就這種淘汰率,無論在哪都會被人高看幾眼吧。再舉個栗子,大家都很尊重那些研究導彈原子彈的科學家吧,按道理,他們賺的也不多,大家尊重他們的原因還不是因為這玩意不是每個人都能做的,必須是最牛逼的經過層層選拔的人才能做的。想想我小時候特別想去設計導彈,當時看美國就不爽,當時的理想就是設計導彈干美國。可惜現在已經委身美帝,白駒過隙時光荏苒啊。

其實美帝的制度很好,醫生是個很特別的行業,時時刻刻與身體打交道,也是個容錯率為0的行業。你如果不選擇那些一直以來都表現最優異的那一批人,作為患者的你們放心把自己的身體交給他們嗎?

在美國平均二三十萬美元的收入對於醫生根本就不多,因為醫生的培養時間長,工作壓力大,而且醫生的保險還特別多,到手的根本就不多。所以很多想賺錢的醫生會另謀生計,比如開醫院醫療中心或者給醫藥公司當顧問等等。

其實還有很多話要說,tmd,又得忙了。

有時間再更。


推薦閱讀:

醫生真的賺錢嗎?
賓士、寶馬、奧迪、路虎等著名豪華車品牌4S銷售人員的提成情況如何?收入情況如何?
《 2014 年全國 309 個城市平均工資單》是否有可信度?
個人擁有汽車的價格和個人月收入,怎樣是合理的?
你有持續不斷的收入嗎? ?

TAG:美國 | 醫療 | 醫生 | 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