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被日本殖民過的地方,台灣和東北是否有共同點?


台灣是未解放區

東北是老解放區


有。

比如有一個詞叫「便所」,意思是廁所。在東北方言語境里,是稍微通俗點對廁所的稱呼。

我大學時去台灣旅行,有次急著找廁所,因為之前大約了解過一些台灣當地的用詞習慣,便拉著位阿姨問了她「化妝間」在哪兒。

阿姨略作思索,忙道:便所前面右轉就是了。

我沒多想,快快道謝身往。

後來才後知後覺起來,她剛剛用的詞是「便所」,便感覺到十分十分震驚。因為之前我一直以為這個詞是東北特有的。

後來我忙去google,才知道原來「便所」源自日語,這大概可以稱為東北和台灣同被日本殖民過的共同點了吧。

(但發音有點不一樣,東北口音的便所,所字要有很重的兒化音,哈哈哈哈哈哈。)


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被日本侵略過。

對了還有一個,東北和台灣都很積極的想參加朝鮮戰爭,只不過結果稍有不同:東北人作為志願軍主力第一批入朝和老美開打,台灣人被美國爸爸拒絕參戰。

=================================

我去,竟然有人說志願軍是被騙去朝鮮打仗的。

朝鮮戰爭1950年6月25日爆發,7月東北邊防軍就成立了,由四野的38、39、40、42軍等部隊組成。10月,東北邊防軍改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一批入朝作戰。

東北邊防軍的士兵很多都是東北人,在中朝邊境蹲了幾個月,你說他們是被騙去朝鮮的?你當四野的老兵們都是傻子啊!

=================================

又來了一個抹黑東北籍志願軍戰士的,那我再反駁一把。

整個抗美援朝期間,犧牲最大的就是東北人、四川人、山東人,其中四川犧牲人數最多,東北犧牲比例最大。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四川人口6230萬,東北三省加起來人口4173萬,山東4888萬,抗美援朝犧牲人數四川30789名,東北39856名,山東19685,也就是說當年每2000個四川人中就有一位烈士,每1000個東北人中就有一位烈士,每2500個山東人中就有一位烈士。

這裡面最慘的是吉林省,每600個吉林人中就有一位烈士,這個比例很可怕,600人放現在也就是一個住宅小區的人數。

抹黑東北籍志願軍戰士,對得起那將近四萬名東北籍志願軍烈士嗎?


順風局主公指著一個殘血的忠臣說:你說你和那邊的內奸有什麼共同點?

忠臣咬了咬牙:就算我剩一個桃了,捨不得吃也要留給主公,而那個內奸,正憋著勁把我手上的桃子順走去救反賊。


從事實上,東北和台灣最大的區別在於日方對其的定位。

台灣,是日本的模範殖民地,佔領下來好好建設給西方人看「這是一個理想的殖民地!」

東北完全不同,東北是日本對美作戰的戰略後方,也是日本獲取糧食礦產等資源的補給區和新「國土」。

這兩點直接決定了日本對東北和台灣的態度不同

對台灣:培養順民,基礎建設,建設完成後一定程度上作為一個兵源補給

對東北:工業建設,基礎設施應有盡有,目的主要是騰籠換鳥,最終目標是讓日本人成為該區域的實際主體住民。要不,你們去看看長春人民大街兩邊的日式建築還有偽滿皇宮博物館裡的照片之類,根據我個人的了解,日本人對朝鮮都沒這麼上心。

所以,定位不同導致政策和區域人民反應都不同。

至於某些執意地域黑的zhizhang,你們想想一槍不打讓山東的河北人韓復渠,一槍不打讓東北的浙江人蔣介石還有賣國大漢奸廣東人汪精衛,自然還有「死守」南京的湖南人唐生智,祖籍福建的大漢奸陳公博。或者是英雄河南人楊靖宇,在抗聯里效力的朝鮮人金日成,犧牲的國軍滿族將領河北人佟麟閣,中國遠征軍主帥廣東人羅卓英然後再好好想想,地域黑到底有沒有意義。

—————————————————————————

啊呀,問題好像是問共同點,我忘說了,那就提一點。

東北和台灣都經歷過「皇民化」進程,但是在東北的毫無疑問失敗的多就是了。

畢竟在當時大背景下,一個受盡壓迫的東北人在街上居然看見滿映「東亞共榮」的用於粉飾太平的海報,怎麼說,心裡都會感到無比噁心吧。。。


(看見推薦就進來了 )

作為一個黑龍江人這真的是大東北被黑的最厲害的一次(順便問這個問題的人真的不是引戰??)

從小到大我們這的人都是看抗戰片長大的 很多人的長輩都是抗過戰的

包括我家,我爸現在50多還在看抗戰片

就連我家小小的一個三線城市都有抗戰紀念館 每年清明學校統一祭拜的也是烈士

某些答主或某些評論有什麼資格來說東北???就因為在東北建了偽滿洲國?還是因為東北出過漢奸??還是因為瀋陽「貢獻」的槍彈???誰就能說南方,台灣就是好的對的?開玩笑當初日軍先攻佔東北不是因為東北資源豐富??難不成您們還要把東北資源豐富當成罪過?您們有什麼資格來黑東北?

順便在生日當天看到這問題和某些回答我也是呵呵了


作為東北人,我覺得這是東北在知乎上被侮辱最嚴重的一次。你可以罵東北野蠻,罵東北官僚,嘲笑喊麥和燒烤,無窮無盡的編段子,唯獨不能把東北跟那些媚日舔日地方放在一起。如果你有疑問,請唱一遍義勇軍進行曲,這就是白山黑水之間誓死抵抗的英雄們的故事。

既然評論區部分南方的知友們@大漢冠軍侯@求生@Linmao@被愛成悲哀這麼看不起東北人抗日,說東北出順民,我只能放個大地圖炮了。汪精衛,陳公博,周佛海,這幾個大漢奸哪一個是東北人?哪一個不是南方人?汪偽漢奸政權主力是不是南方人?難道按部分南方知友的邏輯,南方人出漢奸嘍?廣大南方知友不要介意,實在氣不過,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開一炮!本人最佩服的是湖南那位偉人。@ZacharyChen至於台灣,我見的台灣人多了,討厭日本的,無論藍綠,從未見過,反而對日本充滿了感情。


當然有了,兩地都沒有忘記日本統治。都用各種方式銘記這段歷史:

瀋陽和東北各地每年918都拉防空警報,路上司機也跟著鳴笛。

台灣每年都往日本靠,岩里政男的認爹,引入福島食品,引入日本文章到課本,最近又認美日爹。

不得不說,東北在「牢記日本」這件事上,太死板,年年如是。不如台灣花樣多。

——————更新————

看了一些評論,某些賤兮兮的東北人親日,該鄙視。沒毛病。

不過對於去日本工作嫁到日本這種事情,我覺得這沒啥,一沒偷二沒搶三沒白吃日本人大米,這年頭就台灣某些腦袋轉不過彎的覺得和大陸有來往就是親中賣台。全球化還搞封閉那是傻子。去日本賺錢那是個人選擇,評論里說拿日本好處就如同賣國,這種想法和那些砸日本車的愛國賊有啥區別?

老一輩領導人也表述過吧,中日矛盾是和日本軍國主義的矛盾,和日本老百姓友好往來。你要不要也上去扣個偽民族主義的帽子?

再說,我在回答中主要描述的是政府行為,東三省再不濟,也比蔡英文執政府強吧?

東三省是有些親日的個別人,某縣的事情,咱了解有限不多說,但是一個地方如果文盲多了,那不是更應該普及教育嗎?怎麼?因為某些親日的傢伙咱就把九一八的警報也該停了以證明咱不是偽君子?什麼混賬邏輯?


日本對於新建的火車站,及表達方位的火車站的命名方式一般是 新××駅 ,或 北××駅 東××駅 等等,方位詞在地名的前面。台灣和東北部分車站依舊保留了這種命名方法,甚至對於部分新站,也採用了這種命名方法。

東北

新××站列舉

新松浦站(1933年)、新香坊站(1937年)、新通化站(1943年)

新友誼站(1974年)

方位詞在前列舉

東通化站(1938年)

東二道河站(2012年)

台灣

新××站列舉

新北投站(1916年開通,1988年停運,1997年復建捷運站開通)

新烏日站(2006年)、新左營站(2006年)

方位詞在前列舉

南台南站(1933年設立乘降場,1943年命名,1991年廢止)

南崗山站(捷運站,2012年)

南樹林站(2015年)

北五堵(1932年建立,1967年廢止)

北新竹(2011年)

等等。


召集日

估計全中國範圍內只有大連和台灣這麼叫吧……


沒有任何共同點

台灣人表面傻帽溫柔小清新,無辜可憐惹人愛。實際上除了本土日軍外,二戰中下手最狠最不要命的就是台灣士兵,有超過兩萬八千人是入祀靖國神社,接受大和民族之供奉。

二戰中,二十萬台灣軍,共有三萬人玉碎,陣亡率超過15%,略低於本土日軍的18啪的陣亡率。

特別是著名的「高砂義勇隊」,當時的日軍長官以為,經過霧社事件後,台灣原住民朋友對於日本依然存有敵視之態度,然而,當招募天皇死士之時,原住民紛紛參加,以致於第一期遠遠滿足不了原住民朋友為天皇效力的要求

日軍退休人士認為,「高砂隊員的英勇、服從、為長官效命及犧牲奉獻的精神」,日軍成員也難望其項背。」

義勇隊冒險犯難,服從指揮,寧死不退,陣亡率超過八成。

反觀東北人,抗戰十四年,從來就沒服過日本人。東北人雖然脾氣暴躁,但講道義,孝父母,疼老婆,愛子女。對於值得自己守護的人,東白人從來不會傷害的。

東北爺們平時雖然說喜歡打人,但是打完之後大家都還是好兄弟


補充一個隔壁看來的:

知乎用戶:台灣是否比中國大陸更好地保留了中國文化?

日常簡體翻譯:

我說一個很久以前就想到,打算拿來用但苦無機會的。

義勇軍跟義勇軍是不相同的。

進行曲里那個義勇軍是革命的,做二鬼子燒殺擄掠那個義勇軍是反動的。

東北抗日義勇軍是革命的,高砂義勇軍是反動的。

( 再有哪個**來跟我爭執」隊「跟」軍「的,肯定拉黑,連精日反華的自由時報都軍隊一起用了,是心有多壞需要刻意糾結詞句?意思有區別么?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155508 )

題外話:

別跟我來一套說製造對原住民的矛盾,我可沒有蔑視原住民,我只是在闡述一個事實,那就是某些殖民者讓某個殖民地上的人民去殘殺其他殖民地上的人民,並遭受到後者的反抗,在這個問題上,兩地的殖民地上的人民,可說不上同一回事。

坦白說爭議高砂義勇軍怎樣紀念與定性這事兒打一開始就不對勁,管你是不是原住民,重點在於幫助日軍侵略與否,你說你南島語族不吃這套,我說誰讓你住在我國固有疆域領土上,誰讓你倒楣沒有趕上新中國的同化與現代化,而是被反動派與在割據地區崛起的分裂勢力、又是日本扶植的分裂勢力政客的操弄?

除了甘願接受中華受日本侵略,一方正義一方不義的價值觀與世界觀的原住民(今天的原住民也不必認什麼罪,又不是你們去當二鬼子)以外,剩下的那些精日原住民,或者毫無中華觀的,將來會很麻煩,得提防在自治與反動滲透之間的工作如何做好,同時還得考慮如何讓他們真正選擇並融入民族共同體的現代社會。

無論如何,台灣問題深究下去很棘手,作為一地的歷史太過複雜、矛盾且怪異、錯亂,目前的主流價值觀又有很大部分是根本上與大陸地區的史觀衝突的。

而既然如此難以一概而論,又談何跟東北尋找共同點?

以下引用,其中某些言論我可絲毫不敢恭維,藉由歷史記憶的矛盾而操弄的族裔政治問題可遠超美國,所用辭彙諸如「應當...否則傷害感情」則看齊了所有此類議題的經典表述。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高砂義勇隊

目前高砂義勇隊的靈位皆安置於日本靖國神社中,而各界對如何詮釋高砂義勇隊看法不一。

目前在新北市烏來區設有「高砂義勇隊紀念碑」一座,募款皆來自日本捐助者。紀念碑側另有日本人士獻給高砂義勇隊的石灰質角礫岩(上刻有日本國歌《君之代》(君が代)全文,歌詞中有文「沙礫成岩兮」);及日本帝國台北陸軍病院的「鎮魂之碑」。

日人2001年另贈碑一塊,書有「曾傳達皇民忠誠之心的烏來鄉里」,「聚集在這個地方的是高砂義勇隊的英靈們,期待大和魂能夠再度奮起。日本國民謹在烏來此地,以最崇高的敬意奉祀義勇隊員的英靈們」。歷年至此碑觀光憑弔之國內外遊客甚多。

對於台北縣政府的強拆紀念碑,泰雅民族議會議長馬薩道輝表示,紀念碑是日本和台灣原住民民間團體共同籌資捐贈,日文碑文為日本團體捐贈,當然是用日文,碑文是從日本人當時參與戰爭的角度來看泰雅民族在戰爭中的亡生者。大家應尊重這些參戰遺族的感受,並予以尊重。泰雅爾族民族議會常委歐蜜?偉浪亦表示,泰雅耆老在二戰時的歷史記憶和認同情感不能被磨滅,社會應該給予尊重。各級政府在看待或處理原住民事務時,應以了解和同理心為出發點,千萬不要以高高在上之姿行事,否則將激起原住民的反彈。

一名居住新北市的高砂隊遺族馬偕·旅牧受訪稱,「日本人在台灣與烏來的泰雅族原住民相處得非常好,彼此間還有通婚,許多人為感念日本天皇德澤,甚至別取日本姓名,這也是年逾五十歲以上泰雅族原住民,平時話家常還習慣用日語交談主要原因。而日軍欺壓台灣原住民,是在霧社事件發生以前,以後態度就變得完全不一樣。尤其,徵調高砂義勇隊到南洋協助作戰後,整個情況更變許多。但最讓日軍感到佩服的是,高砂義勇隊在戰場上對天皇忠誠。」

台灣人權促進會在聯合記者會[2]中指控縣政府的強拆行為,是「起於中國時報以不實報導[3],配合立委高金素梅演出,惡意中傷多年之慰靈紀念活動」所致,而且拆碑不附帶任何理由,行政過程粗糙。

在同一個記者會中,泰雅爾族民族議會的發言代表指,國家應當尊重當事人的歷史記憶,不該仗恃權力一意孤行強拆紀念碑。

日本著名政治漫畫家小林善紀在其作品《台灣論》中則引述部分台籍人士認為,高砂義勇隊純屬自願,「對於過去來到台灣的荷蘭人、鄭成功以及大清國官衙,我們從未屈從,但是只有日本的情況不同。因為我們戰勝不了大東亞戰爭的魅力。所謂大東亞戰爭的魅力,便是將亞洲由白人殖民的困境中解放出來。」

台籍人士許昭榮在另篇文章認為,高砂族本來就具有日本古代武士精神,加上受過日本教育,「日本國民」的意識非常強烈。他們生為日本國民,為日本出征作戰,死為日本英靈,應受日本國民奉祀祭拜

2006年2月24日,經日人籌款,由台北縣烏來鄉高砂義勇隊紀念協會於烏來設置之高砂義勇隊慰靈紀念碑遭台北縣政府要求限期拆遷。台北縣2005年當選之中國國民黨籍新任縣長周錫瑋的政府表示,該碑立於公有地,部分設施未經申請,計畫強制拆除部分碑牌。

然而也有輿論認此為部分政客大中國意識型態作祟,把單純的追悼政治化,並企圖抹煞台灣人對過去歷史之記憶。

國民黨立法委員孔文吉稱,其叔被日本徵召到南洋。原住民可立碑紀念彼等征戰英勇,以資思念。但日本鼓勵原住民為日本帝國犧牲,乃是殖民經驗的產物,有其時代背景,原住民當時不解,乃是原住民歷史的悲情。今日紀念此一史跡,不宜以日本角度對待。

立法委員高金素梅等人認該派遣非屬公義,日本應賠償原住民受難者,並將死難祖靈從日本神社撤出,反對共祀。

最後註明提醒:

我並不鼓勵大陸地區群眾因此便更加深對台灣地區的負面觀感與仇視印象;

儘管當前台獨勢力的猖獗以及製造的惡性事件屢見不鮮,但總的來說,為了民族團結以及祖國統一的大義,越是理性地看待問題、謹慎地區分敵我、科學地總結矛盾,越能夠對推動並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提供正面作用。

而黨和國家也需要人民對這些工作的支持。

相反,對此如有不慎,可能反而順了西方分裂各地群眾與製造內部衝突的意,加大了問題解決過程最重要一環的民心問題的成本。

我可以毫不隱瞞地說,對於各種可以被他國操弄的歷史遺留問題,我們中華民族作為一個共同體,為了發展繁榮興盛,別無選擇,更多時候只能大(委)度(曲)以(求)待(全),否則先鬧出了內部矛盾,不能統一口徑,反而更可會重蹈讓外國勢力趁虛而入的覆轍。

尤其又在關聯到日本、美國,甚至朝鮮、越南、印度等周邊鄰居的歷史遺留問題上。

當然是要有理有節的拒止他們繼續過去以來的挑釁與興風作浪,但對於以國與國之間衝突以下的,主要是群眾與群眾之間的來往,需要我們中華民族的智慧去妥善應變。


都有偽軍進入關內參戰。而且參戰偽軍戰績狠強。

1944年12月,為補充侵略華北曰軍兵力之不足,加強對冀熱地區八路軍的圍剿,關東軍與華北方面軍簽署了一個「關於滿華國境地帶治安肅正協定」,規定由偽滿軍派一部分兵力進入冀東,歸華北特別警備軍指揮。據此,關東軍命偽軍事部拼湊1個步兵旅,1個騎兵旅和其他偽軍,組成華北臨時派遣隊,稱為「鐵石部隊」。1945年1月進駐冀東,歸華北特別警備軍司令官加藤泊治(次)郎中將指揮。偽鐵石部隊的指揮機關——聯絡處,設在唐山的華北特別警備軍司令部內。偽鐵石部隊包括鐵血部隊、鐵心部隊和直屬部隊。

同時,偽熱河省派出一支由10個警察大隊組成的「一心隊」,偽熱河省警務廳長皆川富之丞任隊長,進駐遵化,負責該地區的警備。

1945年3月,又由偽鐵路警護軍抽出3個支隊,組成鐵路警護旅,稱為鐵華部隊,擔任京奉線唐山至山海關的警戒。隊長富永清一少將,隊部駐唐山。

淞滬會戰時就屢見這樣的場景——滿洲國的軍隊在坦克車前面沖,都穿一樣的軍裝,使一樣的武器。只有當他們被俘後,我方士兵才清楚這些人高馬大的傢伙是來自松花江畔的滿洲國軍。日本統帥部不得已再次作出增兵的決定。將華北方面軍所屬第9、第13、第101師團轉隸上海派遣軍序列,此外,還從台灣調來了步兵旅團、重藤支隊、第1後備步兵團以及滿洲國軍靖安軍第1旅、李春山旅和於芷山旅等部隊,這樣,加上原有的幾個師團,日軍到9月下旬在上海的兵力,光步兵就達到了5個師團日軍在滬總兵力達到20萬人。第六及第十八兩師團西進,於11月30日陷廣德後,第十八師團及滿洲國軍於芷山旅繼續西進,於12月8日陷江南重鎮蕪湖。1937年12月初進攻軍事重鎮雨花台的日軍主力,是谷壽夫中將指揮的精銳兇悍的第六師團,又有助攻的16師團兩個聯隊及滿洲國軍於芷山旅共2.6萬餘兵力,經3天激戰後攻入中華門。南京大屠殺中戰功赫赫的原東北軍:靖安軍第1旅、李春山旅和於芷山旅等部隊。

就目前掌握的情況,日本在首期投入上海的陸軍部隊遭受重創之際,一面

動員國內的預備役軍人充實留守師團建制,一面又滿洲國軍入關參戰。入關滿洲國軍的戰鬥序列傳聞有「

於佳芷山部」和「張爾佳海鵬部」等較大的單位,以及從靖安軍抽調的一部。其中「於佳芷山部」即滿洲

國軍奉天警備軍(第一軍管區)所抽調的部隊組成的旅級單位,相當於日軍當時的支隊,已經被證實的

確參加南京屠城戰。

台灣學者在《黃花崗》在線雜誌上撰文:滿洲國「於佳芷山部」首次被發現,系在1937年9月21日,

顧祝同致何應欽電中提到「羅店方面:攻擊蘇村以北之敵,約五六百名,系東北人」。又在1937年9

月26日電文中再次證實「松井續向東京求援,已經陸省批准,由偽滿抽調駐紮營口、鳳城一帶最精銳之

『芷山部』警備隊一萬二千人來滬」。何應欽在1120號密電中也提到「偽滿於『芷山部』四千餘人,昨晚

在楊林口、獅林登陸」。

顯然,這一部滿洲國軍在淞滬會戰中的表現得到了日軍肯定。故而當11月底,日軍抗命越過蘇嘉停

火線進攻南京的時候,便特意將「於佳芷山部」與日本陸軍第十八師團混編,一同進攻。

在共產黨冀東抗日武裝的不斷打擊下,日軍華北方面軍決定武力「掃蕩」冀東,但在制訂計劃時發現手頭兵力不足,就向關東軍發出「借兵」請求。關東軍當時實力防住蘇聯軍隊都屬勉強,但不便拒絕,考慮再三後決定從偽滿軍隊挑選合適部隊。

這支偽軍不能丟了關東軍顏面,所以關東軍在給偽滿軍事部的「請求」中提出「必須是精銳部隊,才能擔此重任」。日方名為「請求」,實與命令無異,時任「軍事部大臣」的邢士廉不敢怠慢,當即命令各軍管區上報可供執行任務的團級部隊。

經篩選,偽滿軍事部從備選的10個步兵和騎兵團中選定4個,即步兵第26團、步兵第37團、騎兵第47團和騎兵第49團。其中兩步兵團合編為旅級規模的鐵心部隊,任命日本軍人(在偽滿軍隊的日籍軍官都已加入偽滿國籍)粟野重義為部隊長,劉德溥和日本軍人南清一擔任步26團和步37團上校團長。兩騎兵團合編為旅級的鐵血部隊,任命日籍軍人岩田熏為部隊長,呼赫巴圖爾和郭文通擔任騎47團和騎49團上校團長。

鐵心部隊和鐵血部隊合編為鐵石部隊,取偽滿軍訓中「鐵石紀律」之意。奇怪的是,日方和偽滿方都無意設立鐵石部隊司令部,只成立一個聯絡部,任命日籍軍官南博彥任部長,另由關東軍派遣一名大佐軍官擔任軍事顧問。聯絡部下設機構與常規司令部無異,但為部長的南博彥卻只是一名上校,而所屬鐵心部隊長和鐵血部隊長都是少將,南博彥的職責也只是居中聯繫和調配兩部作戰事宜,顯得十分怪異。

鐵石部隊裝備之優良,在偽滿軍隊中絕無僅有,直叫友軍羨慕和嫉妒。此外,邢士廉還陸續組建起戰車隊「鐵虎部隊」、通信營「鐵波部隊」、輜重營「鐵輪部隊」、由朝鮮人組成的獨立步兵隊「鐵人部隊」。它們被編入鐵石部隊,總兵力達16000餘人。1944年12月7日,值日本偷襲珍珠港得手三周年,鐵石部隊宣告成立。選擇這一天或許是為了讓部隊沾點喜,為今後作戰開個好局。

21日,鐵石部隊在錦州接受第1軍管區司令官王之佑和日本關東軍參謀長笠原幸雄檢閱。溥儀所遣特使中校侍從武官田宏圖,代為宣讀「聖諭」,要求部隊能夠「日滿同心」、「發揚國軍精神」。關東軍參謀長笠原幸雄則希望「日滿兩軍本著同心容德,共存共榮的精神,為大東亞共榮圈建設而努力」。檢閱結束後,軍方舉辦盛大歡送出征宴會,鐵石部隊中校以上軍官全部參加,這讓不少經常被排斥在宴會外的偽滿籍中國軍官感到意外,但任憑宴會上日軍代表如何吹捧,他們都對即將奔赴的冀東戰場感到前途未卜。

狼奔豕突於冀東

1944年12月23日,部隊陸續向冀東開拔。其中鐵石部隊聯絡部進駐唐山,受華北方面軍憲兵司令官兼特別警備隊長加藤泊治郎中將指揮,直屬各部隊分駐唐山和灤縣,承擔作戰任務的鐵心部隊分駐灤縣和遷安,鐵血部隊駐防灤南。

對於「鄰國」友軍的到來,鐵石部隊受到唐山日軍的歡迎。鐵石部隊能不能承擔起「冀東治安」的任務,加藤則表示懷疑。

以鐵心部隊為例,該部從1945年1月8日到8月15日,參與「掃蕩」三十次,其中有重點進攻三次,可謂作戰頗多。但用劉德溥的話來說,「由於解放區軍民一體,組織嚴密,從未包圍住過八路軍。而廣大人民群眾,在同仇敵愾和堅壁清野的行動下,被包圍住的僅是一些老幼婦孺……不論晝夜風雨,只要發現偽軍行動的信號,全村居民則扶老攜幼地向山裡躲藏」。

鐵心部隊與八路軍有過正面交鋒。根據華北日軍情報顯示,冀東八路軍主要集結在群山環抱、地勢險要的東、西蓮花院,這也是鐵石部隊進入冀東後的首要進攻目標。根據計劃,由鐵心部隊負責進攻南蓮花院,鐵血部隊負責進攻北蓮花院,戰車隊支援南北戰場。

進攻開始時,鐵心部隊遭到八路軍雷區的「熱情招待」,一時間到處都是爆炸聲,步37團先頭連有50餘人或死或傷。遭此打擊,任憑日籍軍官如何呵斥鳴槍,士兵都不敢繼續前進。等到工兵部隊排雷完畢時,八路軍主力早已轉移。

1945年3月,步26團1營在下官營執行「掃蕩」任務,突遭八路軍伏擊。營長李治唐反應迅速,命令一個連從右翼包圍住八路軍的伏擊高地。根據火力推測,李治唐判斷高地上的八路軍頂多100人,便壯著膽子命令部隊全力進攻,試圖打出鐵石部隊進入冀東後的第一次大捷。

面對步26團的進攻,八路軍不但數次打退進攻,還組織一次反擊,並成功突圍。當李治唐攻上高地時,只找到一名因負傷無法移動的八路軍戰士。即便如此,李治唐還是沒能將其俘獲,因為他等偽滿士兵靠近後拉響了隱藏起來的手榴彈,這一事例給偽滿士兵極大震撼。

如前所述,頻繁執行任務的鐵石部隊總反遭八路軍伏擊。每次戰鬥傷亡只有百餘或數十,但數據累計起來就很龐大了。鐵石部隊的士氣日益低落,日本軍官的欺凌更是增長了中國士兵的抵觸情緒。

1945年6月下旬,步26團2營外出征糧時在張莊子休息,突遭八路軍三面進攻。日本營長高山急忙組織部隊抵抗,並用無線電向團部報告發現八路軍主力,請求增援。粟野重義認為是一次殲滅八路軍主力的絕好機會,便命兩步兵團傾巢出動。粟野沒想到這是高山為了活命而謊報的軍情,等到步26團主力靠近張莊子時,八路軍已經撤退,被圍的第2營也只是傷亡了20餘人。

劉德溥解圍成功後率部返回駐地,不想正與前來馳援的步37團遭遇。由於天黑視線不清,雙方又沒有及時溝通,致使劉德溥和南清一都認為對方是八路軍主力,互相開火,直到靠近時才發現是友軍。奇怪的是,這次夜戰槍聲雖然激烈,但卻只有一人負傷,這人正是南清一。南清一傷勢不重,他在簡單包紮後就帶著部隊返回駐地。鐵石部隊聯絡部長南博彥得知後卻覺得十分詭異,槍聲密集的情況下,正面交鋒的士兵無人傷亡,陣後督戰的團長卻中槍負傷,南博彥判斷是有不滿日本軍官的中國士兵所為,便下令調查。最終查不到確切證據,只能不了了之。

與鐵心部隊相比,鐵血部隊同樣是四處碰壁。在1945年6月的昌黎「討伐」中,鐵血部隊長岩田熏親自指揮所屬兩個騎兵團猛攻八路軍冀熱遼軍區。騎47團在昌黎東北發現八路軍游擊隊,團長呼赫巴圖爾盲目命令所部實施追擊,結果落入冀熱遼軍區新編第14團的伏擊圈,當即傷亡20餘人,損失軍馬50餘匹。呼赫巴圖爾生怕繼續前進再有不測,急忙命令部隊回撤。

騎49團的遭遇更是成為笑柄。該團第1連途經一個村莊,發現村內空無一人,村外只有幾名老百姓模樣的人作觀望狀。日籍連長小泉和雄認為村內老百姓知道軍隊要來就全部逃跑了,便命令部隊入村搜集柴草。不想突然遭到八路軍的四面圍攻,第1連大部分官兵還沒反應過來就在30分鐘內全連覆沒。事後有日軍軍官笑道:「鐵石部隊的前線指揮官到現在還不知道,八路軍是老百姓,老百姓就是八路軍這個事實。」

鐵石部隊進入冀東地區半年有餘,不僅沒有改變冀東戰局,反使八路軍活動更加頻繁。對此,加藤泊治郎無奈評價:「堂堂一萬餘人,所能起到的作用也就只是告訴八路軍,冀東地區是有軍隊駐防的,但其效用和草人有什麼區別呢?」

抗戰結束後的可悲命運

1945年8月15日上午9時,鐵石部隊聯絡部向所屬各部轉達了軍事部下達給各部隊「星夜回國」的命令。消息靈通者已獲悉日本投降的消息,他們不願回到「滿洲帝國」繼續效命,便開始謀求新的出路。

劉德溥從粟野重義處接到「向灤縣車站集中,輕裝上車回國」的命令後,便尋找各種理由拖延出發時間。他在得到粟野同意暫緩出發的命令後急忙返回團部,聯合團部中國軍官決定反正。

15日下午2時,劉德溥以粟野要來團里視察為由,將全團軍官集中到團部。待軍官到齊後,劉德溥一聲令下,將所有日本軍官逮捕,隨後公布了日本宣布投降的消息,並宣稱自己早就與國民政府有聯繫,這次是奉命戰地反正。劉德溥就這樣掌握住了步26團。

步37團團長、團附、營長都是日本軍官,直接收編勢必引起抵抗。劉德溥決定仍然以粟野的名義邀請步37團軍官到位於榛子鎮的步26團團部開會,乘機將日本人逮捕,中國軍官則動以情誼和反正的光榮身份而將該團掌握在手。最後,光桿司令粟野重義也順從地當了劉德溥的階下囚。

鐵心部隊成功起義後,劉德溥自任旅長,他任命關瑞璽為步26團團長,申紹志為步37團團長,並派人尋找八路軍表示反正之意。

與此同時,騎49團團長郭文通在得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後,不願投降國民政府,也不願接受八路軍改編,他命令中國軍官將日籍軍官繳械,隨後帶部隊迅速包圍騎47團,並動員該團中國軍官隨他返回老家建設家鄉。在郭文通的號召下,鐵心部隊很快抱成一團,隨其回興安各地解甲歸田。郭文通則在內蒙參加自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過內蒙古自治區參事、人大代表,於1971年因病去世。

至於鐵石部隊聯絡部以及所屬的其餘各級單位,則都在得知日本投降後作鳥獸散,不到兩天就全部自行解散。至此,鐵石部隊所剩下的「血脈」只有劉德溥這一支了。

鐵心部隊實力尚在,自然成為國共雙方的爭取對象。劉德溥本想投奔八路軍,但隨後決定投靠他所認為實力更強大的國民政府。劉德溥先行打出「榆關先遣混成第1旅」旗號,隨即派人與東北行營主任熊式輝取得聯繫,在熊式輝批准下將所部改編為東北保安第2總隊。至此,這支偽滿精銳搖身一變,來到國民政府轄下。

由於總隊官兵都是東北人,他們都希望開回老家,包括劉德溥。且部隊在灤縣駐防九個月,在當地名聲實在不好。為此,劉德溥幾次向東北行營提出返回東北的要求,一直被熊式輝拖延著。

轉機在1946年初到來。國民政府在蘇聯軍方告知即將撤出長春時,決定派兵正式接收。熊式輝本想派自己一手組建起來的老部隊即第5師接受這一任務,卻遭到第5師的上級第94軍軍長牟庭芳的拒絕。第94軍隸屬第11戰區,熊式輝不便越權強行調動。就在這個時候,劉德溥發來請求前往長春的電報。熊式輝考慮到自己對劉以及保2總隊有知遇和保全之恩,如放其返回東北必定更加感恩戴德供自己驅使,便同意了劉德溥的請求。

消息傳到灤縣,保2總隊官兵一片歡騰,他們連夜乘坐火車抵達北平,隨後於1946年1月5日凌晨乘坐飛機開赴長春。返回長春值得保2總隊官兵興奮,運輸當中卻厄運不斷,首先南苑機場上發生了一駕運輸機滑出跑道撞上電線杆的事情,接著,長春上空又有兩駕運輸機相撞墜毀,導致機上和地面官兵80餘人身亡。

經過15天波折,保2總隊的8000餘官兵總算全部抵達長春。僅過了3個月,4月14日蘇聯軍隊全部撤出長春時,他們便遭到東北民主聯軍的猛烈進攻。劉德溥率部抵抗,在堅持4天後大部被殲滅,他只得帶著殘部突圍。

一個月後,長春又重新被國民黨軍佔領,劉德溥聞訊急忙帶著殘部「光榮」返回。此後他以長春為根據地,招收原偽滿的失業軍官和士兵以不斷擴編部隊。1947年9月,部隊改編為暫編第56師,劉德溥任師長。

經過一年半的努力,劉德溥的部隊終於從地方保安部隊轉變為正規軍。但他這個師長只當了3個月,就被外調到第49軍去當有職無權的副軍長,一年後在遼瀋戰役中被解放軍俘虜,直到1975年被釋放。暫56師則被留在長春,於1948年10月向解放軍投誠,鐵石部隊的歷史至此划上句號。

有關資料統計:侵華日軍中先後有台灣籍軍屬 (1937年至1945年) 126750名;軍人 (1942至1945年) 80433名;總數207083名;陣亡人數30304名(15%)。

台籍日軍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日本殖民政府徵召去服兵役的台灣人,包括直接從事作戰和戰爭一線的相關人員,以及後勤部門和其他輔助人員在內的與戰爭相關者。

1937年7月7日,日本軍國主義政府發動「盧溝橋事變」,日本侵華戰爭全面爆發。1937年9月,為了補充後勤力量,日本殖民當局開始從台灣徵召不具備正式軍人身份的「軍夫」前往中國大陸隨日軍作戰,成為軍中雜役。

由於軍人在日本是一個榮譽的身份,因此日本初期並不讓「二等人」—台灣民眾當軍人,而是作為「軍屬、軍夫」(注:軍屬是當時日軍用語,乃日語「軍人傭人」之意,非漢語「軍人家屬」的意思)。按照日軍中「軍人、軍犬、軍馬、軍屬、軍夫」的排序,「軍夫」為最劣等。

第一批台籍軍夫參加了淞滬會戰,這批台籍日本兵被稱為「台灣農業義勇團」,在上海附近開農場,為日軍種植新鮮蔬菜。隨著日本侵華戰爭的升級與擴大,日本的「台灣總督府」又以各種名義招募台籍軍屬、軍夫到中國戰線擔任物資運輸、佔領區工農業建設等工作。

至於徵募程序和方法,依日本軍部的要求,由「台灣總督府」訂定資格和條件進行選拔。譬如在徵選「勞務奉公團」人員的時候,條件是20—30歲健康男性,日語基礎較好,奉公精神良好,適合勞務活動者。在具體操作方面,「台灣總督府」分配一定數額給各州廳(日據時期,日本殖民當局對台灣行政區划進行了重新劃分,共劃為5州3廳),由地方州廳官員廣為宣傳,招募軍人;若報名人數不能滿額,警察和憲兵將調查年滿20歲的男性,按地址挨門逐戶地去「拜訪」、「鼓勵」。

所謂的「拜訪」、「鼓勵」,其實是軟性施壓。在軍人專政和警察制度森嚴的情況下,不接受「拜訪」和「鼓勵」的後果可想而知。

之後,日本警察將有意者名單進行審核,並發給通過考核者一張「紅單」(即召集令),算是招募成為台籍軍夫。

隨著日本侵華戰爭的全面擴大,日本出現了軍需物資補給人員嚴重短缺,甚至兵源不足的問題。由於日本人口有限,不可能無限制地徵兵,因此日本殖民當局盯上了海外殖民地。

當時的朝鮮有2140萬人口,而且「皇民化程度」較高,因此日本在1938年2月發布「陸軍特別志願兵令」,首先在朝鮮開始實施志願兵制度。在同為日本殖民地的台灣,與朝鮮同性質的「陸軍特別志願兵制度」在1942年才實施。

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後,腐敗無能的滿清政府被迫簽署了《馬關條約》,割讓台灣給日本。台灣同胞聞訊後,展開了大規模抵抗日本殖民者的武裝反抗,同日本殖民當局展開了殊死較量,沉重打擊了日本殖民者。

因此,日本殖民當局對台灣民眾一直有所顧忌,擔心台灣民眾在中國戰場上倒戈,不敢徵召台灣民眾參軍。日本陸軍省軍務局的官員直截了當地說:「(特別志願兵制)避免對台灣民眾使用,是因為現在正處在與其舊祖國—中國事變之下。」字裡行間流露出對台灣人民祖國意識的警惕。

1943年,台灣原住民也被正式納入「陸軍特別志願兵」內,被以「高砂義勇隊」等名義徵用者達到5000餘人(「高砂」是日本古籍對台灣的稱呼)。1942年3月,第一批被稱為「高砂族挺身報國隊」的500人被遣至菲律賓,因5月7日參戰成功擊退巴丹半島美軍而聲名大噪,從此改稱「高砂義勇隊」。台灣原住民生活在山地部落,在叢林中特別驍勇善戰。

據日軍回憶,該隊人員能於無道路之叢林,穿梭偵察,也可以分辨遠處聲音,從事伏擊。由於隊員精於狩獵,可清楚地分辨叢林內的動物是否可以食用,使日軍可以在缺糧的情況下得到補給。此外,該隊隊員也傳授日軍在叢林生活的方法。

日本兵罹患瘧疾,高砂隊員還冒險摘椰子取水幫日本兵解熱。日軍士兵認為,「高砂隊員的英勇、服從、為長官效命及犧牲奉獻的精神」日軍成員也難望其項背。駐印尼的日本司令也曾頒發獎章讚揚他們:「神出鬼沒,白刃殺敵,令敵人喪膽;沒有米糧,削樹皮、吃野菜,令人佩服。」

適逢二戰末期盟軍展開跳島戰略的反攻時期,他們不是遭到盟軍飛機的密集轟炸,就是受到優勢火力的攻擊,隊員傷亡慘重

隨著日本侵華戰爭陷入戰略相持階段,加之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日本「台灣總督府」於1943年1月又實施第二期陸軍志願兵募集,選了1030名進入陸軍。在陸軍特別志願兵製取得一定「經驗」的基礎上,日本軍部於1943年5月11日頒布海軍特別志願兵令,同時在朝鮮和台灣實施。兵種有水兵、整備兵、機械兵、工作兵、衛生兵、主計兵等。同年7月,開始募集海軍特別志願兵3000名。

此後,日本又在台灣多次募兵,前後共招募了約5500名陸軍志願兵與1.1萬名海軍志願兵,合計約1.65萬名台籍青年加入到日本作戰部隊當中。

1943年9月23日,日軍駐台灣司令部、高雄警備府與「台灣總督府」共同發表聲明,將自1945年起正式在台施行徵兵制度。1945年1月,台灣開始正式全面實施徵兵制度。第一批有2.2萬名被日本侵略者挑中,成為日本侵略者的炮灰。

據日本厚生省統計,至日本投降時止,總計80433名台灣青壯年應徵加入日本軍隊,成為一線戰鬥人員,更有多達126750多人被征為軍屬或軍夫,二者共計207183人。此外,在校讀書的青年學生,也必須參加「學徒兵」。其中,約半數被派遣在台灣各軍事基地,6萬多人前往東南亞、澳洲等地,有2萬多人被派往包括香港在內的中國戰區,另外有1萬多人則是在日本本土服役。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曾參與撰寫《中國大百科全書》等書,專著《兩岸關係60年》


都是中國人,中華血脈中華文明基因,

但我們東北人,三大戰役抗美援朝流過血,老工業基地北大荒流過汗,文革犯過錯,改開迷茫過驕傲過,這是我們的國,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

台灣人,為了尋找分裂的合理性合法性,為了推倒國民黨,把一切跟中國有關的東西都拿出來踐踏。

都是中國人,但體現了不同環境下會塑造出不同的行為邏輯。


沒有,殖民地也是分三六九等的,台灣人在日本人心目中地位之低是東北人朝鮮人等也無法想像的(但是他們卻認為很滿足,認為阿公是自願被殺阿嬤是自願被強姦)

1經濟上,日本有刻意經營東北,所以當時的東北雖然僅僅被日本殖民14年卻是遠東最大的重工業基地,而日本人不怎麼喜歡台灣,重度壓榨下,台灣不僅僅比東南亞的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等殖民地貧困,發展速度也遠遠落後於世界,讓日本人幾度欲脫手賣掉,甚至台灣回歸時的人均gdp僅僅是清朝的7成Gapminder Tools

2地位上,東北人地位遠遠高於台灣人,日本人與滿洲朝鮮權貴聯姻是皇族高等華族親自出馬,而台灣雖然也有前明前清的貴族門閥遺留,但日本人並沒有重用這些人的意思,與之聯姻的也是下等藩士的家族如台灣望族兼頭號賣台漢奸辜顯榮之妻岩瀨芳子

另外,東北人朝鮮人可以在當任高官將軍乃至進入內閣,而台灣人在日本五十年殖民沒出過一個縣長市長乃至廳長更不用說總督了,另外台灣人在日本軍隊中最高只有尉官且人數極少,並且能拿到的撫恤金只有日本人的56分之一

而且日本人對中國大陸韓國朝鮮美國荷蘭菲律賓等等都道過歉,但是唯獨不願意向台灣人道歉


作為一個東北人,這幾年東北經濟下滑慘重,在網上被黑的也是越來越嚴重,尤其發現知乎上黑東北已經成了政治正確了吧,東北有東北的缺點,人口流失慘重,這我都承認,而且我覺得也會繼續惡化下去,因為國家的發展大方向不在這裡,這裡也沒什麼增長點,不過在知乎上和其他網站東北人東北被黑成這個地步,說真的感覺心好痛。


問這個問題?怕不是瘋了哦~

這就好像是說,

我走路的時候重重摔了一跤,

兩個膝蓋都擦破了,

你告訴我,

這兩個傷疤有什麼共同點?

共同點當然有,

兩個傷疤都在我身上,

一樣疼。


雖然現在一直唱衰東北,但幾十年前在白山黑水裡跟日本人干也算爺們,現在也能堂堂正正的說自己是中國人,要是日本還敢來照樣干他,但台灣現在呢?整天想著被殖民,整天想做日本附屬國,連點做人的骨氣都沒有,掙著做精神上的奴隸,這算個啥?連個屁都不如!


沒有任何共同點,東北人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你可以用任何詞語侮辱東北人,就是不能用台灣來類比東北。東北是全國最早進入抗戰的地區,十四年不屈抗爭。


大連人瀉藥!

東北還是太大了,只能作為一個大連人答一發。

首先大連和台灣被日本殖民的方式很相似,都基本可以分為三種:政治壓迫、經濟掠奪和文化奴役。簡單來說都是把殖民地的利益輸送到日本本土或者戰區,再來就是封殺反抗人士和組織,還有滅殺中華文化、教授日本語言等等。

第二個共同點是大連和台灣在日本殖民初期都受創嚴重,例如旅順口區兩萬人在日本登陸時被殺的只剩三十多個。也因此在殖民中後期區域內呈現出一種「相對和平穩定」的局面,所以上世紀末仍有部分大連老輩人「親日」。

但大連人後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清算資本買辦和媚日勢力。才導致後世大連人能認清歷史,我感到非常慶幸。


推薦閱讀:

東北有日本在滿洲國的移民後代嗎?
為什麼很多人的印象中東北都很窮?
如何做到冬天穿得不臃腫地去哈爾濱旅遊?
為何中國滿世界修港口,卻不和俄羅斯合作開發海參崴港來拓展東北出海貿易通道?
按照白貓黑貓理論,東北是不是應該搞計劃經濟?

TAG:日本 | 台灣 | 東北人 | 台灣人 | 東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