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佛家有很多菩薩是原來是道門神仙?

最出名的估計就是觀音大士了,乃是道家慈航道人,還有文殊,普賢菩薩乃是文殊廣法天尊和普賢真人,佛家掌管過去和未來的燃燈古佛和彌勒佛分別為燃燈道人和俱留孫,這些都是元始天尊的徒弟啊最後為什麼都加入佛家,現在道教式微真的有點不開心


又來個讀小說讀傻的


道教的神仙,就是大雜燴,人氣高香火好就可以借來用。

13年的時候去了青羊宮,發現有文殊真人和普賢真人的塑像,甚至還有《封神演義》這本小說中的人物。

以下無責任瞎扯

道教這種神靈崇拜,更像是漢族對於已故祖先的崇拜和祈禱,只不過道教吸收的神仙,不少都是歷史上廣為人知的人物。

道教其實是被佛教催熟的一個宗教,在佛教進入中國的時候,道教還處在稚嫩的階段,在強勢的外來宗教的刺激下快速生長了,自然吸收了不少對方的東西。

不可否認佛道兩教互有吸收,但道教吸收的明顯更多,甚至三觀都被佛教影響了,最典型的就是道教的六道輪迴和天界的體系,基本都是照搬佛教的,還有仿照佛經格式寫的道教經典。

道教還傳承有部分的佛教修法,如穢跡金剛法,摩利支天法,普庵法,甚至道教一些符最上面開頭的字是「佛敕」。

宋朝張紫陽道長寫了很多禪詩,實在寫的比一些和尚還要好。

中國在佛教進入之前根本就沒有六道輪迴的概念,當時是認為泰山底下有一個冥府,在冥府生活的亡者也並不痛苦。

現在有一些皇漢出於民族情感排斥佛教,對道教抱有好感。

殊不知佛教的思想早已滲透了華夏文化,難分彼此了。


知乎的第一心法不應該是「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來著嗎……

先說這幾位菩薩的名字就不像中國神仙

Avalokitesvara的漢語名字到底應該是「觀世音」還是「觀自在」尚在兩可,「慈航」指的是這尊菩薩像一艘船帶領大家到達彼岸

文殊師利這四個字根本組不成漢語辭彙,是Manjusri的音譯,意譯過來應該是「妙吉祥」

普賢倒是很像漢語,那是因為它是意譯過來的,人家本名Samantabhatra,也譯作「遍吉」

另外小小地糾正一點,燃燈和彌勒不是「掌管」過去未來,是燃燈說法的時候還沒有釋迦佛,而彌勒說法的時候釋迦佛的這個世界已經結束,還有誰告訴您彌勒佛是懼留孫的……

加一句,如果佛爺們或者天尊們對以上常識有異議的話,請親自現法相說法,您各位出來自證身份我們就什麼都不用說了


阿彌陀仏及西方凈土因為信眾的集體信仰之力,真的存在了。我們必須現在就去摧毀它們,斷除魔言魔語毀壞正法的根本,阿彌陀仏看似熱心助人發大願,實則為他化自在天天人的本性難移,波旬羨慕悉達多能成佛,就假扮了個仏來讓人禮敬他,他還招待念名號的人往生去他的住所享福。所以我們一假法界組織了一個彌陀討伐軍,募集五百個解脫道行者成立軍事修會,摧毀西方凈土魔軍。彌陀討伐軍共有三支部隊,第一支部隊名叫迦毗羅衛騎士團,專門負責彌陀勢力的攻略。我們騎士團,通過念阿彌陀仏、觀想阿彌陀仏,等阿彌陀仏現前了,正觀其無常、苦、無我的特性,阿彌陀仏本以為靠搜刮人間信仰之力可以永遠常樂我凈,被這樣正觀,積少成多,日拱一卒,將會遭受一萬點精神打擊。阿彌陀仏和虛偽的資本家差不多,只許諾你虛幻的未來和心靈雞湯,不談漲工資之類的現實問題,奉勸大家不要再成為阿彌陀仏的人肉電池,不要再供給阿彌陀仏生命力。所謂觀音菩薩,也是如此。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您的這個問題實在太好解決,您先去百度一下您說的這些神仙吧……

這裡不多做解釋,就說一句:「文殊師利菩薩」是音譯過來的,中文裡本來就沒有「文殊」這個詞。(題主應該能明白我的意思)

(我確實信佛,但一向是不排斥道教的,而且很喜歡道家思想,這裡只是就事論事)

————————————分割線——————————————————————

本來這樣的問題是不想多做回答的,但看到其他的一些回答,我還是想多說一些。

很多朋友似乎既不了解道教,亦不了解佛教,只是可能因為道教是本土宗教,所以總是偏愛於道教,這我完全可以理解的。然而大家的一些回答似乎壓根就是想當然,就像是專門為了貶低佛教而答的。題主問題中所描述的神仙,基本都出自明代道士陸西星(一說為許仲琳)所著的神魔小說《封神演義啊,一些回答連百度都不百度一下,就直接說這些是佛教盜用了道教的神仙,真的好嗎……

好了,我來正式說說我自己的看法,首先,如上所說,我確是是信佛的,但不排斥道教。我以前不信佛教時,喜歡研究中國的傳統思想,眾所周知,中國傳統思想主流即「儒釋道」三家,我便開始一個一個的去學習,研究經典,我在接觸道家思想時就被「驚艷」到了,好深奧的思想!後來看佛教的經典,又被吸引住了,許多理論讓我豁然開朗。隨後我才逐漸走向信佛的道路的。

關於佛教與道教之間的所謂「盜用」問題,應該理智全面地來看待。佛教初傳入中國時,為了能更好地被大家接收,確實提出了清凈法行經(個人以為此經應是偽造),說有月光菩薩稱為顏回,光凈菩薩稱仲尼,迦葉菩薩稱老子,應現「震旦」(中國)。若各位真是想要噴佛教,從這方面噴可能才正常點。而道教亦提出《老子化胡經》,稱老子當初西出函谷關,到了印度,教化胡人,成為釋迦牟尼。或召釋迦為弟子,教化胡人。

對於佛教傳入中國後吸取了大量儒家、道家思想這一事實,我絕不否認!但在同時,儒家、尤其是道家也是吸取了大量佛教思想,這也是事實!但我不認為這是什麼壞事,也不認為這有什麼好值得噴的,一種外來思想傳入,必然會與本土思想進行交融。

但肯定還會有人不能理解,認為這些是「盜取」,我無法改變你們的想法,但即便如此,大家還是先查查資料再來開罵好嗎。比如觀世音菩薩這個問題,佛教早在傳入中國前便在經典中有大量的描述,竟然有人認為這是佛教根據慈航道人的故事編造的?倘若你要說某佛菩薩是漢傳佛教從道教所謂「盜取」的,是不是應該先看看,佛教經典中原本是不是有這位佛菩薩?

那麼為什麼佛教會有這樣的罵名呢,因為佛教認為佛菩薩有「示現」,意思是佛菩薩會變化成各種各樣的身份教化大家。所有以前會說某某是佛菩薩示現的。這種觀念許多人不能接受,那我完全理解。

但各位還是要知道一點,道教的神仙大多是給有貢獻的人死後封的,那我可不可以說,是道教「盜用」了民間信仰呢?常常有人罵佛教把關羽「變成」了佛教的伽藍菩薩,然道教亦封他為關聖帝君,何言佛教是盜用,道教非盜用呢?

有人要說了,你這不廢話嘛,關羽是中國人,變成道教的神有什麼問題,莫非神仙還分國家的嗎?莫非關羽是修道的嗎?

實際上在中國,道教和佛教一直在相互學習和完善,道教亦有五道輪迴,也講究因緣,也強調慈悲、渡人(並非網上很熱門的所謂愛信信,不信滾),甚至還有一個類似西方極樂世界東方長樂世界。

我知道大家希望中國的本土宗教道教更受歡迎,但希望大家要理智一些,不要一口一個「佛棍」,專為拉低別人對佛教的好感而亂批評。(有理有據的探討修行或思想我不認為是壞事)這是尊重問題,若有人一口一個「道棍」,信道教的朋友會舒服嗎。

題主說道教式微很不開心,要知道諸行無常,任何東西都有衰落的時候,這是正常的。道教在歷史上也曾大受歡迎。若有朋友想要推廣道教,首先應該要從自己做起,學習經典,認真修行。


圓通自在天尊不是觀自在菩薩,觀自在菩薩也不是圓通自在天尊。


是婆羅門教


夢入神機全責!

順便@流浪的蛤蟆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如果不相信有因有果,有天命之,何況做人處事,何談儒家,何談孔子,何談道家,何談佛法。

您如果知道這些,先不談信因果了。心情愉悅的人做事,與心情煩躁、急躁的人做事,那一定是兩種感受。

比如念佛,打坐,參禪。沒放下屠刀,沒放下邪淫,跟已經沒有邪淫心的人,心裡沒了害人之心的,哪個像是真念佛,真打坐,真參禪的。

您要說普門品,估計這樣連佛法是什麼都不知道,一定要說透了,只能這樣了。

如同問山河大地大地都是我心變現出來的,那你們也是我造的人是一樣的,有人說相信什麼狗屁唯心主義的宗教,有人回答,人是我殺的,那你們都是我殺的。

估計您的佛教是,您自己獨創的一門唯心主義的佛教。

其他的就不說了,

(您可以說你自身是道教的人,然後道教又是假的,沒有神仙,滅神論。您可以說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是假的,您可以覺得文昌帝君也是假的,狗屁等,您可以說孔子那才真真的是。)

您看從開頭第一個關於信佛愚昧的評論,愚昧的我不事實求實?通過您的語氣,,作為沒有能傳承老祖先的文明的我,給炎黃子孫丟臉的我,不敢不關評論!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論語·季氏》)」,意思也能作考慮問題時,應先考慮到客觀外界的規律性,所謂」畏」可以作注意講,這同他所說:「卑己而尊人,小心而晨義」的「畏」字同一意義。也猶之午虎狼食人,人必畏懼而注意它們一樣。

這樣子您還確定我們是真的知道什麼是敬鬼神而遠之嗎?

什麼是害人之心嗎?

您確定我們真的明白了什麼是因果嗎,先真的不敢談輪迴。

您這樣無所畏懼,來說道家經典後人編造假的,測試普門品,甚至到了與諷刺輪迴而無察。

您還敢說我們真的都懂嗎?

——————————————————————————

@最近愛聽曲 您這麼想了,看清楚了,從自身出發用幼稚的語氣說明末學自己如同三季人,先把前面評論看了,懂透了,我們做人正直,再說理性,利益,福報吧。就像老年還有聲望,福報,是真有福~老來有福才是真有福。文昌帝君,陰騭有準;儒釋道的真正精神,文化去了解明透了在來,扯這些。不然痴人說狂,連什麼是宗,何者方為教,都扯偏的人,如何有論?南懷瑾老師,您親切的喊他為南老頭,(1.南大爺的東西,看看就完了,似是而非的東西太多,理論上知道沒問題,多數還是以佛教為的東西解釋別家理論,有穿鑿附會的概念,在佛教內部他解釋的有人評價也是似是而非,不過這是佛教內部的事,我管不著)我們把南師的南禪七日都看了嗎,看完了嗎,都懂了沒,都做到了嗎,甚至超越了嗎,顯然我們沒有,更別說我們都真的看完過,,您還這麼說,和南老的唯識,其他不說,這些我們都與能之相提並論嗎?您看過嗎?不能,因為您都到法華經普門品的境界了,看舍利能放光,跟孔子我們能比嗎,就「回也,交臂非也」加上孔老夫子的德行,文化,教育,您真的不驕傲,不自滿,顯然跟吾等一樣無知,去——(說這種嘲諷的話有什麼用,各大宗教都)先把前面評論看懂,做人正直,再說理性,利益,福報吧。就像老年還有聲望,福報,是真有福~老來有福才是真有福。文昌帝君,陰騭有準;儒釋道的真正精神,文化去了解明透了在來,扯這些。不然痴人說狂,連什麼是宗,何者方為教,都扯偏的人,如何有論?。我在編造一個謊言去否定另一個神話,偷換概念,顧左右而言他。在引用了詩經里的話,並通過南懷瑾老師的話,和習近平主席的話,再現這句話(習近平用典摘讀:《詩經》中說「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就是說官當得越大,就越要謹慎,古往今來都是如此《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您卻說這是跟黨員說的,我又不是黨員,管我什麼事,要按現實,實事求是,這樣回復。這讓人到底在跟什麼樣的人說話,都不知道。一再的說不要驕傲,自滿,您卻提我做到沒打妄語了,說站在四季人的角度看您,還要站在四季的角度,您要突出什麼,用典是這麼用的?。您還是燒您的書,不妄語,去滅神論。

老子「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注釋:挫其銳,解其紛:意謂用虛柔不盈的方式來化解紛擾。和:涵蓄。同:相同,混同。玄同:微妙的同一。

譯文
不露鋒芒,消解紛爭,挫去人們的鋒芒,解脫他們的紛爭,收斂他們的光耀,混同他們的塵世,這就是深奧的玄同。

從頂部第一部評論開始,為什麼信佛愚昧,亡國滅種開始,只討論這個,後面,您討論不下去後,就開始,扯內容文章,我寫的,我說的,我不事實求實,。您看從開頭第一個關於信佛愚昧的評論,愚昧的我不事實求實了沒?通過您的語氣,,作為沒有能傳承老祖先的文明的我,給炎黃子孫丟臉的我,不敢不關評論!

既然您想要事實求實,http://charles50946.lofter.com/post/1cbe156f_5c6a10a?act=qbwaptag_20160216_05

可這也不能保證他是完全按您的這個世界發展的,您想要的歷史,你想要的事實沒人能給你,只有你自己!

https://m.baidu.com/mip/c/www.360doc.cn/mip/429612995.html

佛說四十二章經淺釋 宣化上人主講 http://xw.qq.com/foxue/20160627039207/FOX2016062703920700 —————————————————————————

—————————————————————————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590951207.html?fr=alaword=%E4%B8%BA%E4%BB%80%E4%B9%88%E9%81%93%E6%95%99%E6%9C%89%E8%A7%82%E9%9F%B3device=mobilessid=0from=0uid=0pu=usm@1,sz@320_1001,ta@iphone_2_7.0_3_537bd_page_type=1baiduid=1965D199FD6081F5D22446119657FA6Etj=zhidao_2_0_10_l3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454985060.html?mzl=qb_xg_0mzl_jy=0word=%E4%B8%BA%E4%BB%80%E4%B9%88%E9%81%93%E6%95%99%E6%9C%89%E8%A7%82%E9%9F%B3hitRelateOptimi=ad_test=esqb_20per=5abtest=log_pic=1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582593103655593605.html?mzl=qb_xg_3mzl_jy=0word=%E4%B8%BA%E4%BB%80%E4%B9%88%E9%81%93%E6%95%99%E6%9C%89%E8%A7%82%E9%9F%B3hitRelateOptimi=ad_test=esqb_20per=5abtest=

———————————————————————————

最近愛聽曲(作者)
@Ror我就想找這位要個答案就這麼難么……從他的帖子轉移到我的帖子……我還沒看見我要的正面回答……我現在已經是「三季人」、「驕傲」、「無知」的人了,都沒要出一個答案。
22 天前回復贊踩舉報
最近愛聽曲(作者) 回復 釋演勝查看對話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不好意思,我不是什麼知者,我說了,我只需要我知道的正面回答。
22 天前回復贊踩舉報
曹彧懣 回復 最近愛聽曲(作者)查看對話
指望佛棍能正面作答?無非是你無知,你可憐,你業障大
11 天前回復贊踩舉報
最近愛聽曲(作者) 回復 曹彧懣查看對話
哈哈,看來都是被這種人數落過……
11 天前回復贊踩舉報
曹彧懣 回復 最近愛聽曲(作者)查看對話
因為見得太多了XD 比如佛棍喜歡自稱佛教無神論,深究起來其實就是無創造神有佛教小弟神論。誒?這不還是有神論么?不!你根本不懂佛教的一絲一毫!我說沒有就沒有!你太愚鈍了!再見!佛不度無緣之人!
1 贊11 天前回復贊踩舉報
最近愛聽曲(作者) 回復 曹彧懣查看對話
哈哈,一樣一樣。除了混淆概念、顧左右而言他以外,大多就是:你不懂佛教!你沒有那個境界!你證初果了么?難道你比XX祖師大德還要高么?善護口業,小心落因果!你看不見的不是沒有,趕緊向佛菩薩懺悔!因果不虛,佛菩薩不會生氣,但護法神不會饒你!誹謗三寶必下地獄!
10 天前回復贊踩舉報
最近愛聽曲(作者) 回復 曹彧懣查看對話
我現在發現了一點,當大乘佛教徒認為所有宗教、學說是沒有分別的時候大多是他們理虧的時候,一般情況下,他們都認為自己是最牛逼的,所有宗教、學說宗派都沒他們牛逼。
10 天前回復贊踩舉報
黃曉祥 回復 最近愛聽曲(作者)查看對話
宗教是一種意識病毒,被感染的人,一旦某種言論對他的信仰不利,病毒就會激活,切斷他的邏輯思維,讓他表現得非常幼稚頑固,或者讓他暴跳如雷,用刀殺死發布不同觀點者。

總的來說,佛教算是病毒中攻擊性比較輕的,基教,伊教,分分鐘會出人命。
10 天前回復贊踩舉報
曹彧懣 回復 最近愛聽曲(作者)查看對話
然而等你反問:你懂佛教了?你證實果位了?你怎麼就知道我不懂時佛棍只好:你愚昧我不和你講了,XX大師說過巴拉巴拉,你自己去看XX佛經巴拉巴拉
10 天前回復贊踩舉報
曹彧懣 回復 最近愛聽曲(作者)查看對話
如同時而他們時而吹牛輪迴果報不虛,佛陀神通不可思議時而又假理性謙稱師尊不過是開悟的普通人
10 天前回復贊踩舉報
最近愛聽曲(作者) 回復 曹彧懣查看對話
是啊,就如在說依法不依人的同時跟你說你沒有XX大師的境界


記得有個道教的微信公眾號,裡面有篇文章,論述慈航真人是觀世音菩薩的前身。

其中一項論據就是封神演義,,,

「根據封神演義中記載」

唉,好歹算道教的小窗口,能不能認真點~


首先,題主說的都是小說和神話。

@釋演勝既然你有你的道理,那麼關什麼評論?而且在@ 我以後還關閉評論,請問尊駕是什麼意思?我就是道教的,但我對歷史上的事我不會否認,題主在這裡說的這個問題,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他,他看的都是小說的,即便有道藏中寫的,也是後人寫的,不是真的,這一點,很多出家的道長都是認同的。觀世音絕對不是道教的(也請諸位道眾不要糾結這個名字的出處,我說的是佛教的這位菩薩:觀自在)觀自在的信仰源自於古印度古婆羅門教雙馬神童信仰,後期被大乘佛教吸收進佛教,不可能是中國的神仙(不包括後期妙善的那個神話,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是中國人編的)。你用一個神話去否定另一個神話,這就是佛教所謂的無虛妄之語么?你既然發出來你的答案,我做了評論你有何來什麼「三季人」、「驕傲」、「數典忘祖」的言論?你說的那個故事既然說到「道教諸多神話都不靈、舍利子放光、攝摩騰竺法蘭顯種種神通,皇帝因此信佛,而佛教號稱無虛妄之語,那麼必定是歷史發生的真實事件,那麼,我同樣以現實世界來評論有哪裡不對嗎?以你的故事理論為根源,我要驗證《普門品》的那三段的真實性有什麼問題么?你整篇回復都是在偷換概念、顧左右而言他,說到「數典忘祖」,我祖宗沒神通,古人范縝有《神滅論》,你怎麼不說你的神話數典忘祖?說什麼三季人,什麼是三季人,三季人的基礎是一年是有四季的,而你說的這是歷史發生的事么?為了否定一個神話又去造作一個神話就是真實?我跟你說的實事求是,你做得到么?還給我搬清靜經,還扯不爭?那你做到無妄語了么?你又憑什麼在造作神話的同時要求我對此不做評論?你既然有理你關什麼評論?呵呵,我真服你們了,發出一個別人不能否定,別人否定了就是三季人,顧左右而言他的說別人數典忘祖,你怎麼不說悉達多要求無妄語,范縝寫《神滅論》呢?


因為是中國的佛徒編的


不管是神仙還是佛,都是需要人類的崇拜意識能量來維持自身的存在的。

無人崇拜的神仙,他就得不到功德,很快要完蛋。

在榨取人類崇拜意識能量上,佛教的段位比道教高了一個層次。所以道教神仙歸附佛教,理所當然。

元始天尊還當上了東方藥師佛了。


球撒,釋迦牟尼佛是毗濕奴神的化身,釋迦牟尼佛是西饒彌沃的化身,滿意了吧?


是不是如來那邊工資高,神仙們都跳槽去跟著如來混了?


你沒看過小說么?盤古開頭 鴻鈞傳道 大道無名 何分神仙佛菩薩 他們都是求道者 不過在外人眼裡形象不同 從心底有了分別 於大道而言 都是平等的一樣的。

人看人 就有了外國人 中國人 白種人 黃種人 黑種人

動物看人 就是兩條腿走的生物

外星生物看地球生物 又有了另外一層分別心


大乘初期[大般若經]論[大乘與菩薩] 前際後際中際菩薩不可得 菩薩非實有性亦無邊 菩薩即是又離聲聞獨覺大乘

爵士貓18 小時前

大乘佛教的【大乘】【菩薩】應該如何理解?以大乘佛學的初期經典,【大般若經】可以很好的談清楚。【大般若經】六十一卷至六十七卷就是專門論述【何為菩薩】,【大般若經】初期談菩薩與大乘佛教後期菩薩的形象完全不同,【大般若經】還是以佛祖的原始佛學【五蘊四聖諦十二處十八界】為核心,以緣起性空思想來看待【菩薩的觀念】。

第一部分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六十一卷】首先就談了何為【大乘】?經文指出【大乘不異般若波羅蜜多,般若波羅蜜多不異大乘。何以故?若大乘,若般若波羅蜜多,其性無二無二分故。】此種思想,應是初期大乘佛學,為了與部派佛教相融合,說明大乘佛學就是【般若性空】,而不是大乘佛教後期的【菩薩思想,凈土思想,十方佛思想】。

而後經文又繼續闡述何為【大乘】?

【大乘不異靜慮、精進、安忍、淨戒、布施波羅蜜多,靜慮、精進、安忍、淨戒、布施波羅蜜多不異大乘。何以故?若大乘,若靜慮、精進、安忍、淨戒、布施波羅蜜多,其性無二無二分故。】

【大乘不異四靜慮,四靜慮不異大乘。何以故?若大乘,若四靜慮,其性無二無二分故。善現!大乘不異四無量、四無色定,四無量、四無色定不異大乘。何以故?若大乘,若四無量、四無色定,其性無二無二分故。】

【大乘不異八解脫,八解脫不異大乘。何以故?若大乘,若八解脫,其性無二無二分故。善現!大乘不異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不異大乘。何以故?若大乘,若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其性無二無二分故。】

【大乘不異四念住,四念住不異大乘。何以故?若大乘,若四念住,其性無二無二分故。善現!大乘不異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不異大乘。何以故?若大乘,若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其性無二無二分故。】

【大乘不異蘊、界、處等空不空法,蘊、界、處等空不空法不異大乘。何以故?若大乘,若蘊、界、處等空不空法,其性無二無二分[1]故。】

特別是【大乘不異蘊、界、處等空不空法,蘊、界、處等空不空法不異大乘】就是要強調大乘佛學是與佛祖【五蘊四聖諦十二處十八界】的原始佛學是【無二無二分】。

第二部分【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六十一卷】【初分無所得品第十八之一】

經文一開始就給出結論,【當知菩薩摩訶薩亦無邊。】,就是【一切法之無限性】,也就是【法不是具體的形象與實體】。

【色無邊故,當知菩薩摩訶薩亦無邊;受、想、行、識無邊故,當知菩薩摩訶薩亦無邊】

【無明無邊故,當知菩薩摩訶薩亦無邊;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歎苦憂惱無邊故,當知菩薩摩訶薩亦無邊。】

【真如無邊故,當知菩薩摩訶薩亦無邊;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不思議界、虛空界、斷界、離界、滅界、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無性界、無相界、無作界、無為界、安隱界、寂靜界、本無、實際、究竟、涅槃無邊故,當知菩薩摩訶薩亦無邊。】

結合【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十七卷】【初分讚大乘品第十六之二 】的經文

若真如實有性者,則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以真如非實有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勝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善現!若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不思議界、虛空界、斷界、離界、滅界、無性界、無相界、無作界、無為界、安隱界、寂靜界、法定、法住、本無、實際實有性者,則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以法界乃至實際非實有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勝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

談到【一切法非實有性】。由轉而談到【大乘與虛空

若菩薩十地實有性者,則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以菩薩十地非實有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勝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

若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乃至得坐妙菩提座,中間所起諸心實有性者,則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以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乃至得坐妙菩提座,中間所起諸心非實有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勝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

若菩薩摩訶薩金剛喻智實有性者,則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以菩薩摩訶薩金剛喻智非實有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勝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

若諸如來、應、正等覺所轉法輪實有性者,則諸如來、應、正等覺所轉法輪非極清淨,亦非一切世間沙門、婆羅門、天、魔、梵等所不能轉。以諸如來、應、正等覺所轉法輪非實有性故,諸如來、應、正等覺所轉法輪最極清淨,一切世間沙門、婆羅門、天、魔、梵等所不能轉。

虛空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大乘亦爾,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故說大乘與虛空等

所以【菩薩非實有性】【菩薩摩訶薩亦無邊】【前際菩薩摩訶薩不可得,後際菩薩摩訶薩不可得,中際菩薩摩訶薩不可得

第三部分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六十一卷】接著談【菩薩】與【五蘊四聖諦十二處十八界】的即是與遠離之關係,【一切法無所有不可得】。【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

有情大眾因為【不斷我執】【不斷法執】的原因,有情是無法認知超出自己生活經驗的【法】,這也是有情永遠不能離開輪迴所謂根本原因。【一切法無所有不可得】,修行人只有對【法之空性,無限性,不可用語言表達,非實有性】有正確的認知,才可真正解脫!

【即色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離色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即受、想、行、識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離受、想、行、識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此為五蘊之關係

【即眼處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離眼處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即耳、鼻、舌、身、意處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離耳、鼻、舌、身、意處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此為內六處之關係

【即色處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離色處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即聲、香、味、觸、法處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離聲、香、味、觸、法處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此為外六處之關係

【菩薩】與【六識身】關係經文談的更加清晰。

【即眼界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離眼界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即色界、眼識界及眼觸、眼觸為緣所生諸受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離色界、眼識界及眼觸、眼觸為緣所生諸受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

[0345c05]

「世尊!即耳界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離耳界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即聲界、耳識界及耳觸、耳觸為緣所生諸受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離聲界、耳識界及耳觸、耳觸為緣所生諸受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

[0345c10]

「世尊!即鼻界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離鼻界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即香界、鼻識界及鼻觸、鼻觸為緣所生諸受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離香界、鼻識界及鼻觸、鼻觸為緣所生諸受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

[0345c15]

「世尊!即舌界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離舌界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即味界、舌識界及舌觸、舌觸為緣所生諸受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離味界、舌識界及舌觸、舌觸為緣所生諸受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

[0345c20]

「世尊!即身界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離身界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即觸界、身識界及身觸、身觸為緣所生諸受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離觸界、身識界及身觸、身觸為緣所生諸受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

[0345c25]

「世尊!即意界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離意界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即法界、意識界及意觸、意觸為緣所生諸受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離法界、意識界及意觸、意觸為緣所生諸受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

【即苦聖諦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離苦聖諦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即集、滅、道聖諦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離集、滅、道聖諦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此為四聖諦之關係

即無明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離無明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即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歎苦憂惱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離行乃至老死愁歎苦憂惱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此為十二因緣之關係

即布施波羅蜜多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離布施波羅蜜多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即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離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此為六般若蜜多之關係

即四念住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離四念住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即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離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此為四念住八聖道支之關係

即真如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離真如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即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不思議界、虛空界、斷界、離界、滅界、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無性界、無相界、無作界、無為界、安隱界、寂靜界、本無、實際、究竟涅槃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離法界、法性乃至實際、究竟涅槃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此為真如法界、法性之關係

漢地佛教徒感興趣的點就是【菩薩】與【聲聞乘】【獨覺乘】【補特伽羅】的關係!菩薩與【聲聞乘】【獨覺乘】是一體的關係!菩薩非獨立於【聲聞乘】【獨覺乘】!

【聲聞乘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離聲聞乘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即獨覺乘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離獨覺乘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即大乘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離大乘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

即聲聞補特伽羅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離聲聞補特伽羅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即獨覺、大乘補特伽羅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離獨覺、大乘補特伽羅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

第四部分 從時間角度,從【五蘊四聖諦十二處十八界】論證了,【前、後、中際菩薩摩訶薩不可得】。

第四部分論證含有一個重要觀點【一切法本空,無自性,一切法中沒有固定不變的時間周期】。【一切法無二無二分,就是一切法是整體的,是不能以時間的周期來分別此法彼法】。也就是【心識是不含有時間的,心識是剎那剎那不間斷】

大乘佛教初期,對於【菩薩思想】就是與【阿羅漢思想】一致的!菩薩需在修行佛法中證得,菩薩不是神靈不是實體!

經文提出一個核心思想【菩薩摩訶薩但有假名,如說我等畢竟不生,諸法亦爾,都無自性

經文接著發問,【何緣故說前際菩薩摩訶薩不可得,後際菩薩摩訶薩不可得,中際菩薩摩訶薩不可得?何緣故說色等無邊故,菩薩摩訶薩亦無邊?何緣故說即色等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離色等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何緣故說我於一切法,以一切種、一切處、一切時求菩薩摩訶薩都無所見竟不可得,云何令我以般若波羅蜜多教誡教授諸菩薩摩訶薩?何緣故說菩薩摩訶薩但有假名?何緣故說如說我等畢竟不生?何緣故說諸法亦爾,都無自性?何緣故說色等諸法畢竟不生?何緣故說若畢竟不生則不名色等?何緣故說我豈能以畢竟不生般若波羅蜜多教誡教授諸菩薩摩訶薩?何緣故說離畢竟不生亦無菩薩摩訶薩能行無上正等菩提?

經文筆鋒一轉,直接轉到【有情眾生】,因為【菩薩的觀念】是直接來源於【有情眾生】的心識。

大般若經又從【五蘊四聖諦十二處十八界十二緣起】以及【波羅蜜多,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直到聲聞乘獨覺乘大乘】等大乘佛學的哲學概念,論證了【一切法無二無二分。前際菩薩摩訶薩不可得,後際菩薩摩訶薩不可得,中際菩薩摩訶薩不可得。】

經文提到,【有情無所有故,有情空故,有情遠離故,有情無自性故,前、後、中際菩薩摩訶薩不可得。】【有情無所有、空、遠離、無自性中,前、後、中際菩薩摩訶薩皆不可得故

漢地佛教以為有情眾生是一群實體的眾生,大般若經特別提出【有情眾生無自性,本空】,有情眾生【無自性】,自然有情眾生的【菩薩】是【無自性,本空】!

若有情無所有,若有情空,若有情遠離,若有情無自性,若前際菩薩摩訶薩,若後際菩薩摩訶薩,若中際菩薩摩訶薩,如是一切法無二無二分。

經文又從【五蘊四聖諦十二處十八界】論證了,【前、後、中際菩薩摩訶薩不可得

色、受、想、行、識無所有、空、遠離、無自性中,前、後、中際菩薩摩訶薩皆不可得故

若色、受、想、行、識無所有,若色、受、想、行、識空,若色、受、想、行、識遠離,若色、受、想、行、識無自性,若前際菩薩摩訶薩,若後際菩薩摩訶薩,若中際菩薩摩訶薩,如是一切法無二無二分。舍利子!由此緣故我作是說:前際菩薩摩訶薩不可得,後際菩薩摩訶薩不可得,中際菩薩摩訶薩不可得。

若苦、集、滅、道聖諦無所有,若苦、集、滅、道聖諦空,若苦、集、滅、道聖諦遠離,若苦、集、滅、道聖諦無自性,若前際菩薩摩訶薩,若後際菩薩摩訶薩,若中際菩薩摩訶薩,如是一切法無二無二分。舍利子!由此緣故我作是說:前際菩薩摩訶薩不可得,後際菩薩摩訶薩不可得,中際菩薩摩訶薩不可得。

無明無所有故,前、後、中際菩薩摩訶薩不可得;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歎苦憂惱無所有故,前、後、中際菩薩摩訶薩不可得。無明空故,前、後、中際菩薩摩訶薩不可得;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歎苦憂惱空故,前、後、中際菩薩摩訶薩不可得。無明遠離故,前、後、中際菩薩摩訶薩不可得;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歎苦憂惱遠離故,前、後、中際菩薩摩訶薩不可得。無明無自性故,前、後、中際菩薩摩訶薩不可得;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歎苦憂惱無自性故,前、後、中際菩薩摩訶薩不可得。

若真如、法界乃至本無、實際無所有,若真如、法界乃至本無、實際空,若真如、法界乃至本無、實際遠離,若真如、法界乃至本無、實際無自性,若前際菩薩摩訶薩,若後際菩薩摩訶薩,若中際菩薩摩訶薩,如是一切法無二無二分。舍利子!由此緣故我作是說:前際菩薩摩訶薩不可得,後際菩薩摩訶薩不可得,中際菩薩摩訶薩不可得。

【若聲聞乘獨覺乘大乘無所有,若聲聞乘獨覺乘大乘空,若聲聞乘獨覺乘大乘遠離,若聲聞乘獨覺乘大乘無自性,若前際菩薩摩訶薩,若後際菩薩摩訶薩,若中際菩薩摩訶薩,如是一切法無二無二分。舍利子!由此緣故我作是說:前際菩薩摩訶薩不可得,後際菩薩摩訶薩不可得,中際菩薩摩訶薩不可得。】

第五部分 大般若經從空間角度,談【一切法如虛空,虛空前際不可得,後際不可得,中際不可得,以彼中邊不可得故說為虛空】【一切法無邊界,當知菩薩摩訶薩亦無邊

經文還是從【五蘊四聖諦十二處十八界】的【一切法空性, 一切法虛空】,論證【當知菩薩摩訶薩亦無邊,空性】。

【一切法虛空】之概念,就是說【一切法不佔有固定空間位置,又存在於任何的空間位置】。【一切法虛空】是人類【心識的基本特質】。在虛空中,【一切法是無法用時間順序予以定位的】。虛空是找不到邊界的。就如同宇宙的邊界,也是找不到的。

佛學對於人類對於宇宙的認知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宇宙也許就是沒有時間性的存有,沒有空間性的存有。人類認為宇宙有時間性空間性,是因為人類本身是固定於一定的時間與空間維度中。

宇宙的真實存有狀態,就是【心識存在的狀態】,太奇妙了!

歸正題。【當知菩薩摩訶薩亦無邊】,還是【一切法的無限性】,所以【人人皆有佛性】就是【一切法的無限性】【一切法的無邊】的自然邏輯推理!

【色如虛空,受、想、行、識如虛空。如虛空前際不可得,後際不可得,中際不可得,以彼中邊不可得故說為虛空。色、受、想、行、識亦如是,前際不可得,後際不可得,中際不可得。色性空故,受、想、行、識性空故,空中前際不可得,後際不可得,中際不可得,亦以中邊俱不可得故說為空。色無邊故,當知菩薩摩訶薩亦無邊;受、想、行、識無邊故,當知菩薩摩訶薩亦無邊。

意界性空故,法界乃至意觸為緣所生諸受性空故,空中前際不可得,後際不可得,中際不可得,亦以中邊俱不可得故說為空。舍利子!由此緣故我作是說:意界無邊故,當知菩薩摩訶薩亦無邊;法界乃至意觸為緣所生諸受無邊故,當知菩薩摩訶薩亦無邊。

無明性空故,行乃至老死愁歎苦憂惱性空故,空中前際不可得,後際不可得,中際不可得,亦以中邊俱不可得故說為空。舍利子!由此緣故我作是說:無明無邊故,當知菩薩摩訶薩亦無邊;行乃至老死愁歎苦憂惱無邊故,當知菩薩摩訶薩亦無邊。

聲聞乘如虛空,獨覺乘、大乘如虛空。如虛空前際不可得,後際不可得,中際不可得,以彼中邊不可得故說為虛空。聲聞乘、獨覺乘、大乘亦如是,前際不可得,後際不可得,中際不可得。聲聞乘性空故,獨覺乘、大乘性空故,空中前際不可得,後際不可得,中際不可得,亦以中邊俱不可得故說為空。聲聞乘無邊故,當知菩薩摩訶薩亦無邊;獨覺乘、大乘無邊故,當知菩薩摩訶薩亦無邊。

第六部分 即色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離色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即受、想、行、識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離受、想、行、識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

第六部分又再次談到【菩薩】與【一切法】【五蘊四聖諦十二處十八界】是一體的關係!

【一切法】【五蘊四聖諦十二處十八界】本空,無自性。【一切法】【五蘊四聖諦十二處十八界無所有不可得。菩薩摩訶薩,也自然無所有不可得。

修行人離開【一切法】【五蘊四聖諦十二處十八界】也得不到【菩薩】,修行人處於【一切法】【五蘊四聖諦十二處十八界】法相之中也得不到【菩薩】。

菩薩就是【法相】,【菩薩】是修行中證得的結果與目標,而不是後期的神靈!更不是後期大乘佛教的如來佛受記的結果!

色色性空。何以故?色性空中,色無所有不可得故,菩薩摩訶薩亦無所有不可得。非色非色性空。何以故?非色性空中,非色無所有不可得故,菩薩摩訶薩亦無所有不可得。受、想、行、識受、想、行、識性空。何以故?受、想、行、識性空中,受、想、行、識無所有不可得故,菩薩摩訶薩亦無所有不可得。非受、想、行、識非受、想、行、識性空。何以故?非受、想、行、識性空中,非受、想、行、識無所有不可得故,菩薩摩訶薩亦無所有不可得。即色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離色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即受、想、行、識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離受、想、行、識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

色處色處性空。何以故?色處性空中,色處無所有不可得故,菩薩摩訶薩亦無所有不可得。非色處非色處性空。何以故?非色處性空中,非色處無所有不可得故,菩薩摩訶薩亦無所有不可得。聲、香、味、觸、法處聲、香、味、觸、法處性空。何以故?聲、香、味、觸、法處性空中,聲、香、味、觸、法處無所有不可得故,菩薩摩訶薩亦無所有不可得。非聲、香、味、觸、法處非聲、香、味、觸、法處性空。何以故?非聲、香、味、觸、法處性空中,非聲、香、味、觸、法處無所有不可得故,菩薩摩訶薩亦無所有不可得。即色處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離色處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即聲、香、味、觸、法處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離聲、香、味、觸、法處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

真如真如性空。何以故?真如性空中,真如無所有不可得故,菩薩摩訶薩亦無所有不可得。非真如非真如性空。何以故?非真如性空中,非真如無所有不可得故,菩薩摩訶薩亦無所有不可得。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不思議界、虛空界、斷界、離界、滅界、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無性界、無相界、無作界、無為界、安隱界、寂靜界、本無、實際、究竟涅槃法界、法性乃至實際、究竟涅槃性空。何以故?法界、法性乃至實際、究竟涅槃性空中,法界、法性乃至實際、究竟涅槃無所有不可得故,菩薩摩訶薩亦無所有不可得。非法界、法性乃至實際、究竟涅槃非法界、法性乃至實際、究竟涅槃性空。何以故?非法界、法性乃至實際、究竟涅槃性空中,非法界、法性乃至實際、究竟涅槃無所有不可得故,菩薩摩訶薩亦無所有不可得。即真如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離真如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即法界、法性乃至實際、究竟涅槃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離法界、法性乃至實際、究竟涅槃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

聲聞乘聲聞乘性空。何以故?聲聞乘性空中,聲聞乘無所有不可得故,菩薩摩訶薩亦無所有不可得。非聲聞乘非聲聞乘性空。何以故?非聲聞乘性空中,非聲聞乘無所有不可得故,菩薩摩訶薩亦無所有不可得。獨覺乘、大乘獨覺乘、大乘性空。何以故?獨覺乘、大乘性空中,獨覺乘、大乘無所有不可得故,菩薩摩訶薩亦無所有不可得。非獨覺乘、大乘非獨覺乘、大乘性空。何以故?非獨覺乘、大乘性空中,非獨覺乘、大乘無所有不可得故,菩薩摩訶薩亦無所有不可得。即聲聞乘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離聲聞乘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即獨覺乘、大乘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離獨覺乘、大乘菩薩摩訶薩無所有不可得。

第七部分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六十四】從有情角度,修行人角度,談如何可得到【菩薩】。結論就是,【我於一切法,以一切種、一切處、一切時求菩薩摩訶薩,都無所[1]見竟不可得】

首先經文論證了五蘊之空性,無自性,談了五蘊之相互關係,得出有情大眾【以一切種、一切處、一切時求菩薩摩訶薩,亦無所有不可得】。

【色性空故,色於色無所有不可得,色於受無所有不可得。受性空故,受於受無所有不可得,受於色無所有不可得,色、受於想無所有不可得。想性空故,想於想無所有不可得,想於色、受無所有不可得,色、受、想於行無所有不可得。行性空故,行於行無所有不可得,行於色、受、想無所有不可得,色、受、想、行於識無所有不可得。識性空故,識於識無所有不可得,識於色、受、想、行無所有不可得。舍利子!我於如是諸法,以一切種、一切處、一切時求菩薩摩訶薩,亦無所有不可得。何以故?自性空故。】

此經文證明,初期大乘佛學還是緊緊依靠佛祖的原始佛學思想,而提出大乘佛學的【一切法空】的思想。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六十四】還是圍繞佛祖的原始佛學思想,【五蘊四聖諦十二處十八界】為核心,論證菩薩摩訶薩亦無所有不可得。其中,對於六識身六觸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它們性空,無所有不可得論證的特別清晰。自然得出,【我於一切法,以一切種、一切處、一切時求菩薩摩訶薩,都無所見竟不可得】

【意界性空故,意界於意界無所有不可得,意界於法界無所有不可得。法界性空故,法界於法界無所有不可得,法界於意界無所有不可得,意界、法界於意識界無所有不可得。意識界性空故,意識界於意識界無所有不可得,意識界於意界、法界無所有不可得,意界、法界、意識界於意觸無所有不可得。意觸性空故,意觸於意觸無所有不可得,意觸於意界、法界、意識界無所有不可得,意界、法界、意識界及意觸於意觸為緣所生諸受無所有不可得。意觸為緣所生諸受性空故,意觸為緣所生諸受於意觸為緣所生諸受無所有不可得,意觸為緣所生諸受於意界、法界、意識界及意觸無所有不可得。舍利子!我於如是諸法,以一切種、一切處、一切時求菩薩摩訶薩,亦無所有不可得。何以故?自性空故。】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六十四】對十二因緣的緣起緣滅,十二因緣之間的互相作用,也花了大量篇幅予以論證,就是要修行人明了十二因緣之整體運行的過程,結論就是【我於如是諸法,以一切種、一切處、一切時求菩薩摩訶薩,亦無所有不可得。】

無明性空故,無明於無明無所有不可得,無明於行無所有不可得。行性空故,行於行無所有不可得,行於無明無所有不可得,無明、行於識無所有不可得。識性空故,識於識無所有不可得,識於無明、行無所有不可得,無明、行、識於名色無所有不可得。名色性空故,名色於名色無所有不可得,名色於無明、行、識無所有不可得,無明、行、識、名色於六處無所有不可得。六處性空故,六處於六處無所有不可得,六處於無明、行、識、名色無所有不可得,無明、行、識、名色、六處於觸無所有不可得。觸性空故,觸於觸無所有不可得,觸於無明、行、識、名色、六處無所有不可得,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於受無所有不可得。受性空故,受於受無所有不可得,受於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無所有不可得,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於愛無所有不可得。愛性空故,愛於愛無所有不可得,愛於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無所有不可得,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於取無所有不可得。取性空故,取於取無所有不可得,取於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無所有不可得,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於有無所有不可得。有性空故,有於有無所有不可得,有於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無所有不可得,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於生無所有不可得。生性空故,生於生無所有不可得,生於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無所有不可得,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於老死愁歎苦憂惱無所有不可得。老死愁歎苦憂惱性空故,老死愁歎苦憂惱於老死愁歎苦憂惱無所有不可得,老死愁歎苦憂惱於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無所有不可得。舍利子!我於如是諸法,以一切種、一切處、一切時求菩薩摩訶薩,亦無所有不可得。何以故?自性空故。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六十四】還論證了,六波羅蜜多,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八解脫九次第定十遍處,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五眼六神通,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無忘失法恆住捨性,一切陀羅尼門一切三摩地門,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不虛妄性不思議界虛空界斷界離界滅界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無性界無作界無為界安隱界寂靜界本無實際究竟涅槃,極喜地法離垢地法發光地法焰慧地法極難勝地法現前地法遠行地法不動地法善慧地法法雲地法,極喜、離垢、發光、焰慧、極難勝、現前、遠行、不動、善慧地法雲地,異生地法、種姓、第八、具見、薄、離欲、已辦、獨覺、菩薩地法、如來地法,異生、種姓、第八、具見、薄、離欲、已辦、獨覺、菩薩地、如來地,預流向法預流果法一來向法一來果法不還向法不還果法阿羅漢向法阿羅漢果獨覺向法獨覺果法菩薩摩訶薩法三藐三佛陀法,預流向預流果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獨覺向獨覺果菩薩摩訶薩三藐三佛陀,上述十分複雜的大乘佛學的概念之間的相互作用與關係。這些概念都是【心識心】對於【法】的描述。

【法】本身是無法用語言符號表達的,【法】本身是緣起緣滅的,但是【法】有變現為種種功能,但【法】是【無形的】【無實有性】。有情大眾畢竟生活在一個實體的具象世界之中,有情對於【法】的【無量劫的持續不斷】【三十三天的層次存有】是無法理解的,就如大眾無法理解【十一維度】一樣。大乘佛學就用了原始佛學沒有的哲學概念,來表達【法】以及【法】的【無限性】【無所不在性】。

但是大乘佛學清醒的明了上述哲學概念,只是一種人類語言的符號,是【緣起性空】的特性!

第八部分,回答了【何緣故說菩薩摩訶薩但有假名】,因為【菩薩摩訶薩名唯客所攝故】

第八部分應該是大乘佛學從【一切法自性空,無所從來、無所至去亦無所住】解答【法】的特性。【法】是【無形的】【無實有性】的存有,但是【一切法是無法用語言符號表達的】,【法的名稱或者語言符號】,完全是有情眾生,為了認知【法】而【假名施設】。

【如一切法名唯客所攝,於十方三世無所從來、無所至去亦無所住,一切法中無名,名中無一切法,非合非離但假施設。何以故?以一切法與名俱自性空故,自性空中若一切法若名俱無所有不可得故。菩薩摩訶薩名亦復如是唯客所攝,於十方三世無所從來、無所至去亦無所住,菩薩摩訶薩中無名,名中無菩薩摩訶薩,非合非離但假施設。何以故?以菩薩摩訶薩與名俱自性空故,自性空中若菩薩摩訶薩若名俱無所有不可得故。舍利子!由此緣故我作是說:菩薩摩訶薩但有假名。】

此段經文,就是大乘佛學首先是用十分複雜的概念用於描述和模擬【法】,而後又指出【這些十分複雜的概念符號】本身不是【法】,只是假設的語言名稱,這些名稱又指向了【法】。

【菩薩】就是這些複雜的假名之一。

大般若經又從【五蘊四聖諦十二處十八界十二緣起】以及【波羅蜜多,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直到聲聞乘獨覺乘大乘】等大乘佛學的哲學概念,論證了【菩薩摩訶薩名亦復如是唯客所攝,於十方三世無所從來、無所至去亦無所住,菩薩摩訶薩中無名,名中無菩薩摩訶薩,非合非離但假施設。】

【如意界名唯客所攝,於十方三世無所從來、無所至去亦無所住,意界中無名,名中無意界,非合非離但假施設。何以故?以意界與名俱自性空故,自性空中若意界若名俱無所有不可得故。如法界、意識界及意觸、意觸為緣所生諸受名唯客所攝,於十方三世無所從來、無所至去亦無所住,法界、意識界及意觸、意觸為緣所生諸受中無名,名中無法界、意識界及意觸、意觸為緣所生諸受,非合非離但假施設。何以故?以法界、意識界及意觸、意觸為緣所生諸受與名俱自性空故,自性空中若法界、意識界及意觸、意觸為緣所生諸受若名俱無所有不可得故。菩薩摩訶薩名亦復如是唯客所攝,於十方三世無所從來、無所至去亦無所住,菩薩摩訶薩中無名,名中無菩薩摩訶薩,非合非離但假施設。何以故?以菩薩摩訶薩與名俱自性空故,自性空中若菩薩摩訶薩若名俱無所有不可得故。菩薩摩訶薩但有假名。】

【如無明名唯客所攝,於十方三世無所從來、無所至去亦無所住,無明中無名,名中無無明,非合非離但假施設。何以故?以無明與名俱自性空故,自性空中若無明若名俱無所有不可得故。如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歎苦憂惱名唯客所攝,於十方三世無所從來、無所至去亦無所住,行乃至老死愁歎苦憂惱中無名,名中無行乃至老死愁歎苦憂惱,非合非離但假施設。何以故?以行乃至老死愁歎苦憂惱與名俱自性空故,自性空中若行乃至老死愁歎苦憂惱若名俱無所有不可得故。菩薩摩訶薩名亦復如是唯客所攝,於十方三世無所從來、無所至去亦無所住,菩薩摩訶薩中無名,名中無菩薩摩訶薩,非合非離但假施設。何以故?以菩薩摩訶薩與名俱自性空故,自性空中若菩薩摩訶薩若名俱無所有不可得故。舍利子!由此緣故我作是說:菩薩摩訶薩但有假名】

【如空解脫門名唯客所攝,於十方三世無所從來、無所至去亦無所住,空解脫門中無名,名中無空解脫門,非合非離但假施設。何以故?以空解脫門與名俱自性空故,自性空中若空解脫門若名俱無所有不可得故。如無相、無願解脫門名唯客所攝,於十方三世無所從來、無所至去亦無所住,無相、無願解脫門中無名,名中無無相、無願解脫門,非合非離但假施設。何以故?以無相、無願解脫門與名俱自性空故,自性空中若無相、無願解脫門若名俱無所有不可得故。菩薩摩訶薩名亦復如是唯客所攝,於十方三世無所從來、無所至去亦無所住,菩薩摩訶薩中無名,名中無菩薩摩訶薩,非合非離但假施設。何以故?以菩薩摩訶薩與名俱自性空故,自性空中若菩薩摩訶薩若名俱無所有不可得故。由此緣故我作是說:菩薩摩訶薩但有假名。】

【如聲聞乘名唯客所攝,於十方三世無所從來、無所至去亦無所住,聲聞乘中無名,名中無聲聞乘,非合非離但假施設。何以故?以聲聞乘與名俱自性空故,自性空中若聲聞乘若名俱無所有不可得故。如獨覺乘、大乘名唯客所攝,於十方三世無所從來、無所至去亦無所住,獨覺乘、大乘中無名,名中無獨覺乘、大乘,非合非離但假施設。何以故?以獨覺乘、大乘與名俱自性空故,自性空中若獨覺乘、大乘若名俱無所有不可得故。菩薩摩訶薩名亦復如是唯客所攝,於十方三世無所從來、無所至去亦無所住,菩薩摩訶薩中無名,名中無菩薩摩訶薩,非合非離但假施設。何以故?以菩薩摩訶薩與名俱自性空故,自性空中若菩薩摩訶薩若名俱無所有不可得故。舍利子!由此緣故我作是說:菩薩摩訶薩但有假名。】


法藏比丘為了示現無上妙法,經常殺盜淫妄,甚至狎妓不給錢,引起了居民的誤解。
一次,他去村子裡托缽乞食,村民哭泣最近附近有三害。他感覺發菩提心的人,應該為民除害,就問村民是哪三害,村民告訴他,前兩害是蛇精和蠍子精,於是他就去把這兩個妖怪打死了。
然後他問村民,還有第三個害呢,村民們說,就是你啊這個賊住。法藏比丘聽聞傷心地哭了,他被大家誤會了,於是露出了金色身,顯示出自己的真面目:阿彌陀仏,告訴大家,之前是為了大家好才示現的,現在既然造成了誤會,為了不讓大家困擾,他決定回西方凈土了,有困難可以念他的名號「阿彌陀仏」,到臨終他會來接引。
阿彌陀仏離開後,村民們都很後悔,他們誤會了一個好人,大家明白了一個道理,看來人不可貌相啊。


我們看問題 一定要看本質 外來宗教想要在它國立足 肯定要搶佔它國本土宗教的信徒 但本土宗教本身就有很多信徒 所以外來宗教不能一上來就全盤否定本土宗教 要吸收 要同化 漸漸融合在一起


題主對佛法與道法的研究似乎都不太深入。你所描述的稱謂只有《封神演義》里出現過,任何一本佛經道經都沒有這樣的記載或稱呼。而封神演義是一本成於明清時期的YY小說。那裡面的故事當真實,就犯了「中二」病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現在的修真仙俠小說一點仙氣都沒有卻全是戾氣?
修仙小說主角為何多是煉體近身肉搏方向?
有哪些好看的玄幻修仙小說?
如何看待修仙小說 藏經閣裡面的制度?
修行、修道、修佛、修鍊中的「修」是什麼意思?何為「修」?

TAG:小說 | 佛教 | | 玄幻小說 | 修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