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日本時代劇中會出現由同一個演員飾演年齡跨度非常大的角色的情況?

比如《鈴木商店的當家娘》中的栗子和海哥,《真田丸》中的雅人叔等等。雖然演員的演技出眾,但也仗不住去飾演比自己真實年齡差很多的十幾年少年少女呀,而且有時造型妝容也跟不上……

強調日本時代劇是因為感覺日劇里對於演員真實年齡和角色年齡間的匹配度一貫做的很好。之前看《請和廢柴的我談戀愛》里,深恭雖然實際年齡三十+,單看臉卻實在是年輕(說是26我都信……),然而依然要飾演三十多的女主。

所以很不理解為什麼在不少時代劇中反而不強調演員年齡的問題了==除了稚童實在匹配不上,會有子役;一旦角色年齡達到十多歲的少年期,往往就會直接由三四十的成年人開始扮演……還很可能一直演到老年期……就不能再換一個青少年的演員嗎?


其實國內外都一樣,不必特彆強調一個「日本」。1995的《武則天》,劉曉慶40歲演大約14歲的武則天,一直演到八十多歲。2001年的《大宅門》,斯琴高娃51歲演少婦白文氏。

古裝劇(時代劇)和現代劇、時裝劇還是有區別的,比如前者是先有人物或原型,然後有劇本,而後者是先有劇本,然後演繹人物。所以,前者選擇演員時更受制約,尤其是有歷史原型的,大眾已經有自己的想像了,有些歷史人物(例如諸葛亮)甚至在民間有很高的地位,主演一確定就會有評價,因而更需要考慮一個演員的經驗和能力,而後者可以寫二十多歲找二十多歲的,寫三十多歲就找三十多歲的。所以說,《請和廢柴的我談戀愛》 這種類型的劇,並不一定非要深田恭子來演才行。

時代劇有長有短,長的比如大河劇,播出一年,大約50集上下,往往第一集或者一直到前四五集都是子役。那麼觀眾到底是來看誰的呢?製作方當初宣傳的重點是誰呢?不就是主角嘛。幼兒時代已經佔了這點篇幅,然後再找個十幾歲的少男少女演幾集,什麼時候才能讓主角登場呢?這讓堺雅人的中國粉絲中的極端分子情何以堪?有些短的時代劇,既然短,那就沒多少時間留給小孩子了,直接上成年主演了。還有一些架空的俠客劇,無非是表現任俠風骨,講的是懲惡揚善,每個季度篇幅也就10集左右,也直接上主演了,還子什麼役。

有的時候,還需要考慮給主演配戲的。比如2012年大河劇《平清盛》,清盛的繼室平時子大約是19歲嫁給他的,然而劇本決定讓他們很早就相識,時間點大約在平時子十一二歲平清盛十八九歲的時候,難道讓松山研一跟十一二歲的小孩子配戲?當然上三十歲的深田恭子了。

同一個演員演年齡跨度大的角色,還要考慮到觀眾的接受度,畢竟此前一直是這個人來演,換個人不知道反響如何。比如央視老版《三國演義》,因為演員檔期、拍攝時間等原因,除了劉關張、曹操、孔明等個別最主要的人物,其他配角基本上都有兩三個人演過,比如趙雲、司馬懿、魯肅、姜維這種級別的都難免。這樣導致有的人物,幾個演員演得都還不錯,但更多的是水平不齊,這不能不說是遺憾的。

2002年大河劇《利家與松》,香川照之演豐臣秀吉,他演盛年時期的秀吉是成功的一版,但演到晚年就有點力不從心了,私以為是人生體驗不足。2006年大河劇《功名十字路》,柄本明演豐臣秀吉,他飾演的晚年秀吉很有獨裁者的味道,但是演青年時代的秀吉,感覺缺了點野性和旺盛的生命力,畢竟年齡擺在那裡。2000年大河劇《葵 德川三代》,西田敏行演德川秀忠的時候已經53歲,而秀忠21歲,可是你看過就知道,他把這個人物的多面性,以及從稚嫩到成熟的過渡,都演得很到位,私以為有這一版珠玉在前,現有其他版本都相形見絀,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很難有超越的版本了。

《大宅門》里,楊九紅遇到男主角白景琦的年齡估計也就是十幾歲,但何賽飛那會兒已經年近四旬了。可是你看過就知道,陳寶國演的白景琦集盜賊、豪傑、聖賢於一體,為人處世大開大合,性格無可而無不可,這麼複雜的人物,要是找個經驗淺的年輕演員來演對手戲,就索然無味了。風情、演技、身段、神色、舉止、閱歷等等,何賽飛都是上上之選。這個角色一出場,就既有風塵女子的氣息,又有少女的種種情態,既慧眼識人、豁得出去,也有普通人的膽怯。此等角色,要找年齡合適的小鮮肉,就毀了這部劇這個人物了。


劉曉慶表示不滿。


韓劇《善德女王》李瑤媛演德曼可是從十五歲演到四十多歲


謝邀

這樣應該不容易齣戲吧

然後想到了阿米爾汗


推薦閱讀:

中國怎麼不拍像日本大河劇一樣的歷史劇?
有哪些被抹黑的日本歷史人物?
《真田丸》中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如何對比《真田丸》與《武神趙子龍》這兩部劇?

TAG:日劇 | 演員 | NHK大河劇 | 時代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