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請大家來談一談自己是如何修行謙卑心的,以及曾經遇到過哪些問題?
如果問題是:如何掌握好騎自行車的平衡感,或許回答有些難度,但至少是實實在在可以體驗的事物,有標準可言。但如果把問題上升到品德:包容、謙卑、善良等諸多飄渺的概念時,基本很難用文字來形容。雖然它們客觀存在,但並無法真實的觸摸,所以也就沒辦法以標準來衡量,只能根據自己的主觀經驗來解析。
一旦脫離了實際,從主觀經驗來解析,就一定會有人無法理解,更何況每個人的觀點是不同的,所以引起爭議的可能性就很大,同時因為這一切基於體驗而來,如果沒有體驗很難理解,無法理解就更談不上會多用心去看待,所以,我比較排斥回答這類問題,無法給予人太多的幫助,還會引發歧義。而因這個回答不同於私下的探討,在大眾都能看到的情況下,還需盡量完善其中的邏輯,所以在用詞,語言組織方面我需要不斷斟酌,耗費諸多精力,在我看來實在是弊大於利。
我在學習編程的過程中,遇到過一個BUG,也就是代碼無法正常運行,抱著自己解決問題的初衷,我集中注意力,不斷的調試了近兩個小時,難受,煩悶,甚至到最後一邊罵娘,一邊不斷的摔滑鼠,可問題依然沒有解決,最後求助老師時才發現,犯了一個非常低級的錯誤。
自此,我對於這樣的錯誤記憶猶新,每當同學犯了類似的錯誤時,我都能直接指出問題的所在,而他們,對於這個問題,則一而再,再而三的反覆出錯。而原因在於他們在犯錯時,都會求助,而沒有經歷過自己解決到煩躁的過程,缺少了煩躁的體驗,就直接被其他人的幫助解決了問題,他們對於錯誤,並沒有深刻的體驗,所以也自然記不住。
同樣的道理,謙卑、包容等諸多問題,基於我自己修行的體驗,我有我的看法和理解,但並沒有體驗過的人,並不能深刻的體會。謙卑對於我來說,是時刻當銘記在心的真理,睡覺都不敢忘懷的至理,可如果你沒有體驗過狂妄自大帶來的痛苦、過患,又如何理解真正的謙卑呢?
我非常樂意分享我的修行經驗,但這一切的分享,都應該是導向你去實際的體驗,實際去經驗這一切。
謙卑來源於兩個層面,一是主觀放下自我謙虛接受的心,其次是一顆平衡、平靜的心。
在主觀意念的層面,時刻提醒自己保持謙卑,放下自我是修行必須要有的特質。
謙卑與自我就猶如北京的霧霾和藍天白雲,只能存其一。
當失去了謙卑的心,自我很快就會膨脹。
在成長的路上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人很容易戰勝苦難,但之後卻很難征服自己心中的慾望和貪念。而所有的慾望衍生於貪,由貪升欲,由欲而膨脹了自我。
人心就猶如天平,左邊是嗔恨,右邊是貪愛,一旦其中一邊增加重量,心就會失去平衡,而失去了平衡的心就會開始難受、煩躁、低落、抑鬱、抓狂,乃至歇斯底里。為了讓心回歸於平靜,人們會在憤怒難受來臨後用盡一切本能去尋找"快樂"。直至貪愛的碼塊增加後,讓心回歸了平靜。但這樣的行為無異於飲鴆止渴。
如果嗔恨過去了就過去了,不會影響到現在,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問題兒童,為什麼童年的創傷還會影響現在?
我們必須要承認,當下我們造作的一切都會對我們造成影響,區別只在於我們是否能夠意識到這件事情對我們造成了影響。
當我們的心不斷衍生憤怒和嗔恨時,貪慾也會增加,反之依然,當我們放縱自己的心增加貪慾時,痛苦也會如影隨形。
修行是什麼,修行則是不斷凈化我們的心,凈化心中的貪念和嗔恨,有意思的是,每當你去除等量的嗔恨時,心會開始失去平衡,開始會傾向於貪愛,衍生出行為則是:傲慢、自大、無禮、自私。當傲慢產生後,還會變成我執,不納聽人勸,不納忠言。
就如曹操,就如赤壁之戰。
當心被慾望、被傲慢所充斥,人的心中會充斥著自己的聲音,會固執的認為自己是對的,這種認為會轉變為:所有的事情應該如我意的發生,一旦不如我意,就會不悅,當不悅累積後,會演變成憤怒。
一旦人心被我執被慾望所蒙蔽,什麼良言都已無用,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看著他摔跟頭。
而我執、慾望的起始則源於脫離了謙卑。
就謙卑而言,你對自我、對慾望帶來的痛苦體會的有多深,就會對保持謙卑有多少的警覺度。
就猶如一個被電過差點死去的人,重生後他會對電有著深刻的警覺,任何需要通電的設備他都需要小心翼翼。
就猶如卧底到販毒集團的卧底,時刻保持著警覺,失去了警覺,就可能有生命危險,謙卑也一樣。失去了謙卑,傲慢就會增長,緊接著痛苦就會隨之而來。而當你對痛苦有多深刻的體會,你隨之就會升起多少的願力去提醒自己保持謙卑的心。
欲貪所帶來的過患: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883403/answer/107256325
且聽以下的說話,可能有啟發......
茫茫人海,我究竟是誰?
老子曰:
「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大意指:「天地間都不辭勞瘁地在造化萬物,但造化了以後,雖然萬物生長,也不自恃有功於世間,總不把造化成就歸功據為己有。」
「弗居」的「居」字,佔有之意思。天地正因為懷著如此謙卑來孕育萬物,不自佔為己有的在作為,反而使生命更尊敬,更體現大自然的偉大,始終不能離開它而另謀生存。
故此 ,覓道人,悟到此理,便效法自然法則去「處無為之事」,亦即用「無為」來處理世事、世情。
- 「處無為之事」:是指以「無為」的原則來行事,一切作為,如行雲流水,事來則應,事去則空,作應當作的事罷了,作過了,猶如雁過長空,風來竹面。
- 「無為心」:是清楚而不強求、不造作、不滯留,一切「隨緣而盡心,盡心後隨緣」,盡心完成過程便放下,而對結果不介懷於心,不著絲毫痕迹,不有纖芥於胸中。
- 勿依賴任何人、事、物來肯定「自己存在價值」,無論找到任何的東西來依賴,也只會徒添煩惱,多此一舉。 因為人事物的價值功能,本身一直存在,而且「必須透過一連串的匹配互動,才能顯現出來」,絕非單憑一人獨自創造出來的。
- 萬物平等,一切也只是大自然的一部份,人只是大自然的部份伸延,這非比喻,而是鐵一般的真相。
- 萬物本身就是猶如「無數小砌圖而成的一幅畫」,每一塊砌圖的功能本身已「各顯其美,各有千秋」,誰也不比誰優,誰也不比誰劣,一切平等,不平的只是心。
- 若刻意將某一小砌圖來突顯,那一小砌圖的本有功能就會削減,甚至失去,而圖畫整體本身之美將被影響。
- 人誤以為自己一切可作主,真相是「無法自我作主」,叫「諸法無我」。
- 世事只是猶如無數小砌圖構成的圖畫,角度稍不匹配,圖畫不成形。
- 世間只是一種大集體活動,每人所謂「造緣」,其實只是造「上半緣」,還須等待「下半緣」出現來匹配,方可構成一件事,勿把「我作主」加進活動過程中,須用「緣」去看人生,就不會患得患失,自然「謙卑」起來。
何為「諸法無我」?
諸;所有。
法;感知的現象。無;沒有。我;執取觀念誤以為可作主的心。內涵:「所有感知而來的,也無辦法單憑由執著自心的觀念來作主」,自己戴墨鏡,就誤以為外面天黑,此乃自欺欺人,這種觀念只是一廂情願的以為自己獨立存在。
意味什麼?意味世事根本「單手拍不響」,每人只是造「上半緣」,還須等待「下半緣」出現來匹配,方成一事,一塊砌圖沒法成圖畫,得失也非單憑我可作主,若明此理,就不會患得患失了。
哎喲!真是好「巧合」呀!
哎喲!真是好「倒楣」呀!哎喲!真是行「好運」呀!哎喲!真是行「衰運」呀!佛法一律只用四字,叫它做「因緣和合」,亦即又是那一句「單手拍不響」,夠淺白未?
故此,覓道人今後無論有任何成就,心裡只會說:「今天得這個成就,受之有愧,其實它是有很多、很多的(人事物)來配合,才有今天的成果,所以應該感恩的人事物有1234567....…」。
若成功認作是自己多年付出努力的成果。
那麼就意味.....
當下一次失敗就必認作是自己多年付出努力的成果。
難道世上會有人「為失敗成果而努力付出」嗎?此推論根本並不合邏輯。
故此......
我們有所成就;不能歸功於自己。
我們失敗時候;不能責備於自己。世間本就是一個「大集體」的互動而構成,若刻意「找東西」依賴來「肯定、否定」這個「大集體的小部份伸延」,就馬上構成自我捆縛,「苦」就由此而來。
人海中「我」是誰?你、我、他只是一連串的「心念互動」,「我」從來不是誰,「我」也從來無法獨立,這就是佛陀說出「諸法無我」的原因,消化一下嘍......
總結:人人只是大自然一部份伸延,誰都不能獨善其身,世間只是一個大集體活動,傲慢、自我只是一廂情願的愚昧,好比人體各式各樣器官,誰分高低?世間沒有一件事存在是多餘的,不知題主聽得懂筆者此一番說話嗎?共勉之。
世間只得一個,
人人看法不同,
命運似有優劣,
活動各顯千秋。
如果不小心,我們會變得自以為是,因為我們是禪修者,是修行的佛教徒,因為我們知道「法」,我們知道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這也是「驕慢」。心生「驕慢」時,要清楚地觀察它,不要想把它趕走,清楚地觀察它非常重要。不要修習謙遜,因為這是勉強的謙遜,只要對「慢心」保持正念、覺知即可。如果你清楚地觀察你的心,你自然會變得謙遜,你不會覺得你好像在修習謙遜,不必刻意去做,就會變得不那麼傲慢。-焦諦卡禪師
謝邀。我想談談謙卑的反面,傲慢。
第一次意識到自己的傲慢是大學一次無意間瞥見鏡子里的自己,被自己嚇到了。鏡中的自己面無表情,嘴角下垂,眼神冰冷尖利,分明一張哀怨要債臉,再加上燈光陰暗,頭髮垂落,活脫脫像女鬼好嗎。我才意識到原來自己和自拍里長得不一樣,哪裡不一樣呢?對比了好久,發現關鍵在於眼神。照片里的眼神溫暖含笑,可鏡子里的眼睛卻是一雙正宗三白眼,黑眼仁都快翻上去一半了。我心說,怪不得曾經喜歡我的男孩子跟我說我不笑的時候不敢跟我說話,換我我也不敢說話好不好。。。
抱著不信的念頭,迷信的我百度了三白眼,具體內容不貼了,其中提到,生性傲慢,為人不謙,內心意不平。
再後來度過了截止目前為止最晦暗的幾年,現在也不敢說完全走出了陰影。正如 @空性 大哥提到的,如果沒有因為狂妄自大而真正失去過痛苦過,是意識不到謙卑為何的。通俗來講就是「被現實教育了」。
第二次深刻認識到自己傲慢,是面對我心愛的貓貓赫本小妞離世。我一直冠名以有愛心,愛貓,卻一次次忽略貓咪可能像我求救的信號,自以為是為貓咪著想,直到她在我懷裡痛苦的抽搐,圓睜著雙眼死去,我才意識到根本不是我在救助貓咪,反而是這些貓咪在救助我貧瘠單薄的靈魂。在他們面前,我一次次暴露了自己深刻的內在缺陷,所以我憑什麼自大的認為我是貓咪的主人呢?
傲慢帶來偏見甚至是邪見。我對自己的觀察中發覺,我內心深處認為自己優於周圍他人,這種想法外化就是看得見的優越感,內化就是對他人的偏見,固執的認為他人不如自己,當給他人打上這種不如自己的標籤的同時,我便失去了對他人真正認識和觀察機會,自然和他人慢慢有了隔閡,慢慢顯得不合群,也由於不真正了解周圍人,他人也極容易對我造成認知偏差。於是距離拉開了,美沒了。之後的負面情緒也就水到渠成,人際關係和內心反饋就此惡性循環下去了。惡化到一定程度,我便恨透了自己,恨透了容不下自己的世界,想要毀了世界再自殺,邪見產生了。
傲慢的我就像蒙了雙眼走在樓頂邊緣,說不上哪一步踏空就一落萬丈,粉身碎骨,而這高樓正是自己一點點累積起來的傲慢。傲慢讓人看不清腳下土地的實際情況,也看不到遠方的真實情景,更不看到同行的人,還要美其名曰【孤獨】。傲慢的我心量也狹小,小的自我太過強烈,必然容不下人,不肯接受世界的多樣性,以自己的標準去衡量一切,稍有不合就訴諸於嗔恨暴力,不容置疑,暴君人格。貪嗔痴慢執,根本不分家,如果不及時止損加以修正,還修什麼行。
我因為不肯面對不那麼優秀但卻真實的自己,只任自己沉浸在自我營造的聰明漂亮優秀等假象當中,像是一出自編自導自演的舞台劇,戲足到要多給自己加兩個雞腿,其實台下的觀眾也只有自己而已,傲慢的最終反饋受體,還是我自己,傷人者終自傷。是傲慢,讓我遠離真實的自己,看不到同行人的優點,看不到世界的美好,只是在顧影自憐中,掩蓋了真誠,慢慢戴上了虛偽的面具,時間久了,甚至忘了自己的本來面目,以為面具才是真的。我想,這是真正的顛倒夢境,也許這就是為什麼師父和師姐教導說,修行人第一障,我慢。
謝邀。
正兒八經的謙卑心是比較難修,因為人活著很多時候總是需要有自我認可的。
但這裡需要注意一點,謙卑並不等於妄自菲薄,而是實事求是的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能正視自己的不足,也能以平常心來看待自己優異的地方,不炫耀,不故作姿態。
常聽聞幾句話,個人感覺是修謙卑心路上很有幫助的啟示。
「謙虛過了頭就是虛偽。」
「大海以其善下,所以為百穀王。」
「法無優劣,契機者妙。」
「道若江河隨地可成洙泗,聖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
師父說,一個人擁有什麼,才會表達什麼,你就是你的表達,你不可能去表達你沒有擁有過的東西。
所以想要表達謙卑,修謙卑,首先要有一個能讓你知道究竟何為謙卑的環境。
我不太贊同按聽說的謙卑來模仿,因為那只是表面,已經見過太多模仿失敗的例子了。比如,虛偽的誇讚別人,貶低自己,亦或者,陽奉陰違的迎合等等。
在我修謙卑心的路上,其實沒有什麼訣竅,而是幸運的我遇到了一位前輩,他並不是修行人,卻讓我見識到了什麼是謙卑,什麼是氣度。遇見一個真正把謙卑演繹出來的人,比你看十本書都有用。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見識到了這樣的存在,就自己本身而言,姿態也根本高不起來,或許這就是傳說中的氣場碾壓。
一個真正謙卑的人,是淡定從容中又透出毋庸置疑的權威,不偏不倚,就像直衝雲霄的蒼松,剛正挺直,又泰然自若。而並非以貶低自己來抬高所謂自己謙卑的標籤,這是最常見的誤區,因為能把謙卑演繹的分寸不差的人真的太少了,多一分就是虛偽,少一分還是自大。
在自己努力的層面,可以做的有:
1,多看書,多看報,少裝逼,了解世界的廣大。
2,學會換角度思考,少一些咄咄逼人,多一些理解,心就更平和。
3,遇事不要著急下判斷,多觀察,試著多角度去看待問題。
4,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要人云亦云。
5,內在對自己坦誠,誠實,接納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人無完人,看淡一點。
6,敢愛敢恨,不要慫,一個總是想要做和事佬、老好人的人,最終什麼都得不到,內在太虛假了。
7,少一些攀比和比較,其實沒多少人把你當回事,做好自己就夠了,心裡少一個假想敵,就多一分輕鬆自在。
暫時想到的有這些。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環境真的很重要,長期的熏陶與相互鼓勵成長,就像小時候十根筷子的故事一樣,畢竟大環境虛偽做作的多,身在染缸很難獨善其身。只有真的接觸到了能把這些知識道理演繹出來的人,才能更如實的去看到,學習。
嘴上功夫是全民天賦,很多人都活在自己的謊言里,誠實是一切的開始。
以前我是,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沒有比我更吊的人了。 現在,哈哈。我賣個萌就走|。?ω?)っ◆ 我喜歡你?
如果一個人明白了自己的渺小,其他事物的偉大,如何能不謙卑呢
老師說了,佛菩薩就是讓人隨便踹的,對眾生愛還來不及,哪能起傲慢心,你看哪個祖師大德哪個佛菩薩是很傲慢的?
當你認識到一旦狂妄你就不牛逼了的時候就有謙卑心了。是這樣的你之所以牛逼不是因為你牛逼而是你可以跳出自身的局限看問題,而一旦你覺得自己特別牛逼這個引力會讓你只能在一身角度看問題一下子就不牛逼了而你跳出一身看到整體的時候發現自己只是大局中的一環,即使是關鍵的一環也不是因為你有多厲害而是恰巧處在那裡有有相應的能力絕不會覺得自己有多牛逼。
如何修行謙卑心?1.答案往往蘊含在問題之中,謙卑的人,其反面就是自大自以為是的人。2.要做到謙卑而不自大,多看看自己的偶像和尊敬敬佩的榜樣標杆。本師釋迦牟尼佛世尊,我們看他是非常非常偉大的人,而他自己是如何看自己的呢?他會自大嗎?自大的是大梵天。而佛陀不會,因為佛世界無量,得三藐三菩提的佛很多,甚多…3.既然修行,從身口意上修…要按佛學的修行辦法就很簡單,觀心就可以了。
《楞嚴經》說:如澄濁水貯於凈器。靜深不動沙土自沈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
謙卑心不夠是因為我慢心太強,觀心可以消化貪嗔痴慢心,慢心少了自然就謙卑了。
很多僧人謙和平淡,主要是觀心成就。挺好。
他人皆是菩薩,只有我是凡夫
發現自己傲慢,就變得更傲慢吧,不吃點苦頭就不能深入的理解什麼傲慢,怎麼升起的傲慢等。有過疼痛的教訓,下次即將傲慢時就會有無意識地修正。有意地謙卑與傲慢都不是好行為。
藏人的朝聖大禮拜!煩惱的眾生,如同天上的烏雲,雖然漆黑一片,可我知道,太陽(佛性)畢竟在那裡。
又怎麼可傲慢呢?
覺得眾生皆苦 許多事無能為力 覺得懂的太少 覺得宇宙長河 人類渺小 完了就謙卑了
學佛者應修直心,經文就不引了。當然正確的認識了佛道的次第與內涵,找准了自身所處的位置,自然慢心就不會生起。最後佛教都是講如實的吧?如實語,如實見。佛是如語者,實語者,不誑語者。謙卑這樣的心行與佛教行者相應嗎?有師兄知道嗎?
因為平等而謙卑,因為眾生都是佛,完美無缺,只是迷失了,佛還有那裡。見佛,自然謙虛!看到眾生起煩惱了,是迷失的深了,應起慈悲,但ta還是佛!
忍無可忍便無需再忍!
亞歷山大死之前叫人把棺材挖開兩個洞,囑咐他死後把他的兩隻手從洞口放出來,表明即是牛逼如我亞歷山大,死後也是兩手空空。
越謙卑,能獲得的資源越多。破了我相才能了解更多吧,所以自己知道的算個屁啊。
推薦閱讀:
※我想去寺廟裡修行,請問長三角一帶是否有接受短期修行、討論佛教的地方?
※念佛時有邪念怎麼辦?
※睡覺前躺在床上,或者說不用打坐的姿勢可以一心持佛號嗎?會對身體有不好的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