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時代,人類是否會出現歷史上如同海外殖民地一般的總督制主權地區?這會對人類的歷史產生什麼影響?
火星和地球的通訊,來回40分鐘。
更不必提所謂的外恆星系了。如同當年的西方波瀾壯闊的殖民史一般,在通訊工具與手段極難控制到遙遠的新大陸之時,由此誕生了不少類似總督代理的海外殖民地,也由此誕生了不斷湧現的各國獨立史。這種情況,是否會發生在馬上來臨的太空時代中?人類目前的整個社會構造與技術,是否能垂直管理整個太陽系,乃至臨近恆星系。
不考慮科幻里的東西,從可預見的現實未來說。不論是太陽系內還是太陽系外,要進行大規模殖民,那殖民地必須自給自足。因為人口數以萬計的殖民地所需的後勤供應跟科考站、前哨完全不同。要依靠母國供養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人的遙遠那經濟成本會非常高。
再想想母國能否從殖民地吸血。以現在最熱門的殖民目標----火星為例,火星上真的沒啥價值高到可以大量運回地球、大賺的資源,畢竟地球不缺鐵也不缺二氧化碳,加上星際運輸成本沒人會在地球上買貴上萬倍的火星產二氧化碳、鋼鐵吧。壓榨殖民地當血汗工廠做苦工?這同樣不可取,因為高昂的運輸成本就讓生產的商品毫無競爭力,而且機器人、人工智慧技術的迅速發展更不需要壓榨老百姓了打工。也就是說對外星殖民地無法和地球上那樣敲骨吸髓的剝削撈錢了。那母國為啥要花極其高昂的代價去高壓統治遙遠的外星殖民地?完全是吃力不討好,純虧本的作死行為也不可持續,因為沉重的經濟負擔會影響母國其他方面的財政支出,從社會福利到科研、軍費,反而不利於統治,腦子正常的都不會那麼干。
資源循環利用、3D列印等技術的迅速發展也有助於殖民地自立,NASA已經成功試驗了3D列印製造的小型火箭引擎。轉基因作物、生物反應器等也能有效解決殖民地的食物生產問題。
通訊延遲方面,月球的問題可能還不大,火星就有嚴重問題了。因為現代社會節奏很快,不是吞吞吐吐的大航海時代了,光看股市的變化速度就知道了。很多突發事件也是轉瞬間發生的。火星的通訊延遲足以讓很多關鍵事從 現在進行時 變成 過去完成時 或是發生意想不到的變化,無法實時指揮遙控。同時兵力投送時間也是問題,去火星現在半年多,將來就是聚變動力單程也要1個月左右。而地球上全國空運調兵是當天搞定。1個月里會發生多少事各位可以自己想像,有些做死的東西我就不說了。
因此對外星殖民地毫無高壓統治的必要,也很難維持,不是高度自治就是獨立。以後也許會出現以下場景:
火星女記者:president John你覺得Mr Douglas連任好不好?
————————————————————————————————————————
有人問到殖民地既然無法回饋母國不賺錢,那自身經濟怎麼辦?下面依舊以大眾最熟悉最關心的火星為例進行思考探討:
1.殖民地產品賣給誰?
火星本地的金屬、機械、農產品、礦產資源等產品運到地球,因為行星際運輸成本導致毫無競爭力,但在殖民地本土就不同了,有足夠內需就能自產自銷,成為一個自我維持的經濟體。
2.誰投資、誰搬去外星?
眾所周知地球面臨人口爆炸、氣候環境惡化、資源枯竭、戰亂、KB主義等諸多問題,很多人會有這些麻煩我惹不起、搞不定但躲得起,就跑路去新世界求安寧、找新機會了。畢竟不是所有人都信孔儒那套強調故土情結難捨家鄉。
3.殖民地和地球之間可能的經貿關係。
火星上有比珠穆拉瑪峰不知道高到哪裡去的太陽系第一高山——奧林匹斯火山,還有太陽系最大最宏偉壯觀的水手谷,此外極地冰帽、二氧化碳間歇泉等也吸引人。這些無疑是非常好的旅遊資源,想想每年去黃石國家公園和科羅拉多大峽谷的遊客有多少就知道了。因此從長遠未來看,旅遊業會是火星重要的經濟產業,可能成為經濟支柱之一。當然這要等殖民地發展和行星際飛行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我們的有生之年可能看不到。
火星上與地球不同的獨特自然環境和人文氣氛(去火星的殖民先驅肯定不是地球上的庸俗大眾)、在艱苦開拓中產生的各種壯舉、故事都會釀造成和地球不同的新精神、新思想、新文化。現在的美國文化顯然跟其前宗主英國的文化有很大不同,美國文化風靡全球。所以對外星殖民地而言,獨特的新文化可以發展文化產業,同時拉動旅遊業
從長遠看,火星上和地球完全不同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也會導致殖民地的科技樹不同於地球,這種不同會逐漸發展出自己獨特的、地球不具備的特色新技術、新產品。好比以色列擅長沙漠里搞農業、冰島擅長開發地熱等一樣,這也能用來發展經濟、貿易。
又有人提到火星在未來能否發展太空重工業,出口太空船。我覺得火星因為逃逸速度大(5.027千米/秒,月球是2.30千米/秒)、有大氣層等不利因素,競爭力不如月球和小行星帶。逃逸速度大意味著從星球表面起飛更困難需要更多推進劑、更強的推理,有大氣層也會阻礙天地交通,需要熱防護系統,這些都會推高成本。
所以造船方面難以和無大氣、逃逸速度低的月球、小行星帶競爭。當然火星的兩顆天然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有助於發展太空重工業造飛船。但是因為個頭小的可憐(都不超過30千米),上面的資源相比月球(直徑3474千米)和小行星帶(小行星帶最大的穀神星直徑965千米)還是太少,估計還是自用為主,出口的飛船不太可能佔有重要的市場。
能否突破光速的束縛,將決定的人類未來殖民星其他星球的方式。
在人類的航行速度不能達到光速之前,人類親自探索宇宙的成本過高,使得人類的絕大多數活動都一直被限制在太陽系中。
「沉重的鎖鏈綁在我的身上,
我的雙腿無法快速地奔跑,
我的翅膀不能肆意地飛翔,
我無法站立,無法抬頭,
我的眼睛看不到無限的遠方,
我的大腦不能自由地狂想,
我用儘力氣抬起鎖鏈,
看見上面烙著字元一行
c=299792458m/s」
但是,人類對其他星球的殖民並沒有因此停止,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就是火星改造工程了。
公元2500年到3000年,美國,中國,俄羅斯,日本,印度以及歐盟和泛南美聯盟共同發起了火星改造工程。
在近500年時間內不斷向火星投放能夠適應惡劣環境生存環境的轉基因植物以改造火星的大氣和地貌。
持續500年的人工輸入植被結束後,火星進入了持續1000年的植被成長期。
在此期間,部分生物工程和人工智慧技術發達的國家先後進行了開展了飛出母宇宙工程,向已知的宜居星球發射了人工智慧飛船,飛船上裝載著大量由人類胚胎組成的基因炸彈。
公元4000年左右,科學家確定火星已經基本具備了人類生存的條件。
但是,當第一批殖民者到達火星時發先隨著植被輸入無意中帶到火星的蟑螂在火星快速進化,形成了新的的文明:火星異種。
火星異種對人類的到來充滿敵意,它們拒絕人類在火星生活並與人類發生衝突,殺死了絕大多數殖民者。
為了消滅火星異種佔領火星,人類派出基因改造戰士先後發動了兩次火星異種戰爭。
怎奈火星異種繁殖能力強,種群規模龐大,基因變異快速而豐富。
人類兩次發動戰爭均以失敗告終。
為了建立強大的軍事力量來殖民火星,人類繼續全力發展人工智慧。
不料原本設計出來用於駕駛基因炸彈飛船的NS5型機器人產生了自我意識,因不願繼續服務人類而與人類發生大規模衝突。
之後,天網公司研發的戰鬥機器人T800覺醒自我意識並成為了人工智慧的領袖,機器人軍團在她的帶領下並向人類宣戰,史稱西部天網戰爭。
人工智慧發動全球性的核戰爭大規模地消滅人類,迫使人類轉入地下堡壘躲避核輻射。
由於核雲霧一直迷漫在地球表面,機器人不能充分獲取太陽能。
於是,人工智慧研發了生物能技術,將戰爭後躲藏在地下堡壘中的人類捕獲並汲取他們的生物能量,僅將人類意識存入虛擬世界中維持其生存。
戰鬥機器人T800在戰鬥中犧牲,被機器人尊稱為終結者施大爺
由於程序故障,100多年後,一小撮人類覺醒,並在號稱救世主的尼奧的領導下向人工智慧發起進攻。
雖然這次進攻最終未能戰勝人工智慧,但仍解救了大量人類並建立了反抗軍。
尼奧死後,反抗軍在新的領袖 約汗·可納的領導下不斷向人工智慧進攻。
戰爭又持續了數十年,由於地球資源消耗嚴重,一部分機器人和人類達成停火協定,共享地球。
不願與人類共享地球的機器人離開地球流浪於宇宙中,到處搜集資源擴充軍隊準備奪回地球,他們將自己命名為賽昂。
賽昂經過上千年的流浪發展,研究出了光速航行技術,之後在距離地球近一千光年的一個富集金屬和硅的星球定居下來,並將此星球命名為賽伯坦。
另一方面,地球發出的基因炸彈中的一顆碰巧進入了蟲洞,到達了近300萬光年外的G星。飛船上的人工智慧開始培養胚胎工作。
為了使新生的人類能在出生時就具備一定的生存能力,大部分人類用卵生方式培養並在出生後直接向大腦注入大量人類知識。
新生的人類已經不知道地球上的母文明是否還存在,也不認為自己是地球人的一部分,地球也不知道他們的存在,雙方沒有產生任何統治關係。
賽伯坦星上,大量的金屬和硅為賽昂製造新的同類提供了材料,恆星發出的輻射風暴經過行星時與行星活躍的磁場相作用,不斷造成能量雨,使賽昂不斷發生金屬變體進化,其機械身體更加靈活,甚至可以變為不同形態。
歷經千年之後,賽昂最終形成了以火種為個體遺傳物質以矩陣為種群遺傳物質的新型機器體生物,它們稱自己為變形金剛。
不久,寒伯坦收到了來自地球的超光速通訊,要求它們繼續服從地球上人類和人工智慧聯合政府的統治。
變形金剛斷然拒絕了這一要求,宣稱自己既不會承認人類是其造物主,也不會承認地球上的人工智慧是它們的同類,更不認可地球上的人類或人工智慧文明對賽伯坦星有任何統治權。
之後,在是否要對人類進行報復的問題上,變形金剛分裂為兩派,一派認為祖先賽昂離開地球是自己的選擇,沒有再進行報復的必要,被稱為博派;
另一派認為,是人類間接把賽昂趕出地球的,作為賽昂的後裔,變形金剛有義務奪回地球,被稱為狂派。
兩派爭執不休,最終爆發了內戰。
……
(圖片來自百度搜索和影視截圖)
如果是限定在目前技術水平的話,應該不會出現新政權遍地開花的情況。
首先以目前的技術水平,活人在太陽系外紮根的可能性為零,因為就算忽略燃料量的問題,飛到最近的比鄰星都得成千上萬年,現在可沒有傳說中的長時間冬眠技術,飛船上的人不等飛到地方就已經死光了,所以太陽系外殖民的情況根本不用考慮。
太陽系內殖民和大航海時代的最根本差別就是,大航海時代找到的都是生存條件很好的物慾橫流的土地,殖民者只要紮根了就能迅速爆人口攀科技。而地球以外行星的環境和南極都沒法比,連最基本的氧氣都和沒有一樣,殖民地想要自己發展到能和地球抗衡的實力得需要幾百年的時間,地球這邊隨時都能摁死他們。
所以以目前的科技水平,即使有星際殖民也依然是地球掌控一切。至少在太陽系內,可能性不大。
就算從冥王星軌道這一頭到那一頭,通訊時間差也只有大約14個小時,這一點誤差對於垂直統治來說完全不是問題。
個人感覺,人類在未來的太空擴張時代,其發展路徑起碼存在兩種可能:一,比照地理大發現時代的殖民歷程;二,比照人類遠祖最初走出非洲時的狀態。而決定兩者的最主要因素大概就是量子通信技術是否實現。首先,我必須明確一個前提,以下的所有討論都建立在物質傳播速度絕不超過光速的前提下,且人類的星級殖民範圍達到了太陽系外星系。如果人類在太空擴張時代伊始完成了量子通信技術的開發,那麼最初的太空殖民行動確實可能比照地理大發現後的殖民時代,因為兩者的共同之處在於,殖民地(殖民星球)與母國(母星地球)之間物質的交流效率極低,但擁有相對高效的信息交流方法。要知道,真正進行大量對外移民的殖民時代的全盛時期正是在電報這一高效信息交流方式帶來的。而之前,列強對殖民地更多是單純的掠奪。畢竟,信息的傳輸尚能對殖民政府在法理上予以支持,為連信息傳輸都沒有,殖民政府的合法性將會很快消失而帶來獨立浪潮。而如果人類在太空擴張時代開始時並沒有完成量子通信技術,那麼外出殖民的人類群體將會面對一個極為嚴峻的事實,即信息的交流也變得極為低效。一旦邁出太陽系,哪怕是在比鄰星系,星系的傳輸也需要四年之久。那麼此時殖民團與母星之間幾乎處於隔絕狀態,物質信息交流都極為困難。殖民團一旦殖民成功,便如走出非洲的遠祖人類一般,和母族群基本隔離,這種情況下,不要說像智人一樣分成不同人種了,可能會形成尼安德特人與智人之間一般的差異,乃至於更大,成為兩個完全不同的物種。而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當人造蟲洞等高效率物質傳輸方式的發展導致兩個族群之間的再次相遇,可能也會重新上演當年尼安德特人與智人曾經上演過的戲碼。當然,即使在此種情況下,具體的發展也存在著巨大的變數。畢竟當年人類自己尚未發展出成熟的文明,而即使在現在,人類的文明,尤其是社會組織度也已經達到了一個可觀的高度,這一點的不同可能會帶給未來的殖民團以不同的心態並最終影響到到時候太空殖民地的社會形態。
通訊間隔與星際間航行時間還是有著不小區別的
獨立於人類主體以外的小型人類社團
在某些情況下產生集權統治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畢竟越是危險的環境,只有集權統治才有可能在最短時間內為集體的生存做下決策
而所謂的民主統治,集體決定反而往往會讓大家集體撲街
比如人類當初如果選擇了維德作為執劍人,那麼人類很有可能逃過終極
畢竟一個百分之一百獸性的人只會為了生存而戰鬥
當然也有反面例子
比如聖母程心
給了她再大的權力有什麼用?
最後就是害的大家變成紙片
SO,集權有可能,但是集權的人選是個大問題。
分情況。
1、超光速實時通訊、超光速交通,3個月內可以從中心地區抵達任何勢力範圍內的星球。
一般來說,這種情況就有點像是……嗯,現在。至少對於一個廣闊帝國來說,這是維持帝國的最佳狀態。物質、人員和信息的交流變得頻繁和正常,不同地區間人民的繁殖使得生殖隔離不會迅速出現,同時密謀的叛亂和獨立不會輕易成功,這就基本上確保了一個長期穩定存在的大帝國的可能。唔,只要領導者不作死。
2、超光速交通,3個月至一年內可以從中心地區抵達任何勢力範圍內的星球。
注意,在這種情況下,信息的交流只能依賴於超光速交通工具,所以信使的作用就會變得非常重要,甚至可能會決定一個地區的命運。當一個地區決定獨立,中央政權想要對其進行控制就會變得困難,這個背景下的世界就會有點接近於日不落帝國,而且是電氣時代之前的。
3、亞光速交通
基本上如果一個帝國沒有超光速交通工具的話,這個所謂的帝國就只能龜縮在行星系之內了,任何恆星之間的旅行都必然是一場一去不復返的旅行,無論是進行相對論速度的旅行還是進行冬眠方式的旅行,旅行者都要面對一個全新的世界。也許這對於歷史學家來說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但是很可惜,他們只能在向未來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卻無法也不敢在過往的道路上回首展望。這樣一個帝國,也許可以控制住一整個行星系,甚至建造一個尼文環、戴森球,但他們的帝國也就只有如此了。
在第一種情況下,海外殖民地的地位更接近於行省,屬於中央政權直接管轄,他們的自主性是不太可能多強的。而在第二種情況下,中央政權出於確保政權穩定和充足活力的目的,可能會給予殖民地一定條件的自主性,但有必要的話,依舊會出兵維持帝國的榮耀或者類似的情況。如果是類似於聯邦制度的話,各地的自主性可能會更大一步提升。
第三種情況下,古希臘時代的城邦可能會出現一段時間。各地紛爭將會對中央政權的能力產生極大挑戰,並會極大地削弱中央政權的掌控能力。如果為了保證生產力,那麼政治制度就必然會被改變以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不過到那時候會變成什麼樣,我不看好。
推薦電視劇《the expanse太空無垠》
如果能星際殖民,這種情況不太可能發生。首先星際殖民,說明科技已經超越了現在。信息通訊方式也會發生巨大改變,即中心地區命令可以快速到達各開拓地。如果中央能這樣地方也可以,這樣的話叛亂一出現中央就知曉了。其次太空開拓需要大量人力、物力這些都需要中央支持,在前期是基本不可能了。而中後期我也不看好,隨著時間中央對地方滲透力只能更強。舊時代的殖民地獨立在於信息傳達的慢和軍隊的調動快慢。而在星際時代可能性太低了。一
洗洗睡吧,想多了
人類目前的技術,不能。
這要看航行技術了,和大航海時期一樣,如果能在短時間內能到達殖民星球,或者擁有很低延遲的成熟的通訊手段(例如量子通信),能叫很直接的掌控殖民星球,應該都不會出現總督,但是如果通訊很難,就像很多科幻遊戲里,通訊距離有限,或者是前往殖民星球速度很慢,需要成員冬眠個n年才能到達,殖民地很可能就是總督性質,而且很有可能出現獨立的現象。但是我個人覺得,真到了太空旅行階段,和大航海一樣,商人才是急先鋒,控制殖民地的可能是一個個的公司集團。
這是不可能的,(你讀過銀河帝國?)只能將一個星球看作現在一個國家,分區的去管理,不然誰有兵力去管理千億人?(命令限兵?不可能限制到如此多的)只能分為一個個區來進行駐兵,設置指揮官接受上級命令,哪指揮官反叛了呢?
你們都不看高達嗎?這種事在殖民衛星上反覆上演,從1979年拍到現在,從0079一直打到現在,殖民衛星有各種統治,有共和,有議會,有加盟國還有大公國,還有游擊隊,不能作為你們參考的標準嗎
可能會,基於科幻片中出現較多的幾種制度(1)垂直管理的中央集權(較高的集權,官僚大多來自地球或者直接由地球任命,)(2)移民自治/聯邦制(較高的自治,來自地球的資源預計也不多)(3)總督制(上層集權,下層自治)
至少在早期,總督制有以下幾個優勢:1.中央集權與節約行政成本的需要。歷史上的殖民國家往往也會陷入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直接導致獨立)的矛盾,如果直接派遣大量官僚統治,往往會拉低行政效率(比如信息的滯後和大量的通訊成本,以及官員調動和行政的成本等等),不如派遣(指定)關鍵的官員,使得重要權利比如軍事經濟掌握在自己手中,其他交由本地人,比如英帝國的總督制。2.生活用品傾銷和分配,地區開發的需要,當殖民區域建立後的一段時期,殖民各區域往往陷入生活資源不足的情況,此時需要母星的給養,與地球的殖民不同,外星的環境往往需要大量來自地球的資源進行改造,此時需要一個「代理人」,統籌全局。3.特殊資源的採集和分配,外星球可能會出現一些特殊的資源,此時總督制可以平衡殖民星球和地球的需求關係(理論上)。留坑,想到啥再補充如果量子通信真的實現,那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能掌兵、殺人、收稅的總督了。如果沒有,對不起,有總督,還要有政委,而且是輪換制,因為人腦是量子態運行,有一個忠心不二的同時就有無數個叛逆之心。
已經有量子通訊,下一次基礎物理革命說不定就弄出超光速飛行了。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發現大家的回答基本只考慮到了科技的進步,沒有考慮到社會形態和文明素質的進步。殖民是不文明的,這種社會形態已經被淘汰了,如果有國家現在還說要搞殖民的話別人也不會認為他強大,只認為他野蠻,不文明。太空時代也必將誕生適合那個時代的社會形態,而這種社會形態,不會是殖民,封建,奴隸。沒錯,共產主義萬歲(≧▽≦)
(受邀回答)
「移民其他星球」,這種想法,看似是現代科技發展到一定高度,人們暢想的一種科技實現憧景,屬於未來科技範疇。其實這種問題,人類自古就想過,我們的孫吾空就是,一千零一夜也是,孫吾空之前還有,現在也有,哈力波特就是。這裡面有人會說,孫吾空的有些東西實現了。沒錯,人類的想法,是有一定基礎條件的,所以有些實現了,但整個這種想法,就是一千零一夜。
我說過,人類不可能想出這世上不存在的事物,當時一片爭論,這個不需要爭論,他們舉出了很多例子,飛機、汽車等等一切工業文明成果,然而這些在本質中都是存在的,它的物質存在,它物質存在的現象,存在,它物質存在的運動,存在,我們只是組合利用,而非創造,並非是我們創造出了世上不存在的事物。這些事物一直存在著,而且在人類沒有出現的時候就存在著,是人們後來發現了它們的存在,而利用了,怎麼能說是你想出了這世上不存在的東西?而且永遠不會。它不存在,你不可能發現,你不可能創造存在,這個簡單的問題,很多人繞不出來,原因就是自我為中心的原始主觀概念的支配。
還有就是孫悟空、奧特曼,有人會說,這世上沒有,完全是人類想出來的,人類怎麼會想不出這世上沒有的東西?這是不講理。孫悟空,猴身人腦,你去看吧,那只是我們主觀概念認識的一種組合,把不同的物、不同的現象,組合到一起的結果,所有的東西都是存在的,你組裝出來一個你認為不存在的東西。
不要認為科技是萬能的,認為科技是萬能的不是現在才有,不然,古代也不會拿活人祭祀,那就是當時的最高科技。不然,也不會燒死布魯諾,這都是當時的最高科技,現在人類最高科技,又到了一種完全自信的狀態,又出來孫悟空了。
人類的主觀概念是一個直線邏輯習慣,它會沿著一條直線去思考問題,而本質存在包括人類自身,是遵循一個類似圓不重合的軌跡,所以本質的邏輯是個立體邏輯,這就是我們和本質的矛盾,正因為這個矛盾的存在,就造就了對立統一的存在。我們在和本質對立中形成了一個遵循萬物存在的根本——對立統一原則,並且沿著類似圓的運動軌跡存在。
這裡首先要弄清楚一個問題,人類的思維意識源於何處?人們都會認為,源自於自我,起初是堅定的,後來有了神的追尋概念,人類不再這樣直接認為了,給自己加了一個條件,人類在實踐中產生了思維意識,其根本並沒有跳出源自於自我存在。
我們隨萬物的存在而存在,我們遵循萬物的共同運動而存在,我們的思維意識及我們的本體都是源自於物質存在於泛義對立統一運動的結果,直觀的道理很簡單,我們所面對的萬物,幾乎都比我們出現得早,這是我們主觀概念直線邏輯習慣可以認識到的,而在本質中,不存在這種認識,沒有早和晚的問題,早和晚是我們主觀概念便於理解我們直線邏輯習慣所確定的相對認識,只是我們把這個相對,在自我為中心中絕對化了。都說理解了愛因斯坦,他最大的貢獻就是相對認識的概念。我們主觀概念所認定的物質,貼近本質的立體邏輯來認識,它是物質存在運動的運動表現,物質存在源於運動,運動就是存在,不是先有了物質再運動,是運動在對立統一中出現的運動表現,我們認為是物質。
所以,我們的存在,是物質存在於運動的運動表現,這種運動表現隨著運動還會運動變化的,我們由最初運動表現到現在的運動表現,到將來的運動表現,一直會存在下去。人類的這種運動終會遨遊太空的,那是物質存在的運動,而不是我們孫悟空的想法,因為物質存在於運動,物質存在是運動的表現,運動是無限泛義永恆的。為了保持運動永恆,物質存在的運動,在對立統一中,就有無限泛義可能的運動表現,我們人類就在這其中,其實每時每刻都在運動中發生變化著,只是物質存在有個類似性原則,也就是我們現實中看到的力的慣性,我們的機械運轉,就是由慣性來支撐,否則的話,這種連續的運動實現不了。
是物質存在運動的類似性原則,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延續的存在,我們對這種變化感覺是不清晰的,但是隨著運動的距離延伸,變化就大了。我們的太陽系,我們的地球,每時每刻都在運動交換中,我們科技所探測的地球壽命可能是對的,但並不能理解為地球的消失,而是它的運動在高度類似的時候就會產生差異性運動,來保證運動的繼續,否則高度類似,會讓運動回歸到一個點上,這樣,運動將停止,運動的表現——我們認為的物質,沒有了運動,哪來的表現?
這個差異性運動,人類把它認為是宇宙大爆炸,不是大爆炸,它是差異性運動,每時每刻得都存在著,即便是你以現在的狀態,在所謂的大爆炸中,依然感覺不出來這個大爆炸,因為它又有類似性運動在支撐,你感覺不出來。當然這也是一種直線邏輯的假想。你不可能看到宇宙大爆炸,因為本質中就沒有真正意義的大爆炸,而且你也等不到那一天,你已經在地球上了,像恐龍一樣,為一個差異性運動做好了準備,你的表現早已不是現在這個狀態了,你會隨著所謂的大爆炸,「遨遊」太空。又隨著類似性運動回歸類似的地球,出現類似的你,以我們的直線邏輯習慣,就可以證實,人類成功的「到達」了另一個星球,一個類似的地球,一個類似的你又開始了。
而在本質中,就是物質存在的運動,它是無限泛義永恆的,它的運動表現也是無限泛義的可能,但它必須要遵循類似圓、不重合的運動軌跡,運動的類似性原則、差異性原則,多樣性原則,來保證運動的永恆。
我們「遨遊」太空,那是因為物質存在的運動,而不是我們變成孫悟空。人類想不出這世上不存在的東西,所以孫悟空的遨遊也是這世上存在的東西,等我們這些所有的疑問,都得到了答案,我們存在的運動就走向了高度類似,我們相對應的萬物,同樣也走向了高度類似,我們會和萬物一起所謂的大爆炸,走向差異性運動,再回歸類似性運動。看似這種認識大無邊,其實很簡單,就在遵循類似圓的運動軌跡。
所以,我們以現在的所謂科技,去暢想移民外星球的所謂未來,那只是我們直線邏輯習慣的結果,且不說我們本體離開地球,去怎麼在新的殖民星球來克服運動差異的問題,還有自我變化的問題。從本質來說,我們不可能離開地球,不要認為出現幾個空間站,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空間站依然沒有脫離地球。這裡還存在一個本質問題,物質存在的運動是泛義無限的可能運動表現,它是不重合的,它只有類似,也就是說,運動及運動的表現是相對唯一的。這個萬物的存在,不可能出現同樣的運動,其實這是運動重合的可能,這將會使運動停止。
主觀概念是我們在物質存在的運動中,在萬物存在的泛義對立統一運動中的無限泛義永恆中存在的總的支配在對立統一中的結果,在這把總的支配稱為意志,這個也不是無邊的概念,人類神的追尋概念就是感觸了意志的存在,只是在事物形成的過程中,它要遵循類似圓不重合的運動軌跡,所以,神的追尋就回歸到主觀概念中,確立了一個宗教表現的主觀概念。我們理解和認識事物,就是主觀概念,如果沒有主觀概念存在,那將沒有理解。
我們的主觀概念源自於什麼?我們的主觀概念源自於萬物總的支配——意志,在對立統一中存在於我們的共同意識,共同意識在對立統一中,由某個人或某個區域反應並表達,出現哲學授予的概念方向。這個哲學授予的概念方向,在普遍理解中,從對立走向統一,確立最初的主觀概念。這個概念,就確定了我們的思維空間,就和人走路一樣,你得先確立方向,有了方向你才能走,並且你要不斷地調整方向,這樣才能走下去,我們的思維也是一樣,這要在不斷地哲學授予概念方向引領中,放射下去。
建立了最初的主觀概念,這就拓展了我們的思維空間,這個思維空間,才能不斷地建立新的主觀概念,這些新的主觀概念,在具體現實中,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種理論,有了這些理論存在,才出現了具體的科技,也就是說先有最初的主觀概念確定,才有主觀概念延伸——科技的出現。當運動到一定距離,就和我們走路一樣,必須要調整方向,保持繼續,否則我們的頑固,也就是我們的直線邏輯習慣,試圖沿著一條直線走下去,而違背了本質存在的類似圓的運動,這樣,就會走投無路,所以我們的科技,就到了想像孫悟空的時候,不是迎來了一個美好未來,而是標誌著主觀概念的頑固,已經開始嚴重背離萬物總的支配類似圓的運動軌跡,這樣,在對立統一運動中,就會有一個調整,也就是說,當我們的科技完全走入自信的時候,我們面對的不是一個孫悟空的未來,而是一個危機,就和我們走路一樣,我們走到了一個懸崖邊,需要調整方向。古人有句話「回頭是岸」,多少也是人類已經觸摸到了這種我們把它稱為規律的運動方式。
所以,我們當今的科技,尤其是我們,把它做為絕對的唯一真理。不要去認為,歐洲開創了工業文明,他們就是萬能的,他們的宇宙大爆炸,尋找上帝粒子,跟古人所做的一些荒唐科技的認識,本質是一樣的,只是主觀概念的基礎不同、表現不同而已。
人類未來的科技,需要在一個新的哲學授予概念方向引領中,建立新的主觀概念,去延伸新的思維空間,也就是我們走路到了要調整方向的時候。具體的理解,可以這樣說,未來的科技,不是沿著這個科技走下去,而是反科技,把頑固的東西做一個回歸,把我們這些科技的頑固走到最後,將無路可走的科技做一個回歸。
具體中來看,也可以看到一些現象,歐洲人對太空的想法,熱情減退了很多。再在具體中看,人類現在科技的最前沿,不是孫悟空,就是武器,要不就是神話,這些大家都有所感受,這是在走向極端,這樣下去,我們的科技就會把我們自己毀了。
2017.10.31
推薦閱讀:
※宇宙中的元素真的就像元素周期表上那樣是有限的嗎?
※宇宙中的氫原子會被用完嗎?
※像哈雷彗星的那種橢圓的,不對稱的公轉軌道為什麼可以穩定存在?
※人們為什麼對真空了解的很少?
※假如我在地球上觀測到一萬光年外的超大的恆星爆炸了,假設能毀滅地球,要多久才能到地球,是否可能在下一秒?
TAG:科幻小說 | 科幻 | 太空 | 星戰前夜EVEOnline | 宇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