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認識繁體字第一次看簡化字是什麼感受?

如題


上世紀有種「二簡字」,是曾經推行後又廢止的簡化字,而且其簡化原理與一簡是相同的,正好可以用來體驗「讀到簡化後的漢字」的感受。而「具體的感受」答主也會在後面談一下。

下圖是一篇故意把二簡字用得比較密集的文段(其文本內容無關,僅為展示用字)。

轉寫為規範字版如下:

為健康養生,為增添生活情趣,假日烹飪成了我的生活樂趣。除了傳統中國菜,凡從韓式的泡菜滋味、泰式的椰香咖喱、歐式的精緻點心等等,都是我冀望嘗試的目標。我偏好天然食材,因為這些有機蔬果最接近原料的形貌,比外頭餐飲店安全。在廚房整理食材最費力,洗滌、浸泡、搗碎、敲打、切薄,無不考驗我的耐心,待烹煮則又有了難題——火候、醬料不好掌握。但料理真正完成後,替它照相、上傳微博,再細嘗它的風味,夠滿足了!一年又將要結束,不妨看看冰箱里是否還有剩餘食材,利用閑暇時刻來趟美食微旅行,迎接嶄新的一……

雖然上文二簡字用得很密集,但……

其實多半的字仍然一致或差不多,剩下的也有一部分多看幾眼能看出來。畢竟二簡字也都是有簡化依據的,與現行簡化字的道理相仿。(至於簡化對系統規律性,尤其音韻學意義上的歷史信息的不良影響另當別論)

不過有些字確實不好認出來,比如上文的「韓」、「冀」、「照」等字。由於簡化後提供的信息變少,能用來辨認的依據也少了些。這可能是認簡體與認繁體的首要差異。

有些字可能會被認錯。如「?砕(搗碎)」可能會被認成「切碎」,直到看見後面還有個原樣的「切」字才會發覺認錯了。以及如果想嘗試第一次直接「讀」出這篇文,可能也會對一些眼生的字不習慣而不小心「讀半邊」。但這是簡繁雙向之間都會發生的事情,區分能力還是主要和熟練程度相關,與字的簡繁變化關係不大。

有些字,你原本認得(或能認出它簡化自哪個字),可它卻實際代表別的字。比如上文的「太(泰)」、「弗(費)」、「呂(旅)」。「弗」在二簡字中變成了多音字,字表中也標注了「弗許的弗仍讀 fú」。這類字也是認簡體與認繁體的差異所在,並且可能會發生較隱蔽的識讀錯誤。這也是造成簡繁之間不對稱、不能雙向直接對應的元兇。(雖然這確實貫徹了「漢字簡化既是簡省筆畫也是簡省字數」的既定目標。)

答主以前給繁體習用者介紹簡化字時,最會讓人感到意外的、最容易掉坑的也正是這一類字。


就和認識簡體字的人讀這個一樣:

《?戍登程口占以示宊人 二》

林則俆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不支。

芶利囯宊生死以,豈囙?畗辟趨之?

謫?正昰君??,養拙剛於戍卆宐。

戲與山妻談故亊,試?斷送老頭皮。

………………………………………………………………

其實可以更簡化的,可惜有些字知乎顯示不了

……………………………………………………


第一次看見簡體字,是在我小學的時候用土豆網追番的時候。說真的完全不會有看不懂的問題,第一次看有些字看前後文就能看懂,第二次看就完全理解了。

現在土豆網有夠難用,還是去中國最大同性交友網站比較實在233333


謝 @Reinhold Ng 邀。 感覺大致是上圖這樣的。雖然有些字不認得,但靠上下文推理、字形相似程度大約能猜出整體意思來。


「大好評発売中」

差不多這樣?

回復中跟色情影片相關的將會被舉報並被刪除,請好自為之。


排除掉港台地區與大陸地區的遣詞造句的習慣差別後,不管是哪一地區,只要是一個能夠識當地區所使用的足夠多的漢字的人(因為小學生連很多字都還不認識,大陸地區小學生連很多簡體字還不認識;港台地區小學生連很多繁體字都還不認識),絕大多數情況下都可以互相理解,只是分吃力的程度罷了(只討論大多數情況)。

題主提出的這個情況,和只看簡體字的人第一次看繁體字的感覺是一樣。無論是生活在使用簡體字地區的人,或是生活在使用繁體字地區的人,都是長期接受漢字文化影響的群體。因為簡體字和繁體字常用的字大部分(我沒有說「全部」)的形還是相似的,並且在大多數接觸的時候不是剝離開語境的,基本上每一個字都在特定語境之中,即使你不知道是什麼字,但是根據上下文是可以猜出來的。

但是如果你對一個只看簡體字的人,單獨只給他一個繁體字,或者一個詞,他就不一定能辨別出來了。

比如下面這個幾個字,不是我故意找一些奇怪的,這些字在繁體字使用地區中都不算不常見,只不過對於不常接觸繁體字的人不太容易理解:

鞦韆

同樣簡體字也有不少和繁體字的字形相差很大的字,這裡就不再舉例了,只是想表達一下,只要是放在具體的語境中,很大部分的閱讀都是不會有太大影響的。


估計跟我們看二次簡化字的時候一樣的感覺吧?

通過上下文基本都能推斷出來,但就是看著彆扭。


從小到大看繁體字長大,第一次見到簡體字的感受都是「好方便又省時間呀~~」這種感覺吧。在國小抄課表的時候就已經有鄰座的小朋友會把「體育課」寫成「體育課」,國高中做題目的時候為了能寫快一點有時候也會用上簡體字(雖然說老師會一直耳提面命地提醒要是考試作文寫了簡體字會被扣分的)。更別提,台灣的女孩們會為了上網追劇大量吸收簡體字啊,我們幾乎都是靠著字幕組在認識簡體字的

網路上流傳過這一段:

「研表究明,漢字序順並不定一影閱響讀。比如你看完這句話,才發這現裏的字全是都亂的。」

當看到「研表究明,漢字的序順並不定一能影閱響讀」這句話時,因內容常見,眼睛粗略掃描後,潛意識便默認這句話是一句簡單句式,不用深加工,大腦的淺層意識會按照記憶中的順序,自動對文字排序,以自認為正確的形式解讀,並記憶。

這種因為前後文容易明顯辨識,眼睛稍微掃過去即可讀懂的一句話,在大腦中會自己按照記憶以自認為正確的文字去閱讀。我想第一次看到簡體字給我的感覺大概也跟上面的實驗差不多,看習慣了都會在腦袋裡自動轉換,前陣子我在浙江住了一個月,現在讀一本簡體字的書隨手翻開差不多到第五頁出現陌生的字詞之後,才會赫然想說「咦?這是一本簡體字的書啊~」


一看就懂了,平時生活中在很多時候甚至都沒意識到簡繁之別。


你知道文革左右的時候推行過一次更簡的簡體字嗎?老一輩人里還有當時的課本,書,你可以去體驗下。


第一次看簡體字是小學三四年級左右

在內地買了一套袖珍的加菲貓漫畫

然後就是一直問老媽這個字是甚麼那個字是甚麼233

然後慢慢就學會了

然後看到時的感覺大概是

缺字吧...


和我們看二簡字差不多吧


這個問題是什麼意思,有沒有好心人幫忙翻譯成繁體。


第一次看繁體字都能看懂,不知道國人是不是都有這個技能


估計跟我小時候在學校辦公室黑板上看到各種老師寫的「用歺」 、「歺廳」時的感受一樣。

我那時候第一反應是一頭霧水,經人指點後又恍然大悟,最後又有點不明覺厲的感覺,且有點想模仿。

聽說很多上了年紀的人都喜歡把餐手寫成二簡字的歺,因為寫起來的確是省不少事。


光會繁體字還不夠,當你學習一些書法,尤其是草書(主要是以王羲之創立的今草),你會覺得很多簡體字倍感親切。


瓊瑤劇之還珠格格

毫無障礙


兩張經典的二簡字圖片。


很想走過去把廣字寫全,因為看了頭暈,怕跌倒


念兩句詩:


推薦閱讀:

2014 年南北韓或越南大眾還知道他們姓名所對應的漢字嗎?
希伯來語與阿拉伯語是否有語言學親源關係?是否能在一定程度上通話?
如何區分ζ與ξ?
中文學得不好是什麼感覺?
怎麼回應家長的「英語都沒學好學什麼日語」?

TAG:語言 | 文化 | 語言文化 | 台灣文化 | 簡繁比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