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生活中哪些經濟學觀點是誤導了你?

我們需要把日子過明白的實用型經濟學


其實吧,很多人以為經濟學=$$學。

所以根本上是自己誤導了自己。

經濟學其實是研究人們決策行為的學科。

譬如說提問者其實直到現在估計都沒搞明白經濟學是研究什麼的。


謝邀。其實我同意@我有屠龍之術說。但是反覆被邀請,還是說兩句吧。

1. 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適用於「什麼經濟學/社會學/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觀點是誤導了你?」這類問題。如果你真的手拿金剛鑽,發現某科學觀點和生活常識不符,並且前人都沒有發現,請不要遲疑,諾獎中科院院士我不敢保證,國內混個教授絕對搓搓有餘。十有八九的情況是你在走往民科的道路上。

2. 注意科學的邊際條件。跳出邊際條件、度量和理論框架就是扯談。就好像說「我被相對論誤導,速度越快時間越慢,我每天坐高鐵飛機可還是沒有變年輕」一樣。

3. 看書之前先看作者背景和目標讀者。


謝邀。

我覺得 @我有屠龍之術 那個答案很好了,我沒法說得更好,又看了他在下面懟一個民科,我也不能懟得更好。

舉個例子吧,有一次一個同學說他覺得曼昆的機會成本理論是錯的,因為曼昆說「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如果我買了一碗面,那我就失去了所有其他的米線、炒飯、蓋飯、火腿腸和狗糧,這樣機會成本大小應該是無限的。但是別個曼昆明明先說了people face tradeoffs,你不管不顧直接贏了你就輸了全世界是什麼鬼?

任何真正的經濟學命題或者建議的前提、假說、演繹與結論都是一體的,單獨抽出一個環節來證偽或者證實都是浪費時間。題主說需要把「日子過明白的實用型經濟學」,這個要求實在太寬泛,什麼樣的日子才算過明白呢?或者說學會經濟學就可以把日子過明白嗎?


恕我直言,沒有什麼經濟學知識誤導你

只是你的不求甚解和懶得深究在誤導你。

想要圖省事,不推模型不學方法不看假設直接懟文字性結論,你就得承擔有時候出錯甚至根本沒理解的風險。

弱小和無知都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謝邀。

首先題目和描述有點對應不起來,那麼我先猜測一下題主問這個問題的目的。根據我的理解,題主可能是看了這本書以後覺得很有啟發,然後開了一個問題想讓大家討論一下這本書。(當然,結果題主肯定沒有想到會被噴……)那麼我就按這個思路,評價一下這個書本身以及如何對待這類書。

看了一下這本書的目錄(讓經濟學回歸常識 (豆瓣))就明白了為什麼會被噴。這本書用肯定的語氣討論了大量看起來有爭議但是主流經濟學要麼已經有相對比較統一的(並且和這本書相反但是和民眾的直覺相反的)結論,要麼是還在吵根本沒有結果(由於宏觀發展水平,這部分應該是絕大部份)。隨便舉個我最熟悉的領域來說,第二十章第二節的標題「用價格漲跌衡量通貨膨脹或緊縮是糟糕的手段」,這個我表示一萬分無語,通脹/通縮的定義就是經濟體整體價格水平的變化,那麼這個問題討論下去還有價值嗎?(詳見一個我沒有填完的坑:通貨膨脹的本質是什麼? - iGuo 的回答 - 知乎)其他的例子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這種書在市面上很多,而且這個市場的大部分書都是這種。那麼對於缺少經濟學系統訓練的朋友們,怎麼分辨哪些書是科學的,哪些書是民科呢?一個基本的方法是,比較靠譜的書會告訴你,在某些前提條件下,某些結論是成立的;而民科的書會讓你覺得經濟學家都是白痴,會讓你帶著更多的情緒化見解而不是對事實的了解和理解。好的書會引導你思考,不好的書會激發你的某些不好的情緒。

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在知乎上提問就是一個對於絕大多數的朋友們來說最可行的方式。把自己覺得有點奇怪但是自己分辨不清的某一個非常具體的問題(而不是對某本書的評價)拿出來問,好的回答者會引導你思考為什麼書上的是錯的,並且會引導你去深入了解相關領域。這個過程也是一個充滿了外部性的過程,知乎上留下了更多好的問題和好的答案,對於更多想了解經濟學的人以及寫答案的我們都有很大的幫助。

2017年計劃多寫一些科普答案和領域相關的文章、答案,歡迎大家邀請我~


夠了……為什麼有這麼多人邀請我答這種愚不可及的問題……

不搞清楚前提條件不會模型推導還硬說要找一個誤導了你的知識……別逗了好不好……就你們這樣的,告訴你們什麼東西都是誤導了你們……


真正的經濟學不會誤導你,會誤導你的多半是民科。比如這位 @張義潮 的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703665/answer/137739610?from=singlemessage

給大家科普下民科的四大特徵吧,免得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被他騙了:

1.答非所問。民科對於別人的問題不會正面回答,通常採用反問或者像復讀機一樣反覆強調自己的觀點敷衍過去,反正我叨逼叨說一大通,就是不回答你的問題,我就是要帶節奏,你能把我怎樣?

2.故作高深。民科不會用通俗的語言解釋複雜的科學原理,只會堆砌各種似是而非的專業術語,引用各種莫名其妙的名人名言,讓圍觀者誤以為他很牛逼。你看我知道新古典,知道供求均衡,知道奧地利學派,知道瓦爾拉斯,我知道這麼多詞哦!我牛逼吧!

3.鄙視科班。民科不願意花時間從基礎學起,知道幾個名詞就以為掌握了真理,認為科班沒用,正統教育都是狗屎。你們這些科班出身的學生教授都是被體制洗腦的弱智,只有我最聰明,我的理論最牛逼。

4.死不認錯。哪怕別人已經指出自己邏輯上的漏洞或者不能自圓其說的地方,民科也絕對不會承認,也不會深入討論,只會繼續用第一條里的復讀機原則不停重複重複再重複,自說自話,滿地打滾。我這麼炫酷的理論怎麼會錯?你們這些弱智根本就沒聽懂!來來來我再給你講一遍。。。

恭喜@張義潮 ,你完美地符合以上四個特徵,你不用費勁摺疊我的評論了,趕緊準備飛瑞典吧,明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就是你了!


大部分情況下不是經濟學誤導了你,而是對經濟學的誤解誤導了你


先把我學過的四個經濟學分別說說:

一是政治經濟學:實際內涵就是圍繞資本論展開的,把一部哲學觀點當成為經濟學的應用學科,在二戰之後出現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個陣營,因此政治經濟學成為社會主義理論基礎;對立的資本主義的理論基礎就是西方經濟學,分為古典、供應、貨幣、理性預期大概幾個學派,以自由經濟市場為基礎,研究總供給與總需求為基礎的學派;蘇聯垮台之後,發現西方經濟學支持印度,南美等市場經濟國家也不一定正確,於是以發展中國家實用觀察為基礎的,出現了發展經濟學,後來中國經濟發展,需要產業布局也需要一套理論,有出來一套空間經濟學。

再是把我個人對經濟學的整體認識說一說

經濟學基本上已經過時了,從日本的30年原地不動,俄羅斯學習西方經濟學慘遭失敗,美國發生次貸危機看來結果是全球買單來說(主要是歐洲和中國買單),全球經濟進入一個新時代。最為主要的問題是總需求和總供給之間平衡理論假設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因為一個非常簡單的事實是:做過13億人,印度12億人,25億人進入市場經濟,然後全球50--60億人消費,這個結構,你如何去產能,如何做供給側改革,沒有結構性理論突破,中國經濟就會直線向下。

美國為什麼會過得比較好呢?因為蘭德公司,因為實用主義,因為摸著石頭過河。中國在那麼難的改革開放的時代就過來了,現在條件不知道比原來好多少倍,全中國人民不知道多麼拚命,真的懷念再來個「小平您好」。


先引用一下,經濟學家羅賓遜夫人的話:「研究經濟學的目的不是要得到對經濟問題的一套現成的答案,而是學習怎樣避免遭受經濟學家的欺騙」。

不想說太多,就說幾點:

1、價格反映的不是什麼供求關係,供求關係頂多讓價格發生波動,價格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利賺錢,低於一般利潤率的金錢積累速度,資本就要縮水破產。因此價格反映的是與利潤率相關的商品之間的交換比例,而不是什麼供求關係,更不代表技術關係上的個人選擇的可供選擇的條件(非技術關係上的選擇個人利益就要受損)。

2、現實市場經濟的競爭不什麼同行業技術式的競爭,而是積累式的競爭。比如某個行業利潤率太高,其它行業就會通過積累式競爭漲價對抗,當不能直接漲價對抗時,資本就會壓縮產能,開除一定的工人,出售利潤率較低的一部分資產,同時擁入利潤率較高行業的資產,這樣低利潤率行業,利潤率有所上升,高利潤率行業利潤率有所下降,只有一個行業的利潤率和對工人勞動時間的不等交換比例不低於平均水平時,產能才會繼續恢復和擴大,當然通縮也是一回事,通縮時,由於存在大量失業率,就是看得見的形式相應工資下增加勞動時間,或者相應勞動時間下給更低的工資,而通漲時這被價格波動和兼職掩蓋。

3、資本主義的成本標準,不是什麼要素消耗,而是花多少錢用多少錢代表的交換比例。因此利潤被認為與物質生產效率相關,這就是扯蛋,很多人提起利潤就是效率的代名義。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正如現實中的減員增效,只不過是開除一部分的工人,讓餘下的工人更長的工作時間不屬於自身,不為自身服務,如相應工資下干更長的工作時間,或者相應工作時間下給更低的工資。

(只有個人自己給自己生產,自己使用時,成本才是個人擁有的要素消耗,而交換的社會關係中,隨著交換的發展,當榨取他人的剩餘勞動來支配時,這就代表了權力,當生產的目的是榨取他人的剩餘勞動時,成本就不是要素消耗,而是對他工人工作時間直接或者間接的不等交換比例。因此生產的目的不同,造成成本標準核算的完全不同,而改變生產的目的,只有改變生產資料所有制。)

4、金錢(GDP)代表的不是什麼財富、蛋糕!而是支配他人勞動權力。如果說金錢代表的是財富、蛋糕,30年前你父母為你存錢,30年後你取錢出來夠買MP5、手機、個人電腦等,如果金錢代表的是財富、蛋糕,難道說30年前就生產了這些來庫存?並且現實中絕大多數消費品庫存消耗就幾周到一年不等,如果停止生產一兩個月試試,你看金錢是否有所謂的死財富來兌現??

因此經濟學研究的所謂財富,就不是真正的財富,而是對人勞動支配的權力關係。

5、資本不是生產函數中的機器,而是支配人勞動的手段。如果說資本是生產函數中的機器,則面臨著非單一產品模型,資本測量的問題。比如在新古典主義生產函數 中,Y、k、l 分別代表企業的單一產出、資本和勞動力。一方面,現實中的資本作為異質品存在,不同資本品的量綱各不相同;就像羅賓遜指出的,資本由一組形狀不同、功能各異的實物組成,由於缺乏一個共同單位而使生產函數中的資本無法進行實物衡量,只能通過其價值量(或是表現出的貨幣量)進行加總。另一方面,根據新古典邊際生產力分配論,利息率(或利潤率)由資本的邊際產品決定;為獲得資本的邊際生產率需要預知資本數量,而實物資本的貨幣值在新古典理論中則被認為等同於預期收益現值的總和,即:

由此,要想求出資本的貨幣價值須先假定利息率為已知。這就出現了循環推論,即已知r求k、再通過k求r的循環,從而表明單一數量測量的新古典資本概念在邏輯上不成立。實際上,生產函數的目的主要在於表明利息率(或工資率)如何由技術條件和要素比例來決定;如果其中的資本概念難以加總和計量,那麼作為新古典根基的生產函數也就失去了意義。

6、經濟學滿腦子的供求均衡或者瓦爾拉斯一般均衡,認為市場有沒有問題都是認為是否失衡,確不關係資本之間的另一種均衡,統一利潤率均衡,低於一般利潤率的金錢積累速度,資本就得縮水破產。


市場化就是好。

有些東西一旦市場化,你就再也用不起了


謝邀。

經濟學太專業了,我不敢多評論。

但是我覺得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被一些經濟學家有意或無意地誤導了。

比如宋鴻兵,在2010年左右的時候,他開始大談特談白銀的價格被低估,還提出一個"一比六"的理論,意思是說歷史上中國經濟最發達的時候,比如康乾盛世,白銀價和黃金價的比值是一比六,按這樣看起來,今天白銀的價格是遠遠被低估了,所以他鼓勵大家多買白銀。

在他的號召下,白銀一度漲到將近十二塊錢一克,但隨之而來的就是泡沫崩盤,從2011年本拉登被擊斃後就開始下跌,一直到今年最低只有兩塊多一克。都說是金融大鱷索羅斯在做局,但是宋在中國貴金屬市場的鼓吹也起了很大作用。

經濟學家要有良知,老百姓要有頭腦,否則他這麼一說,你這麼一聽,麻雀變老鷹。


其實創新是混亂的?

創新是混亂的。人們必須通過試驗來發現什麼東西能夠行得通,什麼東西行不通。正如塔姆尼指出,美國曾有2000 多家汽車製造商。這表明,那種認為經濟體只需得到明智政府官員的指導便可避免興衰起伏的觀點純屬無稽之談。動蕩是發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政府不允許資本進入機遇豐富的領域,我們的生活水平最終將會大打折扣。


謝邀

我覺得對於人性自私這一假設是有誤導性的,而且對人是理性的這一假設也是基本錯誤的。

我認為首先人的快樂其實並不完全建立在物質基礎之上,當然適當的基礎還是必要的,比如有食物、衣服、遮蔽風雨之地、無病苦,但是經濟學對於人類快樂的產生並沒有深究,而只是研究如何使人獲得更多的物質。

其次,人並不是理性的,如果人真的是理性的,那麼其實根本不需要任何經濟模型,理性的人類在博弈中自然會考慮他人的利益,會與他人共同發展,而且會自然而然的可持續發展。自我為中心不斷攫取的習性並不是理性,而是一種非常不理性的特徵。而且,假設與現實其實是一回事,如果一個人假設自己無法成功,那麼他確實無法成功;如果一個社會大多數人假設他人是自私的、自己也是自私的,那麼最終人們確實會變得更自私,而且會比想像中的還自私。這種假設本身就是一種枷鎖,阻礙了人類社會的發展,應當破除。

再次,決定人類總體福祉的在精神方面是獲得長久不壞滅不變質的快樂,在物質方面是獲得可以使自身良好生存的物質條件。精神層面經濟學基本不予考慮,物質方面最重要的幾個指標:1)人口;2)能源和資源;3)土地;4)生存環境。這些都不是經濟學模型可以解決的。能源和資源的數量和質量長期而言是下降的,必須要等人口下降或者人類恢復道德、自行節制使用資源能源的慾望後才能慢慢恢復,土地是無法增加的,生存環境的好壞與人的道德操守有關,與經濟模型其實並沒有太大關係。因此,我的結論是,經濟學對人類的貢獻非常有限,它最多就是可以處理一些資源分配問題,但是因為假設的錯誤其實起了反效果,使資源很能源更加集中在少數人手裡了。


交易是提高生活水平的?

我們通過與他人的交易來提高生活水平,例如,假如你想烘烤並出售蛋糕,你就得通過交易來得到原料,如雞蛋、糖、麵粉和奶油;你得擁有必要的設備,如烤箱和冰箱;還有器皿,如量匙和量杯,等等。每天都有無數筆這樣的交易在發生。

如果沒有彼此間的交易,我們現在還住在洞穴里。


其實希爾頓繼承的財富間接促進了消費和創業?

帕麗斯?希爾頓在21世紀初迅速成名,財富驟增,但這不是因為她贏得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成立了軟體公司,或創立了成功的酒店品牌。她之所以在全球聞名,並獲得豐厚收入,只是因為她是帕麗斯?希爾頓,可能繼承一大筆遺產。

每個人都知道「不能把財產帶走」,但聯邦政府想要確保,你也不能把財產留給後人——至少不能留給朋友和愛人。如果你去世時處於中等富裕水平的話,「山姆大叔」就會毫不客氣地拿走你45%的財產。所以,為什麼不在生前盡情消費呢?否則,一旦離開這個世界,你留給家人的半數財產就會被利維坦吞進大肚子里。


自動化以及生產效率的提高不會帶來失業。

然而,現在失業就在不斷地產生。

1個人替代了過去1000人的生產力。

那麼999個人就失業了。

所以歐洲擬定收自動化稅。


我每次在外面吃飯吃不完的時候,總是直接想到微觀經濟學的邊際效益理論,然後就覺得吃不下的東西對我的效益是負的,於是就毫無愧疚地扔了……


Hana Jie coffee 梅子 張艾蘭是組團來答題么?同一時間出現在同一個地方,以同一個句式,答且只答過這一題是什麼情況?


總有人跟你大談機會成本,利率,折現。並且給你灌輸全款不如按揭,貸款月還越輕鬆之類的概念。實際上我現在覺得,考慮這麼多除了會變成婆婆媽媽以外沒什麼用。能全款別按揭,能短還別長還。每個月計較幾百元不能生活的更好,但是背著貸款始終不自由。


推薦閱讀:

政府辦事效率低下,態度傲慢,收費不合理,原因何在?
16年一線城市房價大漲後會出現新一輪的「逃離北上廣」潮嗎?
如何自學博弈論?
計量概念中的核估計、核函數和窗寬分別是什麼含義?全局估計中的正交序列估計與多項式樣條估計呢?
對一個落後的經濟體而言,市場自由和政府干預哪種政策相對更有利於它的發展?

TAG: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