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種民族成分複雜,方言繁多的國家是如何維繫統一的?沒像奧匈帝國、南斯拉夫、前蘇聯那樣四分五裂?

幾十個民族,數百種方言和生活習慣,要是換成歐洲國家早就分裂為幾十個國家了,但是中國一直像龐然大物一般,維繫這個國家牢牢統一的紐帶是什麼1?


雖然名義是上中國是多民族國家,但是實際上漢族人口占絕對優勢。漢族比例從來沒有低於90%,一般在99%~97%之間徘徊。這是中國沒有四分五裂的根本原因——主體民族絕對強勢。

=======

新疆。解放前少民比例99%,漢族1%。分離趨勢嚴重。老毛來個軍墾。從內地拉來大量軍隊移民實邊,使得新疆漢少比例達到4:6, 特別是北疆。漢民佔多,穩住了新疆。但是南疆漢民依然少數,分離勢力最活躍的也是南疆。

西藏。差不多的問題。但是西藏太荒涼,自然環境太惡劣,沒有大規模移民。現在分離勢力還是比較活躍。只是沒那麼暴力而已。現在西藏搞軍墾條件沒有了。據說開始拉公務員,去了就給你公務員編製,不知道行不行得通。

不過經過30年針對漢族的計生,漢族比例已經快速下降到91%,未來100年內則可能降低到70%左右(新疆漢民比例已經開始下滑)。一旦低於70%,也可能會四分五裂。科索沃就是前車之鑒。其實也許用不了降到70%,你看現在才降低了幾個百分點,邊疆地區形勢都已經很嚴峻了。


  • 有絕對優勢的主體民族做最後的壓艙石,有足夠的數量優勢耐過饑荒和互殺的人口損失。近代太平天國一個億,回亂2600萬,日本侵華1800萬,這個人口損失在多數國家早就崩潰了。因為共同的意識形態,遠在廣東海南廣西的中國人可以去東北抗戰。大部分少數民族實際上是主體民族的外圍民族或者說原來就是主體民族。
  • 政權對民族負責。相對於民族而言,政權總是短暫的,多數政權都特有覺悟。關鍵時刻不講政治正確。
  • 不羞談暴力,暴力是文明最核心的交流方式。
  • 關鍵歷史時刻決定性的政治人物。周公的分封開發,秦王朝幾代的東進和南北擴張,漢武宣帝光武的拓展,隋唐五代皇帝的耕耘進取從隋文帝、大業天子、李淵、李世民,李治,朱元璋朱棣萬曆皇帝,不僅僅是皇帝皇族,如衛霍李積侯君集薛禮辛棄疾岳飛那樣的民族脊樑。近代的袁世凱,蔡鍔,張自忠等,毛澤東重塑中華,趕在美蘇恢復元氣之前橫掃八百萬K記軍閥等等。
  • 活著的本能。


凡事沒有絕對,看到大家都在唱歌舞昇平,下面我犯賤說點危言聳聽的:這根紐帶真的牢嗎?

僅僅因為我國漢族人口占絕對優勢和老祖宗傳下的禮法,我們就能高枕無憂地大一統下去么了么?

以下絕大部分內容摘抄整理自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教授馬戎《21世紀的中國是否存在分裂的風險?》,並不完全代表答主觀點。

  • 首先回答第二問,某些國家為何會四分五裂。

蘇聯在1991年突然解體是一件眾所周知的歷史事實,大家容易忽視的另外一個事實是:直至事件發生的前夕,無論是蘇聯學者、中國學者還是西方學者,都沒有人對此做出任何預測或警告。假如之前有蘇聯學者提到蘇聯解體的可能性,也可能被嘲笑為"杞人憂天"。這第二件事實,更應當引起我們的思考與回味。

我們不妨回顧一下當年蘇聯領導人對解決民族問題的充分自信。

1961年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二大宣布蘇聯已經"解決了人類世世代代所關心的而在資本主義世界直到今天仍然是尖銳的一個極其複雜的問題,即各民族之間的相互關係問題。......在蘇聯形成了具有共同特徵的不同民族人們的心的歷史共同體,即蘇聯人民"。

1972年勃列日涅夫宣布蘇聯的民族問題"已經解決了,已經徹底和一勞永逸地解決了"。

1987年戈爾巴喬夫宣稱"如果我國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民族問題,那就不會有今天的蘇聯,......在連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也沒有消除族際怨仇這個背景襯托下,蘇聯是人類文明史上真正獨一無二的典範"。

但是,冰凍三尺,絕非一日之寒。如果在蘇聯的各民族之間並不存在隔閡和裂痕,那麼即使出現社會動蕩和意識形態的重大爭論(如伊朗的宗教革命或緬甸、泰國的軍事政變),蘇聯也不至於以加盟共和國為單元發生國家分裂。那麼,今天我們當中誰敢有這樣的自信,堅持說在蘇聯發生的那一幕絕對不會在中國的土地上重演呢?

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教授馬戎曾提出過導致一個國家分裂通常需要三個必要的前提條件或基本要素:

第一個條件,就是這部分國民認為自己不再從屬於這個國家(甚至認為自己群體從來不屬於這個國家,只是歷史上因外在強制力使本群體被迫接受這一地位),他們在政治從屬觀念上和文化觀念上(語言、宗教、歷史族源等方面)不認同這個國家的主流群體,自認為是一個具有特質並相對獨立的群體。在"民族國家"語境下的現代社會,這部分國民認為本群體是一個獨立"民族"(nation)。正是這種具有獨立和排他意識的群體政治與文化認同觀念使這一群體在內外條件適宜時努力爭取政治獨立。

第二個條件,就是這個群體的聚居地(也許是歷史延續下來的傳統居住地,也許是集體遷移後逐步形成的聚居地)在國家體制中形成了相對獨立的行政區劃單元,在這個群體和一個地區之間發展出相互對應的關係,這個群體已把這個地區認作是本族群的"固有土地"(領土),在條件適宜時便以這個聚居地作為爭取政治獨立的地理空間。一個不斷遷徙流浪的群體,即使本族的獨立意識再強,也不可能以某個無直接關聯的地域作為未來"獨立國家"的"領土"來發動"獨立運動"。

第三個必要的前提條件,就是在這部分群體中已經形成自己的領袖人物(群體)即政治和文化精英集團,這些人積極構建本"部落"或"民族"的政治歷史,總結歸納本"部落"或"民族"的共同祖先和文化特點,強調本群體成員與其他群體成員的差別和人口邊界("誰是我們,誰是他們"),發掘和謳歌本"部落"或"民族"的歷史英雄人物,強調本群體與聚居地之間久遠和牢固的歷史聯繫。這些精英人物通過以上步驟逐步構建和加強本群體民眾的政治與文化認同,逐步把本群體民眾凝聚和組織起來,聯絡境外勢力使本群體的"民族自決運動"國際化,與執政當局開展政治談判或組織游擊戰爭,創造條件推動獨立建國的社會運動。假如沒有一個政治目的明確的精英集團在引領和組織,具有群眾基礎和真正有影響的社會運動是無法動員起來的。

獨立民族意識、"領土"、群體領袖,是民族主義獨立運動的發動和取得成功的三個基本前提條件。在導致國家分裂的這三個必要條件中,獨立的"民族"意識是最重要的前提條件。只有當一個群體中由歷史延續下來的"群體"認同(氏族、部落、血緣集團、帝國臣民等)轉變為現代"民族"(nation)意識時,這個群體的傳統居住地才可能被視為"本族領土",群體的代表人物才會以"民族領袖"的角色領導社會政治動員,以"民族解放"和"民族自決"為旗幟來激發群體內部凝聚力並爭取國際社會的同情與支持。

當下的中國符合上述的條件的幾條?這裡先不做妄言。

自鴉片戰爭後,各帝國主義發現在清廷指揮下,中華各族都積极參与了抵禦列強侵略的戰爭。除了居住在沿海和城鎮的滿、漢、回軍民普遍參與抵抗外國軍隊的入侵外,內地各族軍民也積极參加了歷次反帝戰爭。如1841年桂、貴、鄂少數族群士兵參加廣東抗英戰爭,四川松潘、建昌、大金的藏、羌、彝士兵支援江浙前線,1860年數萬蒙古騎兵頑強阻擊進攻北京的英法聯軍,1885年壯、瑤、白、彝各族士兵參加了中法戰爭鎮南關戰役,1894年中日戰爭滿族、回族將士在平壤保衛戰中英勇抗擊日軍。中國軍民的頑強抵抗使帝國主義侵略者蒙受重大損失,也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認識到,面對擁有四億人口的中國,如果不能夠成功地把中國瓦解成幾個部分並挑動內鬥,只靠各國人數有限的遠征軍無法征服這個龐大的文明古國。

因此,各帝國主義採用的最重要的策略,就是努力分化中國這個多部族共同體。為此他們以中國各群體的語言、宗教、傳統文化、生活習俗、族源、傳統社會組織等方面的差異作為"民族識別"的素材和依據,提出漢、滿、蒙、回、藏等都應稱之為"民族"(nation),並向中華各族介紹西方"一族一國"的"民族主義"理論。各國積極吸引中華各族子弟(包括漢族)赴俄日印等國留學以培養具有獨立意識的"民族"精英。而通過學術著作和媒體宣傳來構建中華各族的"民族意識",積極鼓動中華各族(特別是漢族)通過"民族自決"、"驅除異族"來"獨立建國",也成為近代帝國主義在中國進行"學術交流"和"文化傳播"的主要內容之一。他們一方面積極鼓動漢人"排滿"以顛覆滿清王朝("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另一方面又積極鼓動各邊疆部族建立"自治政府",爭取獨立。日本甚至提出"中國本部"這一概念,為其分裂中國邊疆地區埋下伏筆,從日文漢字直接轉譯成漢文的"漢民族"、"蒙古民族"、"滿洲民族"、"藏民族"等提法,也由中國留日學生在介紹現代政治和文化理念時"囫圇吞棗"地直接引進中國,充斥在當時的漢文出版物中,由此造成國人在認識和使用"民族"一詞的概念混亂,貽害至今。

  • 接下來回答第一問:新中國這種民族成分複雜,地方語系繁多的國家如何「維繫統一」的?

20世紀初的俄國是一個無產階級非常弱小、經濟落後的農業國。按照馬克思的共產主義學說,當時的俄國需要發展資本主義,完全沒有客觀條件發動無產階級革命並建立共產主義社會。但是面對俄國的階級矛盾和社會結構的嚴峻現實,布爾什維克黨決心發動革命。為了早日推翻沙皇俄國反動統治,俄國布爾什維克黨從革命動員和奪取政權的現實需要出發,採用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奪權策略,這就是把沙皇俄國統治下的各部族都稱為"民族"(nation),擁有自決和獨立的權利,鼓勵他們起義並獨立建國,宣稱俄國工人階級支持他們從反動沙皇俄國統治下獨立出去。而鎮壓這些部族的反叛,必然造成沙皇俄國統治集團內鬥、兵力分散和財政空虛,這樣俄國工人起義成功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

"列寧深知民族主義的力量(甚至他希望無產階級革命可以利用和駕馭這一力量),而且承認與『資產階級民族主義者"結盟的必要性"。列寧和斯大林的民族理論,包括"民族"定義,"民族平等"、"民族自決權"等等,即是在這樣一個歷史背景中產生的。周恩來曾指出:"為了把各民族反對沙皇帝國主義壓迫的鬥爭同無產階級、農民反對資產階級、地主的鬥爭聯合起來,列寧當時強調民族自決權這個口號,並且承認各民族有分立的權利,你願意成立獨立的共和國也可以,你願意參加到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來也可以"。所以,列寧和斯大林在20世紀初提出的"民族"理論,也許應當被看作是歐洲民族理論在俄國革命情景下的策略運用,而不是一個系統和具有普遍性的社會科學知識體系。

列寧和斯大林的"民族"策略在實踐中發揮了公認的積極效果,幫助相對弱小的布爾什維克黨贏得了十月革命和隨後內戰的政治和軍事勝利。

在共產國際先進理念的指導下。我黨於1922年《二大宣言》中明確主張"蒙、藏、疆三部實行自治,成為民主自治邦;用自由聯邦制,統一中國本部,蒙、藏、疆,建立中華聯邦共和國"(中央統戰部,1991:18)。基本立場之一是承認漢滿蒙回藏等都是"民族",各民族一律平等; 立場之二即中國國體設計採用典型的蘇聯模式:民族自治共和國 + 聯邦制。

1927年國共破裂後,我黨和初創的紅色政權面臨軍事圍剿壓力,為了保存革命和奪權鬥爭的需要,我黨更頻繁地表示支持蒙、藏、回等"民族"自決,主張建立聯邦制政府。在當時國內政治力量和軍事力量對比的形勢下,效仿十月革命前後的布爾什維克發動革命和贏得內戰的策略,鼓動中國各少數族群開展爭取"民族自決"的鬥爭,以此減弱政府軍隊對蘇區的軍事壓力,這是我黨當時的理性選擇。1930年發表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根本法(憲法)大綱草案》明確宣布"蘇維埃國家根本法最大原則之四,就是徹底的承認並且實行民族自決,一直到承認各小民族有分立國家的權利。蒙古,回回,苗黎,高麗人等凡是居住在中國地域的這些弱小民族,他們可以完全自由決定加入或脫離中國蘇維埃聯邦,可以完全自願的決定建立自己的自治區域"(中央統戰部,1991:123)。長征途中和到達陝北後,中國紅軍先後在藏區成立"格勒得沙共和國"、"博巴人民共和國",在陝甘寧邊區成立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金炳鎬、王鐵志,2002:265-266),正是這一政治綱領的實踐。

從1938年到1945年期間,我黨對國家體制的提法開始有所轉變。抗日戰爭勝利後,考慮到蒙、疆、藏等地區的實際情況和複雜的國際形勢,我黨對國家體制的設想調整為主張"民族區域自治",正式放棄聯邦制的主張。1945年毛澤東在七大報告中提出"允許各少數民族有民族自治的權利"(中共中央統戰部,1991:742)。在對中國國內"民族建構"的立場上,斯大林的民族理論核心概念仍在中國共產黨的話語體系中繼續使用,如對各傳統部族(滿蒙回藏等)仍稱"民族",強調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等等。這些基礎理論並沒有改變,改變的只是把蘇聯模式的"民族自治共和國 + 聯邦制"調整為"民族區域自治",同時明確規定自治區域在法律上沒有分離和獨立的權利。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當時中國與美國在朝鮮半島作戰,西方國家在外交和貿易方面對新生的人民共和國進行封鎖,在這樣的國際形勢下,中國在政治上只能"一邊倒"地與蘇聯結盟。新中國在許多方面(城鄉經濟的所有制體制、政府結構、高等教育體制、軍隊建設等)效仿蘇聯的成功經驗,這在當時是合情合理、無可指責的唯一抉擇。

正是在這樣的政治形勢下,新中國效仿蘇聯在全國各地組織了"民族識別"工作,希望能夠確定中國有多少個"民族",從而為進一步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和"幫助少數民族發展"等各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礎(清末、民國時淡及民族時,大多都是以漢滿蒙回藏五族來概論,並沒有詳細的劃分)。在蘇聯專家的指導下,中央政府組織了各地的民族識別工作組,1954年時識別出38個民族,1964年時識別出14個民族,1965年和1979年確認珞巴族和基諾族,加上漢族,中國政府先後"識別"出56個"民族"。這樣就在中國這個多民族國家的"民族"概念上出現了一個雙層結構:國家層面是"中華民族",民族層面是56個"民族"。由於在兩個層面同時使用"民族"這個辭彙,人們在這個概念含義的理解上很容易出現歧義。

在"民族識別"過程中,全國申報希望成為獨立"民族"的群體有四百多個。為了能夠成為獨立的"民族",人們努力表明本群體與其他群體的不同之處,往往強調各群體之間在語言、文化、習俗、族源等方面的差異性("異"),而忽視長期混居交往中形成的共同性("同")。在得到"識別"後,各民族都努力構建本"民族"的歷史、發掘"獨特"文化傳統,以顯示本群體作為一個獨立"民族"是完全"名實相符"的,本群體享受國家對少數民族的種種優惠政策是具有合法性的。在民族識別工作完成後,政府為每個國民都確定了"民族成分",成為每個人終身保持的"身份標記"之一,以此享受政府為不同民族制定的不同政策待遇。這與蘇聯時期居民"內部護照"的"民族成分"具有相似的法律效用,並使中國各"民族"之間的人口邊界清晰化。這些"區隔化制度"和"民族意識"的構建活動無疑把原來的傳統群體意識提升到了現代"民族"意識。

另外,對於一些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的民族,國家還千方百計地幫它創造文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主要是50年代,政府組織語言學專家、少數民族知識分子經過調查研究,先後為壯、布依、彝、苗、哈尼、傈僳、納西、侗、佤、黎等10個民族制訂了14種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其中,分別為苗語的不同方言制訂了4種文字方案,為哈尼語的不同方言制訂了2種文字方案。後來又為景頗族的載瓦支系制訂了拉丁字母形式的載瓦文方案,為土族制訂了拉丁字母形式的土文方案。80年代根據本民族的要求,又為白、獨龍、土家、羌、基諾等民族設計了拼音文字。

如此熱衷於喚醒少數民族民族意識的的國家政府,在世界範圍除了蘇聯和中國,真是再難找到第三家了。

新中國成立六十年來,政府文件、官方宣傳材料、學校教材、報刊媒體等一直宣講馬列主義民族理論,基礎內容就是介紹斯大林"民族"定義,介紹列寧的"論民族自決權"。儘管在一些涉及愛國主義教育的場合也會講到"中華民族",但是"民族理論"宣講教育的"民族"概念只限於56個"民族"這一層面。直至今日,國內民族理論領域的學者們仍然奉斯大林著作為"經典"。儘管新中國成立60年,無論是中國的社會和經濟制度,還是世界國際形勢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變化,當年的"社會主義陣營"不復存在,中國社會科學各學科(如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歷史學)的知識體系都發生了結構性調整,但是20世紀50年代以斯大林民族理論和蘇聯模式奠定的"馬列主義民族理論"在中國至今仍舊巋然不動。

長期宣講斯大林民族理論的結果,就使包括漢族在內的各族民眾把對"民族"的認識定位於56個民族這個層面,而不是包含所有中國人的"中華民族",同時把現代政治觀念的"民族"(nation)意識介紹給各"民族"的知識分子與民眾。人們的"民族意識"具體體現在:(1)不歡迎其他"民族"成員來到自己的"自治地方",(2)極力保護本民族語言在學校的使用,對部分成員不會講母語的現象特別關注;(3)希望培育和發展"本民族經濟";(4)極力通過宗教、風俗習慣、歷史教育等增強本族成員的"民族意識"和凝聚力,抵制民族平等條件下民族之間的自然融合。這些表現與斯大林"民族"定義的四條內容完全相符。換言之,一些民族精英擔心,如果這四個方面淡化了,他們所屬的"民族"就會削弱甚至消亡。

以滿族和回族為例,在20世紀40年代末,這兩個群體並沒有明確的"民族"意識,"旗人"已經混居並融合在全國各地漢人社會中,而回民的傳統口號是"爭教不爭國",所要求的只是對本群體宗教信仰的尊重。但是經過新中國幾十年的民族教育,我們不得不承認,即使是這兩個群體的"民族"意識也都有了明顯的加強。

  • 再來說說前蘇聯解體的前車之鑒

蘇聯解體後,西方學者的許多研究都揭示了蘇聯在培養少數民族精英方面做出的顯著成績。一些資料顯示,至後斯大林時代初期(1955-1972年),在全部14個非俄羅斯(加盟)共和國中的11個當中,在共和國一級的黨、政管理職位中,當地民族化都導致了命名民族的超比例代表。至1980年代,當地民族化的影響已經擴展到了那些最可見的職位(如各共和國的共產黨第一書記、常委會和部長會議主席、作家協會第一書記、科學協會主席、主要大學的校長,以及貿易聯盟委員會主席)之外的職位。......收集和整理的資料顯示,它同樣深入到如國內安全這樣一些敏感但並不顯眼的領域,包括各共和國的內部事務部、國家安全委員會,以及黨的行政機關。它同樣觸及到低層管理職位。

在蘇維埃聯邦政治的制度環境下,這些肯定性行動政策使命名民族(titular nationalities)在其民族區域內部獲得了在高等教育和專業職位上的特權地位。例如,1970年雖然喬治亞人僅占喬治亞共和國人口的67%(在大學年齡同期群中所佔比例也大致如此),但他們在全國高等教育機構在校學生中的比例達到了83%。培養少數民族幹部和知識分子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如果出現當地少數民族在黨政職位上的"超比例"和"特權"現象,這樣的政策肯定會加強當地各民族的"民族"意識和族群間的隔閡。

美國有學者指出:

"對『民族"原則的這些讓步將會導致『族群性"的強化而不是消亡。這種預期對於那些(人口)較大的民族而言已經得到了證明:蘇聯並沒有成為『民族熔爐",而是成為『新民族"的孵化器"。"由民族化推動的進程一直延續著。到了60年代,絕大多數共和國已經體現出(現代)民族的特徵"(Suny, 1993)。

國內有學者對蘇聯培養少數民族幹部政策的評價是:

"中央(政府)大肆收買地方精英,一些加盟共和國的文化普及程度甚至超過了俄羅斯地區,以為討好了地方精英就可以保證蘇聯各民族的團結,尤其是後期由於培養了大批民族官僚和民族知識分子,實行幹部本土化,並且處處迎合這些群體的利益。這些人後來都成為推動蘇聯解體的強大力量源泉,正是蘇聯培養的這些貌似『沒有民族傾向的政治家"的合力『成功地埋葬了"蘇聯"(金雁,2010)。

通過在群體認同意識、領土和精英集團三個方面的"民族化"和民族"區隔化",蘇聯各族群接受了現代"民族"理念及其政治含義,"民族意識"不斷加強。在蘇聯成立後幾十年的時間裡,正是蘇聯政府的民族理論和制度政策逐步把沙俄時代的傳統部族賦予現代政治色彩("政治化")並引導成為現代"民族"(nation),這就為蘇聯日後的分裂準備了所有的必要條件。同時,蘇聯憲法也為這些"民族"脫離蘇聯並成立獨立國家提供了法律依據。

民權運動之後的美國和蘇聯可以作為兩種培養少數族群精英模式的代表。美國把"民族"(nation)定位於"美利堅民族",黑人、白人、黃種人等都是這個民族中的族群(ethnic groups)。自20世紀60年代"民權運動"以來,美國主流社會和著名大學致力於把出身於黑人群體的年輕人培養成為美國的"民族精英"(國家精英),而不是僅僅代表黑人利益的"種族/族群精英"。作為這一思路和相關措施的實施後果,美國出現了一個有一定規模的黑人中產階級群體,而哈佛大學等名牌大學則培養出來一大批活躍在美國政界、外交界、司法界、軍界、企業界的黑人精英人物,其中以高票贏得美國2008年總統大選的奧巴馬就是一個代表。他們是站在美國國家立場、考慮全國各族共同利益的"國家精英",而不是只考慮黑人群體利益的黑人"族群精英"。

與之相比,蘇聯的民族理論和制度設計把"民族"定位於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哈薩克人這個層面,並在和平時期把出身於各民族的幹部培養成具有強烈民族意識和民族責任感的民族精英。幹部隊伍的"民族化"使這些少數民族幹部意識到自己的位置和發展機會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己的"民族身分"和本民族的支持度,所以他們在積極向中央政府"表忠心"的同時,必然致力於提高自己在本民族中的民眾支持度和作為民族領袖的角色締造。他們實際上具有雙重身份和雙重角色,而且在這雙重角色的平衡中,恰恰是他們在本民族中獲得的"民族代表角色"支撐了他們在中央政府中獲得的權力地位和政治角色。孰重孰輕,他們內心非常清楚。到了20世紀80年代後期,當中央政府的權力結構發生變化時,這些少數民族高級幹部(包括各加盟共和國的最高黨政領導人)迅速拋棄"蘇聯官員"的身份,極力彰顯自己"民族領袖"的角色,在時機適宜時完成了本民族的獨立建國。

同時,我們切切不可忘記,多民族國家中主體民族的"大民族主義"同樣是國家分裂的重要原因。蘇聯解體的首倡者是俄羅斯聯邦,正是俄羅斯議會率先通過的《主權宣言》"改變了遍及所有共和國的民族主義衝動的性質"。在漢族中存在的"大漢族主義"及其對我國民族關係造成的危害,同樣會激化民族矛盾,其實際後果也可能引發民族衝突並最終導致國家分裂。《憲法》中提出的"要反對大民族主義,主要是大漢族主義"在今天具有特殊的警示意義。

自80年代"徹底否定文革"和改革開放以來,我黨意識形態的影響開始淡化,現在少數民族地區的"80後"和"90後"從他們懂事時聽到的主要是"文革"時期的冤假錯案和寺廟破壞,他們在青少年時期就沒有能夠建立起對中央政府和黨的深厚感情,現在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最切身的感受就是就業難和生存難。由於漢語水平低和就業技能弱,他們在與內地來的漢族農民工和漢族大學生競爭時常常受到歧視和排斥,因此他們很容易把自己的生存困境與族際差異聯繫起來,這就使西部地區少數民族的民生問題與民族隔閡疊加在一起,從而使西部地區的民族關係更加複雜化。而目前我國的幹部隊伍在政治素質和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方面,也與建國後50年代從革命戰爭中鍛鍊出來的那一代幹部無法相比。建國60年,無論是少數民族民眾還是漢族幹部都出現了"代際更新"的現象,20世紀50年代在政府和少數民族民眾之間建立起來的傳統感情紐帶也必然出現變化。

正像開篇里解體前蘇聯政府官方話語一直宣稱蘇聯民族關係已徹底解決一樣,長期以來我國官方話語也一直強調"中國的民族關係是世界上解決得最好的",甚至堅稱當年烏魯木齊發生的暴恐事件"不是民族問題"。這也不免使我們回想到蘇聯解體前的官方話語,當年蘇聯領導人在"捍衛馬列主義民族理論和捍衛蘇聯共產黨在民族問題上的偉大成就"時,同樣也是這麼信心十足,口氣堅定,不容置疑。


一個國家的民族要麼一家獨大其他的被同化做附庸,要麼歷史上一直打下去分家了事。中國為什麼能維持這麼大的疆域這麼久得時間,文化同化能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還不是用鐵和血打出來的?

& 兩家同樣強大不打架是不可能的,親兄弟還要鬧個彆扭的,中國的歷史就是一部農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爭奪生存空間的歷史,結局是游牧民族偶爾會贏,但是也被農耕民族強大的文化能力所同化。。

& 近代的確是五千年未有的大變局。游牧和農耕都不在適應世界的發展了,其實我們有很多的機會去改變自己,進化自己,融合自己,然而我們錯過了很多機會。&

一直到本朝,在太祖創造的無比優越的條件下,某些人為了政治正確做出故意打壓主體民族,刻意區分民族差異的舉動,甚至把某些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民族重新劃分出來,我覺得也算前無來者了。每次看到某些漢族特徵明顯的人操著普通話,穿著一身不倫不類的衣服告訴大家他們民族的傳統是什麼的時候,我就忍不住想笑。&

有人曾經評論,提出中華民族這一概念的是天才,執行這一概念的是蠢材。&

這件事情恐怕是中國以後內亂的根源。

&& 有些人,註定要在歷史上遺臭萬年。


沒人答,我來拋個磚

1、主體民族在人數上占絕對優勢

不解釋

2、主體民族的文化占絕對優勢

不解釋

3、主體民族掌握國家強力部門武裝力量

不解釋

4、主體民族掌握經濟命脈

主體民族不僅掌控了幾乎全部的央企民企和銀行,還控制著絕大部分經濟發達地區和交通要衝

——竊以為上述四點是統一多民族國家能夠維持穩定的根本,即必須有一個足夠給力的主體民族來鎮住局面

5、TG黨委制度本身

須知天朝有一項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該制度要求自治區的政府首腦必須由少民出任

對廣大知乎er而言,有了這項制度,似乎吃棗藥丸

然而人家TG早就想到了,人家留有後招,那就是黨委制度

——在該制度下,黨委實際上成為了對應行政區的最高決策機構,即便是行政區的政府也得通過黨組接受黨委的領導,並向黨委負責

——而黨委的「班長」,歷來都是由主體民族擔任,基本沒有少民擔任

——黨委的組成人員裡面,少民從未過半

——也就建國早期,有少民擔任自治區黨委「班長」的例子,比如內蒙烏蘭夫、廣西韋國清、寧夏楊靜仁、新疆賽福鼎;此後自治區黨委「班長」貌似再沒有出現過由少民擔任的現象

——並不是說少民不準做「班長」,譬如現在吉林的巴音朝魯(看名字就是少民)就是例子,而是說自治區的班長不再由少民擔任

6、提拔少民中的忠誠分子

所謂恩威並施,這一點就是「恩」的一面

畢竟你不能把人家逼到無路可走、逼到絕望的地步,也得給人留點出路、留點希望、留點上升空間不是

譬如說如今(2016年)的西藏,西藏的7個地市,有5個的書記由少民出任——包括拉薩

西藏自治區主要領導

而西藏目前的局勢,比起前幾年要穩定得多,這是公認的

所以在確保穩定的前提下,大力提拔少民中的忠誠分子,也是很有必要的。

=======================

題主提到了三個已瓦解的國家,我們來看看

奧匈帝國

我們看看該國的民族構成:

日耳曼人(23%),匈牙利人(21%),捷克人(12%),波蘭人(11%),烏克蘭人(8%),克羅埃西亞人(7%),羅馬尼亞人(5%),斯洛伐克人(3%),塞爾維亞人(6%),斯洛維尼亞人(3%),義大利人(3%)

不客氣地說,這個國家壓根就沒有主體民族

南斯拉夫,我們姑且就看看冷戰時的南斯拉夫

同樣我們也是看看該國的民族

根據1991年的統計,南斯拉夫最大的民族群體為塞爾維亞人,佔了全國人口36%,其次為克羅埃西亞人(20%)、「穆斯林人」(10%,指波黑地區的穆斯林——答主注)、阿爾巴尼亞人(9%)、斯洛維尼亞人(8%)、馬其頓人(6%)、「南斯拉夫人」(2%,指南斯拉夫境內某些自我認同為「南斯拉夫人」的族群——答主注)、黑山人(2%)和匈牙利人(2%)

此外,南斯拉夫的憲法還提出了「主體民族」和「非主體民族」兩種概念,前者包括塞、克、斯、馬、阿、穆和黑七個民族

——一個國家有七個主體民族?開玩笑嘛

至於蘇聯

這個題目太大了

只能說蘇聯解體的原因太多,而民族問題只是重要原因之一


我國如果在91年隨著蘇東陣營掛了,或者1840~1949這段時間沒熬過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能比前南斯拉夫和前蘇聯還慘你信不信

未來還會有類似的時候的,縱觀中外歷史,太平歲月不會長久


@克羅姆貝茨

請在寫答案的時候,先學會正確使用標點。看著實在礙眼的不行。

中華帝國能夠在數千年的時間內維繫下去,並不是因為這個答主所謂的所謂的漢族足夠多——或者說,這位答主根本就混淆了因果關係。不是因為漢族足夠多,中華帝國才能維繫下來,而是正因為中華帝國能維繫下來,漢族才像今天這麼多。

一個民族的維繫是需要相當長時間的共同歷史記憶的。塞爾維亞人和克羅埃西亞人的語言絕大程度上能夠互通,但是並不能互相認同對方——一個信東正教,跟著奧斯曼過了幾百年,另一個信天主教,一直處在威尼斯、奧地利的統治之下。即使這兩個民族再被統一起來的時候仍然能夠簡單整合後互通語言,也並沒有什麼卵用,因為沒有血的同盟維繫著的民族認同顯然是不穩固的。

另一個例子,荷蘭人自古被神聖羅馬帝國統治,在德意志人中並沒有什麼特殊性,荷蘭語和德語的區別並不比德語內部的區別高多少。荷蘭立國初訂下來沿用至今的國歌,第一句就是"Wilhelmus van Nassouwe, ben ik, van Duitsen bloed"(我威廉·凡·拿騷,身上流著德意志血),荷蘭從神聖羅馬帝國分離出去的時間,僅僅也就是四百多年而已。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在荷蘭從神聖羅馬帝國分離僅僅兩百多年後爆發的洶湧的德意志民族主義從來沒有漫入荷蘭;即使納粹把荷蘭人當作雅利安人對待,荷蘭人仍然在市場花園行動中積極為英國帶路,最後氣的納粹斷了荷蘭的糧食,製造了驚人的大饑荒。

可見,政治統一對於塑造民族而言是極為重要的。如果中華帝國不能維繫這麼久,在戰國的時代變成幾個互相不能消滅的國家,或者在唐末被自立的各地節度使分裂,還會有什麼漢族么?顯然是不會的。我們早在語言、文化、習俗隨著政治分裂的逐步離散下變成晉族、吳越族、蜀族、粵族這樣碎一地了。

請某些漢民族主義者不要總是抱著受迫害妄想症的觀點,認為反對你們的人不是美帝就是少民的陰謀。反對你們不是因為洶湧的漢民族主義可能損害少數民族的利益——即使你們喪心病狂地把少數民族挨個殺盡,他們佔中國的比例只不過10%,讓中國損失10%甚至更多人口的大災變在歷史上從來就不鮮見——而且也殺不到我頭上(笑)。漢人的構建是不能離開中國的框架的,因為漢人本身就是作為中國的核心部分而存在的。一旦失去了中國的框架,漢族這個概念也必然崩碎。在十個中國人九個漢族的情況下,根本沒有必要強調漢族的主體性,所謂漢族的問題,根本就是中國的問題,強調漢族的主體性,結局只能是更重要的中國框架被毀掉,而漢族也會隨之變成一個過時的概念,被埋進歷史的垃圾堆。

你們最喜歡說的話就是:民族主義的崛起是歷史的進程。容我笑一句,在你們沉浸在民族主義這個19世紀的概念的時候,沙漠里日駱駝的ISIS都能吸引非阿拉伯族類的西歐的非中東移民和流亡的維吾爾人為之賣命了。


底下說中國統一是因為漢族文化先進,入夏則夏入夷則夷的還是歇歇吧。

漢族一直在遠東乃至世界保持文明領先這不假,近代以前遠東地區中國說自己經濟文化排第二的話那沒誰敢說自己是老大。但以為維繫大國統一就靠這個?典型的腐儒思想。

利劍長槍是維護國家統一的唯一保障,從古至今驗證的真理沒必要質疑。

漢朝軍事強大的時候,開疆拓土,打的匈奴嗷嗷亂叫,直接有了雄偉的版圖,還順手給民族起了個名。

到了西晉,八王之亂自己作大死,軍事力量基本內鬥乾淨了,然後直接五胡亂華,少數民族一波小高潮就打出來了。

不錯,漢族當時仍然文化領先,少數民族政權都向漢族學習文化。但是不好意思,地你要交給人家管,你的人民要給少數民族皇帝納稅。說白了,你先把國家分裂出一塊給別人,然後別人再向你學習文化。

隋唐時期,中央政權軍事力量又雄起了,伐突厥征高句麗,整個遠東少民被打的不要不要的,於是這麼大地方都是天朝的了。

之後的宋朝,文化不比唐朝弱,經濟比唐朝牛。可惜先天軟骨病,打仗充滿幽默感。經濟文化牛,國土怎麼樣?

金朝文化經濟都落後,最後怎麼樣呢?不但沒有納入北宋版圖,反倒是一波A過來搞了個靖康之變。

更有意思的是,講歷史時會講唐朝,但不會講突厥。但講宋朝的時候,遼,金,西夏會平行講。這就真讓人弄不明白宋朝時期中國統一與否到底怎樣評判了。

之後,一波大高潮來臨。

漢族文化強軍事弱的經典——南宋,碰上了勇武剽悍但文化很落後的蒙古。完蛋,這回不是分裂了,是「被統一」了。

後面的明清二朝基本就是重複了一下。漢族軍事的走弱直接導致了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兩個少數民族政權。然而無論元還是清,漢族的文化水平依然跑贏少數民族當權派。然並卵,該當四等民還是四等民(元朝劃分)。

這裡插一句,國家統一和主體民族是不是當權沒關係。清朝就是少數民族政權,一樣當權啊。

以古觀今,現在不是哪個民族政權,而是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要問為什麼今日中國能保證多民族一統兩個原因:一、黨指揮槍,二、槍杆子硬。

黨指揮槍很重要,前蘇聯,南斯拉夫分裂因為什麼?就是因為黨失去了對槍的控制。戈爾巴喬夫要是有斯大林的鐵腕,幾個葉利欽綁一起也不敢起事。槍杆子不落在共產黨人手裡,最終就落在民族主義分子手裡。蘇東驚變給中國的最大啟示之一就是,再一次論證了槍杆子一定要牢牢抓在共產黨人手裡,否則就是自尋死路這一觀點。

至於槍杆子硬這條,和歷史上的規律差不多,就不再贅述了。

統一靠槍杆子維持,是古今中外通用的道理。所以各國打擊分裂勢力用的是軍事力量,而不是書生。重文輕武是錯誤的路線,請不要一錯再錯。不說別的,東突那些恐怖分子,有幾個能參加高考的


繼蘇聯、南斯拉夫後,奧匈帝國也加入了中國網民的素材庫嗎?

蘇聯、南斯拉夫在時間上距現在比較近,又曾經跟中國有著意識形態上的親近感,這個可以理解。

但奧匈帝國就莫名其妙了。不要見風就是雨。

「新清史」把清朝說成是共主邦聯是別有用心,有分裂中國的嫌疑;中國人自己卻拿哈布斯堡帝國這種標準的不能再標準的共主邦聯往自己身上套是什麼心態?這個樣子是不行的。

我一直不建議在維護國家統一的時候舉歐洲的例子,因為歐洲本來跟中國就是兩個次元的,形成了差距極大的政治傳統。

歐洲可以有幾個國家碰巧由同一個人統治但仍然是幾個國家,可以一個人同時是另一個人的上級又同時是這個人的下級,可以同時在A國有一塊領地在B國又有一塊領地,可以結個婚聯個姻然後國家就被轉給了另一個領主,這些傳統得追溯到中世紀了,不了解這套文化就別拿奧匈帝國說事,不然會弄巧成拙的。

(中世紀末近代前夕,歐洲還有一個由各種封建領地東拼西湊大雜燴的國家——勃艮第公國,差點會成為王國,但這個feudal領地的大雜燴還是被法國這種民族國家干爛了。哈布斯堡帝國也是這種中世紀的孑遺,能活到20世紀簡直是奇蹟。)

還有,不要隨便看到一個多民族國家就不由自主的往自己身上套,國情根本不同就不要胡亂類比。一個主體民族佔90%以上、其他少數民族又有一大堆跟主體民族差不多的「多民族國家」在中國以外上哪找去。

如果中國全國的民族成分像青海省那種狀況,那真的就危險了。


我感覺知識分子群體真的很有趣,非常有趣,本質上知識分子永遠都是教士,他們永遠在討論事情的合法性合理性而從來不考慮現實的可操作性。這個問題下的皇漢和中華民族人,相互罵了半天依然提不出一個解決當前國內日益嚴重的族群對立局面的方法。國族黨用愛發電,皇漢鬥爭求團結,兩者相比,我站皇漢。至於原題,國家完整與否是個政治問題,所以也是軍事問題。政治唯一需要尊重的是現實。現代中國能完整隻有兩個原因,1朱元璋元末明初橫掃天下,把漢人生存空間從江南擴大到唐漢帝國全景。在他之前,北方分裂幾百年,燕雲400年+,西部人口被置換。這種情況下,o3不o3有意義?文字相不相同有意義?2毛太祖重建現代中國。至於奧匈為何分裂,原因只有一個,他一戰輸了。順便說下,同民族的德國輸了二戰也分裂了,贏了冷戰才統一


不是經常有羅馬吹吹捧羅馬法嘛,我這裡就吹下跟羅馬法差不多的一個東西:周禮。

為什麼說周禮和羅馬法差不多呢,因為這兩個東西,是代表了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的最偉大政治制度和公元前五世紀之後西方最偉大的法律制度。他們共同的偉大之處在於,及時過時了幾千年,還是不斷有別有用心的傢伙將其視為宇宙真理,視為「托古改制」的理論基礎。

比如王莽的改革、南北朝時期北朝的改革、清朝的維新運動,處處以周禮為理論基礎;甚至於宋明理學、心學雖然並非直接將理論源頭指向周禮,卻也以周朝的《易經》為理論基礎,以古代的「絕對正確」來推動當時的理論改革。

羅馬法就不說了,別的地方不多說,光知乎上就一大堆自詡理客中的傢伙,以為羅馬法就是文藝復興的理論基礎,歐洲啟蒙運動以及歐洲近現代的輝煌都是拜託了羅馬法所賜……

咱就不反駁了,關鍵要周禮和羅馬法這麼逆天,周朝就爆原子彈、羅馬就坐飛碟遠征銀河系了,托古改制不過一個名頭而已,你信了很正常,你不就是被歷史上的時代弄潮兒引領得昏頭轉向的普通百姓之一嘛。

不過話說回來,既然能被糊弄為改革的理論基礎,無論周禮還是羅馬法,自然有其過人之處。

因為就是周禮,促成了漢族的形成。

周朝從一個「竄於戎狄之間」的西陲小邦,一舉推翻東方第一霸權商朝,並發明了封建諸侯的方法,成功地殖民中原,建立起了以禮樂制度和宗法制度為核心的准帝國,並以華夷之辨(服從周禮)不斷增強中原各個族群的自我認同,使漢族的雛形——華夏從一開始就是沒有種族色彩的超強族群認同,先後將周人、商人、東夷、西戎、北狄、南蠻、百越紛紛吸納進入。使得漢族從幼兒時期,就是一個人口世界第一的龐大族群。

而周禮開始確立的公元前1000年左右,同時代世界各地人民在幹什麼呢?

希臘人還處在神話時代,什麼意思呢,希臘此時還不存在國家,只有古埃及輻射產生的邁錫尼文明、克里特文明,等待他們的是多利亞人的入侵,和兩百年後才出現的國家。

中東被亞述人征服,亞述人是和商朝很類似的「水泊梁山」式的帝國,雖然和商朝一樣擁有光輝燦爛的文明,然而……他們做不到形成民族和對地方的有效管理,仍然依賴不斷地征服、不斷地掠奪才能保持生存。等待他們的,是被征服的各民族的不斷反抗,以及最後的滅亡。

古埃及仍然頑強地挺立,甚至還有迴光返照,一度攻入亞洲。然而,這個依託尼羅河小平原的上古老頭國,從立國至今仍無法做到衝出尼羅河,守家之犬爾,等待他們的,是被波斯、希臘、羅馬、阿拉伯的不斷征服,以及文明的整體滅亡。

三哥此時進入了吠陀時代晚期,再過些日子,三哥的各國就形成了,不說他們了,毫無意義。

總而言之,就是什麼呢?在全世界都在搞征服、區別族群、全世界鬧皇漢病的時候。中國人的祖先腦子犯抽,居然不搞民族主義,對被征服的賤民一視同仁,只要你服從我按我的規矩行事,你就是自己人你就是華夏。甚至於華夏內部的國(類似公民)野(類似萬民)之分也逐漸淡化。

最好的對比是什麼呢?

同時代的西方霸主亞述帝國,被其征服的米底人、波斯人、阿拉米人、埃蘭人、猶太人等等推翻了。

而周朝呢,則是被自己擴展領土時分封的諸侯們架空了,這些本來統治著不屬於周朝領土的諸侯們紛紛同化了當地土著,到了周朝完全滅亡的時代,整個東亞的文明區域,全TM都是華夏人了。

還有個很好的比較是啥呢?

亞述帝國成為西方霸主的象徵,是征服了巴比倫。然而巴比倫最後反抗亞述,成了亞述滅亡外部主因。

如同亞述和巴比倫的關係,周朝成為東方霸主的象徵,是征服了商朝。然而商朝的武庚反抗周朝,一度也差點成功,但還是功敗垂成,被周公的夢之魔法和姜子牙的打神鞭給解決了……23333。而且自此之後,商朝的殘餘宋國完全成了符合周朝禮法的華夏諸侯國,甚至於商朝貴族的後人孔子,都成了堅定維護周禮的鼓手,甚至於他就是借周禮之古來托古改制的第一人。

想像下, 為什麼巴比倫的大學者做不到為亞述帝國的統治理論搖旗吶喊呢?

因為亞述帝國除了刀子就是刀子,哪有什麼統治理論啊。

然後到了周朝同時代的第二個西方霸主——波斯帝國。

這個對地方做到了很好的掌控,甚至在政治制度上比周朝更先進的真·帝國。卻因為各種原因,被希臘人征服了。

當然,大夥覺得希臘人文明、先進。波斯人都是這樣的德性:

實際上誰偉大誰文明真說不定呢。

總之,在波斯人建立了一個由集權帝國雛形但仍需探索的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大帝國之後。文明先進的希臘人毀滅了這一切,茲後波斯人一直沒緩過氣來,但是波斯民族,卻成了整個世界除漢族之外,第二個常年人口眾多、有文化帝國傳承的超級民族。

而希臘人也並非一無是處,在「文明先進」的羅馬人崛起並衰落後,希臘人扛著羅馬的大旗屹立了千年之久。拜占庭帝國,毋寧說是羅馬,還不如說是希臘人自己的帝國。

當然了,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消除個體差異、強令整齊劃一、不符合理客中三觀的集權帝國為基礎的。

說白了,中國自確立周禮,華夏人吞噬了東亞所有的文明,從此以一個整體存在於世界。朝代更迭有序,雖然有個別外族政權出現,但仍然要遵循華夏人也好漢人也罷自公元前1000年就確立的秩序之下,在這個秩序中,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中國,並非一個國家概念,而是一個世界概念。

而同樣和中國人走了一條路,甚至於在短期內比中國人走得更遠的波斯,由於地理位置不佳,和先天整合基礎薄弱(波斯人文明化較晚、民族整合僅波斯人、埃蘭人、米底人三家整合,以及文化上接受波斯卻一直沒能被波斯整合的塞種。這個整合基礎相比周朝的話真心太小,倒是和晉國、楚國之類比一比,雖然波斯領土真的很大,但帝國的基礎並不踏實)。然後,地理不佳、先天薄弱、遭遇了其他走這條路線的敵人……文明化和波斯差不多同時期的希臘人。

希臘人同樣走了這條路,然而既消化不掉前輩波斯,又打不過後輩羅馬。能挺立到今天,都算奇蹟了。

至於阿拉伯帝國,都什麼年代了,那也不算晚,中東、北非各民族都塞進去了,雖然喪失了政治上的統一,但文化上的認同不容小覷。所以你看,歐美大爺就是不讓阿拉伯國家消停,塞進去個以色列、豢養幾個沙特、阿聯酋,哪還有機會實現政治統一呢?卡扎菲和他的偶像納賽爾只能在廁所哭暈了。

而土耳其呢,凱末爾先生算是土耳其的周公了,但這是什麼年代了。還用強迫同化的方式……

至於奧匈帝國。你可以想像下,如果中國分裂,出現了蒙藏帝國,掛著喇嘛教的大旗暫時統一,蒙古族和藏族這兩個民族能長久下去?

至於南斯拉夫。你想像下,如果中國分裂,雲南各少數民族成立了「西南夷合眾國」,然後……畫面太美不敢想了。

至於蘇聯。你可以想像下,如果中國恢復了唐朝所有羈縻疆域,阿富汗特別行政區、巴基斯坦特別行政區、烏茲比克斯坦特別行政區、哈薩克特別行政區……全出現了,然後世界各國能消停?就連現在這樣都皇漢不斷,要求漢民族民族意識覺醒呢……沒幾年一樣炸裂,或許還會出現阿富汗特別行政區長官哭著不願意脫離「中華聯盟」要求領牛羊肉補貼和享受基礎設施建設時,中原皇漢國、吳越漢血強國、秦隴復漢國之類的一腳踢開人家,瓜分中國呢。

話說到最後,中國之所以成為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從文明開端一直延續到現代的國家,靠就靠的是主體民族並無腦殘的所謂「民族意識」,有的只有我們自己講究的「華夷之辨」。講究的是統戰團結和循序漸進的融合交流,在同化少數民族的同時,漢族不也在接受外族文化而逐漸改變?

周人斥楚為蠻夷,然而楚人衣冠卻是所謂漢服的主要祖宗。

華夏斥胡為蠻夷,胡服騎射卻是歷代誇讚之壯舉。

漢人視佛教為胡人宗教,佛教在如今卻與漢文化早已割裂不開了。

就連皇漢最崇拜的所謂宋明,無論衣冠、甲胄,均是濃濃的胡風,無怪乎朱熹嘲諷宋朝衣冠不類古、現代人看三國演義電視劇嘲諷其甲胄太宋朝了……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我們地盤好。要是身在波斯、埃及那種十字路口,現在就算吹得天花亂墜也沒用。當然這一條不適用於三哥。


沒那麼複雜。主要是兩點

1、文字

可交流。

2、宗族

其中最重要的是家譜。

本人南方人,家譜記載,東漢末年從中原避難到南方,文革後家族重修家譜,專門去古清河郡祭祖和核實家譜淵源。

這2000年的歷史過程中,語言不通、生活習俗不同,足以形成兩個不同的民族。

但是,家譜讓我覺得自己南方人,也認同自己是北方人。

反面的例子是法國、德國、義大利同樣出自查理曼帝國,分離的時間長連1000年都不到,還是分裂了。

--------------------------------------------------------------------------

古代華夏對不同的地區採取不同的制度,本質上是周「五服」的擴大版本。

強幹弱支,所以統一。

一旦核心區出問題了,就處於分裂狀態。

但是,只要文字和家譜在,就很容易建立認同感,再次統一。


方言多,但文字統一

本朝前期維繫統一主要靠意識形態宣傳,這是超越民族界限的


在計劃生育前的3000年,中國一直是單一民族國家,漢族人口佔99%以上。

而且中國的實際領土一直都是漢族生活的區域,我們歷史課本上的疆域圖不完全真實。

比如周代,中國就不包括諸狄諸戎和諸蠻,初期也不包括諸夷。

後來周的諸侯滅狄才完全佔領黃河流域,滅夷才完全佔領淮河流域,楚國華夏化,秦國統一諸侯並且奪取河套,南下到嶺南建立居民點,國土隨之擴張。然後就是延續一千多年的對長江以南地區的民族替換和大殖民,一直到一千年後的唐代,現湖南省西部、廣西大部、廣東東部西南部還是土著聚居區,又過800年到明代,兩廣(廣西西部仍然許多少民)漢化才大體完成。

本朝的非漢族聚居地區,除了廣西雲南貴州外,其餘地區都不是中國傳統領土,即使像新疆在漢代唐代曾經被控制,也是鬆散的控制或者歷時二三十年的有效管治而已。


本土理念——

格物 致知 修身 齊家 平天下

民族?這是舶來品。


@關毛不遺餘力的虛無中國虛無漢人 還周殖民商 部落時代有什麼民族概念嗎 廢話不多說 你該撕掉虛偽的畫皮 直接說你支持的中華民族這個以意識形態為內核的國族概念就完了 繞來繞去累不累 天朝不遺餘力的打壓漢人篡改中國歷史幾十年 但是仍然敵不過歷史規律 不止漢人其他民族的民族主義也在回潮

回歸本題 中國民族成分從來不複雜 主體就是漢人 按照某些現代基因研究 漢人的還是比較純粹的 維繫中國的就是漢人足夠多 還有秦始皇三件套功不可沒

奧匈這個名字就告訴你 此國沒有主體民族 南斯拉夫本身就是列強強行拼湊的也沒有主體民族 沙俄時代蘇聯中前期俄羅斯族還是有主體地位的蘇聯末期俄羅斯族只能維持簡單多數了

——————————————¥%……#%¥#%———————————————————

如何看待馬前卒與漢民族主義者的矛盾? - 穆斯林(Muslim)

這種問題太多了 無論出於什麼立場 某些人對待漢的立場那是出奇的一致

——————————————————————————————————————————

一開始漢人的前身就足夠多 不然怎麼征服同化吸收長江流域和嶺南以及部分雲貴的土人呢

政治統一當然重要 秦始皇三件套起頭 漢朝四百年基本定型 政治和人口互為因果 中唐晚唐算是大號東周 您強調的政治 也就是基本政治認同沒有失去

您別自立靶子自己打 漢人和其他咖啡樂人之間就是錢多錢少誰多誰少的問題 這就好處理

沒有了天朝的庇護 倒是穆斯林該想想會是什麼下場 這說的不清楚么

文化民族意義上的中國沒有漢就根本沒有存在的理由和可能性 所以請您分清文化民族意義和主權國家 不要混淆

看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東歐蘇聯歷史 就該知道 意識形態不行了 民族主義復興了 這是歷史的必然

有人居然把漢人類比穆斯林 這種人也是沒救了 再見列寧


當然是先進的文明啊!

周人之所以能擴張成功,就在於主動吸收融合其他文化的優秀部分,運用拿來主義,使得自身文明達到領先水平


漢字,強大的漢字。


發完帖子發現別的回答里還有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在否定文化論,煽動強調血統。怒改。

先不說你們是不是覺得自己比陳寅恪牛逼,以及現代意義上的」漢族「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咱們來看這個。

「舜生於諸馮,遷於負夏,卒於鳴條;東夷之人也。文王生於岐周,卒於畢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餘里;世之相後也,千有餘歲:得志行乎中國,若合符節。先聖后聖,其揆一也」

這話看過沒?看懂未?血統論?嗯?

舜,文王都不是中國人了,還說什麼」漢人「?

且不說華夷進退,你們知道中國文化里有四個重要的理論基礎么?

一曰有教無類;

二曰兼容並包;

三曰王者無外;

四曰和而不同。

憑此四點,中華文明的統合有堅實的理論基礎,並且能得到士人階層的貫徹。這才是文化和民族長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強調血統?也不睜眼看看,明顯越是野蠻落後的民族,才越是強調血統,靠血統來劃分敵我!

你們這些強調血統的,是不是沒兒子就要一直生下去啊!?

然後夾帶些私貨。

我要慶幸中國從來不是一個宗教國家。

宗教的特點是什麼?

排外。


1.歷史上那麼多次分裂都讓你吃了?大一統難道是充話費送的不成…

2.大一統來的多不容易,多少個歷史偶然性與必然性結合,殺了多少不願意大一統的人,燒了多少個「覺得自己所屬的小群體高人一等」的人全家,才獲得的呢。千萬一定要珍惜啊…


推薦閱讀:

古代戰車如何行軍?
如何評價中、美、英、法四國現在正各自發展的飛翼布局隱身無人機呢?
二戰時歐洲的美軍軍紀如何?特別是面對美女時?
解放軍陸軍新胸標設計是什麼意思?
哥薩克軍服前胸的這一排是什麼?

TAG:歷史 | 政治 | 軍事 | 民族 | 如何理解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