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缺失的父母能否教出人格健全的孩子?

父母無愛婚姻,品行不良甚至極為惡劣,教養缺失,大吵小吵不斷,作為成長於這種家庭的孩子,應該如何避免耳濡目染人性陰暗面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謝邀

我一直覺得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分為兩種,一種是模仿性,就是孩子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模仿父母行為習慣、思考方式等等,即所謂的有什麼樣的爹媽就有什麼樣的娃;另一種是排斥性,即孩子因為各種原因極其不願用父母的方式生活,有意識地不讓自己表現出跟父母一樣的面,選擇跟父母相反的方式。

第一種情況很普遍,畢竟有遺傳和影響的雙重作用,就不討論,咱們就討論一下第二種。排斥性有很多原因和表現,有一些是青春期的叛逆,有一些是家庭夫妻關係、親子關係出現問題,導致孩子這樣,還有一些就是像題目這種,不喜歡父母的某些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從而有意識去避免自己表現出相同的行為,我們通常看到很多童年不幸福的人會努力讓自己孩子的童年幸福、有些父母關係不好的人長大後會格外注意夫妻關係之類的都是屬於這種。

所以這道題目的答案也出來了,教養缺失的父母有可能會教出同樣教養缺失的孩子,也有可能教出跟自己完全相反的孩子,這裡的關鍵還是在於孩子自己,即孩子是否意識到父母教養缺失、是否能夠有意識地關注自己的行為,避免自己變得和父母一樣。

家庭環境的影響很重要,先天遺傳的性格對人的影響也不小,但人也是有主觀能動性的,當有意識地注意自己的思維和習慣並注意修正時,是可以改變的。以我自己為例,我父母結婚近三十年一直吵架,小時候我看著爸媽各種吵架時就會想自己以後一定不要向媽媽那樣嘮叨、無理取鬧,不要像爸爸那樣不顧人感受,還想著以後我有自己家庭的時候,一定會跟自己的另一半多溝通、少吵架,一定不要讓我的孩子也處於跟我一樣的境地。之後我會一直注意自己的各種行為方式,避免犯下跟爸爸媽媽一樣的錯誤,談戀愛後跟男朋友也是經常溝通、多交流,哪怕鬧不愉快的時候也是用微信慢慢說,從來沒有吵到臉紅脖子粗過,到現在連分歧都很少了,更不用說吵架。我男朋友也有過類似的經歷,所以我們一開始就有說好不輕易吵架,事實證明是有效的。

如果孩子已經意識到自己父母有問題,也不要忙著埋怨和指責,我們和父母輩的生活環境、成長經歷都不一樣,也造就了不同的價值觀,他們身上也不可避免的會有一些我們無法接受的壞習慣,我們得理解。至於我們自己,可以多反省自己,避免自己也犯同樣的錯誤。

除了反省和有意識地去改變,還有多讀書,書能讓你接觸到更廣泛的世界,也能更好地認識自己。至於家庭環境,如果實在無法忍受,可以在自己有能力以後離開,去自己喜歡的地方過自己喜歡的生活。

另外聲明,以上所有的內容僅限於我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如果有什麼涉及心理學的知識性錯誤,歡迎指出,只是答主玻璃心,還望輕噴


謝邀!

教育不是全部靠父母,當然父母的影響可能會比較大。


「教養」:

表現在行為方式中的道德修養狀況。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個人修養、社會影響的結果,尤指在家庭中從小養成的行為的道德水準。(百度百科)

那麼「教養缺失」就主要是說 行為方式、道德修養有問題?

父母是孩子學習和模仿的對象。小孩子在這一點上特別明顯。最簡單古老的故事:父親回家踹門,幾歲的孩子也學著去踹一腳,驚到了全家。所以從這一點看,完了。近墨者尚且會黑,何況每天生活在一起呢。

不過這也不是無解——雖說小孩子接觸的最多的是父母,但長到四五歲也會來到外面的世界了吧?幼兒園總不會鼓勵孩子打架鬥毆吧!書上總不會寫「一言不合就罵街是乖孩子」吧!? ? ?

一般父母就算教養缺失,總不會顛倒黑白。孩子總會知道啦對錯優劣。比較一下,孩子很容易發現父母的錯處。這個時候自我矯正就來啦。

再然後,等正式上學,什麼勤勞節儉團結友愛禮貌待人尊老愛幼尊師重道一股腦灌進來,也總會明辨是非。就算有陋習還沒矯正,總也會收斂。說不定收斂收斂著就習慣了改掉了●v●

簡而言之,父母打下的基礎根深蒂固,不過樹怎麼長枝條怎麼長葉子,根也是沒法限制的。

關於「健全人格」:

健全人格的理想標準就是人格的生理、心理、道德、社會各要素完美地統一、平衡、協調,使人的才能得以充分發揮。(百度百科)

哇哦,要求這麼高哦。有多少人能擁有「健全人格」?就算是教養不缺失的父母也很難培養出這種優秀的孩子吧?這個可以不討論嗎?!……不過也不是不可能吧。如果孩子能夠有一些良師益友(包括書),還是有救的。自我塑造╮(╯_╰)╭這個可就有難度吶。

有這樣的父母,避免負面影響是不可能的,不過削弱影響還是可以的。可是當孩子明白過來要減少負面影響,說不定已經晚了。當然大部分人永遠不會意識到。

嗯,方法也的確是大家所說的看書。小孩子的話,最開始看看心靈雞湯之類,什麼《優秀女孩要知道的xx個故事》《送給男孩的xxx》……(*/ω\*),然後是一些正面的幫助建立人生觀世界觀的書啦,一定要三觀正符合大眾價值取向的。其實看義務教育教材也行,特別是思想政治科目……

另外,有幸遇到好老師要聽話。好老師傳遞的都是正面的好東西。多和優秀的同學玩耍。實操有效。

最後,一個孩子的發展或倒退,是遠方的我們所不可控的,這樣討論只是紙上談兵。主要還是看這孩子自己吧。請記住,世界很奇妙,一切皆有可能。

微信公眾號有篇文寫的不錯。父母就是孩子前行路上的路標和燈塔,你現在的行為教養就是孩子的未來。http://mp.weixin.qq.com/s/AYPh7quYo88eWX_cVdH_Ew 侵刪

嗯就這樣。首答。輕噴。


感謝邀請。

私以為,絕對有影響,而且影響是決定性的。

就像一個生長在充滿語言暴力家庭中的孩子,如果沒有遇到別的正確引導,那麼他/她至少學會罵人的時間和程度,絕對比同齡孩子早且溜。

至於怎麼解決的話……私以為,從孩子本身的角度來看,他/她在年幼時期對父母家庭的絕對依賴性(在沒有任何外來援助的情況下),會導致如果只靠孩子「渴望向善」的願望的話,是無法抗衡家庭的惡劣影響的,所以需要社會和其他親人的更多的援助。

如果一定要說孩子能為自己做些什麼的話,大概就是……多讀書,多讀書,多讀書,別放棄「向善」的願望,敢於跟媽媽說「罵人是不對的。」

嗯。


不能。

避免不了。

謝邀。

靠全社會吧。


謝邀

大致上來說是避免不了的……

從小耳濡目染在那樣的環境中長大 孩子是被引導者而本身沒有辨別能力

除非之後的社會環境所給他帶來的改變 或者擁有了辨別能力之後自己的改變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


難,但不絕對,人格來自教育與修鍊,後半段壓力大。


要問能不能,肯定能啊,概率怎麼都是有的。


還有孩子對自我的認知,如果認知很好,沒有問題。認知不好,那可就難說了。


當然可能,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豐富資源,不只是靠父母


這好像實在說:殘疾的父母能否生出健康的下一代


謝邀。可以,物極必反


沒回答過類似問題,怎麼邀到我了。。。

好吧,我有個朋友,大家都不怎麼喜歡去他家玩,我去過一次,見識了天底下還有這樣的父母,簡直不可理喻。

可這位朋友人很好,很有教養,在他家他總是不斷地給他父母圓場,怕過於尷尬,我覺得他和父母的角色都互換了。

當然也碰到過很多父母很有涵養,孩子一點也不成器的,怎麼說呢,可能沒有一個必然的規律,生而為人,先是家庭教育,再是社會教育,就看那個的影響大了,因人而異吧!


說實在的我覺得很少有身心特別健康的人,是人就或多或少的有點心理上的不健康或者說小瑕疵。生活在當今社會,猶如一股清流般存在的人畢竟是少數。我覺得大方向是對的三觀是正的,都可以算是健康的心理。


我的回答是,有。

但不是教出來的。

總有一天,孩子會用自己的眼睛窺看到這個世界的全貌。


我怎麼覺得教養缺失和人格健全不是因果的邏輯關係~

再來補充


比較難,但還是有可能的。

如果較少接觸父母的直接教育(比較少的見面,比較少的疑惑衝突,比如長期住校),然後呢,遇到一個好老師,身邊有好的同學朋友,比較好的校園環境,喜歡看書,青少年時期基本人格已經養成。

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為人處世的方法後,家長已經奈何不了什麼了。

接下來就是好好讀書,好好賺錢,有了經濟基礎以後就更好說了。

當然這是一個比較好的憧憬方向,實際情況不好說,畢竟任何一條路都有行差踏錯的可能。


多看書,看好書。


謝邀我認為父母是人格障礙會對孩子有逆向影響,也就是說反生長,甚至破壞掉作為人的基本特質。讓自然發育的退回到嬰兒期。


能。這是一個對家長和孩子難度級別很高的任務。

首先父母要能意識到自己的缺陷,並且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對待,而不是一塊泥巴,搓圓捏扁隨意來。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意識地改變自己的行為舉止,傳達出一個信號:爸爸媽媽知道這樣不好,會盡量改正。也絕不是:作為家長我可以這麼做(有一萬個理由),但是作為孩子你要是敢",我就打斷你的腿。

孩子在沒有比較的情況下,可能根本意識不到什麼叫教養缺失,性格缺陷。父母提供的生活環境就是這樣,孩子無從大分辨什麼一般人狀況,什麼是正常態。大部分人在出去念書工作,離開原生家庭,接觸其他環境一段時間後,才能意識到父母哪些行為對自己的影響。那些無意識的模仿,有的方面直接走了極端。一些性格和思維上的影響,需要很長的時間和適合的情形下才能體現出來。和父母的狀況相似,首先要意識到問題存在,然後有意識地改變。

這個過程很艱辛。痛苦的自我剖析,需要時間和精力理清問題的根源,還需要長期的堅持。


推薦閱讀:

讀不喜歡的專業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如何理解「教育孩子的本質,是父母的自我教育」這句話?
孩子的教育是棍棒底下出孝子嗎?
監考老師監考的時候都在幹嘛?
馬來西亞華人都上什麼大學?

TAG:教育 | 成長 | 心理 | 家庭 | 情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