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怎麼理解王家衛的電影?
個人挺喜歡張國榮,但是看了一些張國榮與王家衛合作的電影,看不懂 ,不過感覺王家衛的台詞挺美的,應該怎麼理解這些電影呢
謝邀。
即使把王家衛的主要作品看了一遍又一遍,也從來不敢說真正理解王家衛和他的電影,以下只是自己對於他的理解。
~~~~~~~~~手動分割~~~~~~~~
從他的電影里,我看到最多的,是【寂寞】【曖昧】【掙扎】。王墨鏡每一部電影都好像帶著這幾個意象,他在表達的同時,卻不會實實在在明明白白說出來。從幾部有特色的代表作來看:
《重慶森林》
(私以為這是最典型的王家衛風格的一部,所以放最前)其實表面看來,重慶森林比起墨鏡其他作品,顯得較為輕快俏皮。這裡每個人的寂寞都是不同的,有的是因為失去,有的是因為未得到,有的是因為不知想得到什麼。而這部中的曖昧也表現得十分動人,似無而有。無論是223的一個月鳳梨罐頭還是663與傢具的對話,都有一種不甘心的掙扎。《東邪西毒》
《阿飛正傳》
無腳鳥的一生都寂寞,從不落地也沒有誰能和他一起飛,這是一種沒有盡頭的寂寞。這部里的曖昧我感覺很複雜,幾個主人公互相之間都隱隱存在。終其一生都在飛的無腳鳥只能在死亡落地,無腳鳥應該是自知的,他的「飛」「放」「拒絕」都是掙扎。《春光乍泄》
「其實寂寞的時候,每個人都一樣」這一個最難說,因為我最喜歡。模糊了性別模糊了人物,就是簡單的愛情故事,其實兩個相愛的人都不甘寂寞,是存有懷疑不確定的愛,所以才會有曖昧的產生,和其他人的曖昧也未必是互相之間的不愛。而何寶榮的妥協黎耀輝的一再接受,都是為愛的苦苦掙扎。《花樣年華》
所以個人建議可以從這三個方面來初步理解王家衛的電影。
以上。
~~~~~~~~~~~~~~~~~~~~~
至今,幾代導演經過,我還是想放肆的說一句,只有——墨鏡王——是真文藝。他從不會好好講故事,可他的故事總是講的很好。看過王家衛大部分電影,對其中幾部也仔細揣摩淺淺研究過。看他的電影,我總覺得像是跟一個大你很多的人戀愛,一開始你會覺得有代溝,一方面覺得他矯情俗不可耐,覺得有些段落其實可以用另一種方式來講述會顯得更加自然不落俗套。另一方面又讓你覺得,這可能就是那個年紀的人該有的柔腸百結吧。所以他說的一些話,並沒有聽的太明白,或者那些話套在你的日常里隱隱有些總結性,你就以為自己明白了。等到你同他分手了,等到你真的長大了有了那些落俗的經歷,你才能發現他的那些話再準確不過,那些段落也只有他演繹出來最生動最貼切又最唯美文藝。
他像一個長者將自己半生的感慨告訴你,只是很多時候囿於個人的閱歷,往往不能理解以為他故作高深。等你深深領會的那一天,早就不是一開始無憂無慮的你。
所以王家衛的電影,看不懂最好。瀉藥
我也喜歡看喜劇片 警匪片這種,看過了哈哈一笑,或者被特技、打戲、快節奏的劇情弄的眼花繚亂,然後說這電影很好看!沒了。速食電影就這樣,好看,不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王家衛電影絕不能說是十全十美的,比如我也被東邪西毒悶的要死,還有阿飛正傳,劉德華和張曼玉那一部分我只想快進。
但它們都能讓我躺床上回味良久。
歐陽鋒低沉的獨白,充滿哲理的語句,求而不得的眼神。旭仔揍人時的狠戾,一分鐘的朋友,火車上瀕死的眼神,還有那段獨舞的精彩。更不要說我的摯愛春光乍泄,雖然小張一出場我就煩,但其他鏡頭恨不得眼睛一眨不眨的從頭看到尾。
因為張國榮,承認王家衛是個有想法有色彩有情緒的導演。
因為王家衛,張國榮在他的構思里呈現出或頹廢、或放蕩、或不羈的種種情態。好的電影可以成就好的導演和演員,因為兩個字「記住」。謝邀,終於被解除禁言了〒_〒
這兩年王家衛在知乎很忙.除了要幫小時代和四大名著拍電影外,還得隔三岔五替黃鶴、阿飛、西門慶們寫故事,今朝你在江南皮革廠里念念不忘,明日他帶著小姨子跑路途中必有迴響.
這樣混搭很有趣,大家一起抖機靈,卻像是認真討論問題的樣子,堪稱文藝界的東北亂燉.
而怎樣用王家衛風格寫某某故事的問題,或許很容易糊弄過去,無非是那曹孟德帶來一壇正值雨水的酒、唐三藏愛上了幾位永遠沒結局的人.........
但你若問如何理解他的電影,我答不出來.
這個世界很早以前就有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等說法.不朽如紅樓,也是淫者見淫、道者悟道、才子思纏綿、革命家見排滿;現代藝術體系經過不斷顛覆和被顛覆後,從文本、作者、讀者等不同層面去分析一部作品,也早就成了批判界的共識.
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人們對某樣東西的理解或多或少都會存在維度上的差異,儘管這種差異本質上並沒有優劣之分,但只要內部擁有一個相對完整的體系或標準,認知程度上的境界高低始終是不可否認的.
所以他的電影類型,喜歡的會很喜歡,不喜歡的會覺得悶、眼皮犯困.
當然,這也不一定是品味有問題.
鄙視鏈這東西隨時隨地都在浮動,王家衛逼格不低吧?但新浪潮愛好者們會搬戈達爾、特呂弗們出來跟你談什麼才是真正的藝術.喜歡中島哲也和岩井俊二也算文青了吧?小津安二郎和溝口健二粉會說都還沒摸到圈子門檻呢;影史地位高如天際的安東尼奧尼,也被後輩伯格曼吐槽一輩子只會拍無聊畫面.庫布里克這麼神,幾十年前還被評論界批情節膚淺單一來著.
故而擁躉們沒必要自覺高人一等,逼格這東西從來就沒有頂點.反對者也別老罵導演故作高深,專業人士可不會吃飽了撐的恭維一部垃圾電影.不喜歡的更無需妄自菲薄,隨胃口吃飯便是.就像我很早以前便能接受《春光乍泄》,但至今仍看不下大部分風格相近的法國片子一樣.
總之,無論大夥嘆其風花雪月、醉雪宜晝、一輩子用電影寫詩也好;還是罵他醉生夢死、故作憂鬱不過為了裝一個矯情大逼也罷.只要邏輯自洽,你可以為任何衍生出來的內涵所註腳,替所有恰如其分的解釋標上自己的符號。
小大由之,憑君心意
有時還可以像請客吃飯一樣簡單.
就好比旅人浪子車尾箱必備《逍遙騎士》、馬卡龍女生得找《天使愛美麗》看、喜歡法國鵝肝加白蘭地的小資精英,愛兌點《教父》和《海上鋼琴師》當調料;隔壁家七十歲老王,吃了一輩子街邊檔餛飩,只認南北二謝,你要讓他天天松露醬配威林頓菲力,保不齊哪天從輪椅蹦起來扇你;
當然,什麼都吃的人也不少,雖容易撐著,但是個精神胖子,上王家衛那道菜,哪怕吃起來沒味道,卻也不至於反感.
道理大家都懂,可既然是談王家衛,那為什麼到現在還沒談那些電影?
往具體了說,諸位大可立馬來場詞藻集錦,未必不能完勝一本布爾喬亞詩集:「孤獨、憂鬱、漂泊、追尋、拒絕與迴避、放逐中交集;宿命、自我、邊緣化、欲語還休、愛與生殖器之間的距離…「
如果還是覺得有點抽象怎麼辦?
很簡單,找個街角咖啡館靠窗位置,帶百葉簾的那種,讓光影透過縫隙氤氳你的臉穿過你的心.眼神要像年輕時的阿爾·帕西諾,不開口時最好點一支煙放任其自燃。說話不緊不慢,談音樂要提小斯特勞斯,走起路來都是《藍色多瑙河》的格調;講文學別挑魯郭茅巴老曹,卡佛和博爾赫斯就剛剛好.
跟女孩子搭訕別再是我有一條祖傳的染色體要送你,要學張國榮,湊到她耳邊說:」2016年4月16日下午3時之前的一分鐘,你同我在一起,因為你我會永遠記住這一分鐘,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是一分鐘的朋友.「
如果這一分鐘里你沒有被打,那恭喜,理解王家衛已是綽綽有餘.
當然,若臉皮功夫還未到厚而無形地步之人,也大可按著學院派那路數來
拉片子和看影評都是很好的選擇,從敘事結構到視聽語言、由影像風格再到主題內涵.很多人愛說他的風格自成一派,其實照著許多關鍵詞順藤摸瓜,也並非無跡可尋:
「母題、先鋒派、作者電影、印象主義、拼貼構圖、解構與建構、具象化符號、獨特時空觀、主觀化影像、法國新浪潮主義、碎片式敘事結構、開放性哲學探討.....」
內行人喜歡管這些叫反類型和後現代,我懂得少,不講這個,只說自我投射.
但王家衛不同的一點在於,他那些深邃的東西,很大部分都建立在一個能被不少人理解並有所共鳴的文化語境中,不至於太過於小眾,某種程度上還會被一些圈子當作主流來推崇.
就像戛納擁躉愛死了《春光乍泄》、徐皓峰粉不討厭《一代宗師》、古龍迷對《東邪西毒》心有靈犀、港片圈不得不提《花樣年華》和《2046》一樣,理解王家衛從來不缺少工具,只要拎得清門檻,你隨時隨地都可以到達那個世界.
所以我想說的,其實是另外一些事情.
某些電影應該像鏡子,每一個人看進去,看到什麼便是什麼.多情者見眾生、無情者見天地、忘情者見自己、戲子顧影自憐、觀眾被另一個世界吸引、創造者喜歡觀察鏡子的工藝和材質、有些人甚至只為了打破鏡子而存在.
2046象徵什麼?旭仔為何執意找到生母?無腳鳥能不能找到自己的歸宿?東邪有沒有喝下那壇醉生夢死?黎耀輝還記不記得何寶榮?葉問想看的是六十四手還是當年那個宮家的她?
有時候你不需要理解,甚至都不需要懂.
就像獨自一人的電影院後排角落,旁邊放映機嗡嗡作響.那天光很暗、屏幕旁熱氣升騰.故事裡的男女、不為人知的情緒,有股深邃引力,模糊了你的眼睛和那顆跳動的心.
這世界上許多事情,可能大部分都沒有答案.
又或者,每個人都擁有著屬於自己的答案.理解他的電影很簡單,也很難,就是要有感情的共鳴,看他的電影主要看情緒,次要看劇情。東邪西毒里除了洪七基本都是為情所困,求而不得,裡面的人物干著我們看來很傻逼的事情,說著我們看來很矯情的話。其實只要你也有真心喜歡而又不能在一起的人,想想看你有沒有為他或她做過一些傻逼的事說過一些傻逼的話,你就明白了裡面人物的糾結和痛苦。阿飛正傳里阿飛有著優渥的生活,身邊從不缺美女,可是他卻是真正的孤獨的人,一個沒有歸屬感的人,一個沒有根的人,如空中的飛絮,四處飄零,孤獨寂寞。若你是在別的城市別的國家打拚,若你曾幾何時就算被朋友包圍一回首看著他們的笑臉,還是能感到深深的孤獨,那麼你便能理解他了。2046里周先生風花雪月,可是心中的位置只有也只能是她,其他人就算再好也終不敵最初愛上的又得不到的那人,什麼東西最珍貴?初戀?得不到和已失去的最珍貴。有心情再寫
關於王家衛的電影專業的評論分析很多但我傾向於不做思考與分析只是在看電影的那一刻認真的看專註的看用心感覺每個鏡頭每句台詞每個動作每個眼神感覺電影本身忽然有一刻內心微微抽痛泛起一點酸澀或釋然放鬆不自覺的揚起嘴角不過腦卻走心我覺得這才是王家衛的電影的正確的打開方式
僅以《春光乍泄》這部電影來分析 一直都很想去拉普拉塔(西班牙語,也為阿根廷)南緯34.6°,西經58.4° 大量歐洲古典建築與南美文化的碰撞,使這個位於南美的國家,在我眼中有太多的吸引力,有部分是因為王家衛口中的阿根廷國家隊,還有大部分是因為他的電影。 最後黎耀輝只身前往了
Cataratas del Iguazú
瀑布在霧氣縈繞之下顯得磅礴,空虛、孤獨、迷人,黎耀輝望著眼前這當初與何寶榮約定一同前往的瀑布,心中感到絕望,飛流下的瀑布也預示著他與何寶榮的不可逆,一個人要走,另一個人想留,從他的背影,我只看見一顆受傷的心,他原以為最後來到這裡的會是兩個人,最終該走的還是會走。回到旅館的何寶榮看見桌上擺放著修理好的那盞燈時,他也知道了已經暗示的結局,抱著那張尚留溫存的毯子泣不成聲。原來倆人眼裡望著同一處風景,但最終卻去往了不同的方向。(看到這段,我跟著哥哥哭了)
我試圖去聽懂西班牙語,但是對於我而言,它比我的母語困難太多《 waterfall》前奏的瀑布聲響起,似龐大的漩渦,一下把我吸了進去,飛瀉的瀑布與光線融為一體,那一分鐘,彷彿置身其中,久久不能脫離(這首歌原名Cucurrucucu Paloma )caetano Veloso的嗓音是夜幕來臨之前的召喚,又似在耳邊的低語,也許阿輝就像那隻鴿子,在夜幕低垂時啜泣。
潮濕天空下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共和國廣場,來來去去的車輛,街道上奔跑的背影,在杜可風搖晃鏡頭下顯得夢幻而詩意,汗水、吵鬧、歡呼互相交織著,小酒館裡的雙人Tango 若即若離的身體,炙熱而又不能夠觸碰,霓虹下的城市,藏在角落裡的人,顯示出一種曖昧與漂泊,以及對這個城市的疏離感,為何到此,而又為何離去,不得而知,任由自己放逐在這片土地上,在這裡,不分白天晝夜。
狹長的樓道的盡頭,一間破舊的小旅館,沖刷後起殼的地板,桌上一盞黃藍相間瀑布模樣的走馬燈,各式花紋的牆紙下,一張紅毯鋪在搖晃的單人床上,給人視覺衝擊,電視里的人興奮地解說著賽馬,窗外傳來一群兒童歡快的笑聲,隨著風,那帘子飄動起來,在半空中停留,斑駁的柜子,鏡子里映射著他的身子。
「每次你說來就來,說走就走,我沒哼一句,但這是最後一次了,為什麼我就註定得傷心,就你可以說走就走,我也可以啊,我捨不得罷了,讓我們互換一次,這次我先走」。那一句「不如讓我們從頭再來過」,也無人再回應。
遠遠地,小張來到烏斯懷亞,這是世界最南端的城市,也稱為世界盡頭,雪山、森林、紅色的房子、在世界盡頭的燈塔,聽說可以把你的開心與不開心留下小張把阿輝前夜在酒館裡錄好的話,留在了那裡 ,或許是錄音機壞了,在錄音里,他只聽到奇怪的兩聲,好像一個人在哭。
影片對於光線的運用打破了常規,這種風格很王家衛,從影片開頭的黑白,然後過渡到黃橙綠相間的色調,有時候過曝,有時候暗沉,光影的變化隨著人物與劇情發展慢慢發生著變化,這也是這部片子的迷人之處,細節之處的蒙太奇手法,也運用得很妙。片子可以說是音樂、光影與人物的完美結合。這部電影是在初中入手的第一部王家衛的電影。光影與色調足夠迷人了,在電影中他將一個個孤單的人物在都市霓虹背景下剖白在我們眼前,雖說是一個個獨立個體,但他們又各自有著其聯繫。用詩意的方式來描繪漂泊,我想不到比這更美的表達方式了。我被王家衛鏡頭下的拉普拉塔深深地吸引著,我會因為這部電影而想踏上位於南美洲這片不曾到過的土地。
(以上純屬胡編亂造,不喜勿噴)
分割線
—————————————————————
最後以本片的《攝氏零度》結語來收尾。
in a land of zero dagree
在攝氏零度的土地上
with neither cast nor west
沒有方向
has neither day nor night
不分晝夜
which is neither cold nor warm
無論冷暖
I learned the feeling of exile.
我逐漸了解放逐的滋味.
— Karwei Wang
我記得當初杜琪峰說過,王家衛實際上只拍了《阿飛》這一部電影:後來影片中的人物都能在其中找到原型,而主題永遠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疏離與親近,拒絕與接納,追求與失落,忘卻與銘記,逃離故土與尋找自由。
人與城市。
說說自己的淺見吧,第一次覺得導演是導演真的是看過王家衛導演的作品後才有的。(當然李安導演拍的家三部曲,也讓我當時很驚訝原來電影還可以這麼拍,看著銀幕上的是主角,實則是導演的思想在主導著~不過李安導演的風格,雖然很欣賞他本人的才華,但沒有說會特別喜歡特別著迷那種)
以前壓根不知道導演是怎麼一回事,就覺得電影就是講故事的,故事好看,演員演技自然和外形養眼,就夠了。然而,第一次會因為一個導演,而把他所有的作品都翻看一遍,還會越看越滋味的,大概就是王家衛了吧。他的電影在我看來,有市場,又不會過分的商業。不會因為大家對於他自成一派的風格的追捧,而流於個人自戀,後續的作品不會因此而流於表面了,還是很有責任感的(看了他拍一代宗師的紀錄片,更是覺得如此,對電影這件事很上心、很有責任感,這種敬業很重要)。再者也不會有部分所謂的文藝片那般晦澀(節奏過於冗長或什麼的),節奏是電影它自己的節奏,會因應他想渲染出來的感覺,讓大家都能感受的到(這一點對我來說,很重要吧~也不知道自己說了什麼)。每一部電影都有它獨特的滋味,都有他想要表達/傳遞的思想,也有足夠的空間讓我們觀眾自己體會、領悟和感受吧。對我來說,這樣就很足夠了。真的好期待,他的下一部作品!!從來沒有在電影院看過他的作品,一個是自己生得晚,一個是認識他太遲,只能反覆看還有讀相關他的文章和書籍解渴了。我覺得吧,王家衛導演的電影只要能靜下心來看,每個人都能有自己的感受,特別貼近人心。我看過很多冗長的評價與影評,怎麼說,「亂花漸欲迷人眼」吧,被天花亂墜的說法弄得一頭霧水,不甚瞭然。看完《阿飛正傳》後,突然明白了,王家衛講述的,是比平常還要無聊的生活,並對它們賦予偉大的意義。這個簡單的概括好像也適合像《東京物語》這樣的電影~(我常常用一些信口就說出來的觀點去說服自己,木老大說,我以為的世界就是我的世界。強大的自我,很對。)
本來想認認真真寫一大段的,但樓上的一些小夥伴寫的挺不錯的。
直接甩個鏈接,這個假期,我為你整理了一份觀影清單...
送上王家衛經典電影資源。
獲取方法:
1、關注公眾號:小七公主
2、關注後回復:王家衛,即可提取王家衛電影合集咯。
優秀的導演可以拍出一個好看的故事,完整,順暢,節奏好;天才的導演可以拍出一種情緒,人內心深處的微小的情緒,或是長久存在的或是一晃而過的。
我把《東邪西毒》《花樣年華》看了兩次。支離破碎的畫面。
他電影的鏡頭美感他的敘事結構他的人物特性以及影片常年濕漉漉的氛圍這些時常為人津津樂道的特點都成為了屬於王家衛特有的標籤。
我都不記得我是什麼時候第一次看王家衛的電影,我看的第一部是《重慶森林》,我記得王菲在裡面美的不可方物,記得林青霞就算被墨鏡遮住了大半張臉依然風情萬種,記得影片中潮濕擁擠的氣氛。
潮濕。王家衛的影片最大的特點,就是每次看裡面的人物,都是濕漉漉,地面永遠是下雨後未乾的痕迹,不論《花樣年華》樓道巷子還是《2046》賓館房間。長年累月的潮濕,主演也是長年累月處於洗頭未吹乾的狀態……
記憶都是潮濕的,我一直記得這句話。也就是因為這樣,導致每次下雨回家我就會翻出他的電影關上房門拉上窗帘一看就是一下午。
寂寞,孤獨,相遇,分離,愛不可得,渣男...
既然生命中有這麼多辛苦的事,為何不與我虛度光陰呢?感覺看王家衛的電影像讀詩一樣不光是王家衛詩一樣的台詞。電影里的鏡頭,拍攝的手法,穿插混亂的劇情,迷幻的配樂,都值得反覆去看反覆琢磨。也許看完影片甚至敘述不出完整的劇情,就像讀一首詩一樣,也許讀不懂他的意思,但卻能回味良久,一讀再讀電影中獨特的視角,畫面顏色紅黃藍綠,鏡頭的晃動閃爍,是種說不出的感覺,卻十分熱烈
不知道題主沒看懂的意思具體在哪裡,是沒看懂故事情節還是背後的深意。如果是前者請務必失戀後看,秒懂。後者的話就看你自己願不願意神話王家衛了。私以為王家衛的電影的電影都是在說一個主題--「得不到的是最好的」。以我最愛的2046來說,周慕雲因為沒有得到蘇麗珍,所以一直深愛蘇麗珍。沒有得到黑蜘蛛蘇麗珍所以回到香港學會了逢場作戲。因為沒有得到靖雯,所以寫小說,甚至幻想自己成了男主角。甚至小說主角因為機器人沒跟他走居然愛上了機器人。那麼問題來了,王家衛到底受了什麼刺激才會把一件事反覆跟別人說?王家衛腦殘粉個個都是王學家,各種神話。王家衛值得神話嗎?值得!!!優秀的文藝工作者都只有一個主題。一千個腦殘粉卻有一千個王家衛。
推薦閱讀:
※《一代宗師》中的搭手什麼意思?
※如果把張國榮從《阿飛正傳》換成一個沒有名氣演技好的演員電影會怎麼樣?
※如果王家衛去拍《鄉村愛情》,會是什麼樣的故事?
※如果王家衛去拍亮劍會是怎樣的故事?
※如果《古惑仔》讓王家衛去拍 會是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