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ctor Hugo的姓為什麼要翻譯成「雨果」?

雨果故居所在的孚日廣場20號很不起眼,我們問路,連問三位法國人「excuse me,can you tell me where is 雨果』house?」對方均皺眉擺手說,「sorry I don"t know」。

年前去巴黎,孚日廣場找雨果故居,問了五個法國人,「雨果」的家在哪?他們都不知道,後來仔細查找原版旅行參考,才發現,雨果的法文名字是hugo!

中國這幫翻譯家,怎麼混賬到這種程度,人為給一個偉大作家造了一個發音完全不同的名字,形成交流上的人為割裂?

翻譯講究信達雅,翻譯也講究約定俗成,但是hugo翻譯成雨果,我很想請問,hugo,哪個音發雨?哪個音發果?

回家查了查,魯迅林紓包天笑,居然還把hugo翻譯成庚辰、囂俄?哪個音發庚?哪個音發辰?哪個音發囂?哪個音發俄?他們都是2B嗎?

這幫所謂民國翻譯大家,他們的聽覺系統和語言發音系統有毛病嗎?還是裝B裝得不可一世?才把一個真是存在的名字各種意淫,變音?

求問,是不是翻譯界講求的「約定俗成」,成就了一幫狗屁譯名的永久流傳?


---------發現題主又改問題的分割線--------

題主無非就是說「我不管我不管反正你們都得聽我的我說不行就不行我能罵人你們都不許罵嗚嗚嗚嗚嗚你們都欺負我」

好好好,題主我們錯了,給你糖吃,不哭了,好不?

(最近的問題幾經修改,就不一一回應了。除了題主,大家的時間都很寶貴的。

-------------之前的答案-----------

大家也許不能明白看到這個問題時答主的憤慨,建議參考本問題下田棲雲貼出的問題修改日誌(8月6日凌晨發現居然被摺疊了,想看的諸位請移步摺疊區)。

承蒙各位謬讚,作為一個知乎小透明,也能有一個近500贊的回答,雖然並沒有貢獻什麼有質量的乾貨,但說實話,感覺還是很爽。

------------------------頭一次使用分割線好激動------------------------------

跟法國人說中文,說英文,唯獨不說法語,還希望無障礙交流,你講理嗎?

因語言不通而交流遇阻,反倒把屎盆子扣到譯者身上,而且言語中不帶絲毫尊敬,「混賬」「有毛病」「狗屁」等詞語層出不窮,連魯迅這等人物都概莫能免。題主還自稱學習了四年漢語言文學,就您這說話方式,學的都是文學作品裡的髒話吧?

對於這種人,不想客氣,一句一句地婊。

「現在說的是譯名的準確性,和法式發音不挨著。」

——您聽好了,不是法式發音,是法語;雨果的法文名Hugo,類似於中文拼音的ügò,根本就沒有h的音。所以雨果這個譯名和法文原來發音是極其貼切的。

翻譯重要在於規範和準確,恐怕也更在於翻譯語言來源國的認可,為啥當年薩爾科齊一夜之間全國媒體出版物一致改口變成薩科齊?還不是因為法國大使館的一紙通知?容得翻譯界根據自己那點理解,引經據典,拿個法語助手來曰曰么?

——第一,薩科齊是法國總統,地位重要,其譯名值得法國使館發一紙通告,要求我國統一譯成薩科齊。更重要的是這是薩科齊本人的意思,他不喜歡自己被叫成薩爾科齊,也不喜歡被叫成沙科齊。這是翻譯中一條很重要的原則,我把它概括為「客隨主便」——你叫這個名字,你說怎麼譯,我就怎麼譯。如果人家想被叫成「傻哥七」,你也沒權利左右人家,最多告訴一下這三個字在中文裡意思不太好,如果人家就這麼堅持,你也就得這麼譯。

第二,題主你摸摸良心,薩科齊和薩爾科齊,差很多嗎?什麼叫「根據自己那點理解」?人家理解得很到位了好嘛!

「自然科學都可以質疑權威,社會科學的某一領域有理有據地噴一下,跟謙虛不謙虛也沒關係。」

——一點法語都不懂就來質疑人家從法文譯過來的名字,不知道哪裡有理有據。而且還順帶著對翻譯者的種種偏見和不敬,讓人心中火大。

你就這麼確定,專業搞翻譯的人,在一個名人的名字翻譯上,不如你一個學了四年漢語言文學的,

人家做了那麼多翻譯實踐,得出的結果不如你一個上法國玩了幾天的,

你咋這麼狂妄呢?你咋不上天呢?

英國人在英語里都不用希伯萊發音,你中國翻譯大仙非要用希伯萊發音約翰來音譯英語john,然後和英國人交流,裝自己懂得回字有四種寫法,病得不輕。

——我們跟英國人說英語,不跟你似的還說中文,所以人家聽得懂,不勞您費心。

許許多多的例子,都以業內人士自以為是的方式存在著。就像中國外交,總覺得自己是精英,圈外的人是土鱉。別人一提點意見,就很嘲笑,整一副自己很有來源很權威很吊的樣子,恐怕很少關心一個問題:自己硬撅撅保留的那些東西,實用么?

——論自以為是,我們可不敢跟你相提並論。

「一個譯名,被說標準普通話的老百姓拿到所在國去,對方猜也猜不出來,實現不了交流的功能,敢說這個譯名準確與成功?它的功能就是退化到給自己的國民傳遞一個本國化符號?」

——您還指望翻譯做啥?翻譯的目的是為了把外國的東西轉換成本國語言,僅此而已。

你指望者音譯過來的譯文成為世界語?哎,病的不輕。

既然雨果對方聽不懂,邏輯上,隨便給起個名字作為這個作家的符號就可以了,還弄什麼各種解釋、來源為這個譯名辯護?

——我跟外國人介紹你,說你是碧池先生,您高興嗎?

誒,別砍我呀,反正你的中文名字對方也聽不懂呀,我幹嘛還想呢,隨口謅一個不就得了?

「卡爾馬克思怎麼德國人懂?發音像「蛐蛐兒」一樣的丘吉爾,這麼難翻的人名英國人為什麼也懂?總以為別人的知識是網上現搜來的,這種傲慢真要不得。」

——還是那句話,論傲慢,你獨佔八斗。敢情西方的國家,你都去過?

「二是想聽各位大神講講還有哪些類似情況開開眼,卻遭遇一副水潑不進的勁頭。好吧,這些譯名都是宇宙真理,怎麼交流不出去也是真理,歐耶了吧」

——看你就這麼收場,我還挺同情你的,真的。

你高興就好。


不是說嘛:人到了一定的時候,每一句輸出都暴露著自己的輸入


法語字母u念/y/,也就是普通話的yu,而法語h除了部分擬聲詞以外一概不發音。題主既然在法國巴黎,不能找找當地法國人確認確認?

至於囂俄,囂廣州話hiu1 /hi?w53/,俄廣州話ngo4 /???21/。hiungo就是英語的Hugo /?hju?go?/啊。

(*聲調:拼音後標記的是粵語調類號,1~6。音標中標記的是音高情況,此標記法下5最高,1最低,普通話一二三四聲分別是55、35、21(4)、51。)

顧維鈞西名Koo Vi-Kyuin,你是不是又要說他的名字裡面哪一個字發作koo、vi、kyuin了?

怪你不懂上海話(尤其是一百二十年前的)、不懂人家拉丁化方案的標準咯。

也不曉得題主是不是要問Caesar明明英語是/?si?z?/為啥漢語譯作凱撒、Asia/?e???/幹嘛譯作「亞細亞」了。

==8月4日==

還有啊,才反應過來,嗯,題主,漢語的「雨果」在法國人聽起來就是u cou o(yu gu o,/ykw?/),你看也看得出跟ugo /ygo/不一樣吧。如果你的普通話有北方口音還可能被聽成u cou e(yu gu e,/ykw?~ykw?/)或者u cou a(yu gu a,/ykw?/),更沒法聽。我是說法國人聽起來是另一個音,聽不懂。這裡括弧里音標標的是你的漢語發音,而音標之前是法語拼出來的那個音用漢語拼音拼一遍的寫法。

北京話里壓根就沒有法語的bdg,拼音的bdg是等於法語的p t c/k的。音譯就是這麼一種在不完美中尋找儘可能最適方案的技術與藝術。

順帶一提,「胡戈」會被聽成(r)ou que(/(?)uk(?)/),更不能用。當然前提是沒有法國人聽到你那濃重的h音和響亮的結尾e音而認為這不是法語說不定是西班牙語或者德語的話。

不過ugo /ygo/法語讀出來對任意一個普通話使用者而言聽起來就是yugo~yugu的。

說到底題主弄錯了一個很基本的問題:音譯的對象是本國人/本族語/譯入語使用者,而絕對是跟譯出語/源語言使用者不用有半毛錢關係的。夏威夷語發音簡單到不分tk沒有複輔音任意音節須以母音結尾,「巴西」Brazil最好的翻譯是Palakila,你真的認為夏威夷人靠著這個最好的翻譯也能讓任意一個巴西人聽懂「啊這說的是我的國家」么?即使是日語的直接音譯,並且用美國英語的調子讀,terebijon(忒嘞逼囧;上海話推來皮窮)我也是親測美國受優秀大學教育的同學表示聽不懂這是啥的。

音譯是為且僅為本族語服務的。

音譯是為且僅為本族語服務的。

音譯是為且僅為本族語服務的。

音譯是永遠不為源語言服務的。

音譯是永遠不為源語言服務的。

音譯是永遠不為源語言服務的。

Victor Hugo的法語發音請聽以下任意鏈接,均無牆:

Victor Hugo

Victor Hugo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a/a6/Victor_Hugo.ogg

@guevara1998

以上08/05

=

16/12/28

題主又冒出來了。那麼好,我請題主翻譯一下Ziv, Sip, 或者Kip這個人名。


一個來自西班牙的小伙胡安(Juan),你非說他是名叫娟的小姑娘。


首先題主冷靜

Hugo在英語圈讀作/hju:go/,在法語里h不發音讀作/y:go/

並沒有胡戈的讀法

譯為雨果貼近法語讀音

譯為囂俄是廣東人按英語發音譯的,這兩個字在粵語里讀音是hiu ngo

就像貝克漢姆在粵語里叫碧咸一樣,粵語讀音bek ham比普通話更貼切

至於庚辰是魯迅發表譯作的時候給自己署的筆名,不知道何噴之有

~~~~~~~~~~~~~~~~~~~~~~~~~~~~~~~~~~~~~~

哎哎,刪了幹嘛啊,買賣不成仁義在,大家都挺開心的不是

問題日誌……這是哪位的高級技巧,是在下輸了wwwwwwwww


人家叫「維克多?雨果」。。。

你知道全巴黎叫Hugo的有多少人么。。。

而經常被外國人尋找的囂敖(粵音)應該只有一個吧。。。

外國人到處找「貓紀念堂」,能反應過來的京大爺京大媽也不多吧。。。

直到你說出「貓、戒、痛」。。。

Hugo的法語發音十分接近普通話雨果啊。。。

你自己上法語助手查吧,帶發音。。。

不要百度、貼吧一下就來噴。。。

讀了四年漢語言文學居然噴魯迅林紓,人不謙虛學不到東西啊。。。


San Francisco? 錯了是舊金山不是聖弗朗西斯科!(呸!明明是三番!)

Москва? 錯了! 是莫斯科不是莫斯卡瓦!

Schweiz? 錯了錯了,是瑞士不是施外茲

München? 又他媽錯了是慕尼黑不是「蒙恬」

Charlie? 不是莎莉是查理

Montaigne? 哎喲什麼蒙台涅啊是蒙田!

NewZealand? 紐西蘭啦什麼紐西蘭

? 什麼你敢叫買買提? 這是穆罕默德!穆罕默德!

題主要是精通各國語言就算了,不過看樣子題主不僅不懂法語,可能連英語都不懂。

在英語里題主這種人通常叫smart ass,題主可能比較願意叫司馬特愛思吧。

再送一個法語名給題主吧,挺合適的——托·杜克


這。。。。我小時候也納悶為啥要把Jesus翻譯成耶穌。

直到高中的時候我抱著一本聖經看,一個同學過來裝逼說,有本事看英文原版的。。。

我才反應過來。


一個譯名總有幾個屬性:源語言(方言),目標語言(方言),以及對譯年代。說「準確」,還要考慮信息熵轉換率,以及譯名的受眾面及其需求,等等。不仔細考察這幾個屬性就來談譯名準確與否,就算題主漢語言很厲害,源語言不行,也是沒法做出有效質疑的。敢情題主還是在法國。


謝邀。

胡歌?。。。。。。。。。。虎狗?

吳國?。。。。。。。。。。吳鉤?

俞/於/玉/宇 果?。。。。。。。。。。魚鉤?

法語H不發音(西班牙,義大利這幾個拉丁語的都不發音),u發音偏像中文的yu

我覺得雨果,這個翻譯還不錯,看起來很清真

翻譯名字本來就是要尊重本人習慣,比如 J羅, 他的名字是根據007 詹姆斯邦德來的,我看現在基本上所有的媒體都叫他 哈梅斯 , 因為JAMES在西班牙語裡面讀音就是 HA MEI SI

好吧,現在我有個問題 Hermes , 中文為什麼不叫 河馬死?


Hugo的h法語里不發音,「雨果」在音上已經法語發音很接近了。

這個翻譯在發音上唯一一點缺憾就是「果」字用吳語讀聲母依然是清輔音,而法語g是濁輔音。民國時期許多江浙滬翻譯家在音譯時往往會追求清對清濁對濁(看到過很多很好的例子但突然記不起來了...囧rz),「雨果」這個翻譯可以挑剔的個人覺得也只有清濁不對應了,但是拿到沒有濁音的當今標準官話(所謂普通話)里,也無可指摘。

而且「雨果」這個翻譯很有美感,特別符合浪漫主義文學家的氣質,在「雅」上可以彌補去清濁不對應的瑕疵。


為侯爾摩斯和沃森正名,不能再錯誤的讀下去了!


只要兩種語言發音系統差別達到一定程度,音譯後的發音就幾乎不可能讓本土人聽懂。不然你去聽聽日本人說英語音譯?

本來音譯中文就是為了方便漢語使用者內部交流,因為他們按原本發音去讀太困難了。但內部交流時常需要去念,各按各的方式去發揮,辨識度爆表。

雨果已經是一個接近得近乎神奇的發音了,某位懂漢語的雨果就這樣和我們吐槽過……

我就不說某法國教授上課吐槽我們念Fourier(傅里葉)的名字完全不對了……


那你想翻譯成什麼?胡歌?【手動微笑】

另:我覺得這是法語在知乎上被黑得最慘的一次。不想和你說話並向你扔了一打拉魯斯。

————————————————————

現在的年輕人,被人罵一罵,一言不合就改問題描述,怎麼這麼沒志氣呢?這要是打起仗來,是要當叛徒的呀。


[ygo] 沒什麼好解釋的 無知者無畏


字面上看是:勝者胡歌。

(手動摺疊中)


是怎樣的心高氣傲才讓你張口就來「混賬翻譯家」?

大哥,您是去法國,不是去英國,感情您認為全世界的語言都得按照英文發音來音譯?法國人的名字、法語辭彙,當然都得依照法語發音來音譯好伐。

法語中H不發音,Hugo的發音類似於【ügo】,可不就是雨果嘛!!!

同樣的例子數不勝數,法國總統Hollande,照您的理解是不是應當翻譯成「好藍得」?(ln不分的人還可能會讀成「好難得」),人家是按照法語發音來音譯的,即奧朗德。

用原語言的發音來音譯,難道不是理所應當嘛?如果你不知道雨果的法語名,你就跟法國人說「雨果」,他們也可能會猜出來,因為發音相似。反倒,如果你說「胡戈」,法國人保證一臉懵逼。

題主要是敢問法國人這個問題,我保證他們不瞪死你!畢竟法國人看不起英文就像你看不起其他語言一樣。


隨手拯救知乎


長安街上迎面跑來一紅毛白面的洋鬼子,攔住你問道「雷猴啊,邊度系Chairman Mao 給黏糖 」,大部分人回答應該會是「我母雞啦」


1、翻譯人名和地名之類的詞語,國際通行的做法都是「不翻譯意思,只翻譯讀音」。而外國的讀音本來很多中文就不存在,所以我們只能選擇讀音類似的。

2、來自什麼國家,我們就用什麼國家的讀音。

3、人名地名還需考慮翻譯過來是否冒犯本國禁忌或者有不好的意思。比如方方,英語就成了fangfang,是毒牙的意思,可能就得考慮是不是改一下。而雨果兩個字在中國沒有不好的意思,讀音也是按照法語來的呢。

4、如果之前的翻譯不合規矩,可是大家都這麼用了,要改過來也是很難的事情,其實很多時候也就沒有改了。可惜雨果不在此列。之前奧巴馬的翻譯也是存在爭議的,改了好幾次,但是年代太久的我們一般不會去改。比如西藏tibet,改成拼音外國人反而會不曉得指什麼,語言說到底還是交際功能。還有蔣介石的英文和清華大學的英文。

5、翻譯也是一門學問,但現在認得ABC的都認為自己懂英文,進而懂翻譯了。你的問題在翻譯看來實在是外行中的外行,就像一個民科在科學家面前宣講爭辯一樣。以你自己的知識可能覺得自己占理,但行家只會覺得可悲可笑,而且有種秀才遇到兵的感覺。本來要講清楚翻譯的個中原則就需要你有相關知識,或者需要回答人長篇大論,這種時間成本也是要看心情人家才會給你的。

講真,讀書太少,想的太多。


推薦閱讀:

TAG:翻譯 | 法語 | 智障兒童 | 釣魚廣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