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為什麼沒能發展出蒸汽機?
1660年,英國有444所學校,每4400人中便有一所學校,大約每隔12英里就有一所學校。
1675年,英國男性的識字率大約在40%。1645年,英國發行了700多份報紙。在1640年到1660年之間,英國印刷的小冊子和報紙加起來一共是2.2萬份。因此,在17世紀中葉,無論從哪個層面來看,英國很有可能是當時世界上最有文化的社會。
這是學霸吊打學渣,文明人碾壓野蠻人(從社會識字率上看)。
補充:
評論區有人問數據來源。出自尼爾·波茲曼《童年的消逝》,轉引自Stone,Lawrence."The Educational Revolution in England,1500-1640",Past and Present,No.28,July 1964更新:
抖機靈的答案,沒想到會有這麼多贊,下面開啟認真回答模式。社會識字率什麼的其實不重要,它是結果而不是原因,是用來說明一個社會中印刷術革命的推行情況的。印刷術革命才是根本原因。
伊尼斯認為傳播技術會產生三種結果:
(1)改變人的興趣結構(人們所考慮的事情);(2)改變符號的類型(人用以思維的工具);(3)改變社區的本質(思想起源的地方)。可見,傳播技術(如印刷術)的變遷不僅能夠相當程度的改變我們的習慣,還能改變我們的思維習慣。
而在15-17世紀的印刷術革命中,我們至少能夠看到以下三種變化:
(1)印刷術創造了一個全新的符號世界。它誕生出個性化、富有概念思維能力、具有知識力度、對印刷文字權威信賴、對清晰有序和說理能力熱愛的「文化人」。兒童必須通過學習識字、進入印刷排版的世界才能變成成人。(2)標準化印刷消除了文本中的錯誤、歧義,導致了統一的科學符號,促進了大陸範圍內科學家之間的交流。(3)排版絕不是信息的中性傳遞者,它導致了學科的重組,強調邏輯和清晰,並形成一種對權威信息的態度。所以說,印刷術革命重新塑造了歐洲社會,使它徹底擺脫了中世紀的口頭文化(具象化思維),進入了印刷文化(抽象化思維)。某種意義上,這才是東西方文明的分歧點,從此以後,便是歐洲中心吊打亞美非諸夷(社會識字率上的野蠻人)的300年了。
何止沒有蒸汽機,連原本的水車風車之類節約人力的東西都漸漸沒了。
人口太多,資源太少,大部分人只求能活下去,因此人力成本不斷降低,甚至到了人力比畜力成本還低的程度。
日本也是一個毛病,我看西方探險家描述江戶時代日本人不用馬掌而是用一種專門的草鞋,每小時一換,也就是說,給馬換草鞋的人力+編織幾百雙草鞋的人力,要比打一塊馬蹄鐵的成本低。
猜猜美國農村是什麼時候普及聯合收割機?1870年!比中國早了100多年!直接起因就是南北戰爭造成的人力短缺。
不是歷史專業的,讀書也少,在這裡拋磚引玉。
@孟德爾 老師說的勞動力問題是重要原因,還有一個老師說我國封建社會抑制勞動人民的創造力也是原因。我另外提出一點,中國貴族階層的不穩定性或者說沒有安全感。西歐科學起步的時候,大批貴族富N代起了相當大的作用,且不提皇家科學院花的是國王的錢,伏特得到拿破崙巨額的獎賞,洛必達花三百利弗爾巨資從伯努利那裡買來洛必達法則。很多科學家自己就是貴族或者富N代,比如伽利略,笛卡爾,安培,卡文迪許,阿伏伽德羅。像焦耳、麥克斯韋,達爾文這樣的小康家庭就算是窮的了。
當時有很多天賦不夠的貴族子弟轉向博物學研究,像達爾文一樣去新大陸遊覽,一般都成為青史留名的動植物命名者。要知道,技術一般是需求創立,比如要搬運東西時自然而然的就能發明輪子(印第安人除外),所以造紙術之類的技術中國是不缺的。
但是複雜技術需要的科學,一開始是沒有需求的,比如高能物理至少五十年內對經濟沒有影響,在中國花巨資建加速器會得到大批人的反對,還有人提出,我們有窮人食不果腹,為什麼還要花錢登月。所以和技術不同,科學一開始,是衣食無憂的傢伙們才會琢磨的,願意投入時間精力以及金錢。另外科學是合作交流才能有發展的,所以不是一個富二代在自己大宅院里能做的,而是一大群富二代在學術交流暢通的情況下才能發展的。
因此要有一大批資產穩定的富N代。而我國自秦以來,兩千年有無數次王朝更替軍閥爭霸的戰爭,上至皇帝下至小地主,都有富不過三代的擔心(甚至自己這一代就被對手做掉),需要穩固把舵並且子孫爭氣。一個三品官員,對兒子的教育是人際關係是本大書,你還太嫩,要好好學,你看隔壁小李居然站隊平西南王這不就被車裂了么。王小波說他以古代官員的行為作為自變數,以是否被車裂作為因變數求其函數關係,結果什麼結論也沒求出來,這說明理科生是讀不懂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像賈詡這樣的人生,才是中國大多數古代「貴族」追求的。
穩定的不愁吃穿的不擔心未來會死於非命的有閑階級(該階級人口達到一定規模),才是科學起步時的搖籃。其實英國這個階級的人口也不達標,法國和義大利也不達標。但是整個歐洲加起來,達標。這個問題也沒必要上升到社會學的高度。這個問題其實是基礎學科對推動科技發展的重要性的問題。
聽我慢慢說來。蒸汽機並不是憑空產生的。它的發展有一個不斷改進的過程,而追溯到源頭,就要從一個大家都知道的實驗說起。1643年,年過而立之年的托里拆利老兄用水銀做了著名的」托里拆利實驗「,證明了大氣具有壓力,並測出了壓力值。雖然那時並沒多少人相信。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只是如何用大氣做功的問題。 圖1.托里拆利實驗(圖片來源百度百科)1654年,格里克通過」馬德堡半球試驗「製造出真空,第一次嘗試了利用大氣壓來做功。所以,剩下的問題就只是如何創造一個真空然後讓大氣壓把活塞推進汽缸里。我又要說一句,這是體制問題。
哈耶克在致命的自負一書中討論過中國科技落後的問題,他認為,政府的權力過大,總是希望製造一種「完美的」(實際上是符合統治者審美的)社會秩序,導致了個人自由的的匱乏,進而導致了中國人創造力的匱乏。
他在書中是這樣說的:
中國在技術和科學方面大大領先於歐洲,僅舉一例:12世紀在黃浦江一側便有十座油井在生產,政府的控制卻導致了技術不是進步,而是停滯不前。使極為先進的中國文明落在歐洲後面的,是它的政府限制甚嚴,因而沒有為新的發展留下空間。
那麼,中國政府的限制有多嚴呢?
大明王朝繼承和發展了元朝的職業世紀制,把帝國人口分為農民,軍人,工匠三大類,在三大類中再分若干小類。比如工匠之中,還分為廚子、裁縫、船夫等。職業先天決定,代代世襲,任何人都沒有選擇的自由。
朱元璋還在明朝的《大誥》力規定,每個人都要有固定的職業。
「再次申明不許不務正業,大家要互相知道彼此的職業,我的這個命令一下,各地政府,鄰人,里甲,對這些不務正業者,要告誡訓誨,讓他們立刻找活干。這些人要是做了壞事,案發之日,四鄰里甲同坐其罪!」 參見《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
同時,明朝百姓要到外地辦事,要開介紹信。用當時的話來講,叫作「路引」,凡出門百里之外,就必須要持有此證。
朱元璋還也別討厭娛樂活動。「在京但有軍人學唱的,割了舌頭,下棋,打雙陸的,斷手,做買賣的,充軍」。
這些規定,基本上決定了,蒸汽機不會在中國產生。
首先,按照明朝的法律,就沒有計劃和安排「發明家」這一職位,一個人不從事勞動,而天天搗鼓什麼發明,搞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很有可能要把被鄰居告發。當然,什麼「物理學家」「化學家」「數學家」同樣不屬於「體制內」的職業,在當時的社會也很難有安身立命的根本。一句話,當政府以上帝自居,開始安排每個人的命運,那麼社會的進步基本上就會停止。
其次,沒有遷徙的自由,商業就無法發展。中國的瓦特可能很難買到發明機器所需要的金屬或者零件。
更重要的是,在那個年代,沒有遷徙自由,信息的傳播就會受到阻礙。一個人取得的科研成果,可能很難被別人知道,科學的進步自然也就無從談起。要生產出蒸汽機,那就更難了。高樓曉鍾 的答案就說明,瓦特的成就也是建立在前人的發現之上的。如果信息閉塞,瓦特不知道前人的科研成果,那他的發明創造,自然也就無從談起。一群刁民,就不能體諒一下皇上以及文官集團的苦心嗎。
這都是為了「保就業」啊。畢竟穩定壓倒一切嘛。
用了蒸汽機之流的奇技淫巧,生產力大幅提高,必然會導致大量無技能民眾失業。
我見到的農村,即使在荒山野嶺里、崎嶇的路邊,都有人開墾小塊田地來耕種,最小的還不如陽台/廁所大。農民為了擴大可耕地,已經非常拚命了。可是沒有技術進步的話,他們就是零和博弈,註定只能陷入你爭我的窘境。只可惜地主家也沒有餘量啊,哪裡有錢給這些失業的刁民吃飯呢,於是就會變成饑民、流民、乃至於暴民,於是就陳勝吳廣、遍地烽煙了。
即使低水平的就業,那也是就業對不對。吃不飽餓不死的狀態最好了,人吃得太飽會想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不利於「純風俗」呢。畢竟我們的人權主要就是「生存權」啊,滿足這個就已經令皇上很操心了,刁民們不要得寸進尺。
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有可能因為蒸汽機這種微不足道的「器具」而毀於一旦,這都是走了西方的邪路造成的,要警醒啊。在穩定和創新這兩者之間要作何選擇,簡直都不需要花時間考慮嘛。我天朝上國無所不有,祖宗之法盡善盡美萬世不易。什麼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屬於危言聳聽而已,天不變道亦不變,必須要堅持XXXX不動搖,最不濟也要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嘛。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兒。最近在看《中國巨債》裡面分析了為什麼西方很多農業上的發明得到了普及,而中國的農業發明普及率很低,使用的都是比較低的技術。
歐洲人均土地較多,制度上是分散和制衡,這樣就導致王權無法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如果收稅過多,可以跑到其他地方。商人和被統治者可以進行一些資本的積累,這樣可以購置工具進行技術速升級,而技術升級又可以促進更多的資本積累。
而中國很早就大一統並且中央集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沒有其他選擇,並且中國歷代王朝更替戰爭激烈,每次都會摧毀之前農民的積累,中國的士人和地主階級參與統治,賦稅越來越多地攤派到被統治的農民身上,中國的農民長期生活在較低的水平上,稍微有什麼事情就會活不下去,長期沒有積累導致無法進行技術升級,而且中國的統治階級長期習慣於通過規模來增加財政而不是技術升級來增加財政蒸汽機的出現有其偶然性。
當時英國煤炭產區距離產業發達的地區不遠。這是工業革命得以爆發最重要也是最偶然的原因。由於地質原因,當時開採煤炭經常遇到地下出水。這就需要抽水機。
蒸汽機最開始是用來抽礦坑裡滲出的水,而且一開始的蒸汽機能耗極大效率極低。要不是在煤炭豐富的礦坑,這樣的機器根本不會有人使用。瓦特在此基礎上改進蒸汽機,是大幅提升能量轉換效率。
對比一下,中國煤炭儲量最豐富的在山西等地,這些地區本身就缺水,開採時不會滲水。所以在中國採煤就不會有抽水機的需求,也就不會演變成瓦特的高效率蒸汽機,更不會成為通用動力。
科技發展一環扣一環的實例並不鮮見。有了人工制火、玻璃冶煉、磨製加工技術,才會有望遠鏡。有瞭望遠鏡,伽利略、開普勒才能直接觀察星空,才有對哥白尼的佐證,才有近代天文學。
對未來感到迷茫和無所適從?微信搜索未來知識圖譜(ID:futureknowledge),回復「投資未來」獲取《未來五年,這7個行業將爆發性增長》蒸汽機這種前工業社會的科技精華,和中國的科技水平有著代差,當然無法發展出來。
蒸汽機發明之前,首先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太多,而中國科技甚至沒有到達「這些問題出現」的水準。
中國古代科技水平一直很低,連轉彎的輪子車都沒能發明出來
有大一統就夠了,要麼什麼自行車。
想一想流水線作業,豬仔養肥後,就可以給主人隨意處決殺來吃,主人過的挺好的。
同理,古中國人各司其職,過得有序而滿足,要什麼蒸汽機?除了中國以外,印度古代也沒發明出蒸汽機,埃及古代也沒發明出蒸汽機,非洲澳洲以及整個美洲也沒發明出蒸汽機,法國德國奧地利都沒發明出蒸汽機,只有英國。我這樣說不是抬杠,蒸汽機的出現不是水到渠成的必然而是一個奇蹟,你應該問為什麼英國發明了蒸汽機而不是其它國家沒有發明出蒸汽機,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爆發是人類史上不可思議的大奇蹟,有了第一次才有後面的第二次、第三次,這之後的區區兩三百年間我們進步到飛起。
中國古代不止一次的廢掉了自己的本土對工學學術的發展。中國在兩千年前把墨家給打死了,因為墨家的組織度非常高而且講究「兼愛」(有點像TG),統治者認為它並不利於統治。我們看到的利於統治的儒家思想,也只保留了部分利於統治的(儒家的六藝就沒被推崇)。墨家這一學派是諸子百家中唯一支持對科學以及工學的探索的學派。所以說本土的關於這一方面的也就發展得極其緩慢。「士農工商」,這個等級就已經決定了什麼。。隋唐時期,科舉被創造,科舉除了明經科以外還有明算科(相當於現在的泛工科類),本土的工學類有機會抬頭了,但之後明算科就被取消了。。到明代就剩下八股取士了,這時的科舉只是培養治理國家文官,根本不培養做工學的人。然後就是中國在朱棣去世後放棄了航海(世界大航海時代開始應於1405年),失去了主動對外的交流的機會,中國在保守的文官既得利益者的影響下逐漸閉塞,到了後期都認為這些是「奇淫技巧」。。。長期保守的農耕文化以及實用主義(準確說是「夠用主義」)阻礙著這類的發展。游牧文化衝擊過兩次這些保守的東西,但游牧文化還不如農耕文化的文明程度高。。所以我們在本土沒發展出這類東西,而且也沒向西方人學這些東西。直到英國人敲醒了我們,我們向他們交了不少學費,才開始撿回兩千多年以來自己扔的東西。
前置科技沒點
這是人民的選擇吧,中國人民選擇了穩定,放棄了探索自然引發生產力大突破的可能性。小農經濟天然的落後和穩定性,斷絕了中國科技爆發的可能性,除非有一個巨大的外力把破壞這種經濟體制,這是某一年在廣東陳家祠參觀後的感受。我不認可 @孟德爾 關於古代沒有需求的觀點,中國古代造船非常發達,宋朝的時候航運已經非常發達,而船是最需要蒸汽機這樣一種大功率的機械來取代人力和畜力的。在明朝,1405年,中國已經可以製造44丈長18丈寬(151.18米,寬 61.6米)的船隻,這樣的船隻顯然需要一種比風帆更加可靠的動力系統。
在中國的漢朝,中國人們已經使用了蒸汽機的逆向機械-------水排,利用流水推動風箱來進行冶煉。曲軸、活塞、單向閥、帶傳動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可惜後來的歷史中,沒有發明利用氣體推動活塞的機器。
我們從小學的四大發明,發明之後並沒有被用來改造世界,進一步探索世界,而是用來禁錮思想,愚弄百姓,防止造反了。
早在宋朝,中國的工匠就製造出用來雕刻象牙的一種機器,我第一次見到的時候大感意外,這不就是現代的車床的原理嗎?雖然它是用腳踏的。當年參觀的時候拍的照片因為存儲卡損壞丟失,可惜了。在宋朝中國的工匠就可以用這種機器製造出精度非常高的圓柱體和球體。大家都知道,西方的車床發明是非常晚的,但是車床和鏜床對於蒸汽機的氣缸製造是非常關鍵的技術。同時,中國有精湛的燒瓷技術,大家都知道瓷器製造圓柱體是非常簡單的,因此有很大的幾率造出汽缸和活塞,然而並沒有相應的器物出現在歷史書的記載中。
雖然中國的歷史中並無發現真空的可能性,但是中國人民對於水的沸騰現象有更早的記錄,對於蒸汽推進式的蒸汽機來說,真空的發現並不重要。
這種精美的球形象牙雕刻品,中國的宋朝就有了,可惜沒有發展出汽缸和活塞來。根本原因是
中國古代對科學的不尊重
在舊式文人操縱的輿論中宣言
萬般皆下品 唯有讀書高
讀什麼書 ?詩詞雅賦類的
人家研究的是 僧推月下門 還是 僧敲月下門
心思都花在這上面了
除了醫學好點
其他的地位都很低
列為匠戶
人都向上走沒有向下走的
聰明人都去研究敲門了
那還管你什麼蒸汽機
那個研究這個基本就是不務正業
不說別的 現在這些工程師們 基本都是匠戶了這個問題問反了。不是為何中國發明不出蒸汽機,而是為何歐洲發明了蒸汽機。在當時的全球文明情況來看,發明出蒸汽機的歐洲才是異類,東亞則是和其它區域文明一樣繼續自己的農業傳統。
看了諸多答案,個人還是認為,中國古代對基礎科學的重視不足。
或者說,古中國的智者在思考世界哲學的時候,把技能點都加到道德哲學、政治學、文學美學上去了,壓根就看不上基礎科學。
先談談人工成本的角度。
中國古時候還是發明了很多傳奇的機械裝置的,無論魯班沈括都是非常厲害的發明家。樓上說,古時候人工便宜,機械的成本高,所以人工反而更划算。實際上,中國人口暴增原因是在明清年間土豆西紅柿辣椒外來食物才導致人口變多。算是幾次下南洋的福利。然而在民間,一些匠人不斷保持著微創新,在應用技術上一直都不斷進步的。水車風車在丘陵之地照樣是重要的器材。因人工成本低,所以沒創新的說法,是不成立的。其次,英國學校與識字率的普及,報紙的普及
40%的高識字率,以及報紙普及,對民眾而言,是非常容易交換信息,對新鮮事物反而易於引起關注。歐洲大陸的文化起源是希臘文明,在讀西方哲學史,其中有一個流派就是崇尚數學。對於數學的崇尚,才是基礎科學的土壤再次,關於談到體制問題。
中國自古人多地大,一群人聚集一起到外地,假如沒有穩定工作,就極度容易從流民演變成流寇。這也是古代統治者對治安最為擔憂的潛在因素。所以祖傳的戶口政策是這麼來的。把人頭和土地捆綁,最大弊端當然是限制了交流。交流變得緩慢,不利於創新的普及的。往往某一個工匠的微創新,因為沒有流傳出去,結果後來人又要重頭嘗試。匠人們很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最後,談談對基礎科學的重視不足體現那些方面。
一,市農工商制度,與文化不足,導致是匠人們文化低,微創新往往是現場、圖畫交流,很難傳播開。加上傳男不傳女的說法,一些本是很普通技藝,變成寶貝捂死到棺材裡。沒有交流,後來者就不會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沒有教材沒有指導,只好自己再默一遍石頭過河。二,朝廷對於匠人們的不尊重。奇技淫巧上不了大雅之堂。廟堂之上看不上這些。朝堂不倡導不尊重不表彰,光靠民間很難有大的提升。
中國算盤,是世界上最普及的計算工具。在全世界來看,是全世界最先進的。及時放在現在,非電算化的計算,依舊算盤領先。但是算盤的誕生,是賬房先生的工具,而非是為基礎科學服務的。朝廷不鼓勵甚至在遏制。三,漢語的複雜度,不利於計算。壹貳叄肆伍,利於記賬不利於技術。採用天干地支來代表符號,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爐中火。真的太複雜,遠遠不如A1 B2 C3的計數方便。操作界面的複雜化與門檻不利於普及,就成為少數人遊戲。新鮮血液少了,就很難推動整個水平攀登新的台階。數學的普及度不夠,就缺乏推演邏輯
但漢語的九九口訣,大大加快百姓的買菜效率。四,漢語思維的嚴謹性不足,酷愛留白酷愛意向與意境美。中國畫與西方畫最大區別就是寫實,中國畫用線條和留白體現山水魚蝦。西方畫利用光影透視來表現。而且中國的咬文嚼字並不是體現邏輯推理方面,反而「推敲」成為推崇。
總的來說,思維的跳躍性,加上數據工具的繁瑣和不足,以及很難流傳交流,都是低層次台階徘徊,加上朝廷的不鼓勵及壓制,最重要還是參與的人才基數少、受到教育不足、社會地位被壓制。
在基礎科學這條路上,古代中國匠人們,缺少數學的工具,沒有上升的台階,而成果往往得不到認可和改進,而且還是在生存上苦苦掙扎。這些都是工業革命的必須要素,蒸汽機是什麼?是工業革命的一個代表。中國也許有一天慢慢走上工業之路,但中國仍還會把技能點加在道德哲學、政治學文學上。畢竟對於士大夫們,認為基礎科學依舊是奇技淫巧——
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 傲慢才是中國古代沒能發展出蒸汽機不是什麼大事,歐洲大多數國家不是也沒發展出蒸汽機么,但是並不妨礙這些沒能發展出蒸汽機的歐洲國家工業化,成為歐洲列強。核武器也不是中國發展出來的,但並不妨礙中國擁有氫彈原子彈。
中國的問題是沒有引進蒸汽機,錯過了工業化,錯過了第一次工業革命。
不過可笑的是,中國在那個年代為什麼沒有引進蒸汽機呢?要知道中國是人口大國,只有通過引進蒸汽機,通過工業化,才能將過剩的人口釋放出來,形成生產力,促進就業,改善生存狀態。
在工業化時代,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的情況下,人力短缺的地方怎麼能夠形成工業化的生產力呢,怪事……
-------在那個年代,帝國統治者憎惡歧視商業貿易,閉關鎖國,從明代以來嚴格禁止商人與外邦做生意,清代更是實施海禁,不准許商人開埠設立外貿口岸。因此,中國的遠洋貿易沒有發展起來,也就沒有機會到海外直觀感受西方的工業革命,看到人家的蒸汽機長什麼樣。這就如同你都沒聽說過什麼是原子彈,那你就根本不能想像出這是何等牛逼閃閃的武器。帝國各階層根本就不知道有一種牛逼的機器叫做「蒸汽機」。因為不知道,所以沒引進。
這種商業貿易的阻斷,實際上造成了與西方文化、思想、科技等等各個方面交流的阻斷。與西方的學術交流只限於康熙等幾個猴子在宮廷里玩玩,西方科技並沒有形成大面積擴散到社會各個層面。
而中國的科技,卻在西方商業貿易交往中,通過各種渠道流到了西方,被西方擴散到社會各階層。之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帝國差點就沒能在西方的大炮下爬起來。然後帝國用一種匍匐的姿勢,度過了英法列國殖民,撐到武昌起義槍聲一響終於不行掛掉。而中國社會各階層在近代史中,繼續用這種匍匐的姿勢苦撐,迎來了偉大的反法西斯抗日戰爭。
-------嗯,除了商業貿易帶來的各個層面的交流外,戰爭也是一種交流方式。大多數人要在大炮射程以內,才能看到真理。首先,這個問題底下大多實際上並沒有解釋為什麼歐洲發明出了蒸汽機而中國沒有。這個問題底下是用現象解釋現象,用一個果去解釋果,只是在描述現象,卻沒有解釋現象。由於體制?好,什麼決定了體制呢?由於思想?什麼決定了思想呢?由於人口?什麼又決定了人口呢?人口,體制,思想這些本身就是和沒有蒸汽機是一個因果層級上的東西,都屬於和蒸汽機一樣都是被決定的東西。這就好像是我沒有考上大學,為什麼我沒有考上大學呢?因為我沒有達到分數線,因為我考得不理想。有道理嗎?當然有道理,有用嗎?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吧。我們要找的是原因的原因。
好,批判一番後,說我的觀點
1.根本原因:優勢放大效應蒸汽機工業革命是個好東西,為什麼是個好東西呢,有了他,鋼產量一千八,火輪船也可以製造啦。有了火輪船會怎麼樣呢?可以開著火輪船找到中國打一場鴉片戰爭,打破其自我發展的進程,然後將其納入世界市場,將大英帝國的蒸汽機輸入到中國。這樣,中國自己不就搞不出來蒸汽機了么?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外力干預的話,中國也許可以搞出來蒸汽機甚至引發工業革命,但無奈世界太小,18世紀世界就開始聯為一體,世界的分工協作就已經開始。在現代社會,任何一個國家的高新技術都會在之後的不到十年內普及到全世界,這樣看似是其他國家沒有搞出來,實際上是名額只有一個,一個人用了其他人就用不了。(也許再給中國半個世紀就能引發工業革命,但這一進程被英國打斷了,一切都沒有意義了)
一個偶然的優勢,就足以將其擴大到全世界,打斷各個國家的演化過程,這就是優勢放大效應。這也類似於為什麼今天只有東非智人一個人種的問題,因為一旦在東非進化出智人這樣一個擁有統治全世界能力的生物,就會在之後的幾萬年內(對於地球很短)佔領全世界,把其他人種滅絕。讓其他人種沒有進化出完善的大腦的機會。 就智人這一個種來講,歷史上的民族千千萬,最後佔主流的也不過是亞歐大陸那幾個民族,為什麼其他民族沒有佔主流的機會呢?也許起決定作用的只是很最初的微薄的一點差異,就造成了結果的天壤之別。那麼我們之後就要討論的是,這些首發的微薄的優勢是什麼2.殖民擴張的社會矛盾緩和作用
現在已經普遍認為,工業革命之前的殖民擴張對工業革命有促進作用,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市場,勞動力,和原料。其實還有一點,就是新大陸的發現與殖民擴張實際上緩和了歐洲內部的社會矛盾新大陸的發現極大的緩和由於土地緊張帶來的社會矛盾,不僅僅改善了個人生活,還有更加重要的一點,就是使得歐洲社會更加穩定。緩和了歐洲的階級矛盾,完好的保存了貴族階層,甚至出現了英國這種君主立憲制國家,但是這和科學研究有什麼關係呢?與今天不同的是,早期的科學研究知識文化是少數貴族的玩物,平民奴隸佃農是認不了幾個字的。從亞里士多德柏拉圖歐幾里得到牛頓萊布尼茨拉瓦錫馬克思,無一例外都是其所在社會的統治階級,法國大革命之後才有少數窮人接觸到科學,使得科學家在全世界範圍內成為一門專門的職業是二戰後的事情。中國文化大革命前的專家學者多是在民國時期上得起大學的人,90%的文盲率誰上得起大學呢?(由此可見上南洋公學的他也不是一般家庭)而底層的革命會破壞早期的科學研究活動,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顯然是科學的倒春寒,著名的化學家拉瓦錫就死於法國大革命,而他是波旁王朝的稅務官,並且是法國貴族。這從側面也可以解釋中國為什麼科學研究長期停滯,即無數次的農民起義階級鬥爭與王朝更替使得研究成果遭到失傳。當然,階級矛盾的緩和並不單單由殖民擴張導致,還有其他因素,民族因素。畢竟歐洲的大規模無產階級革命是各國統一以後一戰前後的事情,而中國從秦亡就開始了。民族矛盾的激化也會緩和階級矛盾,換句話說,矛盾轉移了。長期分裂是造成民族矛盾代替階級矛盾成為主要矛盾的重要因素。就比如說中國先秦時代乃至第一帝國的王室貴族官僚的家族都可以追溯到五帝三皇時期。4.航海文明的優勢歐洲文明的出生與崛起都離不開海洋,希臘-羅馬文明是地中海文明,而大西洋又較太平洋更為狹窄,使得歐洲的航海技術比較發達,也使得歐洲首先發現了美洲大陸而不是太平洋西岸的中國,而這一點又導致了第二點。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