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稱 America 美國,Japan 為日本等?這種翻譯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用的?
美國為什麼叫美國?
明朝時,中國第一次知道地球是圓的,也第一次知道世界上還有五大洲四大洋,這時對America的譯名就叫「亞墨利加」。
而美國人和中國直接打交道很晚,到十八世紀才有美國人到廣東,所以當時廣東人以粵語發音將America翻譯為「咪唎堅」、「彌利堅」或「米利堅」,也有叫「咩哩干」的,還有以美國國旗特徵而稱呼其為「花旗國」的。當然,這都是民間的稱呼。——話說日本人把美國叫「米國」,就是受了咱大廣東人「米利堅」的影響。
鴉片戰爭後,美國人也大量來到中國,當時稱英國人為「英夷」,當然也就稱美國人為「咪夷」了,誰叫他們是「咪唎堅」呢。不過這名字太有喵星人風格這事大家忽視就好。
後來中美簽訂《望廈條約》,條約當然不能採用「咪夷」這種強烈的喵星人風格,於是裡面稱為「亞美理駕洲大合眾國」,這應該是當時官方的確定稱呼了。
到洋務運動時,和外國打交道增多,估計洋務派也覺得既然要向人家列強學習,怎麼著也得先給人家一個好名字吧。所以曾國藩在奏摺中,把「米利堅」和「美理 哥」兩個早期譯名掐頭去尾,合二為一,打造了「美利堅」這個詞。於是「亞美理駕洲大合眾國」理所當然就變成了「美利堅合眾國」。後來又嫌六個字麻煩,又簡 化成了「美國」。——說起來,「美國」的版權還在我大文正公手裡呢。
日本為什麼叫日本?
「日本」這個名字可不是從「Japan」翻譯過來的,人家自己就叫日本。公元607前,日本聖德太子攝政,向中國隋煬帝送了一份國書,抬頭雲「日出處天子致日沒出天子」,隋煬帝一見大怒,以為無禮,將國書退了回去。這個「日出處」就是太陽升起的地方,也就是日本的意思,這也是「日本」一意最早出現。
《史記正義》記載,武則天時改倭國為日本國。武則天改國名,必然不是憑空生造,肯定是日本國內自稱「日本」,武則天才按照名從主人的原則,將其漢名改為「日本」的。
「日本」這個詞,日本人自己讀作「泥轟」,那為毛英語中稱作「Japan」呢?有兩種說法,一種據說是古代中國北方人對「日本」二字的發音是Jih Pen Kuo,葡萄牙人給聽岔了,聽成了Jipangu。於是就把日本叫「Japan」了。還有一種說法,說是中國古代南方人對「日本」二字的發音是「Yatpun」,荷蘭人聽岔了,聽稱了「Japan」。——也不知道真的假的,放這裡故備一說。
最後順便說說英國為什麼叫英國?
因為英國最早是英格蘭王國,後來和蘇格蘭王國合併,才成了大不列顛王國。再到後來合併了愛爾蘭,就成了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至於現在的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咱們就不說了。)
當年利瑪竇第一次把英國介紹給中國的時候,還不是大不列顛,更 不是聯合王國,而是「England」,當時利瑪竇就翻譯為「諳戈利亞」。後來,「England」又被翻譯為「英圭黎」、「英吉利」等等名字,最後被確 定為「英吉利」。之後英格蘭王國變成了不列顛王國,又變成了聯合王國,但中文卻都用「英吉利」來代表了。那麼,「英吉利國」當然就簡稱英國了。
中英《南京條約》中,稱呼英國為「大英」,但落款處對英國的正式稱呼是「大英伊耳蘭等國」,這個名字把我搞糊塗了好久,不明白是什麼意思。後來找資料,發現《南京條約》的英文版,才恍然大悟,原來「伊耳蘭等」就是「Ireland」,「大英伊耳蘭等國」就是「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此答案僅作為為什麼我們稱America美國,Japan為日本等?這種翻譯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用的? - 三種不同的紅色的回答的補充。
英語中「Japan」一詞的來源:
1570s, via Portuguese Japao, Dutch Japan, acquired in Malacca from Malay Japang, from Chinese jih pun, literally "sunrise" (equivalent of Japanese Nippon), from jih "sun" + pun "origin." Japan lies to the east of China. Earliest form in Europe was Marco Polo"s Chipangu.譯:
大約在十六世紀七十年代,(英語的「Japan」)由葡萄牙語「Jap?o」和荷蘭語中的「Japan」發展而來。而葡語和荷蘭語中的詞又是從馬六甲海峽地區的馬來語中的「Jepang」衍化而來。馬來語裡面的「Jepang」則來自於(古)漢語「jih pun」(即「日本」)。歐洲最早的關於日本的記錄來源於馬可·波羅書中的「Chipangu」。
- 據本人猜測,「Chipangu」應該是日本國的意思——當然,僅僅是猜測,沒有嚴格的歷史語言學根據。
- Online Etymology的原文寫的是「Japang」,但馬來語的日本應該是「Jepang」。
不算回答問題,只是想說,相比起歐美列強,我國對亞非拉同胞國家的國名翻譯真是慘不忍睹
引用我自己在另一個問題里的回答
「非洲國家Mozambique,曾被譯為「莫三鼻給」!
這個滿滿惡意的中文譯名到1975年才改成今日的「莫三比克」,至今一些港台地區文字依然用「鼻給」舊名稱呼此國。該國以前還有其他的中文譯名,但都惡意選用了不忍直視的漢字,如「茂山比丘」,「馬生別給」,「門殺皮客」,甚至還有「莫三必給」,讓人無法嚴肅的相信這是一個國家的名字!
據說,出於尊重亞非拉人民的需要,周總理特別指示用莫三比克代替「鼻給」等用字不究的老翻譯。
同時糾正的還有原譯名「怯尼亞」的肯亞,原譯名「撒拉里窩內」的獅子山等非洲國家。
能把Kenya翻成「怯尼亞」,同時卻又能把English翻成「英吉利」,我很難相信那些譯者完全是無心為之的。
參考網文,「莫三鼻給」什麼時候從文獻中消失的?
http://www.15yan.com/story/5dk5IVS7MUz/搜索百度,會發現仍有國內媒體把該國領海海峽寫作「莫三鼻給海峽」。
台灣省「外交部」至今仍在許多場合以「莫三鼻給」稱呼此國。
作者:董司元
鏈接:有哪些截然不同的譯名其實有相同的原名? - 董司元的回答」英吉利,奧地利,德意志,對這些列強國名的翻譯,我們簡直到了讚美的境界。為了給他們翻譯出有意境的國民,我們刻意選用優美的文字,甚至扭曲了其國名本身正確發音。
對二三流國家,我們就不那麼考究了。寮國,模里西斯,烏拉圭,吉里巴斯
這幾個國家譯名,其發音與遣詞,令我很小時就「印象深刻」。考慮到我們祖先曾把印度稱做「身毒」,現在我們在翻譯國名方面對二三流國家的態度已經可以說是大為改善了。按照我們對待二三流國家的翻譯標準,幾個列強會被寫作亞美黎加,別列甸,魯什亞,孚汗茲,多施蘭,埃斯賓,伯托哥,別爾珍,奈德蘭,伊塔力,奧司奇亞,斯韋登,斯韋茲蘭。逼格瞬間死光光。
忽然想到別的。例如英國,美國,德國。看這些名稱,英,美,德,都是表達很正面的情感。善良的中國人民,都不會去翻譯成 陰,霉,歹這些不好的詞。善良偉大的中國人民啊!
葉門 曾經有台灣學者建議台灣外交部改稱頁門 也是生命門戶之意 用在國名上不妥
古代:蠻、夷、戎、狄、胡、羌、倭、匈奴、烏孫、鮮卑、突厥、契丹、女真、朝鮮、 羅剎……
近代:英吉利、法蘭西、德意志、義大利、美利堅、加拿大、俄羅斯……
發現什麼沒有?這基本反映了文化心態。古代日語念"日本"為ji pon,葡萄牙人音譯成葡萄牙語,英國人再音譯成英語成了japan
china是瓷器,japan是日本瓷器這不是侮辱,瓷器在當時歐洲是財富的象徵之一
美國是中國清末提出來的,日本是我國隋朝時鬼子自己自稱的
特地找了一片文章,America 的由來是來自一個義大利人https://www.quora.com/How-did-the-USA-get-its-name/answer/Shoji-Flabour?srid=ut8iAshare=949f3e60裡面有詳細內容,無需翻牆好像不符合題,一臉懵逼
肯亞原來譯作「怯尼亞」,看上去好一個怯生生的可愛樣子。
英、法、美等國家的名字的翻譯用字是慈禧太后親自審核確定的。
先佔坑,我有史料就是有點難找,等找到之後發來補上。那時候學英語我是這樣的:
What is your name?(我特意思要乃木)
How do you do? (好毒油毒)How are you?fine,thank you(好啊油?煩嗯,三克油)現在想想書上密密麻麻備註的漢字,依然笑得不行~~~哈哈,,,,,,,你們說的這些都弱爆了,「也」字在古漢語的意思和「且」相對,是女性生殖器的意思,當然,這也沒什麼。
但是,在遙遠的阿拉伯半島西南部,有一個叫葉門共和國的國家……
還好,台灣的對該國的譯名是葉門……中國的譯名為什麼不改?叫china,不就是「支那」的音譯嗎?
其實應該才成「中華」"zhonghua";或者是華夏「huaxia".
當然,改英文國名,應該由全民公決。
幾乎所有的國家的音譯都應該由該國家的正式名稱根據發音音譯的,為什麼中國卻被動地用瓷器或者用印度人的「摩訶脂那」發音來決定中國的英文譯名?比如日本是JAPAN,比如韓國是KORER。咱們中國的國名應該是「中華」「華夏」,音譯只有改為zhonghua,或者HUAXIA ,這樣才能體現中國人的真實國名所包含的意義,而不是瓷器。推薦閱讀:
※為什麼拉什莫爾山上沒有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的雕像?
※建國時首都規劃一事,梁思成是否說過「五十年後,歷史將證明你是錯的」。行政中心遷往通州,是否驗證該預言?
※中國史書中的「大夏」是對Dahae的音譯嗎?
※如何評價一些有幻想精神的中國人希望在伊朗復興拜火教的想法?
※中世紀的貴圈有多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