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科書中類似於「瓦特是發明蒸汽機的人」這樣簡單籠統甚至於誤導人的例子有哪些?
這位題主從一本小學三年級以下的啟蒙讀物延伸出來對我們教育的思考,但是這本書是不是教科書都有待考證。初步判斷,這是一本類似於十萬個為什麼的科普讀物,大家討論前請先明白這一點,小學教科書有明確說明瓦特是改良蒸汽機而非發明蒸汽機;初中世界史也有明確說明。
以下是原題目————————瓦特是改良蒸汽機使其效率增加聞名於世的人,這一點大家都已經知曉,但是今天仍然在一本初級教科書上看到了這樣的文章,所以想到了這個問題,希望大家都來討論。
我認為最為嚴重的,也是影響我最久的一個誤導那就是——亞里士多德是個傻逼,阻礙人類進步更新:找到了蘇教版初一語文課本《斜塔上的實驗》
他們很不贊成,認為一個學生要獨立思考,這簡直是不折不扣的異端。教授們宣布說,所有科學上的問題最後都被亞里士多德一勞永逸地解決了。無論何時,如果一
個學生敢於對一條教條式的說法提出異議,教授只需引用亞里士多德的一句話就可以結束爭論:導師已經指示過了。那就等因奉此,再沒有什麼可說的了。教學之餘,伽利略更忙於實驗。他說,他的目的是重新檢驗亞里土多德有關科學的學說,而不是把這些學說當做福音真理來接受。他發現真理的道路,不是靠背誦亞里士多德的著作,而是通過學習"大自然這本寶書"。
課本中亞里士多德的形象就是在阻礙人類進步。
其他沒有被誤導的,當時就能理解亞里士多德對科學的貢獻是和牛頓並駕齊驅的人,我對你們的獨立思考和博學多才非常敬佩。但非常慚愧的是,我當時真的是覺得亞里士多德就是個從不做實驗,只會腦補出世界規律的臆想者。雖然手邊沒有中學課本,但是通過這份「中學物理中著名物理學家和重要物理學史」綱要,我還能清楚回憶起亞里士多德在中學課本里所扮演的角色:會發現中學物理課本給人的感覺就是:亞里士多德就是一個理論體系錯誤百出,且無法自洽的笨蛋。當時在我心中,亞里士多德的智商就跟我之前撕過的民科們如出一轍。
但我現在才知道亞里士多德是一個十分偉大的人,大英帝國百科全書稱讚他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位真正的科學家」(Aristotle was the first genuine scientist in history)。亞里士多德在哲學上有著突出成就,馬克思稱其是「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恩格斯稱其是「古代最博學的人物」。他的研究涉及邏輯學、生物學、以及心理學,某種程度上他被認為是科學研究方法之父。雖然他的大部分工作在包括我在內的普通人看來,十分不直觀和晦澀難懂,但是其中也有不少結論是我們今天習以為常的東西。例如:演繹三段論,下面是一個簡單的例子:他留下的著作成為最完整而又最具影響力的哲學系統之一,或許高過史上任何的一個思想家。他早在兩千年前的著作《政治學》一書中就預言到了工業化之後的世界在文藝復興後三傑之一的拉斐爾的著名畫作《雅典學派》中,描繪的就是一群著名的希臘哲學家和科學家集聚在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兩位先賢的身旁,彼此爭論和工作的場景。=========================================================================上述都是鋪墊,介紹一下亞里士多德的成就和地位,算是為亞里士多德正個名,也是為我當年的無知詆毀,向這位先賢認個錯。話說回來,那中學課本為什麼要「黑」亞里士多德呢?下面是我的看法:中學教育中,喜歡給人貼標籤,出現在教科書里的人往往是非黑即白。卻常常沒有黑和白之間的過渡,因為在事實中,即使是灰度圖,也是有256階的變化的。這種非黑即白的敘事方法體現在兩個方面:臉譜化和簡單化。例如課本會說「牛頓小時候資質一般,學習成績不好」,但卻不提牛頓之後的學習經歷,甚至於很多人還誤以為劍橋大學畢業的牛頓是沒上過大學的(很多民科會說牛頓和愛因斯坦都沒上過大學,以此來證明學歷無用論)。很多課本和科普讀物還會把萬有引力的發現簡化「蘋果落地」,實際上「蘋果落地」說法是牛頓去世後他侄女講述、由伏爾泰寫出來的故事,是一個經過演繹的故事。事實上,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的過程絕非這麼簡單。牛頓從1665年至1685年,花了整整20年的時間,才沿著離心力—向心力—重力—萬有引力概念的演化順序,終於提出「萬有引力」這個概念和辭彙「如果每個機器都能製造其各自的零件,服從人類的指令和計劃…如果梭子會自己來回飛動、如果弦撥會自己彈奏豎琴,完全不需人手操控,工頭將不再需要領導工人,奴隸主也不再需要指揮奴隸了。」
牛頓在1665~1666年間只用離心力定律和開普勒第三定律,因而只能證明圓軌道上的而不是橢圓軌道上的引力平方反比關係。在1679年,他知道運用開普勒第二定律,但是在證明方法上沒有突破,仍停留在1665~1666年的水平。只是到了1684年1月,哈雷、雷恩、胡克和牛頓都能夠證明圓軌道上的引力平方反比關係,都已經知道橢圓軌道上遵守引力平方反比關係,但是最後可能只有牛頓才根據開普勒第三定律、從離心力定律演化出的向心力定律和數學上的極限概念或微積分概念,才用幾何法證明了這個難題。
天才就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
但這句話沒錯,這十年里,愛因斯坦在這期間接受了從中學到大學的完整教育包括在蘇黎世理工就讀的經歷,經過了嚴格的科學培養和訓練。愛因斯坦雖然畢業後在專利局工作,並非專業的科研工作者,但他堅持繼續研讀前沿的科學文獻,緊跟科學界的最新研究,才能有如此成就。同時本土化的例子還有數學家華羅庚先生和陳景潤先生,在此不再贅述。上述這些例子往往都是民科最喜歡推崇的,但現在一想,民科們會對這些偉大科學家產生誤解,也不能全怪他們自己。
這些簡單化的處理雖然有助於學生理解,但時間久了會給人一種感覺,會讓學生誤認為偉大科學家們的發現都是來源於靈光一閃,然後經過努力就成功了。而其中的過程往往只會用「努力思考、認真研究」來概括。這種描述方式讓讀者看不到科學家對前人的繼承-發展關係,也沒有反映科學研究的真實過程,偉大的科學發現更不是「一拍腦袋」或者「艱苦思考」就可以成。就我個人,我有理由相信,正是這種風氣,大大助長了民科團體的發展壯大。
實際上每一代科學家都是在前人成果和遺留問題的基礎上進行工作的,因此學習中,既要了解前人的成就,又要了解不足之處,才能進行
創新。但我們在講偉大科學家故事的時候,過分否定了前人的成就,為了突出某人的偉大,就把前人描寫成「荒唐」甚至「反動」,卻忽視了前人奠定的研究基礎。這種「徹底否定」尤其體現在我們的教科書抹黑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現象之中。
繼續回到這張圖,會發現亞里士多德就是前人工作的「反面典型」,他出現在課本里的最主要作用就是當作靶子,就像說相聲里的捧哏,用他的「愚蠢」和「荒唐」,去反襯出後來者的偉大和睿智。1.物體不受力,運動即停止這一說法被後來的慣性定理徹底推翻。但在課本中討論慣性的時候,描述方式是把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做對比,讓亞里士多德來扮演反面角色,被證偽和嘲笑,說亞里士多德的思想體系存在著極大的缺陷,只注重對自然現象的某種解釋,而不考察其實質。2.物體越重,下降速度越快教科書里說亞里士多德是根據一塊石頭比一片樹葉落得快等日常觀察到的事實,認為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墜落得快,這一錯誤論斷符合人們的直覺,流行長達2000多年之久。接下來介紹了伽利略思想實驗。但其實伽利略的思想實驗所使用的「歸謬法」恰恰是亞里士多德在他的邏輯學著作里提出來的方法。伽利略首先運用理想實驗的方式進行邏輯推理,從推理中發現物體下落的快慢和它的重量無關。伽利略設想,如果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是正確的,那麼,讓輕重不同的兩個物體下落時,重的物體下落快,輕的物體下落慢。可是,把它們綁在一起讓其下落會出現什麼情形呢?按照亞里士多德的觀點,綁在一起後的物體會比原來重的物體更重,所以它們就比重的物體下落得快。可是,從另一方面分析,綁在一起後,由於重的物體要帶動輕的物體運動,它們應該比重的物體下降得慢一些。這顯然是兩個互相矛盾的結論。無論如何,綁在一起的兩個物體只能以一個速度下落,而推理的過程又是完全正確的,因此推理的前提必然是錯誤的。伽利略由這個推理得出結論:物體下落的快慢與重量無關,所有物體下落快慢都是相同的。
自由落體研究的事情不僅在物理課本里存在,甚至在語文課本里,有一篇關於伽利略的課文,也把亞里士多德拿出來說事。提到伽利略在斜塔實驗之前,被守舊派學者嘲笑道「沒有人相信炮彈會和羽毛下落的一樣快」和「亞里士多德的學說是不可能錯的」。把亞里士多德的學說,描寫成了阻礙人類進步的障礙。
3.地球是宇宙中心
教科書里說亞里士多德認為地球是宇宙中心,而太陽月亮和星星都是圍繞地球旋轉。今天的我們都知道,地心說的做法顯然是錯誤的。亞里士多德再次成為了靶子,尤其是反襯為科學而死的「布魯諾」時,再次把亞里士多德劃入了阻礙科學進步的守舊腐朽的黑惡勢力里。但我想說,每一代人也首先是學習前人的成就,然後才談得上創新和變革。牛頓說:如果我比別人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不能為了樹立科學的「英雄史觀」,就要把黑暗」中世紀中被推崇的亞里士多德當作靶子,永遠打入腐朽者的行列。真理是絕對的,也是相對,沒有理論是完美無瑕,但作為能夠載入史冊的偉人,亞里士多德的學說也不可能一文不值。
而且可以說,歷史上的革命性的偉大科學家,都在或多或少從前人成果中獲取財富,自覺或不自覺地繼承傳統。比如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無論從體例到數學方法,都與托勒密《至大論》如出一轍,甚至其指導思想也是為了實現古希臘學者柏拉圖提出的用完美圓周運
動來描寫行星軌道,以至於科學史上稱哥白尼為「最後一位古希臘天文學家」;伽利略的「歸謬法」來自亞里士多德,他發表著作討論新科學使用的也是古希臘常見的對話體;牛頓劃時代的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所用的數學方法是古希臘的幾何運算體系。當我們做出評價的時候,應該弄清楚他們的繼承與革新具體在何處,而不是認為新的都好,舊的全壞,把前人謾罵得一無是處。了解前人的錯誤是怎麼發生的,比簡單否定要重要得多。?????????????????????????????????????????
其實,亞里士多德自己從來沒有說過自己是「絕對正確」的,從他最著名的名言之一(也是罕見的亞里士多德的正面材料)
「我愛我師,我更愛真理」(IlovePlato,Ilovetruthmore)
可以看出亞里士多德本人是拒絕個人崇拜的,把真理置於對師長的熱愛之上的。
所以我認為這不是瓦特或亞里士多德的事情,而是教育思路走臉譜化和簡單化的問題。我自己不是教育工作者,對教育行業和理論也不了解。只能從自己十幾年求學和進步的經歷出發,談一點個人感受。
參考資料: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A%E9%87%8C%E5%A3%AB%E5%A4%9A%E5%BE%B7Aristotle中學物理中著名物理學家和重要物理學史【圖文】亞里士多德?????????????????????????????????????????萬有引力定律_百度百科
(5.24更新)
再次感謝大家的評論。為了能夠切身感受一下這段歷史,答主作為一名北京土著今天就第一次來了個圓明園一日游,貼兩張對比圖(圓明園四十景之一-方壺勝境復原圖)
(今天答主照的方壺勝境,遠處依稀可見的大理石堆為復原圖中的大理石台階。宮殿則已全部被毀)
(文源閣,原藏四庫全書第三卷。圖片是今天圓明園搞活動送的掛曆裡面的3D復原圖)
(文源閣遺址)
有些評論說我洗白英法聯軍或者邏輯錯誤,對此我表示非常困惑。關於前者我已經在評論當中做過解釋。今天看到被毀後的正大光明殿,方壺勝境和九洲清晏更是痛心疾首,所以我相信只要是中國人,那就絕對不會給任何野蠻的侵略者洗白。所以在這一點上,我和支持我和反對我的人肯定是持有同樣的觀點的。
關於邏輯問題,我覺得你可能沒明白我強調的地方,特再次說明。英法聯軍可惡,沒錯。他們是罪魁禍首,也沒錯。只可惜,這不是全部。因為圓明園的徹底毀滅還是大量中國人參與搶劫,破壞的結果,這是事實。我在這裡說明,教材中提到的英法聯軍是主因,可是老百姓的因素也絕對不應該被忽略,所以圓明園的破壞是有很多中國人自己的原因。如果這個邏輯線某些人還覺得有問題,那麼我覺得就是真的理解力不夠或者為了滿足自己的所謂的愛國慾望而刻意否定事實了吧。至於說老百姓吃不飽飯被嚴苛雜稅壓迫所以「搶劫有理」,在一定程度上是對的,而且我也提到了老百姓和清政府的關係是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但是,現在國家觀念是有了,但為什麼還會出現像知友說的搶散落在路上的橘子的現象?甚至就在我今天參觀的時候,還看到有人(不是一兩個)不惜生命危險攀爬到圓明園廢墟旁高大的桑樹上去就為了采那幾顆桑葚?就在圓明園裡發生的這樣的事,這是有多麼諷刺啊!還是因為吃不飽飯或者沒錢買桑葚?笑話。所以,除了缺失的國家概念,當時搶劫圓明園的甚至於現在很多(這個社會在變好,這類人只會越來越少)中國人還缺少了什麼呢?引出話題供各位思考,這裡不作為本文的回答重點。一點感想罷了,還希望大家一起學習,了解歷史真相。==========================火燒圓明園(並不是錯,只是少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科書上經常給人一種英法聯軍一把火就把圓明園燒了個精光的即視感。底下這張圖就是舉個栗子,雖然各個學校用的教材稍有不同,但說到這部分還是基本一致的(不好意思技術水平有限只能截了個圖)
(左邊黃框里說英法聯軍一把火就把遠瀛觀和大水法燒成了這樣。真是,英法聯軍就算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工業國,這帶的火把也還是跟咱大清一樣的火把,火還是一樣的火,咋就能把石質建築燒成這樣……要是火真有這麼大威力,這大清都不知道被老百姓推翻多少回了……)
然!而!
這我們不僅就要想了,圓明園的木質建築確實有可能被一把火燒沒了,但是諸如海晏堂這類主題為石頭的類西洋建築難道也能被火燒了?非也非也,下面這張圖大致拍攝於1870年(一個德國人,記不住名字了)
雖然皆是一幅破敗景象,但是建築的輪廓還在,如果稍加修葺還是可以重現往日雄風的。
辣么,圓明園在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之後又經歷了什麼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早有定論,但是卻被咱們的課本忽略了(如果有的話請指正),那麼我就再舉個 :十二生肖獸首的遺失。今天無論是國人還是海外華人對獸首的歸還問題一直保持亢奮的狀態,確實值得鼓勵。但是,如果各位仔細想一下,這些獸首的價值是什麼?文物單位價值在於它不僅在現在來看是無價之寶,在當時也應該是無價之寶(皇室專用等等)。那麼獸首在當時是什麼呢?獸首當時只是用來當水龍頭的。那麼十二個水龍頭在當時會有多大的價值,呵呵。所以,這就有牽扯到一個問題,英法聯軍為什麼要費這麼大週摺跑到水池裡面去鋸十二個水龍頭呢?答案又是不言而喻:因為這壓根不是英法聯軍乾的。回到主題,圓明園的徹底毀滅絕不是英法聯軍那一把火就辦得到的。圓明園的徹底毀滅,中國人自己的掠奪是很大一部分原因(拿建築石材蓋房子啊,在圓明園裡種有機蔬菜等等)網上關於圓明園石劫和土劫的資料也很多,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做個總結吧,教材在這裡絕對是讓我們培養出了不小的民族主義情感,讓我們對英法勢不兩立。但是,從圓明園的毀滅來看,這裡更牽扯到了中國落後(幾乎沒有)的國家觀念,朝廷與民眾的勢不兩立(防火防盜防家賊啊,中國多少代封建君主絕對在鎮壓農民起義上比打擊外國侵略者更優秀。所以,圓明園一沒了守軍,老百姓那還不報復性搶劫,反正都是你愛新覺羅家的,又不是俺們張家王家的,更不是啥國家的,不搶白不搶)以及各種各樣的當時中國的社會問題。而作為一個國家立國之根本,這些問題不讓後世子孫搞得明明白白,那麼這樣可悲的歷史也許會再次重演吧。——————
一點補充:首先非常感謝大家,逛知乎的日子不長,看到這麼多評論和贊真的是一顆賽艇^_^關於這篇小文的主旨,我本來是想用圓明園舉例子,來說說近代中國為什麼會出現那麼多魯迅先生筆下「人血饅頭」一類的圍觀群眾和當時中國人淡漠的國家觀念。本人對圓明園和鴉片戰爭的學習也只是停留在初級階段,對歷史研究亦非專業,造成的誤解和說明不清的地方還望大家指正。說回到這個話題,想對提出異議的童鞋問幾個問題:為什麼林則徐在廣東招募鄉勇抗英卻花了大筆金錢才僱到一些幾乎沒有任何戰鬥力的地痞流氓?為何老百姓才英軍入侵是卻抱著「喜迎王師」的態度?為何地方官員奏請皇上時屢屢提到所謂的「漢奸」行為?很明顯,老百姓是不愛這大清國的,這也就是我想用圓明園這個例子說明的一個事實。為啥?因為這大清也不愛老百姓。當兵的永遠一副猥瑣樣,當官的也多為貪官污吏,敷衍了事之人,老百姓無時無刻不要像這牲口一樣交納各種嚴苛雜稅……這樣的政府,這樣的軍隊,你指著老百姓還要在戰爭時期為「國」盡忠不當漢奸?一個不以民為本,把老百姓當動物對待的統治者,又憑什麼指望人民去愛戴他?清國與外國侵略者的戰爭絕不是僅僅弓箭彎刀對火槍大炮,而且還是一個絕對君主,不把老百姓當人的國家體制對抗一個言論自由,公民享受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利的國家體制,孰優孰劣,一目了然(而這也就導致了老百姓目無朝廷,轉而「投敵」幫助侵略者進攻自己的國家了)這個才是我想說的點,一個不能忽略的點。先說這麼多,關於這段歷史,一定會繼續學習,再次感謝各位捧場。
-----------------------
再次編輯,統一回復一下一些諸如「圓明園既然已經是廢墟了那老百姓拿點石材回家蓋房子怎麼不行?」之類的問題。我們先來看個Quote,現代人的說法空口無憑,那咱找當時的人來說說:「聞圓明園為夷人劫掠後,奸民乘之,鑲奪余物,至挽車以運之。上方珍秘,散無孑遺。」
《越縵堂日記》 (清)李慈銘那麼我們都知道嘛,畢竟皇帝花園都給燒了,這可不是鬧著玩的。對於這類悲慘的失敗,也不排除李先生為了民族情結打算找些「漢奸」來背鍋的可能性。中國人的記載不一定可信,那看看這外國人咋說的吧:
「當我們再走近內宮時,遇見了成群打伙的中國人,搶劫他們皇帝的東西。我們檢查了她們的籃子和包裹,只能找到瓷器,氈毯和粗布的棉衣。他們沒有走進最好的宮殿,他們懼怕我們。」
---英國隨軍牧師Ghee那一定有有人會說,這搶劫的人難道就不會為了洗白自己(當然他們怎麼洗也洗不白)而故意栽贓給中國人嗎?拜託,這幫外國人就算再不會栽贓,也不會說中國人只是拿了瓷器氈毯棉衣這種外國人估計不大會在乎的東西(瓷器沒準會在乎,不過估計英法聯軍控制的地方有比這些中國人拿的更好的吧)吧?要是真栽贓,那乾脆直接說是中國人把能搶的都搶了我們只是撿撿垃圾什麼的不就得了?所以這個記錄我覺得基本可信。
所以說,這哪裡是簡簡單單偷塊沒人要的石料拿去蓋房子的事兒?這就是赤裸裸的搶劫啊!還覺得老百姓沒問題全是英法聯軍(不是八國聯軍,雖然八國聯軍也有英法這倆老小子)的錯的醒醒吧!多少奇珍異寶是被自己人偷竊販賣?多少古玩字畫是被你們眼中天真無邪的小老百姓轉手倒騰給了洋人?不反思這些,卻一概認為天朝人民無罪,那和150多年前那個還在做天朝幻夢的大清又有何分別!下面這兩樣的事估計很多人都知道。
司南——我一直覺得這是古董原物,結果是現代人制的,而且本身尚有不小的爭議。
地動儀——我以為這是張衡發明並製造的古董, 其實是在上世紀50年代由王振鐸根據《後漢書》中196個字的文字描述,並結合英國科學家的地震理論製造出來的現代作品——而且並不能真正的驗震。
根據現有的文獻,中國人發現磁性能指示南北方向,是從北宋開始的。而司南的出現遠遠早於北宋。《論衡》是東漢時代的著作,如果將司南解釋成利用天然磁性指南的磁勺的話,那麼中國人使用磁性辨別方向的時間,將往前推大約1000年。
即便中國人發現磁性指南出現在北宋,也是人類最早利用磁性指南的開始。但在1940年代末到1950年代初那個特殊時期,復原和展現中國古人的科學成就,不僅僅是一個科學命題,也同樣是一個涉及到民族情感和民族自信的問題。因此,這個「勺狀」的複製品,儘管無法用天然磁性指南,但仍擔負著發展國際友誼的重任,1952年,它被當作中華古老文明的象徵而送到了蘇聯。第二年,中國郵政還出了一套特種郵票「偉大的發明」,一共四枚,其中第一張(特74-1)就是這個勺狀的「司南」。這也使得這個「司南」成為家喻戶曉的形象。1952年夏天,李約瑟在北京重逢了他在西南時期的中國科學界故友,並新結識了王振鐸,在北海團城玉佛寺的亭台上,王振鐸向李約瑟講述了他的「司南」。在李的記憶中,他們「共同討論體現了他的結論的精美模型」。與王振鐸的這次會面給李約瑟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記憶。在李氏《中國古代科學》一書中,「18世紀以前中國傳到西方的機械和其他技術」列表裡,「磁羅盤」(李氏用詞,非中國古代的水羅盤和旱羅盤,他在這裡註解為「天然磁石製成的匙」)早於西方11個世紀。「四大發明」寫進歷史課本,一代代的中國學生由此認識了這個勺狀的「司南」。這個「司南」也一再被送給國際友人,雖然在贈送的同時,都會說明這是今天複製的模型。但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這個珍貴的模型禮物同樣是由鎢鋼製成並經過現代科技的電磁場強化過。因此在它的身上,體現的與其說是古代文明,不如說是現代科技。不過,物理學界從1956年起就有人開始質疑勺型司南,已故東北師範大學物理學院劉秉正教授對司南的質疑從1956年開始,他找到七種不同的天然磁石,不僅做了大量的物理學試驗以證明天然磁石無法像展出的司南那樣指南,而且一直到2006年還在發表論文從各個方面來表述,司南不是勺形磁石。
大多數人也許不知道,此前人們在歷史教材里看到的那個張衡地動儀是60年前考古學家王振鐸復原的,這個地動儀的原理已被質疑。現在,在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所的大樓里,有一個「張衡地動儀科學復原」課題組,經過多年研究,現已研製出了新版的復原地動儀。據擔任課題組組長的馮銳介紹,新版復原地動儀經過了專家的檢測。然而,方舟子又對新版復原地動儀提出了質疑,認為「僅僅是個擺設」。(2010年12月2日《北京青年報》)
真相常以突襲的面目出現,令人猝不及防。如果不是學者的披露,我們也許至今尚不知道,教材里看到的那個張衡地動儀原來是贗品,是60年前考古學家王振鐸復原的。張衡地動儀承載了幾代人的驕傲記憶,它甚至被升華為一種圖騰,是古代科技文明的象徵性符號,是千古流芳的偉大創造,為無數今人津津樂道。真相的殘忍之處在於,不僅地動儀是後人仿造的,連地動儀的構造原理也經不起推敲,它並不能預報地震。這,情何以堪,難怪網友感嘆「自豪感轟然崩塌」。
「黑暗中世紀」
這是高中歷史教科書這是相關內容,「1769年,英國工人瓦特對紐可門蒸汽機進行了重大改進」這是學校私人印發的教輔導學案不好意思打臉了。只是希望提醒一下題主以及有類似想法的人,在評價對錯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真相。另外,我實在不知道你貼是什麼書,反正以我多次轉校甚至跨省轉校的小學經歷來看,這東西連小學課本都不是。突然發現,中國教科書,不管哪個階段,從來都只有「語文」科目而沒有「中文」科目,右下角頁碼旁邊那是什麼玩意?這個階段的語文教科書標題下面怎麼會標英語?————————————————————————評論區有朋友指出這篇課文真實存在於中國教科書之中,我為自己理由不充分的言辭道歉。但我依然很主觀的堅定我的論證的正確性,因為我所受到的教育就是如此。
1.我記得初中教科書上說的是瓦特改良的蒸汽機。
2.就算說瓦特發明了蒸汽機,也不完全錯。因為最通用的那種蒸汽機就是瓦特發明的。此前雖然也有蒸汽機,但和瓦特發明的蒸汽機原理上還是有很大差別的。瓦特做到了以下幾點:a.將冷凝器與氣缸分離,大大提高了效率b.將蒸汽機的直線運動轉化為圓周運動。(順便說一下,18世紀如何在直線和圓周運動之間互相轉化的問題直接促進了代數曲線理論的發展,這也算是代數幾何的老祖宗了。)這兩點是瓦特最重要的改進。所以瓦特讓蒸汽機從只適合在少數礦場使用的效率低的機械成為了普遍動力。經過改進後的蒸汽機無論是外形還是內部結構都和紐可門的蒸汽機有了很大區別。所以大家只記得瓦特,不記得紐可門了。從這點說,說瓦特發明了真正的蒸汽機也沒有錯。我補個語文的。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十課,請看上頁第四行——
我們小時候學,寫作逄蒙,但現在的課本寫作逢蒙。
字典上說,逢是逄的本字,或者逄同逢。但實際上,當做姓氏時,這是兩個不同的姓,一個讀作feng一個讀作pang。
所以經過組裡討論,最後決定修改了課本的寫法,還是按照逄來寫,以示區別。假設不修改當做多音字來處理,一方面不利於學生辨識這是一個特殊的姓氏,這個姓氏至今依然有很多人,也有這樣的地方,都是按照逄來寫。另一方面,很多考題依然按照逄來寫,造成誤解。如果考試中出現考錯別字,到底哪個算對?所以還是區別開好,正如題主所說,簡單按照一個多音字來處理,過於簡單籠統,是不負責任的。
中國的教科書說實話確實存在問題,前陣子還鬧出課本網址是H網的事兒了。
題主說的瓦特問題,至少在我教授的五年級青島出版社《科學》里是寫明了瓦特改良蒸汽機。在我看來題主這個版本是必須修改的,錯就是錯,對就是對,求學必須認真,教學更要認真,如果教課都糊糊弄弄,沒人信服你,你也是誤人子弟。
許多人說這是語文不必細究,在我看來,教育就是差了這份細究的功夫。一個學生,在小學學的是瓦特發明蒸汽機,到了中學學的是瓦特改良蒸汽機,然後去問老師,老師無非說,語文跟科學不一樣,小學跟中學不一樣,我怎麼說你就怎麼記,考試怎麼考你就怎麼學。
最後學生學的是什麼?學的是應付,學的是我反正把老師的原話刻到腦子裡照搬到卷子上拿到分,學到的是學知識為考試拿成績也不過是世上的一筆交易。
拋開硬傷,編排也不太合理。有的地區出現了語文老師用一個周講完一冊書,剩下的時間搞閱讀教學,竟然成了先進經驗,這不恰恰說明,教科書本身的價值縮水了嗎?教科書的價值不就剩了考試的大綱了?
教參上的教學要求說法也不合理,要激發學生這個熱情,激發學生那個興趣,學生是機器嗎?你一按按鈕就多巴胺分泌了?今天一堂課,哭祖國真偉大,明天一堂課,驚自然真奇妙,一驚一乍的你這不作人家么?
在我看來,談不上激發,能做到識別感知理解就很不易了。學生怎麼可能通過十四個字,就覺得這真美,這真是精妙的語言,這真是一幅畫,你就是多媒體配上,哪有他回家玩iPad精彩?你需要讓他知道,這兩句詩歌的意思,描繪的是什麼,就行了,至於感嘆留到他多年以後,當有一天他真的看見一幅場景,腦子裡不自覺的浮現出——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才是語文的魅力。
5月22日,更新內部教材截圖
5月23日,為評論者更新解讀工業革命的構架圖——————
教科書上還真的沒寫瓦特發明蒸汽機,這個是多數人上課聽三不聽四的結果,別怪我大歷史書好么?別用25年前的歷史書批判現在的歷史書好么?
那個頂得多的答案,明明說的是25年前的老教材,還那麼多贊。
對不起,這個鍋,我大歷史不背。
——————
如果上課聽三不聽四
類似的常見誤解還有1.蔡倫發明紙。實際上歷史書強調是蔡倫改良造紙術。很多人記住了蔡倫是太監╭(°A°`)╮2.英國1688年光榮革命後,君主立憲制和代議制確立。實際上只確立了君主立憲制,代議制的形成要等到19世紀的議會改革。3.鴉片戰爭後民族危機嚴重。實際上1840年代的英國幾乎在整體上超越任何其他國家,是最輝煌的時代,全球第一是也。法國不也是在七年戰爭中敗於英國么?輸給這時候的英國不丟人,談不上民族危機。甲午戰後,輸給了當時被認為不入流的日本的中國,才成了大家眼中的肥豬,才有民族危機之說。4.1949年,社會主義新中國成立。實際上社會主義按照馬主義的說法,首先上是經濟上的公有制,它先是一個經濟概念,然後才是一個政治概念。所以要等到1956三大改造,公有制比例99%以上了,社會主義制度才確立。1949-1956教科書上稱為新民主主義制度。5.我們國家一直是公有製為主,多重所有制形式共同發展。實際上1978改革開放後,才逐漸放棄了單一公有制(並非放棄公有制,是單一公有制),79年年底全國下的第一個個體工商照,所有制形式多樣化。先說這些——————
——————其實誤導人最多的,是教輔書中的作文素材。作文素材的編寫很多是是大學剛畢業,去了各種出版機構的實習生,有懂行的老司機帶帶隊,只講意境,講立意,忽視故事的真實性和客觀性。現在的語文教育問題倒是很大的。謝謝大家的支持(●°u°●)
這個問題已經改了,從初中開始,歷史課學了工業革命,老師每節課都強調,瓦特改良蒸汽機,不是發明
對於題主「簡單籠統甚至於誤導人」這種說法是在看不過去
存在即合理,而且教科書要有非常的權威性,有厲害的大學的老師編輯、出版,國家機關審定,「簡單籠統甚至於誤導人」的例子出現的非常低在這裡我想說為什麼教科書里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教科書,顧名思義是教材,主要是向當前使用該書的初學者以其現有的水平解釋。注意下劃線的內容,是以其現有的水平解釋!這樣的話就應該很好地理解為什麼會有「簡單籠統的例子」 你向一名初中生講「氧化還原反應,燃燒是劇烈的氧化反應」他能聽懂嗎?知識水平未達到,所以就有了初中課本裡面的定義:燃燒是可燃物跟氧氣發生的劇烈的一種發光、發熱的氧化反應。而到了高中就會說燃燒是還原劑跟氧化劑發生的劇烈的一種發光、發熱的氧化反應。而到了大學以上的水平又會講到燃燒是遊離基的鏈鎖反應,光和熱是燃燒過程中發生的物理現象。 你向小學低年級的同學講假分數,那些孩子們也不能理解,因為他們沒學過分子可以大於分母,所以引入了帶分數以加法的形式展開 ,幫助其解決問題。 對於高中生物理計算變加速運動的的加速度,這是高一的內容,此時並沒有學習積分與微分,為了使學生理解並計算,提出了微元法,用形象的方法解決問題,直到高三乃至大學講了微分、積分,這時老師有用微分向我們講了求導法解決變加速運動。 有趣的是,當我們進入了更高水平的知識體系時,老師就會告訴我們你小學、初中、高中老師講的是錯的,但不是因為老師不會講課,而是因為你們當時的水平和接受能力有限,只能用那種方式講!至於題主說的「教科書中有瓦特是蒸汽機的發明人」這種例子!我的印象中在初中歷史老師講了工業革命後,每節課必強調瓦特改良蒸汽機,或者說瓦特發明了「改良蒸汽機」誰要是說錯就寫個幾十遍。並且講了瓦特並不是第一個發明蒸汽機的人。公元一世紀,亞歷山大·希羅曾設計過類似的機器,1688年法國物理學家德尼斯·帕潘用一個圓筒和活塞製造的第一台蒸汽機。1712年英國人湯姆斯·牛考門獲得了稍加改進的蒸汽機的專利權。瓦特是改良蒸汽機的發明者。還給我們看了圖片
試想想如果你在小學講的是瓦特改良了蒸汽機,學生們可能會問你那是誰發明的蒸汽機,如果你講了,也許有的孩子記住了,不過以我的經驗來看這樣子會把更多的孩子弄混的!
5.24更 不知道這個放這裡合適不在這裡我想說一下為什麼小孩子的書都是說瓦特發明了蒸汽機(個人鄙見),因為瓦特對世界的貢獻比較大,瓦特改良蒸汽機的廣泛使用,標誌著人類進入蒸汽工業時代,提高社會生產力,提高了生產效率。使工業由分散走向集中,由原來的手工工場變成了工廠,加快了經濟的增長。改良蒸汽機的廣泛使用推動其他領域的發展比如交通業(蒸汽火車,蒸汽船),所以為了紀念這樣一個改變人類歷史進程的人(雖然把他歸結到發明了蒸汽機是不對的),也同時為了小孩方便記憶就有了書中所說。所以教科書裡面出現了題主所說的「簡單籠統甚至於誤導人」的例子!
而且題主還把該問題歸到了「兒童教育」「幼兒教育」我想不難理解吧!再次感謝大家(●°u°●) 」答主就是一個從小被語文課本誤導到高中才知道瓦特才是改良蒸汽機的人不要說答主沒有求知精神,小學一二年級大多數小朋友都把課本當真理吧看了上述大多數回答都是「認真你就輸了」的態度,答主不予評論,下面來說說自己的觀點。瓦特發明蒸汽機的例子和小動物寓言是有區別的。小動物說話做動作連一年級的小朋友都知道是假的,運用小動物的例子是為了增加文章的趣味性,便於增加小朋友學語文的樂趣。反之,瓦特發明蒸汽機這個雖然是常識性的錯誤,但用的人設和場景都這麼真實,大多數一二年級的小朋友哪分辨的出來,別待會假作真時真亦假就不好了。科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知生焉知死。但是歷史,即使再殘酷也不能用謊言掩蓋,寧願替換,也不能更改。最後以季羨林老先生的話作個結尾,假話全不說。
假如我沒記錯的話瓦特改良蒸汽機還有蔡倫改進造紙術是考點來著…當然了,是中學的考點不過老兄你哪個還帶拼音的小學課本也有點太欺負人了吧…小學語文課還告訴你小馬能和松鼠還有老牛談話去驗證河水的深淺,小鳥告訴井底之蛙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你要不要也一起批判一番啊?……………………………………稍微補充一點…題主問這個問題的時候忽略了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他們的知識範圍舉個例子,我小時候曾經問過我爸媽,我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吃下去的東西都是做熟的,但是長到我們身上的肉肉確實生的??為什麼我吃了這麼多體重卻沒有漲這麼多」即使我的爸媽還有姥姥姥爺都是受過大學教育的,但是他們都沒辦法給我解釋清楚,不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而是因為我的知識水平差的太遠,沒法解釋…瓦特和蒸汽機的問題也是一樣…
我覺得這個例子很不恰當。面對不同層次的人群適用不同的「近似的」說法來獲得知識是一種常用手段。這不能說因為籠統簡略帶有誤導性就是錯的,缺乏價值的。幼兒的理解能力有限,改良這種說法不如發明容易理解,用發明並沒有什麼不妥。這就好比說物理課本上面做題總忽略摩擦力,不可能說這就是錯誤的描述。即使現實社會是不可能出現0摩擦力的場景的。物理學博士笑說初中物理課本漏洞百出這樣的「笑話」。嚴肅地說:並不好笑。
當初那個天真的我竟然就真的信了
這個問題。。。。
原來的教科書上是有幾處,後來貌似都改掉了。。。所以我只談談關於瓦特「發明」和「改良」了蒸汽機的問題。在瓦特之前,的確有用蒸汽來驅動的機器,包括蒸汽抽水機等等,但是為什麼我們在說瓦特「發明」了蒸汽機和「改良」了蒸汽機的時候,並沒有很嚴格的評價這是對還是錯呢?1、瓦特之前的蒸汽機只是一種理論演示設備,叫做「紐科門蒸汽機」,命名的原因是發明者叫紐科門,他是諸多蒸汽機發明者之一,也是在瓦特之前相對較為成熟的蒸汽機原型之一。這一蒸汽機只是在理論上展示了蒸汽可以轉為動力的可能性的裝置,基本上沒有實用價值。2、瓦特歷時近30年,坑垮了三個大富翁以後發明的蒸汽機。明確了蒸汽機的基本結構和原理,一直到目前為止,對瓦特蒸汽機的結構也只是改良或者由一組變為多組,實際結構已經沒有太大的變化了。結構特點包括雙缸冷凝,雙向氣閥,飛輪傳導三個特點。(並以這三個特點為核心,申請了四項獲得當時政府及世界承認的專利。)3、瓦特的蒸汽機,從紡紗和運輸兩個方面開始得到了應用,逐漸推廣到所有行業成為了「萬用動力源」,促使了一個新的時代到來。基於以上三點,一般在說蒸汽機的發明者的時候,認為瓦特是其實際發明人(專利權擁有者)。並沒有問題,這是英製法律決定的。但是到了中國以後,發明人和專利持有人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一開始在大家的理解中,專利就是第一個發明創造的人,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後來經過學習和研究才發現原來英製法律,對專利權所有人的定義為:優先提交申請並獲得通過的人,而瓦特對蒸汽機的專利在於蒸汽機的四個改良結構,而在其之前,理論機早已存在。基於以上原因,傳統認為瓦特是蒸汽機的發明者或者改良者都不是錯誤,後來的教科書中改變了這一說法,明確為瓦特是蒸汽機的改良者。但是一般情況下依舊不認為說瓦特是蒸汽機的發明者這一說法錯誤。(我知道有些很那個啥的考卷和考題會考這個,咱還是按照改良者來回答。就醬~)@張精神
我印象中的幾個:
砍樹狂魔華盛頓,
反光救母愛迪生,烏鴉長大會反哺,太空肉眼見長城,五十多歲白求恩。其實有些雖然是假的,但是並不會產生太多不良誤導,我能理解……小學語文教科書《動物尾巴的功能》,當時上學的時候感覺這篇文章不對勁,文筆極差,印象最深刻是凡說到尾巴有什麼用就「舵的作用」,文中存在直接大錯誤是把蠍子歸入昆蟲類,現在的課文貌似刪掉了這一段。
小學課本里的【頭懸樑、錐刺股】的故事。
付出努力去追求目標沒什麼錯,但是超越人體極限的付出就不科學了而且這個故事中有自虐的傾向。這樣的故事誤導了分辨能力不強的中小學生,而且誤導的是那些真正相信勤奮努力、願意勤奮努力的學生。我認識的中學生裡面有連續熬夜讀書,白天靠辣椒辣自己或者圓規扎自己以保持清醒的學生。很多年前還看過一個故事,一位學生為了提醒自己不要犯錯,考試每做錯一道題目用小刀在手上劃自己一刀。
也正因為從小被灌輸了這樣的雞湯,《北大凌晨四點半》這樣的書籍或者《哈佛凌晨四點半》這樣的故事才有了市場,彷彿那些進入世界名牌大學的學子都是【頭懸樑、錐刺股】似地熬夜拼出來的。
據我有限的相關知識所知,長期連續熬夜必然造成記憶力、思維能力的全面下降,並有誘發癌症的風險。
雞湯有毒性,飲用莫過量。我記得我的教科書上專門說是瓦特改良的,還是一個考點。還有問主你找的書不是課本吧。
推薦閱讀:
※給 3 歲的幼兒買禮物,有什麼推薦的么?
※將幼兒園搬進養老院這個做法是否可行?
※2 歲半的孩子稍微有不合就無理取鬧,怎麼樣教育他改變這種行為?
※輔導兒童美術創作應注意那些問題?
※我要辦個小型幼兒園,要做什麼準備?投資多少比較合適?